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
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
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是指每周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
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些国家因为其劳动法规定或者文化传统导致该国的工作时间最长。
这种情况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但也有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存在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中国工人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但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人的工作时间往往要远远超过这个标准。
在一些公司,加班已经成为了常态,工人们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能完成任务。
尤其是在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加班文化非常严重。
有些员工每周的工作时间甚至高达60小时以上。
这种情况在中国大城市尤为突出,比如北京、上海等地。
造成中国工作时间长的一大原因是公司文化。
很多公司都倡导“996工作制”,即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这种工作制在一些互联网企业中尤为普遍。
对加班的奖励机制也是导致工作时间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公司以加班来衡量员工的工作态度和绩效,而对加班的报酬也远远高于正常工作时间的报酬,这导致员工们不得不加班才能维持生计。
工作时间过长对员工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长时间的工作使员工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长期下来容易导致各种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心脏病等。
长时间的工作也会影响员工的家庭生活,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和不和谐。
长期下来,这种情况也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家庭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另一个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是日本。
根据日本劳动法,日本的标准工作时间为每周40小时,但在一些公司,特别是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中,加班文化非常普遍,员工常常工作到深夜。
在日本社会中,长时间工作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敬业精神的表现,而且对加班的报酬也很高,这导致很多员工愿意加班。
日本的文化传统中也影响了人们对工作时间的认知,很多人认为长时间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996工作制度的产生
996工作制度是指员工每天早9点上班,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这种工作制度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尤为普遍,被称为“996ICU”(即“996工作制,Injured and Unable to Work”)。
996工作制度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和政策等因素。
首先,996工作制度的产生与社会竞争压力密切相关。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普遍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压缩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采取了996工作制度。
同时,996工作制度也使得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得更高的薪酬和晋升机会。
其次,经济因素是推动996工作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
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企业采取了996工作制度,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此外,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996工作制度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手段之一。
再者,文化因素也对996工作制度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敬业被视为美德。
因此,很多员工认为加班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把加班作为一种体现自己敬业精神和拼搏精神的方式。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企业更容易推行996工作制度。
同时,一些企业家认为,996工作制度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最后,政策因素也是996工作制度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政策层面鼓励企业加班加点,提高生产效率。
当时,国家对加班时间的规定相对宽松,为企业实行996工作制度提供了空间。
此外,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许多初创企业为了快速成长,纷纷采取996工作制度。
这些企业在初期可能不具备完善的福利待遇和作息制度,因此996工作制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996工作制度啥样
996工作制,即每天早9点上班,晚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这种工作模式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曾经十分普遍,被誉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加班文化"。
然而,随着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和保护,996工作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被认为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996工作制的实施,意味着员工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且每周工作时间高达72小时。
这种工作强度对于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长期下去,可能导致身体疾病和心理问题。
同时,长时间的工作也使得员工无法享受充足的休息时间,影响了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
虽然996工作制在某些互联网企业中得到了实施,但它并不符合中国的劳动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员工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此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加班时间和加班工资的支付标准。
因此,996工作制被认为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996工作制的存在,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压缩成本,减少员工工资支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某些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不合理要求,或者是企业文化的问题。
这种工作制度对于员工的权益造成了侵害,也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和企业形象受损。
对于996工作制,社会舆论普遍持反对态度。
