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认知与行为调查
长治市社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认知情况调查
护 士。[ 结论] 长 治 市 社 区 医护 人 员 对 ・ 临终 关 怀 的 认 知 情 况 不 乐观 , 急 需加 强 社 区 医护 人 员的 培 训 , 加 大宣传力度。
关键词 : I 临终 关 怀 ; 社 区卫 生服 务 ; 医护 人 员
中 图分 类号 : R 4 7 3 . 2
临终 关 怀 的服务 对象 主要 是 被 医学认 定 为无 法 治 愈 的临 终病 人 , 目前 实 施 人 群 主 要是 医 护人 员 。 自从
考 核方 式为 现场解 说 , 培训 组成 员评估 , 合 格后 方 可进 行 调查 。 1 . 2 . 3 统 计 学 方法 所 有 数 据 采 用 双 人 E XC E L 录 入, 采用 S P S S 1 3 . 0进 行 统 计 。计 数 资 料 采用 频 数 和
人 , 硕士1 5 人 ; 职称 : 初级 6 1 人 , 中级 2 1 人 , 高 级
2 0人 。
区 1 0 2名 医 护人 员 进 行 调 查 , 以调查 分 析 本 地 区 社 区 医护 人员 对 临终 关 怀 的 认 知 情 况 , 为 临 终 关 怀 的 开展 提供 理论 依 据 。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对象 方法 进行 。
1 . 2 方法
2 . 2 临终关 怀 的知情 度 8 7人 ( 8 5 . 3 %) 听说 过 临终 关怀 , 男性 知 晓率 ( 9 4 . 7 0 ) 高于女 性 ( 8 3 . 1 3 ) , 硕 士 ( 9 3 . 3 3 ) 高 于大 中专 ( 8 7 . 8 0 %) 和本科 ( 8 0 . 4 3 ) , 初 级职 称 ( 9 0 . 1 6 ) 高 于 中级职 称 ( 8 0 . 9 5 ) 和 高 级职 称 ( 7 5 . 0 0 ) , 差 异均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 了解 途 径 中以报 刊杂 志最 多 ( 4 5 . 5 ) , 其 次 为 电 视 网 络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护生临终关怀服务是指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医疗、精神、社会等方面的支持和照顾,为濒临死亡的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全面的关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护生临终关怀服务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现状1. 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缺乏相关专业护理人才和心理咨询师等,导致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 认知缺失。
对于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人甚至不了解或者误解该服务的本质和作用,容易出现对患者和家属的情感需求理解不足等问题。
3. 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具备较好的护生临终关怀服务条件,但是很多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缺乏相关资源支持。
4. 体制约束。
当前我国医疗体制和保险制度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提供者存在一定的限制,导致相关服务的提供范围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的改进措施1. 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专业水平。
通过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好的关怀和支持。
2.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增强对该服务的需求和理解。
3. 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覆盖范围。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资源投入和支持力度,提高该地区患者和家属的护理条件和服务质量。
4. 改革医疗体制和保险制度,提高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实施范围和质量。
通过改革医疗体制和保险制度,提高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资金支持和覆盖范围,为相关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我国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现状存在着专业人才不足、认知缺失、资源不足以及体制约束等问题。
医学生对临终关怀认知水平调查
21世纪,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严重,临终病人的数量
也日益增多,临终病人的安宁照护问题日益突出,临终关怀也受到
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少之又少,
推广困难,与之有关的研究也较少,而医学生又恰恰是未来提供临
终关怀服务的主力军,我国未来临终关怀事业的开展与他们密切相
关。怎样开展临终关怀教育?开展什么样的临终关怀教育?为了为以
人、城市101(34%)人。对于临床见习/实习经历的表示“有”的有
245(81%)人、表示“无”的有57(19%)人。对于家中是否曾经或
现在有过重症晚期/临终病人的表示“有”的有71(24%)人、表示
“无”的有131(76%)人。
调查
性别
专业
年级
临床 医学影 预防 护理 二年 三年 四年
临床经历
对象 男
名,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场回收。
1.2.2 调查内容:问卷由四部分组成:被访者基本信息(性
别、年龄、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等问题)、临终关怀认知问
卷、临终关怀态度问卷、临终关怀前景展望问卷。
1.2.3 统计分析方法:采取双人录入法,将调查结果录入EpiDa
ta3.1软件后导入Excel表格进行数据分析。
不够系统和完善。
3.2 医学生对临终关怀事业缺乏职业认同感
调查显示,医学生认为“医院”和“医务人员”是最适宜开展
临终关怀工作的场所和人群。而在“若有机会,你愿意从事临终关
怀的相关工作吗?”这个问题中,回答“不愿意”的人群最多,同
样的,对于“是否愿意在家附近设置一所临终疗养院”,绝大多数
人群表示“不愿意”。在此次调查中,虽然超过半数的医学生表示
人认为应当“多方综合”;对于最适宜开展临终关怀工作的场所,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调查分析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调查分析发表时间:2011-11-18T14:53:52.6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姜丽[导读] 作为医务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大力倡导和推广临终关怀,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姜丽(河南省鹤壁市妇幼保健院河南鹤壁 456650)【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415-02【摘要】目的通过对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调查,为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性教育,完善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结构,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96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不同结构护理人员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大多数护士对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缺乏,绝大多数护士认为医院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
