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全真模拟冲刺卷02
2020年高考(全国I卷)仿真模拟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信息卷(全国I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Ti-48 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SiO2超分子纳米管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草每棚中使用的“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累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D.《本草纲目》记载的“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所使用的实验操作可用来分离乙酸和乙醇8.有机物a为某种感冒药主要成分的同系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有机物a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B.有机物a的化学式为C14H22O2C.0.1 mol有机物a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完全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为2.24 LD.有机物a苯环上的二氧代物有4种(不含立体异构)9.已知实验室用浓硫酸和乙醇在170 °C的条件下制备乙烯( 140°C时生成乙醚)。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有SO2,并制备1,2 -二溴乙烷(装置可以重复使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时迅速将温度升高至170 °C ,减少副产品的生成B.导管接口连接顺序为a→d→e→c→b→d→e→fC.装置I中的试剂可以换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实验完毕后,采用蒸馏操作分离提纯1,2-二溴乙烷10.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pH=1的盐酸中含有H'的数目为0. 1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Cl2与Fe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3N AC.32 g O2和32 O3中所含原子数均为2N AD.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含有2N A个碳碳双键11.常温下,用0.10 mol·L-1的氨水滴定20.00 Ml a mol·L-1的盐酸,混合溶液的pH与氨水的体积(IV)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考2020届全国I卷理综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高考2020届全国I卷理综化学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一:选择题(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7.CO2和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B.①→②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C.①→②吸收能量D.Ni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在Ni催化作用下,最终生成CO和H2,故A正确;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构成反应物中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键的形成,由图示可知①→②过程中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故B正确;①的能量总和大于②的能量总和,则①→②的过程放出能量,故C错误;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催化重整生成CO和H2的过程中Ni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Ni为催化剂,故D正确。
8.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D.1 mol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答案C解析根据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吲哚的分子式为C8H7N,故A错误;苯环是平面正六边形,—CHO中C是sp2杂化,立体构型是平面形,因此苯甲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全部共面,故B错误;苯甲醛中含有醛基,能使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时,出现红色沉淀,中间体中不含醛基,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无现象,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故C正确;1 mol中间体中含有2 mol苯环和1 mol碳碳双键,因此1 mol中间体最多与7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9.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以检验生成的Fe2+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答案B解析铁丝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因为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装置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A说法正确;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故C说法正确;导管a的作用是使内外压强相同,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故D说法正确。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化学模拟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2分)7.唐代刘禹锡撰于818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
