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主义建设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第一条磁悬浮铁路
……
对外开放
含义——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 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技术交流
——与旧中国“门户开放”的区别:
对外开放 前提 基础 作用 独立自主 平等互利 有利于我国的 现代化建设 门户开放 双半社会 不平等 为帝国主义 侵略政策服务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大连 烟台 环渤海地区
对外开放的成就
今天的深圳
对外开放前的深圳
外管 政理 策的特 的窗区 窗口是 口,个 深圳 珠海 。知窗 识口 的, 海南 汕头 厦门 窗是 口技 ,术 也的 是窗 对口 1992年,在特区,外商实际投入占全国外商实际投 ,
窗口和示范作用
资的29%,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
——珠海、汕头、厦门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1、对外开放的开端: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海南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 的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 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 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 血路来。”
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十三大阐述了关于社会主 义 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制定了 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
③深化: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 义的本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992年,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
目标;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
解析: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是改革开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第二,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根据生产 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多层次、不平衡的 生产力水平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实践证明, 无论用哪一种所有制经济去套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其结果 只能是阻碍和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公有制经济本身的发展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它不能解决 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多种所有制 经济,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把初级阶段 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纯而又纯的,也不能把非公有制经济看 作是与社会主义根本对立的,而要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 需要来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 和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们都是基本经 济制度的构成内容。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 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本 质上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顺应了生产力和社会 发展的客观趋势。只有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离开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 地位,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本 质区别。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就失去了依靠力量。
“十二亿的人口怎样实现 富裕,富裕起来以后怎样 分配,这是个大问题。问 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 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 题还困难。分配问题大得 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 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 出现.” -----邓小平 1993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以及确立 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
第一阶段: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 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平在会见美国 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副主席吉 布尼和加拿大麦基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 任林达光主任等谈话时指出:“说市场 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 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 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毛概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
平民百姓不喝酒,一点快乐也没有; 兄弟之间不喝酒,一点感情也没有; 男女之间不喝酒,一点机会都没有!
茶艺表演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 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的根本任务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的基本方针
中国电影市场再度保持住了高速增长。 根据电影局近日发布的数据,2011年全 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31.15亿元,同比增 长28.93%。
视频:金陵十三钗预告片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 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 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 民币,在国内累计取得6.1亿 人民币的票房。该片是2011 年华语电影票房冠军。获第 69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提名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 题上百家争鸣
雍正执政时期。文网之密、文祸之重的 确超过他的列祖列宗。在其临御的13年 里查办的文字狱就有14起(其中处死案 中人的案件有5起),数量甚至超过了其 父康熙在位61年文祸的总和.比较重大的 文字狱事件主要有:钱名世案、汪景琪 案、査嗣庭案、陆生楠、谢世济案、曾 静、吕留良案
李多海:清新淑女
韩 国 女 明 星 金 泰 熙
《咖啡王子一号店》、《葡萄园里的那 男子》 《我叫金三顺》、《my girl》、《浪漫 满屋》、《巴黎恋人》
《拜托小姐》
《我的女孩》 《唐突的女子》 《新娘十八岁》 《恋人》 《秘密花园》 《 最佳爱情 》 《 新妓生转》
好莱坞星光大道 (Hollywood Walk of Fame)是条沿着美国 好莱坞好莱坞大道与 藤街伸展的人行道 , 上面有2000多颗镶有 好莱坞商会追敬名人 姓名的星形奖章,以 纪念他们对娱乐业的 贡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992年初) (1)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 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 关键时期。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困扰 着中国人的头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 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 式宣布辞职。当日18时32 分,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 来临之际,在克里姆林宫 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 子国旗徐徐下降; 19时45 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 白三色族升上克里姆林宫。 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
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 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 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 之“第三起”。 1984年,确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 口城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 年庆祝典礼上检阅部队并讲话。 1992年,南方谈话。 1997年2月19日, 逝于北京,享年93岁!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1992年1月22日,邓小平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种树。 途中(1992年)
(2)内容: 本质、计划、市场
《南方日报》发 表邓小平南方视 1992年,邓小平参观顺 察讲话的主要内 德一家企业时讲话 。 容。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 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 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邓小平在南 共同富裕。 方考察 ——邓小平南方谈话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目标]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理论品质,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在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学难点: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其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
[学法指导]比较法是历史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一种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把中外历史上相关或者相类似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等加以比较。
比如本专题中可以把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进行比较。
同学们不妨思考一下,本课的知识可以从哪些方面切入,进行比较。
[知识梳理]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提出:__________________(1978年)2.形成完整体系:①邓小平“_____________”(1992年)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___________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途中发表一系列讲话。
