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4单元 欣赏《姑苏行》教案2 新人教版
《姑苏行》教案
初一年下学期音乐《姑苏行》新侨中学李月双[设计思路]《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竹笛经典之作,“姑苏”是苏州的旧称,因而曲名为游览苏州之意。
曲子整体格调带有昆曲的韵味,而曲笛清秀、典雅的音色与苏州园林的朴素淡雅相得益彰,由此产生美感不言而喻。
笛子演奏家江先渭先生以游者的身份,让学生展开身临其境的想象,在欣赏中体会游历过程的不同情绪,同时也让学生在曲谱的分析和哼唱中,了解曲笛表达各环节情绪时所做的处理手法。
教学内容:欣赏笛子独奏曲《姑苏行》[教学目标]1、体会曲笛给我们描绘的江南美景,分段对比《姑苏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及每一段音乐情绪。
2、在视唱《姑苏行》主题音乐的同时初步了解笛子谱中的记谱及吹奏方法。
3、了解曲笛和梆笛的音色和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会乐曲描绘不同的情绪,欣赏《姑苏行》,进行段落分析并视唱主题。
2、了解曲笛的表现手法和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教学准备]1、《姑苏行》的有关课件、视频、音乐以及江南景色图片。
2、钢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以古诗《枫桥夜泊》导入。
二、欣赏《姑苏行》1、播放姑苏风景图片,欣赏姑苏美景。
2、简介笛子演奏家江先渭先生3、介绍《姑苏行》的风格特点、曲式结构、演奏手法。
4、完整欣赏《姑苏行》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这是哪个地区的音乐?乐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5、介绍笛子的特点、演奏方法,比较曲笛和梆笛的区别。
6、出示主题乐段,找出乐谱上有什么符号,认识笛子谱的记谱方法及吹奏方法。
7、跟唱主题乐段。
8、分段欣赏《姑苏行》,分析各段的不同情绪并进行归纳。
9、欣赏《姑苏行》音画视频,进一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风格特点。
三、结束:1、小结2、在江先渭先生的梆笛独奏曲《脚踏水车唱山歌》的音乐声中结束。
【教学反思】《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
人音版七下《姑苏行》教案(3页)
《姑苏行》教案教学内容欣赏:《姑苏行》教学目标:1、欣赏《姑苏行》||,感受我国江南地区多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探索传统音乐的表现方式与艺术魅力||。
2、了解梆笛和曲笛的音色||。
3了解《姑苏行》的演奏形式、分析乐曲的风格特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乐曲的情绪||。
4通过欣赏《姑苏行》||,让学生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以此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欣赏《姑苏行》||,学生自主进行段落分析||,并试唱主题||。
教学重点:介绍作者生平||,讲解笛子的种类以及其音色特点||,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听辨总结《姑苏行》段落||,速度||,和情绪||。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用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从而导出今天的欣赏课《姑苏行》||。
2、导出《姑苏行》后||,根据欣赏提示《姑苏行》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描绘了迷人的江南风光||,然后引导学生安静的欣赏||。
3、给出简单的问题:曲作者是谁?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聆听《姑苏行》||。
4、给出复杂的问题:这首《姑苏行》是由哪几段组成?请同学们在聆听的时候||,将各段音乐的速度记下来||。
再次聆听《姑苏行》||。
5、解决问题:这首乐曲作品采用了带引子的三段体结构||,引子A+B+A/||,段落非常清晰||。
6、幻灯片展示给出表格||,使其简单化||,并提示学生根据速度变化进行结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作品||。
再次聆听||。
7、结合表格||,教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和学生进一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的音色||,符合曲笛柔美||,宽厚而圆润的音色特征||,给出问题:笛子分为哪两种?它们各自的音色特点是什么?8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笛子分为梆笛和曲笛两种||,梆笛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笛身细而短小||,声音清脆明亮;曲笛笛身粗而长||,音色浑厚圆润||。
初中音乐教案姑苏行
教案名称:《姑苏行》年级:初中学科:音乐教材:《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感受江南风格的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姑苏行》,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苏州文化的深厚底蕴。
教学重点:1. 学会《姑苏行》的曲谱和演唱技巧。
2. 了解江南风格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和体会《姑苏行》的音乐意境。
2. 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表现歌曲美感。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响设备。
3. 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苏州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苏州的音乐文化,特别是江南风格的音乐特点。
二、教学内容(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姑苏行》的背景及创作意图。
2. 教唱《姑苏行》,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音准等。
3. 分析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音色、速度、力度等。
4. 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声音位置等。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姑苏行》的合唱练习。
2. 选取优秀表演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学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姑苏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对江南风格音乐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复习《姑苏行》,巩固所学演唱技巧。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练习,鼓励孩子参加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苏州的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了江南风格的音乐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演唱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会音乐的美感。