结论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有自觉的要求,应采取多种形式,对护理人员进行临终关怀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树立医院在临终关怀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医护人员临终关怀调查分析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患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
为了加强对临终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笔者对五家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对临终关怀知识的调查,汇总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五家医院随机抽取在岗的96名医护人员做问卷调查。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内容包括:(1)医护人员的一般情况;(2)对开展死亡教育的态度;(3)对临终患者的心理感受;(4)对临终关怀工作的态度;(5)具备的临终关怀知识。
2 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张,收回有效问卷96张,有效率96%。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对象96人,年龄20—50岁,男28人,女68人,医生63人,护士33人,学历中专29人,大专53人,本科及以上14人,初级职称52人,中级职称42人,副高级职称2人。
2.2对开展死亡教育的态度认为需要的有83人,无所谓的有9人,不需要的有3人,另外1人放弃回答。
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调查_许蕾
所 有 数 据 均 采 用 SPSS 11.5 统 计 软 件进行χ2检验、K- W检验和相关分析。
下 属 并 从 事 临 床 护 理 工 作 的500名 护 士 进行了调查。 1.2 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 项 目 : 被 调 查 者 的 一 般 资 料 ( 10 项 ) , 对临终关怀的态度( 8项) , 掌握临终关 怀 知 识 的 情 况 ( 14 项 ) , 对 死 亡 及 从 事 临 终 护 理 的 心 理 状 态 ( 17 项 ) 。 为 了 更 清楚地反映调查对象对临终关怀知识 的 掌 握 程 度 , 对 知 识 部 分 的 14 项 采 用 了 计 分 制 , 每 项10分 , 满 分 为140分 。问 卷起始处有简单的指导语, 说明调查 的意义、有决定是否参加的自由以及 填写要求。 1.3 调查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接 受 本 次 调 查 的463名 护 士 均 为 女
性, 年龄18~62岁, 平均( 32.1±8.8) 岁。学 历 : 中 专 243 名 ( 52.4% ) , 大 专 181 名 ( 39.1%) , 大学39名( 8.5%) 。护士的平均 护龄为( 12.5±8.8) 年。职称: 护士27.4%,
中华护理教育 2007 年 1 月第 4 卷第 1 期
· 31 ·
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调查
许蕾
[ 摘要] 目的 了解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为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 的500名临床护士, 就其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和认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交回有效问卷的463名护士中大多数对临终关 怀有较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影响护士 认 知 状 况 的 主 要 因 素 为 年 龄 、经 验 、职 称 以 及 对 临 终 关 怀 知 识 的 掌 握 程 度 。 结 论 对医护人员加强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教育, 是提高其对临终关怀认知的重要环节。 [ 关键词] 护士; 临终医护; 临终病人; 数据收集 [ Key wor ds] Nurses; Terminal care; Terminally ill; Data collection
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认知与行为调查
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认知与行为调查目的研究干休所医护人员对老干部临终关怀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老干部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所属40个干休所200名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获取途径、认知及行为特征、知识需求等进行典型性抽样问卷调查。
结果临终关怀知识来自学校仅占21%,其余来自继续医学教育等多种途径;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分别为49.0%、48.5%、44.0%;行为特征中努力控制疾病疼痛得分最高(4.12±0.64),告知患者真实病情得分最低(3.32±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知识需求中生命伦理教育(3.42±1.02)和心理安抚技巧(3.61±0.98)得分较高,而亲属关怀知识(2.98±1.01)和症状控制方法(2.97±0.72)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干休所医护人员对老干部临终关怀的知识认知较为全面,态度与行为是积极的,但要加强低年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教育,同时加强生命伦理与心理安抚技巧等知识的全员培训。
标签: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认知度;行为;调查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相关科学、护理、心理、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
随着干休所老干部群体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临终关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2]。
临终关怀的任务是使老干部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期内,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氛围中安详而平和、舒适而有尊严、无憾无怨地离开人世。
干休所医护人员接触临终老干部患者的机会最多,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特征直接影响着临终关怀的质量和发展。
该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来探讨干休所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提供依据。
现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医护本科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1701( 2017) 05-0039-02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 6 个月或更少) 的患
( 三) 调查内容。
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
包括基本情况( 年龄、性别、年级、专业、民族、家庭所在
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不追求根治性、 地) ; 对待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 对待临终关怀的态
