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农业的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三亚市第一中学麦萍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结果,以利于学生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学生掌握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其它内容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于整章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材通过两种不同农业景观图的对比,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通过教材p43的活动1和2,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课本p43活动3,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变化较大,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
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农业地域的形成,教材中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说明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农业地域的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1)根据材料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学科领域: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农业区位选择方案。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影响因素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引出农业区位选择的课题。
2.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即在一定地域内,农业生产要素(如土地、水源、劳动力等)的组合与配置。
3. 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教师讲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具体农业区位选择案例,如水稻种植区、棉花种植区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第二课时5.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结合本组所选择的农业区位案例,讨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总结出本组的观点。
6. 分享与评价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农业生产情况,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建议。
三、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成果,评价学生在农业区位选择方面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拓展教师推荐学生阅读与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的书籍、文章,鼓励学生参加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农业的区位选择》案例教学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选择对于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区位选择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策略。
二、案例分析1. 区域要求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区域的要求。
每个农作物都有不同的生长环境要求,包括气候、土壤、水源等。
例如,在选择种植水稻的区域上,需要有充足的水源和湿润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生长。
另外,一些蔬菜类作物对于土壤的要求也较为严格,需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进行种植。
2. 市场需求除了区域要求,农业区位选择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农产品的消费市场通常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因此选择靠近这些市场的区域进行种植可以减少物流成本,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
例如,在选择种植蔬菜的区域时,可以考虑选择靠近城市的农田,方便产品的销售和配送。
3. 交通便利性交通便利性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农产品需要及时运输到市场,选择交通便利的区域可以减少物流时间和成本。
同时,交通便利的区域还有利于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
因此,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和运输成本。
4. 劳动力资源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选择人口较多、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区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同时,农业区位选择还需要考虑当地劳动力的技能和适应能力。
例如,在种植果树的区域中,需要具备果树栽培和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5. 政策支持最后,政策支持也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
各级政府在发展农业方面通常会提供各种扶持政策,包括土地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
因此,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需要了解当地的农业政策,选择受到政府支持的区域进行农业生产。
三、结论农业的区位选择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的区位选择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区域要求、市场需求、交通便利性、劳动力资源和政策支持等因素。
初中地理教学课例《农业的区位选择》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
归纳结论的技能。
2.运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
因,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
念。
【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
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
学生经过前阶段区域地理与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
已掌握世界及我国主要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各自
然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性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生学习能 征。上一课时复习回顾了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从本学
力分析 期的几次月考的答题情况分析中,反映出学生对农业区
位条件的分析方法不明确,一部分学生喜欢采取“大包
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大米一直以 来都是我们这儿居民的主食,你知道水稻喜欢什么样的 气候吗?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 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什么是农业?你知道街上卖的苹果来自 哪儿?荔浦为什么不种苹果?(学生讨论回答。)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由于生物及自然环 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 业。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教学过程 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农业 地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 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究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 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的形成,本节我们共同 探讨。 (二)教授新课 1.提问:观察、对比图 3.1 和图 3.2,思考两地农 业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从两地地理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案标题: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等)和人文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3. 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有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而有些地区不适合?请列举可能的原因。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和背景知识,解释为什么选择适宜的区位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2.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讨论各因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不同地区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适宜发展农业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实地调查等。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讨论。
要求他们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和建议。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结合课堂讲解的知识进行总结。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背景知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
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总结。
2. 学生提交的农业区位选择报告,包括他们选择的地区、分析的因素和给出的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农业专家或农民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农业区位选择方面的经验和实践。
2. 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和观察不同地区的农业条件。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课件
VII. 参考文献
1. XXXXX 2. XXXXX 3. XXXXX
利用梯田种植方式,充分利用山 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V. 相关政策
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政策法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政 策支持和指导。
农村综合开发政策
通过农村综合开发政策,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问 题,推动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VI. 结论
区位选择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正确选择区位能够为农业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实现高效、可持续的 农业发展。 未来,随着农业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区位选择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课 件
这是一份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说课课件。通过这个课件,我们将带你了解农 业的定义与发展,并介绍区位选择在农业中的重要意义。