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A.CuSO4B.FeSO4·7H2O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8.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装置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9.有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四种元素中只有b为金属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b>c>d>aB.b n+与d m-在水溶液中可形成化合物b m d n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a<cD.b和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发生反应10.有机物A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A .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酸化后再加溴水B .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C .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 .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11.中学常见的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Y ―→M +N +H 2O(未配平,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X 、Y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且N 是黄绿色气体,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B .当N 为氯碱工业的主要原料,M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为CO 2-3+2H +===CO 2↑+H 2OC .若M 、N 为气体,且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将此混合气体通入溴水中,橙色褪去,褪色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Br 2+2H 2O===4H ++SO 2-4+2Br -D .若X 是铁,Y 是稀硝酸(过量),则X 与Y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 +4H ++NO -3===Fe 3++NO ↑+2H 2O12.酶生物电池通常以葡萄糖作为反应原料,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辅酶的作用下被氧化成葡萄糖酸(C 6H 12O 7),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2020届高三(全国I卷)高考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 • • 2 3 2 2020届高三(全国I 卷)高考模拟考试考试化 学(试题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青铜的熔点比纯铜低B .油脂只能在碱性条件下水解C .“嫦娥四号”使用的 SiC ﹣Al 材料属于复合材料D .用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符合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乙醇的分子式:CH 3CH 2OHB .S 2-的结构示意图:•• ••C .HClO 的电子式:H Cl OD .CS 的结构式:C =S =S •• ••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硫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B .胶体的本质是丁达尔效应C .铜元素的焰色为蓝色D .淀粉、油脂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4.下列物质的性质、用途正确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明矾溶液呈酸性,可用于净水 B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C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干燥 O 2D .Na 2SiO 3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作防火材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态 HCl 不导电,故 HCl 是非电解质B .氨水可制备 Al(OH)3,故 NH .H O 为强碱C .H 2S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H 2O ,故 H 2S 的熔沸点比 H 2O 高D .化合物 NaCl 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故 NaCl 属于离子化合物 6.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6 g 聚乙炔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2N AB .120 g NaHSO 4 固体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 2N AC .1 mol 氨基(—NH 2)中含有电子的数为 10N AD .pH =1 的 H 2SO 4 溶液中含有SO 2数目为0.05N A 7.二茂铁[Fe(C 5H 5)2]的结构简式为,与芳香族化合物性质相似,广泛应用于航天、化工等领域,可以环戊二烯与铁为原料制得。
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精编(全国I卷)理科综合化学试卷(二)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精编(全国I卷)理科综合化学试卷(二)★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可能用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天眼用到碳化硅,芯片用到高纯硅,石英玻璃用到硅酸盐B.《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D.“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选项A错误;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透过钴玻璃为紫色,选项B正确;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选项C错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
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C 0.1 mol乙烯和乙醇(蒸气)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原子数0.6N AD 含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小于0.1N A【答案】A【解析】A项,3517Cl中含有18个中子,错误;B项,NaHSO4、MgSO4的摩尔质量都是120 g·mol-1,1.2g NaHSO4和MgSO4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NaHSO4中阳离子为Na+,MgSO4中阳离子为Mg2+,故混合物含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正确;C项中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烯、乙醇的耗氧量相同,正确;D项,每个胶体粒子由成千上万个氢氧化铁粒子构成,将含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0.1N A,正确。
2020届高考化学模拟卷(二)(全国I卷)(详细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模拟卷(二)(全国I卷)一.单选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7、水处理包括水的净化、杀菌消毒、蒸馏等。
其中常见的杀菌消毒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白粉、活性炭等。