三、讨 论 ( 一) 医学生临终关怀认知度较低。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医学生对于临终关怀服务知识和了 解都存在着不足,如何对临终病人实施临终关怀护理; 部分 医学生甚至认为临终关怀是放弃治疗的错误想法。所以, 现阶段应该加强对医学生们必要的临终关怀知识普及[2]。 ( 二) 医学生对待临终关怀态度不明确。 医学生对从事临终关怀的态度结果显示: 40% 的医学 生表示愿意从事临终关怀,48. 25% 的医学生处于不确定的 状况。综上发现,目前临终关怀的认可在医学生中还有一 定基础,但是临终关怀在我国还没有完全普及,导致部分医 学生对临终关怀认识错误或者模棱两可,急需要做好临终 关怀的知识教育[3]。 ( 三) 医学生临终关怀教育亟待加强。 首先通过对医学生自身和对他人普及死亡教育、改变 人们乐生恶死的传统观念是开展临终关怀的基础,加强临 终关怀教育,应把临终关怀专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培养计 划,融入课本,提高医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注重医学生的爱 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全社会应加大临终
临床
102 ( 32. 38) 16 ( 5. 08) 54( 17. 14) 16( 5. 08) 48( 15. 24) 118( 37. 46)
合计
226 ( 71. 75) 89 ( 28. 25) 126 ( 40. 00) 37 ( 11. 75) 152 ( 48. 25) 315( 100. 00)
ICU护士对临终关怀认知及行为的质性探析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65222投稿邮箱:sjzxyx88@·护理管理·ICU 护士对临终关怀认知及行为的质性探析张灵灵(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200)0 引言临终关怀是为临终患者提供姑息性照护,对其疼痛进行控制,对其症状进行缓解,为患者提供舒适性护理,对其消极情绪和心理负担进行消除或减轻,临终关怀并不是治疗性照护,其目的并不是让患者生命延长,除此之外还应安抚和关怀患者家属[1]。
在我国,临终关怀虽然具备法律依据,但是实际发展却存在较多困难。
对其ICU 患者来讲,其病情危重,临床病死率较高,ICU 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行为会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ICU 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行为,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ICU10名护士。
纳入标准:ICU 工作时间>1年;获得护士执业证书;自愿参加,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未护理过临终患者。
全部10名护士中,9名女性,1名男性;其年龄为25-34岁,平均(29.1±1.4)岁;文化水平为:2名大专,8名本科;婚姻状况:7名已婚,3名未婚;职称为:3人护士,6名护师,1名主管护师。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学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①收集资料:通过半结构式、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法来对护士资料进行收集,访谈应避开护士过于疲惫、情绪不稳、上班和上班前半小时的时间段。
双方共同约定访谈时间,选择单独房间开展访谈工作,防止访谈被打扰[3]。
在进行访谈之前,应让护士了解研究目的,现场录音的作用和保密原则。
按照事先制定的访谈指引开展具体的访谈工作,访谈内容为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开展临终关怀的感受和状况。
访谈时应保证全过程录音,对被访者的非语言信息加以关注,而且应及时记录。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
·148·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柯盈盈 胡庆深 张 群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佛山 顺德 528300摘 要:目的 探讨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方法 2020年3月至5月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佛山市顺德区 6所养老机构的7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采用临终关怀知识、态度及行为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养老机构护士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分别为(0.66±0.16)、(3.44± 0.28)、(4.33±0.44)分;护理员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分别为(0.62±0.15)、(3.48± 0.27)、(3.92±0.77)分。
结论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临终关怀知识和态度水平较低,应重视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临终关怀教育培训。
关键词:养老机构 护士 护理员 临终关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临终关怀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1,2]。
养老机构作为越来越多老年人选择安度晚年的场所,临终关怀服务需求日益增多,对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主要包括护士和护理员,他们的临终关怀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如何,直接影响着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质量[3,4]。
本研究旨在调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临终关怀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对策,进一步推进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20年3月至10月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佛山市顺德区 6所养老机构的7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具有相应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或护理员培训证。
②从事养老机构的临床工作且工龄大于3个月。
③有照护临终老人的经历。
④知情并自愿参与此次调查。
排除标准:①进修人员;②有沟通、书写障碍者。
1.2 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宗教信仰、学历、职业、职称、工作时间、机构性质、临终关怀知识来源。
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认知与态度的研究
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认知与态度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与态度。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及实地调研,本文发现护理人员在临终关怀方面存在认知偏差和态度不够积极的现象。
本文提出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提高其关怀能力的建议,以提升临终关怀的质量。
关键词:护理人员,临终关怀,认知,态度一、引言临终关怀是医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帮助患者和家属平静地面对生命最后的时刻。
而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承担着临终关怀的重要责任。
然而,过去的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在临终关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认知偏差和态度不够积极。