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音乐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姑苏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欣赏:姑苏行》优质课公开课
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我国江南地区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探究传统音乐的表现方式与艺术魅力。
2、聆听作品,了解《将军得胜令》中使用的打击乐器,进一步了解这些乐器的音色和特点,并通过打击乐段落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段落分析;分段对比欣赏《姑苏行》,进一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及每一段的音乐情绪。
3、欣赏《将军得胜令》,了解作品“夹吹夹打”的表演方式;在视唱《姑苏行》主题音乐的同时,初步了解笛子谱中对技巧的记谱及吹奏方法。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欣赏《姑苏行》,欣赏自主进行段落分析,并视唱主题。
2、欣赏《将军得胜令》,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段落分析。
教学难点:
对《将军得胜令》的段落分析,了解“夹吹夹打”的表演方式。
3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复习歌曲《凤阳花鼓》。
(二)欣赏《将军得胜令》
1、完整欣赏作品。
教师:聆听作品,了解作品的情绪及表现内容,并关注乐曲中运用了哪些打击乐器?学生:作品描写了英雄凯旋归来时的欢腾景象。
作品情绪热烈、欢快,用到了十面锣、排鼓、小锣、小鼓、木鱼等打击乐器。
乐曲由四个段落+尾声组成,每个乐段之间都由锣鼓乐过渡连接。
2、复听几个打击乐段落。
教师:打击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咱们再来欣赏这几个片段,认识这些乐器的同时,关注一下它们的音色。
学生:进一步聆听、观察、了解这些打击乐器。
教师:这里使用的最重要的打击乐器是什么?学生:十面锣。
教师:介绍“十面锣”。
姑苏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姑苏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南管音乐的特点和演奏形式。
2.能够辨认《姑苏行》中的旋律和节奏,并进行唱跳演奏。
3.锻炼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姑苏行》南管乐曲
2.唱、跳、演奏
三、教学过程及重点
1. 前置知识铺垫
介绍南管音乐的基本知识,其特点为主音器和节奏器分开进行,演奏形式活泼欢快,曲调热烈高亢。
2. 乐器演奏
1.分角色:学生分为主音器和节奏器两组。
2.乐器准备:准备笛子、二胡、唢呐、锣、鼓等南管乐器。
3.讲解演奏方式:主音器演奏基本旋律,节奏器负责提供节奏。
4.练习演奏:反复练习合奏乐曲《姑苏行》。
3. 歌唱
1.师生一起唱《姑苏行》。
2.对歌曲进行分段唱,强化旋律记忆。
3.两个组合唱,体验南管的热烈和欢乐。
4. 舞蹈
1.了解南管舞蹈的特点为脚下生风,舞姿热烈。
2.学生学习和模仿南管舞蹈,跳出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四、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南管乐曲《姑苏行》产生积极的兴趣,对它的演奏和唱法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和尝试,促进了课堂气氛的提升。
同时通过学习南管乐曲,锻炼了学生在合作中的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了音乐和育人的双重教育目标。
人音版七下《姑苏行》教案(3页)
《姑苏行》教案教学内容欣赏:《姑苏行》教学目标:1、欣赏《姑苏行》,感受我国江南地区多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探索传统音乐的表现方式与艺术魅力。
2、了解梆笛和曲笛的音色。
3了解《姑苏行》的演奏形式、分析乐曲的风格特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乐曲的情绪。
4通过欣赏《姑苏行》,让学生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以此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欣赏《姑苏行》,学生自主进行段落分析,并试唱主题。
教学重点:介绍作者生平,讲解笛子的种类以及其音色特点,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听辨总结《姑苏行》段落,速度,和情绪。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用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从而导出今天的欣赏课《姑苏行》。
2、导出《姑苏行》后,根据欣赏提示《姑苏行》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描绘了迷人的江南风光,然后引导学生安静的欣赏。
3、给出简单的问题:曲作者是谁?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聆听《姑苏行》。
4、给出复杂的问题:这首《姑苏行》是由哪几段组成?请同学们在聆听的时候,将各段音乐的速度记下来。
再次聆听《姑苏行》。
5、解决问题:这首乐曲作品采用了带引子的三段体结构,引子A+B+A/,段落非常清晰。
6、幻灯片展示给出表格,使其简单化,并提示学生根据速度变化进行结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作品。
再次聆听。
7、结合表格,教师归纳总结这首作品,和学生进一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的音色,符合曲笛柔美,宽厚而圆润的音色特征,给出问题:笛子分为哪两种?它们各自的音色特点是什么?8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笛子分为梆笛和曲笛两种,梆笛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笛身细而短小,声音清脆明亮;曲笛笛身粗而长,音色浑厚圆润。
9介绍作者。
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
江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
12岁起即跟哥哥学艺,民族乐器中的吹拉弹打他都能演奏。
音乐七年级下人教版第4单元欣赏《姑苏行》教案3
《姑苏行》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能够用不一样的力度、速度、及感情演奏《姑苏行》, 并能给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2、能力目标:认识笛子的演奏特点。
3、感情目标:经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民歌有所认识,启迪学生热爱生活。
教课重难点:认识乐曲背景,能够用不一样的力度、速度及感情演奏歌曲。
教课过程:一、组织教课:师生问好。
( 同学们今日的状态真精神,希望你们表现的也会相同出色。
)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昆曲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对于依据昆曲和江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
师:你们听出了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师:这是一首笛子独奏的歌曲。
三、新课教课:1、倾听歌曲: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这首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印象?生:在我们眼前描述了一幅漂亮的江南风光画卷。
师 : 在这首乐曲构造上大家有什么发现呢?生:乐曲仿佛有 3 段构成。
