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堂PPT)
合集下载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共25张PPT)
特别邀
区域
请人士
代表
75人
116人
说明了政协会议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
暂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
暂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党的根本领导制度: 民主集中制 作用: 临时宪法
唐太宗: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 唐中宗: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
步 辇
唐穆宗:唐蕃会盟碑
图
》
元朝 (中央)宣政院;(地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清朝
顺治帝,册封达赖 康熙帝,册封班禅 雍正帝,设驻藏大臣 乾隆帝,金瓶掣签制
十世班禅 确吉坚赞
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 1951年 人物 阿沛·阿旺晋美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多党合作、民主联盟
毛泽东
张澜 宋庆龄 李济深 (民盟主席) 高岗
(民革主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内容
暂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党的根本领导制度: 民主集中制 作用: 临时宪法
选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确定——
首都:北京 国旗:五星红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纪年:公元纪年
建立—— 人民英雄纪念碑
虎门销烟 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南昌起义
顺利渡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 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 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共31张PPT)
◎开国大典阅兵现场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约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 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 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 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而 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 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 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 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品种
数量
项目
全国总产量
平均每人占有量
黄金
277万两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白银
1520万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美钞
1537万元
钢
15万吨
0.29公斤
材料三 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公开宣称: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 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 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
果。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
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政治领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内容: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
权力属于人民。
1.经济领域: (2)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思考】观察“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 并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想一想“一 五计划”的实施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材 料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 。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 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特别是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 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 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 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 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约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状况来说,大 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10% 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 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而 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 中农和其他人,却总共只占有约 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 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品种
数量
项目
全国总产量
平均每人占有量
黄金
277万两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白银
1520万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美钞
1537万元
钢
15万吨
0.29公斤
材料三 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些人怀着不同的心情。公开宣称: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 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 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
果。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
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政治领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内容: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
权力属于人民。
1.经济领域: (2)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 【思考】观察“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 并 阅 读 下 列 材 料 , 想一想“一 五计划”的实施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材 料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 。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 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特别是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 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 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 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 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22日)
八下历史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指1949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 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 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社会主义现代 过渡时期 探索时期 文革时期 两年徘徊 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学习,明确召开此次会议的 目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开国大典的学习,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理解新中国成 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学习,明确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
新课导入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乘车离开西柏坡,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课堂练习
3.下表中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C )
比较项
旧中国
新中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命运
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
受奴役受压迫
当家做主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华民族由衰转盛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徽标
想一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构成有何特点? 代表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性、代表性、民主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 ①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义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实行工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 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 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社会主义现代 过渡时期 探索时期 文革时期 两年徘徊 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学习,明确召开此次会议的 目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开国大典的学习,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理解新中国成 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学习,明确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
新课导入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乘车离开西柏坡,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课堂练习
3.下表中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C )
比较项
旧中国
新中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命运
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
受奴役受压迫
当家做主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华民族由衰转盛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徽标
想一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构成有何特点? 代表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性、代表性、民主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 ①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义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实行工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 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 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PPT课件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A.毛泽东 B.朱德C.周恩来 D.刘少奇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栖牲的人 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 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 争中栖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三年以来”是指哪三年?是什么时期?
1946——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2)材料中“三十年以来”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什么? 指什么事件以来?它标志着什么?