员工们认为,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已经超出了合理范围,长期下去,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他们呼吁企业尊重劳动者的权益,遵守劳动法规定,合理调整工作制度。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响应社会的呼声,逐步调整工作制度,减少加班时间,提高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这种积极的改变对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以及维护企业的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996工作制是一种违反劳动法的工作制度,对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平衡造成了严重影响。
企业应该遵守劳动法规定,尊重员工的权益,合理调整工作制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和监督企业遵守劳动法,共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企业文化的五个比喻五种陋习
企业文化的五个比喻五种丑陋企业文化的五个比喻在经济学家眼里,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经济学家对文化”的兴趣通常很淡,有一些人甚至持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即认为文化只是代表着一切说不清楚的东西的混合,而经济学要着力研究的是那些能够说清楚的东西。
然而,如果我们将文化的神秘面纱拿掉,而将文化看作是某种能够影响人们偏好的因素,甚至直接将文化等同于偏好”,那么文化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就会立即显现。
这里我们不妨用五个比喻来说明一下企业文化”的功用。
发动机”一是发动机”。
企业用什么来激励员工,正规制度讲究的是物质奖励、金钱刺激,工资、奖金,以及股权、期权都是这一思维模式下的产物,这当然是重要的。
然而,经济学对这一点洞若观火,知道完全靠物质奖励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因为任何东西包括物质刺激在内,其激励作用都是边际效率递减的。
开始时也许有用,但在人的收入与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其作用就越来越小了。
这个时候,你不能只靠物质,也要靠企业文化等来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指南针”二是指南针”。
企业设立制度,是为了对企业的行为有规范。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靠制度实际上很难跟得上市场的变化。
这个时候,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多要靠企业文化引领。
举个例子,农民在海尔牌洗衣机中洗地瓜,结果把洗衣机洗坏了,要海尔退赔。
如何处理这件事非常考验海尔员工的智慧。
按理,海尔可以完全不管。
洗衣机嘛,不言而喻,当然是用于洗衣的,洗地瓜洗坏了责任在你消费者。
但海尔也有一定责任,因为它没有说洗衣机是不可以洗地瓜的。
这个时候,不是海尔的制度,而是海尔真诚到永远”,强调服务至上的文化引领员工妥善地解决了农民的申诉。
更绝的是,海尔在此后,居然发明了可用于洗地瓜的洗衣机,这使得本来可能演变成公共危机”的一件对海尔相对不利的事件变成了喜剧。
其中所仰赖的正是海尔的优秀企业文化的指南针”作用。
消毒剂”三是消毒剂”。
许多人都看到市场经济好的方面的作用,但较少关注市场经济的副作用。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加班文化有何区别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加班文化有何区别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加班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区别,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价值观、法律法规、工作环境和态度。
首先,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加班文化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勤劳是一种被普遍赞赏的品质,勤奋工作是一种美德。
因此,许多中国人倾向于将加班视为一种显示个人能力、负责任和奉献精神的方式。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可能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倾向于将家庭、休闲等方面纳入考虑范围,不过度加班。
其次,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加班有着不同的规定。
在中国,虽然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得超过40小时,但是很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加班现象,且几乎没有强制性的监管措施。
而在其他一些国家,法律对于加班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如法定工时较短、加班费双倍或其他福利补偿。
这使得在这些国家,加班往往被直接固定在每周工作时间之外,更为明确区分了工作时间与加班时间。
第三,工作环境也是导致中国和其他国家加班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多,许多员工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竞争,这导致了加班的现象。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工作环境相对较为宽松,工作压力较小,加班不如中国普遍存在。
最后,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加班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加班往往被视为一种自我牺牲和奉献,加班者常常受到同事和上司的肯定。
相比之下,其他一些国家更加注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倾向于认为加班并不一定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削弱工作表现。
综上所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加班文化存在一些区别。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观、法律法规、工作环境和态度等方面。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加班现象,并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寻求更合理的平衡。
日本和中国在职场文化上存在哪些不同之处?
日本和中国在职场文化上存在哪些不同之处?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职场文化的差异日益显著。
日本和中国作为两个亚洲大国,在职场文化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些差异。
一、晋升和晋升机制在晋升方面,日本和中国存在一定的不同。
在日本企业中,较为普遍的是按照年龄或工龄来决定晋升,即越年长或者工龄越长,就越容易得到晋升的机会。
而在中国企业中,相对来说更注重个人能力和表现。
在中国,职场中的竞争更为激烈,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己。
这也意味着在中国的职场中,晋升机会更加公平。
1. 日本晋升机制- 年龄或工龄越长,越容易得到晋升机会- 较为注重稳定性和经验- 晋升步调相对较缓2. 中国晋升机制- 注重个人能力和表现- 更加公平的晋升机会- 竞争更为激烈二、工作时间和加班文化在工作时间和加班文化方面,日本和中国也存在着一些不同。
在日本企业中,员工们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
这种加班文化也被称为“过劳死文化”。
与此相反,在中国,虽然部分企业也存在着类似的加班情况,但是通常也会有相应的加班补贴。
1. 日本加班文化- 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 存在“过劳死文化”的问题- 相对来说,没有相应的加班补贴2. 中国加班文化- 部分企业存在加班情况- 通常会有相应的加班补贴- 加班补贴也存在水分三、态度和礼仪在职场态度和礼仪方面,日本和中国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日本员工非常注重礼仪和尊卑之分,重视给上司带来面子。
而在中国,员工们通常更注重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1. 日本职场态度和礼仪- 非常注重礼仪- 重视尊卑分明- 讲究给上司带来面子2. 中国职场态度和礼仪- 更注重个性和能力- 比较注重不同个体的差异- 走向自由化结语:总而言之,日本和中国在职场文化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同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更好地融入国际职场,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如何让“加班文化”上升为企业精神.
