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针灸阶梯法在痛症临床上应用
中医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疗效研究
中医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疗效研究慢性疼痛是一种经常发作、持续时间长的疼痛感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显著影响。
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疗效研究。
一、中医针灸疗法概述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疗法,主要通过针刺和灸烧等手段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节和平衡体内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
二、中医针灸疗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针灸疗法被广泛用于其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针灸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改善气血不畅造成的疼痛症状。
此外,针灸还能够刺激人体的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和血清素等,起到镇痛作用。
许多研究证实,中医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临床研究及证据支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的疗效。
例如,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减轻慢性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改善生活质量。
另外一项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表明,针灸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
这些研究为中医针灸疗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证据。
四、针灸疗法的机制研究除了临床研究,科学家们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来探索中医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机制。
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刺激可以调节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包括疼痛感知相关区域、情绪调节区域和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等,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刺激还可以激活某些遗传路径,如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这些研究为中医针灸疗法的治疗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中医针灸疗法的安全性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针灸治疗的主要风险在于针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针痛、出血、血肿等刺激性反应。
然而,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属于轻微和短暂的,且可以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规范的管理得以有效控制。
一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应用
一针疗法治疗痛症的临床应用一针疗法治疗的痛症的临床应用肇庆市端州人民医院宋利斌“一针疗法”来历(一)概要《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用传统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一”为穴位的选取;“针”为古法针刺;“疗”为治疗、疗效;“法”为法则。
(二)治疗原则1、以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为原则。
整体观念以“人体五脏”为中心,用“经络”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沟通上、下、内、外,四肢百骸。
八钢辩证以脏腑经络辩证为主,结合应用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辩证等中医辩证方法。
2、辩证特点:重点是定位、定性。
八钢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脏腑经络辩证:在脏在腑、在经在络,通过问诊辩经、切诊辩经、望诊辩经;三焦辩证:上焦,中焦,下焦;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病法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卫气营血辩证:在气在血。
(三)取穴方法1、按古法取穴遵循《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例如:“委中(血郄),腘中央,委而取之”(即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中封,内踝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即在足背侧,当足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
2、按全息取穴如腰痛穴,在第二掌骨内侧。
3、按古法与全息结合取穴如三间穴,定位时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四)具体操作:1、针具选择:毫针、寸针(3.0mm或是3.5mm),三棱针等;2、针刺方法:古法针刺、鸡足刺、豹文刺、半刺法等;3、针刺感觉:酸、麻、重、胀、痛,循经传导电感等。
痛症的临床应用(一)头面部1、头痛以经络辩证为主,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颞部头痛为少阳经头痛;前额为阳明经头痛;颠顶头痛为厥阴经头痛。
治疗:①束骨经络辩证:太阳经循行后头痛伴有外感表证。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5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穴解:“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
总第23卷260期2021年4月大众科技Popular Science&TechnologyVol.23No.4April2021中医针灸治疗痛症的研究进展黄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摘要】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瑰宝,临床应用广泛,内、夕卜、妇、儿均适合使用,并且简便廉验,安全高效。
痛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也是一种急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折磨,快速安全有效的止痛是患者的强湫愿望,也是医生诊治过程中的主要选择策略之一。
随着中医针灸在临床实践上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针灸对痛症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
因此,文章旨在对中医针灸治疗痛症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医;针灸;痛症;综述【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151(2021)04-0105-03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ainAbstract: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treas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It has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s.It is suitable for internal,external,women and children.It is simple and inexpensive,safe and efficient Pain,a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is also an emergency,which brings great pain and torture to patients.Rapid,safe and effective pain relief is a strong desire of patients,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ain selection strategies for doctors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it has been found that Chinese acupuncture has a good analgesic effect on pain.Therefore,this article aims to give a review of the treatment of pain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rder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pain;review引言中医针灸历史悠久,主要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级阶梯止痛方案