本文将从护理人员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和态度,以期为提升临终关怀质量提供参考。
二、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1.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偏差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护理人员对临终病人的需求了解不够充分。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对临终病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了解不够,导致他们无法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护理服务。
其次,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有研究表明,部分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并不重视,更倾向于将工作重心放在治疗和救治上,忽略了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的需要。
最后,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临终关怀是一门复杂的学科,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然而,部分护理人员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他们在实践中无法有效地开展临终关怀工作。
2.提升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为提升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
通过举办相关的培训班和讲座,帮助护理人员了解临终关怀的重要性,提高其对患者需求的认知。
其次,建立临终关怀知识库。
在实践中积累临终关怀的实践经验,形成经验分享的平台,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临终关怀的专业知识掌握。
最后,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引导护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临终关怀上,提升其对患者需求的敏感度和责任感。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是当前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在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提高的护生临终关怀服务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国内,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深入了解现有情况,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旨在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为改善护生临终关怀服务水平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全社会对护生服务的关注和支持。
本研究旨在为促进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参考与支持,为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目前国内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
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不仅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还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和完善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2. 正文2.1 护生临终关怀的概念护生临终关怀是指在患者即将面临生命终结阶段时,为其提供全面的身心灵关怀和支持,旨在缓解病人痛苦、减轻悲伤、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护生临终关怀是一种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或精神层面都致力于照料病人的综合服务,从而使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获得尊重、尊严和安宁。
护生临终关怀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尊严和自主,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个体需求和价值观的尊重。
在护生临终关怀中,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了解其需求和愿望,尊重其选择和决策,给予尽可能的支持和关爱。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护生临终关怀是一项具有人文关怀和医疗价值的服务,能有效地改善病人和家属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状况,提高医疗服务的品质和水平。
本文就当前的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样本对象是中国多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
问卷中包含多道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生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对目前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评价等。
二、调查结果1.对护生临终关怀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对该服务缺乏相关知识,只有少数人能够解释护生临终关怀的含义和服务内容。
约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有一定的需求,且认为其在缓解病人、家属压力、改善治疗效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对此服务持怀疑态度,并且担心护生临终关怀服务会给医疗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负担。
3.对目前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评价受访者对目前的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评价不一。
其中,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现行服务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服务内容过于机械化、缺乏人性化、服务团队基础不够扎实等。
值得一提的是,受访者还提出了一些在实践中需要改进的方面,包括提高服务的透明度、加强服务的专业化、增强服务的个性化。
三、分析与建议本次问卷调查反映出护生临终关怀服务在认知度和服务质量方面仍有不少问题。
因此,针对该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认知程度和接受度。
2.建立健全的服务体系,增加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注重服务的人性化,强化服务的温暖与关怀,使服务更具人情味和吸引力。
4.加强与其他医疗服务的衔接与配合,形成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的护生临终关怀服务体系。
5.建立完善的服务评价与反馈机制,不断去优化和完善服务,实现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护生临终关怀服务是指针对病危病重患者,在其生命最后阶段提供综合性、全面性的医疗、护理和心理支持等服务。
