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中的分类讨论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几何题分类讨论

八年级数学几何题分类讨论

八年级数学几何题分类讨论八年级数学几何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分类讨论:一、点、线、面的性质1.点:讨论点的坐标、距离、中点等问题。

2.直线:讨论直线的斜率、截距、垂直平分线等问题。

3.平面:讨论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等问题。

二、直线与角1.直线:讨论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等问题。

2.角:讨论角的大小、角度、三角形的角度和、角的平分线等问题。

三、三角形1.分类:根据边长、角度、形状等特点进行分类讨论。

2.性质:讨论三角形的性质,如稳定性、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

3.判定方法:讨论判定三角形全等、相似的方法,如SSS、SAS、ASA等。

4.实际问题:利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四、平行四边形1.性质:讨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中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等问题。

2.判定方法:讨论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3.实际问题:利用平行四边形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五、矩形、菱形和正方形1.性质:讨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中点、面积、周长等问题。

2.判定方法:讨论判定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方法,如对角线相等、菱形对角线垂直等方法。

3.实际问题:利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设计、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在解决几何题时,关键是要熟悉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同时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上册分类讨论典型例题

初一上册分类讨论典型例题

初一上册分类讨论典型例题初一上册的数学课程中,分类讨论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典型例题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一些分类讨论的典型例题。

1. 分类讨论整数的奇偶性:问题,将100个自然数分成两类,一类是奇数,一类是偶数,问两类中至少有多少个数?解答,我们可以分别讨论奇数和偶数的个数,然后找到一个满足条件的分法。

假设奇数的个数为x,那么偶数的个数就是100-x。

根据题意,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分法,使得两类中至少有一个数。

如果奇数的个数是0或者100,那么无论怎么分,都无法满足条件。

所以我们需要考虑1<=x<=99的情况。

当x=1时,偶数的个数是99,显然满足条件。

当x=99时,偶数的个数是1,也满足条件。

所以答案是至少有1个数。

2. 分类讨论几何图形的性质:问题,在一个平面上,有4个点,问它们是否能构成一个矩形?解答,我们可以通过分类讨论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一个矩形有4个顶点,且相对的边相等且平行。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这4个点之间的距离和斜率来判断它们是否构成一个矩形。

假设这4个点是A、B、C、D。

我们可以计算AB、AC、AD、BC、BD、CD的长度,如果其中有两条边相等且另外两条边也相等,那么它们可能构成一个矩形。

然后我们再计算AB与CD的斜率、AC与BD的斜率、AD与BC的斜率,如果这三个斜率的乘积等于-1,那么它们也可能构成一个矩形。

通过这样的分类讨论,我们可以判断这4个点是否能构成一个矩形。

3. 分类讨论方程的解:问题,解方程2x^2-5x+2=0。

解答,这是一个二次方程,我们可以通过分类讨论来解决它。

首先,我们可以计算Δ=b^2-4ac,其中a=2,b=-5,c=2。

如果Δ>0,那么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如果Δ=0,那么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如果Δ<0,那么方程没有实数解。

计算得到Δ=25-16=9,所以Δ>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

高中数学分类讨论专题

高中数学分类讨论专题

高中数学分类讨论专题
高中数学的分类讨论专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几何图形的性质:例如平面图形的性质研究,如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等。

2. 几何变换: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相似变换等,以及其应用于几何图形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3. 解析几何:研究平面和空间的坐标系,以及直线、圆、曲线的性质和方程,通过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4. 数列和数列极限:研究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各类数列的性质和求和公式,以及数列极限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5. 函数及其性质: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以及函数的图像、图像的变换和应用。

6. 三角函数:研究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三角恒等式、三角方程的求解等问题。

7. 解方程与方程组: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一元高次方程、一元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二次方程组等的解法和应用。

8. 概率与统计: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频数分布和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概率和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以上是一些高中数学的分类讨论专题,不同学校和不同课程设置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细化。

例析初一数学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析初一数学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例析初一数学中的分类讨论问题
分类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其教学内容涉及几何、基本运算、有理数与无理数等。

分类讨论能让学生们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例如,以几何中关于根据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来推断出一条直线上的其他点,它其实是在分类讨论中被提出并进行更深入分析来加深学习的一个重点问题。

在初一数学中,分类讨论是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回答问题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将之前学习过的内容,按照类别联系起来,例如:初一数学中,物体绕着图形旋转时发生的变化情况,这种现象其实是多类问题的总称,包括椭圆、圆形、抛物线等,分类讨论是通过将其进行分类分析,再根据每类的特点来提出正确的结论的一个重点。

另外,也可以将初一数学学习的数与比联系起来,即“分式”,这一概念也是分类讨论的重点,学生们可以将概念分为一元分式、二元分式以及分式运算等几大类,根据不同类别的情况,来推断出正确的结果。

因此,分类讨论是学习初一数学最重要的教学设计之一,它涉及到从数学概念到数学应用的多个方面,有利于学生提升数学素养以及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分类讨论还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们对数学学科的钟爱之情,从而拥有一个深刻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期末复习专题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期末复习专题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B C
50°
50°
B
2、以BC为一边
1、以AC为一边
C A
B A
C
A
C
3、以AB为一边
B C
A
C B
CB
A
B
A
B
C
A
B
主要思想:
不重复不遗漏!
1.角的分类:顶角、底角 2 .边的分类:腰、底边
一、遇角需讨论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 则 其顶角为__8_0_°_或__2_0_°__
A
且点D在D’的位置,E在E’的为时,
如图,与(1)类似地也可以求得
C
D’ B
∠DCE =∠ACB÷2=200。
E’
D
(3)当点D、E在点A的两侧,
A
且E点在E’的位置时,如图,
∵BE’=BC,
C
B
∴∠ BE’C=(180O- ∠CBE) ÷2= ∠CBA ÷2 ,
∵AD=AC,
E’
∴∠ADC=(1800-∠DAC)÷2=∠BAC÷2,AADD NhomakorabeaB
C
B
C
三、遇中线需讨论
变式:等腰三角形底边为5cm,一腰上的中线
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其周长
为 21cm 。
A
A
D
D
B
C
B
C
注意:要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否能构 成三角形。
四、遇高需讨论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所成的夹 角为3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 是__6_0_°_或__1_2_0_°____
C
C
D
A
E
B

初中数学几何常用十大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几何常用十大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几何常用十大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几何是一门非常重要且广泛运用的学科,掌握一些常用的
解题方法能够加深对这门学科的理解,也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更为得
心应手。

下面是我总结的初中数学几何常用的十大解题方法。

1. 引理法:在证明一个重要的结论时,我们可以先引入一个类似的但
容易证明的结论,然后再运用这个结论推导得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2. 分类讨论法:将不同情况按照不同性质分为若干个类别,然后分别
进行讨论,最后再根据各个情况得出所要求的答案。

3. 反证法:这种证明方法常用于证明命题的否定。

先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得到一个矛盾的结论,说明原命题是成立的。

4. 相似性质法:找出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似性质,利用这些性质建立几
何方程来求解未知量。

5. 对称性法:通过图形的对称性质,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来解决。

6. 等角定理法:利用三角形等角定理推导问题,解决几何题。

7. 重心法:通过计算三角形各顶点的坐标,进而求出三角形的重心坐标,从而解决几何问题。

8. 勾股定理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解题方法。

9. 同位角反向法:通过同位角的反向推导,建立几何方程求解未知量。

10. 线性规划法:用代数的方法求解对于一些线性方程的优化问题,对
于一些几何问题也可以通过线性规划进行求解。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几何常用的十大解题方法,这些方法都有着广泛的
运用场景,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加以应用,并且能够掌握更多的解
题方法。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常用数学思想方法之【分类讨论思想】

