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孙过庭《书谱》所蕴含的哲理探析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古代哲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哲学对于书学的启示尤为重要。
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哲学对于书学的启示。
《书谱》是北宋时期书法家孙过庭创作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分为八卷,共收录了他的心得体会和对于书法的思考。
孙过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深得古代哲学启发的智者。
他的《书谱》中融入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为我们展示了古代哲学对于书学的启示。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笔墨之事,何其微哉!”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书学的敬畏之情。
古代哲学认为,书法是一门至高无上的艺术,它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承。
书法家的墨迹见识,可以凝聚灵感和智慧,通过笔墨的运用,传递出深邃的哲学思想。
孙过庭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书学的深入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于古代哲学的启发与借鉴。
古代哲学还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也对书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知书学,先知天理人道。
”他认为,书法家要想写出出色的作品,就需要了解天地之道和人类的道德准则。
古代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只有深入理解天地之道,才能有真正的文化洞察力和个人风格。
孙过庭通过对古代哲学的理解,强调了书法艺术与人文的紧密联系,启示了书法家要“知天命,修心性”。
古代哲学还强调与时俱进的思想,为书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学书者,不可闭门造车。
”他认为,书法家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应该紧跟时代的变化,吸收新的知识和技巧,不断创新。
“不可闭门造车”的态度体现了古代哲学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望,也给了书法家一个重要的启示,即要勇于创新和进步,不停地学习和钻研,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展示了古代哲学对于书学的重要影响。
古代哲学通过引导书法家对书学的深入思考和儒道佛三家的积极交融,为书学的发展提供了智慧的灵感。
孙过庭书谱浅析
孙 过 庭 书 谱 浅 析
书法艺术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它是 我国人民用以表达自己精神感受的一种特有的艺 术形式。它的发展于创新,不仅在于历代书家的 刻苦临写,而且还在于众多书论家的潜心探求。 孙过庭就是其中一位极为重要的书法家和书法理 论家,他所著《书谱》一书,千余年来一直被后 人推崇。 孙过庭 (公元648年~公元703年)字虔礼, 陈留人(河南开封)。自署为吴郡,官至率録事 参军,其人博雅多才,正、行、草诸礼咸通,尤 以草书擅名,书谱为其代表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 羲 之 平 安 帖
王羲之丧乱帖
王 羲 之 黄 庭 经
王羲之初月帖
王 徽 之 新 月 帖
秦 刻 石 鼓 文
秦 李 斯 碑
汉 简
汉 张 迁 碑
汉 石 门 颂
乙 瑛 碑
东 汉 史 晨 碑
东 汉 衡 方 碑
魏 ( 吴 国 ) 皇 象 急 就 章
东 汉 张 芝 草 书
魏 钟 繇 贺 捷 表
陆机 平复帖
西 晋 陆 机 平 复 帖
东 晋 王 洵 伯 远 帖
东 晋 王 羲 之 二 谢 贴
东 晋 王 献 之 《 鹅 群 帖 》
东 晋 谢 安 手 札
泰 山 经 石 峪 金 刚 经
龙 门 二 十 品
龙 门 二 十 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龙 门 二 十 品
龙 门 二 十 品
龙 门 二 十 品
龙 门 二 十 品
张 黑 女 墓 志
纵观书法史,我们可以看出书法由质朴 向妍美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轨迹,从殷商的 甲骨到青铜器上的铭文,从李斯的小篆到 汉简汉碑,直至张芝、钟繇、逸少、大令。 中国的书法的体势已基本形成,也就是我 们常说的篆、隶、草、行、楷。
孙过庭《书谱》的书学理论研究
孙过庭《书谱》的书学理论研究一、《书谱》的书学理论研究孙过庭是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在书法上他的成就最高,其楷书和行草书都达到了当时的高度。
《书谱》是孙过庭论述书法艺术的书法著作。
通过对《书谱》中字体、笔法、笔势等方面的阐释,孙过庭为我们展示了书法艺术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揭示了艺术与哲学、美学的联系,这也正是其最大的成功之处。
从中可以看出,孙过庭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本文拟从书学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孙过庭的《书谱》。
二、《书谱》中的楷书变革研究三、《书谱》中“以圣人之情顺性”的艺术思想研究在《书谱》中,孙过庭通过对各种书体发展史的阐述指出,楷书在晋朝时已经基本定型,但还有不足之处,所以要继续变革。
孙过庭认为,要想使书法更好地适应自然,就必须实现楷书的自然化,并且让笔画简单、平直、质朴、端正。
“务令笔心两忘,空寂以合其道”,表现出一种恬静的、淡泊的心境。
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只有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把书写技巧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书法又是一门表达自我感情的艺术。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握住“圣人之情”,“顺性任情”,即性格的本真,不要受外界世俗影响,而“率性从真”,努力追求书法的“真善美”。
1、孙过庭的美学观:通过对《书谱》内容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书谱》对古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他坚持“反初学”,在于“复古”,对魏晋南北朝的楷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他还十分强调书法的技法,提倡“复性”。