如何让“加班文化”上升为企业精神最近华为公司处在了风头浪尖上,他的一位员工胡新宇由于过度加班,导致了“过劳死”,由此引发了一场各界对“加班文化”的争论。
有人持批评态度,认为华为不够人性化,也有人表示理解,认为如果倒下的不是胡新宇,那可能倒下的是华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这样的拼命精神,企业又如何能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生存?其实加班文化并非华为的“专利”,据笔者所知,很多国内优秀的企业,如海尔公司,也存在同样的加班文化,至于很多台资、韩资、日资和国内的民营企业,加班文化也颇为盛行。
加班已经成为老板衡量一个员工是否敬业和忠诚的手段。
胡新宇的过劳死,肯定不是国内的第一个案例,但因为他是华为的员工,华为的“狼文化”和“基本法”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所以这一次“过劳死”事件,让我们对华为所倡导的文化和它的做法都产生了种种疑问,是否企业的成功要建立在拼命加班之上,加班文化是否应该提倡?这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笔者认为,加班文化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可以极大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经营业绩,但若用的不好,又极有可能伤害员工的感情和健康,形成一种不良的文化,从而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笔者并不提成加班文化,但笔者认为,企业要成功,必须具备一种“加班精神”,让员工自愿、自觉的加班,这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方向。
我们能否学会日本人的加班精神?很多老板都喜欢讲,日本、韩国员工都以加班为荣,早下班就意味着不敬业,没本事。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日本和韩国,加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按时下班几乎成为不可能。
很多到日本出差的中国人都大发感慨,晚上10点多的地铁里,挤满了疲惫的上班族,他们早晨还要8、9点就上班。
日本人的拼命精神值得敬佩,但这样的加班文化为什么移植到中国就水土不服,员工不买帐?很多企业经理、尤其是老总们非常困惑地问我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日本、韩国人喜欢加班,在于他们是一种良性、健康的加班文化,领导与员工一起加班,员工对企业有极高的忠诚度,而我们的加班文化,往往是建立在一厢情愿,员工归属感不够,自然没有加班的动力。
公司加班文化
公司加班文化篇一: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目录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 . (1)【案例】.............................................................................................................. (2)一、司空见怪的加班现象 (2)二、“加班文化”背后的社会原因 (3)1、就业生存压力大是加班现象泛滥的直接原因 (3)2、企业竞争力匮乏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 (3)3、企业管理不科学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深层原因 (3)三、对“加班文化”的几种观点 (4)1、加班文化是一种“杀人”的文化 (4)2、加班文化是一种“剥削”的文化 (4)3、加班文化是一种非法的文化 (4)四、现代管理中如何对待加班文化 (5)1、企业不应该倡导“加班文化” (5)2、企业应为加班现象负主要责任 (5)3、通过管理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6)参考文献:.............................................................................................................. . (6)【摘要】如今加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成为公司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加班文化也被许多公司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
本文从企业员工加班的现状及原因入手,浅析现代管理中如何。
加班文化
不应推崇“加班文化”该批评的是企业的“加班文化”,它将人变成赚钱机器,而很少考虑到人还应有自己的家庭生活与精神空间。
富士康“十几连跳”就是工人被奴役成赚钱机器的悲剧。
近日有国内媒体报道称,法国最新劳动法规定,公司不得于晚上6时至早晨9时向员工发送工作邮件,也不允许在这一时段给员工打电话。
消息一出,立时引发热烈围观和评论,许多正在加班的职员们羡慕嫉妒恨地表示:“求国际接轨。
”不过据后来求证,这则消息有假,事情真相是这样的:4月1日,两家法国工会“CFDT”和“CGC”与法国工程技术和咨询雇主联合会“Syntec”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公司在晚上6时至早晨9时不再向员工发送工作邮件或打电话,以保障员工的休息时间。
这一“谅解备忘录”相当于一份劳动协议,不是强制性法规,而且只适用于IT、咨询等行业的普通员工。
正是因为IT、咨询等行业员工下班后普遍接到大量工作电话和邮件,才催生这一“谅解备忘录”,以保障普通员工享有下班后关机的权利。
保障员工的休息权益,在法国是由来已久的。
根据法国现行《劳动法》,如无必要原因,在晚上9时至次日凌晨6时这一时间段加班,原则上确实属于违法行为。
去年9月,巴黎上诉法院曾裁定,法国知名化妆品连锁店丝芙兰(Sephora)位于香榭丽舍大道的旗舰店夜间加时营业违法,勒令其必须在21时后关门歇业。
这放在中国,简直天方夜谭。
新中国建立以来,就一直倡导“爱厂如家”“以厂为家”,每年一度的“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也是根据个人对工厂的贡献程度而评,这其中就包含免费的加班。
获得奖章的个人在厂内如同明星一般被追捧,荣光得不得了。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很多私人老板为了追逐利润,用各种方式“强迫”工人加班加点,导致劳动纠纷日益增多,劳动法也相应地增加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年代,工作岗位竞争激烈,资方和劳方的力量严重不对等,而且没有为工人说话做主的工会组织,单个工人要么忍气吞声接受老板的“加班潜规则”,要么卷铺盖走人。
加班文化的看法
加班文化的看法结论看完这篇文章,我觉得对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还是可以起到一些思考帮助的。
当然对加班感到迷茫的你来说也许可以提供另一个思考维度去对冲你的企业。
背景关于加班讨论的大背景存在两个,一个是我国大环境下的加班文化,一个是公司的加班文化。
而我本身对加班并不喜欢,当然也不排斥,我觉得自己对这个“加班”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创过三次业,先后服务过爱奇艺和斗鱼。
当前主要角色就是程序员。
导火索是某一个同学在群内提到了“听说公司最近加班越来越严重了”,为了保证这个事儿的客观性,我觉得不能一句话回复了事儿,比如说,我们公司就这样的啊,近期项目比较多所以加班之类的话打发掉。
正文加班的定义首先我们对于加班需要一起来定义一下。
也就是第一个要展开讨论的内容。
从《资本论》的内容中,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对于加班有以下四种定义:劳动者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以获得更多报酬。
(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价者,资本家也在劳动,这个劳动大概率是脑力劳动)。
管理原因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充分而产生的工作时间延长,这个原因未见马克思提及,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此种情况十分普遍。