2020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常用数学思想方法之【分类讨论思想】

2.几何类:几何有各种图形的位置关系,未明确对应关系的全等或相似的可能对应情 况等.
3.综合类:代数与几何类分类情况的综合运用.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 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解题策略.
分类是按照数学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 方法,掌握分类的方法,领会其实质,对于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e
故答案为:5;
m
1 2
m s;
11. 24或 6 或 8
解:已知三角形的周长为 3 e 4 e m 12, 设另一个与它相似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x,
2 与 3 是对应边时, 两三角形相似,
m 2,
12 3
解得 m h; 与 4 是对应边时,
两三角形相似,
12
m
2,
4
解得 m ;
2 与 5 是对应边时,
A. 34
B. 30
C. 30 或 34
D. 30 或 36
【解】: 当 m 4 时, t h, 、b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4 e m 12, m h 不符合;
同理, m 4 时,不符合题意; 当 m 时, 、b 是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
12 e s e 2 m 0 的两根, 12 e s e 2 m 0 的两根,
m
1 2
e 3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 A、B,与直线
m
交于点 C,
线段 OA 上的点 Q 以每秒 1 个长度单位的速度从点 O 出发向点 A 作匀速运动,运动时

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就分
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类讨论。

一、几何问题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几何问题中常常要根据几何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初中数学中的“巧妙构造三平方数”问题,就可以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将所有正整数分为
奇数与偶数两类,再利用勾股定理分别证明奇数与偶数的情况,最终得到结论。

这种分类
讨论思想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尤为常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知识,而且能够锻炼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概率问题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概率问题中的分类讨论思想同样重要。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学习概率时,常常需要利
用分类讨论思想,将问题中的样本空间进行分类,从而计算出概率值。

例如,求掷骰子两次,点数和为6的概率,就可以将样本空间进行分类讨论,分别讨论两次掷骰子得到什么
点数的情况,最终计算出概率值。

这种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概率学习中应用广泛,不仅帮
助学生掌握概率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综上所述,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
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思想方法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几何图形中的分类讨论

几何图形中的分类讨论
数学专题复习
通过以上练习中,思 考有哪些问题需要分 类讨论?
第一关
例:如图,B(-1,0),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 ∠CBO=60°,CA平行于x轴,∠CBA=90°.点 P从点Q(5,0)出发,沿x轴向左以每秒1个单位长 y 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 C △BCP为直角三角形 A
A (2)当t为何值时, △ABP为等腰三角形。 B C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Q x
第三关
例:(3)以点P为圆心, 2 3 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相 切, 求t的值; y A B C
O Q x
分类讨论的一般原则:
统一标准,不重不漏
分类讨论的一般步骤 : 1、正确选择分类的标准; (即从哪个角度分,怎么分) 2、画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图形; 3、逐类讨论解决;
4、归纳并作出结论.
几何图形中常见的分类讨论 1.直角三角形

直角边 斜边
底 2.等腰三角形 腰
优弧 3.圆周角 劣弧
4.直线与圆相切:位置不确定
分类讨论注意事项:统一标准,不重不漏
检测时用心专注,相信自己一定行!
B
O
Q x
1、正确选择分类的标准; (即从哪个角度分,怎么分) 2、画出符合条件的所有图形; 3、逐类讨论解决; 4、归纳并作出结论.
第二关
例:如图,B(-1,0),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 ∠CBO=60°,CA平行于x轴,∠CBA=90°.点 P从点Q(5,0)出发,沿x轴向左以每秒1个单位长 y 的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

分类讨论思想(初一)

分类讨论思想(初一)

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当被研究的问题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无法用统一的方法或结论给出统一的表述时,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别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分类讨论思想有利于学会完整地考虑问题,化整为零地解决问题.一、因绝对值产生的分类讨论1.数轴上的一个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则这个点表示的数为.变式练习:数a+1到原点的距离为5,求a的值.2.点P(a+1,4)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求a的值和点P的坐标.变式练习:点P(a+2,3a-6)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P的坐标为.3.已知A(-4,3),AB∥y轴,且AB=3,则点B的坐标为.4.如图,A(-3,0),B(1,0),点C在y轴上,若S△ABC=6,求点C的坐标.二、因平方根产生的分类讨论1.5的平方根为.2解方程:2.(3)36.x2已知,,求的值3.55.x y x y三、因几何图形的不确定产生的分类讨论1.已知线段AB=6cm,点C在直线AB上,BC=2cm,则AC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2.已知∠A0B=120º,∠BOC=30º,则∠AOC=_____________________3.平面上,∠AOB=100 º,∠BOC=40 º,若OM平分∠AOB,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四、因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产生的分类讨论1.暑假期间,两名家长计划带若干名学生去旅游,他们联系了报价均为每人500元的两家旅行社.经协商,甲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两名家长全额收费,学生都按七折收费乙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家长学生都按八折收费.假设这两位家长带领x名学生去旅游,他们应该选择哪家旅行社?。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解析版)--常见几何模型全归纳之模型解读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解析版)--常见几何模型全归纳之模型解读

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模型模型1、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知识储备】凡是涉及等腰三角形边、角、周长、面积等问题,优先考虑分类讨论,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即可。

1)无图需分类讨论①已知边长度无法确定是底边还是腰时要分类讨论;②已知角度数无法确定是顶角还是底角时要分类讨论;③遇高线需分高在△内和△外两类讨论;④中线把等腰△周长分成两部分需分类讨论。