孙过庭“崇尚魏晋”的书法理念,具有历史意义。
3、孙过庭《书谱》对书法创作规律的探讨:孙过庭论书绝非只是停留在技巧和形式上,而是注重于书法的意蕴。
例如他主张“书为心画”,认为书法的核心就是书家的性情。
所以,他的书法思想不是纯粹的技法论,而是把书法创作与人的思想情感结合起来的书学思想,对后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孙过庭书法观与唐代文化思想的关系:唐代文化开放而自由,它吸纳了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优秀成果,并融会贯通,呈现出博大精深的特点,这也是唐代文化繁荣的根源所在。
赏析孙过庭《书谱》的书学思想
赏析孙过庭《书谱》的书学思想孙过庭(约646~690),名虔礼,以字行,陈留(今河南开封)人。
《书谱》是我国书论史上一篇杰作,它本身也是一篇精美的草书作品,宋米芾有云“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宣和书谱》有载“文皇尝谓过庭小字,书乱二王。
”《书谱序》即存世《书谱》,关于其篇幅,是一个颇有歧义的问题。
一种认为今存《书谱》只是原书的一篇序言,故宜题作《书谱序》。
另一种认为现存《书谱》即全文,但经过装裱,中间“卷下”等字断失。
文章开篇先从书法的发展大势上来评论前人,文中有云“锺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锺张云没,羲献继之,”“彼之四贤,古今特绝,今不逮古,古质今研。
”可见在人们心中的理念就是“今不逮古”,中村元有论述“中国人的基本心理是力图在先例中发现统领生活的法则,学问就是暗示熟知已逝岁月中的诸多先例,也就是尚古”,钟繇、张芝书于古的范畴——经典,他们建立的审美范式也就是“质”;王羲之、王献之也就属于今的范畴——非经典,他们建立的审美范式则是“妍”。
在新的范式不符合以前的评价标准下。
孙过庭在《书谱》中给予积极的回应“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艺术的发展当随时代,沿袭和变革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孙过庭自觉的消除迷信经典的观念,“物理常然”的提出直面现实,不同于本民族的思维方式,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以及极高的地位。
孙过庭对锺、张、羲、献有着极高的评价,那他又是站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的呢?孙过庭提出了“同自然之妙有,”对自己固有观念的消除,不以自己的喜好来评价书法的优劣,而是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
所谓“同自然之妙有”也正如石涛所说“得乾坤之理者”。
孙过庭做到不迎合时尚,不迷信经典,有着“求真”的艺术精神,但孙过庭的求真精神也是有限的,求真精神最重要的是不屈服权威。
唐太宗有“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
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综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其枯树也,虽槎枿而无屈伸;其俄隶也,则羁羸而不放纵。
”推王羲之,贬王献之,孙过庭虽未用“饿隶”“枯树”来评价王献之,但认为扬名立身,应先尊显父母。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古代中国哲学在书学方面有着深刻的启示,许多经典著作为我们理解书学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孙过庭的《书谱》是一部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对古代哲学与书学的关系进行了独到的思考与呈现。
本文将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探讨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
在《书谱》中,孙过庭首先提出了“识字为理”这一观点。
他认为,认识和理解文字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基础,文字通过表达语言和思想,使人类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
这一观点源自于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思想,孔子认为“知书达礼”是学习的基础。
这一观点对书学的启示是,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
通过书写文字,艺术家能够传递自己的心情和思想,与他人进行心灵的交流。
孙过庭在《书谱》中还提到了“道法自然”这一哲学观点。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方式,人类应当遵从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孙过庭认为艺术家应该在创作过程中尽量顺应自然之道,追求笔墨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这与古代哲学家所倡导的“养生”观念相呼应,强调艺术家应该在养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通过书法艺术来寻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孙过庭还提到了“经世致用”这一理念。
他认为,书法艺术不能只停留在纸上,更应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
艺术家应该关注社会实际需求,创作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作品,为人们提供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示。
这一观点对书学的启示是,书法艺术不能空洞和孤立地存在,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为人们带来实际的益处。
孙过庭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他认为,书法艺术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传统的书法作品和技法,从中吸取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与古代哲学家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相呼应。
通过学习和继承传统,艺术家能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孙过庭《书谱》解析