师:小结,进行评论。
师:让我们再次倾听,同学们能够认真倾听这首歌曲的表演特点?2、简介歌曲《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 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民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
曲名为旅行苏州(古称姑苏)之意,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看谁最能说出歌曲的音乐特点?3、小结: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艳丽风光和人们旅行时的欢乐心情。
乐曲旋律优美和蔼,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构造精练完好。
四、表演:1、完好赏识歌曲:师:同学们!你能以这类感情的变化来演奏,表现这首歌曲吗?2、设计演奏形式:师:假如让你给这首乐曲设计演唱形式,你会如何设计呢?11 / 2生:女生——男生——合奏。
(你的设计有想法)师:按演唱形式演唱,师伴奏。
五、小结:师:丰富的演奏形式能够让这首歌曲更饱满、更拥有感染力。
同学们经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
22 / 2。
《第四单元 姑苏行》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姑苏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通过聆听《姑苏行》乐曲,感受苏州的独特韵味和历史文化底蕴。
2. 通过作业,引导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乐曲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水平。
二、作业内容1. 聆听《姑苏行》乐曲至少三遍,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如何表现苏州的独特韵味?* 乐曲中是否有一些特别的音乐元素或处理方式让你印象深刻?2. 结合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描述苏州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
* 苏州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如何体现苏州的历史文化特点?* 苏州的音乐文化有哪些独特之处?这些音乐元素是如何影响《姑苏行》乐曲的创作和表现的?3. 搜集一些有关苏州的音乐作品或音乐家,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并与同学分享。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完成,并提交给老师检查。
2. 作业应认真对待,不得抄袭或敷衍了事。
3.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和探索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2. 评价将包括学生对乐曲的感受、对苏州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搜集资料的能力等方面。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老师将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大家更加积极地参与音乐课程的学习。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自愿向老师提出自己对作业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改进今后的教学。
2. 老师将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不断优化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姑苏行》这首乐曲,加深对苏州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完成作业和参与评价过程,学生也将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姑苏行》的旋律有更深的理解和掌握;2. 提高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培养对传统音乐的热爱;3. 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能够准确演绎《姑苏行》的旋律。
《第四单元 姑苏行》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姑苏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姑苏行》的欣赏和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苏州的传统文化和音乐风格。
2. 通过演唱和演奏,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基本技巧,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作业内容:1. 聆听《姑苏行》,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 要求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认真观察曲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特点,以及演奏技巧的表现。
* 完成作业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体会和感受。
2. 学习并演奏《姑苏行》中的乐器部分。
*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演奏,如二胡、琵琶等。
* 演奏要求准确掌握乐器的基本技巧,能够表达出曲子的情感和意境。
* 将演奏的视频或音频上传至班级群共享,供老师和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
3. 创作一首以“苏州”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表达对苏州的感受和情感。
*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体验,从不同的角度描绘苏州的美景和文化,抒发对苏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将作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交,供老师和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符合《姑苏行》课程的学习要求,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2.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
3. 提交作业时,应注明班级、姓名等信息,以便老师查阅和评价。
4. 作业应按照规定格式整理和排版,确保提交的质量和效果。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内容的真实性、创新性和情感表达等。
2. 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记入学生档案。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老师的评价和建议,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应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学习和进步。
3. 老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通过《姑苏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苏州的传统文化和音乐风格,还能掌握歌曲的基本技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四单元 姑苏行》教学设计
