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必修2

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必修2

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必修2一、学习目标本单元学习目标在于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掌握这一变迁的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一变迁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概念及原因:通过历史文献的解读和相关学术研究,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影响因素。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程:通过对于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的学习,掌握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大致历程和主要事件。

3、社会生活变迁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通过对于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的学习,理解社会生活变迁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三、学习方法本单元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阅读:通过阅读历史文献,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

2、案例分析:通过对于具体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于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四、学习成果本单元的学习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掌握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分类。

2、了解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大致历程和主要事件,理解了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3、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加深了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

五、学习计划本单元的学习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继续深入阅读相关历史文献,加深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理解。

2、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收集更多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资料。

第五单元健康地生活单元测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健康生活。

本单元将重点介绍健康生活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实现健康生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掌握维护健康的方法,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提高生活质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总结.doc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总结.doc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总结单元总结,1.近代以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巨大变迁。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有了质的变革。

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代以来,通讯工具发生了巨大变迁。

从电报、固定电话、寻呼机到移动电话,这些通讯工具使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报刊业逐步走向繁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各种专业性报纸纷纷创办,各报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并重视可读性。

,刊物种类急剧增加,刊物的封面和内容异彩纷呈。

影视事业发展迅速,电影由无声到有声,从单调到丰富;电视从黑白到彩色,终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发展迅速,它集其他三种媒介的优势于一体,通过网络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多种传播符号的组合,文字、图像、声音兼备,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资料、浏览报刊、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事,互联网都能办到,而且价格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即时反馈得以实现。

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步入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虽然发生了某些变化,但这种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新中国诞生后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改革开放后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3.要突出三个重点:(1)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最新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最新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阶段历史背景表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变化尤其明显中华民国成立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不高改革开放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实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以后行改革开放,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典例分析(2016·江苏高考,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学习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学习总结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 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 (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 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 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 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变式训练 1.(2017·无锡模拟)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 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 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知识导图 整体架 构 线索归纳 思维 整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 通
知识导图
整体架构
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线索梳理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阶段
历史背景
表现
中国开始沦为半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
殖民地半封建社 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
鸦片战争 会,“洋货”大 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
解析 据材料“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可 知,《中央日报》是站在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上报道的,不符 合客观公允的原则,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123
解析 答案
本课结束
综合比较 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近代
现代
穿西装、“断发易服”、 着装从灰蓝色调走向五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840年——中国近代史——1949年——中国现代史——1978年——中国当代史——今)一个观点: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特定阶段经济、政治的反映。

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服饰(衣)阶段: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传统)、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传入,民国后流行)、中山装(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综合中西服装优点)、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具体表现在建国初,与政治生活联系,中山装和列宁装、连衣裙等苏式服装普遍,文革时期,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现代服装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

总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饮食结构(食):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

19世纪四十年代起,西方饮食文化传入。

西餐馆各通商口岸陆续传入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西餐中的一些常用蔬菜、调味品、西式糖果、糕点、饮料进入百姓饭桌,受到国人欢迎。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改革开放前衣、食等凭票供应,改革开放后变化很大。

产品丰富。

政府的“菜篮子工程”深得民心。

当今中国产品丰富主要因素: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3.住宅(住):①传统民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总结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一)了解近代前期在饮食、服饰方面出现的新现象(1)饮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2)服饰:男性服饰:长袍马褂:近代男子通常服饰。

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时期流行开来。

中山装:辛亥革命后流行,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

(由孙中山先生设计、融合中西服饰优点)女子服饰:旗袍改良(由宽松肥大→合身适体、短袍窄袖),中西合璧、满汉风格→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易混(错)警示】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二)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习俗风尚变革的原因:①内: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倡②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事件推动等)③外:西方观念传入(2)“废止缠足”:①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最早主张“废止缠足”;②民国时期:临时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

(反清革命的色彩)(但是,广大农村缠足陋习并未完全中止,直到新中国成立)(3)婚姻自由: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发展到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

①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倡导改革传统婚姻制度。

主张废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习,倡导“两情相悦”之风。

②民国时期:婚姻自由开始成为时尚。

婚礼仪式也由铺张繁琐改为简约文明,城市中出现西式婚礼。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一)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1)外国人最早在华办报:19世纪中前期,著名的有《万国公报》。

(2)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汉口《昭文新报》,1873年。

(3)维新变法时期:《时务报》《中外记闻》《强学报》(高潮)(4)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二)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生活质量。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整合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整合

