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2019-2020年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A.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专制代替民主的历史倒退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2.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防止贵族之间因权位和财产继承问题发生纷争③保证了统治者的德才素质④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3.秦始皇在中国古代最先采用“皇帝”的称谓,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A.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B.将自己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C.深感自己的不足,要向古代圣贤学习D.统一中国大业完成,秦始皇志满意得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他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攻打匈奴 B.修筑长城C.推行郡县制 D.建立三公九卿制5.关于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大推动了商鞅变法运动B.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C.关键是相权至上D.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6.在某一学校的一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这样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
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②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
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请回答:剧本①、②分别反映的情况最主要代表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官制A、秦朝、汉朝B、汉朝、宋朝C、秦朝、唐朝D、唐朝、元朝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8.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1).doc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1. “立子以嫡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春秋·公羊传》),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礼乐制2.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考古存在造假嫌疑 B.郡县制的消亡C.中山国的地位较高D.分封制的瓦解3.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叙述:“郑始祖为周厉王少子友,宣王时始封,在今陕西华县。
幽王之乱,郑友寄家于郐及东虢,因而夺占其地,别建新国。
”对此材料分析错误的是()A.受封的郑国国君是周王室的子弟B.郑国是拱卫王室的主要诸侯国C.郑国的版图在春秋时期发生变化D.幽王时期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4.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皇帝处理一切事务B.皇权至高上C.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D.皇帝独尊5、始皇二十八年的一山刻石词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秦始皇认为“兵不复起”的原因是()A.确立皇帝制度B.实施虎符分执制度C.实施朝议制度D.全面推行郡县制度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钱穆认为此项制度的意义是()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平民有了提高地位的机会C.门第观念在民间消失 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7.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
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
”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8.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优质人教】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I 、II 两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2、Ⅰ卷的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Ⅱ卷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这种方式( )A.减少了商王决策的盲目性B.是行政机构不健全的必然产物C.使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D.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2.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王位世袭制3.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4.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分封制逐渐瓦解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 .宗法制已完全崩溃5.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但他对夏、商、周的制度也有明显的继承,这主要体现在( )A.皇位世袭B.中央官制C.地方行政D.皇权至上6.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
此称谓( )A .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B .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C .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D .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7.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2019-2020】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
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格局
7.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A.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B.贵族政治逐渐削弱
C.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D.地方与中央相抗衡
4.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像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妾室所生,是异父同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从传统的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19.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太尉B.皇帝
C.丞相D.御史大夫
8.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皇位世袭B.独断性和随意性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9.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
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
2019-2020学年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2.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
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 )A.等级制度森严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D.法律制度严苛3.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4.《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
吉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月检测考试卷
吉林省高一上学期历史1月检测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52题;共104分)1. (2分) (2019高一上·那曲期末)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国庆大阅兵令国人振奋,感受国家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 . 禅让制B . 世袭制C . 宗法制D . 分封制2. (2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A . 禅让制B . 科举制C . 行省制D . 内外服制度3. (2分) (2019高二下·大名月考) 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
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为一国的君父。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 男性社会地位高B . 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C . 传统道德影响大D . 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4. (2分) (2019高二上·靖宇月考) 公元前4-2世纪左右,中西文化史上,有两件事令学者们扼腕叹息:一为中国秦王朝的焚书坑儒事件,大批文化典籍与儒生学者被坑杀埋葬;二为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被古希腊雅典判处死刑,其思想体系与睿智学说在如日中天时而殇。
这说明()A . 专制主义的缺陷B . 当权者的需要C . 其思想违背了社会潮流D . 其思想都体现民众的利益5. (2分)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统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