三级阶梯止痛方案止痛是人们在面对疼痛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为了提供更有效的止痛方法,医学界提出了一种三级阶梯止痛方案,即通过不同程度的药物治疗来逐步缓解疼痛。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个方案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第一级阶梯:非处方药物在疼痛刚开始或轻度疼痛阶段,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症状。
常见的非处方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药店或超市购买,使用方便且价格相对较低。
在使用非处方药物时,应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用法来服用,不要超过推荐的最大剂量。
第二级阶梯:弱效处方药物如果疼痛无法通过非处方药物缓解或疼痛程度加重,可以考虑使用弱效处方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医生的处方,包括阿司匹林、氨酚烷胺等。
相比非处方药物,弱效处方药物的效果更强,可以帮助控制中度疼痛。
在使用弱效处方药物前,建议咨询医生,了解具体的用量和注意事项。
第三级阶梯:强效处方药物当疼痛达到剧烈程度或无法通过前两级阶梯缓解时,可能需要使用强效处方药物。
这类药物通常包括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氯胺酮等。
强效处方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医生监督,因为它们可能产生较强的副作用和成瘾性。
在使用强效处方药物前,应咨询专业的医生,并根据医嘱进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使用哪一级阶梯的药物,都应该遵守以下原则:1. 注重个体差异: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用药时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2. 合理控制剂量:药物的剂量应根据疼痛的程度来确定,不可盲目增加剂量以追求疼痛的即时缓解。
3. 注意副作用和禁忌症: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尤其是弱效和强效处方药物。
同时,一些人群有禁忌症,不能使用特定药物,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总结:三级阶梯止痛方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止痛方法。
通过逐步升级药物的使用,可以根据疼痛程度实现疼痛的缓解。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务必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指导。
对于长期或慢性疼痛,还应与医生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止痛计划。
针灸疗法能否缓解慢性疼痛症状
针灸疗法能否缓解慢性疼痛症状在生活中,慢性疼痛是一个让人颇为苦恼的问题。
它可能来自长期的肌肉劳损、关节炎症,也可能源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其他复杂的病因。
当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显著时,人们往往会寻求各种替代疗法,针灸就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
那么,针灸疗法究竟能否缓解慢性疼痛症状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针灸疗法的原理。
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
按照中医的理论,人体存在着经络系统,气血在经络中运行,当气血不畅或者经络受阻时,就会产生疼痛和疾病。
而针灸则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针灸缓解慢性疼痛可能有以下几种机制。
一方面,针灸刺激可以促使身体释放内啡肽和其他神经递质。
内啡肽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一种天然止痛物质,它能够减轻疼痛的感觉。
另一方面,针灸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调节大脑对疼痛的感知和处理,使得我们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
大量的临床研究也为针灸缓解慢性疼痛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例如,对于慢性头痛患者,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在慢性颈肩腰腿痛方面,针灸同样显示出了不错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复杂的慢性疼痛疾病,针灸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选择。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针灸疗法缓解慢性疼痛的效果表示怀疑。
他们认为,针灸的作用可能仅仅是一种安慰剂效应。
也就是说,患者之所以感觉疼痛减轻,并不是因为针灸本身的治疗作用,而是因为他们相信针灸会有效,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安慰和暗示。
要客观评价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缓解效果,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针灸师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至关重要。
准确的穴位定位和适当的针刺手法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其次,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针灸的疗效。
不同的人对针灸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对针灸非常敏感,能够迅速获得显著的疼痛缓解,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效果不明显。
30个中医针灸治疗实例
30个中医针灸治疗实例前言中医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疗法,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
本文档旨在通过30个具体的针灸治疗实例,为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分享,以期提高针灸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实例一:头痛症状: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治疗:选用百会、太阳、风池、合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二:颈椎病症状:颈部酸痛、肩臂疼痛、手指麻木。
治疗:选用颈夹脊、风池、肩髑、曲池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弯腰受限。
治疗:选用腰夹脊、肾俞、大肠俞、委中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四:关节炎症状: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治疗:选用阿是穴、局部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五:中风后遗症症状: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
治疗:选用百会、风池、肩髑、曲池、合谷、太冲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六:面瘫症状:口眼歪斜、面部表情僵硬。
治疗:选用百会、太阳、风池、合谷、地仓、颊车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七:感冒症状:发热、头痛、鼻塞、咳嗽。
治疗:选用风池、合谷、太阳、列缺、尺泽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八:哮喘症状:呼吸困难、喘息、咳嗽。
治疗:选用肺俞、定喘、中府、合谷等穴位,采用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九:胃炎症状:胃痛、胃胀、恶心、呕吐。
治疗:选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多梦、早醒。
治疗:选用百会、神门、太溪、照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一:便秘症状: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治疗:选用天枢、足三里、支沟、照海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实例十二:腹泻症状:大便稀溏、腹痛、肠鸣。
头痛、牙痛、腰腿痛……这样的针灸疗法止痛效果好!
