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与免疫学课件-厌氧性细菌

合集下载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

(二)、致病性与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

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 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


属神经毒,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1µg) 蛋白质,不耐热
2、致病条件

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2)创伤感染中毒: 伤口被肉毒梭菌芽胞污染,芽胞在局部 的厌氧环境中发芽繁殖并释放肉毒毒素, 可导致机体发生中毒。

(3)、婴儿肉毒病

细菌进入肠道,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居多 症状与肉毒食物中毒类似,便秘、吸乳无力、 啼哭无力
四、艰难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G+粗大杆菌,有鞭毛, 专性厌氧。 二、致病性: 1、毒素A:为肠毒素,还具有细胞毒活 性,导致液体大量分泌和肠壁出血性坏 死。 2、毒素B:为细胞毒素,导致腹泻及假 膜的形成。


G+杆菌:
丙酸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 双歧杆菌属 真杆菌属

二、 致病性
致病条件


属正常菌群,在成为条件致病菌后,可 引起内源性感染 感染条件

寄居部位改变 宿主免疫力下降 菌群失调 厌氧微环境
三、感染特征
临床上遇到以下情况,应考虑有无厌氧菌感染



内源性感染,可及全身,多呈慢性 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分泌物或脓液粘稠,乳白色、粉红色、 血色或棕黑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无效 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 则无细菌生长

厌氧细菌anaerobicbacteria

厌氧细菌anaerobicbacteria

创伤性感染 (厌氧性伤口)破伤风杆菌繁殖 分泌痉毒素运动神经 终板吸收
神经纤维 间隙扩散
淋巴吸收 血液
中枢神经与脊髓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突触前体膜上GMI结合 阻断
甘氨酸能中间神经元 γ-氨基酸能神经元
释放
甘氨酸 γ-氨基酸
导致
骨骼肌痉挛
破 伤 风 毒 素 的 致 病 作 用
三、防治原则
㈠ 一般预防:正确处理伤口(伤口清创、扩创、迅速破坏厌 氧性伤口);新法接生。
㈡ 致病因素与致病条件: 1、致病因素: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2、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结构与致病过程。 3、所致疾病:破伤风 表现:全身骨骼肌兴奋性增高,张口困难,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 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㈢ 免疫性:病后免疫力不牢固,可再感染、患病后 仍需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1、感染的条件:
⑴ 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如肿瘤、糖尿病、胶原 性疾病等
⑵ 局部防御屏障受到破坏,如拔牙、外科手术、 肠穿孔、开放性骨折等。
⑶ 组织缺血、缺氧及Eh降低:局部血管受损、 水肿、肿瘤压迫、包扎过紧等。
2、无芽孢厌氧菌的致病物质
毒力因子
粘附素 荚膜 菌毛 血凝素
抗有毒氧基团 超氧化物歧化酶 触酶
产毒: O2 +e→O2-
解毒:
超氧化物
2O2-+2H+ 歧化酶 O2+H2O2
O2-+H2O2→OH- +OH++O2
H2O2+H2O2 过氧化物酶 2H2O + O2
O2 +OH→OH- + O2
H2O2+H2R 过氧化氢酶 2H2O + R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厌氧性细菌)
A
A、正确 B、错误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⒈掌握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⒉熟悉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征及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⒊了解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1.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 繁殖的细菌 2. 根据是否形成芽孢,将厌氧性细菌分为两大类: 厌氧芽孢梭菌和无芽孢厌氧菌 3.临床厌氧菌感染以无芽孢厌氧菌多见
正确处理伤口 ;接种类毒素 实施人工主动 免疫;注射抗 毒素紧急预防
产气荚膜梭 菌
G+大杆菌,有 明显荚膜,芽 孢圆形,小于 菌体
外毒素、侵袭 性酶
创口感染消化 道感染
气性坏疽食物 中毒
正确处理伤口
肉毒梭菌
G+大杆菌,芽 孢椭圆形,大 于菌体,位于 次极端,呈网 球拍状
肉毒毒素
消化道感染 食物中毒
加强食品管理 ;多价抗毒素 血清治疗
22
2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产气荚膜梭菌×1200
产气荚膜梭菌×1200
23
2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汹涌发酵”
汹涌发酵
能分解糖类,产酸并产生大量气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2.致病性 1)致病性物质
破坏细胞膜, 使血管通透 性增加,导 致组织水肿。
卵磷脂 酶
胶原酶
分解胶原蛋 白,使局部 组织崩解。
引起腹泻
3.防治原则
正确处理创口 • 清创、扩创等。
人工主动免疫
• 成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 儿童:接种白百破三联制剂
人工被动免疫 • 防治: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

