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__第3课时_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精选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精选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精选教案【教学设计】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3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连汇贯通,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

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发展物质结构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密切关系,周期表为发展过度元素结构、镧系和锕系结构理论,甚至为指导新元素的合成,预测新元素的结构和性质都提供了线索。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部门,都是重要工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2)自主学习。

引导自主探究,分析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难点:“位、构、性”的推导四、学情分析:本节课在学生已经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周期表特别是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整体上难度不大,学生能够掌握。

所以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归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使学生达到对旧知识的复习,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由浅入深的转化。

进而学生会了解并掌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元素的性质(简称“性”)。

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三种量(“位、构、性”)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量。

五、教学方法:启发——归纳——应用六、课前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新课导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教案

目录(人教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20)第三节化学键 (33)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39)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39)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55)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62)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62)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75)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88)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93)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自然的开发利用 (89)第一节开发和利用金属资源与海水资源 (89)第二节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 (98)教案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授课班级课时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 和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2、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一.原子结构1.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近似原子量原子AZ X3、阳离子aW m+: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 -m阴离子b Y 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 +n 二.核素、同位素1、定义: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课程整理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课程整理版

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教案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 ------ 原子结构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二)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7个横行,18个纵行。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

1、周期周期序数=电子层数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课题: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三) 元素周期表与碱金属碳有两个电子层,位于第二周期,镁有三个电子层,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位于第四周期。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类别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1H —He 2 1 2 Li —Ne 8 2 3 Na —Ar 8 3 长周期 4K —Kr 18 4 5 Rb —Xe 18 5 6Cs —Rn 326不完全周期 7 Fr —112号26 7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元素。

2、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零族元素均为稀有气体元素。

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在通常状况下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为零,因而叫做零族。

第Ⅷ族有几个纵行?(3个)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或: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X 位于第四周期、第一主族;Y 位于第五周期、第七主族。

能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元素吗?可对照元素周期表。

X 为钾元素,Y 为碘元素。

课题:第一节元素周期表(四) 卤族元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3 锂Li 2 14 铍Be 2 25 硼 B 2 36 碳 C 2 47 氮N 2 58 氧O 2 69 氟 F 2 710 氖Ne 2 811 钠Na 2 8 112 镁Mg 2 8 213 铝Al 2 8 314 硅Si 2 8 415 磷P 2 8 516 硫S 2 8 617 氯Cl 2 8 718 氩Ar 2 8 8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n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a.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了解,认识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经历的探索过程,b.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分区关系的分析,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微观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宏观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材过程】【导入新课】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随着元素数目在十九世纪的增多,每一种元素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化学家们开始感到他们像是迷失在一座茂密的丛林中:自然界究竟有多少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怎样?有没有规律?怎样分类?终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从杂乱无章的元素迷宫中理出了一个头绪。

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元素的分类和规律,把当时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的小卡片上,反复进行排列,比较它们的性质,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

1869年,他正式提出元素周期律,它在周期表中排列了当时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

元素的发现:1650-2017年发现元素的种类数【新课讲授】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第一张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1.2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5)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1.2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教案(5)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以元素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2.掌握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了解金属性强弱比较。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抽象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教学过程预习探究(学生用)1.碱金属包括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锂(Li)、钠(Na)、钾(K)、铷(Rb)、铯(Cs)。

2.根据课本P5完成: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都为1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3.阅读课本P7第二自然段和表1-1,完成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质软,银白色(铯略带金色光泽);递变性: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密度逐渐增大,熔沸点逐渐降低,密度增大的趋势(K小于Na)。

4.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的难易程度;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金属活动顺序表;互动课堂(教师用)【回忆】必修一我们学习了金属钠的性质,同学们回忆一下钠的性质。

【教师强调】本节课的课标是: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二、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过渡】通过元素周期表的结构,Li、Na、K、Rb、Cs属于同主族,它们的性质有何异同?【问题1】观看钠、钾在空气中燃烧,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钠和钾的性质具有相似性,如都显银白色,质地软,都能和氧气反应;不同之处:钾的燃烧比钠更加剧烈,得到产物更加复杂。

【补充】Li和氧气反应只生成氧化锂,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K、Rb、Cs 和氧气反应产物更加复杂。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整体教学安排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整体教学安排教案

一、本章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初三和必修I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例如初三学习的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章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本章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通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在物质结构的基础上,将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起来,将学生在初中和必修I中所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许多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连汇贯通。