(以前我觉得管理就是包工头形式的,后来社会经验丰富了,才觉得优秀的管理者在这个社会中是非常稀缺的,大部分的管理者能力上限真的很低,当然也包括现在的我自己)。
4.技术革命打破了劳动时间的界限。
(这个完全可以参考工业革命)我怎么看加班我理解中的加班一定要分为两个概念来说。
工作产出-工作岗位要求8小时内产出的交付成果。
学习提升-通过学习实践来满足匹配工作岗位内容从而保证工作产出。
其实对于以上两个概念由于某些工作性质,比如程序员,我在完成需求的同时也在学习(看人家代码啦,看官方文档介绍的DSL啦,参加岗位培训啦等等)。
所以导致本来就不能被量化的工作产出,要做更多的脑力劳动来回应资本家的报酬。
我敢很负责的在这里说,至少90%以上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压根就不能判断自己的工作和产出是否存在正比。
如何看待加班-
如何看待加班?篇一:“过劳死”现象,如何看待加班文化?【题目】近年来,“过劳死”现象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据调查,超时加班在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存在普遍性,一些企业甚至以“加班文化”为企业文化,要求员工“爱岗敬业”。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加班文化”的看法。
【参考答案】偶尔加班并非不可,但企业鼓吹加班,甚至变相强迫员工加班,并把加班美化为企业文化,这样的加班文化是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
《劳动法》明确规定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而过劳死现象中的加班时间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
加班文化”之所以底气十足,一方面因为劳动力供应相对充足、不缺人手,另一方面也是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诸多“漏洞”,让他们有机可趁。
换言之,劳动者陷入“过劳困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法律规范缺乏强有力的实施操作系统,在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没有发挥应有的效力。
由此可见,消减“过劳死”困境,必须破除根深蒂固的“加班文化”。
一方面,要加大对违法的处罚力度,让违法者经纬法律。
在利益驱动下,一些惟利是图的企业不可能培育“准时下班文化”,这就需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多摸查、多监督,对违法企业严惩不贷。
而现有的制度缺陷是,即便企业违犯了相关法律,但由于违法成本过低,企业就会缺乏对法律的敬畏。
因此,对违法企业尤其是加班严重超时的企业应处以更严厉的处罚,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准时下班文化”,鼓励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向效率要效益,而不是向加班要效益。
当“准时下班”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成为所有企业领导和管理者的一种法律、制度与道德自觉,劳动者“被加班”问题才会得到解决或缓解。
篇二:如何看待加班问题——《劳动经济学》作业如何看待加班问题在当代,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一个企业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除了技术与人才,管理和经验,这些外包因素之外,效率,成为了大多数企业必须长期关注的重要因素。
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人们愈加注重结果,关注最终的产出与收益,忽略了员工的实际工作过程。
五种丑陋的企业文化
是什 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呢?
丑陋的 帮派 文化
企 业 不是 以商 业原 则 而是 以派
平在提高,国民素质也在提高 ,但 现职业精神 ”……如此这般 ,就是
是 ,从某种角度看 ,一些企业的企 我们所谓的某些企业 的优秀企业文 别为界限,所谓 的团队协 同精神其
业文 化 实在是 在 倒退 ,而表 现 得又 化 的 写 照n ? q - 是那 么 冠冕 堂皇 。尽 管 不 是所 有企
掘利 用法 律条 例 的 空 白点。 这 怎么
化?什么才是能充 分考虑 到员工利 益的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什么才是
丑陋的等 级文化
能够体现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与道
企业有 老板 ,有经理 人 ,有 打造 百 年 老 店 的 企业 文 化 ?Q
化 讨 论 日盛。 对 于 公司 的老 板 、投 但 是加 班不 给 加班 费 ,甚至 强迫 员 奉承 ,下 级 员工更对 老板 毕恭毕 资者 ,以及每 一 名职 业经 理 人 、每
一 _
EJ班 ,还 美 其 名 臼 “ 秀的 企业 敬。老板永远是对的,上级听不得  ̄ D 优
名员工 ,企业文化的内在韵味又 文化”必然要素之一 ,大概也是一 下级的反对 意见 ,官僚、家长作风 些企业稔熟于心的生意经吧。“ 盛 行 。 8点 中国的经 济在 发展 ,技术水 之后才算加班” 唯有加班才能体 ,“
顾 及 员 工 的 内 心 感 受 与 生 活压 力 , 可以随意裁掉 。这些企业认为,试 问: 么才是真正 的企业文化?什 什
甚至罔顾法律 ,漠视 法律 的尊严 , 用期的员工被裁不会给他们带来更 么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 的企业文
或者美其名 臼要充分利用法律 、挖 多的财务、法律 负担。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作文化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作文化有何不同?工作文化是指在工作场所内形成的文化系统。
虽然国与国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的个性化工作文化则存在着巨大差异。
以下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工作文化的主要不同之处。
一、工作态度中国人注重圆满完成任务,追求效率和高速工作。
主张“完美主义”,追求完美的工作效果,即便超过了实际要求。
而美国人则提倡“时间至上”理念,强调时间的利用效率,认为行动迅速的配合快捷的决策是成功的关键,而日本人则注重工作追求工作的细节,从注重质量入手。
韩国人则提倡工作强度打破自己的极限,才能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
二、管理风格在中国,权力分配往往集中在个人及其助手手中,企业主通常是公司最高领导人,重大决策均由他们做出。
美国商业文化更加倾向于平等和组织管理。
企业通常设有交叉功能的横向管理团队,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日本企业有较强的垂直管理体制,高级领导人具有广泛的权力和决策权,他们可以工作到深夜进行会议和讨论。
韩国企业则注重长期业务发展和公共利益,采用集中的垂直管理结构。
三、办公室文化在中国,办公室常常是领导者的象征,工作环境的设计和领导者的房间有相当的重要性。
美国办公室潜规则是追求公平和自由,环境可以开放,领导者常常位于共用空间或布局相对较随意的空间里,以此来维护平等的地位。
日本员工在办公室中常常沉默、安静、并以自我约束的方式工作,以示敬意。
韩国的工作环境地位非常重要。
办公桌不仅是一个地方,而且是一个代表方位的图腾。
四、工作时间中国人往往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去完成他们的工作。
他们不怕加班,并且不计较时间,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的界限不明确。
美国人则非常强调健康生活和健康工作的平衡,他们更愿意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他们的工作。
日本人的工作时间通常比其他国家的人更长,很多日本人常常要加班到晚上10点甚至更晚。