2)“两定一动”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即:如图:已知A,B两点是定点,找一点C构成等腰△ABC方法:两圆一线具体图解:①当AB=AC时,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A,点C在⊙A上(B,C除外)②当AB=BC时,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B,点C在⊙B上(A,E除外)③当AC=BC时,作AB的中垂线,点C在该中垂线上(D除外)1(2023秋·河北张家口·八年级统考期末)△ABC是等腰三角形,AB=5,AC=7,则△ABC的周长为()A.12B.12或17C.14或19D.17或19【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分两种情况:当腰为5与腰为7时,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当△ABC的腰为5时,△ABC的周长5+5+7=17;当△ABC的腰为7时,△ABC的周长5+7+7=19.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2023春·四川巴中·七年级统考期末)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2cm,一边长为8cm,则其它两边长是()A.8cm,16cmB.12cm,12cmC.8cm,16cm或12cm,12cmD.12cm,8cm【答案】B【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即可得.【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2cm,一边长为8cm,∴①当底边长为8cm时,其它两边长是32-82=12(cm),②当腰长为8cm时,其它两边长是8cm或32-2×8=16(cm),8+8=16,此时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综上,其它两边长是12cm,12c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这些知识点.3(2023秋·广东八年级课时练习)若△ABC是等腰三角形,∠A=36°,则∠C的度数是()A.72°或108°B.36°或72°C.108°或36°D.36°或72°或108°【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分情况讨论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36°,∴当∠A是顶角时,∠C=∠B=180°-36°2=72°;当∠A是底角时,①当∠B=∠A=36°时,则∠C=180°-2×36°=108°;②∠C=∠A=36°;综上所述,∠C的度数是36°或72°或10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求角度,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2022秋·江苏南通·八年级启东市长江中学校考阶段练习)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为.【答案】30°或150°【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别从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分析求解即可求出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AB=AC,BD⊥AC,如图(1)所示,∠ABD=60°,则∠A=30°,即顶角为30°;如图(2)所示,∠ABD=60°,则∠DAB=30°,∴∠BAC=150°,即顶角为150°;故答案为:30°或15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5(2023秋·江苏·八年级专题练习)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在格点上找一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点P有()A.6个B.7个C.8个D.9个【答案】C【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以AB为腰,点A为顶角顶点;以AB为腰,点B为顶角顶点;以AB为底.【详解】解:如图:如图,以AB为腰,点A为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5个;以AB为腰,点B为顶角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有3个;不存在以AB为底的等腰△ABP,所以合计8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网格图中确定线段长度;在等腰三角形腰、底边待定的情况下,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6(2023·重庆市八年级期中)如图1,一副直角三角板△ABC和△DEF,∠BAC=∠EDF=90°,∠B=45°,∠F=30°,点B、D、C、F在同一直线上,点A在DE上.如图2,△ABC固定不动,将△EDF绕点D逆时针旋转α(0°<α<135°)得△E′DF',当直线E′F′与直线AC、BC所围成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时,α的大小为.【答案】7.5°或75°或97.5°或120°【分析】设直线E′F′与直线AC、BC分别交于点P、Q,根据△CPQ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①当∠PCQ为顶角时,∠CPQ=∠CQP,如图1,可求得α=7.5°;如图2,△CPQ为等腰三角形中,∠PCQ为顶角,可求得α=∠EDE′=90°+7.5°=97.5°;②当∠CPQ为顶角时,∠CQP=∠PCQ=45°,可得∠CPQ =90°,如图3,进而求得α=90°-15°=75°;③如图4,当∠CQP为顶角时,∠CPQ=∠PCQ=45°,可得∠CQP=90°,进而求得α=∠EDE′=∠EDQ+∠QDE′=90°+30°=120°.【详解】解:设直线E′F′与直线AC、BC分别交于点P、Q,∵△CPQ为等腰三角形,∴∠PCQ为顶角或∠CPQ为顶角或∠CQP为顶角,①当∠PCQ为顶角时,∠CPQ=∠CQP,如图1,∵∠BAC=∠EDF=90°,∠B=45°,∠F=30°,∴∠E′DF′=90°,∠ACB=45°,∠E′F′D=30°,∵∠CPQ+∠CQP=∠ACB=45°,∴∠CQP=22.5°,∵∠E′F′D=∠CQP+∠F′DQ,∴∠F′DQ=∠E′F′D-∠CQP=30°-22.5°=7.5°,∴α=7.5°;如图2,∵△CPQ为等腰三角形中,∠PCQ为顶角,∴∠CPQ=∠CQP=67.5°,∵∠E′DF′=90°,∠F′=30°,∴∠E′=60°,∴∠E′DQ=∠CQP-∠E′=67.5°-60°=7.5°,∴α=∠EDE′=90°+7.5°=97.5°;②当∠CPQ为顶角时,∠CQP=∠PCQ=45°,∴∠CPQ=90°,如图3,∵∠DE′F′=∠CQP+∠QDE′,∴∠QDE′=∠DE′F′-∠CQP=60°-45°=15°,∴α=90°-15°=75°;③如图4,当∠CQP为顶角时,∠CPQ=∠PCQ=45°,∴∠CQP=90°,∴∠QDF′=90°-∠DF′E′=60°,∴∠QDE′=∠E′DF′-∠QDF′=30°,∴α=∠EDE′=∠EDQ+∠QDE′=90°+30°=120°;综上所述,α的大小为7.5°或75°或97.5°或120°.故答案为:7.5°或75°或97.5°或12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性质,直角三角形性质,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解题关键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思考解决问题.7(2022秋·江苏徐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AOB=70°,点C是边OB上的一个定点,点P在角的另一边OA上运动,当△COP是等腰三角形,∠OCP=°.【答案】40或70或55【分析】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OC=PC,②当PO=PC,③当OP=O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如图,①当OC=PC时,∴∠COP=∠CPO=70°∴∠OCP=180°-∠OPC-∠COP=40°.②当PO=PC时,∠OCP=∠COP=70°;③当OP=OC时,∠OCP=180°-∠AOB2=55°;综上所述,∠OCP的度数为70°或40°或55°.故答案为:70或40或55.【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8(2023·安徽阜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0,4,B3,0,则AB=5.请在x轴上找一点C,使ΔABC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点C的坐标为.【答案】-3,0、-2,0或8,0【分析】分两种情况求解:①AB=AC,②AB=BC.【详解】解:①当AB=AC时,∵AO⊥BC,∴OC=BO=3,∴C(-3,0);②当AB=BC=5时,若点C在B点左侧,CO=BC-BO=2,此时点C的坐标为(-2,0);若点C在B点右侧,CO=BO+BC=8,此时点C的坐标为(8,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C有3个.故答案为:-3,0、-2,0或8,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以及分类讨论,做题时需注意两点,一是注意点C 必须位于x轴上,二是注意不能漏解,应分AB=AC与AB=BC两种情况分别解答,难度适中.9(2023·江苏苏州·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ABC中,∠ACB=90°,AB=5cm,BC=4cm,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折线A-B-C-A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1)若点P 在BC 上,且满足PA =PB ,求此时t 的值;(2)若点P 恰好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求此时t 的值:(3)在运动过程中,当t 为何值时,△ACP 为等腰三角形.【答案】(1)6516(2)316或52(3)54或32或95或3【分析】(1)设PB =PA =xcm ,则PC =4-x cm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 =3cm ,在Rt △ACP 中,依据AC 2+PC 2=AP 2,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t 的值.(2)如图所示,当点P 在AC 上时,过P 作PD ⊥AB 于D ,设PD =PC =ycm ,则AP =3-y cm ,在Rt △ADP 中,依据AD 2+PD 2=AP 2,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t 的值.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点P 也在∠ABC 的角平分线上,此时,t =AB 2=52.(3)分四种情况:当P 在AB 上且AP =CP 时,当P 在AB 上且AP =CA =3cm 时,当P 在AB 上且AC =PC 时,当P 在BC上且AC =PC =3cm 时,分别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t 的值.【详解】(1)解:如图,设PB =PA =xcm ,则PC =4-x cm ,∵∠ACB =90°,AB =5cm ,BC =4cm ,∴AC =AB 2-BC 2=3cm ,在Rt △ACP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2+PC 2=AP 2,∴32+4-x 2=x 2,解得x =258,∴BP =258,∴t =AB +BP 2=5+2582=6516;(2)解:如图所示,当点P 在AC 上时,过P 作PD ⊥AB 于D ,∵BP 平分∠ABC ,∠C =90°,PD ⊥AB ∴PD =PC ,∠DBP =∠CBP ,在△BCP 与△BDP 中,∠BDP =∠BCP∠DBP =∠CBP BP =BP,∴△BDP ≌△BCP AAS∴BC =BD =4cm ,∴AD =5-4=1cm ,设PD =PC =ycm ,则AP =3-y cm ,在Rt △ADP 中,由勾股定理得AD 2+PD 2=AP 2,∴12+y2=3-y2,解得y=43,∴CP=43,∴t=AB+BC+CP2=5+4+432=316,当点P与点B重合时,点P也在∠ABC的角平分线上,此时,t=AB2=52.综上所述,点P恰好在∠ABC的角平分线上,t的值为316或52.(3)解:分四种情况:①如图,当P在AB上且AP=CP时,∴∠A=∠ACP,∵∠A+∠B=90°,∠ACP+∠BCP=90°,∴∠B=∠BCP,∴CP=BP=AP,∴P是AB的中点,即AP=12AB=52cm,∴t=AP2=54.②如图,当P在AB上且AP=CA=3cm时,∴t=AP2=32.③如图,当P在AB上且AC=PC时,过C作CD⊥AB于D,∵S△ABC=12AC⋅BC=12AB⋅CD,∴CD=AC⋅BCAB=125cm,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D=AC2-CD2=32-1252=95cm,∴AP=2AD=185cm,∴t=AP2=95.④如图,当P在BC上且AC=PC=3cm时,则BP=4-3=1cm,∴t=AB+BP2=62=3.综上所述,当t的值为54或32或95或3时,△ACP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画出图形,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第(3)题的关键.10(2022春·四川成都·八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O为坐标原点,经过A-2,6的直线交x轴正半轴于点B,交y轴于点C,OB=OC,直线AD交x轴负半轴于点D,若△ABD的面积为27(1)求直线AB的表达式和点D的坐标;(2)横坐标为m的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A、B重合),过点P 作x轴的平行线交AD于点E,设PE的长为y y≠0,求y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相应的m 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y=-x+4,D-5,0(2)y=32m+3,-2<m<4(3)存在,点F的坐标为25,0或-165,0或-87,0【分析】(1)据直线AB交x轴正半轴于点B,交y轴于点C,OB=OC,设直线AB解析式为y=-x+n,把A的坐标代入求得n的值,从而求得B的坐标,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建立方程求出BD的值,求出OD 的值,从而求出D点的坐标;(2)直接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AD的解析式,先根据B、A的坐标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将P点的横坐标代入直线AB的解析式,求出P的纵坐标,将P的纵坐标代入直线AD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E的横坐标,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就可以求出结论;(3)要使△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分三种情况分别以点P、E、F为直角顶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2)中m的值,就可以求出F点的坐标.