《美丽的夏牧场》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草原牧场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夏牧场的美丽,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草原牧场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感受歌曲中的草原风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音高较高的音符。

2. 歌曲的节奏和拍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

3. 电子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重点教授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

引导学生跟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 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中的草原风光和民族特色。

4. 歌曲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5. 歌唱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唱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感受歌曲的美感,提高歌唱技巧。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有关夏牧场或草原的歌曲,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夜色美》等,进行比较学习,使学生对草原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夏牧场上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草原风情。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会了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到了草原牧场的美丽风光。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歌唱技巧,还加深了对我国草原文化的了解。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需要将《美丽的夏牧场》唱给家人听,让他们也感受到歌曲的美。

2.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关于夏牧场或草原的歌曲,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需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歌曲,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六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人教版六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 比喻
- 拟人
- 修辞手法
3. 课文的情感表达
- 热爱大自然
- 感悟生活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美丽的夏牧场》课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② 课文的表达方式
这篇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西北牧区的自然风光和牧羊人的生活。
③ 课文的情感表达
这篇课文通过对西北牧区的自然风光和牧羊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板书设计:
1. 课文的结构与内容
- 自然风光
- 牧羊人的生活
- 作者的感悟
2. 课文的表达方式
3.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欣赏课文中描绘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西北牧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升。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美丽的夏牧场》课文内容,掌握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2)学唱第二段歌词。采用 对 比的手法引导学生唱准 “花毡上 ”的节奏。引导同学们带着幸福 的感觉来学唱第 二 段 歌 词 ,感 受 哈 萨 克 人 民 的 幸福 生 活 。
4.介绍 阿肯 ,欣 赏阿肯弹唱 (1)请 同学们说说阿肯是什么意思 ? (2)教 师总结 :阿肯是哈萨克族对 民间歌手的尊称 。他 们能 即兴作诗 ,又能 自弹 自唱。 (3)欣 赏 阿肯 弹 唱 ,领 略 阿肯 的风 采 。 设 计 意 图 :领 略 哈 萨 克 民 间歌 手 阿 肯 的风 采 ,激 发 学 生 歌 唱 的 热情 。 5.完 整 演 唱 歌 曲 要求学生用悠扬的歌声纵情歌唱 ,注 意力度的变化。 6.创 编 歌 曲 ,为 歌 曲 加 上 尾声 加 上 尾 声 “1— 2— 1— 3一 一 一 1”,要 求 歌 声 渐 慢 、 渐 弱 。 设 计 意 图 :这 一 环 节 教 师 运 用 多 种 教 学 手 段 ,引 导 学 生 参 与 到 音 乐 活 动 中。教 师通 过 示 范 、对 比等 方 法 ,引导 学 生 用 恰 当 的情 绪 来 演 唱 歌 曲 。 (三 )拓 展 延 伸 1.聆听哈萨克族 民歌 《玛依拉》,说说感受 。 2引 导 学 生 发 现 速 度 对 于表 现 歌 曲 情 绪 所起 的作 用 。 没计意 图:通过欣赏 哈萨克族 民歌 ,感受 速度对于表 现情 绪 所 起 的作 用 ,学 生 进 一 步 了 解 哈 萨 克 的 音 乐 文 化 , 拓 宽音 乐 视 野 。 (四 )演绎 歌 曲 1.尝试刚不 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_弓I导学生讨论如何完整表现歌 曲并进行 尝试 ,同时 注 意 评 价 。 3.完整 演绎 歌 曲 。 (1)歌 曲前面加上引子(发声练习 )。 (2)第一段 :中速,优美抒情 。 (3)第 二段 :稍 快 ,欢 快 活 泼 。 (4)回 到第 一 段 优 美 抒 情 的 感 觉— — 首尾 呼应 。 (5)歌 曲 的最 后 加 上 尾 声 。 设计 意图 :采用不 同速度 演唱歌 曲,使学 生了解 同一 音乐 作品片j不 同的速 度表现 ,会产 生不 同的效 果 ,从而丰 富学生 的音乐表现 力。在课堂 的最后环节 ,综合表现歌曲 , 在高潮 中结束教学 ,令人意犹未尽 。 (五 )课 堂 小结 夏天 的牧场不仅风光秀美 ,音乐更加迷人 。在《美丽的 夏牧场》音乐声 中结束本课 。le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 美丽的草原 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 美丽的草原 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歌曲分析《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它描绘了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夏牧场的美景,以及哈萨克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幸福生活的场景。

