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合集下载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徐闻县徐城中学钟堪海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前提。

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问题走进课堂,切实发挥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机关报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首先,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

如果班级里能够创出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学生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开展无拘无束的交谈。

相反,如果缺乏这样的教学心理环境,学生没有心理的安全感,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不会再提出任何问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实行民主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教师还要创造氛围,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人人随时有提问交流的机会。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放开胆子提出自己的问题。

其次,淡化课堂权威,还给学生自信。

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还要注意课堂上“权威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这是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关键。

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以先知先觉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师的话是不容怀疑和违背的。

教材更是专家学者审定的,应该奉为“金科玉律”。

这种心理使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做听众,抑制了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阻碍了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因此,必须淡化权威意识,把自信还给学生。

例如,在掌握我国资源状况的基本国情内容时,可以首先提出为什么需要保护?让学生尝试着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

然后指出正是资源在人类生存、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决定了它的地位的重要。

但因一些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因此在利用资源时,应注意节约和合理利用。

然后追问如何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引导学生答出纸张可以反复使用;废铁可以回收再利用;水可以节约;消费者在消费时注意保护环境,等等。

谈“问题意识”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谈“问题意识”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谈“问题意识”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与求解,而质疑则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

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以疑导学,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手,让学生敢问、敢说、敢想、敢做,即围绕所学内容敢问与众不同的问题,敢说与众不同的话语,敢想与众不同的方法。

这“与众不同”本身就体现着创新。

1问题的提出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都已认识到“满堂灌”是一种不良的教学方式,可往往又以“满堂问”取而代之。

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问,学生答;所谓的“精讲多练”就是教师精讲例题,学生大量解答练习题。

其实,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要求去求解由他人提出的问题,他在“答”的过程中,是作为一个“信息受体”出现的,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

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反,假如我们能让学生有机会自己提出疑问,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发展。

就课堂教学来说,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突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创新教育的首选形式。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突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尝试,让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自己预习新知识,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学习氛围。

2实验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以下几个目标: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自己学习结果的能力。

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展示和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和体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论文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改变“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和数学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数学知识的传授者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一、增大探索空间,引导学生思考与创造课堂教学是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多动脑筋、动口、动手,能够独立思考,敢于标新主异,使学生成为会思考、会创造的学习主人。

1、注重探索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都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

即使是提问,看似启发,实际也是填空式的回答,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往往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我们必须还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人人成为学习上的“研究生”。

如教“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以往常常是教师直接演示周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照着这个方法、公式去套去算。

这样学生虽然知道了计算方法,但学生没有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缺乏自身对这知识的感悟、体验过程,因此不可能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

我们可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到篮球场走一圈,弄清什么是球场的周长,再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球场四边的长,回教室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测量的方法及计算周长的结果。

有的是:长+宽+长+宽,有的是长×2+宽×2,还有的是(长+宽)×2,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仅是引导学生实践思考、自己探索,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角,以主人翁的姿态去研究问题、发现问题,并能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从被动的学习情境中摆脱出来。

当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推导出计算的公式时,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培养问题意识 增强能力论文

培养问题意识   增强能力论文

培养问题意识增强探究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

古人教学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学习需要提出疑问,提出疑问才能进步;教师应教会没有疑问的人提出疑问,疑问解决了才算进步。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呢?首先教师要精心设疑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做到提问适时、适度、适量、全面,不仅具有艺术性,还具有实效性。

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到尊重学生,给他们一个敢于提问题的“胆”,激励学生,给他们一个勤于提问题的心,引导学生,给他们善于提问题的“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设疑质疑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

古人教学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则须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需要提出疑问,提出疑问才能进步;教师应教会没有疑问的人提出疑问,疑问解决了才算进步。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关于“阅读”新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反思,探讨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等等。

可以说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却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强化和满足动机、激发和优化心智、评价反馈等功能。

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

问题从哪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一方面是学生提出。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论文

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

心理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

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只有个体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找问题、提问题,才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唤起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使学生敢问。