【详解】(1)解:∵OB=OC,∴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n,∵直线AB经过A-2,6,∴2+n=6,∴n=4,∴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B4,0,∴OB=4,∵△ABD的面积为27,A-2,6,∴S△ABD=12×BD×6=27,∴BD=9,∴OD=5,∴D-5,0,∴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4,D-5,0(2)解:设直线AD的解析式为y=ax+b,∵A-2,6,D-5,0∴-2a+b=6-5a+b=0,解得a=2b=10.∴直线AD的解析式为y=2x+10;∵点P在AB上,且横坐标为m,∴P m,-m+4,∵PE∥x轴,∴E的纵坐标为-m+4,代入y=2x+10得,-m+4=2x+10,解得x=-m-62,∴E-m-62,-m+4,∴PE的长y=m--m-62=3m2+3;即y=32m+3,-2<m<4;(3)解:在x轴上存在点F,使△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①当∠FPE=90°时,如图①,有PF=PE,PF=-m+4,PE=32m+3,∴-m+4=32m+3,解得m=25,此时F25,0;②当∠PEF=90°时,如图②,有EP=EF,EF的长等于点E的纵坐标,∴EF=-m+4,∴-m+4=32m+3,解得:m=25,∴点E的横坐标为x=-m-62=-165,∴F-165,0;③当∠PFE=90°时,如图③,有FP=FE,∴∠FPE=∠FEP.∵∠FPE+∠EFP+∠FEP=180°,∴∠FPE=∠FEP=45°.作FR⊥PE,点R为垂足,∴∠PFR=180°-∠FPE-∠PRF=45°,∴∠PFR=∠RPF,∴FR=PR.同理FR=ER,∴FR= 12PE.∵点R与点E的纵坐标相同,∴FR=-m+4,∴-m+4=1232m+3,解得:m=107,∴PR=FR=-m+4=-107+4=187,∴点F的横坐标为107-187=-87,∴F-87,0.综上,在x轴上存在点F使△P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F的坐标为25,0或-165,0或-87,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解答本题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课后专项训练1(2023春·四川成都·七年级统考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22cmB.17cm或13cmC.13cmD.17cm或22cm【答案】A【分析】分4cm是腰长与底边长两种情况讨论求解.【详解】解:①4cm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cm、4cm、9cm,因为4+4<9,故不能组成三角形;②4cm是底边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cm、9cm、9cm,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9+9=22cm,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2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2(2023·浙江·八年级课堂例题)如图,P是射线ON上一动点,∠AON=30°,当△AOP为等腰三角形时,∠OAP的度数一定不可能是()A.120°B.75°C.60°D.30°【答案】C【分析】分AO=AP、AO=OP和OP=AP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若△AOP为等腰三角形则有AO=AP、AO=OP和OP=AP三种情况,①当AO=AP时,则有∠O=∠APO=30°,故∠A=120°;②当AO=OP时,则∠A=∠APO=12180°-30°=75°;③当OP=AP时,则∠A=∠AON=30°,综上可知:∠A不可能为6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确分类、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023·福建龙岩·八年级校考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2,0,B0,2,若点C在x轴上,且△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A.1B.2C.3D.4【答案】D【分析】分为AB=AC、BC=BA,CB=CA三种情况画图判断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当AB=AC时,符合条件的点有2个;当BC=BA时,符合条件的点有1个;当CB=CA,即当点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符合条件的点有一个.故符合条件的点C共有4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2023·江苏八年级期中)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点A、B都是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若△ABC为等腰三角形,且△ABC的面积为1,则满足条件的格点C有()A.0个B.2个C.4个D.8个【答案】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ABC为等腰三角形,且△ABC的面积为1,∴满足条件的格点C有4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2023·山东日照·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由8个全等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线段AB的端点都在小长方形的顶点上,若点C是某个小长方形的顶点,连接CA,CB,那么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的点C的个数是()A.3B.4C.5D.6【答案】D【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使△ABP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是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正确的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是解题的关键.6(2022·山东青岛·统考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为1,3,若M为x 轴上一点,且使得△MOA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M有()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A【分析】分别以O、A为圆心,以OA长为半径作圆,与x轴交点即为所求点M,再作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也是所求的点M,作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满足条件的点M的个数为2.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7(2022·安徽淮北·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ABC中,∠C=90°,BC=8,AC=6.若点P为直线BC上一点,且△AB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分为三种情况:①AB=AP,②AB=BP,③AP=BP,得出即可.【详解】解:在△ABC中,∠B=90°,BC=8,AC=6,由勾股定理的:AC=AC2+BC2=62+82=10,如图,以点A为圆心,以10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于两点,即点B和点P1;以点B为圆心,以10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于两点,即点P2和P3;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BC与一点,即点P4;即共4个点,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8(2022·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阶段练习)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1,在x轴上确定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A.2个B.3个C.4个D.5个【答案】C【分析】先计算OA的长,再以OA为腰或底分别讨论,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OA=12+12=2,当AO=OP1,AO=OP3时,P1(-2,0),P3(2,0),当AP2=OP2时,P2(1,0),当AO=AP4时,P4(2,0),故符合条件的点有4个.故选:C.【点睛】本题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载体,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属于常考题型,全面分类、掌握解答的方法是关键.9(2022·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如图,在Rt△ABC中,∠ACB=90°,∠CAB=36°,以C为原点,C所在直线为y轴,B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轴上取一点M使△MAB为等腰三角形,符合条件的M点有()A.6个B.7个C.8个D.9个【答案】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分三种情况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①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交直线AC有二点M1,M2,交BC有一点M3,(此时AB=AM);②以B为圆心,BA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有二点M5,M4,交AC有一点M6(此时BM=BA).③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一点M7(MA=MB),交直线BC于点M8;∴符合条件的点有8个.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构造等腰三角形时本着截取相同的线段就能作出等腰三角形来,思考要全面,做到不重不漏.10(2023春·山东泰安·七年级统考期末)等腰三角形的一角为30°,则其顶角的大小是.【答案】120°或30°【分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0°,则该角可能是底角,也可能是顶角,注意讨论即可.【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当30°的角是底角时,180°-30°×2=120°,则顶角度数为120°;当30°的角是顶角时,则顶角为30°;故答案为:120°或3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2023·四川凉山·八年级校考期中)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36°,则底角是.【答案】27°或63°【分析】等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有三种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内部、三角形的边上、三角形的外部,根据条件可知第二种高在三角形的边上这种情况不成立,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得解.【详解】解:①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如图:∵BD⊥AC,∴∠ADB=90°,∵∠ABD=36°,∴∠A=90°-∠ABD=54°,∴∠ABC=∠C=12180°-54°=63°;②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如图:∵BD ⊥AC ,∴∠ADB =90°,∵∠ABD =36°,∴∠DAB =90°-36°=54°,∴∠ABC =∠C =12∠DAB =12×54°=27°.∴综上所述,底角是27°或63°.故答案是:27°或6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与三角形的高有关的计算、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2(2023春·四川达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我们规定: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度数的比值叫作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记作k .若k =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度.