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中外政治思想史 平时作业一

中外政治思想史 平时作业一

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 柏拉图是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的集中阐述者,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位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成果,设计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提出以社会分工原则为基础建立正义城邦。

其阐述政治哲学的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3. 双城论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4.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他在雅典创建了“吕克昂学园”。

他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

他一生著述甚丰,其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是《政治学》和《雅典政制》。

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把政治学视为“最高主宰的科学、最有权威的科学”。

5.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一、名词解释1.天命不常谓天命即是上天受命之意。

天命不常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不是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

周公在执掌周王室政权期间,详细阐明。

周灭商,并不是决定于周人自己,而是决定于天命,解释了夏商周的更替是天命不常的表现。

天命不常思想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

在理论上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天命,通过天命去解释社会历史的变革,试图把以往发生的社会历史的变革归结于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这一思想放映了商周之际人们认识水平的进步,对于强化周王朝的政治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2.性善论是孟子对人性问题的看法。

孟子认为人性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总和。

不忍之心决定了人善的本性。

这种善的本性又经常支配人的行为。

性善是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全部政治、经济制度的基础。

关于人性善的根源,孟子认为不是来自人的后天习得,而是产生于先验的无差别的良知良能。

性善的基本内容就是理和义,表现为敬长和爱亲。

孟子的人性论揭开了人性的一个侧面,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是对于人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是片面的,它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性的决定作用,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孟子所说的人性是抽象的人性。

3.性恶说荀子认为人性恶,并认为人的本性是先天造就的,与后天习得没有关系,否定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荀子从人的感官欲望、权势欲望,说明了是人的生物本能产生了人的利欲之心。

人性恶、人本性好利。

所以,荀子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使人的欲望得到满足,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要时时刻刻抑制人恶的本性,同时,他主张在社会实践中矫正人的本性,化性起伪,最后达到善的境界。

4.明分使群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荀子的观点。

他对于社会的基本看法是人群聚而组成社区,认为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能群”,即人有组成社会集团的能力。

维系人群的力量有二:一是君主,二是礼。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1.自然法:萌发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的定义为:世界都处于一种必然性与自然律的支配下,具有永恒性;神与人一样,都服从于这种永恒的自然律;对自然律所确定的秩序,便是一种正义。

2.宗教改革(路德):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有马丁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随后发展出来新教教派。

3.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一个国家的法律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贸易、风俗习惯、人民的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的关系,以及法律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总和。

4.公民(积极、消极):1791年法国宪法取消等级的划分,将法国人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

其中经济上独立,叫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

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和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叫消极公民,不享有选举权。

5.主权(布丹):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永恒的绝对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对内具有至高无上、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6.国家(黑格尔):国家是道德理念的现实——即作为显现可见的、自己明白的实体性意志的道德精神。

国家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任意或偶然的结果。

7.人民主权(卢梭):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

人民是主权者,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主权遵循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原则。

8.乌托邦(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莫尔的代表作,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乌托邦”是一个幸福的、理想的国家,财产公有、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名词解释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指自古代开始,中国人民对于政治问题的思考和理论探索的历史。

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和理论,他们对于中国政治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解释中国政治思想史中一些重要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

儒家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儒家强调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个人应该以道德行为来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这些价值观影响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仁义理念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政府应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

礼教制度则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来维持社会秩序。

儒家政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国家的治理方式、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的价值观念。

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另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想流派。

道家主张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强调自由放任、养生治国。

与儒家强调秩序和规范不同,道家注重自然运行的自发性,认为过多的干预会扰乱自然的平衡。

道家思想的政治理念主张以自然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倡导包容和宽容,主张尽量减少对人民的限制和干预,让个人自由发展。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另一个重要的流派。

法家思想强调权力的集中与法治的实施,主张依法治国,将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力制衡的工具。

法家强调对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认为统一和集权的政权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避免权力的分散和滥用。

法家思想的代表作是《韩非子》,该书主张通过严格而公正的法律制度来实现国家治理的效能和社会稳定。

墨家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比较特殊的学派之一。

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兼爱和非攻。

墨家主张世界大同,通过普遍的爱和互助来消除矛盾和敌对,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和平。

墨家反对战争和暴力,提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这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一些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名词,如君主专制、民主、共和等。