但是,许多学生普遍存在这种心理: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浅显、幼稚而招来讥讽,或者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引起老师的不悦,所以大多沉默对之。

长期的沉默,学生的思维自然活跃不起来,头脑里的“问题”便越来越少。

因此,给学生创设真正宽松和谐的民主课堂,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至为必要。

课堂中的师生平等,应该是教师以参与者的姿态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索、交流,而不是以权威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思想、个性以及他们各自的哪怕是极为细小的创造力。

课堂上无论学生提的问题多么肤浅,多么幼稚,甚至离题万里,也不要简单予以否定,都须给予热情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

在这种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方能逐步解放自己,在思维的空间自由驰骋,逐步做到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勇于提问,善于提问。

二、教师要做“问题专家”,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多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如果教师自己不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甚至还会扼杀学生原有的问题意识。

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设计出新颖的、各式各样的,由浅入深的问题,教师要成为“问题专家”。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培养创新意识,需要从问题入手,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优化问题教学,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用问题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

所谓问题是指主体面临的新情况与已有的认知结构间的矛盾和不平衡。

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既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又是一种创新的因素。

创新始于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产生的。

人类创新史告诉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源于问题。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思索:“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不飞到天上去呢?”正是由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特别重视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

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创新活动就将成为无本之木。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动力,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有待于培养和激发。

培养好奇心是重要的举措。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追究问题罢了。

”人们把这理解为科学家的谦逊,其实此语道破了发现和创造的天机:好奇心、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索。

爱迪生也是一位善于问个为什么的发明大师,正是他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才会不断地探索创新,才有了他一生的一千多项发明。

近年来,世界数学领域有一个重大科研成果,那就是英国人怀尔斯证明了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的360多年没有人能证明的“费马大定理”。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精选8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精选8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精选8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精选8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论文篇1【摘要】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腾飞。

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创新意识观察力记忆力陶行知先生曾说:“时时有创新,处处有创新,人人有创新。

”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竞争的时代,创新已成为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有创新才有进步,有创新才有发展,有创新才有腾飞。

人贵在创新,为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创设有意的教育情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通过加强学生的观察力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是学生学习各类知识的开端。

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谈不上创新,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学会观察,才能获得全面、正确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形成思想意识,增强创新力度。

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要求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改掉过去那种观察不细致、无条理,只注重刺激现象,忽视观察整体和本质的毛病,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帮助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在观察中要及时指导观察方法,及时地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

学生的观察力是诱发想象力的前提,想象力是学生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由创新想象力产生的,有了想象学生才会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大脑中形成创新意识。

因此,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细致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强调观察和思考相联系,这样在学生脑海中印象就越深,思维就越灵活,创新的可能性就相应增加,激发创新意识的几率就越高。

浅论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浅论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浅论强化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理解,认真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要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可见,“学”与“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会思、善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创新思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求异性。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养成探求真知的习惯;在课堂上营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共同商讨,各抒己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本、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挑战者。

每次教学一篇课文时,我都会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对提问都很感兴趣,他们乐于表现自己,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学《小狮子》一课时,有学生问:“小狮子长大后会怎样呢?”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

有的说:“它是一只刻苦学习的小狮子,能自立了,一定是只真正的狮子。

”“长大了它就会变成狮子王。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深化了,课堂也变得活跃了。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在尝试性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提出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问题。

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表示欢迎并给予表扬。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起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质疑的兴趣。

二、注重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儿童的天性。

传统的师问生答、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儿童的这一天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新资料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新资料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没有问题,创造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对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变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起着积极的作用。

那么,在数学课堂中要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呢?一、创“奇”引“问”,是培养创新精神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好奇又是兴趣的先导,是保证人们探索未知世界最隐秘的动力。

“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学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用心、用情创设奇异生动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问题悬念,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例如,教学“倒数”一课时,一位教师在揭题后提出:“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老师都能很快说出与它相乘得1的另一个数,试试看。

”学生个个欲试,但老师对答如流,“奇异”之心被唤起,“问题”喷涌而出:“老师为什么能对答如流?相乘得1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方法能尽快求出一个数的倒数?……”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其主动性得到了发挥,质疑、创新意识得以培养。