【答案】9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k =2,∴设顶角=2α,则底角=α,∴α+α+2α=180°,∴α=45°,∴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90°,故答案为:9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3(2023春·四川达州·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果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别为12和9两部分,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长分别是.【答案】6,9或8,5【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别为12和9两部分得到底和要的差是12-9=3,再根据周长列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其周长分别为12和9两部分,∴腰与底的差为:12-9=3,①当底边比腰长时,设腰为x ,则底为x +3,由题意可得,x +3+2x =12+9,解得:x =6,x +3=6+3=9,②当腰比底边长时,设腰为x ,则底为x -3,由题意可得,x -3+2x =12+9,解得:x =8,x -3=8-3=5,故答案为:6,9或8,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线有关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得到腰长与底边之差再分类讨论.14(2022·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A (1,2),在y 轴确定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 有个.【答案】4.【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可能OA 为底,可能OA 为腰两种情况,依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①以A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作圆,此时交y 轴于1个点(O 除外);②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作圆,此时交y 轴于2个点;③作线段AO 的垂直平分线,此时交y 轴于1个点;共1+2+1=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注意要进行分类讨论.15(2022秋·江苏盐城·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如图,△ABC 中,∠ACB =90°,AB =10cm ,AC =8cm ,若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的速度沿折线A -C -B -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 ,当点P 在边AB 上,当t =s 时,△BCP 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9或20或21.2【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依次画图,分类讨论即可.【详解】∵∠ACB =90°,AB =10cm ,AC =8cm ,∴由勾股定理得:BC =AB 2-AC 2=102-82=36=6(cm ),当P 在BA 上时,①当BC =BP =6cm 时,如图,∴t =8+6+6 ÷1=20s ;②当BC =CP =6cm 时,过CD ⊥PB 于点D ,如图,∴BD =DP =12BP ,∵S △ABC =12AC ∙BC =12AB ∙CD ,∴CD =AC ∙BC AB=6×810=4.8,在Rt △CBD 中,由勾股定理得:BD =BC 2-CD 2=62-4.82=3.6cm ,∴BP =2BD =2×3.6=7.2cm ,∴t =8+6+7.2 ÷1=21.2s ,③当BP =CP ,如图,∵∠ACB =90°,BP =CP ∴CP =BP =12AB =5cm ∴t =8+6+5 ÷1=19s 综上可知:t 的值为:19或20或21.2.,故答案为:19或20或21.2.【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时需要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6(2022秋·江苏扬州·八年级统考阶段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5cm ,AC =3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1cm/s 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 ,当t =s 时,△ABP 是以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答案】5或8【分析】△ABP 是以A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分两种情况:①当AB =BP 时;②当AB =AP 时,分别求出BP 的长度,继而可求得t 值.【详解】解:在Rt △ABC 中,∠ACB =90°,AB =5cm ,AC =3cm ,∴BC =AB 2-AC 2=52-32=4cm ,①当AB =BP 时,如图1,则t =5;②当AB =AP 时,BP =2BC =8cm ,t =8故答案为:5或8.【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分情况讨论,注意不要漏解.17(2022·河南平顶山·八年级期末)如图,△ABC 中,∠C =90°,BC =6,∠ABC 的平分线与线段AC 交于点D ,且有AD =BD ,点E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与A 、B 不重合),连接DE ,当△BDE 是等腰三角形时,则BE 的长为.【答案】4或43##43或4【分析】现根据已知条件得出∠CBD=∠ABD=∠BAD=30°,再根据BC=6,分别求出AB、AC、BD、AD、CD的长,然后分类讨论即可.【详解】解:∵△ABC中BD平分∠ABC,∴∠CBD=∠ABD,∵BD=AD,∴∠ABD=∠BAD,∴∠CBD=∠ABD=∠BAD,∵∠ACB=90°,∴∠CBD+∠ABD+∠BAD=90°,∴∠CBD=∠ABD=∠BAD=30°,∵BC=6,∴AB=2BC=12,AC=AB2-BC2=122-62=63,∵∠CBD=30°,且BC=6,∴BD=2CD,∵BD2=CD2+BC2,即(2CD)2=CD2+62,∴CD=23,BD=2CD=2×23=43=AD;(1)当BE=BD=43时,如图:(2)当BE=DE,如图:∵BE=DE,∴∠EDB=∠ABD=30°,∴∠AED=∠EDB+∠ABD=60°,∴∠ADE=180°-∠AED-∠A=180°-60°-30°=90°,∴△ADE为直角三角形,又∵∠A=30°且AD=43,∴DE=4,∴BE=4;(3)当BD=DE,时,点E与A重合,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E为4或43.故答案为:4或43.【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30°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按三种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8(2023·上虞市初二月考)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中,∠A=30°,点P和点Q分别是边AC和BC上的两个动点,分别连接BP和PQ,把△ABC分割成三个三角形△ABP,△BPQ,△PQC,若分割成的这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则∠C有可能的值有个.【答案】7【分析】①当AB=AP,BQ=PQ,CP=CQ时;②当AB=AP,BP=BQ,PQ=QC时;③当APB,PB =BQ,PQ=CQ时;④AP=PB,PB=PQ,PQ=QC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解析】解:如图所示,共有9种情况,∠C的度数有7个,分别为80°,40°,35°,20°,25°,100°,50°.①当AB=AP,BQ=PQ,CP=CQ时;②当AB=AP,BP=BQ,PQ=QC时,③当AP=AB,PQ=CQ,PB=PQ时.④当AP=AB,PQ=PC,BQ=PQ时,⑤当AP=BP,CP=CQ,QB=PQ时,⑥当AP=PB,PB=BQ,PQ=CQ时;⑦AP=PB,PB=PQ,PQ=QC时.⑧AP=PB,QB=PQ,PQ=CC时.⑨BP=AB,PQ=BQ,PQ=PC时.【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9(2022·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如图,线段AC和射线AB有公共端点A.求作:点P,使点P在射线AB上,且ΔACP为等腰三角形.(利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分析】分别作出①AP=CP;②AP=AC;③AC=CP即可.【详解】如图所示,点P1、P2、P3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作等腰三角形.特别注意△ACP是等腰三角形的三种情况,避免漏答案.20(2022·山东·周村二中八年级期中)在同一平面内,若点P与△ABC三个顶点中的任意两个顶点连接形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则称点P是△ABC的巧妙点.(1)如图,求作△ABC的巧妙点P(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在△ABC中,∠A=80°,AB=AC,若点P是△ABC的巧妙点,则符合条件的点P一共有几个?请直接写出每种情况下∠BPC的度数.(3)等边三角形的巧妙点的个数有()A.2个B.6个C.10个D.12个【答案】(1)见解析;(2)6个;∠BPC的度数为40°或160°或140°或80°;(3)C.【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交点P即为所求;(2)分别以点B、C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以点A、B为圆心画圆,作出BC、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P5,图中P1、P2、P3、P4、P5、P6即为所求,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BPC的度数即可得答案;(3)根据(2)中作图方法画出图形,即可得答案.【详解】(1)点P为所求,(2)如图:分别以点B、C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以点A、B为圆心画圆,作出BC、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P5,图中P1、P2、P3、P4、P5、P6即为所求,共6个,∵∠BAC=80°,AB=AC,P1P6是BC的垂直平分线,∠BAC=40°,∴∠ABC=∠ACB=50°,∠BP1A=∠CP1A,∠BAP5=12∵AP1=AB,∴∠P1BA=∠BP1A,∴∠BAP5=2∠P1BA=40°∴∠P1BA=20°,∴∠BP1C=2∠P1BA=40°,∵AP2=AC,BP2=BC,∴∠AP2C=∠ACP2,∠BP2C=∠BCP2,∴∠AP2C+∠BP2C=∠ACP2+∠BCP2,∴∠BP2A=∠BCA=50°,∴∠ABP2=∠ABC=50°,∴∠P2BC=100°,(180°-∠P2BC)=40°,同理可得:∠BP3C=40°,∴∠BP2C=12∵∠BAP5=40°,AP5=BP5,∴∠ABP5=∠BAP5=40°∵∠ABP5=∠BAP5=40°,∴∠P5BC=∠ABC-∠ABP5=10°,∵BP5=CP5,∴∠BPC=180°-2∠P5BC=160°,∵AC=AP4,∠CAP4=40°,∴∠APC=70°,∴∠BPC=2∠APC=140°,∵AC=CP6,∴∠AP6C=∠CAP6=40°,∴∠BP6C=2∠AP6C=80°.综上所述:∠BPC的度数40°或80°或140°或160°.(3)如图所示,分别以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作其对应边的垂直平分线,再分别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圆心,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和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等边三角形的巧妙点,共有10个,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构建等腰三角形的作法:定顶点,定圆心;定腰,定半径;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熟练掌握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21(2022·黑龙江密山·八年级期末)如图,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B、A两点,OA-6+OB-82=0.(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点O到AB的距离为245,求线段AB的长;(3)在(2)的条件下,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BP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答案】(1)A(0,6),B(8,0);(2)AB=10;(3)存在,(-8,0)、(-2,0)、(18,0).【分析】(1)由非负数的性质知OA=6,OB=8,据此可得点A和点B的坐标;(2)根据S△OAB=12AB∙d=1 2∙OA∙OB求解可得;(3)先设点P(a,0),根据A(0,6),B(8,0)得PA2=a2+62,PB2=a-82,AB2=102=100,再分PA=AB和AB=PB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1)∵OA-6+OB-82=0∴OA-6=0OB-8=0∴OA=6OB=8则A点的坐标为A(0,6),B点的坐标为(8,0)(2)∵S△OAB=12AB∙d=12∙OA∙OB,d=245∴AB=OA∙OBd=6×8245=10(3)存在点P,使△ABP是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设点P(a,0),根据A(0,6),B(8,0)得PA2=a2+62,PB2=a-82,AB2=102=100①若PA=AB,则PA2=AB2,即a2+62=100,解得a=8(舍)或a=-8,此时点P(-8,0);②若AB=PB,即AB2=PB2,即100=a-82解得a=18或a=-2,此时点P(18,0)或(-2,0);综上,存在点P,使△ABP使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其坐标为(-8,0)或(18,0)或(-2,0).【点睛】本题考察了非负数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是解决第3问的关键。