中外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简答或论述

中外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简答或论述

《中外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重点习题名词解释简答或论述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和政治学说。

2、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容。

3、双城论: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4、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和道德标准;主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第一讲导论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揭示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蕴含和历史局限等问题。

政治思想史的内容,从政治学角度讲,主要包括中国历史上关于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这主要涉及国家与法的学说,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核心内容。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特点是:中国政治思想史是中国思想史的组成部分,中国思想史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思想的联系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不是孤立地阐发政治思想,而是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联系在一起的阐发其政治思想。

思想家们往往以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以伦理思想作为行为准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即从哲学的高度认识自然,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最后归结为治国平天下。

因此,政治哲学、政治伦理和政治思想是一有机的整体,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内容,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哲学、政治伦理和政治思想。

关于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各个阶级和政治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各阶级相互关系所形成的观点和理论体系;各种不同政治思想流派之间的斗争、演变和更替的具体历史过程;各种不同政治思想对现实社会政治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又说:“政治思想最主要的就是各个阶级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国家的产生、性质和作用,以及如何维持国家政权的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

”(徐大同等编著:《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述观点抓住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本质,但内容过于狭窄。

政治思想史除了研究国家和法的理论外,如下一些内容也应列入它的研究范围。

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

就中国先秦的政治思想理论看,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浑然为一体。

先秦诸子中的多数,为了充分和深入论述他们的政治思想,特别注意哲理性的认识。

从先秦政治思想史看,至少如下一些问题,都可以算为政治哲学。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周公吐哺: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三纲八目: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双城论: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为两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

” 前者是“尘世之城”,它是撒旦的领域,是肉体淫乱的渊薮,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态度。

后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的“选民”即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

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柏拉图理想国的观点:1.理念论:理念是事务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务的基础和原则,洞穴之喻。

2.哲学王: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绝对的权利3.国家观:柏拉图强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铸造出一个幸福国家的模型来,但不是支离破碎地铸造一个为了少数人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幸福的国家。

4.教育观:他要求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文艺教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地点:最早源于意大利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教会势力的衰落,社会等级次序的改变,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意义:为近代文化撒下可贵种子莫尔的乌托邦:政治制度:1.财产共有2.民主选举3.没有监狱没有警察。

社会制度:1.乌托邦岛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2.家族生活制度依族长制3.岛内实行六小时工作制4.乌托邦境内取消货币5.实行充分的宗教自由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宗教教育。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托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

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中和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民本(1)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学说。

(2)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

是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3)民本思想是以君主专制制度为前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存在阶级局限性。

但“民本”的思想顺应了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保证了国家稳定和发展。

(4)我们当今提出的“以民为本”就是民本思想的发展,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明德慎罚,敬天保民”(1)西周时期周公旦治国思想,《周书康诰》的核心思想。

(2)A、因为天命不常,上天只佑有德之人,天命与人事相统一。

因此提出“明德慎罚,敬天保民”。

敬从天命,统治者要做到明“明德”,以德配天;要体察民情,“保殷民”,保民是敬天的关键所在;要“慎罚”,是依法行事,慎用刑法。

(3)“明德慎罚”: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并用,尚德指导思想和保证。

而保民是敬从天命的关键。

(4)对于周朝的强大和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具有重大影响。

3、孟子的“仁政”(1)孟子以人性善为出发点,政治上实行仁政。

(2)孟子继承孔子“仁”思想。

“仁”者爱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把家庭的仁爱之心推广到整个社会,即“仁政”。

在政治上实行民贵君轻的“以民为本”。

在经济上,孟子主张置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

孟子的“仁政”带有很强的人民性。

主张贵王贱霸。

(3)“仁政”对当时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孟子主张用“仁政”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来说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4)“仁政”“以民为本”对当今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4、荀子化性起伪,(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政治思想。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由人的感官欲望和权力欲望引起的。

人的自私自利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

矫正的结果就是“化性起伪”。

(3)“性”是先天的恶性,“伪”后天的习得,人为地对人性矫正的结果。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一、名词解释1、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

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情怀。

2、华夷秩序:华夷思想是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

华夏,是汉族先民或中国的古称,率先进入农业文明的华夏族,在与周边处于游牧乃至狩猎文明的其他族群交往中,由于文明发达程度高于其他族群而产生了一种优越感,从而萌发了“华夷”分野的观念,认为自己生息繁衍的地区是世界的中心,自称为“中国”,而视周边流播迁徙,居处不定的其他族群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所谓的华夷之别,其实并不仅仅是民族和地域的区别,更是一种文化上的高低之分。

