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微型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熟悉教学环节,处处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面对的都是内行的专家,因此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一天中只要有机会,我就按微型课的标准讲,这样下来,我觉得这节课讲了有10遍都不止,才感觉到满意。
最后、消除紧张,一切顺利进行。
比赛前,看到很多选手都在读、背教案,气氛很紧张。我心里也有点紧张了。终于到我了,我先平静了一下,然后就按照真正的课堂环节进行了,这时我对面的评委专家就现场做了我课堂上的学生。当你真正融入课堂中时,就不在乎你对面的人物了。
师:你先分那一部分呢,然后再分什么?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能用口算、分小棒的方法得出结果,那么用竖式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
3.明确算理和竖式的写法(演示)
师:下面我们借助口算的方法和分小棒的过程,探究42÷2应该怎样列竖式。
咱们先根据口算的方法试着列一个竖式吧!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是20。在被除数的上面写20,一共分了多少根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整梱的小棒4梱有40根,现在分了40根整梱的分完了。再算2÷2=1,平均每班又分了1根,在竖式上怎样写呢?把商上的0改为1?还是在商的位置写20+1?
4.比较例1和例2两个竖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强调:笔算除法时,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指名学生说一说)
6.课堂练习,掌握算法
又学习了一项新知识,赶紧应用吧!(完成答题卡做一做第二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对做题中出现的错误,集中进行分析)
师:下面请同学们各选一道题,和同桌说说笔算的过程。看谁说的最完整最清楚。
有了这样认真努力的经历,才有了对微型课这样深刻的认识。这就像我们在上课时要让学生参与探究,才能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更清楚的认识。这也就是我这篇文章的目的,做什么事,只要我们认真参与,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经验是我教学工作中的巨大财富,今后我会多学习,勇于创新,认认真真上好每节课,争取收获更多的“财富”。
2.引出实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师:他们干的真起劲儿。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对学生提出的用加、减计算的问题,请学生随时解决。)
(2):对学生提出的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再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学生习惯直接口算,对学生来说口算难度不大)(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比较一下这两个算式,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不用改,并且看着清楚。)所以我们以后笔算除法时就用这种方法。
师:咱们一起复述一遍这道题的笔算的过程吧!先分十位上的4,把4个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分2个十,一共分了4个十,再分个位上的2,每份分1个1,一共分了2个1,刚好分完。下面请同学们边说分的过程边列竖式。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笔算格式。
教具准备:小棒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要植树呢?说的真好,请同学们拿出一号答题卡,看看小朋友们植树的场景吧!
二、钻研大纲,分析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套教材涉及的计算的内容,一般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是因为口算是最常用、最方便的方法,是诸多运算方式中的最基本的运算。估算和笔算的过程,是多次应用口算的过程。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学生思维由易到难、由低到高逐步提高的特点。本节课的内容教材中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为的是避免学生在不明白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因此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就成了重中之重。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下面请你批份作业吧?完成答题卡上的判断题。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对错的原因。
2、师:好了,真棒!下面这个题目你们能解决吗?试试吧!说出理由。(完成答题卡上的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太了不起了!从上课到现在,相信同学们都有不少收获,和同桌说说吧!
这节课同学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快乐。我希望同学们在尽情玩耍的时候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中乐,乐中学”有信心吗?好了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24 6
8 8 9
88 9
00 0
解决问题:
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认真参与,就会有收获
涧西区大所学校:李继红
随着一声“下课!”我总算轻松了,一节微型课总算是顺利结束了!从课的准备到顺利完成,我深深的体会到:讲好一节课真地不容易,有那么多工作要去完成。
4.课堂练习,掌握算法(完成答题卡第一题)
师:同学们想不想做几道题试一试?请把二号答题卡拿出来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做的时候边说过程边列竖式。(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通过练习,重点看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是否正确,有针对性地提问,竖式中某一步的含义及各个数表示的意义。)
5.师生共同总结算法
师:下面谁能从这4道题中任选一题完整、清楚的说说笔算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先分…每份分…一共分了….再分.…每份分…一共分了..”的结构互相说说笔算的过程。你们觉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难吗?那咱们看看刚刚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吧!
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数?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数?