韩国人的工作时间和中国人有相似之处,也在体现着家庭与工作的界限不明显。
五、沟通方式中国人在进行沟通时,重点通常在所说的内容上,注重面子的问题并且尽量避免直接冲突。
996工作制度是什么
996工作制度是什么996工作制,是指员工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各休息1小时(或不到),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这种工作制度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较为普遍,因此也被称为“互联网加班文化”。
然而,这种工作制度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许多人认为它违反了劳动法规定,损害了员工的权益。
996工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996工作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当时一位互联网企业的员工因为加班过度而导致离世,这个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随后,996工作制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常态。
2016年10月,互联网公司58同城被曝对全体员工实行996工作制,引发了员工的不满和批评。
2019年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发起,程序员们揭露互联网公司的996工作制度,并抵制这种工作文化。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996工作制度的争议和批评996工作制度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批评。
一方面,有人认为996工作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竞争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他们认为,加班是个人自愿的选择,如果员工愿意加班,企业应该尊重并给予相应的回报。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996工作制度违反了劳动法规定,侵犯了员工的权益。
他们指出,劳动法规定了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的规定,996工作制度远远超出了法律允许的范围。
此外,长时间加班可能导致员工身心健康问题,影响家庭和生活质量。
996工作制度的反思和改革面对996工作制度的争议和批评,一些人开始反思并呼吁改革。
他们认为,企业应该遵守劳动法规定,尊重员工的权益,合理调整工作时间和加班待遇。
同时,员工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平衡工作和生活,关注自身身心健康。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996工作制度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总结996工作制度是一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工作制度,它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较为普遍,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长时间加班可能导致员工身心健康问题,影响家庭和生活质量。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间,工作文化和工作制度有何不同?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间,工作文化和工作制度有何不同?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跨国工作的经历。
然而随着文化和制度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的工作方式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间,工作文化和工作制度的区别。
一、工作时间的安排在中国,工作时间一般是从早晨9点到晚上6点,每天需要工作8小时,例如5天工作制。
但是在其他国家,工作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且每周的工作时间更为灵活,例如德国一周只需要工作40小时,法国业界则提倡每周35小时工作,并且强制工作时间安排与个人生活平衡。
1.工时要求的差异在美国,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工时要求,公司可以安排员工长达12小时的工作时间。
不过,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一些公司主动遵守8小时工作制度以及灵活的工作时段。
2. 时间文化的不同尽管在中国,加班文化非常普遍,可是在美国,多数员工很珍惜单独的个人时间,努力把工作安排在上班时间之内,而且经常会要求上级给予充足的期限处理任务。
二、沟通方式的差异随着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全球文化的交流,沟通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不同国家的公司和团队间也有着各自特点的沟通方式。
1. 间接沟通和直接沟通的区别在中国,虽然企业越来越倾向与外部环境交流,然而在内部,公司文化、禁忌、传统都会对员工的沟通形式构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员工们非常擅长于通过表面化的沟通,例如马屁和点头思考的方式传达思维。
但在其他国家,企业更鼓励员工直接沟通,这也就产生了声明式语言的应用和典型的“直来直去”对话方式。
2. 社区性和个人性的对比不论是在日本还是美国,员工们喜欢以团队为基本单位来处理事情。
相反,在中国,个人性特色更为突出,企业经常更以个人为基础来决定任务的分配和回报制度,不过,由于这种做法容易引发不必要的内部竞争,所以近年来中国企业也越来越趋向团队合作。
三、工作环境的差异1. 社交和邮件对比在中国,员工们更为重视社交和亲密关系,他们喜欢在办公室里和同事打游戏或者聊天,是为了互相熟悉,以更为便捷的方式交流。
“996”并不“666”
“996”并不“666”“996”并不“666”。
这句话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996”是指一种工作制度,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总共工作72小时,这意味着工作时间远远超出了中国劳动法规定的每周最高工作时间48小时。
而“666”则是指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6小时,总共工作36小时,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工作时间安排。
所以,“996”和“666”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制度。
那么为什么“996”引发了争议呢?长时间的工作容易导致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
长时间的工作会增加员工的工作压力,导致身体和情绪的不适,甚至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心脏病等。
长时间的工作会剥夺员工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间,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长时间工作还可能剥夺员工自我发展的机会,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员工没有时间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得员工的个人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996”也被认为是在压榨员工的劳动力,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在中国,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为标准工作时间,超过这个时间的工作需要支付加班工资。