在第三节,通过化学键的学习,可以为今后有志深入学习化学的同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之,本章内容既是必修的重要理论内容,也是为选修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章内部结构关系本章以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主要内容和线索,将原子结构、碱金属与卤素的性质、电子层排布、化学键、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紧密结合。

本章内容划分为三节。

第一节为元素周期表:它主要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且通过碱金属和卤素两个典型的族,引入同一族的元素的性质递变,最后基本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等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是元素周期律:本节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第三节是化学键:介绍了离子键和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电子式和结构式,本节主要是为了选修内容和化学专业的同学打基础。

全章内容的设计,通过实验和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元素化合物,利用探究模式,体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科学认知规律。

三、本章相关内容的新旧对比分析四、本章课时安排及教学重难点第一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表”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第二课时:“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重点: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碱金属、卤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难点:金属族的性质递变和非金属族的性质递变规律的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规律第三课时:“核素同位素”重点: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理解难点:核素、同位素、元素、原子的概念区分与联系第四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第五课时:“元素周期律”重点: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难点: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规律第六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难点:元素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的应用第七课时:“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第八课时:“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重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的的本质理解难点:共用电子对的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理解;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判断第九、十课时:组织全章复习(包括单元练习题讲评)重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综合应用;碱金属、卤素的性质;原子结构中各种微粒的相互计算难点: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综合应用;原子结构中各种微粒的相互计算;化学键;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理解五、本章每节课的教学流程及建议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以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引入→学生学习“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应用范围→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学生自主探究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教师综合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给学生学案练习。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2节+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化学课件+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2节+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变式训练1】 下列各组粒子半径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Cl<Cl-<Br- ②F-<Mg2+<Al3+ ③Ca2+<Ca<Ba ④S2-<Se2-<Br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③和④ D.①和④ 答案:A 解析:对于同种元素来说,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则 粒子半径:Cl<Cl-,Ca2+<Ca。①Cl-、Br-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能层数越多,离 子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Cl-<Br-,①正确;②Al3+、Mg2+、F-的核外电子排 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则离子半径:Al3+<Mg2+<F-,②错误;③ Ca、Ba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能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则粒子半 径:Ca<Ba,③正确;离子半径大小应为Se2->Br-,④错误。
探究任务2 电离能的递变规律与应用
【问题引领】
1.下表是第二、第三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据:
元素
Li Be B
C
N
O
F
Ne
第一电离能 (kJ ·mo l-1)
502.3
899.5
800.6
1 086.4 1 402.3 1 314.0 1 681.0 2 038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Ar
【归纳提升】
1.电离能的有关规律 (1)第一电离能。 ①每个周期的第一种元素(氢和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 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 ②同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从上到下依次减小,表示元素原子越来越 容易失去电子。 ③过渡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不太规则,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从左至右略有 增加。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一)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一)

理解应用
1.下列各组微粒不是按半径逐渐增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A.Na、K、Rb
√C.Mg2+、Al3+、Zn2+
B.F、Cl、Br D.Cl-、Br-、I-
解析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离子半径)逐渐增大,故A、B、 D三项中的各微粒的半径逐渐增大; 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Mg2+、Al3+能层数相同但铝的 核电荷数大,所以Al3+的半径小,故C项微粒不是按半径逐渐增大的顺 序排列的。
3.电离能的应用 (1)根据电离能数据,确定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元素的化合价。如 Li:I1≪I2<I3,表明Li原子核外的三个电子排布在两个能层上(K、L能层), 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 一个电子 形成+1价 阳离子。 (2)判断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I1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I1 越小,元素的 金属 性越强。
返回
课时对点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错误的是
A.K>Na>Li
√C.Mg2+>Na+>F-
B.Na+>Mg2+>Al3+ D.Cl->F->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A项,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项,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C项,半径大小应为Mg2+<Na+<F-; D项,Cl-比F-多一个电子层,故半径:Cl->F-,F-比F多一个电子, 故半径:F->F。
返回
随堂演练 知识落实
1.(2019·扬州高二月考)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
的是
√A.LiI
C.KCl
B.NaBr D.CsF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

