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农村职中实训教学研究子课题开题报告
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校本教研
师 才会 反思教学遇到的问题 ,才会思索 自身遇到的问题 , 才会把 教学 、 研和学校 的发展 、 科 学生 的培 养结合起来进
行 反思 , 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
2 .教师 自身 问题 。中职教师早已习惯了在计戈 制
下形成 的教学理念 一 紧扣教材 , 注视双基 教学。对本专 业之外 的知识漠 不关心 , 知之甚 少 ; 于本专业在 学生 的 对
的发展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自由个性 、 动手能力成为 当 代教育追 求的 目标 。只有平 等的师生关系, 才能实现学生 的个性 自由 , 才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 的培养和发展 。师生 关系也是教师面临 的问题之一。 3 .教材 问题 。 过去中职学校教材偏重理论 , 强调大而 全, 往往忽视学生对知识 的运用和技能 的培养 。教材 的内
一
三 、 行 校 本教 研 的 几 个 着 力 点 进
1 .研究社会需求
种教学研 究制度 。 这种研究制度开始把教师 的 目光从书
虽然校本教研强调以校为本 , 但校本教研不 能局 限在 学校内部。学校是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 , 要把学校 的改革 放在 当前的社 会改 革的大背景之下来研究。 学校的改 革和 发展要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前提。因此 , 学校 的
发展方 向 、 币 教9 角色的转变 、 人才培 养 目标 、 程设 置 、 课 校 本课程 的开发和实施 ,归根到底要 根据市场 的需求来调
本 引向学校 内外 , 他们开始关 注学校存在 的问题 , 使 开始
关注 自身生存和社 会 、 学校 的发 展之间 的密切 关系 , 开始 思考如 何使 自身和学 生更具有 竞争 力 , 并通过 自身 的行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研究——以广西物资学校为例的开题报告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研究——以广西
物资学校为例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在职
业教育领域,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该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水平以及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以提
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广西物资学校作为一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一直致力于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将以其为例进
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广西物资学校的中职教育模式研究,探讨以就业为
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挖掘其成功的经验和不足
之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
集和分析。
其中,实地考察将以广西物资学校为例,收集学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评价、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数据;问卷调查将采用随
机抽样的方式,对该校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
统计分析;访谈则将邀请该校的负责人、教师和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进行
深度访谈,探究其观点和看法。
四、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以上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本文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
1. 对广西物资学校的中职教育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和不足之处;
2. 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揭示其影响机制;
3. 提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中职教育模式的建议,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公报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公报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时间:2012-09-19阅读次数:8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邓泽民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BJA060049)。
课题组成员有:主要成员:吴学敏刘文卿陈庆合姚梅林聂承启邸卫民段银田耿世刚苏北春吴全全汪燮华。
一、研究的背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为此,《决定》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因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虽然属于教学理论的范畴,但由于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也有着自身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主要通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
这样,职业教育就需要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
当代教学理论一般分为三大流派,即: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
也有结构主义、掌握学习、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多元智能、范例教学、发展性教学、过程优化、合作教育和后现代主义等10大影响较大的教学理论。
这些教学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没有哪一种教学理论是建立对职业教育的价值之上的。
职业教育的价值虽然在满足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满足职业发展需要方面的作用则更加显现出来。
职业教育要使学生养成职业特质、形成职业能力,最终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就必然需要建立在职业特质养成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之上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且目前有关研究十分缺乏,因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研究开题报告格式_报告写作指导_
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研究开题报告格式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职业教育和培训与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直接相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应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素质精良的中初级服务及管理人员." 东北大振兴,沈阳要先行",我省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给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课题.而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滞后,难以满足经济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只有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使之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合拍,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有文化,有技术,有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才能全面贯彻落实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对人才规格的客观需要,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不断需求;才能体现职业学校能力发展和实践性的特色.我校的教学计划主要是根据国家教学指导方案设计的,如何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替换性,竞争性,应变性的特点,对不同专业人才规格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按照未来社会发展对从事经济,服务第一线从业人才的素质要求,遵循素质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努力突破中等职业教育中与人才培养方案不一致的桎浩,重新设计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金融事务专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业银行过去的主要任务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以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银行的这些传统业务制定和安排的,知识面比较窄,偏重概念理论,对学生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关注不够,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关注不够,导致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客观需要,商业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突出服务第一,顾客至上的新理念;经营业务更新了;操作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操作技术成为主流.这些变化,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作相应调整和补充,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岗位需要.