《姑苏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姑苏行》乐曲,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景,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 通过演奏《姑苏行》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和演奏《姑苏行》乐曲,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景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等。
2. 准备乐器(如口琴、笛子等),并准备好伴奏音乐。
3.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地,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导入新课欣赏《姑苏行》片段,感受江南丝竹音乐风格。
(三)新歌教学1. 播放歌曲《姑苏行》的伴奏音乐,学生轻声唱歌词。
教师提示注意节奏和音准。
2. 随伴奏音乐轻声合唱歌曲。
3. 学生演唱自己创编的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 教师小结。
教师指出在歌唱和演奏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总结合唱的规律。
(四)拓展延伸1. 介绍江南丝竹的有关知识。
江南丝竹又称“苏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吴语区的一种丝弦轻音乐。
它含蓄、委婉、轻快、流畅,极富地方色彩,深受江南人民喜爱,被称为“百戏之祖”。
在演奏上常用小家碧玉或走卒过客,丝竹戏中有轻有重,有高有低,有的哀怨缠绵,有的诙谐滑稽,表现力很强。
一般由丝弦、二胡、琵琶、扬琴等丝竹乐器和敲击乐(如鼓板、小镲)组成,无意也配以少许的管乐器(如笛子),人数大致在五至十人之间。
其曲调漂亮、风格清新、色彩丰富,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
本曲中采用了鱼咬尾、垫音、倚音等演奏手法,使旋律活泼欢快,动感完全。
2. 学生自学乐曲,熟悉乐曲旋律。
3. 学生根据乐曲情绪选择乐器进行演奏展示。
4. 分组创编表演,形式不限,可独唱、合唱、重唱、对唱、表演唱、小组唱、集体舞等均可。
姑苏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姑苏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1.掌握江苏民歌《姑苏行》的基本音乐知识,了解其节奏、旋律、歌词等内容;2.能够准确唱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能较为流畅地演唱该曲;3.了解姑苏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4.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唱准《姑苏行》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情;2.教学难点:理解江苏民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气息,以及如何将其融入自己的演唱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有关江南水乡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江苏民歌《姑苏行》的主题。
2.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江南水乡有哪些特点?(如景色优美、古朴传统、风情独特等)2. 乐理知识教学(10分钟)1.介绍《姑苏行》的歌曲形式(为单调的六个小节构成)和歌曲调式(属七调中的黄钟调),唱唱看调式,引导学生感知黄钟调的宁静、舒缓和优美的气质。
2.引导学生演唱调式中升降和大三度音程特点,以及如何在演唱中体现出旋律的光影变化和情感体现。
3. 歌词理解(15分钟)1.通过讲解歌词,让学生了解《姑苏行》的中心思想是关于江南水乡的描绘,其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小雨》。
2.再次引导学生演唱歌曲中抒发情感的句子,围绕“荷花池塘、秋霜月夜”表达情感,进一步理解歌词的意义和情感内涵。
4. 歌曲演唱(30分钟)1.教师演唱《姑苏行》两遍,让学生聆听、感受,领略江南水乡的风情和内河文化的精髓。
2.针对重难点,进行合唱或鼓励小组表演,并进行教师点评和评价。
5. 模仿创作(15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江苏民歌艺人的演唱风格和技巧,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创作,并进行小组内的展示。
2.教师鼓励学生形成团队协作和友爱互助的风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 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承认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并为学生评选本节课的最佳演唱奖。
姑苏行教案
姑苏行教案姑苏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和了解《姑苏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历史背景等。
2. 通过分析《姑苏行》的诗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寓意。
3. 学会朗读《姑苏行》的各种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排比等。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姑苏行》的诗句,包括其中的意境和寓意。
2. 掌握《姑苏行》中的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 课本《姑苏行》2. 课件PPT3. 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姑苏行》这首诗的背景,包括作者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苏州有什么印象?苏州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3. 让学生观看一段苏州的宣传片,激发学生对苏州的兴趣。
Step 2 分析诗句1. 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句诗。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上台朗读诗句,并解读其中的意境和寓意。
3. 全班共同讨论,逐句分析《姑苏行》中的诗句。
Step 3 朗读诗句1. 老师分发课文,让学生跟读《姑苏行》的诗句。
2. 老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如停顿、语调等。
3. 让学生自由朗读《姑苏行》,并进行小组评价。
Step 4 理解修辞手法1. 通过课件展示《姑苏行》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排比等。
2. 让学生分别找出《姑苏行》中的押韵、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学生自由朗读找出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Step 5 写作练习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苏州的认识,创作一篇以《姑苏行》为主题的短文。
2. 老师提供思路和写作要点,帮助学生完成作文。
3. 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
Step 6 总结和评价1. 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姑苏行》有什么新的认识?2.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奖励和鼓励。