而采取“996”工作制度的企业,往往不支付员工应有的加班费,这是对员工权益的侵犯。
一些企业还采取了违法的手段,强迫员工采用“996”工作制度,否则就将员工解雇。
“996”更是导致了许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的困境,长期的“996”工作制度导致员工疲惫不堪,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许多员工因此产生了对工作和生活的厌倦情绪。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996”工作制度比较常见。
这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更快的发展,往往会压榨员工的劳动力,以牺牲员工的福祉为代价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在一些企业,“996”工作制度被视为一种加班文化,认为只有长时间的工作才是对企业的忠诚和贡献,而不加班的员工被认为是不积极、不负责的员工。
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员工往往会自觉或被迫采取“996”工作制度,以迎合企业的要求,这导致了“996”工作制度在互联网行业的愈演愈烈。
加班精神
加班精神篇一:敬业与加班文化敬业与加班文化员工敬业精神的缺失是困扰许多中国企业管理者的问题之一,然而与此同时,我们却又看到越来越多的员工超时工作,加班加点,疲惫不堪。
本期杂志中同时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报道和讨论,让我们忍不住要问:加班文化与敬业精神之间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敬业精神在英文中的用词是professionalism,指的是做某一行工作的人应该按行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在没有监督没有奖惩的情况下,也会自觉用行业标准要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
敬业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在公司不用任何制度(比如上班打卡)来记录考勤时,自己也会在一天之内上满8小时的班;在没有主管或同事在场的时候,自己也不会利用上班时间干私活,或者闲逛打瞌睡。
敬业精神特别强的人,在自己没有能够准时完成工作任务的时候,会主动不计报酬地加班把工作完成。
但是,光是加班行为本身却并不一定是敬业精神的体现,而企业试图通过创造加班文化来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的做法则更是舍本求末。
加班文化暴露的不仅是企业的管理问题,更是对员工个人生活的侵犯。
如果所有的员工必须通过加班才能完成工作,这说明公司在任务分配中存在相当的不合理,在人力资源规划上存在巨大的问题。
而员工在加班文化的侵蚀下,渐渐失去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渐渐失去身体的健康,其后果是公司和员工的双输。
也许是中国文化中强调事业成功的价值取向,许多人的观念中都或多或少地认为“为了工作牺牲个人的休息”是值得鼓励赞赏的行为。
而在这样的文化中,越是优秀的员工越可能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自觉自愿地为了工作不惜放弃娱乐放弃休息放弃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间。
这样的举止在日本社会更是许多员工生活的日常写照,然而,我们也知道,日本的员工也许是世界上最受压抑最不快乐的人了,而且日本也是世界上员工过劳死最多的国家。
在今天这个越来越提倡以人为本、人文管理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以日本为戒,而不是重蹈他们的覆辙,让过劳死的悲剧在中国上演。
反过来说,不加班的人也可以是有高度敬业精神的,他们在上班时间专心致志全力以赴,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来提升工作效率。
浅议我国加班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浅议我国加班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摘要:近些年,随着大众媒体对“996”、“过劳死”等现象的争相报道,加班问题成为劳动关系中最受人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
一方面,用人单位为节省人力成本要求劳动者超时工作,更有甚者,有些用人单位直接以是否接受加班作为招聘员工的基准;另一方面,劳动者自身为获取更多报酬而主动要求加班。
随之而来的是加班纠纷的增长曲线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给我国并不融洽的劳资关系带来了更大的不和谐因素。
对此,本文通对我国加班现状及成因进行梳理,并对之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期达到改善我国加班现状的目的。
关键词:加班加班费“自愿”加班立法制度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以来,国内众多企业单位如雨后春笋般顺势而出,带动了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用人单位追求高额利润以及劳动者追求高额报酬的双重诱因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加班加点情况日益严重,已不再是特例,而成为了一种常态。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了《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0:2020年报告》。
《报告》显示,全国劳动力的一般周工作小时数约45小时;超过60%的加班雇员是“自愿加班”,过半数加班雇员“自愿加班”的原因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经济回报,其次是表达对企业或组织的归属和忠诚(近20%),只有很小部分的雇员加班是考虑其职业发展以及自我实现。
可见,目前我国“自愿加班”情形已是常态,很多时候劳动者们自愿加班的“个人选择”背后有着一系列非选择性的条件约束,是一种带有无奈意味的“自愿”。
而这却基本成为有些用人单位规避法律责任的捷径,明显侵害了我国劳动者的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和生命健康权。
一、我国加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一)我国加班制度存在的问题1. 加班费计算基准不明确依照《劳动法》第44条关于加班费的规定,加班费计算标准应为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150%、200%、300%,但何为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我国立法缺乏明确的说明和解释。
996工作制度的含义
996工作制度,即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这一制度起源于中国互联网企业,并逐渐成为该行业的一种普遍现象。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工作制度呢?它究竟有何利弊?首先,我们需要了解996工作制度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员工加班成为了一种常态。
在这种背景下,996工作制度应运而生。
一方面,企业希望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员工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接受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制度。