游泳场馆往往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相同B.氯气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用氯气消毒的水也可以用于配制各种化学试剂C.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具有漂白性,等体积的两者混合会提高漂白的效率D.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8、用化学用语表示2Na+ 2H2O=2NaOH + H2↑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O B.NaOH的电子式: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88C.Na+的结构示意图:D.H2O的比例模型: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7g由H2S与PH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9N AB.90g果糖(C6H12O6,分子中无环状结构和碳碳双键)中含有的非极性键数目为3N AC.1mol由乙醇与二甲醚(CH3-O-CH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羟基数目为N AD.已知22688Ra→X+42He,则0.5molX中含有的中子数为34N A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5个碳原子的有机物分子中最多可形成4个碳碳单键B.蛋白质的水解和油脂的皂化都是由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C.四苯基乙烯()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D.化学式为9182C H O且有芳香气味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有机物,则符合此条件的9182C H O的结构有16种11、某实验小组从富含NaBr的工业废水中提取Br2的过程主要包括:氧化、萃取、分液、蒸馏等步骤。
已知:可能用到的数据信和装置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①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2Br-=2Cl-+Br2B.②中的玻璃直管最好换成一个倒扣的漏斗,与NaOH溶液液面相切C.用③进行萃取时,选择CCl4比乙苯更合理D.④中温度计水银球低于支管过多,导致Br2的产率低12、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高考2020届全国I卷理综化学全真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C.等浓度的 HCOONa 和 CH3CH2COONa 两种溶液的 pH 比较:前者>后者 D.将 0.1 mol·L-1 的 HCOOH 溶液与 0.1 mol·L-1 的 H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 中:c(Na+)>c(HCOOH)>c(HCOO-)>c(OH-)>c(H+) 答案 B 解析 M 点的 pH 小于 N 点的 pH,即 M 点 c(H+)大于 N 点 c(H+),所以溶液中的 c(OH-) 应该是 M 点小于 N 点,故 A 错误;pH=4.88 时,丙酸的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50%, 即 c(CH3CH2COOH)=c(CH3CH2COO-), 针对 CH3CH2COOHCH3CH2COO-+H+电离过 程可知,lg K=lg c(H+)=-4.88,即丙酸的电离常数 K=10-4.88,故 B 正确;由图中信息可 知,相同 pH 时,丙酸的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大,说明电离程度小,故其酸性比甲酸弱, 即 HCOO-的水解程度小于 CH3CH2COO-的水解程度,等浓度的 HCOONa 和 CH3CH2COONa 两种溶液的 pH 比较应是 pH(HCOONa)<pH(CH3CH2COONa),故 C 错误; 将 0.1 mol·L-1 的 HCOOH 溶液与 0.1 mol·L-1 的 H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电离过程大于 水解过程,所得溶液呈酸性,即 c(OH-)<c(H+),D 错误。 12.中国科学家用蘸墨汁书写后的纸张作为空气电极,设计并组装了轻型、柔性、能折叠的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甲,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纸张中的纤维素作为锂电池的负极 B.充电时,若阳极放出 1 mol O2,则有 4 mol e-回到电源正极 C.开关 K 闭合给锂电池充电,X 对应充电电极上的反应为 Li++e-===Li D.放电时,Li+由正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负极 答案 C 解析 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纸张中的石墨作锂电池的正极,纤维素不导电,故 A 错 误;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2O2-2e-===O2+2Li+,若阳极放出 1 mol O2,则有 2 mol e-回到电源正极,故 B 错误;开关 K 闭合给锂电池充电,电池负极 X 接锂电池的负极,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理综化学部份(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Ⅰ)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i 59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泥、水玻璃、水晶均属于硅酸产品B.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C.氯水和食盐水消毒杀菌的原理相同D.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8.利用H2和O2制备H2O2的原理①H2(g)+A(1)B(1)∆H1②O2(g)+B(1)A(1)+H2O2(1)∆H2已知:A、B均为有机物,两个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0B.B为H2和O2制备H2O2的催化剂C.反应①的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H2(g)+O2(g)H2O2(1)的∆H<09.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烷和新戊烷分子中所含甲基数目之比为1:1B.甲苯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C.聚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褪色,但二者原理不同和C4H10的二氯代物的数目相同(不含立体异构)D.10.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W 同主族;Y 、Z 同周期;X 、Y 、Z 三种元素形成一种化合物M ,25℃时,0.1mol ·L -1的溶液中12100.1)()(⨯=+-H c OH 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Y <Z <WB.X 分别与Z 、W 形成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C.X 、Y 形成最简单化合物的电子式为X:XY••:XD.Z 分别与X 、W 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 11.下列实验操作所得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形象及结论A 将AlCl 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成分为纯净的AlCl 3 B将少量Na 2SO 3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盐酸酸化的Ba (NO 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Na 2SO 3已变质C 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所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D向Fel 2溶液中通入少量Cl 2溶液变黄,则C12的氧化性强于Fe 3+12.以二甲醚(CH 3OCH 3)酸性燃料电池为电源,电解饱和和食盐水制备氯气和烧碱,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2020 年全国 I 卷理综模拟试卷化学部分