自学知识点(成立)开国大典
1,开国大典的时间:( ),意义:标志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相关的节日:国庆节。
2.( )任检阅司令员,( )任阅兵总指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英勇斗争,终于推翻
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1.通过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主 要
2.组建中央人民政府
内 3.确定“国旗、国歌、首都、纪年”
容 4、决定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自主学习(准备)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
1.时间:_ 地点:_
2.内容:决定成立( ),通过了《 》,起()作 用
选举了(),()为主席,( )为
副主席。
9、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
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
【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14、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了进一步②的到巩19固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
能力提升
新中国的农村政策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 分(田1)勤1劳95致0—富1奔95小2年康,”土。地与改这革幅农家春联 (中2的)两19次56“年分,田我”国直三接大相改关造的基是本完成。对农 ( )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农民组织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和国的成多正历己中 新 社AC史年 独主..开国国中 会来立结宰11人国主99被的束”45基民的义90了侵国开本年年从成的略家④始史91此立力0月被 ③土于实月站, 量地奴 中1国央唯(起壮 ,日役 国改人中一来大 巩的 半革民央合了了 固DB结历 殖政人法..),世 了史 民束府民政11成界 世99是政府② 地了54为和 界中府。39,中 半年年国平被华成国封中71人立家、压月0成建国月民了的民迫为社人共。1主主民日了会民和宣人和族真的的国布。的中
了进一步②的到巩19固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意义:
能力提升
新中国的农村政策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 分(田1)勤1劳95致0—富1奔95小2年康,”土。地与改这革幅农家春联 (中2的)两19次56“年分,田我”国直三接大相改关造的基是本完成。对农 ( )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农民组织
2、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和国的成多正历己中 新 社AC史年 独主..开国国中 会来立结宰11人国主99被的束”45基民的义90了侵国开本年年从成的略家④始史91此立力0月被 ③土于实月站, 量地奴 中1国央唯(起壮 ,日役 国改人中一来大 巩的 半革民央合了了 固DB结历 殖政人法..),世 了史 民束府民政11成界 世99是政府② 地了54为和 界中府。39,中 半年年国平被华成国封中71人立家、压月0成建国月民了的民迫为社人共。1主主民日了会民和宣人和族真的的国布。的中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30张)
(3)与不法投机资本家的斗争逐渐提上日程: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不法投机资本家兴风作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动了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4)恢复和发展经济是巩固人民政权的根本保障: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人民政府没收了 官僚资本,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合理调整工商业,促进了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中印两国政府举 行的会谈中首次提出;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 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双方总理在联合声明 中,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4.万隆会议 (1)成果: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 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 社会主义的过渡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课堂小结
时空坐标
课标定位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2.人民政权的巩固: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抗美援朝。 3.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政策和重要外交活动。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 的统治。 (2)思想上,1949年,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 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
。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探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2-3页,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概况。
背景:①解放战争基本胜利②国民政府被推翻。
时间: 1949.9
材料:曹铁,这位75岁的老人,49 年前曾作为翻身农民的代表,参
地点: 北平(今北京)·中
南海怀仁堂
加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
新学期要求 打好基础,规范格式,提升技巧
中国现代史
勤动笔 四 个 “ 勤 ”
按要求标注好课堂笔记(划、写)
勤温习
当天学的内容花10到15分钟复习,回顾课堂 笔记
勤动脑
紧随老师引导认真思考课堂问题和课后思考
勤练习
把每次课堂练习,作业,测试都当做考试来 做,训练做题格式,规范答题语言
候课任务 自学问题(课本第2、3、4、5页找答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本单元内容与是人上民代承表中大华会人制民度共的确和立国的成立和巩固,下 接建第设5课有:中三国大特改造色的社会主义这段历史。这一时期是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期间有正确的和比较正确 的探第索6课经:验艰。辛比探如索与“建八设大成”就 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和全 面调整国民经济的探索,在“文革‘中仍起作用,使社 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错误惨痛的经验教训, 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及“文化大革命”,给 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政协会议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参政议 政权,无决策权)。(性质)
政协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政治协商 制度)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探究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空观念 阅读教材第2-3页,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概况。
背景:①解放战争基本胜利②国民政府被推翻。
时间: 1949.9
材料:曹铁,这位75岁的老人,49 年前曾作为翻身农民的代表,参
地点: 北平(今北京)·中
南海怀仁堂
加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 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
新学期要求 打好基础,规范格式,提升技巧
中国现代史
勤动笔 四 个 “ 勤 ”
按要求标注好课堂笔记(划、写)
勤温习
当天学的内容花10到15分钟复习,回顾课堂 笔记
勤动脑
紧随老师引导认真思考课堂问题和课后思考
勤练习
把每次课堂练习,作业,测试都当做考试来 做,训练做题格式,规范答题语言
候课任务 自学问题(课本第2、3、4、5页找答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本单元内容与是人上民代承表中大华会人制民度共的确和立国的成立和巩固,下 接建第设5课有:中三国大特改造色的社会主义这段历史。这一时期是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期间有正确的和比较正确 的探第索6课经:验艰。辛比探如索与“建八设大成”就 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和全 面调整国民经济的探索,在“文革‘中仍起作用,使社 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错误惨痛的经验教训, 比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及“文化大革命”,给 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政协会议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有参政议 政权,无决策权)。(性质)
政协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政治协商 制度)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自主学习 自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筹备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 开 时间、地点、代表、目 的、主要内容、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的职能?“共同纲领 ”的作用?)