二、质“疑”导“问”,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学贵有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新潜力的重要标志。

学生有了质疑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动机,发展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学会提问题,提出不懂、疑惑之处。

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后,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解、疑惑的地方,有一位学生提出:“梯形面积S梯=(a+b)h÷2;三角形面积S△=ah÷2;那么,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同一种公式?”学生提出的问题涉及到这些图形间的转化关系,含有创新成分。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催化剂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催化剂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催化剂摘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应选择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上。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存在,在其思维过程乃至整个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积极动脑思考,认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并继续钻研探索新的问题。

这样在教育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就像”启明星”的出现,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97-011.激疑启发,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引发创新思维火花激疑,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引导他们在生疑、质疑的循环往复中,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矛盾运动中,探求新知,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一旦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产生问题意识,大胆进行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就告诉我们学习需疑的道理,生疑质疑是创新之母。

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

例如:学习初中化学《空气》一节中,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提问学生:(1)要保证此实验的成功对实验装置应作何要求?(2)用什么物质燃烧,药品用量上应作何要求?(3)实验的燃烧药品改用木炭为什么不可以?若要用木炭实验应当怎样改进?(4)如果实验室内没有适用的玻璃钟罩,还可以改用怎样的实验装置来完成?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做,就能开拓思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意识,就能促使学生在质疑、解疑中长知识,增知识,学得生动活泼;就能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和创新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

谈“问题意识”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谈“问题意识”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神州教育钟州谈“问题意识”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赵丽娜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榆树学校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意识,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学 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一、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未来社会的需要知识经济是基本知识的经济,是创新经济,同时知识经济 又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个性化、主体化、多样化的经济,人才 培养总是为社会建设服务的,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符 合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从何而来,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 识,二是创造性思维。

基础知识与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掌 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创新,同时,只有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他们才能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

基础教育的任务是给学生打基 础的,这种基础不仅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而且也是指基本能力 的培养,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 界的最高奖项是诺贝尔奖,一个国家科学实力的高低,世界科 学中心的转移通常是以诺贝尔奖获得的多少来决定的。

从设立 至今,已评了 90余次,有千余人获奖,而占人口五分之一的中 国公民竟没有一个获奖者,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教 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

一些西方国家的校长在评价 中国学生时谈到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是不会提问,不会提问就 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二、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的,学生只 是不断地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 极其不利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 重要”。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学习,就是学习问题, 学习怎样问问题”。

可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是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式。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遇 到问题时要积极思维,提出新问题(如“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并解决问题。

强化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强化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 石晓杰
作者机构: 陇西县首阳初级中学,甘肃陇西748100
出版物刊名: 甘肃教育
页码: 28-2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问题意识 创新精神 问题情境 合作氛围 批判性思维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摇篮。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呼唤,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索,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试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试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试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首先分析了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方法。

通过结合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探讨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最后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文章强调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总结,旨在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培养、结合、重要性、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常常存在问题意识不强、创新精神不足的情况。

他们只会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缺乏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不能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不具备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的能力。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制约了他们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期为改进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将面对各种实际情境,需要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具有勇于探索和创造的精神,能够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尝试和改进。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精神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具备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运用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去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具备问题意识。

同时,创新精神也非常关键,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方式和思路。

首先,要培养问题意识,我们需要学会看清问题本质。

很多时候一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误以为表面上的现象就是问题的真正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认真了解问题,仔细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问很多关于问题的问题,反复思考,不能因为脑中已有传统的思路而忽略问题的本质。

其次,我们还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一个问题。

事物存在的本质是多面性的,因此只有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一个问题,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问题。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碰到的问题,可能是由环境、人、物等多个方面共同造成的,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问题,进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锻炼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创新思维不是在头脑中胡乱构思,而是基于前人的经验与思考,提出更好的想法。

学会在实际的情境中不断地尝试多种不同的方案,发掘实际问题的新颖、高效得解决方法。

通过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东西,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与一些有意思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我们锻炼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例如参加挑战赛、发明创新比赛等。