草中君子——孙过庭《书谱》解析草书有章草、今草之分,今草有大草和小草之别,大草的进一步延伸就是狂草,今人很少能染指狂草的,因为人不狂、又不会喝酒(唐代草圣皆狂饮),会喝酒的狂人又不会写字,这多么需要社会的洗礼和巧遇以及自身的修炼才会形成这种“怪胎”,太难了!林散之是当代“草圣”,但他的字不狂,笔法是狂了,但精神状态还不狂。
所以,讲草书的学习一般以小草为主,小草还是有一定的操作余地的,至于大草书,自己还没有搞清楚,怎么能作为“范式”去做“人师”?犹如吃“螃蟹”,自己才吃了个“小脚”,就去给人大谈它的美味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学习草书总要找个“模本”,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学草首先要“识草”,然后了解它的基本笔法。
作为识草和学习的“模本”有《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草书《千字文》等,其它不足为观。
《十七帖》是刻本,徒见字形的结构,难见笔法的流美与精妙;怀素《千字文》初看似乎与二王的血脉有所“游离”,初学者很难掌控,只有《书谱》的形神妙得二王的正脉,且如谦谦君子,尽管行为举止风流潇洒,但又无不合乎礼仪,既“穷变态于毫端”,又“合情调于纸上”(《书谱》),全卷三百多行,洋洋数千文字,突立古今,“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乍显乍晦,若行若藏”(《书谱》),可谓理性与神采兼擅,用《诗大序》中的一句话“法乎情,止乎礼”来形容《书谱》是最恰当不过了!《书谱》的特点是:综合了二王的用笔方法,有人讲是吸收了《十七帖》的笔意是不全对的。
在笔法上,起笔、收笔、转换等纯为二王一系,且方圆并用,处理精妙、准确,用米南宫的话讲:“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书史》),“似从右军大令换骨来”(《书林藻鉴》冯梦桢云)。
《宣和书谱》中也说:“作草书咄咄逼羲献。
尤妙于用笔,俊拔刚断,出于天材,非功用积习所至。
善临摹,往往真赝不能辨”。
这充分说明他对二王的追摹。
不仅如此,他的用笔速度、点画的外型等也全系二王,不过是在我们欣赏《书谱》时,觉得其用笔的速度要稍快于二王。
对《书谱》的浅析和感悟
对《书谱》的浅析和感悟·陈俊杰·唐垂拱3年(687),孙过庭著《书谱》。
孙过庭,字虔礼,一说名虔礼,字过庭,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作富阳(今浙江省)人,又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生于唐太宗贞观22年(648),卒于武则天长安3年(703),一说生于646年卒于690年。
出身寒微,幼时“不及学文”,成年“不及从事”,40岁任地位不高的官右卫胄曹参军,一说官率府录事参军,不久又遭议谗弃官,遂潜心于书法研究,以此自慰。
由于出身寒微,官职不高,当时名气不大,故而没留下确切的身事记载。
墨迹有《千字文》、《景福殿赋》,于垂拱3年(687)撰文并书《书谱》(又名《运笔论》)。
《书谱》流传始于宋代,宋徽宗亲书“唐孙过庭书谱序” 七字,此书为皇室内府所收藏,曾一度流入民间,至清朝又收入内府,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并有多种刻版传世。
《书谱》3700余字,共有47个自然段,分为 8个大段。
第一大段自《书谱》开头起,至“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追朔书法的源流,并对世人公认的几位祖师爷作一比较评说。
第二大段自“余志学之年” 起,至“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
”叙述自己毕生致力于书法研究及自己对书体、笔法、学习态度、方法上的认识体会,以供后学者采择。
第三大段自“又一时而书” 起,至“睹迹明心者焉。
”分析书法作品的优劣,是具有其特定因素的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四大段自“代有笔阵图七行” 起,至“非训非经,宜从弃择。
”自叙其《书谱》中的取材选择之精,详析其取舍范围及所尊崇之重点,也涉及所研究的书体——真、行、草——并对当代流传的伪劣产品给予驳斥,启导后学。
第五大段自“夫心之所达” 起,至“纵未窥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
”说明书本无一定之体,随作者思想感情而变化风格;而思想感情之变化又必须与目前实际相结合,方能形神融合,心手相应。
推其本源,仍须在心精手熟上用功夫。
心精思则全局无遗,手熟练则下笔无滞,自然会言忘意得,翰逸神飞了!第六大段自“若思通楷则” 起,至“慕习之辈,尤宜慎诸!”指出书法之进步会与年俱增,但亦不可存偏激之见、自以为是。
浅谈孙过庭《书谱》中的书学思想
浅谈孙过庭《书谱》中的书学思想摘要:孙过庭的《书谱》在书法技巧、书家风格、书体异同、审美角度上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各方面书学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辩证又统一地揭示了书法艺术本质内涵,为中国书法理论建立了基本框架,是书法史上罕见的书文并茂的作品。
本文试从其书学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上《书谱》的美学观点,为当代学习书法理论提供借鉴。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书学思想孙过庭,是唐代的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曾任右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
其名、字有两种说法。
窦蒙在《述书赋注》记载:“孙过庭,字虔礼,富阳人。
”陈子昂于《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中有言:“君讳虔礼,字过庭。
”张怀瓘在《书断·能品》中写道:“孙虔礼字过庭,陈留人。
”因孙过庭在唐朝的官职低微,所以对于他的名字和籍贯都没有明确的定论,但这都不碍于我们研究他的书法和其书学思想。
他擅长楷书、行书,尤其擅长草书,宗二王书法,用笔灵活,笔势坚韧,婉丽遒逸。
米芾在《书史》中曾这样称赞孙过庭的草书:“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
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清代的刘熙载在书论《艺概》有云:“孙过庭草书,在唐为善宗晋法。
其行书《书谱》,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
”他既道出了孙过庭的书学渊源,又综括了其书法风格。
孙过庭所写的《书谱》全文三千七百多字,全篇笔势纵横,峻拔刚毅,墨法清润,自古以来被推为珍世之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内容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书法发展论、书体论、书家论、创作论和风格论。
不仅道出了他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认识、指出了各种书体的应用、特点和规律的区别、提出了学书应有的态度和学识涵养,还总结了写字的基本技法和书法创作理论等,所涉猎范围之广,论述角度之精,文采内容之美。