I. 简介
农业是指人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II. 区位选择因素
土壤条件
优质土壤对农业产出至关重要,不同土壤类型 适合不同作物的生长。
候条件
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利于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并 降低灾害风险。
水资源
充足的水资源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包括灌溉 和农田排水。
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持农业生态平衡,保 护生物多样性。
III. 区位选择策略
1
经济条件考虑
2
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选择有利于
农业产业发展的地点。
3
科技创新引领
4
利用新技术和创新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农产品质量。
区域分析
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选择适宜的地区进 行农业发展。
水资源调配
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确保农业灌溉 需求得到满足。
IV. 典型案例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
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原则。
2. 教学难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操作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实例。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提问:“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差异这么大?”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介绍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如水稻种植业、乳畜业等,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角度,分析案例中的农业区位选择。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农业区位选择问题,进行实际分析。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提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案。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原则。
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现代农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和趋势,如气候变化、市场需求变化等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 分析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节水灌溉、温室大棚等技术的应用。
七、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农业生产基地,观察和分析其区位选择的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理解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农田的不同区位,引出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2.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涉及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因素。
3.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生态环境原则:选择生态环境优越、不受污染的区域。
- 气候条件原则:选择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 土壤质量原则: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
- 交通条件原则:选择交通便利、输送成本较低的区域。
- 市场需求原则:选择与农产品消费市场接近的区域。
4.实例分析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适宜发展高寒作物。
- 沿海地区:气候温暖,适宜发展水稻、水果等作物。
- 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适宜发展节水农业。
- 河流流域: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 平原地区:土地平坦,适宜发展大规模种植。
5.总结: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强调科学合理选择区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农田的不同区位,引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并列举出一些重要因素。
3.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4.分组讨论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并展示结果。
5.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展示。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所在地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教学资源:1.农田图片。
2.展示PPT。
3.地理教材和参考书籍。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2.评价学生的调查报告内容和分析能力。
3.课后讨论和答疑。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关爱农村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2. 不同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实例。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的图文信息。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农业区位选择的图文资料。
2. 搜集不同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实例。
3. 制作PPT课件,用于课堂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农业区位选择是什么意思吗?它为什么很重要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讲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等。
4. 案例分析:展示不同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实例,如水稻种植业、乳畜业、棉花种植业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区位选择的原因。
5. 课堂讨论:提问:同学们认为在我国哪个地区种植水稻最为适宜?为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其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难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2. 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及其实践意义。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图和资料,包括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气候条件等。
2. 准备案例素材,包括成功和失败的农业区位选择实例。
3. 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景观图,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解释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阐述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引导学生了解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4. 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法,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及区位选择。
5. 案例分析:介绍成功和失败的农业区位选择实例,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地图和资料,分析本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及其实践意义。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科领域:高中地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资料的能力,提高其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具体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差异这么大,引出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具体地区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如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北方的小麦种植等。
5.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地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家乡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并在下节课分享。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农业区位选择的知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实际分析能力的掌握。
2. 评价方式:课堂问答、练习题、案例分析报告和小组讨论。
3. 评价标准:能准确回答问题,分析问题思路清晰,报告内容完整,小组讨论积极参与。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图片。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引入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和背景。
2. 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农业的了解和农业在地理中的作用。
2. 解释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和意义。
3. 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表达。
第二章: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因素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2. 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各因素及其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
教学步骤:1.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2. 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说明各因素在实际农业区位选择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因素的理解程度。
2. 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过程。
第三章: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农业区位选择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经验判断法、数量分析法、模型法。
2. 分析各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及其特点。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教学步骤:1.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经验判断法、数量分析法、模型法。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学科领域:高中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3. 能够分析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分析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 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农业区位选择的地图和图片。