古代人常以“夏”与“蛮夷”,或“华”与“夷”的对称,即以文化和种族来作为区分尊卑贵贱的标准,从而形成华夏优于夷狄的观点。

3、山中之民:在野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改革派的知识分子。

4、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来打败外国侵略者。

“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

师夷的途径和内容:途径:设立译馆,专译西书;(“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聘请西方技师。

内容:军事技术;(“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生产技术。

(“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岛夷。

”)5、洋务思潮:是在朝洋务派官僚和在野的爱国改革派共同参与、上下呼应、左右逢源的一种学习西方、谋求富国强兵之道的社会思潮。

洋务思潮包括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两派的思想。

❖19世纪60年代,这两种“变”的力量处于组合阶段,其共同任务是为开办洋务事业而奔走呼号;❖此后,随着洋务事业的发展,洋务思潮中形成了比较激进的早期维新派为左翼,和比较稳健的洋务派为右翼的格局。

洋务思潮的内容:(一)“古今之变局”论(二)“借法自强”论(三)“工商立国”论(四)“中体西用”论6、所谓“通三统”,是说夏、商、周三代,每代的出现都是各自受命于天,自成为一统,各自之间没有继承关系,三代不同,当因时变革,决非沿袭旧制,一成不变。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1.商鞅: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

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

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诬陷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

2.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

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

措施主要是:折叠筹措军饷,训练新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折叠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3.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即根本的意思。

“用”,即具体的措施。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

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

4.天谴说:董仲舒的“天谴论”是在《春秋繁露》中提出的。

《春秋繁露》中提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天谴论”实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天灾就是自然灾害,是宇宙自然运行中自身规律所为,人类是无法抗拒的。

当时提出这个“天谴论”也只是为了限制帝皇甚至是平民的思想活动,从限制帝皇这角度来说,“天谴论”也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思想,起码让帝皇们有所顾忌,从而不做出严重损害人们利益的事情;但从限制平民这一角度来说,则具有十分明显的封建色彩,限制平民百姓需要听从统治阶级的发号施令,使这些平民的奴性更加严重,更加服从封建统治。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政治思想:
所谓的政治思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有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对于宪法的创见,是孙的重要思想,曾列入中国国民党党纲。

1906年12月2日始正式见于文字。

其基本上是从三权分立的制宪原则演化而来。

五权宪法的最核心的思想是政权、治权分立,政权归属国民大会,而治权乃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合作。

权力的制衡原则是五权宪法的基石。

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政治思想史

政治思想史

政治思想史
政治思想史是指研究历史上政治思想的发展。

从古老的政治思想,把人们对于政治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努力研究出来,政治思想史可以追溯回古希腊和罗马共和时代,继而有分多部份的发展,例如法典,宗教,哲学,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伦理学,社会关系等等,以及许多其他领域。

随着历史的演变,各个政治思想也发展变化,历史的起落有促进了这些思想的演变,例如孔子的大学和他的思想,坐拥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古罗马共和国则重视统治者权力,使统治者更多地有道义取得政治权力。

同样,东西方政治思想也有不同,其中包括禅宗,主张统治者由宗教和心灵精神指导,而不是军事和官僚。

而西方政治思想自然较为主张实用性,表现为统治者要用文治武治来维护政权,最终营造出天下一家的处境。

随着时代的进步,政治思想也不断向前发展。

今天,多元文化和多样性已经是任何一个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特点。

另外,政治经济学、建筑学以及其他政治学科也对政治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承担着政治责任的人们对国家的统治方式的不断改变,新的政治思想体系也将不断出现。

在思想的发展中,人们一定要记住包容,尊重和平等的原则,使政治思想走向更加光明的方向。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考作业1-2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考作业1-2

课一、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

2、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一生主要精力用来思考和讨论哲学、伦理和社会政治问题。

他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流传的开创者,他探究事物本性,探讨普遍定义,他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

3、双城论罗马帝国时代神学家奥古斯丁政治思想中最具影响的内容,他把世界区分为“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他认为两个城的分野源于天使的反叛,直接起因则是亚当的堕落。