这些比赛可以有效地锻炼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激发我们的创新潜能。

通过与其他参赛者的比拼,我们还能学习一些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技巧。

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我们才能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创造更好的结果。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不断学习,提高我们的技能,不断地尝试,挑战自我,以期成为一名优秀的解决问题者,同时也是一名创新者。

强化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强化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

强化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属性之一。

作为未来的主人公,学生应具备创新素养,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今教育的热点话题。

然而,如何引导学生具备问题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将是教育工作者所需要面对的挑战。

在教育活动中,强化问题意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至关重要。

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中无处不在,解决问题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个创新的想法不是从空气中突然出现的,而是对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索的结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提出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问题,学生可以形成问题意识,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更全面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教师并不会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思考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

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问题意识,并从中发现问题的本质,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

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

学生应该认识到自身学习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主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许多教育机构和网络教育平台中,都提供了大量的课程和资源,普及科学技术、传递的创新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在学校、图书馆和家庭等场所自主学习,收集、整理和应用有关信息,加强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主动学习,学生对问题的了解和思考更为深入,有助于形成创新思维的基础。

另外,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采用跨学科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广阔且灵活的视野和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在这种方法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核心学科的知识,还可以学习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理解这些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解决跨学科问题。

例如,在跨学科课程“绿色设计”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与绿色环保相关的科技知识,如可再生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

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激发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激发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等,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形式创新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通过师生问、学生问的互动与交流,实现主动获取知识的状况并不乐观。

由于习惯于教师提要求,学生按要求去记、去背,缺少了主动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情景。

一、激发问题意识的意义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

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成为善思好问的人。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从有疑到无疑,到新疑,这就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课堂教学中激发问题意识的方法1.营造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让学生敢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要创设宽松、安全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学生的求知欲旺盛,这正是激发问题意识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开放提问时空,发挥语言、表情的积极作用,给学生以亲切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等举措,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

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

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姚本先[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

高度肯定和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中外教育家所共识。

但是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典型表现为两类:其一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其二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因此,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质的飞跃,完全有理由相信,它的影响与意义已不局限于教育自身,必将对今天和明天的中国整个社会姆椒矫婷娌惴憾钤兜挠跋臁6源耍嗣且延懈叨鹊墓彩丁H欢沟兹媸迪终庖蛔浜头稍荆褂幸桓雎さ墓蹋枰幼罨〉墓ぷ髯銎稹1热纾拇葱戮裼氪葱履芰θ绾闻嘌⒋雍未ε嘌壤嗨频奈侍猓夹枰颐侨险娣治龊徒饩觯裨虼葱陆逃秃苋菀壮晌饔谛问降目诤疟暧铮蛐槲奁斓目罩新ジ蟆>脱拇葱戮衽嘌裕胰衔侍庖馐妒谴葱戮竦幕炕奈侍庖馐妒桥嘌葱戮竦钠鸬悖嘌奈侍庖馐妒窃炀痛葱氯瞬诺墓丶弧?/span>一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不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谈创新精神及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的,毫无实际意义。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

一般来说,显而易见的问题毋需发现,难以发现的是蕴含在习以为常现象背后的问题。

所以,发现表现为意识到某种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意识到寻常现象中的非常之处。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前言在现代社会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可以为未来做出贡献,不管是通过发现新的技术、改进生产方式还是通过社会创新。

然而,创新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强大的动力驱动人们去思考如何创造出创新的点子。

这是因为创新涉及到各种不同领域跨学科的知识、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和一定的灵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介绍如何培养问题意识以及如何激发创新精神。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人们对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思考以及求解的能力。

它是稳步成长的思维模式,能够帮助个人和组织成员识别和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个人和组织成员可以探索并实施解决方案,因此成为创新和改进的基础。

如何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好奇心:好奇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石。

我们可以通过问一些问题、探究已有的问题或者尝试新的方式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

•学会观察:观察周围环境是培养问题意识的一个关键部分。

我们可以观察一些身边的细节,比如公司的工作环境、进餐时间的状况、同事之间的关系等等。

这些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问题。

•探究原因:对于自己遇到的问题,需要学会追溯其中的原因。

一个问题的原因可能与看起来的表面状况毫不相干,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观察、分析表面状况背后的原因。