内容:判断实践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___________,发展生产力;______和_____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意义: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②中共“________”(1992年)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3.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_____(1997年)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2000年2.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_________________,代表中国_________________,代表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历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八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三课时,每周两课时,课外共用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1978 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 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我国开始进入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光辉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从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到国有企业改革攻坚,从沿海经济特区建立到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形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逐 步推进。党和人民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把马克思 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以来, 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 展。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文化、艺术、体育事业日益聚荣,社会生 活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单元承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成立与巩固”与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概述了二十世纪中 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三个单元密切联系,发展脉络清晰,时序性 强。 本单元共分三个专题,专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专题二,欣欣向荣的 科教文体事业;专题三,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专题四, 迈向社会主义 现代化。 本单元的重点: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伟大成
教师:前后的巨大反差和粮食的丰收说明了生产力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略) 教师:生产力的提高有是因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又是因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其实反映的生产关系的变革。由此可以 得出一个结论: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并且这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 结论。 活动三:走进经济特区 教师: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从哪里开始呢? 学生:深圳经济特区。 教师:“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一句军事术语,承载了老人多么急切的 期盼,也预示着前方的道路是多么的艰难。禁区突破,国门打开。深圳 人民放胆一博,特区的生命力很快就迸发出来。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了高 楼林立、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幻灯片显示图片) 课堂讨论: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修改)1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优先发展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教育,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v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是 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 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失业率持续上升, (二)失业率持续上升,就业形势严峻
虽然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以平均两位数的 增长态势发展,就业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但是由于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下岗和 失业人员的队伍也在急剧扩大,成为越来越严重的 社会问题。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三)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利益矛盾加剧 进入90年代以来 年代以来, 进入 年代以来,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 拉大,东中西部各省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拉大,东中西部各省市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导致不 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 家万户幸福。 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完善社会管理,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全 团结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 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
1、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2、深刻认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深刻认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3、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4、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论的新发展
五位⼀体总布局―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论的新发展2019-03-21摘要:党在⼗⼋⼤提出的“五位⼀体”总布局,并将⽣态⽂明建设纳⼊其中,不仅基于历史和实践进⼀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涵,拓宽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道路,更通过全⾯、协调、可持续的“五位⼀体”总布局⽬标态势的明晰和以⼈为本为核⼼的确⽴,有效深化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建设⽬标与要求。
“五位⼀体”总布局是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发展的重要表现,对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五位⼀体”;社会主义;总布局;⽣态⽂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改⾰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发展中固有的粗放性特点,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益突出,经济社会⽭盾⽇趋增多,⽣态环境⽇益脆弱。
实践是理论认识的来源和动⼒,近40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论正是在改⾰开放“摸着⽯头过河”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但认识本⾝所具有的反复性、上升性和⽆限性的特点,也决定了以“五位⼀体”总布局为核⼼的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论的认识随着国家发展环境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变化经历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布局”来源于棋类术语,指棋局开盘进⾏整体规划、部署,并可能对(棋局)中盘乃⾄整个棋局⾛势产⽣具有重⼤影响的阶段。
⽽“总布局”即是整体的、全⾯的、宏观的,不再是单⼀个体,⽽是对总体从宏观的⾓度进⾏整体性安排,兼顾到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
“五位⼀体”总布局理论具有丰富的历史经纬因素,五个要素则构成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论的重要组成,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平即提出物质⽂明和精神⽂明两⼿抓,两⼿都要硬的要求;⾯对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党的⼗三⼤则明确阐释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和政治体制改⾰的规划⽅案,初步形成了物质⽂明、精神⽂明和政治⽂明的三位⼀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布局;进⼊21世纪新时期以来,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建设论进⼀步完善和深化,在⼗七⼤报告强调指出:“要按照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相协调”,并将“四位⼀体”的发展⽬标历史性的写⼊党章;⽽党的⼗⼋⼤则进⼀步提出建设⽣态⽂明、实现美丽中国的“五位⼀体”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 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 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 注重公平。 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 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 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 重大作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根本目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基本途径——一是‚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的高度,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是‚必须‛以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三是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 革。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 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 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 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 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3.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和深化过程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决定,从第六个五年