更重要的是,它对唐朝及其以后的书法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是对当代人学习书法,研究书法理论,也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古代哲学对于书学的启示可以从孙过庭的《书谱》中获得一定的启示。
《书谱》是一
本介绍古代书法技法和书法作品的著作,作者孙过庭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家和文化名人。
《书谱》中体现了古代哲学对于书学的重视和涵养的要求。
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
了书法的“仁者书法”,主张书法应该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他认为书法家应该具备仁
爱之心,通过书法的修炼来陶治自己的性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这种对于书法精神内
涵的关注,反映了古代哲学对于人文艺术的教育功能的重视,认为艺术创作不仅仅是技术
的展示,更是一种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修养的手段。
《书谱》中体现了古代哲学对于书学的实践方法的思考和总结。
孙过庭在《书谱》中
介绍了诸多的书法技法,强调了笔法的运用和构图的布局,对于字体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
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在他的观念中,书法是一种独具个性和表达意义的艺术形式,需要通
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来达到完善,同时也要学会运用各种技法和经验来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这种对于书学实践的关注,反映了古代哲学对于知行合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思考,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才能真正掌握书法的精髓和奥义。
古代哲学对于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体现在对于书学的重视和涵养的
要求,对于书学精神的追求和品质的要求,以及对于书学实践方法的思考和总结上。
这些
启示不仅对于古代的书法家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以对于当代的艺术家和文化人有所启发和
借鉴。
孙过庭《书谱》的书学理论研究
孙过庭《书谱》的书学理论研究孙过庭《书谱》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书学理论性展开及探析的专著,其中涵盖了书籍的定义、分类及收藏等诸多专业性内容,于元朝初年出版,受到了当时社会学者的极大关注,也引起了今日学者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孙过庭《书谱》博大精深,理论深刻。
首先,孙过庭在书谱中首先提出了书籍的定义,定义为一种文明的传承,一种记载史事、同远古保留在人类记忆中的辩证思维。
书籍不仅包含了文字,还包含书籍及图像等形式,而书籍具有载体性、文明性及正义法令性等特点。
其次,孙过庭系统地将书籍分类,他将书籍分为三类:哲经书、文经书及艺经书。
其中哲经书是针对贤良君子的书籍,用以填补贤良君子的教育缺口;文经书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而艺经书更注重的是艺术的表现,用以记载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最后,孙过庭在书谱中也就如何收藏书籍展开探析,他认为书籍收藏应当有专门的机构,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对收藏书籍有明确的法律法令等。
从理论上来看,孙过庭《书谱》涵盖了书学的多方面内容,使一般的学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及所学书学理论来阐述书学的观点,从而让书学理论更加深入沉淀,令书学更加发展。
然而孙过庭《书谱》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孙过庭把书籍分为三类,但并未把书籍按照学科及内容分种类,因此在实际收藏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
其次,孙过庭在书谱中没有提及收藏非书籍类型的文物,如文物、照片、手稿等,这在当时有较大局限性。
最后,孙过庭书谱的收藏实践更多的是收藏古籍,对于当时的新出版书籍收藏有较少的详细探述。
总结而言,孙过庭《书谱》作为中国最早的书学理论专著,其中的理论价值仍然可以借鉴。
尽管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为今日书学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略论孙过庭《书谱》书学思想理论价值
略论孙过庭《书谱》的书学思想及理论价值摘要:《书谱》最具特色之处,便是在全文中贯穿了孙过庭的儒家审美理想与人生价值观。
这种弘扬政治理想与艺术理想统一的书法家高尚完美人格的艺术观乃是孙过庭书学思想的精髓。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艺术人格理想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一、孙过庭《书谱》的历史地位孙过庭字虔礼,唐代富阳(今浙江余杭县南)人。
一说作虔礼,字过庭,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县南)人。
官率府录事参军。
二说互异,莫衷一是。
孙过庭为唐代书法家。
他于垂拱三年(687)所撰《书谱》(或称《书谱序》),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铁网珊瑚·题元李倜临右军帖》说:“论书至于孙过庭、姜白石,尽善尽美矣,他皆未足为评也”[1]。
朱履贞《书学捷要》跋《书谱》云:“读孙虔礼《书谱》,委曲详尽,切实痛快,为古今论书第一要义”[2]。
这类高度的评价,对于理论上抉精发微,辞章上博雅瞻美的《书谱》来说,都不为过誉。
但如果仅仅看到它的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论证的精辟,尚不足以准确评估其价值。
就儒家思想对书法影响而言,《书谱》“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用”[3],“以儒家美学思想贯穿始终”[4],但大都侧重从传统儒家思想出发,就书法艺术本身强调以“平和”、“简净”为上的一种审美标准,即只侧重于儒家思想对书法美学的影响,而就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提出的崇高人格要求却大都不曾涉及。
我以为《书谱》最具特色之处便是不仅在全文中贯穿了孙过庭的儒家审美理想,而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孙过庭的人生价值观。