3.免疫性:抗毒免疫,吞噬防御功能增强。 4.A及F型可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三)微生物学诊断
1.采标本直接涂片镜检 2.分离培养鉴定细菌 3.动物试验
(四)防治原则 1.自动免疫─多价类毒素 2.被动免疫─多价抗毒素
常用的培养方法:
1,厌氧培养法:肉渣汤培养基、巯基乙酸钠培养基即可造成厌氧 环境;
2,焦性没食子酸法: 3,厌氧缸法: 4,气袋法: 5,厌氧箱法:
两类厌氧菌感染的不同点
────────────────────────────
项目
厌氧芽胞杆菌感染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
3000 U。 注意过敏反应:因为TAT马抗毒素。 脱敏疗法: 紧急预防,早用, 量足。
二、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粗短杆菌,芽胞呈梭状,体内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专性厌氧。
血平板上,菌落较大,灰白色,不透明、边缘锯齿状;多 数菌 株有双层溶血圈,内环完全溶血是 毒素,外层为 毒素,不溶血;
产气荚膜杆菌菌落(溶血)
厌氧芽胞 杆菌检查
接种破伤风杆菌
接种产气荚膜杆菌
肉 牛高
渣 汤 培 养 基
乳 培
糖 琼 脂
养 基
培 养 基
破伤风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物质
此酶破坏线立体,死细胞呼吸
α毒素分解 细胞膜上
和高能磷酸化合物合成障碍
红细胞破坏 贫血

卵磷脂酶 组织细胞 组织坏死
肉渣汤培养基:混浊生长,产生气体、肉渣不被消化,肉 色 呈肉红色,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um)⏹分类⏹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无芽孢厌氧菌厌氧菌的分类⏹厌氧性细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和繁殖的细菌。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厌氧芽孢梭菌外源创伤性感染艰难梭菌厌氧性细菌肉毒梭菌无芽孢厌氧菌内源性感染破伤风梭菌(C. tetani)生物学性状⏹形态:☐菌体:细长呈杆状,鞭毛(+周鞭毛),荚膜(-)。

☐芽孢: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细菌呈鼓槌状。

⏹染色性:☐革兰氏阳性。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严格厌氧。

☐菌落:血平板上形成薄膜状菌落,β溶血。

⏹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

⏹抵抗力:☐强,土壤中存活数十年,100度1小时才能杀灭。

菌体及芽孢致病性⏹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外毒素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来源:质粒编码。

☐本质:蛋白质,不耐热。

☐结构:⏹菌体:一条多肽。

⏹释出菌体:轻链(A链)-S-S-重链(B链)。

⏹破伤风溶血毒素☐对氧敏感,作用不明。

致病机制肌肉神经接头:重链通过羧基端识别神经肌肉结合点处运动神经元外胞质膜的受体进入细胞。

↓运动神经元:毒素和细胞膜形成小泡沿神经元轴突逆行向上到达细胞体。

↓小泡进入神经末梢,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重链N端介导产生膜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

(轻链为锌内肽酶,裂解存储有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小泡上的膜蛋白特异性太键,使小泡膜蛋白发生改变,从而抑制其释放)特殊体征、症状⏹痉挛性麻痹☐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免疫性⏹少量毒素不足以引起免疫应答。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微生物学检查法⏹一般不采集标本进行培养。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及病史进行诊断。