计划开始,《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内 容。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 加了‚社会更加和谐‛这一国家建设的重要目标。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任务和‚社会建设‛的概念。 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的社会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对社会建设的任务和 政策进行了专章论述。 中共十八大专章论述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 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
根本制度: 根本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基本制度: 基本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领导制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3. 我们所说的人民民主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从联系来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政治 从联系来说: 属于同一历史发展类型;他们都是工业革命社会化大 生产的产物;政治的管理方式都是采用共和政治管理 方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 建设的成就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评价有几种 看法: 看法:一是认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停滞不 前;一种看法是认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 绩巨大; 绩巨大;一种看法是认为我国虽然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但微不足道,令人失望; 定的成绩,但微不足道,令人失望;还一种 看法是成绩巨大,问题不少,任重道远。 看法是成绩巨大,问题不少,任重道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3.如何看待我国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 如何看待我国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发 展状况
要把握这么几个基本的观点: 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绩来之不易。 ① 30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绩来之不易。按照历史发 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绩来之不易 展的常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当建立在资本主义民主 展的常规, 政治的基础上。然而, 政治的基础上。然而,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是在半殖民 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 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经过完整的资本 主义阶段,长期缺乏民主传统,封建残余影响十分浓厚。 主义阶段,长期缺乏民主传统,封建残余影响十分浓厚。 尽管如此,我们在深刻吸取所犯的“ 尽管如此,我们在深刻吸取所犯的“左”倾错误教训的 基础上,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基础上,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30年的时 年的时 间里,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花了上百年时间才办成的事, 间里,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花了上百年时间才办成的事, 对此不能妄自菲薄。 对此不能妄自菲薄。
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
其科学涵义是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适合中国特点的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而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路。
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对这一论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观点,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主要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轨道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有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改革和完善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要互相结合,缺一不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理清人民代表大会、政府部门、党、党代会四者的关系和功能定位。
(1)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部门,其功能是社会各种结构框架的建立者,是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决定者。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点睛】本专题讲授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曲折发展的二十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形成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史实。
通过学习,掌握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历程及经验教训,认识到任何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明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途径。
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考试说明】(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知识梳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渡时期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主要任务: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是土地改革)•1953年到1956年: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三大改造,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基(1949—1952)1.政治上:政权:巩固人民政权,基本解放全国——标志: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外交:抗美援朝运动(1950、10—1953夏)一边倒的政策及外交政策的调整阶级力量: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2.经济上: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最主要)恢复经济的措施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与进展。
一、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基础而又重要的一环。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和自治机制,实现了政权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这种政治建设不仅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为中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已逐渐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这种经济建设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动力。
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文化领域的改革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增强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的电影、音乐、体育等文化产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任务。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
同时,中国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作,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这种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环境,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高了人民的福利水平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
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标准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标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必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4.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鼓励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推动文化创新,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6.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增强文化自觉,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
化走向世界。
7.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8.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这些原则标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有助于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
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提出 “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
面对姓“资”姓“社”问题,邓小平进行 南巡讲话,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胆 子要更大些,发展才是硬道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 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 历史阶段,开始于20世纪50 年代三大改造的完成,到社会 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 要上百年的时间。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巡讲话 2、邓小平理论 3、党的十四大——指导地位的确立 4、党的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伟大的改革开发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 过程中遇了到哪些问题?党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的,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 进的?