头痛、牙痛、腰腿痛……这样的针灸疗法止痛效果好!说起疼痛,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临床上,针灸治疗是可以止痛,在中医理论当中“不通则痛”,中医针灸治疗疾病主要是以疏通气血、疏通经络为主,所以在临床上对于“不通则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起到止痛的效果,开始的时候,针刺穴位会出现局部组织酸、胀、麻木等复合感觉,针刺信号会沿着外周或者中枢路径传导到大脑高级部位,所以会产生镇痛效应。
针灸还可以起到宣泄内热、补虚散寒、疏通气血的作用,有利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帮助改善内分泌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还可以改善功能失调疾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可以选择委中穴止痛治疗。
而对于女性患者月经紊乱,包括痛经可以应用针灸治疗来止痛,比如针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血海穴都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针灸是传统中医治疗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对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腰疼、痛风、中风、鼻炎等等,而且针灸治疗几乎没有副作用,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
那么针灸的原理及作用有哪些呢?针对全身的痛症,如何用针灸治疗呢?一、原则疼痛的发生与功能失调有关,针灸包括针法与灸法,针法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皮肤,并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来刺激特定的部位,帮助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刺入的点即穴位,人的身体一共有三百多个穴位,不同的疾病所选取的穴位是不同的。
而灸法则是指在穴位上用灸柱或灸草进行烧灼、熏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是利用热的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主要选用艾草,因此也称为艾灸。
另外还有桑枝灸、灯芯灸、柳条灸、隔药灸等方法。
二、应用针灸可有效调节疼痛或镇痛相关中枢核团的兴奋性,不仅能够干预介导疼痛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还能够对局部的痛敏进行抑制、减轻疼痛感。
辩证之后,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病因,针灸不同的部位,达到止痛的效果。
其中比较常用的包括:(1)疏风止痛法:风池穴可祛风解表,风府穴祛风清神,风市穴祛风通络。
针灸治疗腰酸背痛病医案
针灸治疗腰酸背痛病医案腰酸背痛是一种常见病症,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酸背痛。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病例,以展示针灸治疗腰酸背痛的效果和方法。
小李,一位40岁的上班族,最近几个月一直抱怨腰酸背痛,尤其是在长时间坐着或者办公室工作时。
他已经尝试了各种常规医疗方法,如理疗和药物治疗,但症状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最终,他决定尝试针灸治疗。
小李咨询了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师傅根据他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了一套针灸疗法。
首先,师傅观察了小李的腰背部,发现他的背部肌肉紧张,并出现了一些压痛点。
师傅认为这些症状是导致腰酸背痛的原因之一。
于是,他决定采取以下针灸疗法。
1. 隔天按摩穴位:每隔一天,师傅会用灸针刺激小李的腰部主要穴位,如肾俞穴、大肠俞穴和督脉。
2. 针灸疏通经络:师傅还会在小李腰部周围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用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动。
这些穴位包括腰俞穴、大肠俞穴、肾俞穴、委中穴和膀胱俞穴。
3. 整体调理:针灸治疗不仅仅局限于腰背部,师傅也会刺激其他相关穴位,如足三里穴、合谷穴和风池穴,以促进整体气血的调理和平衡。
小李在接受了几次针灸治疗后,发现他的腰酸背痛症状有所减轻。
他感觉到自己的肌肉变得松弛,背部的压痛点也减轻了。
此外,他的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针灸治疗腰酸背痛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以恢复腰背部的正常功能。
针灸能够缓解肌肉紧张和炎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腰酸背痛的症状。
当然,针灸治疗并不是对所有腰酸背痛患者都适用。
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最好咨询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中医师,以确保针灸疗法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腰酸背痛可迅速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针灸的疗效在于其独特的治疗原理和方法,充分发挥了中医学的优势。
对于那些长期饱受腰酸背痛之苦的人来说,针灸治疗是一个值得尝试的疗法。
黄帝时代九针型式
黄帝时代九针型式黄帝时代九针型式,是中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经典针灸技术。
九针型式是指黄帝所创立的九种针灸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治疗功能和应用领域。
下面将介绍这九种针灸方法的特点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种针灸方法是针刺法。
这种方法以针刺穴位为主,通过刺激特定的经络和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刺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内外科疾病的治疗,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
第二种针灸方法是毫刺法。
毫刺法是利用细小的针刺,直接作用于经络和穴位的浅层组织。
这种方法对于痛症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如颈肩痛、腰背痛等。
第三种针灸方法是火针法。