3.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预习下一篇诗文《滁州西涧》的背景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姑苏行》这首诗的背景知识,理解了其中的意境和寓意。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4单元 欣赏《姑苏行》教案3 新人教版
《姑苏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奏《姑苏行》,并能给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2、能力目标:了解笛子的演奏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民歌有所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乐曲背景,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奏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同学们今天的状态真精神,希望你们表现的也会同样精彩。
)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昆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根据昆曲和江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
师:你们听出了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师:这是一首笛子独奏的歌曲。
三、新课教学:1、聆听歌曲:师:同学们,我们一同来听,这首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印象?生:在我们眼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风光画卷。
师:在这首乐曲结构上大家有什么发现呢?生:乐曲好像有3段组成。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同学们可以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的表演特色?2、简介歌曲《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
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看谁最能说出歌曲的音乐特点?3、小结: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
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
四、表演:1、完整欣赏歌曲:师:同学们!你能以这种情感的变化来演奏,表现这首歌曲吗?2、设计演奏形式:师:如果让你给这首乐曲设计演唱形式,你会怎样设计呢?生:女生——男生——合奏。
(你的设计有想法)师:按演唱形式演唱,师伴奏。
五、小结:师:丰富的演奏形式可以让这首歌曲更饱满、更具有感染力。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
2。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4单元欣赏姑苏行教案2
《姑苏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与视频欣赏的形式,问答、听辨音色让学生了解古代民族乐器八音分类。
2、能听辨出欣赏曲目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听赏、视唱、竖笛演奏、表演等形式了解《姑苏行》的演奏形式、分析乐曲的风格特征。
3、了解现代的民族乐器分类。
4、用听辨音色的方法贯穿本课的教学。
教学重难点:1、欣赏《姑苏行》。
2、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欣赏:《姑苏行》】教师活动:(1)《姑苏行》的曲作者江先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属于八音分类的哪一类?(2)请学生分析《姑苏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完整的聆听乐曲在你心中展现怎样的画面?(3)请学生试唱并吹奏《姑苏行》的主旋律。
学生活动:(1)回答《姑苏行》的演奏乐器笛子是属于八音分类:竹类。
(2)《姑苏行》的风格婉转悠扬,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3)试唱《姑苏行》的旋律。
(4)竖笛吹奏《姑苏行》的旋律。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听辨音色了解笛子的音色,逐步培养学生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
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视频让学生了解笛子的演奏方法,用试唱、吹奏本曲让学生熟悉《姑苏行》的主旋律,并能喜欢民族音乐,《姑苏行》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它展现音乐与美术的联系,体现学科整合。
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美术的联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音中有画、画中有音!【课堂小结】: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
远古的八音乐器经历了久远的年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可是它悠扬的旋律就响彻在我们的耳边,离我很近很近。
同学们,让我们拉紧音乐的手,更多的关注八音之乐,更多的关注我们的民族音乐,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
欣赏姑苏行教案
欣赏姑苏行教案教案标题:《欣赏姑苏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欣赏姑苏行》,学生将了解到苏州的历史文化,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苏州的一些著名景点和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苏州的兴趣。
2. 提问:你听说过《姑苏行》这首诗吗?你对它有什么了解?阅读理解:1. 分发《姑苏行》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学生阅读完毕后,进行课堂讨论,询问学生对诗中的重要内容和意象的理解。
3. 教师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确保学生对诗歌的整体理解。
文学鉴赏: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解读和分析。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意象和情感表达等。
3.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读和分析结果。
情感体验: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苏州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苏州的美景和特色文化。
2. 学生自由发挥,用诗歌、绘画、摄影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苏州的情感和体验。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继续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制作展板或写作报告。
2. 带领学生进行苏州文化体验活动,如品茶、绘制苏州园林图案等。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表现评价。