厌氧菌

厌氧菌

厌氧菌鉴定试验 介绍Finegold的二级鉴定方法


一级鉴定 抗生素纸片鉴定:常用有六种,包括红霉素(60µg/ml)、青霉素 (2u/ml) 、 (5µg/ml) 、 多 粘 菌 素 (10µg/ml) 、 卡 那 霉 素 (1000µg/ml) 、利福平 (15µg/ml) 。其中多粘菌素、卡那霉素和 万古霉素最常用。一般情况下,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是敏感 的,阴性菌则耐药;类杆菌大部分对卡那霉素耐药,梭杆菌和 厌氧球菌则敏感;多粘菌素除脆弱类杆菌和阳性球菌耐药外, 其它无芽胞厌氧菌均敏感;青霉素除脆弱类杆菌组外,其它均 敏感;红霉素和利福平相似,即梭杆菌对其均耐药,其它细菌 均敏感。 部分生化反应项目:如触酶、吲哚、尿素酶、硝酸盐还原、 20%胆汁、 SPS( 聚茴香脑磺酸钠 ) 纸片、卵黄琼脂、乙醇芽胞 等试验。
标本的采集方法

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法
标本来源 封闭性脓肿 收集方法 针管抽取
(破溃的脓肿,用无菌棉拭子擦去表面脓液后取深部分泌物) 妇女生殖道 后穹隆穿刺抽取 下呼吸道分泌物 肺穿刺术(目前多通过纤维支气管镜采标) 胸 腔 胸腔穿刺术 窦道、子宫腔、深部创伤 用静脉注射的塑料导管穿入感染部位抽取 组 织 无菌外科切开 泌尿道 膀胱穿刺术(目前仍用清洁的中段尿培养为主)
临 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对人无害。 只有在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 或由于寄居部位的改变;
或由于某种原因破坏了正常菌群内各种微生物种之间相
互制约的关系,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导致体内正 常菌群失调,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厌氧菌感染绝大多数是内源性感染,外源感染较少,如
破伤风、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气性坏疽等。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共96张PPT)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共96张PPT)
细胞、对固有层的CD4+T细胞有激活作用等。
(4)抗衰老作用: 与产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有关。
(二)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1、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是指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种类
、数量、位置)与其宿主(免疫、营养、代谢)或外界 环境(理化、生物)的生理性动态平衡。
②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如免疫抑制剂、激素 、射线照射等。
③菌群失调:正常菌群在组成上和数量上的
异常变化。如抗生素治疗
菌群失调表现: 消化道感染(伪膜性肠炎、鹅口疮)
处理:a、停用抗生素;
b、分离培养优势菌并进行药敏;
c、用微生态制剂以恢复正常菌群的
平衡。
2. 微生态失调的诱发因素
(1)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原有感染
2. 调理吞噬作用
3、中和细菌毒素
4、抗体和补体的联合溶菌作用
5、ADCC作用
ADCC(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NK细胞
NK细胞杀 伤靶细胞
(二)细胞免疫
效应细胞----CTL和CD4+Th1
尤其在抗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方面
起主要作用。
(三)粘膜免疫
粘膜组织不仅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 生理功能,也是接触微生物最多的部位,是入侵的 主要门户。
性疾病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新感染。
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
是一种菌群失调症。
(2)手术、插管等诊疗操作,有利于 正常菌群转移。
(3)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药物等。
菌群失调按轻重程度可分:
①一度失调:无症状、可自然恢复; ②二度失调:多有慢性病的表现; ③三度失调:引起急性感染,如伪膜性肠 炎 。亦称菌群交替症、 (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二重感染、重叠感染。