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可以帮助理解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问题和需求,为改进和优化相关服务提供参考。
当前,护生临终关怀服务在中国的认知存在以下问题与瓶颈:1. 社会认知不足:由于文化、宗教、社会观念的影响,部分人对于生死问题存在恐惧、不愿面对等心理障碍。
在社会层面,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不足,缺乏关注和支持。
2. 医务人员意识薄弱:部分医务人员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较为薄弱,未能充分意识到其在患者终末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医务人员往往重视治疗、技术等方面,忽略了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支持。
3.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内容单一:目前,护生临终关怀服务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和维持生命方面,疏于心理、精神和社会关怀。
实际上,患者和家属在面对临终时更需要的是情感关怀、心理支持和终极关怀等方面的服务。
4.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资源不足:由于对该服务的认知不足,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资源投入不足。
医疗机构在护生临终关怀服务方面的设备、人力、专业人员等资源都存在缺乏的情况。
为了改善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和问题,有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社会教育宣传:加大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与理念,提醒社会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促进社会认知的提升。
2. 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相关专业素养和技能,增强医务人员对患者和家属心理需求的关注和支持。
3. 完善护生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增加心理、社会和终极关怀等方面的服务内容,完善护生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满足患者和家属不同层面的需求。
4.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强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质量服务的提供。
5. 建立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评估机制:建立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评估和监督机制,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不断改进。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护生临终关怀服务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鉴于护生临终关怀服务对于促进动物的福祉和尊严、缓解动物和拥有者身心疾病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旨在了解目前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改善护生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过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人群占总被调查者的比例不足一半,其中以宠物爱好者为主要受众。
对于未接受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人群,其中四成以上表示没有听说过这项服务。
因此,可以发现目前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知名度不高,需要进行进一步推广。
在认知水平方面,超过六成被调查者对于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具体内容、实施方式和重要性等方面认知不足或不清晰,需要进一步宣传解释。
同时,少部分调查者认为护生临终关怀服务是“无用”的,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一般性作用,以此提高其认知水平。
此外,调查结果还发现,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推广应进一步强调的重点包括服务的实用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其中,“服务便捷”、“服务标准化”等因素对于提高被调查者接受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意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推广工作开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以此提高服务质量。
总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认知水平和使用率需进一步提高。
从宏观上考虑,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并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以此满足广大宠物家庭和动物关爱者在需求方面的诉求。
同时,个人也可以通过积极加强自身的认知和了解亲朋好友的宠物情况,为护生临终关怀服务的推广和落实发挥积极的作用。
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认知与行为调查
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相关科学、护理、心理、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
随着干休所老干部群体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临终关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2]。
临终关怀的任务是使老干部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期内,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氛围中安详而平和、舒适而有尊严、无憾无怨地离开人世。
干休所医护人员接触临终老干部患者的机会最多,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特征直接影响着临终关怀的质量和发展。
该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来探讨干休所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提供依据。
现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该次调查对象为干休所在职医务人员,其中医师120名,护理人员80名。
男性76名,女性124名;年龄最小22岁,最大56岁,平均31岁。
大学本科128名,专科65名,中专7名。
高级职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认知与行为调查刘凯军1黄瑞峰1王吉荣21.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山东济南250022;2.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一干休所,山东济南250002[摘要]目的研究干休所医护人员对老干部临终关怀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老干部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所属40个干休所200名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获取途径、认知及行为特征、知识需求等进行典型性抽样问卷调查。