建立新中国 ——开国大典 时间、地点、主要人 物、主要流程;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 史意义(国内、国际 )?
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A
C.西藏和平解放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3.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B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掌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
会为之顿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抗日战争胜利
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下列对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表述正确
的是( )
B
①1950年,达赖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②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社会性质改变
国内
(2)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统治。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天安门结束于天安门。——周恩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PPT优秀课件
2.经济上:
(1)土地改革:
①背景:
②过程:
③实质: 变封建土地私有制
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④结果:
⑤意义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2.经济上:
(2)稳定物价: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初,国家财政困难,商人趁机投机倒把,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②措施:A.制止投机资本:“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 B.统一全国财经: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 ③结果: A.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B.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
积极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程 内容 意义
1953年12月,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6月,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并倡导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A.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除了苏联,没有外 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 典礼。”
——《泰晤士报》1949.10.3.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1.政治上:剿匪镇反(1949-1951)
(1)追歼残余:
(2)镇反剿匪:
1949年10月14日华南-广州解放解放
1949年11月-12月西南战役,西南解放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三、建设政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初步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土地改革:
①背景:
②过程:
③实质: 变封建土地私有制
为农民土地私有制
④结果:
⑤意义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2.经济上:
(2)稳定物价: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初,国家财政困难,商人趁机投机倒把,物价飞涨,市场混乱; ②措施:A.制止投机资本:“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 B.统一全国财经: 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 ③结果: A.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B.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目的
积极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过程 内容 意义
1953年12月,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6月,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并倡导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A.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B.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除了苏联,没有外 国代表参加北京的开国 典礼。”
——《泰晤士报》1949.10.3.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1.政治上:剿匪镇反(1949-1951)
(1)追歼残余:
(2)镇反剿匪:
1949年10月14日华南-广州解放解放
1949年11月-12月西南战役,西南解放
二、巩固政权——多领域、多举措、强根基
三、建设政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初步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课件4: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一个强国。这期间,我们党带领人民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展开大规模的社 会主义建设,_____①_____。我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主要 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明显( );推进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获 得改善;发展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不仅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而且成功发射 “两弹一星”。中国的国际( )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 ),人民 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毛泽东同志还提出“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 社会主义的道路”的问题,在探索过程中,_____②_____,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取得的( )理论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与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独特的理论准备。
艺术特色
②其次是因为大量运用了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强调性的词语有 “决无”“必然”“从来”等,这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 情况与事件,如“决无”“一切”等;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 然”“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强调性的句式主要有 “是......的”“之所以......,是因为......”“只要......就......”,这些句 式,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 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 袖,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题目解说
“中国人民”是主语,“站起来了”是指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不 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在政治上真正有 地位了。中华民族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 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
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课件(共32张PPT)
请思考:我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 门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 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一: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 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优 秀 p p t公 开课pp t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人教 部编版 中国历 史八年 级下册 第13课 香港和 澳门回 归祖国 课件( 共32张 PPT)
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 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解决 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优 秀 p p t公 开课pp t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人教 部编版 中国历 史八年 级下册 第13课 香港和 澳门回 归祖国 课件( 共32张 PPT)