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

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
卵黄琼脂平板:菌落周围有乳 白色混浊圈——Nagler反应, 为毒素分解卵黄卵磷脂所致。
生化反应:十分活跃,可分解多种糖类,液化 明胶,H2S(+) 庖肉培基:肉渣呈粉红色,产生大量气体。
牛乳培基:汹涌发酵
产气荚膜梭菌汹涌发酵现象 (右为未接种管)
形,中或次极端,不大于菌 体。组织内无芽胞,无糖培 养基上易形成芽胞,可形成 明显的荚膜。
产气荚膜梭菌革兰染色
培养特性
(1)厌氧,要求不严格,微氧环境生长迅速。 (2)营养要求不高。含糖培养基发育最佳,无糖发
育不良,但有利于形成芽胞。 (3)繁殖迅速:通常培养2h在液体培养基深层即有
明显生长,4~6h后出现表面生长。 (4)庖肉培养基:混浊生长,产生气体,肉渣呈粉
所致疾病
•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仅为8~48h,细菌在局部繁殖, 产生多种毒素及侵袭性酶,造成病变部位水肿,水气 夹杂,触摸有“捻发感”,并产生恶臭,疼痛剧烈, 蔓延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可因毒血症死亡.
• 食物中毒:某些菌株能产生肠毒素,食入被污染的食物,
引起食物中毒,其中毒机理类似霍乱肠毒素
• 坏死性肠炎:C型菌株引起,罕见。
形态与染色:
细长杆菌(4~8μm×0.3~0.5μm)周鞭毛,幼龄运动很活跃。 中等大小细长杆状,两端钝圆。无荚膜,芽胞正圆形,位于菌 体顶端,比菌体粗,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G+菌,形成 芽胞后易形成G-。
•培养特性:专性厌氧pH7.0~7.5 37℃最适。
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即可生长。
指端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
防治原则
(1)早期彻底清创,局部用H2O2冲洗、湿敷,消除厌氧微环 (2)对感染局部应尽早施行手术,切除并消除感染和坏死组

厌氧性细菌 PPT课件

厌氧性细菌 PPT课件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8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α毒素-----5型细菌均能产生,以A型产生量最大。能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 蛋白形成的复合物,造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溶解,引起 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心功能受损,在气性坏疽 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β、ε、ι(iota)毒素-----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主要作用于回肠,其次为空肠。其作用机制是肠毒素肽链嵌入 细胞膜,破坏膜离子运输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而引起腹泻。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9
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60%~80%由A型引起。该病多见于战伤, 但也见于平时的工伤、车祸、地震等。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 菌相同。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一般仅为8~48小时,使该病发 展迅速,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40%~100%。 临床表面为局部剧痛、组织水肿、气肿,触摸有捻发感,伴 组织坏死、分泌物恶臭。病菌产生的毒素和组织坏死的毒性 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休克。
厌氧培养,但不十分严格。在血 琼脂平板上,多数菌株有双层溶 血环。
本菌代谢十分活跃,可分解多种 常见的糖类,产酸产气。在牛奶 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 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 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 状,气势凶猛,称“汹涌发酵”。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7
双层溶血环
内环是由θ毒素引起的狭窄的完全溶血,外环是由α毒素引起的不完全溶血。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20
21
(2)食物中毒: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某些菌株 可产生肠毒素引发食物中毒。因食入被本菌大 量污染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而引起,潜 伏期8~24小时,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 水样腹泻、便血。一般1~2天后自愈,但年老 体弱者可致死亡。