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作为我校当前的教学核心工作,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计专业,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仍需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计人才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量具有熟练专业实践技能,面向基层中,小型企业的中级会计人才.中级会计知识的普及,将大力推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会计核算员,基层财税协办员,银行出纳,商业企业收银员,统计员,营销员将成为社会长期需求,为我校开办会计专业提供了广阔市场.我校在金融事务,会计专业等省级示范专业基础上,又拓展了市场营销,计算机,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新的专业,形成了主干专业与辅助专业相结合的专业体系.从81年开办,经过24年的探索,无论是教学条件的改善,实验设备的逐步完善,还是在培养目标,师资队伍,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课题组进行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条件,打好了基础.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如何使课程内容现代化已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研究者首要考虑的问题.从国外近30年来的课程改革来看,虽然由于指导思想,改革方案不同,改革内容和幅度也不相同,但这些国家在吸收科技新成果,使课程内容现代化上是相同的.将科技新成果纳人传统的学科体系中,是作局部性的改良,还是必须对传统学科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造.从国外关于课程内容现代化所采取的方式上看,主要表现为两种观点:其一,压缩旧有的课程内容;其二,彻底改造旧有课程.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内容面向岗位工作的需要,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便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始终是美国职教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实践,校外实习都特别强调.由于他们重视把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活动融会贯通,极大提高了毕业生上岗的适应能力.国内职业学校也不同程度的进行了课程内容改革,有的是大量削减文化课,增加专业课;有的学校进行课程整合,形成核心课程体系.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课程内容改革,都 "要着重职业技能的训练",突出其应用性与基础观.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一)指导思想本课题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内外课程内容改革的经验,从分析已有的相关成果入手,以国家指导性方案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优化教学内容为突破口,突出能力本位,重视素质教育,强化技能培养.通过课程内容改革,实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学习有基础"的办学目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二)实施原则1,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建设既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体现当前职业岗位群的专业技术特点,更要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不断更新内容,注重前瞻性.2,素质教育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内容应逐步建立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技术技能分析为依据的课程设计思想.突出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强化可操作性.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适应学生提高职业替换以及谋求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内容的理论知识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不过分讲究理论知识体系的系统与完整.属于社会尤其是职业活动结合紧密的内容要多作介绍,参与实践.4,体系化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把某一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和教材,获取知识,技术,技能的方法和途径,组织实施的方式,方法,以及测试评价纳入一个系统,统一确定课程内容的排列组合序列,使内容精练,形式简洁,整体协调.而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或重视某一个环节.课程模块的设计应特别注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结合,避免脱节和重复.(三)研究思路先提出各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具体方案,实现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素质,技能的中初级专门人才的目标.以此为试验基点,扩展到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改革,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等方面提供理论上的新思路;为科学设置相关专业的课程即形成合理体系提供了新思考;比较科学地系统地提供了实践的可操作性,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培养具有实践应用价值.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内容研究,从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角度找出现解决中职教育发展思路.(四)主要内容本课题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为研究目标.我们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既具有高中阶段文化基础知识,又能在相关行业从事技术事务性工作的中初级人才,使毕业生应具备高中阶段教育所必备文化基础知识;从事职业劳动所具备的良好道德素质;与职业岗位(群)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各专业教学大纲的研究(1)知识要求:要求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一个从业人员要求同时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是知识复合型人才.职业技术教育是能力本位教育,基础理论教学一般要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来决定,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度.(2)素质要求:素质分为一般素质和职业素质.一般素质主要表现在:政策和法律意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身体健康等方面.职业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谨慎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合作与协调能力,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效益,市场,竞争,风险等观念.(3)能力要求:① 各岗位应具备的技能.见附表②计算机操作.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信息,进行储蓄,出纳,进行电算会计处理,开展网上银行理财业务,电子商务,电子结算等工作.③市场营销.能针对金融市场的特点开展市场调查与分析,推销金融产品,促使客户的资金有更多更好的投资机会,要树立以效益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④交往合作能力.善于协调关系,协同他人工作,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具有社会活动,处理交际事务以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还应有把握政策的能力,能够及时学习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的政策,并能运用于工作中,还应具有一定的外语听力和口语水平,能在外资从事相关工作.2,专业课程教材的研究课程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将有关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相结合而概括形成的.它包括课程介绍,本课程的重要性,学习这门课程应具备的知识,教学要求与效果,课程内容(包括课程的主要知识,技能构架,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学习成绩考核,教学单元划分等.开发相关课程的校本教材,编写相应的习题和模拟实训资料.3,关于教学评价的研究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可以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评价要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要求,能为学生今后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评价标准要体现可操作性和效益性,建立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既要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与毕业分配挂钩;又要与教师考核相联系,与奖罚挂钩.4,对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大赛的研究结合教学内容改革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学习,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对学生,制订出"艺术节"学生参赛的项目,选拔标准,程序,奖励办法等.