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教育事业30页PPT
中国教育发展史ppt课件

3、秦、汉的教育
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 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 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 化。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 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 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 289年),名轲,字子舆。汉族,东 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 是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战国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 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 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 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 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
2019
-
1
目录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二、古代教育代表人物 三、近代教育的发展 四、现代教育的现状
2019
-
2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 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 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 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 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 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
2019 3
一、古代教育的发展
2019
-
4
1、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 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 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 掌握在官府。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 “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 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 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 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
第四讲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PPT课件

生 活 、 起 居
7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学校之间的较大差距,义务教育发展不 平衡备受人们关注。
师资配备不均衡
不
均
衡 主不
教育资源不均衡
要
体 现 在
经费不足是义务教育均衡 发展 最大瓶颈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解 决 均衡配置办学资源 措 施
实行教师动态管理
一是对社会质疑的回应制度,如乱收费、择 校收费、不同学校间的经费分配不均之类社 会质疑的热点,应由相关学校或部门直接公 开相关情况,以回应社会的质疑。
21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14
三
存在问题
1 规范、体制不健全。
2 绩效目标不明确。 3 分配使用过程不透明。
15
2
规范、体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尚未有《预算法》,行政文件 的效力有限,虽然在一些地方有了预决 算过程,也有其他各种制度形式,但在 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过多的人为干扰因 素,执行不够严格,经费管理制度的严 肃性尚未完全确立。
2003年以 来
落实科学 发展观和 教育公共 政策的转 变
3
二
教育体制改革
专项改革
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 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 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 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 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 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 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 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面的变化[优质ppt]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面的变化[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496c9577ed630b1c59eeb5e7.png)
文革时期教师被批斗
+ 那个“怀疑一切,打 倒一切”的狂热年代 所发生的事:各级学 校领导干部和教师, 特别是一些学术上有 成就的专家、教授, 均遭到残酷斗争,无 情打击,身心受到极 大伤害,有的被迫害 致残、致死。文革时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要大量的工 科技术人才,因此教育的重心放在与 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尤其 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1952年开 始,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 教育体系。此次院系调整,中国的高 等院校虽然数量大幅增加,但全国多 事大学学科单一,发展不均匀。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破坏
谢谢观赏~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高考制度的恢复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尤其为重要的事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 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中 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据了 解,恢复高考的二十多年里,中国已经有1000多 万名普通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和60万名研究生陆 续走上工作岗位。
取消高考制度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高考就都取消了, 但部分大学还有招生,进入大学读书的称为 工农兵学员,1966年以后,由于大部分的大 学停止招收,所有干部子弟也都去做了工、 农、兵,因此也都具备了工农兵大学生的资 格。
高考制度的恢复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 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 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年9月,中国教育 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 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 以统一考试、则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教育政策发展历程.pptx

3、 1964年,高等学校招考新生又规定,少数 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高等学 校,可以申请免试外国语。
(六)教育经费方面的政策
1、1956年9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少数民族 教育事业费的指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教育政策 发展历程
老师:吴明海
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民族教育政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族教育 政策(上)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族教育 政策(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政策发展的 成就
3、 1962年,中央批转了西北地区民族工作会 议和全国民族工作会议报告。
(三)教材及课程方面的政策
1、 195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少数民族创制 和改革文字的方案。
2、 1957年3月17日,李维汉在政协全国委员会邀 请广西籍人士协商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会议上 的发言。
4、 1958年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 音方案的决议》
(五)师资方面的政策
1、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通过的《培养少 数民族师资的试行方案》提出了培养少数 民族师资的具体措施。
(六)招生及学生待遇方面的政策
1、1955年教育部发出《关于放宽少数民族学生 报考年龄的问题给广西省教育厅的函》。
2、1951年高等学校招考新生规定“兄弟民族学 生考试成绩虽差,得从宽录取”1953年至1961 年间,改为“同等成绩、优先录取”。
5、1954年7月,教育部《关于甘肃临潭初中增设藏文课程 的问题给西北教育局的批复》提出:“民族学校必须设 置民族语文课程。
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情景问题切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如图一(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和图二(希望工程宣传画)。
中国教育由小到大,逐步发展。
1983年国庆前夕,在北京景山学校,邓小平同志挥笔写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现在,它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
教育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国运兴衰,系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我们该如何看待“国运兴衰,系与教育”呢?学习目标引领整体结构感知本课第一目“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兴办的史实概况。
本课第二目“‘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着重讲述了“文革”期间教育的发展。
本课第三目“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主要讲述了“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重视教育以及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
三目关系,图示如下:自主预习梳理【答案】①社会主义新型②工农子女③为人民大众服务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⑤两种教育制度⑥国民教育体系⑦大中小学⑧成人教育⑨业余教育⑩坚实基础○11骨干力量○12上山下乡○13文化断层○14人才断层○15文盲○16半文盲○17全民族文化素质○18现代化事业○19恢复高考○20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21面向现代化○22面向世界○23面向未来○24科教兴国○25义务教育法○26教师法○27多种层次○28多种形式○29学科门类基本齐全重难疑点探究1. 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4)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现代化建设。
2.新中国初期,我国的教育兴办具有哪些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
中国教育.ppt