3. 案例资料。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2. 准备笔记本和笔。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案例,引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3.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4. 案例分析(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给定的案例资料,分析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5. 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6. 地图阅读和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地图和图片,加深对不同区位因素的理解。
7.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给定的区位因素,选择适合的农业发展区域。
8. 分享和讨论(10分钟)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结果,其他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和讨论。
9. 课堂小结(5分钟)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课堂笔记。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农业领域,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准备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目的:1. 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的掌握情况。
3. 考察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评价方法: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概念的理解和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地理教案《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科领域:高中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影响因素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教材和教辅资料。
2. 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资料。
3. 投影仪或白板等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2. 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解释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4. 案例分析:选取两个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案例,分析其区位选择的差异及原因。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讨论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补充和完善。
4. 总结提升: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应用,强调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5.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什么是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展示图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教师提问]: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看图回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东南是一个牧场,从事养羊业。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学生回答]:因为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不一样。
[承转]: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两地的不同选择呢?引入农业区位的概念。
[教师讲解]: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它的区位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水稻分布的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2届高中地理:第2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21讲农业的区位选择最新考纲:农业区位因素。
核心素养定位1.综合思维:以图文材料为载体,结合区域特征和作物习性,综合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2.区域认知: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差异、形成条件等。
3.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
教材整体感知命题趋势分析1.以文字材料、坐标图、柱状图、区域图等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2.以某区域农业分布图、统计图、模式图等为背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考查方式:选择题和综合题的考查形式并存,综合题考查频度高。
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
(2)相对区位:农业与________________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1)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有着重要影响,但不再是________因素。
易错警示①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与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有关,热量条件主要与气温(积温)高低有关。
②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
(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在现代农业发展中,________因素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3)科技因素(动态因素):二、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1.农业科技对自然因素的改造:2.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基本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____。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________、结构、________、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农业的区位选择2篇
高中地理教案范文: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教案范文:农业的区位选择精选2篇(一)教案标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学科:地理年级:高中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农业的区位选择规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农业的区位选择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掌握农业的区位选择原因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2. 分析不同地理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满足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张世界农业区位分布图引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兴趣。
步骤二:讲授(35分钟)1. 农业的区位选择原因和影响因素:通过多媒体资料,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等。
2. 农业的区位选择规律和特点: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规律和特点,包括农业分布的差异性、区域特色和农业的适应性等。
步骤三:讨论(40分钟)在全班讨论的形式下,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讨论以下问题:1. 多年冻土区为什么不适宜开展农业?2. 英国和日本这两个地方相似的气候条件,为什么农业发展却有差异?3. 为什么中国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面积比北方地区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步骤四:总结(10分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归纳出农业区位选择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材料,进一步探究农业区位选择对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并撰写实地考察报告。
教学评价:1. 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 学生在讨论中展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完成的作业和考察报告。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通过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技术条件
技术条件
机械:机械代替人力、畜力,提 高生产效率,机械化、水 利化、工厂化等
化肥:促进农业生产
良种:使单产提高
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保温:地膜覆盖、温室大棚
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A、海南的三季稻 B、上海市郊区的 乳畜业
C、新疆绿洲上的 绿洲农业
D、横断山区的立 体农业
E、江南丘陵的茶园
湖龙井茶的名称…….特地名称的命名将有利于茶
叶产业化的命名,有利于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有
利于进一步发挥品牌效应.
政策
第七条:[禁止性要求]非龙井茶原产地域及生产的
茶叶不得称为龙井茶.原产地域未经核准茶园不得
使用原产地域标志.目前世界上好多国家对本国的
特色农产品采取原产地商标保护政策,其目的就是
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增强本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
优化方案39页反思归纳
(2)自然因素对农业区 位的影响
3.1农业的区位选择
学习目标
• 农业的概念及特点 • 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 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与变化 • 郊区农业
1.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Ⅰ.农业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利用土地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
特点
•地域性 •季节性和周期性
市场 姜你军
从“蒜你狠”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 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为了应对, 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积一族)。而最近 “蒜你狠”变成“蒜你贱”,“姜你军”也变成“被姜 军”。大蒜头的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一半都不止, 生姜的价格也持续下降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 地形、土壤 读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分布示 意图,思考影响这一布局的主要因素。
林木
4
茶园
农田
3果园
2 1 鱼塘
农田
材料三: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 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 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根本原 因是什么?