分类讨论问题

分类讨论问题

分类讨论问题【简要分析】分类讨论问题就是将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不同的情形,然后再逐类进行研究和求解的一种数学解题思想.对于因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解答无法或者结论不能给予统一表述的数学问题,我们们往往将问题划分为若干类或若干个局部问题来解决.分类思想方法实质上是按照数学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思想方法,其作用是克服思维的片面性,防止漏解.要注意,在分类时,必须按同一标准分类,做到不重不漏.【典型考题例析】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x、y的长满足240x-=,则第三边长为.例2:⊙O的半径为5㎝,弦AB∥∥CD,AB=6㎝,CD=8㎝,则AB和CD的距离是()(A)7㎝(B)8㎝(C)7㎝或1㎝(D)1㎝例3:如图2-4-2,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BE=CE,MN=1,线段MN的两端在CD、AD上滑动.当DM= 时,△ABE与以D、M、N为项点的三角形相似.例4:如图2-4-3,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0,BC=16,DC=12,AD=21,动点P从D出发,沿射线DA的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出发,经线段CB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点P、Q分别从D、C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B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设△B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t为何值时,以B、P、Q三点为项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题思路是:对具有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要有分类讨论的意识,在熟悉几何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正确应用分类思想方法,恰当地选择分类标准,是准确全面求解的根本保证.【提高训练12】1.已知等腰△ABC的周长为18㎝,BC=8㎝.若△ABC≌△A´B´C´,则△A´B´C´中一定有一定有条边等于()A.7㎝B.2㎝或7㎝C.5㎝D.2㎝或7㎝2.已知⊙O的半径为2,点P是⊙O外一点,OP的长为3,那么以P这圆心,且与⊙O相切的圆的半径一定是()A.1或5 B.1 C.5 D.1或则3.A、B两地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速度为120千米/时,乙车速度为80千米/时,以过t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的值是()A.2或2.5 B.2或10 C.10或12.5 D.2或12.54.已知点P是半径为2的⊙O外一点,PA是⊙O的切线,切点为A,且PA=2,在⊙O内作了长为的弦AB,连续PB,则PB的长为5.在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2y=+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苈以原点O这圆心的圆与直线AB切于点C,求切点C的坐标.(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提高训练12参考答案】1.D 2.A 3.A 4.2或5(1)3(2)满足条件的2点P存在,它的坐标是或或或((4(4---。

初中几何分类讨论问题经典题例析

初中几何分类讨论问题经典题例析

初中数学分类讨论问题经典题例析(几何部分)山东省沂水县四十里镇第二初级中学(276406) 张荣建在几何计算中,根据题设条件常常可以做出形状不同的独立图形,因而必须针对不同图形进行分类求解。

1、三角形形状不确定时,需考虑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还是三角形外等情况画出不同图形,分别求解。

经典题1、已知△ABC 的AB=32,AC=2,BC 边上的高AD=3,求BC 长。

分析:三角形的高AD 与AB 、AC 的关系不确定,符合条件的图形有图1和图2,所以要在两个图形中分别求解。

解:在图1中,∵A D ⊥BC,∴BD=3)3(22222=-=-AD AB ,CD=1)3(22222=-=-AD AC ,∴BC=BD+CD=4。

在图2中,同理求得:BD=3,CD=1,BC=BD-CD=3-1=2。

经典题2、平行四边形ABCD 中,AE 是BC 边上的高,A E :CE=2:3,AB=5,BE=3.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符合条件的图形有两个,如图3和图4,在图3中,∵AB=5,BE=3,∴AE=4,∵A E :CE=2:3,∴CE=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36436=⨯+。

在图4中,∵AB=5,BE=3,∴AE=4,∵A E :CE=2:3,∴CE=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2436=⨯-。

经典题3、已知△ABC 的AB=32,AC=2, BC 边上的高AD=3,有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在已知△ABC 的AB 边上,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在AC 和BC 上,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分析:正方形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如图5和图6,所以要在两个图形中分别求解。

解:由经典题1,BC=4或BC=2,当BC=4时,∵()2222216232BC AC AB ==+=+,∴△ABC 为直角三角形,所以图5符合题意,设正方形边长为x ,∵G E ∥AB ,∴3132323422232+=∴-=∴-=∴=x x ,x ,x x ,CA CE AB GE ,即正方形边长为313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几何图形的分类与认知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几何图形的分类与认知

各位老师、家长: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1:几何图形的分类与认知。

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学习几何图形的分类与认知。

几何图形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基础的一种图形,我们接触到的日常用品,比如手机、电视、书包等等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比如说我们的人脸、菜肴、建筑物等等也都涉及到几何图形的知识。