中国教育的支出现状
• 1、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不断增加由1991年的3386.62亿
上升到了2009年的10437.54,亿,约为1991年的3倍多。
• 2、教育支出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的第一大支出,也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关注程度。
• 3、自1990年至2009年,教育支出GDP的比重始终在3%
d.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明显,所以我国教育投入基 本走了一条先城市后农村的道路,导致城乡教育支出差距 显著。
e.多元财政主体,使责任难以落实。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造就 中国思想真空与文化 沙漠
单一形式和内容、呆板落 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中国人 失去了吸纳、鉴别多元文化和 思想的机会,失去了站到人类 文明成果巨人肩膀上继续创新 的可能。失去思想自由和可能 的民族正在走向思想真空与文 化沙漠。
探讨中国教育
•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 • 中国教育支出的现状 •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 对中国教育的建议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
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在共产党的领 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老解放区的 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的教 育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为了彻底改革旧有的学 校教育,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 学习苏联教育的先进经验,并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
定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教育工作在贯彻 “八字方针”中,从1961~1963年也对教育事业进行了大幅度的 调整。
4 1966年 5月,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关于“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左”倾错误论点,全盘否定17年的 教育工作。
新中国成就的伟大成就ppt课件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 曲折中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 过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各项文 化建设成就斐然,当前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 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巨大成就
ppt课件
1
新中国的建立
ppt课件
2
一个崭新的国家诞生了:
•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 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 疮百孔的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不够吃, 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一位西方记者曾 武断地说:“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 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还 是共产党人.”
其中山东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的《三体》
作为亚洲第一部获得雨果奖的科幻作家。中国电影也屡屡 在国际市场斩获大奖,今年的《战狼》更是一部现象级作 品,票房达到57亿的高票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现在的新中国: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护国神器
ppt课件
14
飞天梦
ppt课件
15
天眼
ppt课件
16
• 神州大地,处处莺歌燕舞,68年弹指一挥间, 从原先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人类历史 上的一个奇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国 泰民安,山河犹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更要学习新中国建设者的不怕牺牲、 自我奉献的精神。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ppt19 人教课标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教育事业的一些重要法律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中 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
希望工程实施后,适龄儿童能上学读书。
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 宣传画》中的“大眼睛”)2005年大学毕业, 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宁夏西吉县大坪小学拥挤的教室里, 四个学生挤在一张课桌的现象十分普遍。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 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 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 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 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16、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 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 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 25、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 3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 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 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 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42、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 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44、有志者事竟成。 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 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1、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2、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 3、不好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萧伯纳 4、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5、如果愉悦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愉悦的。——赫拉克利特 6、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 7、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修身》 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儒效》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2、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13、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知识仁慈胆量。——蒙田 14、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 15、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16、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好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家具广告) 17、平凡的脚步也能够走完伟大的行程。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 处事》 20、咱们爱咱们的民族,这是咱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21、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袁采 22、在真实的性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4、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25、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 26、行动不必须带来愉悦,而无行动则决无愉悦。 27、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28、人类的期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个性是在这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 29、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领悟的过程,咱们应当在这过程中,领悟稳定冷静,领悟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心情说说) 3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告子下》 31、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32、如果咱们都去做自我潜质做得到的事,咱们真会叫自我大吃一惊。 3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励志名言——lz,)——罗大经《鹤林玉露》 34、你的选取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35、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发奋,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 36、构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应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8、咱们是国家的主人,就应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39、把自我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4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1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第15课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2.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根本纠正长期以 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左”倾观点,迅速给数以万计的冤假错 案平反,使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得到新生,教育战线上的春天来 了; 3.1977年冬,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使教育界重新焕发 新机; 4.组织编写中小学全国通用教材,稳定教育教学秩序和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
年代
1949年 2000年
学校数 340000 714100
在校 生数 2400万 13498万
精英教育
大众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
在1998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中国 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学本 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341万增长为 1100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 硕士、博士人数增至80万,其中研 究生人数增长了约45万。 高等教育 资源扩大,校均规模增加。2004年 全国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236 所,其中普通高校1731所,比上年 增加17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 684所,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
宋怀林(1959年)
三、“文革”10年的教育事业
(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
“臭老九” “反动学术权威”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红卫兵砸毁“清华园”题字
“停课闹革命”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
中农再教育”
张铁生 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进行批判
1950~ 辽宁兴城人 北大“红卫兵”将校长陆平等 1973年参加全国高考
• 3.有一位同学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在《人民日报》 上看到了一篇《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在城里吃闲饭》 的文章,文章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奔 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对这 篇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高等学校停止招生造成中学毕业生失去了深造 的机会 • B.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 育”的号召 • C.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断层 • D.符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方面的变化PPT演示课件