火针法是将针尖燃烧,然后迅速刺入特定的穴位,通过热刺激产生的效应治疗疾病。
这种方法常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病症,如寒痹、中风等。
第四种针灸方法是电针法。
电针法是在穴位上施加微弱电流,通过电刺激来治疗疾病。
电针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和慢性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面瘫、帕金森病等。
第五种针灸方法是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植物材料燃烧,将热量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作用。
灸法常用于寒湿痹痛和阳虚体质的调理。
第六种针灸方法是扎法。
扎法是将针刺入皮肤,再进行旋转、上下移动等操作,以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
扎法适用于脏腑功能紊乱和经络阻塞引起的病症。
第七种针灸方法是饮针法。
饮针法是将药物溶液注入针管内,通过针刺穴位将药物引入体内,以达到治疗作用。
饮针法常用于慢性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
第八种针灸方法是敷贴法。
敷贴法是将药物敷贴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来治疗疾病。
敷贴法对于皮肤病和外伤后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第九种针灸方法是吸法。
吸法是通过特殊的吸法器具,将穴位上的气血吸出,以达到疏通经络、消除病邪的目的。
吸法对于瘀血和淤积引起的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黄帝时代九针型式的出现,标志着针灸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九种针灸方法的应用丰富了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后世的针灸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医针灸对慢性疼痛的治疗
中医针灸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慢性疼痛是一种较长时间持续存在的疼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学中的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被广泛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并介绍其机制。
慢性疼痛是一种与慢性疾病或者神经系统异常有关的疾病,常表现为肌肉酸痛、关节疼痛、腰痛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人体内的气血不畅导致的,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来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而中医针灸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被用来促进气血的畅通流动,从而缓解慢性疼痛。
针灸疗法的主要通过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些穴位分布在人体的经络上,有着特定的生理功能。
针灸师使用细针轻插入穴位,通过调整穴位的刺激强度和深浅来达到疗效。
研究发现,针灸刺激可以激活机体的抗炎反应,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物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中医针灸在慢性疼痛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轻疼痛的程度和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慢性腰痛,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缓解腰腿痛的症状,增加患者的活动能力。
此外,针灸还被用于治疗关节炎、颈肩腕疼痛等慢性疼痛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主要包括局部效应、神经调节和内源性物质释放等。
首先,针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局部释放阿尔法肝素等物质产生止痛作用。
其次,针灸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来改变疼痛的传导和感知,减轻症状。
最重要的是,针灸可以促进内源性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脑啡肽等,这些物质能够与疼痛的传导机制进行竞争,缓解疼痛。
然而,要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功效,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目前,关于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临床疗效也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在应用针灸疗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找到适合的穴位和刺激手法。
此外,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传统毫针刺法】怎么治腰痛(二)【曾骞】2017-2-2
【传统毫针刺法】怎么治腰痛(二)【曾骞】2017-2-2编者按:《天真医话》专栏作者曾骞关于腰痛的系列文章发布以来,反响踊跃。
曾先生本意先针对各种市面可见的普遍治法针砭时弊,见贤思齐,见不明而自省,在针砭时弊之后,他也会从内经的角度去仔细地谈治腰的细法。
各位望有耐心听他细细道来。
我们来谈现在大行其道的中医针灸治疗腰痛。
准确地讲,应该是中医毫针治疗腰痛。
针灸两个字,是针与灸的合体。
针是针刺,灸是艾灸,我们来谈针刺。
之后也会谈到艾灸。
大家现在见得最多的是细细的毫针,现在连美容院也在扎,针具是随手可得,可是针道已失。
失者有五:第一、忘乎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第二、忘乎古圣人之治病也,通于天地之故,究乎性命之源,经络、脏腑、气血、骨脉,洞然如见,然后察其受病之由,用针药以驱除而调剂之;第三、忘乎世间为何有针出,本因先贤以感天通地的精神,用心于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针之道,在于易用难忘,是一种合于自然规律的规律医学,而不是繁琐的经验医学;第四、存穴换经,以穴统经,经脉被一个个穴位钉死了,经脉失去了流动的脉性,针灸系统也失去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五、真正的《内经》九针之丢失——受到轻视,甚至丢弃。