地上之城为自己自豪,天上之城为主自豪。

实质上,两个城的区分是依据基督教伦理对人的区分。

4、神学政治观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地位。

视《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将其作为判断是非的惟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5、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毕生从事神学的研究和著述,其中《神学大全》是他阐释神学思想最重要、系统的著作,是一部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6、但丁意大利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光驱者。

他的文学名著《神曲》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他最著名的政治著作《论世界帝国》代表了早期市民阶级希望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保护城市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三、问答题1、什么是政治思想?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教材P3-5要点:(1)政治思想的概念P3 (2)其基本特征P3-5A、阶级性与社会B、时代性与继承性C、民族性与交汇性2、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教材P18-20要点:(1)城邦的概念及其特征P18(2)城邦的阶级划分及享受政治权利的状况P19(3)希腊民主制度特别是雅典民主制的概况P19-203、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有那些?教材P54-56要点:(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1.至德之世:庄子把自己的理想的社会成为“至德之世”或者“无何有之乡”。

其“至德”实际上也是老子所说的“道”的体现,至德的根本特征就是“自然”,整个世界原初混沌状态是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境界;人生活在蒙昧状态下,人与人间没有任何形式的交往。

庄子对于理想社会的设计与老子的思想方式基本一致。

庄子否定有史以来人类一切文明的价值,其结果,庄子的政治思想必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相违背。

2.汉初黄老思想:汉初,黄老思想成为西汉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对于恢复社会经济。

重振西汉王朝的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黄老思想的社会背景是建立在秦末的政治经济严重破坏,内忧外患的基础上。

主要内容有:①无为而治,与民休息,通过“清静无为”的政治指导思想恢复经济和实现社会稳定的政治期盼。

②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无为”是要改变秦王朝的暴政,继承了道家黄老学派和法家的“无为”的同时也主张用儒、法等德教的治国思想,以便有效的治理国家,主张文武并用。

③罚不轻薄,约法省刑,相对秦朝的暴政,包含着去苛从宽,删繁就简,实行罪罚相适应的理论。

④轻徭薄赋,以农为本。

通过减轻农民的徭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这一思想奠定了“文景之治”盛世的到来。

3.唐初居安思危思想:贞观集团的成员们原本是隋朝的臣民,他们目睹了隋王朝灭亡,还参加了推翻隋政权的战争,这样触目惊心的事实引起了李世民君臣的反思,以隋亡为鉴成为他们思考治国方略的一个起点。

隋朝灭亡的原因有:①奢侈无度②杜绝言路③用人不贤,小人掌权。

唐太宗掌权后,魏征时刻告诫其要居安思危。

李世民能正确看待并牢记心中。

贞观集团的居安思危的思想使他们能吸收隋朝的灭亡教训,并为他们实行儒家仁政德治政策提供了认识的前提。

4.小国寡民:这是老子理想的社会。

具有以下特征:①国家的规模狭小,人口稀少。

②人们在极其原始的状态下生活,没有一切可以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器具,文化极不发达,人们依然留在结绳记事的水平上③在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里,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对于原始质朴生活十分满足。

中外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中外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

政治思想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治理)国家是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政治观点、政治主张和政治学说。

2、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3、双城论: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4、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它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讨论政治问题,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权等都是在神学的体系内得到讨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中国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刘黔义·编1、仁政(孟子)“仁政”说: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思想。

(1)“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

通过恢复井田制,首先解决老百姓和国家的经济问题。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经界不正,井田不均,谷禄不平。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滕文公》上)“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2)恢复周代的国野制度,均平赋税,建立固定税法,取民有制,减轻民众负担。

“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滕文公上》)“市廛(chan)而不征,法而不廛”(《公孙丑》上)(3)举办学校,加强教化、省刑罚。

“人之有道也,饱食、焕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尽心上》)(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2、隆礼重法(荀子)隆礼重法:荀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1)关于礼的内容,荀子说:“礼者,养也。

”(《礼论》)认为礼既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相应礼仪,还是为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物质需要和音乐文化等精神需要所制订的制度和规范。

(2)关于礼的起源,荀子认为礼起源于人的欲望。

所谓“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是礼之所起也”(《礼论》)认为政治制度、法令、规定等礼制源于人的生活欲望和社会物质财富所能达到的程度。