学习几何图形的分类与认知不仅对于孩子们的数学知识建立有好处,还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几何图形。

今天,我们就从几何图形的分类开始,为孩子们打开数学的大门。

1.几何图形的分类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几何图形的分类。

几何图形分为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两种。

平面几何图形:平面几何图形是指在同一平面内的且形态一致的图形,例如: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等。

立体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是指有空间形态的图形,例如:立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锥、圆柱等。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分类中,建议我们采用多种视觉效果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例如:用图片、实物模型、视频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几何图形的认知几何图形的认知包括几何图形的名称、形态、性质等方面的认知。

在认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一学习每种几何图形的特点。

例如,对于圆形的认知,我们要学习到:名称:圆形形态:圆形没有头部和尾部,并且平面内任意一点到圆心都是相等的。

性质:圆形的周长公式为L = 2πr,其中r为半径;圆形的面积公式为S = πr²,其中r为半径。

通过对每种几何图形逐一学习并进行加强训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知识,从而应用到更高层次的数学问题中。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鼓励孩子们勇于提问和思考,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和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几何图形知识。

万能解题模型(9)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万能解题模型(9) 直角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分情况:①以 A 为直角顶点,即∠BAP=90°;②以 B 为直角顶点,即 ∠ABP=90°;③以 P 为直角顶点,即∠APB=90°.
作图找点: ①过点 A 作 AB 的垂线,与已知直线 l 的交点 P1 即为所求; ②过点 B 作 AB 的垂线,与已知直线 l 的交点 P2 即为所求; ③以 AB 的中点 Q 为圆心,QA 的长为半径画圆,与已知直线 l 的交点 P3,P4 即为所求.
∵∠CBP+∠ABO=90°, ∴∠ABO=∠BPC. 又∵∠AOB=∠BCP=90°, ∴△AOB≌△BCP(AAS). ∴PC=OB=4,BC=OA=2. ∴OC=OB-BC=2. ∴P(4,2);
②当∠BAP′=90°时, 过点 P′作 P′D⊥OA 于点 D, 同①的方法得,△ADP′≌△BOA, ∴DP′=OA=2,AD=OB=4. ∴OD=AD-OA=2. ∴P′(2,-2).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为(4,2)或(2,-2).
又∵∠D′OC=∠COA=90D3′O. ∴D′O=9. ∴D′(-9,0). 综上所述,点 D 的坐标为(0,0)或(-9,0).
温馨提示:学完模型,建议完成红版练习册(P137),进行强化训练.
湖北世纪华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数学 第一轮 中考考点系统复习(讲解册)
万能解题模型(九) 直角三角形中的 分类讨论
直角三角形存在性的问题,首先需要观察图形,判断直角顶点是否确 定.若不确定,则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下面模型构建.
问题:已知点 A,B 和直线 l,在 l 上求点 P,使△PAB 为直角三角形.
4.如图,抛物线与 x 轴交于 A(1,0),B(-3,0)两点,与 y 轴交 于点 C(0,3).在 x 轴上找一点 D,使得以 A,C,D 为顶点的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求点 D 的坐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几何图形 第四讲 有关角的分类讨论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几何图形 第四讲 有关角的分类讨论问题

探究二:角的分类讨论
引发分类讨论的起因是各 种不确定性 引发角的分类讨论的 起因主要由: (1)角的分类的不确定; (2)角的一边的位置的不 确定.
能力提升
方法探究一: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初探
例1.如图,你知道以A为定点的角有哪些吗?除了以A为定点的角 A 外,图中还有那些角?你会将它们表示出来吗?
【解析】以 A 为定点的角有 BAD 、 BAE 、
BAC 、 DAE 、 DAC 、 EAC ,其他
的角有 B 、 C 、 1 、 2 、 、 .
B
:由角的一边的位置不确定性引发的分类讨论问题
反思: (1)此题哪些地 方容易出错? (2)错误的原因 是什么? (3)通过正解, 能找到本类问题的解 决方法吗? (4)分类讨论法 的重点是什么?
指点迷津
有关角的分类讨论问题
课标引路
两个难点
知识梳理
探究一:什么是分类讨论
所谓分类讨论,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 行统一研究,我们就需要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和不同点,将对象分 为不同种类,然后逐类进行研究和解决,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解 决,这一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分类讨论思想.

探究几何中的分类讨论

探究几何中的分类讨论

应用提高
2、如图,一次函数y=-2x的图象与二次函数 y=-x2+3x图象的对称轴交于点B. 已知点P是二次函数y=-x2+3x图象在y轴右侧部分 上的一个动点,将直线y=-2x沿y轴向上平移,分别 交x轴、y轴于C、D两点. 若以CD为直角边的△PCD 与△OCD相似,则点P的坐标为 .
y D O C x
应用提高
1、如图:直线y=k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 3 tan∠OAB= 4 ,点C(x,y)是直线y=kx+3上与A、B 不重合的动点.过点C的另一直线CD与y轴相交于D点, 是否存在点C使△BCD与△AOB全等?若存在, 请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B O A x
探究几何中的 分类讨论
一、由点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1:⊙O的半径为1,弦AB=1, C C是圆上一点(不与A、B重合) 30°或150° 。 则∠ACB=_________________
此题引起分类讨论的关键词:
A B

O
C
小结:点在圆上时,可以把点
分别放在不同的弧上分类讨论。
一、由点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3:如图,正方形ABCD内接于⊙O,P是BC边上 一点,连接AP.已知AB=8,CP=2, Q是线段AP上 一动点,连结BQ并延长交四边形ABCD的一边于点R, 且满足AP=BR,则 BQ 的值为_________.
QR
此题引起分类讨论的关键词:
A
R
O
D
R
8
Q

Q
2
B
P
C
二、由高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1:已知□ABCD的周长为30,自顶点A作AE⊥DC 于点E,AF⊥BC于点F. 若AE=3,AF=6, 则CE-CF= .

立体几何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立体几何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立体几何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在立体几何中,分类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即通过对物体的性质进行分类,从而对物体进行讨论和分析。

举个例子,在分析几何体的形状时,可以根据几何体的棱数进行分类讨论。

如果几何体棱数为4,则该几何体可能是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如果几何体棱数为6,则该几何体可能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如果几何体棱数为8,则该几何体可能是正方体或者正方体的变形体,如立方体。

这样,通过分类讨论,就可以缩小可能的几何体的种类,并进一步分析和确定几何体的具体形状。

分类讨论思想在立体几何中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除了棱数的分类讨论,还可以根据几何体的面数、边数、角数、对称性、平面图形的角数等特征进行分类讨论。