42÷2 52÷2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重现口算过程
(一)教学例1 42÷2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谁能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一个一,2个十加一个一商是21。
生:我用分小棒的方法得出结果是21。
以前,我对准备一节课没有一个概念,无从下手,但通过这节微型课的顺利完成,我才真正的、清晰的认识到,要想讲好一节课是多么不容易,有那么多环节,如选课、钻研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特点、备课、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等,这些环节缺一不可。
首先,选课。
有人说计算课特别没意思,因此在准备课时刻意避免选计算课。我觉得计算课是枯燥乏味,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怎样才能让学生满怀激情,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获得探索知识的亲身体验,自然而然的掌握必须的知识技能呢?我觉得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因此我选择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
咱们借助分小棒的方法再列个竖式吧!请一名同学上来分,我写,咱们要合作呀!被除数哪位上的数和整梱的对应,哪位上的数和单根的对应呢?先分整捆的,平均每班分了两梱也就是两个十,把2写在哪里就表示20呢?同样道理,一共分了40根,把4写在哪里就表示40呢?整梱的分完了,再分单根的,也就是个位上的数,把2挪下来继续分,平均每班分1根,在哪里写1?每班分1根,两个班共分了2根,在挪下来的2下面写2。一共有2根,现在又分走了2根,刚好分完,所有的小棒都分完了。再引导学生观察竖式有什么不妥的地方?竖式中的“02”,按照我们的计数习惯,最高位上是0,这个0不写。随之把这个0擦掉。这下如何?计算过程结束。
(二)教学例2 52÷2
1.请同学们独立用竖式计算,遇到问题可以组内同学讨论解决。
2.谁能说说遇到了什么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请两名同学上来一人分小棒,一人列竖式配合演示一下。同意他们的解决方法吗?同桌的同学能像他们这样互相配合写出竖式吗?试试吧!教师巡回指导。
3.让我们一起复述一遍这道题的笔算过程吧!教师演示,学生复述。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梱和2根)平均分成2份。先把5梱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梱(20),还余1梱;再把多余的1梱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加起来共分得26根,所以52÷2=26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六册P19—P20的例1、例2及“做一做”第二题,处理练习四第2、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笔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备课。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教案可以在网上下一篇,但此备课并不是简单的“背”教案。我们领导也对我说,你先不要看网上的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先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教学过程,然后再看别人的课,找找不足。我明白教师上课时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是活泼可爱的各有特点的学生,他们爱动,爱说。如果让他们一味的听、练,我觉得他们的兴趣很快就会消失。对,要让整个课堂活起来,应该让他们参与,让他们都“动”起来,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表演者,成为整节课的主体。紧接着,我又认真研究了如何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如何才能让他们在“动”的过程中,探索新的、必须的知识。终于备好了这节课。
板书设计: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
先分…每份分…一共分了….再分.…每份分…一共分了.
例1 42÷2=21例2 52÷2=26
21 26
2)42 252
44
2 12
2 12
0 0
1号答题卡
2号答题卡
做一做
(1)46÷263÷255÷5 48÷4
( 2 )91÷7 85÷5 64÷4 72÷6
你能把这份作业批了吗?
四、试讲,改,再试讲,再改。
我先在我们班讲了一遍,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但我觉得效果不是太好,学生是动起来了,但有点乱。学生不太明白笔算除法的算理。怎么办?晚上回家的时候,我就拿着教案看,边看边拿起笔修改,直到我觉得满意为止。
但这节课是微型课,不让用课件,没有学生,必须在15分钟之内结束。又一个晚上,我按照真正课堂上的流程,把学生的回答省去,整节课下来20分钟。这怎么行呢?我必须再修改。我一遍一遍的读教案,发现有些话很罗嗦,不简洁。比如谈话引入这一部分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对,是植树节。谁知道为什么要植树吗?说的真好,植树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绿化祖国。今年的植树节,我们学校的同学也去植树了,(出示课本第19页主题图)瞧!他们干的多起劲呀?学生都回答了,老师就不用重复对,是植树节。同样学生已经把植树的作用说的很全,没必要再重复了。改!改到我自己感觉满意为止。这样一来,重复的话语没了,但我还是觉得不太好。思来想去,我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吗,是不是有的话让学生说出来会更好呢?在学生明白算理的前提下引导42÷2的笔算,整捆的小棒和十位上的数是对应的,第一次平均每班分20根是了两捆也就是两个十,把2写在哪一位上就表示20呢?同样道理,一共分了40根,把4写在上面位置上就表示40呢?怎样说才更有启发意义呢?我这样改:整捆的小棒和十位上的数是对应的,第一次平均每班分20根是了两捆也就是两个十,2怎么写就表示20呢,谁能说一说并上来写呢?同样道理,一共分了40根,把4写在哪里位置上就表示40呢?我觉得这样的启发意义更强。因此我觉得根据微型课本身的特点,语言要简洁,富有启发性是必须的。有时讲着讲着就讲不下去了,就是发现问题了,就需要就改。就这样,经过多次的试讲,改,再试讲,再改,我的教案终于定稿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