歌曲旋律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的旋律线条流畅,起伏有致,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歌曲以中速为主,节拍清晰,旋律中多处运用了跳进和级进的手法,使得歌曲既具有流畅性,又富有变化性。

同时,歌曲中还巧妙地运用了重复和对比的手法,使得旋律更加深入人心。

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能够感知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2、正确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3、能够用愉悦、自豪的心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4、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夏牧场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能够用愉悦、自豪的心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夏牧场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用音乐的方式问好!2、发声练习。

二、新课导入1、在你们的印象中,夏牧场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充满了自由和快乐?(课件出示牧场图片)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踏上一段音乐之旅,前往一个充满歌声和欢笑的地方——美丽的夏牧场。

(板书课题:美丽的夏牧场)三、歌曲学习1、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们听到了什么?联系歌词,你想到了什么中的画面?(学生聆听后举手发言)2、歌曲简介。

《美丽的夏牧场》是一首描绘美丽夏牧场景色的歌曲,由高峻作词,徐锡宜作曲。

这首歌的歌词描绘了天山脚下、恰布河旁的美丽景色,以及牛群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歌曲的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尤其是用合唱的方式更显出这首歌曲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夏牧场之中。

3、再次聆听: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歌曲是几拍子的?歌曲情绪:优美、抒情地速度:中速G大调四四拍4、学唱歌曲。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验牧民的快乐生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唱歌、演奏、舞蹈等表现手段,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美丽的夏牧场》,感受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乐谱、音响设备、草原风光图片。

2. 学生准备:自带乐器(如口琴、吉他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重点讲解高音部分和节奏。

3. 演奏乐器:学生自发组成小乐队,演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4. 舞蹈表演:学生自编舞蹈,展示草原牧民的快乐生活。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原风光和牧民生活的美好。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家长协助学生拍摄草原风光照片,体会牧民生活。

3. 学生下周上课时,分享自己的课后作业成果。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演唱、演奏、舞蹈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家长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音乐学习情况。

七、教学拓展: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草原风光摄影比赛,展示草原的美丽。

2. 学生参观牧场,体验牧民生活,感受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开展草原主题的音乐作品欣赏,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八、教学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答,促进学生进步。

3. 家长提供意见和建议,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九、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在歌曲演唱、演奏、舞蹈等方面的不足,教师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

小学音乐_《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老师走进教室,采用边弹边唱的对话形式跟同学们问好,继而有通过科尔文手势引导学生进行一组发声练习。

二、激趣导入通过让学生欣赏教师自己范唱歌曲《草原上升期不落的太阳》来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歌曲当中看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回答:草原引出本节新课题有关草原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三、新曲教唱1.初听歌曲,感受全曲听歌曲的同时让学生思考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哈萨克族。

给学生详细介绍哈萨克族的同时认识了两种哈萨克民间乐器:冬不拉和手鼓,并分别聆听了两种乐器的音色2.复听歌曲,分析音乐在了解了哈萨克乐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再次聆听并分析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优美舒缓、速度适中3.再听歌曲,相同旋律引导学生逐步对歌曲进行层层剖析,找出歌曲中出现的相同旋律,针对相同的旋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范唱曲谱,解决难点节奏,熟练后逐渐加入歌词(同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歌词中的画面美景与之相对应,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4.歌曲处理、情感渗透完整演唱全曲,反复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比较自然的、有表情的声音表现歌曲。

四、分组演唱、歌曲创编1、通过歌词中“阿肯”的角色分别让两名同学饰演阿肯并带领大家分组进行演唱,而此时坐在下面的小乐手们也开始活动了,提示小乐手根据谱例中的节奏提示来为阿肯和全班同学来伴奏,而其他同学伴随着音乐在老师的带领下挥动起了手一起加入到整个创编活动中来了。

此时整个课堂全部都动起来了,而在同学们感觉还意犹未尽的时候老师再次将大家带到了集体舞蹈律动中来,熟唱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律动同样也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2、在同学们兴致高涨的时候老师话机一转,将同学们又带入到了一个神秘的环节,在仔细聆听了一遍歌曲后,同学们回答歌曲中出现了二声部,此时引导学生分别进行了两个声部的简单发声训练,并同时再次将科尔文手势运用到二声部训练当中,出示二声部曲谱,引导男女两个声部的学生将旋律进行了完整的演唱,达到了比较完整的演唱效果。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夏牧场的美丽风光,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词及旋律。