有这五点,足以使得真正的针刺之道与法与术的式微,或是丧尽。
对待腰痛,现在常用的传统针刺,讲究的是分型辨证,然后按证配取穴位。
比如分成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等。
寒湿腰痛的痛连臀周,遇阴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赤缓等,然后可以扎命门、大肠俞、委中、阴陵泉等穴。
其他类型的就不详细举例了。
现代的中医针刺大概就是按照这个路子教下来的。
看起来一套套的,也很有中医的样子。
临床里,也把一些腰痛病人治好了。
可是,要注意,这样的教育方法和思维,也真的只能说是仅有其表,也只是样子中医。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还是把眼光盯着腰。
针灸疗法在颈肩腰腿痛中的应用
• 此法是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至中心,再在其上下或左右旁 开处各斜刺(或直刺)一针。
• 适用于范围小而局限,病位相对较深的痹痛症。
• 齐刺与傍针刺相似,都是以增加刺激量为目的,在患部施行多针 刺的方法,区别在于针刺数量不同。
• 如治疗坐骨神经痛,有足太阳、足少阳、足太阴、足厥阴病变之分,辨清何 经为针灸辨证之关键,疏通经络、调整虚实是针灸论治之本。准确的辨经之 后就可依经络的分布进行临床取穴。在选穴的同时既要善于取本经穴、他经 穴,更要善于取特效穴,这样才能做到取穴少而精,既提高了疗效,也减轻 了病人的痛苦,如腰扭伤取人中,落枕取后溪、肩周炎取条口透承山等。
• 劳损多为肝肾亏虚,气虚血弱者,可配合肾俞、肝俞、腰阳关、气海、阳陵泉、悬 钟等穴,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三)针刺方法
• 1.毫针刺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之功,为临床上最常用。 • 针刺病痛局部穴位或阿是穴时,要求深浅适当,直达病所,这
一点在古代针法中多有体现。 • 《灵枢经》对刺法的记载非常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
•重,休息减轻,多有劳损史, 如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或长期坐卧姿势不良而形成劳损,舌质暗,脉沉弦 或细弱。
• (5)肝肾虚弱,病变部位绵绵作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伴腰膝酸软,舌 红或舌淡,脉沉细。
• 急性损伤以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为病机。 • 发病急者多从风、寒、湿、热、瘀去辨。 • 发病缓者多责之于肝肾虚损、精髓不足。
胛引颈而痛。 • 足太阳经筋:其病:小指(趾)支,跟肿痛,腘挛,脊反折,项筋急,肩不举 • 足少阴经筋: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 • 足少阳经筋: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 • 足厥阴经筋:其病:足大指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
三阶梯镇痛疗法的内容
三阶梯镇痛疗法的内容在医学领域,镇痛疗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针对不同程度的疼痛,医生们常常会采取不同的镇痛方法,其中三阶梯镇痛疗法就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对三阶梯镇痛疗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三阶梯镇痛疗法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镇痛指南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案,主要用于处理癌症性疼痛。
该疗法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药物和治疗方式,以便更好地控制疼痛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第一阶梯是非阿片类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解热镇痛药。
这些药物适用于轻度到中度疼痛,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并降低炎症反应。
对于一些不适合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非阿片类药物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第二阶梯是弱效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和曲马多。
这些药物适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可以提供更强效的镇痛效果。
然而,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副作用,避免出现药物滥用和依赖的情况。
第三阶梯是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和芬太尼。
这些药物适用于重度疼痛,可以提供最强效的镇痛效果。
然而,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和潜在风险较大,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
除了药物治疗外,三阶梯镇痛疗法还包括一些辅助治疗手段,如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神经阻滞等。
这些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三阶梯镇痛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以避免药物滥用和依赖的情况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疼痛缓解和治疗。
临床如何运用五输穴治疗痛症
临床如何运用五输穴治疗痛症在临床实践中,作为一位深谙五输穴之妙的针灸医师,我深知如何将传统医学的精髓融入现代医疗之中。
本文将透过我的第一人称视角,细腻铺陈我在临床中如何巧妙运用五输穴来缓解各种痛症。
作为一名针灸医生,我深刻理解痛症给患者带来的身心双重折磨。
中医学认为,疼痛的产生多与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有关,而五输穴作为六条主要经络的起点,它们如同一把钥匙,能够开启经络的门户,疏导阻塞,调和阴阳,是缓解痛症的关键。
在具体操作上,我会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精心挑选适合的五输穴进行治疗。
例如,面对患者的手臂疼痛,我会运用轻柔的手法在对应的手太阳小肠经的五输穴——少泽穴上进行针灸,以温和地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