2020 年全国I 卷理综模拟试卷化学部分7.中国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
陶及今人谓之石胆,烧之赤色,故又名绛矾矣。
”其中的“烧之赤色”是指氧化铁的颜色B.“燃洧水,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其中的“烟”的产生是“洧水”含碳量高,不完全燃烧所致C.“凡金性又柔,可屈折如枝柳。
其高下色,分七青、八黄、九紫、十赤”其中“可屈折如枝柳”表明金这种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D.“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两精逼合,成声成变,此乾坤幻出神物也。
”记载中的“硝”是硝石,在此反应中被氧化8.下列有关化学与生活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飞机播撒AgI 的方式实现人工降雨B.壁虎能在光滑的墙壁上爬行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C.维生素D 又被称为抗坏血酸,具有还原性D.铝合金、不锈钢、铜合金都可以用来制造硬币9.下列由实验或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实验室中某同学制备氮化镁的装置如图所示,A 中发生的10.反应为2NaNO2+(NH4)2SO42N2↑+Na2SO4+4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酒精喷灯的原因是氮气键能较大,具有反应惰性,所需反应温度较高B.C 的作用是除去气流中的氧气及氮氧化物,应该把G 中溶液换成浓硫酸C.b 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a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能换成长颈漏斗D.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闻到刺激性氨味则证明有氮化镁生成11.已知电极上每通过96 500 C 的电量就会有1 mol 电子发生转移。
精确测量金属离子在惰性电极上以镀层形式沉积的金属质量,可以确定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实际测量中,常用银电量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铂坩埚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Ag+ + e-= AgB.称量电解前后铂坩埚的质量变化,得金属银的沉积量为108.0 mg,则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96.5 CC.实验中,为了避免银溶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属颗粒掉进铂坩埚而导致测量误差,常在银电极附近增加一个收集网袋。
2020年高考最新模拟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全国Ⅰ卷)

2020高考模拟化学试题(全国Ⅰ卷)(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Cr 52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是王安石的作品《元日》,其中的“屠苏”是一种酒。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黑火药是由硫黄、硝石和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B.“屠苏”中既含有电解质又含有非电解质C.爆竹爆炸和核反应均发生了化学反应D.早期的桃符大都是木质的,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做的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烷烃)分解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Ⅱ中逸出的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加成反应B.石蜡油分解生成的气体中只有烯烃C.十八烷完全分解为乙烷和最多乙烯时,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8 D.装置Ⅰ中硫酸铝和碎瓷片都是催化剂3.通过下列反应可合成一种医药中间体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和H都能与NaHCO3溶液反应B.M、N和H都能发生水解、加成、氧化反应C.M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H的苯环上一氯代物有8种4.如图为N2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①属于氮的固定;反应②可用于合成HNO3B.在催化剂a、b的作用下,提高了反应速率C.在反应①和反应②中,均有极性共价键形成D.在催化剂b作用下,氮原子发生了还原反应5.ZulemaBoqas等设计的一种微生物脱盐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区是强碱性环境B.每消耗2.24L (标况)的空气,有0.4mol电子转移C.负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7H+D.Y为阴离子选择性交换膜6.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是由上述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物质。
高考全国卷2020届高三模拟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考全国卷2020届高三模拟理综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5.5 Cu 64 Zn 65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总数为N A的S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B.0.1mol/L(NH4)2SO4溶液与0.2mol/LNH4Cl溶液中的NH4+数目相同C.标准状况下,H2和CO混合气体8.96L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消耗O2分子数为0.2N A D.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了混合物,Na失去N A个电子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既可用作净水剂,也可用作消毒剂B.小苏打、氢氧化铝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属于化学变化D.已知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1微米=1000纳米)的颗粒物,则PM2.5在空气中能形成胶体。