2. 夏牧场的美丽风光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 教学难点:音准、节奏、表情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夏牧场的图片、歌词、旋律等。

2. 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 音频设备: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夏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夏牧场美丽风光的向往。

2. 学唱歌曲:a. 教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的指导。

b. 分句教唱,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

c. 引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注意音色、音量的控制。

3.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歌词内容,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4. 演唱练习:a. 集体演唱,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

b. 分组演唱,相互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c. 邀请学生代表演唱,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谈谈对夏牧场的印象,以及在学习歌曲过程中的收获。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欣赏音乐,感受生活的美好。

六、教学方法1. 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 运用讲解法,讲解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音乐特点。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 运用鼓励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七、教学步骤1. 初听歌曲: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唱旋律: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唱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咬字清晰。

4. 演唱练习:分组或集体演唱,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演唱中的错误。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牧民的一天》这首乐曲,引导学生感受电子琴多变的音色,激发他们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和美丽草原的热爱之情。

2、根据想象和联想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电子琴多变的音色,激发他们对草原音乐的兴趣。

2、根据想象和联想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

教材分析这首乐曲由五个乐段组成。

乐曲利用电子琴音色多变的特点,生动地描绘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牧民一天中劳动、生活的情景。

第一乐段引子,描绘了草原清晨的景色,音乐清新而优美。

第二乐段是全曲主题的第一次呈现,表现了牧民们愉快的放牧场景。

第三乐段表现了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音乐急速而欢腾,形成了全曲的高潮。

第四乐段表现了牧民们欢快的踏歌起舞,乐曲主题再现。

第五乐段为尾声,表现了夕阳西沉,炊烟袅袅,牧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动踏上归途直至渐渐消失在夜幕之中,音乐节奏主题逐步放宽,力度渐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视频美丽的草原。

2、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乐曲欣赏1、初听《牧民的一天》音频,提问:乐曲描绘了什么情景?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师: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

2、这是一首多乐段的乐曲,由五乐段构成,下面逐段进行欣赏。

聆听第一乐段引子,描绘了什么情景?第一乐段引子描绘了草原清晨的景色,草原渐渐从睡梦中苏醒了,动物们欢叫着,牧民们伸展着筋骨,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3、听乐曲第二乐段主题。

(1)出示视唱主题旋律。

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曲谱。

(2)学生展开想象,仔细聆听第二乐段描绘了什么情景?第二乐段是全曲主题的第一次呈现,表现了牧民们放牧时愉快高兴的心情。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第一篇:《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演唱歌曲,并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2.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美好的意境,培养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清晰、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

教材分析《美丽的夏牧场》这首歌曲为一段体,G大调,4/4拍,一段体。

运用民歌旋律发展中最常见的手法,将第一、二乐句多次反复构成全曲。

歌曲的音域不宽,只有六度,歌曲的旋律多次反复,六个乐句,除第五乐句外,一、三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二、四乐句的旋律完全重复,第六乐句在旋律上与二、四乐句重复,在节奏变化。

歌曲旋律起伏流畅,优美动听,充分表现了新疆哈萨克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唤起人们对新疆的热爱与向往。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新课1.欣赏歌舞视频。

2.提问:欣赏完这段视频,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呢?学生回答。

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教师介绍哈萨克族民族乐器冬不拉、手鼓。

师:哈萨克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和手鼓。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认识哈萨克族乐器,进而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并引入本课歌曲的学习。

二、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优美、赞美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

(学生听后谈感受)2.再次聆听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提出问题:(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问题。

师:歌曲表现了天山脚下的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

(2)歌曲是什么速度?学生回答:中速。

3.《美丽的夏牧场》歌曲学习。

(1)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分句学唱歌谱。

提问: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哪两个乐句旋律相同?学生回答:旋律中“6”音出现的最多,一二乐句旋律相同。