这种弘扬政治理想与艺术理想统一的书法家高尚完美人格的艺术观,乃是孙过庭书学思想的精髓与有别于前贤的主要特色。
二、孙过庭《书谱》的书学思想《书谱》充分肯定了书法具有“功定礼乐”的重要社会功能,它不仅从书法技巧上阐释了书法的艺术趣味与价值,而且孙过庭更坚定执著地宣传了政治与审美理想的统一论,他把书法艺术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孙过庭认为最好的修身、达成性格道德完善的方式,无过于从“近取诸身”的书法学习、创作入手。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古代哲学对于书学的启示是广泛而深远的,其中孙过庭的《书谱》是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这本书详细地探讨了中国书法的技法、精神和审美观念,对于我们理解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了书法的精神内涵。
他认为,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其背后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他提到了“道法自然”这一概念,强调书法作品应该自然流畅、充满生命力。
这种观念与古代哲学中的道家思想相契合,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还强调了书法家的修养和心态对于作品品质的影响。
他认为,书法家应该心怀敬畏之情,以真诚和谦虚的态度去追求卓越的艺术表现。
孙过庭在《书谱》中介绍了书法的技法和规范。
他详细讲解了笔画的运用、结构的布局等方面的技巧,以及对篆、隶、楷等不同字体的介绍。
这种注重细节和规范的态度体现了古代哲学中对于秩序和规矩的重视。
古代哲学强调道德和行为的规范化,这也可以在孙过庭的书法观念中找到共通之处。
他认为,良好的书法作品应该体现出秩序、均衡和谐的美感。
孙过庭在《书谱》中也提到了书法的审美观念。
他认为,书法应该追求雅致和纯粹的审美感受,在审美上注重笔墨的变化和线条的流动。
这种追求审美的观念与古代哲学中对美的理解是一致的。
古代哲学认为,美是一种对于人类灵魂的满足和升华,能够带给人们内心的愉悦和安宁。
古代哲学对于书学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从孙过庭的《书谱》中可以看出,古代哲学对于书法的精神内涵、技法规范和审美观念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研究《书谱》以及其他相关的古代文献,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及这种启示对于我们在当代的书法实践中的意义。
古代哲学的影响不仅贯穿于书法这一特定艺术形式,也反映了古代哲学对于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整体影响。
孙过庭《书谱》的文学性思想探析
孙过庭《书谱》的文学性思想探析孙过庭《书谱》不仅是历史上的书法名作,更是书论领域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原因在于其复杂的背景知识与理论架构,正是这样,当我们阅读《书谱》时,总会因为期其语言的彰碍,或思维的跳跃,或诗意般的行文范式,使得我们在理解这一书论经典时,总觉得恍若隔纱、一知半解。
如果说唐中期的张怀瓘以道家哲学建立并展开一套书论体系的话,那么孙过庭则是以文学、经学、儒学乃至易学等多种传统学问开创宏大的叙事诗般的博杂书论模式。
文学特征方面,从语言现象上看,《书谱》有大量从文学作品,尤其是《文选》中或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词语、句式;从文化美学角度看,《书谱》本身就是一部文学作品,审美意象与文艺美学具有诸多的相通之处;而从其审美意象看,与所引用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周易、老子乃至庄子的哲学背景,这在更高一层次上,给书法和文学的交融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着重从文学渊源入手,以期能够还原孙过庭在《书谱》中所体现的部分思想,对《书谱》准确而全面的理解以及古典书论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从方法论角度而言,也希望在创新性方面能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于传统书论研究模式的反思与审视。
一、《书谱》的文学语言渊源。
孙过庭在《书谱》中有诸多语言是自文学作品而来。
如“枝干扶疏……云日相辉”等,就与赋体文学作品有相当的关系。
“枝干扶疏”见于晋代范望释杨雄之《太玄经》注文:“此本木行,……八月之时,枝枚扶疏,叶落归本”.另外梁代刘峻作注《世说新语》说“譬若春圃,载芬载敷,条柯猗蔚,枝干扶疏。
”而“云日相辉”则是来自《文选》中所选的谢灵运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可见孙过庭对与文学作品有相当的熟悉程度,才能达到如此运用自如的境界。
“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晖”这样的用语模式,似乎有些“奇巧比况”的感觉,单纯从书法论文的角度去理解,会有障碍。
如果从文学作品中获取类似的信息,从文学的角度去看待这样的比喻,就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的表达方式。
孙过庭书谱赏析
孙过庭书谱赏析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孙过庭的《书谱》呀!这可真是书法界的一大瑰宝呢!你看那《书谱》里的字,一个个就像小精灵在纸上跳跃,充满了活力和韵味。
孙过庭那运笔的功夫,简直绝了!就好像一个武林高手,把内力源源不断地灌注到笔尖,每一笔都带着劲道,每一个字都有着独特的气质。
这《书谱》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有起有伏,有高潮有低谷。
有的字写得飘逸洒脱,好像仙人在云端漫步;有的字呢,又写得沉稳有力,如同泰山一般屹立不倒。
这要是放在现在,孙过庭绝对是书法界的超级巨星啊!你想想,我们平时写字,那就是简单的记录。
可孙过庭写字,那是艺术创作啊!他能把自己的情感、思想都融入到字里,让这些字不仅仅是字,而是有了灵魂。
这得多厉害呀!再看看那些笔画的转折、停顿,就像是音乐中的节奏,有快有慢,有强有弱。
这不就是一场无声的音乐会嘛!而且啊,这《书谱》里还蕴含着很多人生的道理呢。
写字要一笔一划,做人不也得踏踏实实嘛!咱普通人欣赏《书谱》,可能一开始不太懂,但没关系呀,就像交朋友一样,慢慢了解嘛!多看看,多琢磨,总能发现其中的美妙之处。
你说是不是?每次看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呀!就像我们生活中,有时候一件小事,你反复琢磨,也能悟出大道理来。
《书谱》不也是这样嘛,那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说不定哪天你就突然开窍了,哇,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这《书谱》真的是值得我们好好去品味,去欣赏。
别把它当成遥不可及的艺术珍品,就把它当成一个有趣的朋友,去和它交流,去感受它的魅力。