996工作制度的利弊如下:一、利方面:1. 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时间延长的情况下,员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增强团队凝聚力:长时间共同工作,使得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利于团队的稳定和协作。
3. 提升个人能力: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员工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4. 促进企业发展:996工作制度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员工的时间和精力,加快项目进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弊方面:1. 损害员工身心健康: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会导致员工身心疲惫,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如失眠、焦虑、抑郁等。
2. 忽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996工作制度使得员工将大量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导致无法合理安排家庭、休闲和娱乐等活动,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3. 加剧社会不公:996工作制度使得一部分员工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不公。
4. 违反劳动法规:我国《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
996工作制度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定。
5. 助长加班文化:996工作制度将加班常态化,使得员工认为加班是工作的一部分,从而助长了加班文化。
面对996工作制度,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应对呢?首先,要认识到996工作制度并非长久之计,它只是在特定时期、特定行业的一种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目录中国企业“加班文化”解析 (1)【案例】 (2)一、司空见怪的加班现象 (2)二、“加班文化”背后的社会原因 (3)1、就业生存压力大是加班现象泛滥的直接原因 (3)2、企业竞争力匮乏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 (3)3、企业管理不科学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深层原因 (3)三、对“加班文化”的几种观点 (4)1、加班文化是一种“杀人”的文化 (4)2、加班文化是一种“剥削”的文化 (4)3、加班文化是一种非法的文化 (4)四、现代管理中如何对待加班文化 (5)1、企业不应该倡导“加班文化” (5)2、企业应为加班现象负主要责任 (5)3、通过管理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6)参考文献: (6)【摘要】如今加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成为公司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加班文化也被许多公司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
本文从企业员工加班的现状及原因入手,浅析现代管理中如何正确对待加班文化。
【关键词】加班压力企业文化科学管理【案例】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才可以延长劳动时间。
”然而,法律的规定被“文化”消解于无形之中。
“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劳动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在许多行业,中国员工的劳动时间几乎已经赶超日韩了。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位专业人士如是说。
而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的一位处长则说:“当加班成为一种‘企业文化’的时候,其负作用正在迅速显现。
”上有“严苛”的企业制度高悬,身边有“先进”的工作榜样,大家为了保住难得的职位,不得不忍耐超时加班之苦,加之来自家庭、社会舆论的对于过度工作的褒扬,共同作用之下,促成了难以逆转的“加班潜规则”。
这个“潜规则”带来的结果是,过度加班的氛围在社会渐渐弥漫,演变成一种共通的“加班文化”。
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42%的劳动者处于超时工作状态。
“拼命加班”成职场“潜规则”。
最近,国内一家门户网站进行了调查。
对于“你经常加班吗?”这个问题,近7000名被调查者中,64%“经常加班”,27%“偶尔加班”。
从每次加班时间来看,2小时以上的多达78%,而超时加班能获得补贴的员工只占17%。
翰德人力资源公司最新调查显示,上海目前有42%的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50小时。
无独有偶,上海社科院在同一天公布的“上海市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调查显示,40%的员工对工作表示倦怠。
一、司空见怪的加班现象当今社会,人们对“加班”二字毫不陌生,许多人或多或少地经历着加班。
因为,“加班”在如今这个社会里,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文化,许多企业甚至用加班多少来衡量一个员工的敬业度。
在关系到员工去留与否、加薪与否、升降与否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上,加班无疑成了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06 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3》指出,中国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平均寿命从五十八九岁下降到五十三四岁。
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
随着加班的“普及”,年轻人死在办公室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已经造成了公民体质危机。
二、“加班文化”背后的社会原因现在许多上班族用“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对疲劳工作的不满。
在他们看来,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要企业员工不加班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
这一切加班泛滥的背后,有着各种深层次的原因:1、就业生存压力大是加班现象泛滥的直接原因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大,是导致加班现象泛滥的直接原因。
我国人才问题的一个突出矛盾是,人才短缺严重,结构配置失衡。
由于人才培养和配置方面的不合理,造成了大量高学历的人才大多留在大城市,不少人学非所用。
加之社会处于转型期,随着改革和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员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工作做不好就会被淘汰,这促使员工们不得不加班。
另外不断高涨的物质生活水平与消费,刺激了企业员工更高的物质需要。
但正常的八小时工作报酬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现有的物质需求,于是选择通过加班来实现在短期内获取更高报酬的目的。
此外,有些员工的工作能力不强,执行力差,或是不会科学分配时间,许多事情无法在工作时间内有效完成,只有加班。