第二单元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第二单元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美丽的夏牧场》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夏牧场的美丽景色和民族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非常可喜的。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理论介绍部分,部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夏牧场的美丽景色、民族文化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这种美。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夏牧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保护大自然。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加强对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更好地运用;
2.提高课堂讨论的引导和启发能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3.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分享质量;
4.及时关注学生的疑问,给予解答,确保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让学生们感受夏牧场的魅力。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讲解难点时,需要更加具体、形象的比喻和举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我认为在引导讨论和启发思考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优化,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夏牧场的基本概念。夏牧场是大自然中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许多动植物的家园。它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了解夏牧场有助于我们欣赏自然之美,增进对民族文化的尊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夏牧场的描绘。这些描述展示了夏牧场在实际中的美景,以及如何运用语言表达这种美。

唱歌 美丽的夏牧场-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歌 美丽的夏牧场-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唱歌美丽的夏牧场-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歌曲内容和情感表达;
2.认识和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呈现学生合唱的水平,表现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音乐文件和歌词;
2.准备消毒麦克风;
3.教师准备小肚皮,让孩子们用作打击乐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1.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音乐文件并介绍歌曲的名称和歌曲意义;
2.分角色合唱,不同的学生唱不同的角色;
3.教师让学生们再次听一遍歌曲,并在听歌过程中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教学重点
1.把歌曲里的节奏弄清楚;
2.强调唱歌时发声和音乐节奏的配合。

3.唱歌练习
1.教师带领学生大声唱出歌曲的基本旋律和节奏;
2.分角色合唱,提高合唱的水平;
3.配合音乐,停止和开始唱歌,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艺术表现
1.小组竞赛,让孩子们互相比拼,看哪个小组的表现更佳;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合唱表演,让学生感受音乐本身的美和合作的重要性;
3.制定比赛规则和颁奖,让学生通过小比赛来感受音乐和合作的欢乐。

四、教学效果
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
2.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4.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美丽的夏牧场一、教材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单元的一节课,是介绍夏季场景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夏季的美好,增强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1.掌握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词和曲调。

2.增强孩子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3.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内容1.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学习和欣赏。

2.讲解歌曲的意义和表演技巧。

3.组织孩子们合唱和表演歌曲。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舞动夏天通过互动的小游戏来热身,让孩子们更好地投入到教学中。

2. 歌曲欣赏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孩子们仔细聆听。

3. 歌曲教学1.教唱歌曲:先教唱前两句歌词“绿草地上牛儿走,夏天的风儿真好听”,唱几遍后再教唱下一句歌词“小鸟儿在林中唱,夏天的蓝天好看极了”。

2.要求孩子们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唱出歌曲。

3.整合歌曲:将前两句歌词和下一句歌词整合成完整的歌曲,教唱整首歌曲。

4. 表演与合唱在教室中布置一张夏牧场的场景,让孩子们穿上动物、植物等相关的服装,在场景中生动地演绎歌曲的内容,并进行合唱演出。

五、课堂小结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加深孩子们对歌曲的了解和印象。

2.强调重要知识点,让孩子们牢记。

六、作业布置让孩子们自选一首夏季主题的歌曲,准备下节课的小合唱。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对于夏季的美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也注意到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加强了歌曲的整合教学和表演环节,让课程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跟唱节奏和音准上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3. 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畜牧业发展和人类活动。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图片分析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美丽的夏牧场》一文,描述了我国西北高原上夏牧场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2 教学图片: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图片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展示夏牧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夏牧场的概念、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夏牧场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

3.4 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3.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夏牧场相关知识的掌握。

4.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的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程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美丽的夏牧场》课文。

5.2 图片资源: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动植物图片。

5.3 网络资源:有关夏牧场生态环境、畜牧业发展的资料。

5.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牧场,增强对夏牧场的直观认识。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夏牧场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6.2 课堂活动: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色描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讨论、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夏牧场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关于夏牧场的作文。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夏牧场的图片,了解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夏牧场的特点。

(2)通过绘画、摄影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夏牧场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夏牧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摄影等表现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夏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夏牧场的自然风光。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夏牧场特点,教师总结。

2. 深入学习(1)教师播放夏牧场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夏牧场的特点,总结夏牧场的美。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绘画、摄影等实践活动,表现夏牧场的美丽风光。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4. 分享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夏牧场的特点,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创作空间,培养学生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夏牧场的美丽风光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教师总结:夏牧场的美丽风光提醒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民族文化。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美丽的夏牧场》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牧场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热爱。