我相信,只要你用心,一定能从《书谱》中收获很多很多。
怎么样,还等什么,赶紧去和《书谱》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吧!总之,孙过庭的《书谱》就是书法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价值和魅力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要珍惜这样的艺术瑰宝,好好去欣赏它,让它带给我们更多的美好和启示。
《书谱》解读
《书谱》是初唐时期杰出书法家孙过庭的一篇书论,全文三千七百字,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的各个方面。
这篇文章不仅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和许多重要规律,而且成为了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于中国书法“表情”本质的揭示和论述。
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情感的表达。
通过笔墨的运用,书法家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
这种“表情”本质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也是孙过庭在《书谱》中反复强调的重要观点。
此外,《书谱》还对书法的创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孙过庭认为,书法创作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和因素,如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等,这些都是影响书法创作的重要因素。
同时,他也指出了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心遗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等,这些都是影响书法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书谱》是一篇具有重要价值的书论,它不仅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书谱》也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它的文字简练优美,语言生动有力,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中国的古代哲学中,对书学的研究和探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孙过庭的著作《书谱》对书学的探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探讨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
我们来了解一下孙过庭和他的《书谱》。
孙过庭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他是一位工匠出身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书谱》是一部系统地总结了古代书法理论和实践的著作。
这部著作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后人誉为“书法圣经”。
孙过庭在《书谱》中强调了书法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
他认为,书法是一种审美艺术,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思想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书法中,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的笔墨之功,更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品味。
孙过庭倡导的是一种“以心为品,以笔为器”的书法理念,认为书法应当体现出书家的心性、品格和情感。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首先体现在其对书法的精神内涵的深刻探讨上。
古代哲学家们认为,书法不仅是形式美的表现,更是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尚书》中有“远方不听,言而不信,礼义不行,乐不成,则礼乐崩坏,刑政失宜。
”的论述,意味着礼乐刑政的成败,是与文字书写密切相关的。
这表明古代哲学家们对书法的意义和作用有着清晰的认识。
古代哲学家们对书法的内在规律和精神境界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探索。
他们认为,书法是一种心性和品格的表现,是一种审美情感和文化情感的体现。
古代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书法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的观点和理论。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还体现在其对书法的实践方法和技巧的探讨上。
在古代哲学家们看来,书法的实践方法和技巧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们认为,书法的实践方法和技巧是书法家表达思想情感和文化品味的基础,是书法家实现“以心为品,以笔为器”的理念的重要手段。
在古代哲学家们的研究和探讨中,他们总结了大量的书法实践方法和技巧,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书法实践的原则和规律。
唐代孙过庭《书谱》所蕴含的哲理探析
唐代孙过庭《书谱》所蕴含的哲理探析
辛魁鹏
【期刊名称】《文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5)004
【摘要】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是一部专门教导书法学习者的经典论著,它不但有专业的书法语言和很深刻的教育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对学习者有极大的益处。
%ShuPu, written by Sun Guo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is a classic book teaching calligraphy. It is not only a professional calligraphic language and profou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also contains a wealth of philosophy, having great benefits for learners.