结果临终关怀知识来自学校仅占21%,其余来自继续医学教育等多种途径;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分别为49.0%、48.5%、44.0%;行为特征中努力控制疾病疼痛得分最高(4.12±0.64),告知患者真实病情得分最低(3.32±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知识需求中生命伦理教育(3.42±1.02)和心理安抚技巧(3.61±0.98)得分较高,而亲属关怀知识(2.98±1.01)和症状控制方法(2.97±0.72)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护士临终关怀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
护士临终关怀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提供依据。
方法设计护士临终关怀认知调查问卷,对9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本组护士临终关怀知识总分为11.98±3.24,认知度不高, 其中对临终关怀的原则缺乏深入了解,普遍缺乏疼痛控制相关知识,临终关怀基本知识为6.43±2.34,疼痛控制相关知识为3.31±1.13;护士掌握临终关怀知识的程度和学历、护龄具有正相关。
结论医护人员在临终关怀的工作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临终关怀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普及非常必要。
【关键词】护士临终关怀认知分析【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071-02临终关怀作为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其目的在于使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尊重和提高,能够无痛苦、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1、2],并使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
护理人员作为临终关怀实施开展的主要力量,其对临终关怀的认识度是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基础。
鉴于此,为了掌握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情况,以便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知识学习提供依据,本文针对我院护士进行了临终关怀认知程度的调查及分析,具体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2011年12月—2012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我院98名护士。
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5岁的34人,25—30岁的33人,>30岁的31人。
学历:中专30人,大专33人,本科35人。
工作年限:<5年的36人,5—10年的32人,>10年的30人。
1.2 研究方法1.2.1 调查工具在充分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自制《护士临终关怀认知调查问卷》,本问卷行预调查,以完善并检验自制调查问卷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信度为0.92,效度为0.82。
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临终关怀知识2个部分。
①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护龄、临终关怀知识来源途径等。
护理人员掌握临终关怀知识情况的调查_宋春燕
#调查研究#护理人员掌握临终关怀知识情况的调查宋春燕余丽君摘要:为了解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北京市一所综合医院和一所肿瘤专科医院的120名护理人员进行有关临终关怀知识的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61.7%护理人员的临终关怀知识处于一般水平,优秀率仅2.5%,以临终、临终关怀基本知识缺乏最严重。
两所医院不同护龄、学历的护理人员掌握临终关怀知识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临床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临终关怀知识。
关键词:护理人员;临终关怀;调查A S urv e y o n Kno w ledge o f Nursing S taff A bo ut Term inal CareSong Chunyan,Yu Lijun(Nursing College of Chinese Xiehe M edical U niversity, Beijing100041China)Abstract:To know the g rasp of ter minal care know ledge,120nursing staff w ere asked to filled up the questionnair e about the know ledg e.T hey w ere com e fro m both a g eneral hospital and a tumo r hospital of Beijing City.Results show ed that61.7%of nursing staff had so me ordinary know ledge about terminal care.Only2.5%o f nursing staff knew terminal care w ell.Most of nursing staff w as lack of the basic know ledg e about the ter minal care.And ther e w as no sig nificant difference betw een nursing staff from the gener al hospital and from the tum or hospital.It also show ed that there w ere no differences amo ng nursing staff w ith different records of form al schooling,different years o f nursing ex perience,and how m any terminal patients they had nursed. Sugg ested that nursing staff be com monly lack of term inal car e know ledg e.Key words:Nursing staff;T erminal care;Survey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6493(2001)02-0072-02目前,有许多关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态度、死亡态度以及临终关怀开展情况的文献报道,而关于护理人员临终关怀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报道较少。
干休所老干部临终关怀探讨
干休所老干部临终关怀探讨[关键词] 老干部;临终关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干休所老干部已经步入“两高期”,慢性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多病种并存,病情复杂,疾病的发展过程相对缓慢,带病生存期延长,导致临终时多数老干部在疾病与死亡之间挣扎。
临终关怀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一种方式,为满足社会需求应积极实践。
1 临终关怀的意义1.1 提高老干部的临终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医学的本源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份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同时也误导了人类抵抗必然死亡的自然规律。
在技术化时代,人们太看重技术在挽救生命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医学的初衷。