与冷水剧 烈反应
剧烈反应 且燃烧
与沸水反 应
剧烈反应
与沸水反 应很缓慢
反应比镁慢
(2)非金属性的判断
14Si
15P
16S
17Cl
对应最高价氧化物 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酸性强弱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酸 逐渐增强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熟练画 出前20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2. 探讨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变化规律,导出元素周律。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1.电子的质量小(9.10910-31kg);
2.电子绕核运动是在微小的空间 (原子的直径约10-10m)中进行;
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
电子层排布电子数的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然后由里向外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
3.最外层电子数≤8个(K层是最外层时≤2个),次外 层电子数目≤18个,倒数第三层≤32个。
Ca2+
① Mg2+、Na+ 、 O2- 、N3- (N3-> O2- > Na+> Mg2+) ② K+、 CI-、 S2-、Ca2+ ( S2- > CI- > K+ > Ca2+ ) ③ S2- 与 S 、 AI 与 AI3+ ( S2- > S 、 AI > AI3+)
比较微粒r大小的“三看”规律: 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越多,r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r越 小。 三看“电子数”:电子层和核电荷数相同,电子数越多, r越大。

1.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1.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景导入】我们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这张表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能否从其中总结出元素的某些性质规律,以方便我们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活动一、电子的能量及电子层【思考】阅读教材P13页内容,思考在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的能量与运动区域有何关系?【交流投影】【讨论】阅读教材P13页第二自然段内容,回答电子层及其与能量有何关系?【交流1】(1)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

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示。

【交流2投影】(2)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这就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离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远,能量越高。

如下表:各电子层(由内到外)序号(n)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与原子核的距离近→远能量低→高【交流3投影】(3)电子层模型示意图【问题探究】在理解核外电子排布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而当它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8个电子。

【交流2】(2)电子不一定排满M层才排N层,如K和Ca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分别为。

【典例1】某短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那么该原子()A.有3个电子层B.有2个电子层C.最外层电子数是8 D.核电荷数是10【答案】 B【解析】第一层排满为2个电子,第二层排满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8个电子,若该原子有3个电子层,依题意可知最外层(第3层)要排到24个电子,这不可能,则该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为2个电子,第二层为6个电子。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导航学习任务1 探究原子半径大小规律NO.1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影响因素2.递变规律(1)同周期: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2)同主族:从上到下,能层越多,半径越大。

微点拨:因为稀有气体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判定依据不同,一般不将其原子半径与其他原子的半径相比较。

NO.2互动探究·提升能力已知短周期元素,a A2+、b B+、c C2-、d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探究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规律问题1: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间有何关系?提示:由于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所以四种离子电子数相等,即a-2=b-1=c+2=d+1。

问题2:A、B、C、D四种元素在同一周期吗?试推测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提示:A、B、C、D不在同一周期。

A应位于第三周期第ⅡA族,B应位于第三周期第ⅠA族,C应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D应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族。

问题3:阴、阳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一般有什么规律?提示:一般上一周期后面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阴离子与下一周期靠前的金属元素形成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问题4:A、B、C、D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A2+、B+、C2-、D-的离子半径是怎么样?提示:原子半径B>A>C>D;离子半径C2->D->B+>A2+。

问题5:微粒半径大小比较应注意哪些问题?提示:①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比较,先看周期再看主族。

②对于离子的半径比较,要借助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变化规律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

③同一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NO.3应用体验·形成素养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能层数少的元素原子半径一定小于能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

( )(2)核外能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粒子,半径相同。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1元素周期表20-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1元素周期表20-人教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本节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使学生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

本课时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比学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性质与结构的关系;2)知道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2、过程与方法:1)会从理论上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使学生能够会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合作学习三、教学重难点1、推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运用化学实验来证明其推测的正确性,进而知道碱金属和卤素元素强弱的判断依据四、学情分析因为必修一我们已经学习了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性质,而且学生通过预习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也有简单的了解,所以,本节内容碱金属和卤素元素的性质学生应该很容易接受。

五、教学方法启发、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六、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碱金属是指哪一族?卤族是指哪一族?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递变规律。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碱金属的递变规律。