这些特征都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得x=40 , 即∠OCP=40 (2)如果点P在线段OB上,显然有PQ>OQ,所以点P不可能在 线段OB上。
(3)如图,当点P在的OA延长线上时,
Q C B O
又∵∠QCO=∠CPO+∠COP,∴1800-x=x+300 解得x=1000 即∠OCP=1000
1 ∴∠OPQ= 2 (1800-x)= 1x. 2
当 t> 1 时
A1
B1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 BC=8㎝,P为BC的中点.动点Q从点P出发,沿射线 PC方向以2㎝/s的速度运动,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 作圆.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 s. ⑴当t=1.2时,判断直线AB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 理由; ⑵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若⊙P与⊙O相切, 求t的值.
0
y C B Q P2
O A
H P1 C’
AB x
点在圆上位置不确定
已知⊙O的半径为5cm,AB、CD是⊙O的弦, 且AB=6cm, CD=8cm,AB∥CD,则AB与CD 之间的距离为 7cm 或 1cm ;
A
B A C B D
O
C
O
D
变式:已知:⊙O半径为1, AB、 AC ⊙O是弦, 3 AB= ,AC= ,∠ 2 BAC的度数为______
2、点在圆上位置不确定
3、两弦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4、圆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作业
• 复习。 • 强化练习卷。
下课了!
1、若点P是⊙O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到 ⊙O上各点最小距离是1,到⊙O的最大距 3 或 4 离是7,该圆的半径为____________
P A
A
P O B B
O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3 的圆与直线 y x 3 相切,求点P的坐标. 4
y
0
4 -3
x
变式
3 7、直线 y x 3 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 4 (1)求M,N两点的坐标;
(2)如果点P在坐标轴上,以点P为圆心,3为半径 的圆与这条直线相切,问符合条件的点P有几个?
y
请写出它们 的坐标。 x
0
4 -3
归纳小结
• 点、弦、圆与圆位置不确定需要分类讨论
• 分类思想在动态问题中运用
更上一层楼
5、若⊙O1与⊙O2相切,圆心距为6cm,⊙O1 的半径为10cm,则 ⊙O2的半径___cm。 6、如图,在7×4的方格(每个方格的边长为 1个单位长)中,⊙A的半径为1,⊙B的半 径为2,将⊙A由图示位置向右平移 ______ 个单位长后,⊙A与⊙B相切.
4.在半径为1的圆O中,弦AB、AC的长 分别是 3 、 2 , 则∠BAC的度数是 。
A A
C B
5.△ABC是半径为2cm的圆的 内接三角形, 若BC=2 3cm,则角A的度数 是 。
试一试 如图,点A,B在直线MN上,AB=11厘米,⊙A, ⊙B的半径均为1厘米.⊙A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 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 半径r(厘米)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 1+t(t≥0). (1)试写出点A,B之间的距离d(厘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
3.解含有字母系数(参数)的题目时,必须
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如解不
等式ax>2时分a>0、a=0和a<0三种情况讨论. 这称为含参型.
4.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
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要通过分
类讨论,保证其完整性,使之具有确定性.
分析:在有关动点的几何问题中,由于图形 的不确定性,我们常常需要针对各种可能出 现的图形对每一种可能的情形都分别进行研
②当P2点在x轴上,并且在M点的右侧时,
设⊙P2与直线 y 3 x 3 上切于点B,连P2B. 4 则P2B⊥MN, ∵OA=P2B=3, ∴ P2 BM NOM ∴P2M=MN=5,∴OP2=9. ∴P1点坐标是(9,0);
尝试一下,解决下列的问题 3 7、直线 y x 3 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 4 (1)求M,N两点的坐标; (2)如果点P在坐标轴上,以点P为圆心,3为半径
750 或 150
B
C
B
A O
D
A O
D
C
两弦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如图,在 12 6 的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 均为1个单位), A 的半径为1, B 的半径为2, A 要使 与静止的 相切,那么 由图示位置 B A 2,4,6或个单位. 8 需向右平移
圆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相距2cm的两个点A、B在直线l上.它们分别以 2cm/s和1cm/s的速度在直线l上同时向右平移,经过 t(s)后点A,B分别平移到点A1,B1的位置,⊙A1的 半径为1cm,以B为圆心BB1为半径作⊙B . (2) 问A出发后多少秒, ⊙A1恰好与⊙B相切. (1)试写出点A1B之间的距离d(cm )与时间t(s)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圆
让我们以百倍的信心
驶向成功的彼岸!!!
根据某一标准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 类,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讨论,得出各 种情况下相应结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一种解题的策略! 在几何图形中,我们常根据位置关系不确定进行分类。
考考你,快速做一做
1、A、B是⊙O上的两点,且∠AOB=1360, C是⊙O上不与A、B重合的任意一点, 则∠ACB的度数是___________. 2、已知横截面直径为100cm的圆形下水道 , 如果水面宽AB为80cm,则下水道中水的 最大深度 . 3、已知⊙O1与⊙O2相切,⊙O1的半径为 3cm,⊙O2的半径为2 cm,则O1O2的长 ______cm. 4、如图,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半径为2的
弦与圆心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3、已知⊙O1与⊙O2相切,⊙O1的半径为3 cm,⊙O2的 1或5 半径为2 cm,则O1O2的长是_______cm .
· · O 1 O2
O1
O2
·
圆与圆相切的置关系不确定
4、如图,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半径为2的 圆的圆心坐标为(3,-3),当该圆向上平 1或5 个单位时,它与x 轴相切. 移______
根据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差异,将 所研究的问题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叫做分 类思想.将事物进行分类,然后对划分的 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的方法叫做分 类讨论.
分类思想是我们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也是
很常见的思想 , 在中考中,命题者经常利用分
类讨论题来加大试卷的区分度.解答分类讨论问 题时,我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 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 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
A
B
圆与圆相切的位置关系不确定
3 7、直线 y x 3 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M,N 4 (1)求M,N两点的坐标; (2)如果点P在x轴上,以点P为圆心,3为半径
3 的圆与直线 y x 3 相切,求点P的坐标. 4
y
B P1 0
-3A 4
M
P2
x
N
解:①当P1点在x轴上,并且在M点的左侧时, 3 设⊙P1与直线 y x 3 上切于点A,连P1A. 4 则P1A⊥MN, ∵OA=P1A=3, NOM ∴ APM 1 ∴P1M=MN=5,∴OP1=1. ∴P1点坐标是(-1,0);
3 练. 如图,点P为正比例函数 y x 图象上 2 的一个动点, P 的半径为3,设点P的坐
标为 求
x,y .
P与直线 x 2 相切时点的坐标.
3 y x 2
x2
8、如图,点A,B在直线MN上,AB=11厘 米,⊙A,⊙B的半径均为1厘米.⊙A以每 秒2厘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 ⊙B的半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厘米) 与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式为r=1+t (t≥0). (1)试写出点A,B之间的距离d(厘米)与 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问点A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
2 所对 3, 0 、 2、弦AB把⊙O的圆周分成 1:2,则弦AB 变式:如图,已知 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0 或 120 。 60 的圆周角的度数是 ( 0,2),P是△AOB外接圆上的一点,且 ∠AOP=30°, (2 3, 2) 或 3, 1 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
B O A
P
解:∵OQ=OCQ ,OQ=QP ∴∠OQC=∠OCQ, ∠QOP=∠QPO 设∠OCP=x0 , 则有:
(1)如上图, 当点P在线段OA上时, ∵∠OQC=∠OCP=x,
1 0 又∠QPO=∠OCP+∠COP, (180 -x)=x+300, 2 0 0
1 1 0 ∴∠QPO= 2 (180 -∠OQP)=2 (1800-x)
相距2cm的两个点A、B在直线l上.它们分别以 2cm/s和1cm/s的速度在直线l上同时向右平移,经过 t(s)后点A,B分别平移到点A1,B1的位置,⊙A1的 半径为1cm,以B为圆心BB1为半径作⊙B . (2) 问A出发后多少秒, ⊙A1恰好与⊙B相切.
当0< t≤1时
A1
B1
A1
B1
相距2cm的两个点A、B在直线l上.它们分别以 2cm/s和1cm/s的速度在直线l上同时向右平移,经过 t(s)后点A,B分别平移到点A1,B1的位置,⊙A1的 半径为1cm,以B为圆心BB1为半径作⊙B . (2) 问A出发后多少秒, ⊙A1恰好与⊙B相切.
∵∠OQC=∠OCQ=1800-x,
A P
(4)如图当P在OB的延长线上时,
∵∠OQC=∠OCQ=x,∴∠OQC=∠QPO+∠QOP, 1 1 ∴∠QPO= ∠OQC= x, 2 2 1 又∠COA=∠OCP+∠CPO, 解方程30=x+ 2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