对老干部这关特殊的保障群体,生命的挽救和延续自然看得更重,进而忽略了临终老干部本身的感受,较多的老干部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不是在舒适、平静中度过,而是处于现代医学技术的控制下,临终之前有接受侵入性治疗等痛苦的经历,历经大型手术、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充满了恐惧、痛苦和无奈。
临终关怀则希望为临终老干部及家属提供心理上的关怀与安慰,帮助临终者减少和解除躯体上的痛苦,缓解心理上的恐惧,提高生命质量,使逝者平静、安宁、舒适地抵达人生的终点,让其尊严地离去。
1.2 解决老干部家庭照料困难,安抚家属子女医学的力量是有限的,医院是技术与生命的结合体,医护人员并不是上帝的操盘手,他们对人体、疾病、致病因素等的认识远未完善,只是一个修补者,当生命已经无法修补时,更多的应是关心和陪伴,所带来的温暖可以将一个患者的绝望变为希望,焦灼变为宁静,痛苦变为哲思。
医护人员对临终老干部的悉心照料,不仅是老干部自身的需要,也是家属的需要。
对于一些子女在外地的家庭,临终关怀可以让老人走得安详,让子女摆脱沉重的思想负担,更好地投身到自己的事业中去。
1.3 节省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尽管近几年国家对老干部的医疗待遇不断提高,但对于那些身患不治之症、无治疗价值而又不放弃治疗以及家属中存在治疗要求过高者来说,仍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认知与行为调查作者:刘凯军黄瑞峰王吉荣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22期[摘要] 目的研究干休所医护人员对老干部临终关怀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老干部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所属40个干休所200名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获取途径、认知及行为特征、知识需求等进行典型性抽样问卷调查。
结果临终关怀知识来自学校仅占21%,其余来自继续医学教育等多种途径;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分别为49.0%、48.5%、44.0%;行为特征中努力控制疾病疼痛得分最高(4.12±0.64),告知患者真实病情得分最低(3.32±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认知度;行为;调查[中图分类号] R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a)-0128-03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相关科学、护理、心理、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
随着干休所老干部群体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临终关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2]。
临终关怀的任务是使老干部患者在有限的生存期内,在充满人间温暖的氛围中安详而平和、舒适而有尊严、无憾无怨地离开人世。
干休所医护人员接触临终老干部患者的机会最多,对临终关怀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特征直接影响着临终关怀的质量和发展。
该研究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来探讨干休所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临终关怀提供依据。
现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该次调查对象为干休所在职医务人员,其中医师120名,护理人员80名。
男性76名,女性124名;年龄最小22岁,最大56岁,平均31岁。
大学本科128名,专科65名,中专7名。
高级职称40名,中级职称82名,初级职称78名。
从事老干部保健工作20年以上24名,10~20年81名,5~10年52名,5年以下43名。
1.2 调查内容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获取途径、对临终关怀知识的认知、对从事老干部临终关怀的行为特征、希望加强学习临终关怀的相关知识等。
为了更清楚地反应调查对象的态度强弱程度,部分试题采用利克特式量表的五级记分方法,对正向问题记分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确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
对负向问题反向记分。
对于医务人员的行为及知识需求参照其态度情况进行5级记分。
1.3 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由笔者亲自发放,调查对象自填问卷,统一指导语,但不做引导回答。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统计数据,计数资料数据以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2.1 临终关怀知识获取途径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学校后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而学校获得仅占21%,学校后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占79%。
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获取途径见表1。
2.2 临终关怀知识认知情况对于临终关怀的对象,66名干休所医务人员认为是患者,占33.0%,134名医务人员认为应包括患者及家属,占67.0%。
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概念、宗旨和内容的认知情况见表2。
2.3 临终关怀行为特征调查显示,干休所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多比较积极,能最大限度为患者创造良好医疗环境;积极开展死亡教育,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死亡的恐惧心理;积极控制不适症状,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选择适宜时机告知患者及家属真实病情;并积极对患者家属试试临终关怀。
该组内容努力控制疾病疼痛得分最高(4.12±0.64);告知患者真实病情得分最低(3.32±0.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4 对临终关怀知识的需求加强临终关怀知识教育是提高临终关怀认知水平的重要环节。
调查中有58.3%的医务人员表示需进一步加强有关临终关怀知识培训,重点是对患者及亲属生命伦理教育及不良心理安抚技巧,与亲属关怀知识及症状控制方法知识需求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临终关怀是一门涉及医学、护理、心理、社会、伦理等多个学科的综合学科,而医务人员处于临终关怀的最前沿,是临终关怀工作的主体,其知识认知与态度行为对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3]。
3.1 临终关怀知识的获取途径该调查显示,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为学校后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而学校获得仅占21%,学校后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占79%,说明学校对临终关怀教育缺失。
这与两方面的因素有关:①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较晚,自1988年天津医学院成立首家临终关怀机构,到目前为止也只有20余年时间,我国20~21世纪初毕业的医学生,基本未涉及临终关怀知识内容。
②目前即使医学院校涉及此项内容,也多以讲座形式,并未列于必修课程。
彭琰等[4]于2007年9月,对全国135所本科医学院、医科大学和中医学院教育工作者发送自拟问卷调查表,结果显示,有临终关怀教育的大学为12所,开设必修课的仅有7所。
军队院校培养的医学生,临终关怀的对象,在战争环境下,以士兵个体为主,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关注的对象方包括患者家属[5],均未将老干部临终关怀列为教育内容。