9、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R的无氧酸溶液能在玻璃容器上刻标记;R和X能形成XR3型化合物,X在化合物中只显一种化合价;R和Z位于同主族,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 R单质和Z单质均可与水发生反应置换出O2B. 上述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都能促进水的电离平衡C. YR6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D. 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的半径: Y>Z>R>X10、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排放尾气中NO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O2-由负极向正极移动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NO-2e-+O2-==NO2C. O2在电极上的还原产物是H2OD. 反应消耗的NO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11、下列关于正丁烷(b)、2-甲基丙烷(d)、甲苯(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与d互为同系物B.b、d、p的一氯代物种数分别为2、3、4C.b、d、p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b、d、p中只有d的所有碳原子不能处于同一平面12、下列实验结论或推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相应实验现象结论或推论A 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水层几乎呈无色苯与溴发生了反应B 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应结束前一段时间,钠浮在乙醇表面密度:乙醇大于钠C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a中溶液变蓝,b中产生黄色沉淀KI3溶液中存在:I3-I2 + I-D分别向含Mn2+的草酸溶液X和不含Mn2+的草酸溶液Y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在溶液X中褪色较快Mn2+也能还原高锰酸钾13、室温下,在一定量0.2 mol·L-1 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1.0 mol·L-1 NaOH溶液,实验测得溶液pH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点时,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l3+水解,离子方程式为:Al3++3H 2O Al(OH)3+3H+B. Ksp[Al(OH3)]=10-32C. c~d段,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Na+)+ c(H+)+ 3c(Al3+)= c(OH-)+c(AlO2-)D. d点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Na+)>c(AlO2-)>c(OH-)>c(H+)第II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20届高三模拟试卷(全国Ⅰ卷) 化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三模拟试卷(全国Ⅰ卷)化学部分【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Pt—1957。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谷物酿酒与醋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水解反应B。
飞沫在空气中可能形成像雰霾、PM2.5一样的气溶胶而传播冠状病毒C。
阿司匹林为常用感冒药,服用不慎能造成酸中毒,临床可用NaHCO3溶液解毒D。
84消毒液、酒精、双氧水、高锰酸钾溶液可灭活病毒,其消毒原理相同8。
侯德榜先生是我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他于1943年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工艺中循环利用的物质为CO2和NH3B.该工艺主产品是纯碱,副产品为NH4ClC.“过滤”后的母液中,n(Na+)小于n(Cl—)D。
该工艺中涉及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分解反应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12 L(标准状况)己烷含C-H键总数为0.7 N AB。
0 ℃、101 kPa条件下,3。
6 g 2H2O2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3.6 N AC.25 ℃ 时,1 L pH=11的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由水电离出的OH-数目均为10—11 N AD。
0。
2 mol N16O与0。
1 mol 18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产物NO2中含18O的数目为0。
2 N A10.冠醚是有机工业中重要的相转移催化剂,能明显提高有机反应的转化率。
如图为冠醚的制备反应,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I的分子式为C6H10O2Cl2 B. Ⅱ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该反应是取代反应D. Ⅲ的一溴代物有2种11。
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产生电能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CO2和H2OB.放电过程中,正极附近溶液的pH变小C。
2020届高三化学三月冲刺全国I卷全真模拟试卷

第1页,共17页2020届高三化学三月冲刺全国I 卷全真模拟试卷 02高三化学(02)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Ba 137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 7.中国的国家宝藏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宋·王希盂《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B. 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 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D. 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铜绿、丝、青铜和瓷的化学成分,难度不大,化学基础知识的积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故A 正确; B.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B 正确; C.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故C 正确;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D.瓷器由粘土烧制而成,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不是二氧化硅,故D错误。
故选D。
8.化合物a、b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合物b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 a的消去产物中最多有15个碳原子共面C. a、b均能发生还原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D. b分子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4mol H2【答案】B【解析】解:A.b含有羟基,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故A错误;B.a的消去产物含有碳碳双键、苯环和羰基,具有平面形结构特点,结合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则15个碳原子都可共面,故B正确;C.b羟基邻位不含H原子,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D.b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只有苯环,则b分子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3molH2,故D 错误。