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
•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 段
•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九五”计划胜利完成,实现了第二步战 略部署,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为实施“十五” 计划和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 决策,完成了伟大的转折
• 提出“在中国实行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
• 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理论及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
首先。
之所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相对我们改革开放以前的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模式)而言。
而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如经济方面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形式。
其次。
回到正题。
所以说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政治体制是全盘照搬苏联模式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还是苏联时候传过来了),根本没有我们中国的特色在里面。
再次。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东欧也是照搬苏联体制而崩溃的)和苏联解体后,我们意识到苏联模式的缺陷(但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好的。
呵呵,只是苏联模式在苏联僵化了),因此我们要对我们原有的苏联模式进行改造,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举例的话,最典型的是实行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实行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共存等等(这些在原来的苏联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是完全没有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核心。
无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通过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实现的。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人民政权,就是要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这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和法律制度的根本特征。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们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归根到底也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论述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理想信念不仅是人的精神家园,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理想信念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理想信念是思想引领的重要力量。
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关于人类解放和幸福生活的理想信念。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得以不断向前发展。
理想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奋斗中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第二,理想信念是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
理想信念是人类奋斗的动力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需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理想信念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它能够鼓舞人们的斗志,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在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第三,理想信念是道路指引的重要保障。
理想信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理想信念是道路指引的重要保障,它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方向,明确目标,使我们在奋斗中不断前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想信念不仅是人的精神家园,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是()A.辩证统一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具体和历史的统一2、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搞()开始的A.社会主义改造B.三自一包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公有制3、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了()。
A.报告B.决议C.党章D.文件4、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A.1980年B.1992年C.1956年D.1978年5、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A.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1982年党的十二大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初表述是在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在()的讲话中A.建党70周年纪念大会上B.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C.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D.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A.理论前提B.思想方法C.基本纲领D.指导思想8、(第四章)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两大根本原则是()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B.改革和开放C.公有制和按劳分配D.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9、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根本要求B.根本方法C.根本措施D.根本任务10、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A.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使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中国得以实现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1、邓小平在党的()上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法制建设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A.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近5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14、党的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确立是在()A.1945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1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A.先进生产力B.先进生产关系C.四个现代化D.人才和知识二、多选题1、解放思想就是()A.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B.实事求是C.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D.使主观和客观相结合E.想象各种可能性2、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B.完成祖国统一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D.推进现代化建设E.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3、认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意味着()A.战争与革命已经成为历史了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需要拮据的主要问题D.和平与发展已经是客观事实E.战争与革命与和平与发展共同构成当今时代的主题4、(第三章)邓小平再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B.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C.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D.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也要解放思想E.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5、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A.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B.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我们党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党把它称之为邓小平理论E.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党把它称之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的新阐释()A.标志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正式确立B.科学地概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C.全面地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丰富内容D.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E.科学地分析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性7、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富于创造性D.追求实践性E.求新求变性8、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A.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E.社会主义的终极任务9、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意义是()A.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B.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发展C.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D.保证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E.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走不同于别国的道路10、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A.党的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产生阶段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E.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理论进一步创新阶段一、单选题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民主集中制2、科学发展观把()统一起来。
A.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与促进精神文明发展C.促进社会政治文明发展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促进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3、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的历史进程A.先进阶级不断战胜没落阶级B.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C.先进生产关系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关系D.先进的理论基础不断取代落后理论基础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进行()A.政治运动B.改革C.阶级斗争D.以公有制为主体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初表述是在2000年2月20日,江泽民在()的讲话中A.建党70周年纪念大会上B.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C.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D.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6、邓小平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A.一个中心B.两个基本点C.改革开放D.四项基本原则7、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把()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A.经济社会发展B.现代化建设C.政治建设D.文化建设8、(第三章)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A.《论持久战》B.《新民主主义论》C.《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9、我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只是略高于4%,人均才1700多美元,属于()国家.A.中低收入B.中等收入C.高收入D.低收入10、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B.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C.扩大爱国统一战线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1、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它的哪方面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更高(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1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的集中体现。
A.执政政策B.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C.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D.执政策略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A.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近5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14、我国在哪一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A.1949年B.1956年C.1957年D.1978年15、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为最高标准A.最广大人民的当前利益B.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C.最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多选题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如何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B.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的水平C.如何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能力D.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力E.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2、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C.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D.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E.力求形式创新3、(第三章)邓小平再重新恢复和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过程中提出()A.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B.不大大解放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C.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D.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也要解放思想E.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4、实践一再证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然会导致()A.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B.思想僵化和迷信盛行C.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D.“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E.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相脱离5、我们要建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以高效率为目标B.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C.以自然规律为准则D.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E.以社会建设为中心6、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的新阐释()A.标志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正式确立B.科学地概括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C.全面地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丰富内容D.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E.科学地分析了与时俱进的创新性7、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E.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思想B.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C.它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D.它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形成E.它的提出标志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酝酿产生9、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A.党的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酝酿产生阶段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C.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的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D.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的科学体系形成并确立指导地位的阶段E.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理论进一步创新阶段10、贯彻“三个代表”要求()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D.核心在发展生产力E.关键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