【总页数】4页(P96-98,107)
【作者】辛魁鹏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曲靖655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24
【相关文献】
1.姜夔《续书谱》对孙过庭《书谱》的改写和深化 [J], 刘元良
2.孙过庭《书谱序》关于书法文献的论述——兼谈《书谱》之后书法文献大概 [J], 郭名询
3.天真潇洒掉臂独行——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与《书谱》 [J], 高亮
4.《书谱》一序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唐·孙过庭《书谱·序》解读 [J], 田有
成
5.孙过庭《书谱》在唐代的际遇 [J], 赵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
古代哲学对书学的启示以孙过庭“书谱”为例中国古代哲学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份瑰宝,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与经典诗词、艺术等文化形态一样,书法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书法的艺术性和思想内涵也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
在古代哲学的启示下,书法进一步升华和精深,其中以孙过庭的“书谱”为例,可以看出古代哲学对书学的深刻影响。
孙过庭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书法经典。
在“书谱”中,孙过庭提出了“书法要素之说”,强调“意之所至,笔之所到”,这就是书法笔意的哲学根源。
孙过庭认为,书法的笔势要精染浓厚,以表达出书法家的情感和心境,这与古代哲学中“以心为境,以境为笔”的思想不谋而合。
在古代哲学的思想指导下,孙过庭将笔墨艺术与情感和思想主题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风格。
古代哲学的“道”是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内涵。
由于书法是以用笔为基础的艺术,因此在书法创作中自然体现了“道”的思想。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书法之要,或言守纪有道。
”这个“道”在书法中的含义不仅仅是研究笔墨技法,还包括对书法艺术表现力、笔墨韵律和内在精神的认识。
在古代哲学的思想指导下,孙过庭将书法艺术与道统一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又深刻的艺术表达方式。
古代哲学的儒家思想也对书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四书五经》中,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人以爱之”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书法创作中也得以体现。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笔在意中,意在心上。
”他把书法的意境和内心情感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以情感为基础的书法艺术观。
这种以情感为基础的书法艺术观在古代文化中也得到了强调,所以在书法中强调书法家内心情感的表现也是一种传统的儒家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笔破 而愈 完 , 纷而愈 治 , 飘逸 愈沉 着 , 娜愈 刚健 。 婀 ”
处 ,反 玉辂 于椎 轮 者乎 ! … 本段 是 孙 过庭 辩 驳 大 家所 说 的 “ 不 逮 古 ,古 今
质 而 今 妍 ” 的观 点 ,回答 了 当时 “ 该 崇 尚书法 的 应
质朴 还 是 妍媚 ”的 问题 ,他认 为 书 法应 该 “ 以代 质 兴 ,妍 因俗易 ”
[ - 清朱履 贞说 :惟 孙虔 礼草 书 《 “ 书谱 》 ,全 法右军 , 而 i 于七百馀 言 ,一 气 贯 注 ,笔致 具 存 ,实 为 草 书 至宝 。 l6 张怀璀 《 ” 2 P7唐 (0 书断 》 :草 书宪 章二 王 , 云 “
无愧 是 一 部 书学 经 典 论 著 ,它 除 了体 现 孙 过庭 较 高