治疗过程中,我根据疼痛的急性或慢性属性,调整针刺的深浅和强弱。
面对急性疼痛,我可能会使用较强烈的刺激以快速达到缓解的效果;而对于慢性疼痛,则更倾向于采用细腻温和的针刺方法,以达到舒缓并调养身体的目的。
我还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适当地结合拔罐、艾灸等其他中医疗法,以期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我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情绪的波动往往会加剧疼痛感。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总是耐心地与患者交谈,倾听他们的感受,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紧张,引导他们进入一个更加放松和平静的状态,这对疼痛的减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还会根据患者的日常习惯和生活环境,给出相应的饮食和生活建议。
比如,我建议他们避免过量摄入辛辣或油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等,这些都有助于加速恢复过程。
总而言之,将五输穴与针灸、心理辅导及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是我为患者提供全面治疗策略的关键。
作为一名针灸医师,我将继续深化我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我的临床技能,以期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享受到减轻痛楚的喜悦。
中医学中的痛症治疗方法
中医学中的痛症治疗方法中医学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在中医学中,疼痛被视为病理变化的一种表现,其治疗方法注重平衡和调理整个身体,而非仅仅局限于痛症部位。
下面将介绍中医学中常见的痛症治疗方法。
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针具,刺激经络和腧穴,调整和平衡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经络针灸、毫针疗法、火针疗法等。
经络针灸是指在特定的经络上进行针灸,通过激活经络,疏通气血,改善痛症;毫针疗法是指用细针刺激痛点,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火针疗法是指将艾绒置于针尖,燃烧后对穴位进行刺激,提高疗效。
二、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中药通过调节机体内部环境,对痛症进行治疗。
根据不同的痛症表现和病因,中医师会配制不同组方,包括中药汤剂、颗粒剂、贴敷剂等。
中药疗法的治疗过程相对较缓慢,但具有疗效持久的优势。
三、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是一种通过按摩、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穴位和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痛症的目的。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减轻疼痛。
常用的推拿按摩疗法包括经络推拿、穴位按摩等。
经络推拿是指按摩全身经络,疏通气血,促进身体的平衡;穴位按摩是指按摩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调整气血流动。
四、气功疗法气功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通过调整呼吸、运动和意念,调整人体气血运行,提高身体自愈能力。
常用的气功疗法包括气功调理法、气功疏导法等。
气功调理法通过调整身体姿势和呼吸,达到治疗痛症的目的;气功疏导法通过将手掌或手指放置在患者身体特定部位,进行能量传递,缓解疼痛。
五、食疗和调理在中医学中,食物和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中医师会根据痛症病因和体质特点,给患者具体的饮食建议,包括避免辛辣食物、增加温热食物摄入、禁忌寒凉食品等。
此外,中医学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病患的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正确使用针灸疗法缓解疼痛
如何正确使用针灸疗法缓解疼痛针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缓解疼痛。
近年来,由于其疗效逐渐被认可,针灸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针灸疗法缓解疼痛。
一、了解针灸疗法的原理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来调整和平衡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经络是一个系统,通过运行气血来保证身体的正常运作。
疾病会导致经络的阻塞,而针灸疗法可以疏通经络,恢复气血的流通。
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功能,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缓解相应的疼痛症状。
二、选择合适的穴位针灸疗法有很多穴位可供选择,个体差异较大,所以选择合适的穴位非常重要。
在治疗不同部位的疼痛时,穴位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头部、颈部疼痛,可以选择风府、大椎、风池等穴位;对于背部、腰部疼痛,可以选择膀胱经上的膀胱俞、中极等穴位;对于腹部、胃痛,可以选择足三里、曲池等穴位。
当然,最好在专业针灸师的指导下进行穴位选择和操作。
三、准备针具和操作环境在进行针灸疗法之前,需要准备好针具和操作环境。
选择优质的针具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皮肤损伤的风险。
另外,操作环境要保持整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可以使用消毒酒精对针具和皮肤进行消毒,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四、正确插针插针是针灸疗法的核心环节,需要掌握正确的插针方法。
首先,要确定穴位的位置,可以根据解剖标志进行确定,或者借助专业针灸师的指导。
然后,用消毒酒精擦拭皮肤,将针具插入穴位。
插针的力度要适中,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疗效。
插入后,要保持针具的稳定,并进行适当的旋转和抽提,以加强刺激效果。
插针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根据疼痛症状的轻重和持续时间可适当调整。
五、针后护理和锻炼针灸疗法后,需要注意一些护理和锻炼。