(解析版)安徽省2020届名校高考冲刺模拟卷(全国I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2020年名校高考冲刺模拟卷理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成语“百炼成钢”“蜡炬成灰”中均包含了化学变化B. 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的金属在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C. 谚语“雷雨肥庄稼”,其过程中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D. 制备“陶冶新平肇汉唐,宋明瓷夺宝珠光”中的瓷,主要原料为黏土8.实验室制备、纯化硝基苯需要用到下列装置,其中不正确的是()9.2019年12月以来,我国武汉等地相继暴发了新冠肺炎,为此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控制疫情。
75%乙醇和84消毒液等均能有效灭活新冠病毒。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74.5g次氯酸钠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2N AB. 1mol次氯酸钠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C. 46g 75%乙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6N AD. 利用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0.1 mol次氯酸钠需要消耗2.24L氯气10.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都不超过10.这四种元素可组成一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上述元素的单质都呈气态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YC. Y、Z的气态氢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D. 由R、X两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11.山梨酸和苯甲酸都是制备防腐剂的原料,他们的键线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都能发生加成和氧化反应B. 苯甲酸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平面C. 山梨酸和苯甲酸互为同系物D. 山梨酸与足量H2反应后所得产物的一氯代物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12.用KOH为电解质的循环阳极锌空气二次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2Zn+O2═2ZnO,工作时,用泵将锌粉与电解液形成的浆料输入电池内部发生反应,反应所生成的产物随浆料流出电池后,被送至电池外部的电解槽中,经还原处理后再送人电池;循环阳极锌-空气二次电池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全国I卷理综化学全真模拟冲刺卷02一:选择题(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7.CO2和CH4催化重整可制备合成气,对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气的主要成分为CO和H2B.①→②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C.①→②吸收能量D.Ni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在Ni催化作用下,最终生成CO和H2,故A正确;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构成反应物中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键的形成,由图示可知①→②过程中既有碳氧键的断裂,又有碳氧键的形成,故B正确;①的能量总和大于②的能量总和,则①→②的过程放出能量,故C错误;由图示可知CO2和CH4催化重整生成CO和H2的过程中Ni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则Ni为催化剂,故D正确。
8.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D.1 mol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答案C解析根据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吲哚的分子式为C8H7N,故A错误;苯环是平面正六边形,—CHO中C是sp2杂化,立体构型是平面形,因此苯甲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全部共面,故B错误;苯甲醛中含有醛基,能使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时,出现红色沉淀,中间体中不含醛基,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无现象,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故C正确;1 mol中间体中含有2 mol苯环和1 mol碳碳双键,因此1 mol中间体最多与7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9.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SO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B中酸性KMnO4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以检验生成的Fe2+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D.实验时将导管a插入浓硫酸中,可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答案B解析铁丝与浓硫酸反应生成SO2,因为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装置B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A说法正确;品红溶液褪色,体现SO2的漂白性,故C说法正确;导管a的作用是使内外压强相同,防止装置B中的溶液倒吸,故D说法正确。
10.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对于化学工业非常重要。
在Fe催化剂、一定压强和温度下合成氨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2和H2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发生反应B. 吸附在铁表面的N2断裂了N≡N键C.NH3分子中的N—H键不是同时形成的D.Fe催化剂可以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答案D解析由图3可知N2和H2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而图4、5表示发生反应,所以N2和H2分子被吸附在铁表面发生反应,故A正确;由图4可知氮气吸附在铁表面,并断裂了N≡N 键,故B正确;由图5、6、7可知,NH3分子中的N—H键不是同时形成的,故C正确;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所以不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故D错误。