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以及从国有企业出来的员工,由于以前工作环境和习惯问题,对私企、外企一切以利益为先、讲求高效率的工作模式不适应。
这都造成了他们工作效率低下,使得最终不得不靠加班来保证工作的完成。
2、企业竞争力匮乏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根本原因从当今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水平来看,跟西方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目前,除了少数企业从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竞争力以外,更多的企业是采用增加工作时间来缩短生产周期的方式来提升竞争力。
当今企业中“用一个员工, 给两个人的工资, 当三个人使用”,可见企业为了提高利润, 是尽可能地节约生产成本,尽可能多的榨取剩余价值。
从表面上来看,竞争力的确提高了,但从实质上来看,这样的方法绝对不适合企业的长远发展。
这种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导致员工频繁加班的现状,长此下去,会使员工的工作热情骤减,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3、企业管理不科学是加班现象泛滥的深层原因很多企业几乎是天天加班,这与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低下有直接的关系。
企业管理不科学,一些企业某些工作的流程设计的不合理,或流程所涉及到的部门责任不明确,致使重复性工作增多,总工作量就相应增长,只有靠加班来完成。
企业缺乏管理效率,员工的工作效率自然低下,因此企业要完成目标任务,只有靠剥削员工的剩余时间来实现。
工作量分配不均、重复劳动、过高估计自己的生产能力无一不会造成多余的劳动,导致没日没夜的加班。
三、对“加班文化”的几种观点加班已经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了吗?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在很多企业,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经常加班的员工常常被当成模范,这些人也总是最受老板的喜爱;相反,谁要是经常按时下班,就会被认为是“不够敬业”,不但自己不自在,而且领导也会侧目……“以经常加班为荣,以按时下班为耻”——虽然工作制度或员工守则都没有这样写,但无形之中却成了支配员工行为的准则。
1、加班文化是一种“杀人”的文化近日,微博上一则关于“普华永道25岁女硕士过劳死”的帖子,短时间内被大量转载,“过劳死”这个词再次成为公众特别是年轻白领热议的话题。
虽然这名女硕士生前所在公司并未承认“过劳死”的说法,但是之前网络和媒体上已经有了太多有关中青年干部、业务骨干甚至劳动模范等因劳累过度死亡的事例。
一时间,许多年轻人感到“人人自危”,有人在网上抱怨“工作很累”、“被加班”……这是一种“杀人”的文化。
由于经常加班,很多职工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据估算,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发生猝死,劳累、生活不规律等是最大诱因。
2、加班文化是一种“剥削”的文化这是一种“剥削”的文化。
延长劳动时间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要素,也是违法企业剥削工人最常用的手段。
从这一点上看,“加班文化”只是窃取了企业文化的名字,实际上用的还是古老的榨取超额剩余价值的办法来达到企业的发展。
加班文化仅仅是用一个时髦、现代的名字给自己赤裸裸的剥削行为盖上一块遮羞布。
所以,加班文化是对真正优秀企业文化的扭曲,是一种伪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约束本来是应该建立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的基础上的,但是“加班文化”已经偏离了这个方向。
它仅仅是用企业文化的约束性来约束员工,而员工并没有产生对加班文化极大的认同。
3、加班文化是一种非法的文化这是一种“非法”的文化。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用人单位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才可以延长劳动时间。
”然而,法律的规定被“文化”消解于无形之中。
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可怕的文化。
“文化”是把“软刀子”,它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
它杀了人,还会让人“无怨无悔”;它违了法,却会让人“心甘情愿”。
而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执法部门的干预远远不够。
首要的,劳动者自己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抑制那些“损己利人”的所谓“企业文化”。
四、现代管理中如何对待加班文化1、企业不应该倡导“加班文化”加班不应该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它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长期加班,表明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做得不够好,对企业危害巨大,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从绩效方面来讲,会在整个公司形成人浮于事、办事拖拖拉拉的习惯,使公司的经营效率降低。
加班能比别人付出更多,才能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公司发展不成熟,迫使高层要加班;加班是高层管理者的一种自觉行动,甘心为公司付出。
当加班演变成了一种“文化”,便显得“高尚”起来,逍遥于法律约束之外了。
企业管理人员要清醒认识到员工逃避一切加班、忽视必要的工作职责固然是错误的,但变成“上班拼命,下班睡觉”的工作机器,更会与丰富、有益的社会生活隔绝。
常识表明,连续加班会影响生产效率,不仅消磨身体,还会导致员工步入思维和文化的真空。
只有将企业的价值观和员工的所求很好地结合,才能让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否则光靠加班的方法只能让员工心生厌恶,反而影响了效率,造成没必要的内耗,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真正靠着“加班文化”从小发展到大。
管理者在管理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加班对企业的利弊,并对之进行权衡。
2、企业应为加班现象负主要责任企业是加班的发起人,实施主体,在加班这个问题中,企业应该负主要的和直接的责任。
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发展不仅是发展老板、资本家,也有发展劳动者,发展社会幸福的责任。
但调查中,只有1/4企业重视员工的健康问题,而大多数企业则对此“并不在乎”。
随着加班成了普遍现象,必然会造成企业社会责任的失落。
若企业的社会责任失落了,必然引起社会经济不健康发展的危机。
因为若企业存在长期的、经常性的加班必然影响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于是社会经济就必然走上血汗发展之路,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会在知识经济时代被挤入深渊。
企业应实施科学管理。
企业的工作流程完全可以合理设计或进行持续改进,以及明确规定各部门或各个人员的责任,使职位和职权相一致。
这样,企业的管理透明度高,各环节的衔接流畅,重复性工作减少或消除,效率自然提高,也就无需加班。
3、通过管理优化提高工作效率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加班,企业管理者应该多下功夫。
首先,解决企业管理环节繁多,工作量分配不均的问题。
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企业特点,建立或改善管理模型,制定管理制度,尽量减少或取消不必要的管理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