首先,保持穴位周围的皮肤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其次,在使用针灸疗法缓解疼痛的同时,也应该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的平衡。
董氏奇穴疼痛的应用
董氏奇穴疼痛的应用董氏奇穴疼痛的应用董氏奇穴针灸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对各种痛症、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肠炎、耳鸣、耳聋、带状疱疹、丹毒、不孕症、妇科病等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如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又如肾关穴治尿频;木穴治鹅掌风;妇科穴治不孕症;驷马穴治过敏性鼻炎及多种皮肤病;正脊穴及上三黄治各种骨刺;通关、通山、通天配合刺血针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下三皇治糖尿病;制污穴治久年恶疮不收口;叉三穴配足三重治暴聋;侧三里、侧下三里治三叉神经痛均有特效,屡验不爽,不一而足。
运用董氏奇穴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掌握一些特效的招式,形成一系列疑难专科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
董氏先祖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卓有成效的治疗经验,必须首先掌握。
第二层次,由董氏奇穴完整的实践及理论体系切入,参透针道原理,把握一身阴阳规律,形成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整体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的临床问题时,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找到最佳治疗对策。
可以说,董氏奇穴将中国传统针灸之精粹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学者须沉潜入微手指麻痹1、针对侧之手五金穴、手千金穴有卓效,临床使用特效。
2、针地皇穴、人皇穴,有效。
3、针上三黄穴,效果显著。
4、五岭穴点刺出血特效,再针五虎穴。
5、针八关穴,特效。
6、针中白穴、腕顺穴、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7、针地宗穴有奇效,临床使用特效。
8、针火腑海穴、上营穴、下营穴、七里穴、通关穴,有卓效。
9、开针火圣穴、肺灵穴,极有效。
10、委中穴、上俞、下俞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点刺出血,特效。
11、三重穴、四花穴点刺出血,特效。
12、针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立解麻痹。
13、若中指酸麻:针心灵穴、门金穴、四肢穴。
14、针肾关穴,特效(双手取穴)15、针肾关穴,复溜穴,特效。
对于在退行性改变基础上发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可以服用硫酸软骨素A(康得灵),每日3次,每次8-12片,连服1个月左右;或者可用复方软骨素片,其中主要成分为硫酸软骨素A75毫克、制附子浸膏(相当于生药250毫克)、白芍浸膏(相当于生药40毫克)、甘草浸膏20毫克。
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止痛
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止痛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止痛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止痛谢永刚今年(2010)已86岁高龄,身体尚健,是四川省名老中医,针灸副主任医师,曾任四川省针灸学会理事,德高望重,曾荣获两项省级科研成果奖,一项是针灸开阖枢学说的研究,一项是走罐选点挑针法的临床应用。
父亲亲切教诲,我自幼耳闻目濡,喜爱针灸。
经过父子两代刻苦钻研,多年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父常说:我们针灸医生必须具有高度的整体观念,善取远端,善用痛外治痛,若只针患处,必是庸医。
谢老总结毕生宝贵经验,治疗痛症有一绝招,取手足远端四穴针治一切痛症,其效甚著,即三间、后溪、太白、束骨四穴,左痛取右,右痛取左,若遇剧烈疼痛、顽固疼痛及左右均痛,则左右共八穴皆取之。
常用直刺,傍骨缘下方进针,针入1寸深,针刺手法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留针半小时至一小时,每隔10分钟须提插雀啄2分钟,针刺时嘱其活动患处,每日针治一次。
无论肩颈腰腿疼痛还是头胁胸腹疼痛,多能应手而效,疼痛越剧其效越显,此法命名为谢氏止痛四穴。
三间89年我对北京卢鼎厚教授斜刺法甚感兴趣,卢老之法是在痛处局部及邻近斜刺,我灵机一动,突发奇想,斜刺法可否用于远端止痛穴?如改用斜刺法针刺谢氏止痛四穴,其效如何?遂试用之。
方法是向上方(即腕踝方向)斜刺30度左右,针入1.5寸,疼痛剧烈者可针2寸深,针刺手法仍用雀啄刺与上下提插相交替。
结果大获成功,与直刺对比,疗效之速远超老针意料之外,止痛疗效更为快捷,针入痛止,常有患者当场破涕为笑。
若遇特别顽固之痛症,也可斜刺法与直刺法相结合,每穴两针,其痛必减。
我从医至今四十余载,虽早已退休,至今仍最喜用此四穴,屡用屡效,绝对经得起临床重复验证。
有一患者突发头痛,连呼痛如刀砍斧劈,剧烈难耐,抱头呻吟不止,老针为其针刺谢氏止痛四穴,一次大减,次日如法再针一次,头痛若失。
一位颈椎间盘突出合并左臂丛神经痛患者,左侧项背肩臂剧痛难忍,入夜更甚,不能入睡,中西药皆无效,各处求医,其痛依旧。
漫谈董氏奇穴痛症篇
漫谈董氏奇穴痛症篇董针传承董氏针灸创始人台湾医学家:董景昌先生,民国时期(公元1916年-1975年)原籍山东平度县人。
亮点:董氏掌诊法刺血疗法倒马针法摰引针法动气疗法全息应用针法董公认为:怪病必瘀久病必瘀重病必瘀痛病必瘀公众号导读:痛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其范围广泛,或头痛,或腰背疼痛,或胸腹疼痛,或骨节四肢疼,内及脏腑经络,外延头项腰背四肢。
本次微课,蔡老师分享以特效奇穴与特殊针法相结合治疗痛症。
一、头痛:取穴:三叉三(当小指与无名指叉口之中央点处是穴)、大白(手握拳当拇指与食指间横纹尽头向外一寸是穴,即灵骨穴下一寸处。
)二、颈部软组织损伤(如落枕):取穴:承浆、重子(手掌虎口下一寸,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
用于颈肩背痛偏于脊柱者)、重仙(手掌于大拇指骨与食指之间,与手背灵骨穴相通。
用于颈肩背痛偏于外者。
)三、骨刺:取穴:后溪+束骨(削骨二针);+风市(削骨三针);+人中(削骨四针)四:肩周炎:取穴:肾关(阴陵泉穴下一寸五分处)、阳陵泉、牵引针(阳明经痛加三间;三焦经痛者加中渚;小肠经痛者加后溪)偏于血瘀者,加尺泽(放血)或行迎随补泻法;或针对侧肩中(肩峰穴直下二寸、肱骨上。
即十四经肩髃穴下二寸半处。