四,研究机构及分工课题组组长:贲志宇沈阳市金融学校,校长课题负责人课题组副组长:李丽华沈阳市金融学校副校长负责课题实施的统筹协调工作钟岩沈阳市金融学校副校长负责学生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课题组成员:张杰沈阳市金融学校教研室副主任负责课题的调研,分析,理论研究工作及对各子课题的指导卢炎煜团委书记负责组织学生开展素质,能力活动组织工作李广存教务处秘书负责课题的收集,汇总李德旭教研组组长负责子课题金融事务课程内容的研究关琪教研组组长承担承担会计专业子课题的研究陈磊教研组组长承担子课题计算机课程内容的研究王秀丽教研组组长承担子课题语文课程内容的研究曲春霞教研组组长承担子课题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孟晓东教研组组长承担子课题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研究于春江教研组组长承担子课题英语课程内容的研究高欣指导处承担子课题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研究五,研究对象03级01-08班,04级10,11,12,14班学生六,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取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比较法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与途径开展研究.七,研究进度本课题研究期限为1年,XX年1月开题,XX年7月结题.研究进度大致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为XX年2月-7月为阶段性研究.第2阶段为综合性研究阶段.研究期间学校课题组一般每学期开一次课题专题研讨会.各子课题活动由各子课题组自行确定活动时间及内容,要有活动计划,记录和总结.XX年2月20日,学校课题组主持人召开课题开题会,研究课题思路,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及职责.XX年2月-7月为各子课题研究阶段.XX 年4月-5月,学校举行学生素质,技能大赛,在艺术节展示学生成果.研究内容设想如下:1,语文课程,围绕职业能力删繁就简,有目的有重点的改革教学内容.如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文明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的技巧,财经进应用文的写作等实用性强的内容.2,数学课程的改革,增加相关专业科所运用的基本计算能力,如书写数字的规范,点钞,珠算,计算器的熟练运用等.3,英语课程,可增加职业岗位所需的情景用语等,制定标准,严格考核.4,健康教育课程,增加形体训练,进行走姿,坐姿等常规训练;针对职业的需要(如保安,导促员及临柜人员等职业)改革,加强基本功训练;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研究.5,计算机课程,提高打字速度,增设网页设计,办公室自动化,财会电算化等,并结合高新技术培训取得相应证书.6,专业课程,重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强化技能的培养.XX年8月末各子课题组开展研究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在研究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召开2至3次小型研讨会.阶段研究成果为各子课题研究报告,阶段性总结,校本教材及系列论文.XX年7月末形成课题总报告, XX年8月结题.八,研究成果1,系列论文2,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研究报告(XX年8月)3,教学大纲,课程设计方案(XX年2-3月)4,各课程考核标准(XX年3月末)5,确定各年级艺术节参赛项目及评价标准(XX年4月-5月)6,校本教材(XX年8月)九,参考文献奈杰尔.洛普科特面向职业课程[j] 外国教育资料黄炎培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技术教育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壮大,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实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实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适应社会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社会对高素质、技能过硬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实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 提高学生就业率。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使学生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就业率。
3. 促进技能人才培养。
实训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1.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实训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胜任各项工作。
2.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实训教学改革,使学生成为具备一定技术和专业素养的人才,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 推进产教融合。
实训教学改革应促进产教融合,使教育培训与企业需求有机结合,更好地解决用工难题。
1. 教学内容的改善。
传统的中职教学中,理论课程的安排较多,而实训课程相对较少。
实训教学改革要求加大实训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更多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机会。
2. 实训设施的完善。
实训设施的完善对于实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重视实训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
3. 实训教材的更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实训教材的更新也尤为重要。
学校需要不断更新实训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保持一致。
1. 实践教学。
实训教学改革的最主要方法是实践教学。
通过真实的实训环境和实际的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2. 产教合作。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功能日益凸显,高等教育对于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促进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优化高职课程设置和发挥就业能力导向的作用,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二、选题意义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改革高职教育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等等。
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怎样把握就业能力导向、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为高职课程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讨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旨在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就业导向的关系;2.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的优点;3.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探讨;4.高职课程开发中就业导向的实现方法;5.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将应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探讨就业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的优缺点,总结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和意义:1.探讨就业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为高职课程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2.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推动高职教育的优化与发展。
3.促进高职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内涵水平。
五、拟定进度与计划安排本研究拟定的进度和计划安排如下:第一阶段:问题提出和数据收集(1-3周)1.研究问题的提出和问题假定;2.文献收集和整理;3.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
农村职业教育开题报告
秦皇岛市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长效发展的策略研究--以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送教下乡”、“阳光工程”为例 2010级王丽霞一、研究背景农村职业教育,是指培养建设农村和为农村社会服务的管理、经营、技术等人才的教育。
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和重要标志,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型农民素质提升需要教育,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对于新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型高产环保农业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意义。
据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统计,至2010年底,河北农村(含县和县以下)各类职业学校279所,其中县级职教中心135所,职业高中56所,职业中专67所,技工学校21所。
其中国家级重点学校70所,省级重点学校66所。
此外,还有乡镇成人学校1701所,村级成人学校26142所。
农村各类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35612人,“新农村建设双带头培养工程”农民学员10万余人。
教职工总数33458人,其中专任教师24772人,占到教职工总数74%。
专任教师中,文化课教师12281人,占49.6%,专业课教师10162人,占41%,实习实训课教师2629人,占9.4%;硕士及以上学历206人,占0.83%,本科学历18253人,占73.68%,专科及以下学历6313人,占25.48%。
不论从学校数量,在校人数,抑或教师素质各方面,河北农村职业教育都取得了。