2. 通过学习夏牧场的相关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 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2. 句子结构的分析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夏牧场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与夏牧场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学习任务单:提前准备好供学生完成任务的学习单。

3.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认读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夏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夏牧场的印象,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 生字词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新词新句,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并让学生进行认读练习。

3.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4. 句子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夏牧场。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夏牧场的相关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课文的理解程度。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热爱。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夏牧场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草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并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夏牧场的美丽。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谱和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歌唱本和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谱,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引导学生跟唱。

3. 歌曲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夏牧场的印象,以及歌曲中所表现的美好景象。

4. 歌曲展示:学生分组,选择合适的乐器,用音乐的形式展示对夏牧场的热爱。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歌曲中所展现的美丽夏牧场。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争取能熟练演唱。

2. 家长协助孩子,让他们在家人面前展示所学歌曲,分享学习的喜悦。

3. 家长引导孩子,让他们谈谈对夏牧场的看法,以及歌曲中所体现的我国草原文化。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聆听、学唱、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3. 融入草原文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 学生能够用乐器演奏歌曲,展示对夏牧场的热爱。

3. 学生能够谈论自己对夏牧场的看法,以及对我国草原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草原,让他们亲身感受夏牧场的美丽。

2. 邀请草原地区的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草原文化。

3. 开展草原歌曲比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

美丽的夏牧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夏季农场的特点与作物生长环境;2.掌握基本的农场管理知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3.培养学生观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团队意识;5.增强学生对农田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农场参观:学生走进美丽的夏牧场,了解夏季农场的特点和作物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阳光等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农场管理知识:介绍浇水、施肥、除草等基本农场管理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同作物对水肥和光照的需求,以及如何保持土壤湿润和杂草控制等。

3.农作物观察与实践:学生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观察,记录作物生长的变化,通过实践测量土壤的湿度、温度等指标,了解作物生长的需要。

4.农作物疾病防治:引导学生了解作物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作物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喷洒农药、定期除虫等。

5.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照顾一片农作物,学生们共同协作,互相帮助,学习合作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夏季农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夏季农场的好奇心和兴趣。

2.介绍夏季农场的特点和作物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阳光等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3.介绍农场管理知识,如浇水、施肥、除草等基本农场管理知识,学生们通过讨论和实际操作,了解作物生长的需求和管理方法。

4.学生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观察,记录作物生长的变化,通过实践测量土壤的湿度、温度等指标,探究作物生长的需要。

5.引导学生了解作物疾病防治的重要性,介绍常见的作物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农作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6.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照顾一片农作物,学生们共同协作,互相帮助,学习合作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7.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践成果,总结夏季农场的管理经验和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8.激发思考与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何保护农田环境等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

小学音乐《美丽的夏牧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美丽的夏牧场》,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体验音乐的美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重点:1.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学唱。

2. 新疆音乐风格特点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音阶的演唱。

2. 新疆音乐节奏的把握。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教材或乐谱。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 乐器(如手鼓、笛子等)。

5. 合唱队伍的编排。

章节一: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旋律、节奏和歌词1. 导入:教师播放《美丽的夏牧场》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2. 教学歌曲旋律: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旋律,注意指导特殊音阶的演唱。

3. 教学歌曲节奏:教师讲解并示范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跟随伴奏练习。

4. 教学歌曲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5. 总结: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章节二: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其他新疆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2. 讲解新疆音乐的特点:教师讲解新疆音乐的旋律、节奏、音阶等风格特点。

3. 实践: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奏或演唱新疆音乐作品,体验新疆音乐的魅力。

4. 总结: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新疆音乐的风格特点。

六、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情感表达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 分析歌曲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的情感变化,如欢快、悠扬、激昂等。

3. 情感体验: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感受歌曲的情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表达出来。