最新:厌氧性细菌课件-文档资料

最新:厌氧性细菌课件-文档资料
2、毒素检测:动物试验 小鼠腹腔注射,观察发病情况
防治原则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 及早做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 加强护理与对症治疗。
无芽胞厌氧菌
分类
• G- 杆菌:脆弱类杆菌等,较多见,在临床分离的厌氧 菌中占70-80%。
• G+ 杆菌:双岐杆菌属等,多为肠道皮肤正常菌群,因 侵入其他非寄居部位而致病。
• G+ 球菌:消化链球菌属等 • G- 球菌
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
致病性
发病条件:本类细菌属条件致病菌,是内源性感染致 病,其发病条件应引起各科医生注意 ①由于机械或病理损伤 ②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 ③正常菌群失调 ④抗体免疫力减退
致病物质
不同细菌的致病物质不同,如荚膜、菌毛、胶原酶、IgA 分解酶、DNA酶、透明质酸酶等。G-菌也有内毒素,但脂质 A较少。
抗菌治疗为主
预防
抗毒素紧急预防、类 毒素预防
增强机体抵抗力
包括菌种 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肉毒杆菌等
条件致病菌 如双歧脆弱类杆菌等
共同特点
①G+大杆菌 ②严格厌氧 ③能形成芽胞,芽胞的形状和在菌体中的位置,因菌种
不同而异,在鉴别上有意义。 ④除产气荚膜杆菌外,均无荚膜。 ⑤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致病性强。
(2)用常规细菌培养(-)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脓毒 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3)分泌物或脓肿穿刺液带血性,或呈黑色或乳白色混浊,有 恶臭,有时有气体。
(4)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 (5)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链霉素,卡那等长期治疗
无效。
微生物学检查法
• 1、标本采集:注意①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应自正常 无菌的部位采集。②应床边采样。③标本采集后宜立 即排除空气后无菌接种于特制的厌氧标本瓶中迅速送 检并要求立即接种于适当的培基

第18章 厌氧性细菌

第18章 厌氧性细菌
Bristol Biomedical Image Archive.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微生物学检查 深部创伤直接涂片镜检:有荚膜的 大杆菌, 有荚膜的G 深部创伤直接涂片镜检 有荚膜的 +大杆菌,白细 胞少且形态不典型(毒素使白细胞无趋化反应 毒素使白细胞无趋化反应), 胞少且形态不典型 毒素使白细胞无趋化反应 , 伴其它杂菌. 伴其它杂菌. 分离培养鉴定 动物试验 防治原则 及时清创, 及时清创,扩创 切除坏死组织, 切除坏死组织,必要时截肢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in 大剂量青霉素 Tissue 气性坏疽多价抗毒素 高压氧舱法( 高压氧舱法 Hyperbaric oxygen)
所致疾病: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 产气荚膜梭菌为主) (产气荚膜梭菌为主) 致病条件与破伤风相似 潜伏期短8-48h 潜伏期短 局部组织坏死, 局部组织坏死,产生大量气 体,组织气肿(捻发音) ,血管通透性增 组织气肿(捻发音) 水肿, 压迫组织血管,影响血供, 加, 水肿 压迫组织血管,影响血供 最后大 块组织坏死,并伴有恶臭.毒素入血, 块组织坏死,并伴有恶臭.毒素入血,全 身中毒症状,休克,死亡( 身中毒症状,休克,死亡(30%) )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A型) 较轻,1-2天自 型 较轻, 天自 愈. Gas gangrene of leg 坏死性肠炎(C型 坏死性肠炎 型):
正常手臂伸直
破伤风毒素导致痉挛性麻痹 破伤风毒素导致痉挛性麻痹
Disease:破伤风(tetanus) :破伤风
Incubation period :几天 几周,长短取决于伤 几天-几周 几周, 口与CNS距离 口与 距离 Symptom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 阵发性抽搐, 阵发性抽搐,严重者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