土壤
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下列材料反应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好暖喜湿
1.气候
为什么水稻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 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季风区气候是雨热同期,正好满足 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 雨热不同期,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影响极大——光照、热量、水分影响 作物种类、产量、复种指数等
材料二:我国的牧场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而九大 商品粮基地都位于东部地势平坦的地区,为什么?
材料六:荷兰的鲜花出口占全球市场的60%, 在24小时之内,荷兰的鲜花可以空运到世 界上每一个角落。可以这样自豪地说,是
交通 运输
荷兰的鲜花装点了整个世界。
交通运输
北京市民冬季可以吃到 来自海南的新鲜水果、 蔬菜,体现了什么因素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交通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 区位,如园艺业、乳畜业。
地域性
因地制宜
季节性 春播、夏种、
秋收、冬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周期性
种植业
按生产对象
混合农业
农 业 按投入 分
畜牧业 粗放农业
密集农业
类
自给农业
按产品用途
商品农业
1.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
1.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有销路?
有熟手的工人?
气候合适?
运输方便?
土壤够肥沃?
1.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因地制宜
下列资料反映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材料一:海南以水田为主, 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 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 我们这里以旱田为主,一年 两熟,只能生长苹果,梨 等温带水果。主要原因是 什么呢?
气候
活动一:阅读材料,指出水稻的主要习性特点
• 水稻是好暖喜湿的 短日照作物,播种 期日均温需稳定在 10~12℃以上,齐 穗期的候均温要求 高于20~22℃。单、 双季稻要求年降水 量分别在750毫米 和1500毫米以上。
1.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绝对区位
指农业生产所选 定的地理位置
绝对 区位
相对 区位
相对区位
指农业与地理环 境之间的关系
泰
澳
国
大
水
利
稻
亚
种
的
植
牧
场
“区位”的含义: 一方面指该事物所在的地理位置; 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Ⅱ.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气候 地形、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科技
材料四:美国人爱喝咖啡,咖啡在美国的需求量
很大,而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巴西等国又有生产
咖啡的热带条件,且距美国较近,集中生产比较
有利。这些国家为了满足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
便纷纷扩大了咖啡的生产,南美成为世界最大的
咖啡生产基地。
市场
材料五:欧洲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力超过了当地 牛奶和其他奶制品的生产量…于是,新西兰的经 济受到远在千里之外的市场需求的控制…新西兰 是世界乳制品和肉类主要出口国,产品主要销往 西欧等国.
力.
市场需求量最政终策决定和农市业生场产的类型和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一些耕地经 历了下列变化,什么原因?
水稻田
甘蔗地
鱼塘
花卉 珠江三角洲
科学技术因素
材料:2011年9月,杂 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 士指导的超级稻平均 亩产926.6公斤。据了 解,世界杂交水稻史 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 一个高峰。其增加的 产量能解决世界6亿人 的吃饭问题。
灌溉水源 气候 地形
土壤 市场
3.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气候
自
地形
然
水源 因
土壤 素
农业的 区位选择
社 市场
会 交通
经 劳动力
济 机械
因
政策
素
科技
4.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不是一成不变 呢?哪种因素变化比较快?
2、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对不利的自 然因素加以利用和改造呢?
材料七:农产品补贴问题
日本由于客观原因,农业生产成本很高,但日本农 产品仍占据着国内市场,原因是日本政府对本国 农产品实行高额补贴,并对国外农产品征收高额 关税来保护国内农业生产,是日本农业仍然保持 一定的规模.
政策Leabharlann 资料八: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管理办法
第四条:……用产自西湖产区的鲜茶叶生产龙井茶
成为”西湖龙井茶”,其他产区的茶叶不得使用西
地形
P43活动2
立体农业
丘陵山区,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山 区耕作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和人 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平坦的谷地,土层 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 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 可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
地形决定农业类型,土壤影响农作物 的种类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