在国家政支持以及河北职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河北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面貌: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农中和乡镇成人学校为骨干、村级成人学校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一批按照综合型、多功能、大规模、高水平的办学目标建设的县级职教中心,已成为县域职业教育的中坚和辐射源,并通过横向联合,逐渐形成专业体系基本覆盖各类产业的跨县招生的职业教育集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设置和调整专业,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模式,毕业生和经过培训的劳动力就业率总体上保持较高水平;通过组织农村职校教师进修或参加专业培训,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了一批学科专业带头人、职业教育专家和职业教育名师;财政性经费投入逐步增加,基础能力逐渐增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实验实训条件逐步改善,培养能力逐步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紧密结合建设新农村的需求,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加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实用技术培训,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了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D高级技工学校为例的开题报告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D高级技工学校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红利消失,导致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率逐年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中职教育的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的传授,但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和就业能力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研究选择D高级技工学校作为案例,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实施的情况,研究其教育效果及可行性,为中职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 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在D高级技工学校中的实施情况,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配置等方面。
2. 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分析学生的态度及反馈。
3. 评价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的教育效果,包括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提升情况。
4. 阐述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探讨其在全国中职教育中的普及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通过对相关的理论文献和实践案例的研究,了解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个案研究:以D高级技工学校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该学校中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特点、优劣及其教育效果等方面。
3. 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实施情况的看法、评价及反馈。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 深入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全国中职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2. 分析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为选择更好的教学模式提供可靠的评价依据。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就业能力如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高质量的课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改革课程结构和体系。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的目标与任务》明确指出:地方、行业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发和编写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教材。
同时在《关于制订2004-2007年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编写计划的通知》也强调: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编写计划的制订,要积极贯彻“两级规划、两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和职业院校的积极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教材不断创新。
[1]教育部关于课程改革的政策,特别是倡导开发校本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的政策,为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能更好地贴近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等的资源差异,使教育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
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具体地说,校本课程就是某一个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述评。
1973年,吕菲马克(Furumark.A.M)和麦克米伦(McMullen.L)两位学者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计会上首次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School basee currieulum development”)这一概念[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实践的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实践的研究近几年来,中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然而,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和学校提出了特定的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
凭借这一教育理念,高职教育在提高就业机会和提高技能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实践是指以就业为核心,结合实践和理论,聚焦新兴行业、知识驱动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就业需求的教育实践。
它的实施侧重于提高所开设课程的先进性,贴近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有效地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实践开展的相关研究很少,而有关研究也多以概念理论为主。
研究者首先提出了基于学生就业需求的课程安排,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重视教学实践,改善教学设计、师资培养、教学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培训课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研究者也从中专高考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新型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技能升级,提高就业机会。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针对每个专业的课程安排都有多种选择。
例如,“应用技术类”、“经济管理类”、“社会科学类”等课程安排,不同的安排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
此外,学校还结合企业对技能的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了细化,如结合企业的工作实践,开设“电子商务”、“软件开发”等实践性培训课程,以帮助学生掌握新技术,满足企业的就业需求。
值得指出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实践不仅注重教学实践,也关注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正确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提高技能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就业效果。
但是,要完成这一任务,也需要考虑有效地解决其他更多的问题,以配合就业需求,保证学生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中职教育相比普通教育更加注重技能培养,因此实训环节也成为中职教育的核心之一。
为了解决中职教育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和效益,本文将以就业为导向,探讨中职实训教学的改革和优化。
就业是中职生毕业前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实践经验和技能是就业最直接的保障。
因此,中职实训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具体而言,中职实训教学改革需要实现以下目标:1.掌握实践技能。
中职实训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的掌握。
为此,实训课程必须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2.增强职业素养。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该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对职业需求技能的掌握等方面。