(3)关于礼的功能:第一、“分物以养体”,乃社会分配的原则。

其功能在于使人对外物的使用有所节制,且因外物归属明确而避免争夺。

第二、礼另一个功能是“别”,即划分社会等级名分并规定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当然,荀子认为礼最主要的功能还在于改造人性,“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性恶》)(4)隆礼重法。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

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3、双城论:罗马帝国时期教父学最高权威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提出的观点,这是他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

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

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

¤4、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它从基督教神学教条出发讨论政治问题,从《圣经》和神学权威的理论中演绎出政治结论,一些关键的政治学概念如主权等都是在神学的体系内得到讨论。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6、阿奎那: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

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2021年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2021年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Great success depends on the team, small success depends on the individual.通用参考模板(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1、行会:中古城市手工业者按照各自的特点结成的联盟。

行会最早在10世纪出现在意大利。

2、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某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

3、经纪人:是指人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能。

4、例外原则: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属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和控制权,如重大的企业战略问题和重要的人员更替问题等。

5、战略弹性:是企业依据公司本身的知识能力,为应付不断变化的不确定情况而具有的应变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由人员、程序、产品和综合的系统所构成。

6、正式组织: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

其中包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

7、非正式组织:组织中没有经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和体系。

8、群氓假设:是李嘉图关于经纪人方面的群氓假设(1)社会由一群一群的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2)每个人以一种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自下而上和利益而行动。

(3)每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尽可能合呼逻辑地思考和运动。

从这一假设出发,必然的结论是对这些群氓只能用绝对达到集中权力来统治和管理。

9、保健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缺乏这些因素时容易产生不满意和消极的情绪,即保健因素。

包括金钱、监督、地们、个人生活、安全、工作环境、政策和个人关系等。

10、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表现为企业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同一行为的准则、习惯的沉淀、职业的习惯、一定的道德规范与文化素质。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思想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英雄时代赫西俄德来库古克里普提德拉古梭伦改革梭伦解负令公民大会四百人大会陪审法庭克里斯提尼克里斯提尼改革五百人会议十将军委员会贝壳放逐法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德谟克里特智者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高尔吉亚安提丰加里克里斯色拉叙马霍斯城邦政治学城邦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理念论哲学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伦理学四因说罗马法学政治观十二铜表法市民法伊壁斯鸠个人主义幸福论功利主义道德观偏斜运动理论斯多葛派犬儒主义犬儒学派西塞罗自然法卢克莱修契约论世俗政治神权政治君权神授基督教灵智论因信得救圣经启示录原罪说三位一体说上帝创世说选民说米兰赦令奥古斯汀论上帝之城忏悔录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永恒法神法人法异端异教道成肉身因信称义圣父、圣子、圣灵教会救赎说耶稣救世说泛神论天恩统治论约翰·威克利夫胡斯马西里乌斯威廉·奥卡姆乌托邦乌托邦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莫尔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安德里亚基督城人道主义文艺复兴蒙昧主义拉伯雷布鲁诺彼特拉克薄伽丘十日谈启蒙运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利益动机论洛克君主专制官僚政体理性卢梭托马斯·潘恩个人主义圣西门欧文傅立叶实业主义和谐制度法伦斯泰尔新协和公社新教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加尔文教得救预定论VS救赎论闵采尔千年天国九十五条论纲基督教义氏族民主制封建贵族制封建贵族民主制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非道德政治观君主专制论博丹布丹国家论六卷君主主权理论国家主权主权家长制地理环境决定论菲尔麦社会契约论格老秀士霍布士利维坦斯宾诺莎四性主义人权人权宣言君权神授论贵族特权论自然权利独立宣言主权在民分权自由黑格尔约翰密尔平等先行观念伏尔泰皮埃尔·勒鲁自由、平等、博爱、正义、民主、专制、独裁三权分立分权学说君主立宪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执行权对外权汉密尔顿麦迪逊制宪会议联邦党人文集参议院众议院联邦法院国家代议制罗马共和制哈林顿大洋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思想史老师复习课上随口说的各题型的例子以供参考:概念题5个*3: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王阳明的学说、无为而治、德治、仁政、阴阳学说、黄老之学、三纲五常...简答题9个*5,人物的政治思想,绪论: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商鞅法治、李斯的文化专制、淮南子、秦始皇、曹操法治唯才是举、唐太宗法治、朱熹改良积弊的治理观、玄学家有为无为思想、李贽...论述题2个*2:董仲舒、曹操、韩愈等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意义...绪论(必考一题,以下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思想史是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政治思想,解释其产生、形成。