哲 理 ,其 哲理 既 包 括辩 证 法思 想 又包括 唯 物 主 义思
书法 创新 要 “ 而小犯 ,和而小 同 ,何必 刻鹤 图龙 , 违 竞 惭 真 体 ; 鱼 获兔 ,犹 吝 荃 跻 。 体 现 事 物 向 得 ”l 5 前 发展 ,最终 达 到 “ 文质彬 彬 ,然后 君子 ” 的要求 。
辩 证 法 思 想 告诉 我 们 ,事 物是 变 化发 展 的。孙
氏在 《 谱 》中论 及 法 的质 朴 与妍 媚 时充 分 体现 书
了事 物 随 着 时问 的推 移 、条件 的 变迁 而 不 断改 变 和 发 展 。虽 然 孙 氏 只是 从具 体 的事物 或 领域 来 阐释辩
也 应 正确 处 理 好 笔 画与 结 构 的关 系 ,重 视 联 系 的重
_ 于 用 笔 ,隽 拔 刚 断 ,尚异 好 奇 ,凌 越 险 阻 ,功用 1
骛沿 革 ,物 理 常 然 ”来 说明事 物 是 变 化 的 ,那 书法
也应 该 是 变化 的。 同 时他 还说 明 了应该 用 扬 弃 的方 法 (即古 不 乖 时 ,今 不 同弊 )看 待 变 化 了 的事 物 , 在论 及 书 法 的继 承 与创 新 的关 系上 ,孙 氏 的论 述 基 点不 墨守 成 规 ,启 发 与鼓 励后 学 者 法 古 不 泥卉 ,勇 于创 新 。 主张既 要学 好法 度 , 他 又不要 为法 度所 限制 ,
要性。
一
画之 问 , 变起 伏 于辜 杪 ;一 点之 内 ,殊
证 法 思 想 ,但 也从 一 定 程度 上 触 及整 个 世 界 的辩 证
规律
皿 ( )挫 于 毫芒。 况云积 其 点画 ,乃成 其 字 。 刀 衄 曾不傍 窥尺椟 ( )俯 习寸 阴 ;引班超 以为 辞 , 牍 , 援 项 籍 而 自满 ; 笔 为体 , 聚墨 成 形 ; 昏拟 任 心
想 ,深 刻 理解 其 中蕴 含 的哲理 ,不 但可 以让 我们 掌
握 扎 实 的书 学 知识 ,提高 自己的 书写 水平 ,还能 使 我 们从 辩 证 的角度 去 理解 所 遇 到 的相 关 问题 。所 以
我们 有 必要 去挖掘 《 书谱 》中 的哲 理 。
一
、
《 书谱 》中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
这 虽然 是 孙 氏从 一 种 较狭 隘 的 方 面总 结 出 事 物是 变 化 发 展 的 ,得 书 法 的 审美 也 是 因 时而 变 ,可 以说 他 受 时代 的局 限 ,还 能 自发 地 体 现 事 物 变化 发 展 的辩 证 法思想 ,实属不 易 。 世 界 是 联 系 的 ,因 而要 用 全 面 、联 系 的 观点 来 看 待 整体 与部 分 的关 系 。孙 氏看 到 了在 书 法 教学 巾
孙 过庭 是 唐代 中 前 期 的 书 法 家 和 书 学 理 论 家 。
驰 骛 沿革 , 物理 常 然。贵 能 古不 乖时 , 不 同弊 , 今
所谓 “ 文质 彬彬 ,然后君 子 。 ”何 必 易雕 宫 于穴
他的 《 书谱 》是其书法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 言 之 有 物 、论述 精 到 ,对 后 学 者有 很 大 的教 益 。土
少 而 天 才 有 余 ,真 行 之 书亚 于草 矣 。 3(0) 然 ”[] 2 虽 P3
也 凶 过 于 网熟 ,从 而 得 到 “ 阎 之 风 , 千纸 一类 , 问
一
亨 万 同 ” 的批 评 ( 述 书赋 》 ,[ 但 《书谱 》 《 ) I P
的书写 水 平 和较 强 的 书学 教 益外 ,还 蕴 含 着 丰富 的
摘要 : 唐代 孙 过庭 的 书谱》 是 一部专 门教 导 书法 学 习者 的经典论 著 ,它不但 有专 业 的书 法语 言和很 深 刻的教 育 意义 ,还蕴含 着 丰富 的哲理 ,对 学 习者 有极 大 的益处 。 关 键词 : 书法 ; 孙过 庭 ; 书谱 》;哲理 《
中图分 类号 : 2 22 J9 .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7 — 2 0( 0 2)0 — 0 6 0 64 9 0 2 1 4 09 —4
评 者云 : 彼之 四贤 ,古今特 绝 ; “ 而今 不逮
古 ,古质 而今 妍 。 夫质 以代 兴 ,妍 因俗 易。 虽 ”
书契之作 ,适 以记 言 ; 淳瞒一 迁 ,质 文 三 变 , 而
收 稿 日期 :2 1 0 2—0 —0 2 5
第2 5卷
第4 期
文 山学 院学 报
J 0URNAL O EN HAN UNI RS T FW S VE I Y
Vo _ 5 No 4 l2 .
21 0 2年 8月
Aug 2 2 . 01
唐代孙过庭 《 书谱 》所蕴含的哲理探 析
辛 魁 鹏
( 曲靖 师 范学院 教 师教 育 学院 ,云 南 曲靖 6 5 1 ) 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