3.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实训教学,中职学生应该拓宽就业渠道,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提高自身竞争力,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就业目标。
二、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是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中职教育的教学工作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中职需求市场更加具体和复杂,对教师的师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优质的师资力量是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该熟悉所授课程行业的实践需求和相关技术,及时更新教材和教学方法,为实训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探索新的实训教学模式是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灵魂,而中职实训教学的创新也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可以将中职实训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校外实训。
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机会,与各行业和企业合作,将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加,中职教育的实训教学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一、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实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供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中的模拟操作,让他们亲身操作、实践,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提升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行为规范。
中职实训教学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职业场景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职业工作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行为规范。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提高就业竞争力。
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学生要适应这种变化就需要具备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中职教育要将就业导向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
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如今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业技能,而中职实训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职实训教学产生的问题1、注重理论,重视证书传统的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而人才市场更加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业技能,学生过多地学习理论知识和证书只能带来就业机会减少的问题。
2、固化课程,忽视实践传统的中职课程往往是固定的,且实践环节有限,不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缺少实践的教学无法很好的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
3、教学手段过时传统的中职教育侧重标准考试,如金工、机械、电子等,而忽略了个性化、多元化的职业与专业。
而当今社会飞速变化,职业需要的技能学生需要与时俱进,借助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手段,打造高质量的实训环境和情景式教学。
二、针对中职教学的改革方案1、加强实践,增加实训时间为了培养更具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增加中职实训的时间。
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和机器设备,让学生有充足的实验空间。
2、拥抱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可以采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与工具,开发实习工具、实习APP等,以情境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掌握技术的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完美融合。
3、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实践原有的教材中绝大多数是理论内容,为了更好地强化职业技能实践,可以选择实际工作中所用的实务案例,增加课程的实际联系和实际应用性,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实现知识、技能的筛选和提高。
4、培养用人单位所需的实际能力和专业技能学校应坚持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运用市场化机制,制定针对学生就业的规划,开展实训活动和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自我学习和提高自身实际能力和专业技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实训教学则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通过实训教学改革来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了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中职实训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中职实训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创新思维。
实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项目式实训、仿真实训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践行所学知识和技能。
中职实训教学改革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的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确保学生所学的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相匹配。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训课程。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流程,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中职实训教学改革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培训。
在实训教学中,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职业规划意识,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优势,并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学校还应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就业指导,学生可以了解职业市场的需求和规律,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中职实训教学改革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训教学的关键力量,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深远。
学校应加强对实训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提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
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是提高中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可以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中职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并增强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强调实践能力培养中职实训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实战经验。
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成为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的重点。
具体而言,应该注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实践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在实训中全面掌握所学技能,熟练掌握各种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对产品的加工流程和要点有清晰的认识。
2.实际运用能力。
要求学生在实训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要依据不同的需求及场景,对技术进行合理运用,达到最佳的效益。
3.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训中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与人沟通、协作,减少误解和矛盾,促使团队的工作更加高效和有可操作性。
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因此,在中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1.建立项目课程。