由此可知,唐朝的科举考试()A . 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 . 承认私学教育的合法性C . 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 . 封闭世家大族入仕途径6. (2分) (2019高一上·合肥期中) 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在划区时突破以山川地理自然环境划分疆界的故套,将自然、人文和社会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I).docx
2019-2020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题(I)一、:每 2 分, 30 小,共60 分。
1、中国人很早就“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 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王”字。
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其中之王。
三者天地人也。
而参通者,王也”。
下列甲骨文“王”字的写所反映的政治含理解正确的是A.殷王的治至高无上B.早期国家已出政治集C.宗族关系成基本的政治关系D.神与王相合2、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相于四夷的中国的形成与大、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同的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里主要A.分封制推中原文明的播B.分封制巩固西周治的作用C.分封制阻碍了中民族融合D.分封制大西周文化的作用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侯疑焉,立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侯失位天下乱,大夫无等朝堂乱。
” 表明西周行嫡子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子的最高地位B.保族血的正C.防止内部争,化中央集制度 D .解决位和的承与分配,定治秩序4、《礼》:“夫礼者,所以章疑微,以民坊者也。
故有等,衣服有,朝廷有位,民有所。
”由此可,制定礼制度的目的是A.加中央集B.展文化教育事C.社会等秩序D.打地方侯力5、《三国志》:曹操的曹是西丞相曹参的后代。
2013 年11 月复旦大学行的DNA否定了一法,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家族并非曹参本族。
而我国古代也有养子“异姓不养”的俗。
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内外服制B.郡制C.分封制D.宗法制6、斯塔夫里阿斯在《全球通史》中:“在中国达数千年的史上,有三次革命,它从根本上改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构。
第一次生于公元前221 年,⋯⋯第二次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1949 年⋯⋯”。
其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 .世卿世禄制的除B.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D.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7、《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 君主 ) 之守司 ( 官吏) ,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段话反映出西周政治(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C.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特点D.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2. 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D.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3.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
“深刻却持久的记忆“主要是指()A.完成统一B. 修筑长城C.制度创新D.暴政而亡4.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材料表明他主张()A.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6.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 )A. 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 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 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 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7.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颁布推恩令C. 实行编户齐民制度D. 颁布附益之法8.(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召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
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
其用意在于A.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答案】C【解析】由“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沦,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可以看出董仲舒批判不同思想,最终给予统一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主要是通过此措施来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不选,“神化儒学”材料没有体现;B项不选,道德与统一思想无关;D项不是儒家思想的用意,排除。
2.“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材料体现了A. “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B.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C. 专制集权的法家思想D. 崇尚节俭的墨家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体现的是在治理国家时要注意国家的节俭开支,体现了墨家节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节俭,而不是德治,也不是无为,排除AB;材料强调治理国家要节俭,并非加强专制集权,排除C.3.武王伐纣的五百多年后,作为商族后裔的孔子,面对辉煌的周朝,这样倾心表达对灭掉他祖宗之国的周朝的认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认同周朝是因为周朝A. 强化了中央集权B. 强化了对商族后裔的统治C. 强化了家国认同感D. 巩固了王位世袭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达对灭掉他祖宗之国的周朝的认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西周通过实行分封宗法制等措施强化了家国认同感,从而使孔子认同周朝,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是秦朝建立的,故A项排除;B项包含在C项之中;王位世袭制与孔子认同周朝无关,故D项排除。
4.《春秋繁露》中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心,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论其轻。
【历史】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C【解析】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存在分封的诸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根据“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反映的这一政治制度应该是分封制,故选C项;王位世袭制是指国家王位按照血缘在一家一姓内传承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
2. “香火点燃,袅袅青烟把怀念牵系,张张渐变的纸钱,担当起阴阳的信使。
”这是一名网友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博客上发表的一首原创诗歌。
时下,上网扫墓、发微博祭祀祖先渐成主流。
这种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A. 禅让制B. 宗法制度C. 分封制D. 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利于凝聚宗族,该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祭祀祖先即是典型的表现。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A. 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 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C. 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D. 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得出,西周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诸侯有较大独立性,故B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利,因此不因层层封授而松散,故C项正确。
D项不能反映松散性,故排除。
4.乐在广义上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它们在氏族社会本来都是用以表达感情的文化活动。
但到西周时,乐的情感内容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鸦片战争后十多年间,以“夷”指外国人,每每可见可闻于朝堂内外,《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国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一变化反映清政府A. 外交观念发生改变B. 已沦落为洋人的朝廷C. 逐步实施平等外交D. 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答案】A【解析】清政府蔑称外国人为“夷”,是“天朝上国”心态的反映,《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不得用“夷”字,说明“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外交观念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说清政府当时“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明显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中英天津条约》规定不得用“夷”字,与向西方学习法律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题眼是“不得提书‘夷’字”。