4. 总结:学生能够正确地表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情感。

七、合唱编排与实践1. 导入:教师讲解合唱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歌曲新授:
1、初听音乐:
生:优美,抒情,温暖…………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感受。新疆在我国西北部,以天山为界,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在美丽的天山之南生活着开朗、乐观的哈萨克族。在新疆哈萨克族一共有一百多万人口,以游牧为生;哈萨克族的少女戴着平顶的小花帽,只有结婚才换成尖顶带纱的帽饰,服装以彩色长裙和皮坎肩为主,哈萨克人用生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牧场,因为草原牧场养育了无数代的哈萨克人。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跟着画面一起到哈萨克人民的家乡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请同学们猜猜是哪里?
(播放歌曲《达坂城的姑娘》老师跳起新疆舞)
Hale Waihona Puke 生:新疆师:新疆给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的什么?
生:草原
师:新疆是个多民族的地区,那里山美水美,以天山为界把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虽说天山上常年白雪皑皑,但是山下却水草肥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静心聆听,感受一下草原牧场的美景?
3、用“u”演唱旋律。
师: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演唱的状态,坐好、肩放松、腰立直、面带微笑,用积极的状态演唱。请同学们用“u”跟着旋律感受一下哈萨克家乡的美景。
生:跟钢琴伴奏演唱
师:老师希望在同学们的眼睛里看到草原、牧场?带着这种情感!看着第一段歌词,老师演唱一遍第一段,请同学们看看哈萨克的家乡有哪些美景,那句最能表达哈萨克人民对家乡的赞美之情?(师唱)
2、复听音乐(通过画面让学生对牧场的美景有视觉的冲击力,加深印象)
生:冰山,红梅,牧场,毡房……
师:这么美的地方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美丽的夏牧场》。(揭题)走进哈萨克人民的家乡,美景映入眼帘,恰布河横穿其间,那里有很多肥沃的牧场,牧民们在愉快的放牧、唱歌。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忍不住要唱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走进这美妙的音乐中?


1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孩子们充满对大自然和草原的热爱及向往之情。
2、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难点乐谱,并会用典型节奏XXXXX为歌曲伴奏。
3、通过教师引导,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改编和创作歌曲。




引导法
合作探究法
听唱法
游戏激励法
创编法
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改编和创作歌曲。
师:我们大家一起整齐的唱一声部,这种演唱方式叫做“齐唱”,二个以上声部组成的和声,叫做合唱。哪位同学知道还能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生:男生女合作,小组合作唱,领唱齐唱(按照学生的要求进行演唱)
师:太美了,从同学们的声音中我听出了大家在用心演唱。
三、激励创作
师:同学们“阿肯”是在草原上最受欢迎和尊重的人,你们想当“阿肯”吗?一起来创作?
四、拓展升华
我们游完了美丽的天山之南,下面老师带大家再到美丽的天山之北布鲁克大草原去看一看,那里生活着怎样一个民族?
播放马头琴曲《赛马》让学生感受蒙古族的不同风格。
五、小结
音乐是最能表达人内心情感的,只要同学们用心、有想象力,音乐就会离我们很近,属于你们的作品就会诞生!哈萨克族的音乐就像开在草原上的鲜花,我相信、未来的小阿肯会像鲜花一样在我们班诞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同学们能热爱民族音乐,当一名小小的音乐传承者,把我国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4、生演唱第一段。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第一段红梅、绿水、冰峰、牛羊是对什么的赞美?
生:夏牧场的美景
(请同学们看一看美丽的草原牧场的美景,加深对歌词理解)
提出难点:连唱句“啊”的演唱。
师:同学们注意演唱“啊”的时候一定要“连贯”,感觉像对着天山、对着辽阔的草原牧场、美丽的恰布河呼喊一样!
5、填唱二段歌词。(出示图片)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美丽的夏牧场》教案设计
材料分析:
《美丽的夏牧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草原第三课的内容,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歌曲4/4拍大调式,作品优美、明快,描写了夏牧场的美景及牧民们的幸福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提升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美丽的夏牧场


唱歌
师:第二段的炊烟、茶香、毡房、弹唱是对什么的赞美?
生:哈萨克人民的幸福生活的赞美。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填唱第二段歌词,在表达人们幸福生活的时候演唱要稍激动。
生:有感情的演唱第二段。
师:非常好,带着这种赞美、激动的情感,把歌曲完整演唱一遍。
6、通唱歌曲。(跟琴唱)
7、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师指挥)
8、跟音乐伴奏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
生:想
师:同学们知道“创作”都需要些什么元素吗?
生:节奏、速度、想象力……
师:是啊,想象力非常的重要,只要是有充分的想象力创作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加入一点点的音乐小记号我们的作品风格就会完全的不同。
1、出示变奏一:加入了休止符的演唱。
2、出示变奏二:加入了伴唱
3、出示伴奏三:加入了节奏的伴奏演唱
4、请学生完整演唱创作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