演变。

发展的历史过程及规律的科学。

需要注意1中国政治思想史归根结底授之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相应的社会政治文化发展过程,2中国政治思想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3中国政治思想那个是本质上是历史上一定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政治利益和政治要求的表现。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历史上如何治理国家和处理政治关系等理论和主张,及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内在联系和社会地位与影响。

中国政治思想那个发展的四个阶段:先秦--基本形成时期,秦汉隋唐--进一步发展时期,宋元明清--成熟和反思批判时期,鸦片战争之五四运动--转型和变革。

中国政治思想的特点:1鲜明得“人文”精神,2注重经世致用,3政治伦理化,4朴素的辩证思维,5历史的连续性,6思想的整体性。

学习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1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2阶级分析方法,3文献研究方法,4定性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1、民本(1)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思想学说。

(2)我国传统的民本观念是相对于君本、官本而言的。

是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核心理念是以民为本;(3)民本思想是以君主专制制度为前提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存在阶级局限性。

但“民本”的思想顺应了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保证了国家稳定和发展。

(4)我们当今提出的“以民为本”就是民本思想的发展,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明德慎罚,敬天保民”(1)西周时期周公旦治国思想,《周书康诰》的核心思想。

(2)A、因为天命不常,上天只佑有德之人,天命与人事相统一。

因此提出“明德慎罚,敬天保民”。

敬从天命,统治者要做到明“明德”,以德配天;要体察民情,“保殷民”,保民是敬天的关键所在;要“慎罚”,是依法行事,慎用刑法。

(3)“明德慎罚”: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并用,尚德指导思想和保证。

而保民是敬从天命的关键。

(4)对于周朝的强大和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具有重大影响。

3、孟子的“仁政”(1)孟子以人性善为出发点,政治上实行仁政。

(2)孟子继承孔子“仁”思想。

“仁”者爱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把家庭的仁爱之心推广到整个社会,即“仁政”。

在政治上实行民贵君轻的“以民为本”。

在经济上,孟子主张置民之产,平均赋税,保护工商业。

孟子的“仁政”带有很强的人民性。

主张贵王贱霸。

(3)“仁政”对当时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孟子主张用“仁政”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战国时代来说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4)“仁政”“以民为本”对当今社会发展影响很大。

4、荀子化性起伪,(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政治思想。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由人的感官欲望和权力欲望引起的。

人的自私自利应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矫正。

矫正的结果就是“化性起伪”。

(3)“性”是先天的恶性,“伪”后天的习得,人为地对人性矫正的结果。

社会上的礼让现象都是“伪”的结果,伪使“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5、隆礼重法(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的政治思想。

(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自私自利的人性是不合理的,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矫正即“伪”。

(3)对人本性的矫正需要礼仪的教化和法的约束作用,因此提出隆礼重法的主张。

(4)继承儒家思想的礼治,孕育了法的概念,开了儒法合流之先河。

6、兼相爱,交相利(1)战国时期的墨子的政治思想(2)墨子社会动乱的根源是由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因此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兼相爱”是针对“别相恶”而言,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

“交相利”是针对“交相贼”而言,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

(3)“兼相爱交相利”通过人们之间互动的相爱来改善人际关系,使人们既能自爱又能爱人,从而每个人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这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又符合社会道德法律规范。

7、尚同.(1)墨子的政治主张之一。

(2)天下大乱在于异义,而国家的起源是统一思想的需要,因此墨子主张君主和尚贤的基础上"立统一之义",把天下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即所谓的“尚同”。

(3)为了保证“立统一之义”,经济上维护私有制,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来保证君主的权威,实现自上而下的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实现上下调和,实现民富国治。

8 商鞅,刑无等级(1)战国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商鞅提出的法治实施原则(2)A由法律至公的性质决定法律必须为全体臣民所共守。

B“刑无等级”就是在法律执行过程中,除君主以外,任何人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社会生活中的伦理原则也不得与国家的法律相违背。

.(3)提出法律面前刑无等级体现出进步性。

但是并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专制君主在法律的制裁范围之外,法律体现的是君主的意志,实质是专制君主统治的工具。