•分析和思考:在发现问题之后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分析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分析问题的目的是得出精确的相关数据,以便后续对所需解决方案进行有效的设计。

•求解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多个人或团队的合作性和判断力。

我们可以多参与讨论、过程中不断优化、对方案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等方式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什么是创新精神创新是发现新想法,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创新精神是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得个体和组织能够发现和利用新想法并将其转换为创造出具有新价值的产品、服务、流程和体系的能力。

如何激发创新精神•看待问题的能力:当我们看待一个问题时,我们需要对问题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精神

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创新精神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创设环境,让学生敢问“好问”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特点。

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其问题在于我们的教师,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

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敢于大胆思考,敢想、敢说、敢问。

对不敢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他问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去想,让他树立自信心。

因此,只要解决了学生的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他们在上课时就自然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

、创设情境,使学生乐问要使学生乐问,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主观因素,创设种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

如:我在教《草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一个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思考后,纷纷质疑:①课文中哪些句子讲了“一碧千里”的意思?哪些句子讲了“并不茫茫”?②这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③作者在描写草原景色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式?因此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为切入口,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发现问题的浓厚兴趣。

这样,学生就能主动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敢问、爱问,但个别学生在提问时,不加思考地乱问,为提问而提问,造成问题的学生善问,而且要有所创新地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培养创新意识,需要从问题入手,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

优化问题教学,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用问题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

所谓问题是指主体面临的新情况与已有的认知结构间的矛盾和不平衡。

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既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又是一种创新的因素。

创新始于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产生的。

人类创新史告诉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源于问题。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始于他在苹果树下的思索:“为什么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而不飞到天山去呢?”正是由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善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特别重视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是放飞思维与想象的钥匙,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

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创新活动就将成为无本之木。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动力,然
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有待于培养和激发。

培养好奇心是重要的举措,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的追究问题罢了。

”人们把这理解为科学家的谦逊,其实此语道破了发现和创造的天机:好奇心、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索。

爱迪生也是一位善于问个为什么的发明大师,正是他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才会不断地探索创新,才有了他一生的一千多项发明。

近年来,世界数学领域有一个重大科研成果,那就是英国人怀尔斯证明了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的360多年没有人能证明的“费马大定理”。

怀尔斯十岁时,老师跟他提到“费马大定理”,说这是一个数学难题。

在教师的影响下,怀尔斯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好奇心和兴趣,从此喜欢数学、研究数学,最终成为一个数学家。

近年来,他终于解决了几百年来世界数学的难题费马大定理的证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生的头脑不是用来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用来点燃智慧的火种,怀尔斯的火种就是被老师点燃了,世界上才又多了一位杰出的数学家。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三、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新的源泉。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

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逻辑的力量,是创新的种子。

问题从哪里来,一方面是教师设计,另一方面是学生提出。

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

设计探索性的问题。

探索性的问题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问题设计要尽可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如教学《图形
的周长》一节,我提问学生我们学校的花坛需要多长护栏?让学生亲自去量一量。

有的学生用步子去量,有的学生用卷尺去量。

通过亲自去量,学生明白了周长的概念,怎样测量圆的周长。

1、设计挑战性的问题。

挑战性的问题,就是把问题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又无法解决,这时学生必须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有所创新。

如教学《影子的变化》一节,提问学生为什么中午的时间大树的影子最短?学生会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进行探索,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2、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开放性的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或者过程开放。

由于问题的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思考和想象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

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和思考问题。

当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时候,他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当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他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就得到了张扬。

当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他就养成了一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为创新准备好了条件。

四、加强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创新火花。

教师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学生也不应该成为知识的容器。

真正的名师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独立思考,善于启发诱导,敢于放飞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的教师。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敢于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
战、向教师挑战,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问题提出后,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样才能激发灵感的产生。

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与学生共同研讨和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形成激励学生思考、敢于创新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