文明 史观
习俗和大众传 媒的发展都促 进了中国文明
的发展
先进和文明;精神上逐渐改变陈规陋习、推 广文明礼俗;报刊、电影和电视等大众传媒 的发展,推动着人们文化修养的提高和视 野的不断开阔
第二 次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
辛亥革 ◆ 全书推优质翻试题了随意封编辑建◆ 帝课堂教制学流,建程完美展风示 俗◆ 独习家研惯发错受题组到卷系统极大的冲击,人
命以后 立了中华民国
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
了变化
中华人 第三 民共和 次 国成立
以来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 动,一些社会丑恶现 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 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的生 活水平普遍不高,城市生活有 保障,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知识网络
综核合心归纳
变化 时间 历史背景
表现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
第四 次
改革开 放以来
的转移,实施改革开 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 放的伟大决策,切实 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了 关注民生,调动了各 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在全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交通和通讯工 近代以来,中国不断出现轮船、电车、火车、
全球 史观
具的变迁促使 汽车和飞机等新式工具,大大缩短了与世 近现代中◆ 全书国优质更试题随意编界辑 的◆ 课距堂教离学流;程邮完美政展示、电◆ 独家报研发和错题电组卷话系统等通讯工具的 快地融入全球 发展,大大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
物质生活、社会 物质上的衣食住行在近代以来不断地走向
单元整合
知识网络
综核合心归纳
◆ 全书优质试题随意编辑 ◆ 课堂教学流程完美展示 ◆ 独家研发错题组卷系统

最新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表格式复习学案

最新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表格式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学习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变迁和饮食变化的史实。

2、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的变化。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习要求】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1、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
3、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3、了解互联网的诞生与普及。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学习总结
内容索引
网络构建 知识总结
整体架构 归纳整合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
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
线索梳理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重点阐释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
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
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
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 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 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 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 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 越来越明显。
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
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解析
答案
2.(2018· 保定模拟)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 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 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 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这则广告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Ⅰ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识结构: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1、根本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影响;2、推行各种改革,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3、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Ⅱ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结构:近代以来交通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Ⅲ大众传媒的变迁知识结构:近代以来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Ⅰ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1、根本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影响;2、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3、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Ⅱ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交通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Ⅲ大众传媒的变迁近代以来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小结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小结新人教版必修2考纲目标课标要求目录教材内容精解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三个版本的共性三个版本的主要差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服饰的变化:①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②中山装和旗袍:中西合璧的产物◎饮食的变化:19世纪40年代,西餐传入中国,西餐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室建筑: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

大城市出现了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公寓”“别墅”等)◎社会习俗的变化:①婚姻自主,婚礼删繁就简。

②葬礼趋于简化。

③点头鞠躬取代跪拜作揖,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④剪辫放足(不缠足)◎人教版简要介绍了鸦片战争之前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情况◎岳麓版介绍了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实行的服饰改革。

岳麓版对服饰、饮食、断发与不缠足运动介绍得较为具体,人民版对习俗风尚的变革介绍得较为具体一点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交通与交通工具:①铁路与火车、有轨电车。

②水运与轮船。

③民航与飞机。

④公路与汽车、电车。

⑤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具体环境的影响,各地交通状况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存在明显差异◎通信与通信工具:①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②19世纪80年代初,电话传入中国。

③到2003年末,中国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三个版本教材对近现代交通与通讯的介绍差别很大,其中人教版和岳麓版对铁路、水运、航路的介绍较为具体一点,人民版较简略◎人民版和岳麓版都涉及近代邮政方面的历史,但人民版较为简略,而岳麓版独有“从驿传到邮政”一目大众传媒的发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大众传媒的变迁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报刊:①近代中国早期的报纸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自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

【精品】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学习总结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阶段历史背景表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变化尤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其明显中华民国成立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不高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典例分析(2016·江苏高考,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总结5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总结5
单元总结
第1页
网络构建 专题归纳
第2页
网络构建
第3页
专题归纳
一、近当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社会生活改变
பைடு நூலகம்

改 变
时间
历史背景
• 改变表现
• 在被迫开放沿海沿江地
鸦片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 域,“洋
第一 战争 地半封建社会;外国 次 以后 资本主义入侵
• 货”大量涌入,西装和西 餐开始出现,上海等近代
化大城市崛起
第6页
第7页
•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 幅提升,衣食住行发生 了翻天覆地改变,中国
正在全方面建设小第康5页
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普通规律 1.从变革趋势看,由以往闭关自守转为面向世界,由过去封建一统变为向近 代化演进。 2.从演变过程看,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收到主动向西方学习过程,而且伴随 中国近代经济、政治、思想改变而不停加深。 3.从变迁空间看,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沿海改变快、内地改变慢, 城市改变快、农村改变慢。 4.从改变实质看,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步结合,且保 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5.从产生作用看,有利于封建原因消除和促进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第4页心,
• 物质生活得到改进,社
第 中华人民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三 共和国成 会结束;社会主义
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 变。勤俭节约,无私贡
次 立以后 政治经济制度建立 献,是中国社会风尚主

• 改革开放
后经济发
展快速;切
第 改革开放 四 以后 次
实关注民 生;中国与 世界接轨,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考点要求】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要素。

2.交通、通讯工具的提高:(1)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树立;(2)交通和通讯工具的革新与开展。