这一时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求 经济建设尽快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轨道上来,赋予地方政府更多教 育管理权责,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求, 形成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新 体制。世纪之交,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 育成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教育事业呈现 出兴旺发达的势头。
15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要大量的工 科技术人才,因此教育的重心放在与 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高等教育,尤其 是工程和科学技术教育上。1952年开 始,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仿照苏联模式 教育体系。此次院系调整,中国的高 等院校虽然数量大幅增加,但全国多 事大学学科单一,发展不均匀。
4
1.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被肆意歪曲。 2.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受到严重摧残。 3.高等教育规模被压缩。 4.高等学校基本建设停滞,教学设施遭受严 重损耗。 5.高等教育结构失衡,国家教育教学水平全 面下降。
22
23
211949年新中国教育改革建设起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70年高考制度废除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86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2008年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改革开放使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严重摧残的中国教育事业再次起步和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和国民教育的高度重视加上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日益完善使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全国不断普及教育质量得到全面提高同时教育的兴起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行各业的大量人才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7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 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 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春天。1977年9月,中国教育 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 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 以统一考试、则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985工程
★ ★ ★ ☆
重庆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河南省 浙江省
河北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郑州大学 浙江大学
★
我国211工程大学和985工程大学名单
所在省市
大学名称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211工程
★ ★ ★ ★ ★ ★ ★
985工程
★ ★
辽宁省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大学
吉林省
1953年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 发布《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 办法的通知》
“扫除文盲的标准是: 干部和工人识2000常用字,能阅读通俗 书报,能写200—300字的 应用短文; 农民识1000常用字,大体上能阅读通俗 的书报,能写农村中常用的便条、收据等。
世界扫盲日
9月8日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全国下乡知青 总数累计已达1700万人。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命”; 2、“教育革命”; (阅读本框第三、四段)
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1)领导体制: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 高等 学校 中等 学校 小学 67.4万人 1432万人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1947年的3.3倍 1946年的6.9倍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千秋基业 壮丽诗篇——共和国教育50年 》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1999年)
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C、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 事业的发展。
5-3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之,1958年的教学改革,尽管受到“教育大革命” 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符合当时的教学实际需要,在今 天仍具有借鉴价值。
2、60年代初的教育整顿
从1960年下半年起,党中央逐步认识到工作中的问题,并 开始纠正“左”的错误。1961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 高等学校及中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认为普通教育要着重全面 提高教育质量,相对减少数量。决定到1963年,高等学校学生 减少22%,中专学生减少48%,高级中学学生减少16%,全日 制初中学生减少18%。高等学校经过调整、精简,已由原来的 1289所调整裁并为407所,在校学生由96万人压缩为75万人; 中等专业学校由1960年的6225所裁并为1355所,在校学生由 2216000人压缩为452000人;中小学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精 简了一批教职工,部分农村小学由公办转为民办等(毛礼锐等 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6卷,160~161页,济南,山东教育 出版社,1989)。通过这次调整,教育事业重新走上了有计划 稳步发展的轨道。
新学制的特点:
保障了劳动人民普遍接受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教育 为工农服务的方针;它确立了各类技术院校在学制 中的地位,保证了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现了教育为 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它还将业余文化补习和速成 学校纳入学校系统给广大干部和群众创造了众多的 学习机会,为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 水平打下了基础。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充分 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 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 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 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明确提出 了“改革开放”的施政纲领。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广大教 育工作者认真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全面贯彻“调 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通过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教育 内容和教育方法等,使教育工作又重新走上健康而高速发展的 轨道,我国的教育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ppt2

——邓小平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课堂练习
1.(2014· 天津文综· 9)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 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 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 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据统计,十年间中 国至少少培养200万 中专毕业生和100万 大学毕业生。 据估 算,十年中的中国 国民经济损失约 5000亿元。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 “反动学术权威”
二、“文革”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1、表现: 1)学校停课: 2)高考制度被废止: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二、“文革”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2.(2014· 北京文综· 19)1977年10月21日,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 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 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3.(2014· 江苏单科· 1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 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 “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课后探究
请组成几个学习小组,围 绕老、中、青“三代人眼中的 教育”这一主题,精心设计访 谈活动方案,进行一次访谈活 动,并将整理为一个完整的研 究性学习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