我们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碱金属元素的有什么样的递变规律?教师:大家提的问题提得都很棒,多媒体展示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现在同学们回答:我们把ⅠA 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学生: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03
电负性
二、电负性的应用
3.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 通常为负价;
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若,元素的化合价 通常为正价。
例3.电负性:H为2.1,C为2.5,Si为1.8, 则CH4中碳元素化合价为_-__4_价_,氢元素化合价为_+__1_价_; SiH4中硅元素化合价为_+__4_价_,氢元素化合价为-__1_价__
02
电离能
三、逐级电离能
1.逐渐电离能的变化趋势
同一元素原子的逐级电离能 越来越大。
首先失去的是能量最高的电 子,故第一电离能最小;失 去电子后形成阳离子,所带 正电荷对电子的吸引力更强, 从而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02
电离能
三、逐级电离能
2.逐渐电离能与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及化合价的关系
主族元素的逐级电离能在逐 渐增大的过程中会发生一次 突变,因为电子是分层排布 的,相较于外层电子,内层 电子很难失去。
Y
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总数与p能级上的电子总数相等,但 第一电离能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Z 其价电子中,在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中运动的电子数相等
N 只有一个不成对电子
请完成下列空白(请填元素符号) : (1)写出各元素的元素符号:W:__H__ 、X:__O__、Y:_M__g_、Z:__S_i _、N:__C_l_。 (2)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_M__g_>_S_i_>_O__。
注意:不能将电负性1.8作为划分金属和非金属的绝对标准, 如锑、铅、铋等金属元素的电负性均为1.9。
03
电负性
二、电负性的应用
2.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1.2.3《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大多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部分。

【典例2】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的性质总在不断的发生明显的变化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答案】 C【解析】同族元素的性质是相似的,同周期元素的性质是递变的,A项错误;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但没有两性金属元素这一说法,B项错误;耐高温材料应该在过渡元素中寻找,D项错误。

【板书】活动三、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探究1】(1)推测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的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最高正化合价是什么?【交流】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四周期ⅥA族,根据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是+6,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4(该元素用X代替),其酸性比硫酸弱。

【问题探究2】(2)如何比较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交流】钙与铝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可借助镁来比较,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金属性:Ca>Mg>Al,故碱性:Ca(OH)2>Mg(OH)2>Al(OH)3。

【讨论】利用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进行推导的基本思维模型是什么?【交流板书】【问题探究】利用元素“位、构、性”关系解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掌握四个关系式:①电子层数=周期数;②质子数=原子序数;③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负价=主族序数-8 。

【交流2】(2)熟练周期表中一些特殊规律:①各周期元素种数;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③同主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交流3】(3)性质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关键:熟悉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
述,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S>N>F。
方法技巧 “三看”法快速判断简单微粒半径的大小
一看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探究2
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1 500
7 700
10 500
T
580
1 820
2 750
11 600
V
420
3 100
4 400
5 900
(1)在元素周期表中,最有可能处于同一族的是
A.Q和R
B.S和T
C.T和V
D.R和T
(填字母,下同)。
E.R和V
(2)它们的氯化物的化学式,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A.QCl2
B.RCl
C.SCl3
D.TCl
E.VCl4
(3)下列元素,最有可能与Q元素位于同一族的是
A.硼
B.铍 C.锂 D.氢


E.氦
(4)在这五种元素中,最容易与氯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
Na+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序小径大”规律可知r(O2-)>r(Na+)。
变式训练1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5。这四种原子
按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失去的能量最高的电子处于np能级,该能级的能量比同周期第ⅡA族元素
的ns能级的能量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方案《元素周期表》(人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方案《元素周期表》(人教)

《元素周期表》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原子结构的教学之后,由于元素周期律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理论基础,如此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又有利于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将本节教材的教学安排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之前,由于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建立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之上。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在学生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及一些化合物。

碱金属、卤素知识。

原子结构的理论知识等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过渡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因此在本章教材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此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1、简单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结构;3、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4、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5、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结构特点,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6、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7、使学生理解核素及同位素概念,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8、了解同位素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归纳、概念辨析及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2、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3、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和数目,以及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和数目,以及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书(独具)3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的元素周期表,你能知道关于元素周期表的那些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结构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周期2 c d3 a b e fA.e的氢化物比d的氢化物稳定B.a、b、e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e>b>aC.六种元素中,c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最活泼D.c、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2.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组成的是()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D.新型纳米材料氮化镓3.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B.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C.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降低D.自然界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4.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H2O>H2S>SiH4B.原子半径:Na>N>AlC.酸性:H3PO4>H2SO4>HClO4D.碱性:NaOH>Be(OH)2>Mg(OH)26.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了壮大催化剂家族,我们应当在元素周期表的哪部分元素中寻找()A.金属元素中B.非金属元素中C.超铀元素中D.过渡元素中7.a、b、c、d、e是同周期的五种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d>c;五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后所形成的简单离子中e的离子半径最小,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a、d、c、eB.e、b、a、d、cC.b、a、e、d、cD.c、d、e、a、b8.具有下列特征的原子,一定是非金属元素的是()A.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B.具有负化合价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只是酸D.具有可变化合价知识点二、元素性质推导9.已知:①硫酸比次氯酸稳定;②高氯酸是比硫酸更强的酸;③S2-比Cl-更易被氧化;④HCl比H2S稳定;⑤铜与盐酸不反应,铜与浓硫酸能反应;可以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A.全部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⑤10.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B.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C.C、N、O原子的半径依次增大D.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11.元素X与Y在周期表中位于相邻的两个周期,X与Y两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9,Y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比X多3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X和Y都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存在B.X和Y的单质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为X2Y2C.元素X形成化合物的种类比元素Y形成化合物的种类多D.Y的单质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不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铜12.W、X、Y、Z 4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其中Z位于ⅦA 族。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常压下四种元素的单质中,W单质的熔点最高B.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与氩原子的相同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高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X元素的非金属性强13.A、B、C、D、E五种元素从左向右按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序数为5个连续的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如下:A B C D 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E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时,D元素的负化合价可为-2价B.A(OH)n为强碱时,B(OH)m也一定为强碱C.HnDOm为强酸时,E的非金属性一定很强D.HnCOm为强酸时,E的单质可能有强还原性14.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发生如下反应:RO-3+5R-+6H+===3R2+3H2O,下列关于R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B.R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属于强酸C.RO-3中的R只能被还原D.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知识点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15.用1~18号元素及其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填空。