优 秀 p p t公 开课pp t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人教 部编版 中国历 史八年 级下册 第13课 香港和 澳门回 归祖国 课件( 共32张 PPT)
优 秀 p p t公 开课pp t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人教 部编版 中国历 史八年 级下册 第13课 香港和 澳门回 归祖国 课件( 共32张 PPT)
优 秀 p p t公 开课pp t免费课 件下载 免费课 件人教 部编版 中国历 史八年 级下册 第13课 香港和 澳门回 归祖国 课件( 共32张 PPT)
讨论一:香港澳门回归,有何重要意义? 讨论二: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
你以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
(结合教材P67页材料研读) 讨论三:你从香港和澳门两地被割占到顺 利回归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
国(C )
A.10周年 B.15周年 C.20周年 D.21周年
3. 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
2024年度2024最新中国历史ppt课件
26
THANKS
[ 感谢观看 ]
2024/3/23
27
文化昌盛与科技辉煌
唐诗、唐乐、唐画等成为文化代表;雕版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科 技发明领先世界。
2024/3/23
13
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转型
2024/3/23
经济转型与商业革命 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繁荣;明清时 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 佣关系。
社会变革与市民阶层壮大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宋明理学强调个人修 养和社会责任,对后世影响深远。
意义。 6
CHAPTER 02
古代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
2024/3/23
7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演变01 Nhomakorabea02
03
夏朝
家天下制度确立,王位世 袭制代替禅让制
2024/3/23
商朝
内外服制度,神权与王权 相结合
周朝
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 度形成
8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交流
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 涌现
18
CHAPTER 05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2024/3/23
19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及成就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经济体制的转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 展。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10
CHAPTER 03
中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迁
2024/3/23
1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与融合
政治分裂与民族融合
THANKS
[ 感谢观看 ]
2024/3/23
27
文化昌盛与科技辉煌
唐诗、唐乐、唐画等成为文化代表;雕版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科 技发明领先世界。
2024/3/23
13
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转型
2024/3/23
经济转型与商业革命 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繁荣;明清时 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 佣关系。
社会变革与市民阶层壮大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宋明理学强调个人修 养和社会责任,对后世影响深远。
意义。 6
CHAPTER 02
古代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
2024/3/23
7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演变01 Nhomakorabea02
03
夏朝
家天下制度确立,王位世 袭制代替禅让制
2024/3/23
商朝
内外服制度,神权与王权 相结合
周朝
分封制与宗法制,礼乐制 度形成
8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交流
百家争鸣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 涌现
18
CHAPTER 05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2024/3/23
19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及成就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增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经济体制的转型,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 展。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10
CHAPTER 03
中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迁
2024/3/23
1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与融合
政治分裂与民族融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第9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新课导学
(3)统一财经: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 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新课导学 (4)抗美援朝 ①背景: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 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扩大侵朝战争,严重 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 ②概况:1950年10月,__中__国__人___民__志__愿__军____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结果:美国不得不在《_朝__鲜__停__战___协__定__》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志愿军可歌可泣的 英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
新课导学
知识点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1.背景 (1)军事: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 (2)经济:新中国面临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 (3)国际: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
新课导学
2.措施 (1)土地改革 ①原因: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②开始: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③结果: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_少__数__民__族___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④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新课导学
2.成立: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2)开国大典:10月1日下午三时,在__天__安___门___广场举行。
新课导学
3.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 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_社__会__主___义__ 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必然趋势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召开 1949年9月,北平
内容 ①采用“ 了
”的国名;②通过了《
,
为主席。
》 等重要文件;③大会选举
④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
改名为
;纪年采用
建立
。
;国歌为《
》;定都 ,
;
为国庆节;在北京天安门前
意义:①它标志着中国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在组织上的最后形成,标志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中央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10月1日) 标志: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标志:开国大典(1949.10.1)
董希文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意义:国内+国际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 上改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 造了前提条件。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 展开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