目前,总后卫生部委托各军医大学专门为干休所医务人员开设的全科医师轮训班,较为系统的介绍临终关怀的发展史、国内外现状、社会伦理问题、临终期相关症状控制、心理援助、死亡教育等,是干休所医务人员获取临终关怀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加强医学院校临终关怀系统知识的教育,是保证临终关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3.2 临终关怀知识认知状况该调查显示,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内容、宗旨完全了解的干休所医务人员分别为49.0%、48.5%、44.0%,均明显高于郭辉等14.7%、9.6%、6.6%[3]的调查结果。
这与3方面的因素有关:①郭辉等与本文调查时间相隔数年,在这数年中,我国临终关怀事业有了长足发展[6]。
②2010年,由总政干部部和总后卫生部联合颁发《军队干休所卫生工作考评标准》,把对老干部临终关怀作为医疗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老干部临终关怀工作情况作为评先创优的必要条件,并提出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老干部的关怀,无疑也是对老干部临终关怀工作的一个极大推动[7]。
③干休所离休老干部年龄均在80岁以上,普遍进入“两高期”,每年都面临着老干部的离世,临终关怀已成为干休所一项常态医疗保健服务项目。
目前干休所临终关怀服务,已达到“4赢”的目标:即“患者赢”,老干部获得生活品质的提升及善终;“家属赢”,因生死两相安而使家属顺利度过哀伤期;“卫生所赢”,圆满完成了最终的医疗使命;“国家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8]。
3.3 临终关怀的行为特征该调查显示,作为干休所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行为是积极的,正向的,他们对老干部的临终需求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在医疗实践中面对临终患者多积极进行症状控制和心理援助,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其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权利和尊严,让临终患者安详、无憾地到达生命终点。
但临终关怀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服务,它对从事这一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心理承受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从事临终关怀的医护人员应具有高尚的医德,有同情心、爱心、有高度的责任感,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能对患者及家属突发事件进行适当的处理,还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医护技能[9]。
该调查中,干休所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行为特征中最为重视的内容依次为:努力控制疾病疼痛,积极开展死亡宣教,关怀患者亲属,创造良好医疗环境,告知患者真实病情。
另外,通过调查还发现,从事老干部保健工作时间越长,对老干部临终关怀的积极性就越高,掌握临终关怀的技能就越娴熟。
3.4 临终关怀知识需求该调查显示,58.3%的干休所医务人员希望更加系统的学习有关死亡及临终患者的医护技术,重点是生命伦理教育与心理安抚技巧,而亲属关怀知识与症状控制方法知识需求相对不很迫切,这与前者学科相对较新,而后者与日常医疗保健工作紧密相连有关。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医疗关怀服务,它集医学、护理学、伦理学、以及心理学于一体,是在医学不能最终解决病痛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心理疗法和暗示疗法,进而从精神和心理上去关心和安抚每一个病人,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生存的有意义、有价值、有尊严,从而以正确态度面对死亡[10]。
国内有关资料显示,41.1%的医院提供的临终关怀重点是疼痛控制,而心理服务比重仅为35.1%[11]。
《军队干休所卫生工作考评标准》中明确要求“重视临终关怀工作,掌握临终关怀知识、理念与方法技巧”。
虽然军队还没有开展大规模的临终关怀技能培训,但干休所作为一线医疗机构,老干部临终关怀需求日趋增加,应采取多种形式,自行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临终关怀生命伦理及心理安抚知识与技巧,按照《干休所工作条例》要求,积极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为老干部提供亲情化、人性化、精细化服务[12]。
通过对我区部分干休所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服务认知度及行为的调查,证明干休所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积极的,行为是自觉地,但要加强低资历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从事老干部临终关怀成为自觉行动。
同时干休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医务人员普遍接受临终关怀的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培训,从而树立正确的临终医护观,主动为临终老干部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奉献爱心,让临终老干部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地达到生命的终点。
[参考文献][1] 姜学革,杨晶,夏文俊.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的需求的调查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406-1407.[2] 秦根生,孙红娟,刘勇,等.在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初探[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1):63-64.[3] 郭辉,李小惠,范爱飞,等.某院肿瘤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临终关怀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6B):9-11.[4] 彭琰,张杰,王治仁,等.医科院校临终关怀教育初步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3):286-287.[5] 顾珊,常运立,杜萍,等.军事医学院校“死亡教育”的伦理诉求[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6):750-751.[6] 尚巧玲.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3):65-66.[7] 郭雨禾.干休所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与服务管理[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3):263-264.[8] 李萍,张梦梓,吴荣彬.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初探[J].人民军医,2011,54(8):655-656.[9] 杨晶,杨萍,刘玉春.老年病房护士对死亡及临终关怀的认知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4,19(9):14-16.[10] 杨莉,刘慧.临终关怀与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3):156.[11] 杨兵.临终关怀中的非医疗性服务[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1):46-49.[12] 蔡勇.干休所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工作探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5):410-411.(收稿日期: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