厌氧菌ppt课件

厌氧菌ppt课件

三、临床常见的厌氧菌
• (一) 厌氧性球菌 • (二) 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三)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 (四) 梭状芽胞杆菌属
(一) 厌氧性球菌
• G+C:主要包括消化球菌属(黑色消化球
菌Peptococcus niger)和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cus anarobius)等9个种。
表1-2 不同部位标本采集法
标本来源 封闭性脓肿 妇女生殖道 下呼吸道分泌物
胸腔 组织 尿道 窦道、子宫腔、 深部创伤
收集方法 针管抽取 后穹窿穿刺抽取 肺穿刺术 胸腔穿刺术 无菌外科切开 上阴部膀胱穿刺 用静脉注射的塑料导管 穿入感染部位抽吸
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棉拭子取材,并采用 适合的培养基传送,做厌氧菌培养,最理想 是能取得组织标本,因厌氧菌在组织中比在 渗出物中更易生长,而且组织标本可真实反 映出感染过程的细菌学变化。
3.厌氧菌的感染遍及临床各科,且多为混合感染;
4.厌氧菌对常用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耐药,而对甲 硝唑(灭滴灵)普遍敏感。 5.厌氧菌的分离鉴定较繁琐,目前国内大多医院尚 未开展此工作,而发达国家早已列为临床检验常规。
种类
•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芽胞厌氧菌,
另一类是无芽胞厌氧菌。
•据目前最新资料显示,有芽胞厌氧菌只有
以及深部脓肿渗出物,经气管抽取的肺 渗出物或直接由肺抽取渗出物以及其它组 织穿刺液等。
下列标本无送检价值,不宜做 厌氧菌培养:
①鼻咽拭子;②齿龈拭子;③痰和气管 抽取物;④胃和肠道内容物、肛拭;⑤接近 皮肤和粘膜的分泌物;⑥褥疮溃疡及粘膜层 表面;⑦排出的尿或导尿;⑧阴道或子宫拭 子;⑨前列腺分泌物。
每次标本接种前均应观察标本的性状,包括标本 的气味、是否脓性、带血或腐败物质等,厌氧菌的 代谢产物中有某些带气味的物质,对厌氧菌的鉴定 很重要。均要求详细记录 。

医学微生物学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一、生物学性状
1.根据产生的毒素抗原性分A、B、C、D、E、F和G七个型
二、致病性
(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2.破伤风痉挛毒素组织抑制性神经递质从抑制性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导致屈肌、伸肌同时发生收缩,出现强直性痉挛。

3.治疗原则:(1)中和毒素,使用足量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抗毒素
(2)清除毒素: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和甲硝唑
(3)控制症状和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措施:(1)正确处理伤口;伤口应及时清创和扩创
(2)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建立基础免疫
(3)人工被动免疫:可立即肌内注射TAT或TIG做紧急预防。

4.肉毒毒素是神经毒素,对人的致死量约为0.1ug。

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一分钟即可被破坏,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肉毒毒素保留在神经肌肉接点处,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弛缓性瘫痪。

附:艰难梭菌,引起假膜性结肠炎,对氧气极为敏感,产生艰难梭菌毒素A和(或)艰难梭菌毒素B
无芽胞厌氧菌,在人体正常菌群中,无芽胞厌氧菌占有绝对优势,所致疾病:败血症,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厌氧菌的种类:
芽孢厌氧菌
产气荚膜B —— 气性坏疽 破伤风B —— 破伤风 肉毒B —— 肉毒中毒 G+
球菌 杆菌 球菌 杆菌(50%)
种类
(31属、 245种)
(10%)
无芽孢厌氧菌
(90%)
G-
三、厌氧菌培养原则:
㈠、标本的收集: 正常无菌的部位采集的标本:血、胸腔抽出 液、心包液、腹腔液、关节液、胆汁、外科手术取 出脓汁、深部脓抽出物、膀胱穿刺抽出的尿液 被正常菌群污染的标本不宜做厌氧培养 ㈡、标本的运送: 注意事项: 1、标本绝对不可被正常菌群污染 2、标本避免暴露空气或尽量缩短与空气接触时间
⑵、与人体免疫的关系:
H2O2的作用:唾液链球菌产生H2O2,可拮抗 白喉杆菌、脑双球菌生长
① 生物 拮抗的 作用
有机酸作用:脆弱类B、双歧BPH↓、Eh↓ 不利于需氧菌生长。
占位性保护作用:封闭了致病菌的侵入门户
营养竞争作用:
② 免疫源性作用:正常菌群(Ag)→机体免疫系统成熟
③ 促癌、抑癌作用
2、脏及伴血循环障碍:有异物(泥土、杂物), 坏死组织多; 3、混合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
㈡ 致病因素与致病条件: 1、致病因素: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2、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结构与致病过程 3、所致疾病:破伤风 表现:全身骨骼肌兴奋性增高,张口困难, 牙关紧闭,苦笑面容,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 吸困难,最后窒息死亡 ㈢ 免疫性:病后免疫力不牢固,可再感染、患病后 仍需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1、感染的条件:
⑴ 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如肿瘤、糖尿病、胶原 性疾病等 ⑵ 局部防御屏障受到破坏,如拔牙、外科手术、 肠穿孔、开放性骨折等
⑶ 组织缺血、缺氧及Eh降低:局部血管受损、 水肿、肿瘤压迫、包扎过紧等
2、无芽孢厌氧菌的致病物质
毒力因子
粘附素 荚膜 菌毛 血凝素 抗有毒氧基团 超氧化物歧化酶 触酶 抗吞噬作用 荚膜 IgA、IgM、IgG蛋白酶 脂多糖 挥发性脂肪酶
㈢、厌氧菌培养原则
四、无芽孢厌氧菌:
(一)、主要无芽孢厌氧菌及其分布(表一):
无芽孢厌氧菌群 革兰阳性杆菌 双歧杆菌属 优杆菌属 乳杆菌属 - - - + + + + + + + + + 皮肤 口腔 胃肠道 泌尿生殖道
丙酸杆菌属
革兰阳性球菌 粪球菌属 -