将实训课程设计为实际项目,引导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在实操中学以致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2.开展实践教学。
将实训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和处理不同的实际问题,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
鼓励学生多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增强实践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产教融合中职实训教学改革还要注重产教融合。
企业是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注重产教融合有利于更好地培养融合型技能型人才。
因此,在中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产教融合,通过企业派遣教师授课、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等方式,建立更紧密的师生与企业之间的联系。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流动,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
性日益突显。
然而,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教
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等。
因此,对我国农
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
及发展方向,为完善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和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参
考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
1、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历程
2、现有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评估
3、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国内外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模式与经验
5、完善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现
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的成果将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同时撰写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改善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为我
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的开题报告
确定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人才的需求和需求质量也在逐渐提高。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仅仅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市场经济和应对经济发展需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不少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课程设置过程中与市场需求脱节、实习等实践环节不足、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不足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从而针对性地研究提出改革发展之路,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本研究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
首先,通过搜集和整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文献,深入分析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原因。
其次,通过访谈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和职业人才,了解其对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之路。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背景下所要遵循的理念、途径和方法,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联系和脱节现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思路和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启示。
同时,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和参考,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总之,本研究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进一步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实现职业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就业质量,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为目的,而不只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或者只是考虑到学校的突出表现。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要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建设和实施。
学校应该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中。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实际经验,增强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室或实训场所中进行实际操作,并且传授适合实践的经验和技巧。
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生产经验。
其次,将实训教学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打造校企合作基地。
通过职业规划、实践训练和实习模拟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企业实践,学习实际岗位技能和工作流程,了解企业运行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学校可以与各大企业签订协议合作,让学生参加企业的实践和应用,学习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为学生提供专业和个性化的就业培训和服务,特别是针对目标岗位的市场分析、岗位岗位模拟、岗位技能训练等各种预备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准备能力,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从而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学校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让学生学有所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实训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建设,把实践经验应用到就业中去,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工作中成长,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竞争力。
学校和教师要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增加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就业为导向,农村职中实训教学研究开题报告四川省xx职业高级中学校课题组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xx职中按照广元市教育局“集团办学、特色发展、园区引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项目的要求,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方针,面对我县、我校实际,探索、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实训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子课题。
如今,我校课题研究顺利实施,实现了办学模式的转变,师生实训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在2009年市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绝大部分奖项的金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同时,我校加大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培养了一批文化基础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有力提升了学校教学科研水平,提高了教学、实训质量,学校办学效益有了明显增加。
一、课题的提出1、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中等职业教育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中深化改革、在贡献中加快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但是,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中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在实训方面突出表现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保障机制欠缺,许多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师队伍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亟待提升;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人才培养的市场针对性不强;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不畅,社会吸引力不足;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和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等。