• 答案:A
•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7年,西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 到150万,且国营纺织厂中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这得 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强调优先 发展重工业,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大量劳动力涌 入城市;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重型机器制造业等重要 工业部门建立起来,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社会面貌,这与材料主旨 相符,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排除B项; 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C 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A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PPT课件
人
民 共成
成立标志: 开国大典
和立
国
成立意义: 两个标志三个新
成
立
和 巩
巩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
固
课堂演练
• 1.为了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议胜利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北邮政总局以 “中华人民邮政”名义向全国发行一套《庆祝中 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 这套邮票发行应该是在( D )
•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6年
• 4. 下列内容不是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确立
的是( D )
• A.国旗 B.国歌 C.首都 D.国徽
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
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该当如何?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 不必有。 其实失败是一团没经处理的陶泥,只要它敢于在灼热的窑中翻滚,出窑后,便是一件可居一指的陶瓷。 有的时候一句古诗要比一个外语单词有用的多。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的命运,但我们可以用愉悦的表情面对命运。 学习是一次独立的行动,需要探索、琢磨、积极应战、顽强应战,艰辛由你独自承担,胜利由你独立争取。 天下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6、西藏解放的时间,解放的方式?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 召开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25张PPT)
二、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升国旗,奏国歌
54门礼炮齐鸣28响
54门礼炮:指参加政协会议的54个单位(另一说54个 民族); 28响:指中共成立28年,即从1921至1949年。
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本政府 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 法政府。
3. 一首老歌中唱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 起来· · · ”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开国大典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
4.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新疆和平解放 C.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 D.西藏和平解放
)
5.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共同纲领》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三、西藏和平解决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协 议,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5月21日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 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合作探究
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并归纳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 一个行政区域。 清朝: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驻藏大臣 管理西藏。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 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副 主 席
朱 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 澜
高 岗
(3)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首都;以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 旗;采用公元纪年。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历程。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的社会性质: 两半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争常,是这终个于国推家的翻独了立、帝宪国法主的签义署、、封元首建诞辰 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主这个义国和家官守护僚神资的圣本人主节义。 的统治,中
贰
五星红旗的升起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
国庆节是由宣一告个国:家“制中定的华用人来纪民念共国家和本国身中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 央 人 民或其政他有府重大今纪念天意义成的周立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虽然绝大部了分。国家”都5有4门类似礼的炮纪念齐日鸣,2但8是响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比如 象 征 党 领 导 人 民美国奋只斗有2独8立年日的,没有国庆日,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叁
五星红旗的遍布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按 下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 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上升, 从这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旗帜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但在 这喜悦的同时,一个约有八分 之一个中国的地方,还沉陷在 封建农奴的残梦中。
这个地方是哪里?
人间炼狱般的农奴生活 “下等人命价等一根草绳。”——旧西藏法典
内容
毛泽东题词 毛泽东宣读人民英雄纪周念恩碑来碑题文写的碑文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会议胜利闭幕,令宋庆龄感慨万千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 这样一个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 会,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战线, 以执行共同纲领和组织一个真正 的人民民主政府。”
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新的社会性质: 两半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
国庆节是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们通争常,是这终个于国推家的翻独了立、帝宪国法主的签义署、、封元首建诞辰 或其他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周年纪念日;也有些是主这个义国和家官守护僚神资的圣本人主节义。 的统治,中
贰
五星红旗的升起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
国庆节是由宣一告个国:家“制中定的华用人来纪民念共国家和本国身中的法定假日。它们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元首诞辰 央 人 民或其政他有府重大今纪念天意义成的周立年纪念日;也有些是这个国家守护神的圣人节。
虽然绝大部了分。国家”都5有4门类似礼的炮纪念齐日鸣,2但8是响由,于复杂的政治关系,部分国家的这一节日不能够称为国庆日,比如 象 征 党 领 导 人 民美国奋只斗有2独8立年日的,没有国庆日,但是两者意义相同。
叁
五星红旗的遍布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按 下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 国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上升, 从这天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旗帜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但在 这喜悦的同时,一个约有八分 之一个中国的地方,还沉陷在 封建农奴的残梦中。
这个地方是哪里?