消化球菌属
消化链球菌属




破伤风杆菌痉挛毒素结构
破伤风痉挛毒素由质粒编码,M.W160KD蛋白质,不耐 热(65℃×30’即破坏),毒素由二条肽链组成,即重链 (105KD)和轻链(55KD)。重链和轻链中有连接肽对蛋 白质敏感。
破伤风杆菌痉挛毒素结构
轻链为毒性部分,为锌内肽酶(Zine endopeptidase), 重链为具有结合和运输功能,Hc能与神经细胞表面受体特 异性结合;使毒素进入神经细胞。
无芽孢革兰氏阳性杆菌
产色素
45 117 20 11.1 28.9 4.9 梭状杆菌 梭芽孢菌 革兰氏阴性球菌
26
32 9 15
6.4
7.9 2.2 3.7
各种感染厌氧菌的发生率
四、厌氧芽孢杆菌
种类: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
特点:① 外源性感染
② 创伤感染中重要影响 ③ 有特定病种,出现典型症状
临床标本中常见致病厌氧菌的分离百分率
数 脆弱类杆菌群 多形类杆菌 吉氏类杆菌 单行类杆菌 141 12 10 3
分离 百分率
34.8 3.0 2.4 0.7 脆弱类杆菌 普通类杆菌 卵园类杆菌 未能定种
数 77 10 6 23
分离 百分率
19.0 2.4 1.5 5.7
其他类杆菌
不产色素 消化链球菌
细菌
脆弱类杆菌、产黑素普氏菌 脆弱类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核梭杆菌 多种无芽孢厌氧菌 多种无芽孢厌氧菌
脆弱类杆菌、产黑素普氏菌 某些卟啉单胞菌和普雷沃菌 脆弱类杆菌、某些梭杆菌 多种无芽孢厌氧菌
3、所致疾病:
无芽孢厌氧菌感染无特殊的临床表现
感染遍及全身各器官及组织
无芽孢厌氧菌感染率高的疾病有: 牙周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肺脓肿、肛旁脓肿、 急性坏死性肠炎 慢性乳突炎、口腔和牙源性感染、阑尾炎 并发腹膜炎、 腹腔术后感染、脑脓肿等
创伤性感染 (厌氧性伤口)
破伤风杆菌繁殖 分泌痉挛毒素
运动神经 终板吸收 神经纤维 间隙扩散
淋巴吸收
血液
中枢神经与脊髓内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突触前体膜上GMI结合 阻断
甘氨酸能中间神经元
γ-氨基酸能神经元
释放
甘氨酸
γ-氨基酸
导致
骨骼肌痉挛
破 伤 风 毒 素 的 致 病 作 用
三、防治原则
㈠ 一般预防:正确处理伤口(伤口清创、扩创、迅速破坏厌 氧性伤口);新法接生 ㈡ 特异性预防: 人工自动免疫:类毒素(白、百、破三联疫苗) 易感人群:儿童 3~6个月、军人、建筑工人等,间隔6 周或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免疫力维持12年 人工被动免疫:应急情况下使用TAT或类毒素+TAT ㈢ 治疗: 1、早期使用足量TAT(10~20万μ)、皮试,阳性者使用 脱过敏疗法 2、抗生素 3、对症治疗:定期使用镇静剂。
1、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构成人体正常菌丛(群), 是正常菌群的优势菌(以人体四大菌库为例)
2、正常菌群与人体生命关系密切:
⑴、促进Fe++、VitB的吸收 Eh↓→有利于Fe++的吸收
双歧 细菌
(无菌动物则不能吸收) PH改变,有利于VitD的吸收
胆固醇、脂肪、蛋白质、类脂、尿素 等物质吸收和代谢均有正常菌群参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无芽孢厌氧菌:
(一)、主要无芽孢厌氧菌及其分布(二):
无芽孢厌氧菌群 革兰阴性杆菌 类杆菌属 梭杆菌属 卟啉单胞菌属 普雷沃菌属 革兰阴性球菌 韦荣菌属 - + + + - - - + + + + + + + + + + + + 皮肤 口腔 胃肠道 泌尿生殖道