3.群众传媒的开展:(1)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开展所起的作用;(2)影视事业的开展;(3)互联网的兴起。

【活动1:基础知识梳理】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1.近代社会生活(1)缘由:①外因:西方浸透和西方思想的影响。

②内因:影响与国民政府的推进。

(2)表现:①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后,中山装遭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②食:鸦片战争后,中餐馆出现,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兴。

③住:中国官员和商人末尾建起欧式洋房或豪宅。

④社会习俗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提高1.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到的铁路〔唐胥铁路〕。

②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式。

③〝九五〔2021-2021年〕〞期末,营运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

(2)公路:①世纪初,汽车末尾在上海出现。

随后,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树立起比拟密集的公路网。

(3)水运: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

〔意义?〕②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取得较快开展。

③20世纪90年代后,轮船运输业末尾萎缩。

(4)航空:①1909年,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末尾。

②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至航线守旧,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2.通讯工具的变迁(1)电报:①近代,福建巡抚在台湾掌管假定中国第一条线。

②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线。

(2) :①19世纪80年代,本国在上海设立公司。

②到2021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三、群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1)19世纪中期前后,本国人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课程标准:(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探究题1、影响我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受到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

反之亦然,这种影响,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进一步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具体表现为:(1)外界因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商店、银行等,租界里的西方人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过来。

(2)政治:为适应变化,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冲击封建制度和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3)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为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4)内在动因;人们的愿望与追求2、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西方近代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对中国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西方的一切是伴随着大炮和殖民主义野蛮侵略强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的,它破坏了中国长期安定、宁静的社会环境,也迫使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承受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阵痛。

另一方面,西方传入中国的新器具、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又有一定的先进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这些东西一旦进入中国,就对传统的落后的生产力和生活方式起了强大的破坏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新变革。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提升(五)学案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提升(五)学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提升(五)1.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2.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是根本因素。

鸦片战争后,列强把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到中国。

(2)政府政策的影响。

清政府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地区,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法令。

(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

(5)先进中国人主动地吸收西方文明。

3.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典例1】下面两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D.人们穿着品味的变化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两图反映的现象并深入分析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

图片反映的现象是人们的穿着打扮由传统、保守到开放、潇洒。

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答案 C【方法技巧】实质(本质)类选择题1.题型特点:题干一般给出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历史现象,然后让学生思考其历史现象反映的历史实质(本质)。

2.解答技巧: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多彩的;实质(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

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实质(本质)则只能间接地被认识。

在解答此类选择题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1)必须要明确本质(实质)的准确含义。

(2)要弄清题目中所给现象“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设问“其反映了什么”,再结合其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目的(或任务)等方面去思考。

(3)运用定性分析法,即分析历史现象的阶级性质、社会性质。

2019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学案精品教育.doc

2019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复习学案精品教育.doc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突出考查中国的代以来服饰的变化、婚俗的变化。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着重考查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的进步与成就。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突出考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折射的社会生活变化,注意它们与相关时代背景的联系。

【归纳总结】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一)近代的变化(1840年至1949年)1、变化原因:(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和习俗的影响;(2)仁人志士的推动;(3)民主思潮的促进;(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2、表现:(1)服饰: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2)饮食:丰富的传统饮食;西餐;葡萄酒;白半地;咖啡馆;西式茶室;音乐茶座公园露天茶室成为上海社会和青年男女尔于光顾的场所。

(3)居住:最普遍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里弄;在大城市还出现了高级公寓、别墅,独院式花园洋房(4)风俗:①主张“断发易服”(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准许臣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废止缠足”、改变传经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戊戌变法时,辛亥革命前后,民国时期)②社交礼仪:跑拜礼→握手、鞠躬;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③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目。

④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3、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

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二)现代的变化:1949年至今(主要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1、变化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学习总结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
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
(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典例分析(2016·江苏高考,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解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干
一明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新潮女性的发型变革
二抓关键:“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第二步:逐项分析
答案 C
题型解读
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主要影响”“本质”“正确的是”等。

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解答技巧
(1)排除法:排除错误的、不够严密的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

注意不能“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

变式训练
1.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
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
【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离婚法论》的广告属于民事内容,可以看出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故A项正确;1929年是南京国民
政府,故B项错误;《大公报》是大众传媒,不是专门提供法律帮助的,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2.(2018·保定模拟)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

“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

这则广告( )
A.旨在引导民众正确看待西方文明
B.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
C.说明新式交通已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D.体现出了对西方文明的盲目崇拜
【考点】铁路与公路
【题点】近代中国的公路建设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得出该广告认为新式交通有助于提高效率,故B项正确。

3.(2018·晋中调研)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 )
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
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B.民国时期的报纸都以客观公允作为报道原则
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
D.民国时期的各类报纸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
【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据材料“1932年多次发表‘赤化祸害论’的社论”可知,《中央日报》是站在国民党政府的立场上报道的,
不符合客观公允的原则,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