人间炼狱般的农奴生活 “下等人命价等一根草绳。”——旧西藏法典
内容
毛泽东题词 毛泽东宣读人民英雄纪周念恩碑来碑题文写的碑文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会议胜利闭幕,令宋庆龄感慨万千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 这样一个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 会,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战线, 以执行共同纲领和组织一个真正 的人民民主政府。”
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外:抗美援朝
4
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 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 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 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 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结果和影响: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 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 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及经验教训
(50——70年代)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成功探索
(78年底至今)
7
(一)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概况 及经验教训(50——70年代)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础 建立起来。此后,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探索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性 任务。
10
失误的原因
❖ 经济上: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 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 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
❖ 政治上:左倾错误在思想上的继续扩大。
11
经验教训
A、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 实际出发; B、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C、 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超越生产 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 面追求高速度; D、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 化; E、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坚持群众路线。
过程: 1、中共八大召开。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和相应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是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的 良好开端。
8
2、探索的失误 ❖ 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
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规模速度 问题,在前后长达二十(1957——1976年)之 久的长时间中,我们党在这一大问题上再发生严 重失误,使探索过程出现了歧途和曲折。 A、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 济发展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盲目求快,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 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进一步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成功探索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内容是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并指 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1、经济上: (1)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召开,是完成拨乱反正、实
现伟大转折的四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了马克思正确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开始伟大的历史转折。三中全会后,全面拨乱反正,
实行改革开放。
(2)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
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
(3)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的基础上,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规 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大致上分三 步走的战略部署。 (4)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 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确立了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还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
1949——1956 1956——1966 1966——1976 1977——1978 1978——今
过渡时期 探索中的十年 十年文革 两年徘徊 改革开放新时期
2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 1、1949、10---1952年为共和国创建、巩 固时期,又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1953---1956年为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 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变革的完成时期。
3
共和国政权的巩固
❖ 对内:1、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 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土地改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开始。农民获得真正解 放。)
9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使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C、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探索中 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 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使党、 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 损失。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5 进。
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 (3)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 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
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 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 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 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 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结果和影响: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 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 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6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及经验教训
(50——70年代)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成功探索
(78年底至今)
7
(一)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概况 及经验教训(50——70年代)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础 建立起来。此后,我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探索一条适合 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性 任务。
10
失误的原因
❖ 经济上: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 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 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
❖ 政治上:左倾错误在思想上的继续扩大。
11
经验教训
A、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 实际出发; B、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始终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C、 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超越生产 力水平,盲目调整生产关系和生产组织形式,片 面追求高速度; D、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阶级斗争已不是主要矛盾,要防止阶级斗争扩大 化; E、 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 坚持群众路线。
过程: 1、中共八大召开。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和相应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是中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的 良好开端。
8
2、探索的失误 ❖ 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
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当时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规模速度 问题,在前后长达二十(1957——1976年)之 久的长时间中,我们党在这一大问题上再发生严 重失误,使探索过程出现了歧途和曲折。 A、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 济发展规律,片面突出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盲目求快,从而改变了八大所提出的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 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的讲话,进一步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成功探索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进入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的基本内容是建设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并指 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1、经济上: (1)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召开,是完成拨乱反正、实
现伟大转折的四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
了马克思正确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开始伟大的历史转折。三中全会后,全面拨乱反正,
实行改革开放。
(2)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
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
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3
(3)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的基础上,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提出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规 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大致上分三 步走的战略部署。 (4)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了 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确立了建 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还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
1949——1956 1956——1966 1966——1976 1977——1978 1978——今
过渡时期 探索中的十年 十年文革 两年徘徊 改革开放新时期
2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1956) 1、1949、10---1952年为共和国创建、巩 固时期,又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1953---1956年为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 划的经济建设时期,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变革的完成时期。
3
共和国政权的巩固
❖ 对内:1、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 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土地改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 制。土地改革运动在农村开始。农民获得真正解 放。)
9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使左倾错误泛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C、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探索中 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党内指导思想 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使党、 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 损失。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5 进。
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 义公有制。 (3)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4)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1956年底。②意义: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 为公有制的任务,在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 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