);五:肘痛(网球肘等):取穴:对侧曲池、曲后(即曲池向肘骨尖沿伸至骨前缘贴骨进针),并嘱活动患肢;六:手部疼痛(腱鞘炎等):取穴:五虎一(手掌面拇指第一节中央外侧五分,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计有五穴。
)七、尾骶痛:取穴:百会穴。
八、坐骨神经痛:取穴:灵骨(在手背虎口、拇指与食指叉骨间,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
与重仙穴通。
)、大白;深度一寸半;膀胱经疼痛者加束骨;少阳经疼痛者加足临泣;或用鼻翼穴(在鼻翼上端之溝陷中。
);九、膝关节疼痛:取穴:太冲、行间;或健侧内关+患侧太冲;或心门穴(手捂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肘尖下一寸五分处是穴。
内侧疼痛尤宜)+火主(当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叉口下缘处是穴。
董氏奇穴治疗痛症
董氏奇穴治疗痛症董氏奇穴治疗痛症董氏奇穴乃董景昌先生祖传数十代之针灸学,是有别于十四正经的独特的针灸体系,具有特效的奇穴、特殊的针法及完备的理论体系。
董公的入室再传弟子左长波先生在2003年所写的《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一文中简明扼要的阐述了董氏奇穴的理论体系及主要内容,他在文中说:“经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初病气结在经,经主气;久病血伤人络,络主血。
任何顽症痛疾由气滞、血瘀到痰凝、毒聚的病理过程,均以瘀血为机转。
董公以毫针通经调气,以三棱针刺络活血,气通血活,何患疾之不除?一言以蔽之,董氏针法将毫针与三棱针完美结合,达到了‘气至病所’和‘邪有出路’两层目的,真正体现了身心合一、形神双调的治疗原则。
”痛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其范围广泛,或头痛项强,或腰背疼痛,或胸腹疼痛,或骨节四肢疼,内及脏腑经络,外延头项腰背四肢。
《内经》把痛证的病机概括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不通者,有风、寒、湿、热等无形之邪及瘀血、痰浊、结石等有形之邪痹阻经络,经络不通也;不荣者,阴阳气血津液不足,机体失荣也。
根据“实者泻之,虚者补之,陷下者灸之”、“宛陈者除之”等治疗原则,不通者通之,不荣者濡之。
风、寒、湿、热等无形之邪痹阻经络者,以毫针刺穴调气通经可也;疲血、痰浊、结石等有形实邪痹阻经络者,以三棱针刺络逐瘀活血,瘀去机转,有形之邪随之而去,经络遂通也。
不荣者,以艾灸关元、气海培补真气、以毫针依法补之以激发脏腑功能,使气血化生有源,内可“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外可贯经脉、濡筋骨、利关节。
如此,经脉通畅,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得养,何痛之有?调气通经方面,以特效奇穴与特殊的针法相结合,取得良好的疗效,如灵骨、大白治疗腰腿痛,五虎治疗手指痛及踝关节、足跟痛,重子、重仙治疗颈肩背痛等均有特效,配合倒马针法、动气针法及牵引针法,用之得当,针到病除。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篇第六十三“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为指导,选取健侧的特效穴为治疗穴,同时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及《难经·六十八难》的“俞主体重节痛”,故选取患侧病变经络所在的腧穴作为牵引针(即牵引针法),然后两端同时捻针,交互感应,遥遥相引,这样患处在两穴之间,再配以动气针法(边行针,边令患者活动患处,若患处在躯干部位不能活动者,医者以手按摩局部),通而调之,气至病所,常常立止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针灸“阶梯法”在痛症临床上的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大针灸科符文彬教授
一、针灸治疗痛症概述
1.针灸治疗痛症方面,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就有记载。
2.文献记载唐代显庆年间(565-661)一位医家在颈部穴位针刺为一少年(狄仁杰)取下鼻部肿瘤。
3.1958年8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用针麻进行扁桃体摘除术――甲状腺肿大
4.1971年尼克松访华
5.1979WHO推荐针灸治疗的43种病中有:牙痛、拔牙后疼痛、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臂综合症、肩凝、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骨关节炎等11种痛症。
6.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于针刺的听证会
7.2000年英国医学会
8.2001年美国相关法案
9.医疗保险
二、针灸治疗痛症的机理
1973年张香桐教授指出:针刺的镇痛基本上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是从针刺穴位来的和从痛源部位来的传入
冲动在脑内,特别是丘脑内相互抑制的结果。
(一)针刺镇痛效应的外周机制
1.针刺感受器装置
2.针刺镇痛效应的外周传入纤维
3.同神经电针镇痛的外周机制
(二)针刺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
1.脊髓的作用
2.低位脑干的作用
3.间脑的作用
4.边缘系统和基底节的作用
5.大脑皮层的作用
*近三十年来针刺镇痛原理研究证实了针刺可引起深组织神经感受器或神经束支发放传入冲动, 在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水平激发痛觉调节系统,通过它们的活动,使痛觉信号减弱并发生性质的改变。
三、传统针灸阶梯法的介绍
1.定义
2.源流
3.评价
4.常用传统针灸阶梯法的方法
针灸加巩固治疗
根据疼痛的强度,选用针或灸,或针灸并用。
也可根据治疗效果,选择针灸治疗方法。
四、传统针灸阶梯法在痛症临床上的应用1.偏头痛
针刺:外关、足临泣双,百会、印堂
三棱针:四花、角孙、耳尖
耳针/埋针
2.颈椎病颈痛
针刺:中渚、承浆、阳陵双
灸法:百劳双、大椎、肩中俞双
耳针/埋针
4. 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
体针:阳陵泉、支沟
耳针:胆、心
5.腰椎间盘突
针刺:水分、气海、天枢双
灸法或火针:腰四穴、腰阳关
耳针或皮内针
6.急性腰扭伤
体针:中渚双、人中
刺络:腰四穴、委中双
耳针
7. 痛经
体针:四关穴、三阴交、气海
灸法:大椎、气海
耳针:内生殖区、肝、胆
8. 胃脘痛
体针:中脘、足三里、四关穴
耳针:胃、神门、肝
9. 心绞痛
针刺:内关、至阳
耳针
10.胆绞痛:
体针:阳陵泉、支沟
耳针:胆、神门、肝
11.肾绞痛:
体针:肾俞、束骨、太冲、三阴交耳针:肾、肝、心
12.急性兰尾炎
体针:人迎、曲池、下巨墟
耳针/埋针
1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14、膝骨性关节炎
15、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