(二)、无芽孢厌氧菌的意义: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一、概念:
指在无游离氧环境中生长或生长最
佳的细菌
(一) 根据厌氧菌对氧的敏感程度,可将厌氧菌 分为三类:
1、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
在无游离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2、微需氧菌: 在低氧压(5~6%)生长最好,氧压大于10% 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3、耐氧菌: 在厌O2环境中生长良好,在空气环境中,在新 鲜配制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微弱生长
破伤风杆菌(Clostridum tetani)
破伤风菌引起破伤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
病死率高。WHO1981年报告,全世界每年约有
100万人死于破伤风
细菌 创伤、旧法接生 厌氧伤口繁殖→外毒素→骨骼肌
痉挛→肌张力↑,称破伤风或七日风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
㈠ 形态、染色:G+细长杆菌、无荚膜、芽孢呈鼓槌状. ㈡ 专性厌氧菌:血平板上呈羽毛状菌落,菌落中央紧 密,外周疏松,扁平,边缘不整齐,血平板上有溶
④ 与人体衰老的关系:双歧杆菌具有抗衰老作用
3、厌氧菌作为肿瘤基因治疗转移的载体
厌氧菌不仅对肿瘤有直接的溶瘤作用, 而且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定植性 利用厌氧菌将目的基因靶向性导入肿瘤 组织,即可最大程度地发挥抑癌效应,同时 又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地损害
(三)、无芽孢厌氧菌感染机体的条件、特点 及所致疾病:
谢 谢!
血环
㈢ 抵抗力:强,对热(121℃×15’、150℃×60’) 对干燥及一般化学消毒剂有较强抵抗力,在土壤及 干燥中存活时间长,可达数十年
破伤风芽孢梭菌、鼓槌状芽孢
肉毒芽孢梭菌、网球拍状芽孢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㈠ 发病条件:创伤(脐带)→厌氧伤口感染 厌氧性伤口形成条件:
1、伤口窄而深:子弹盲管伤,锈钉伤等;
解毒:
2O2-+2H+
超氧化物 歧化酶
O2+H2O2
H2O2+H2O2 过氧化物酶 2H2O + O2
O2 +OH→OH- + O2
H2O2+H2R 过氧化氢酶 2H2O + R
注:O2- 超氧化物阴离子(毒性最强)
(二)厌氧生长的机制:
2、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氧化还原电 势很高。有氧条件下才能氧化培养基中的营 养物质,产生能量,维持细菌生长繁殖,厌 氧菌没有这些酶类,故不能在有氧条件下生 存
(二)厌氧生长的机制:
1、缺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菌在有氧 代谢中产生对细菌有毒的代谢产物(氧毒),需氧菌和兼性厌 O2菌可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这些酶可清 除氧毒,厌氧菌缺乏这些酶类,因而不能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
产毒:
O2 +e→O2O2-+H2O2→OH- +OH++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