2.中英在近代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常来居住,或不时来往,均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人民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
此条款A. 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B.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C. 遏制了英国的侵略势力D. 缓和了中英的贸易争端【答案】B【解析】【详解】“广州等五港口英商”说明是《中英南京条约》,“即听该地方人民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属于司法方面事宜,说明中国司法主权被破坏,故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2.“香火点燃,袅袅青烟把怀念牵系,张张渐变的纸钱,担当起阴阳的信使。
”这是一名网友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在博客上发表的一首原创诗歌。
上网扫墓,发微博祭祖渐成主流。
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禅让制B.宗法制度C.分封制D.礼乐制度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A. 宗法制、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B. 宗法制、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C. 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D. 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4.“乐”广义上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它们在氏族社会本来都是用以表达感情的文化活动。
但是到西周时,“乐”的情感内容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A. 遵循了孔子的思想B. 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C. 休现出与礼的对立D. 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5.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
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
”材料体现的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 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6.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
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7.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
”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8.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10.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D.实行郡国并行制11.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这说明( )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2.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1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此项制度”指的是()A. 三公九卿制B. 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4.《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
(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
材料体现了( ) A.内阁拥有决策大权 B.军机大臣权力日益重要C.内阁地位逐渐上升D.君权和相权的矛盾15.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
这一机构是()A.秦朝的太尉B.清朝的军机处C.宋朝的通判D.唐朝的中书省17.清代的军机处设在隆宗门内,乾清门两侧,严禁外人进入。
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连太监也必须退出。
这些规定()A.避免了权臣干预决策B.提高了军机大臣的地位C.提高了决策的机密性D.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18.阿多科克在《希腊城邦的成长》一书中说道:“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
……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
”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B.轮番而治C.人民民主D.各邦长期独立自治19.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改革()A.动摇了贵族世袭特权,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了“黄金时代”B.实行系列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平民利益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20.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Aristeides)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
这则故事突出反映了()A.雅典阶级矛盾十分尖锐B.“陶片放逐法”形同虚设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误用D.很多雅典政治家浪得虚名21.假如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20万,自由民约为16.8万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4.5万人,妇女3.2万人,外邦人约3万人,奴隶约1万人。
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 16.8万人B. 4.5万人C. 7.5万人D. 7.7万人22.《十二铜表法》规定: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事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由此可见《十二铜表法》()A.对平民没有一点好处B.维护贵族的利益C.维护平民利益D.是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23.《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
”该规定的实质是()A.一视同仁的基本原则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C.习惯法影响巨大D.法律至上24.“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
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为此罗马形成了()A.习惯法体系B.公民法体系C.万民法体系D.自然法体系25.中国秦朝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这主要是由于两者()A.对犯罪的界定不同B.都依法治国形成法治社会C.立法的出发点不同D.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二.非选择题(50分)26题: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找采用世卿世禄制。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
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图一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二明朝政府机构示意图材料三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
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日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1)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官员上的区别(4分)(2)分析比较材料二中两图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产生的作用。
(6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
(6分)27题:材料一材料二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
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
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三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试成绩。
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
到了北宋,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
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2)据材料二,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
(4分)(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
(2分)(4)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创立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的理由。
(6分)28.民主与法制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利。
材料二:第3表:債权人可将无カ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将其戴上足、手特,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8表: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