2、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我国是有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国民的大多数还居住在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水平还不高,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欠发达。
农村地区高中教育还受传统的高考升学观念支配,学生家长以升学为荣,普通高考在教育效益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
区别于普通高中的单一升学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
职业高中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向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高中对我国的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经济进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生源面临各方挤压,农村职业高中招生困难,近年来多数学校的招生成下滑趋势。
农村地区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信息、基础设施、教师配备、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学生就业出口等都难以和城市、发达地区媲美,办学质量难以保证。
学生本地安置率不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还不足;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学生就业后的社会认同度不高。
相比普通高中火爆的升学效应,职业高中的评价既难又不被社会认可,没有具体的升学排名,没有地域性的各种考试,职业高中被普教界认为俨然是一个“休养的乐园”。
3、我校实训教学的困难作为川北职业教育的旗帜,我校在近30年的职业教育道路上可谓一路艰辛。
我们也曾经以普教化的方法办职教,学校的高考效益也曾经在全省赫赫有名,学校的职业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专业设置、科目开设也以高考大纲为根据。
职教改革之后的一段时期,我校办学陷入困境,招生人数减少,学生流失加剧,学生就业差。
2007年开始,我校转变办学观念,从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教学改革研究,学校回归职业教育的根本,办学情况出现了好转,生源广阔,学生就业较好,社会认同度加强,学校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在课题研究和办学实践中,我们感到我校职业教育如何让职业教育彻底回归职教本真,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缩短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差距依然是教学改革中的最大问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实训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
实训概念源自于IT业的管理实践和技术实践,目前实训已经渗入到社会各个行业领域。
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随市场和科技的变化,专业课的设置并非一成不变,专业课的内容变化也较为迅速,实训教学的手段也日新月异。
在本课题研究背景下,我们认为实训教学是学生在经过一定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在校内外训练场所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理论付诸实际应用,提升学生专业和职业适应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实训教学的场所是校内外实训基地或企事业单位,教学时间是根据理论教学的进程安排,教学内容是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或拓展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法。
实训教学的预期目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让学生加深理解自己的专业理论,加强动手能力,适应用人市场的需求,也对学生的后续发展(创业能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这种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强,效果较好。
三、课题研究目标、内容1、课题研究的目标(1)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立足现状,着眼未来,实现学生自主化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为未来的转岗、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只“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既能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又能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职业教育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为重要。
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我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改变专业教师的重理论轻实训的现状,加强专业教师实训动手能力,打造一只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使学生在专业实训能力上上台阶,通过专业实训能力的提升实现全面的实训教学而不是单纯的专业课实训。
学校立足学生的未来,使学生从实践中进行探索性学习、自觉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达到从专业向职业需求的拓展。
其次是实现学生自主化实训。
加强学生动手实训的机会,自制实训设备;学生自己谋划,学生自主创造新的实训目标,培养专业发展能力。
第三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学生就业率、就业满意率、就业稳定率达到98%以上是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实训的追求。
但我们试图通过本研究,培养学生的创业生存能力,以学校的实训基础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上的铺垫,并进行毕业学生创业效果追踪研究。
(4)构建我校特色的实训运行机制。
按照国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训模式,我校探索适合我校的实训运行方案。
(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校外实训基地:校际合作,小气合作、顶岗实习,工学结合)(5)进行实训校本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
编写适合我们实际的校本实训内容,是兼顾我校学生就业、创业和经济实力的实际。
构建切合实际的校本实训教材体系,也是开发现有资源,开源节流搞好实训教学的重要方面。
通过校本研究和校本教材的开发,更能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展业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1)农村地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和运行机制研究(2)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4)实训课程体系构建、校本实训教材研究(5)专业实训教学方法探索(6)构建多元化实训过程管理、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研究四、研究方法为了开展本课题研究,我们决定采取以下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法,经验总结法。
(1)调查研究法调查法是以个体为分析单位,通过抽样,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
是为了了解事实的真实情况,设计调查内容,通过调查表格,客观地得到数据,深入分析事实情况,得出调查结论,正式某些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及研究方法的研究措施。
(2)行动研究法以教学中的实训参与者为主体,以实训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解决实训中的具体实践问题的一种研究活动。
行动研究法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学校通过对实训行动的研究,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实训工作的实际问题。
(3)案例法案例法是以教育活动中既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则的具体教学事件为对象,进行描述、分析、总结,探索具有普遍性的教育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案例法遵循的规律是从典型性到普遍性,从个性到共性。
使用案例法进行研究,能够具体实在地说明问题,但需要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
五、课题研究措施(一)构建我校特色的实训运行机制。
按照国家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训模式,我校探索适合我校的实训运行方案包括实训管理机制和实训运行机制。
1、建立我校的实训管理系统。
作为课题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代表本课题执行内外事务,主持研究工作,提供研究的人力和物力保障,承担课题研究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学校教学副校长全面负责实训教学科研和教学工作,制定专业发展计划,设置专业,具体落实实训教学课程设置,领导校本实训研究,实训模式构建研究。
学校教科室全面负责课题的理论研究,下设课题领导办公室,组织各阶段的实训研究,开展校本研究,进行成果经验总结。
教务处制定专业设置方案,组织实训教学,进行实训效果考核,开展校本实训教材的编写。
生产实习副校长全面负责实习模式的构建,实训基地建设,组织、督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训工作,技能鉴定及大赛的组织、管理、考核。
生产实习处具体执行校内实训教学,校内基地实训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组织、训练竞赛选手,校外基地实训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