(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__。

(2)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

(3)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__。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

(5)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________。

(7)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__________。

(8)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

16.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均属于短周期元素,已知A是非金属元素,其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n+和C(n+1)+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C是两性元素。

Dn-、E(n-1)-与氩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1)写出这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写出E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A、B、C、D、E的半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对四种金属G、L、M、R进行如下表实验:金属试验G L M R和冷水反应无反应慢慢反应未试验未试验和2mol·L-1的HCl反应溶解并放出气体溶解并放出气体无反应无反应和Rn+的水溶液反应溶解并有单质R生成未试验溶解并有单质R生成未试验根据表中所给的实验结果,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我们熟悉的元素周期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_______(a)A(b)B(c)C(d)D(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________。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19.X、Y、Z是主族的三种非金属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XYZ(1)X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

(3)Z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看,Z元素具有__________性;若从Z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看,它具有这种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 D【点拨】结合元素周期表考查元素周期律。

容易判断出a为Na、b为Mg、c为C、d为O、e为S、f为Cl。

以下各选项可据此判断。

本题若不推出具体元素,结合“位—构—性”也可作答。

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元素的非金属性,d、e是同族元素,非金属性从上往下减弱,因而氧化物稳定性也减弱,A错。

同一周期元素,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a>b>e,B 错。

C是第ⅣA元素,性质最稳定,C错。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取决于元素的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酸性越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c<e<f,因此酸性依次增强,D对。

2【答案】 C【点拨】A、D两项中的元素都是主族元素,其中氮和砷在ⅤA族,镓在ⅢA族,不合题意,B项中镧镍都是副族元素,也不正确,C项中锌在ⅡB族,硒在ⅥA族,符合要求。

3【解析】由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知,若A的核电荷数是3,则C的核电荷数是4,这样B元素就没有了;若A的核电荷数是6,则C的核电荷数是8,这样B元素就是氮元素;若A的核电荷数是9,则C的核电荷数是12,这样就不符合原子半径减小的条件;若A的核电荷数是12,则C的核电荷数是16,这样D元素就是氯元素,这与D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不相符。

故A元素为碳元素、B元素为氮元素、C元素为氧元素、D元素为氢元素。

则X为CH4、Y为NH3、Z为H2O。

故A 项中X、Y、Z的稳定性逐渐增强,A、B、C、D可能形成7种单质,分别是金刚石、石墨、C60、O2、O3、H2、N2,故B项错误;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增大,故C项错误;D项中四种元素可形成多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故D项正确。

【答案】 D4【答案】 B5【解析】依据同周期递变性知,非金属性:S>Si、Cl>S>P,原子半径:Na>Al>P,金属性:Na>Mg;依据同主族的递变性知,非金属性:O>S,原子半径:P>N,金属性:Mg>Be;故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H2S>SiH4,原子半径:Na>Al>N,酸性:HClO4>H2SO4>H3PO4,碱性:NaOH>Mg(OH)2>Be(OH)2。

所以A项正确。

【答案】 A6【答案】 D7【答案】 C【点拨】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气态氢化物还原性依次增强,由此知,原子序数a>b,c>d,且c>d>a>b在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原子序数最大的金属元素离子半径最小,因此它们的原子序数关系为c>d>e>a>b,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