11.25 ℃时,改变0.1 mol·L-1弱酸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RCOOH)随之改变[已知δ(RCOOH)=c(RCOOH)c(RCOOH)+c(RCOO-)],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溶液中δ(RCOOH)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M、N两点对应溶液中的c(OH-)比较:前者>后者B.丙酸的电离常数K=10-4.88C.等浓度的HCOONa和CH3CH2COONa两种溶液的pH比较:前者>后者D.将0.1 mol·L-1的HCOOH溶液与0.1 mol·L-1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HCOOH)>c(HCOO-)>c(OH-)>c(H+)答案B解析M点的pH小于N点的pH,即M点c(H+)大于N点c(H+),所以溶液中的c(OH-)应该是M点小于N点,故A错误;pH=4.88时,丙酸的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即c(CH3CH2COOH)=c(CH3CH2COO-), 针对CH3CH2COOH CH3CH2COO-+H+电离过程可知,lg K=lg c(H+)=-4.88,即丙酸的电离常数K=10-4.88,故B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相同pH时,丙酸的酸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大,说明电离程度小,故其酸性比甲酸弱,即HCOO -的水解程度小于CH3CH2COO-的水解程度,等浓度的HCOONa和CH3CH2COONa两种溶液的pH比较应是pH(HCOONa)<pH(CH3CH2COONa),故C错误;将0.1 mol·L-1的HCOOH 溶液与0.1 mol·L-1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电离过程大于水解过程,所得溶液呈酸性,即c(OH-)<c(H+),D错误。
12.中国科学家用蘸墨汁书写后的纸张作为空气电极,设计并组装了轻型、柔性、能折叠的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甲,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纸张中的纤维素作为锂电池的负极B.充电时,若阳极放出1 mol O2,则有4 mol e-回到电源正极C.开关K闭合给锂电池充电,X对应充电电极上的反应为Li++e-===LiD.放电时,Li+由正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负极答案C解析可充电锂空气电池放电时,纸张中的石墨作锂电池的正极,纤维素不导电,故A错误;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2O2-2e-===O2+2Li+,若阳极放出1 mol O2,则有2 mol e-回到电源正极,故B错误;开关K闭合给锂电池充电,电池负极X接锂电池的负极,X对应充电电极为阴极,阴极上的反应式为Li++e-===Li,故C正确;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Li+由负极经过有机电解质溶液移向正极,故D错误。
13.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C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之和相等,A和B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D的质子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B、C、D能形成的含氧酸中,D的含氧酸酸性最强B.简单离子半径:B>C>DC.四种元素均能与氢元素形成共价键D.在一定条件下A的单质能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答案D解析由题意,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则A为C元素;C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之和相等,则C为S元素;由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可知D为Cl元素;由A和B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D的质子数可知,B的原子序数为17-6=11,则B为Na元素。
B为Na元素,金属元素不能形成含氧酸,Cl元素的含氧酸中既有弱酸又有强酸,次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弱,故A错误;B、C、D均为第三周期元素,硫离子半径最大,钠离子半径最小,故B错误;钠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氢化钠,氢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只有离子键,故C错误;碳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故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43分)26.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
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下:(1)过程Ⅰ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Ⅱ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
则浸出钴的化学方程式为(产物中无沉淀且只有一种酸根)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时,也可用盐酸浸出钴,但实际工业生产中不用盐酸,请从反应原理分析不用盐酸浸出钴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Ⅲ得到锂铝渣的主要成分是LiF和Al(OH)3,碳酸钠溶液在产生Al(OH)3时起重要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钠溶液在过程Ⅲ和Ⅳ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写出在过程Ⅳ中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Na2CO3溶液中存在多种粒子,下列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Na+)===2c(CO2-3)B.c(Na+) >c(CO2-3) >c(HCO-3)C.c(OH-) >c(HCO-3)>c(H+)D.c(OH-)-c(H+)=c(HCO-3)+2c(H2CO3)(6)CoO溶于盐酸可得粉红色的CoCl2溶液。
CoCl2含结晶水数目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利用蓝色的无水CoCl2吸水变色这一性质可制成变色水泥和显隐墨水。
下图是粉红色的CoCl2·6H2O晶体受热分解时,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Al+2OH-+2H2O===2AlO-2+3H2↑(2)4Co2O3·CoO +Na2S2O3 +11H2SO4 ===12CoSO4+Na2SO4+11H2O Co2O3·CoO可氧化盐酸产生Cl2,污染环境(3)2Al3++3CO2-3+3H2O===2Al(OH)3↓+3CO2↑(4)调节pH,提供CO2-3,使Co2+沉淀为CoCO3(5)BCD(6)CoCl2·2H2O解析(2)Co3O4和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SO4、Na2SO4和H2O,反应方程式为:4Co2O3·CoO+Na2S2O3+11H2SO4===12CoSO4+Na2SO4+11H2O;盐酸具有还原性,能被Co2O3·CoO氧化生成有毒的氯气而污染环境,所以不能用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