9、儒家学派(1)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学派。

(2)创始人是孔子,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3)思想特点:中心概念仁义礼智信,核心是“仁”,倡导重义轻利;政治目的是施行仁政,以德治国。

儒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是道德哲学。

(4)代表作《论语》《孟子》《荀子》。

(5)发展历程:起源发展于先秦。

西汉以后,董仲舒提出迎合汉武帝的政治统治和中央集权的需要,将儒学宗教化神秘化,使儒家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从魏晋南北朝,儒释道三教相互影响,互相吸收,出现河流趋势,到.隋唐的儒释道三教实现合一,从此儒学的独尊地位不再。

宋明理学实质是儒学复兴,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新复兴。

而明末清初的陆王心学是思孟之学说与佛家的禅宗思想相结合。

发展到20世纪的新儒学,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

(6)儒家学派思想作为传统文化核心,对于中国社会发展、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道德、中国的文化以及整个世界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0 道家学派(1)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广泛社会影响的学派,。

(2)A由老子,以老庄为代表。

(3)B道家思想学说的核心是“道”。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道家把“道”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

C道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通过无为达到无不为的境界,因此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是道家学派的基本主张。

D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至德之世」。

E代表作《老子》《庄子》(4)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法家学派(1)法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是重要的学派,战国时期最激进的学派。

A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

战国时期分为前期学派,代表人物李悝、商鞅、慎到和申不害。

后期学派代表人物是韩非。

B前期学派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政治理论。

C主要代表作<管子><商君书><韩非子>等(2)法家思想特点:A以人性好礼为基础,重视法律的作用,忽视儒家的“德治”B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运用法术势进行政治统治C通过耕战实现富国强兵D用进化观点解释历史,符合历史的发展方向,但是缺少社会批判精神。

(3)战国时期法家学派思想虽然很激进,一旦付出实践很容易引起暴政,秦朝一味强调法律的严酷性,引起暴政导致秦二世即灭亡。

但是对于古代中国由四分五裂局面走向统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法家学派思想对我国影响很大,是我国今天依法治国的思想源泉。

12、董仲舒的经学(1)为了迎合汉武帝政治统治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摆出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学被汉武帝采纳成为官方哲学,从此儒学开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学时代,也确立了儒学在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具体内容是,以先秦儒家思想为核心,以《春秋》公羊学为核心内容,兼采阴阳五行和黄老刑名学说,建立了一个以"天人感应"为特征的新的儒家思想体系。

13、叶适的去狭而就广(1)叶适功利主义政治思想的内容。

(2)南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

为了解决土地问题,提出开垦荒地,利用禁地。

离开狭小的地方而去广阔的地方开垦土地。

即“去狭而就义”(3)从而缓和两阶分化,缓和社会矛盾,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14、叶适的本末并举(1)是宋代政治思想家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体现。

(2)南宋时期,工商业发展速度较快,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叶适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修订,提出本末并兴的思想,为工商业的发展制造舆论。

(3)因此叶适认为士农工商应互为补充, 均衡发展,经济才能繁荣,天下才能大治;主张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反对打击富商大贾15、叶适的”以利和义’(1)叶适功利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2)黄宗羲强调以实际功效为人们行为和行动的价值判断;认为道义、正义不能离开功利而存在;反对理学家空谈义理性命,强调义理统一。

(3)提出宽民众民,重视给民以实际利益;建实功,改革社会;修实政,行实德。

16、黄宗羲的”工商皆本”(1)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的否定。

(2他认为奢侈性的消费型工商业,不切于民用,应加以批判,禁止。

而新兴工商业使社会财富的价值在流通中实现,使全社会达到货物畅其流。

因此在社会财富的增值过程中具有与农业同样重要的地位,利国利民,因此值得提倡。

(3)这一思想的提出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4)“工商皆本”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社会发展。

17、黄宗羲定律(1)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2)黄宗羲定律是农业社会税费负担的论述。

黄宗羲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3)具体内容: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4)适应了汉武帝时代建立和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社会政治制度的需要。

1、天命不常:所谓天命即是上天受命之意。

天命不常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不是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或某一个王朝。

周公在执掌周王室政权期间,详细阐明。

解释了夏商周的更替是天命不常的表现。

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