2. 学生对《姑苏行》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评价。
3. 学生情感体验的表达和创造力的评价。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
3. 引导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4. 鼓励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姑苏行欣赏教案
姑苏行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姑苏行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姑苏行》这首古老的曲子,学生们能够理解并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音乐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欣赏《姑苏行》的旋律、节奏和曲式特点。
2. 学习并演奏《姑苏行》的乐谱。
3. 利用不同的媒体资源和多种形式欣赏《姑苏行》。
教学准备:1. 电子设备和音响设备。
2. 《姑苏行》的音频和视频资源。
3. 乐器(如古筝或钢琴)和乐谱。
教学过程:导入(约5分钟):1. 播放《姑苏行》的音乐片段并让学生们听一听。
让学生们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情感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例如中国古筝、二胡等。
发展(约2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姑苏行》的背景,包括创作和演奏历史、该曲目的特点以及与苏州文化相关的事项。
2. 向学生展示《姑苏行》的乐谱,并解释乐谱上的音符和音符之间的关系。
3.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指法来演奏《姑苏行》的简单乐段,通过短暂的指导和示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演奏。
拓展(约15分钟):1. 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寻找与《姑苏行》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源。
2. 同学们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资源进行欣赏,并写下对该资源的感受和评价。
3. 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将对《姑苏行》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可以选择表演、绘画、写作等形式。
总结(约5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表达作品,并提供一个简短的解释。
2.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新认识和理解。
3. 结束课堂时,再次播放《姑苏行》的音乐片段,回顾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和感受。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描述他们对《姑苏行》的理解和感受,并分享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看法。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传统音乐和其他古典音乐作品,并推荐学生们收集、分享他们发现的音乐资源。
初中姑苏行教案
初中姑苏行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姑苏行》,了解苏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苏州的热爱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和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课文《姑苏行》全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苏州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苏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苏州的了解和印象。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姑苏行》,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并进行分享和欣赏。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姑苏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如苏州的园林、小桥流水等。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对苏州的园林、小桥流水等有什么看法?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姑苏行》的主要内容和感受。
2. 学生分享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写一篇关于苏州的作文,可以是介绍苏州的景点、美食、文化等。
2. 学生收集有关苏州的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制作手抄报。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欣赏姑苏行音乐教案
欣赏姑苏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欣赏姑苏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姑苏行音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了解姑苏行音乐的起源、特点以及相关文化背景。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表达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 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教学准备:1. 姑苏行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课堂展示设备,如投影仪或电视。
3. 学生学习笔记和讨论记录的板书工具。
4.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和体验,并与他们分享一些与姑苏行音乐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
2. 提问:你们对姑苏行音乐有了解吗?你们对这种音乐有什么期待?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播放姑苏行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2. 学生个人反思:请学生记录他们对音乐的第一印象、感受到的情感以及可能的意象或场景。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个人反思,讨论音乐中的元素和特点,并记录下来。
文化背景(10分钟):1. 介绍姑苏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包括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文字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姑苏行音乐的文化背景,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
合作展示(2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姑苏行音乐的分析和理解。
可以使用图片、文字、演示等形式展示。
2. 全班讨论: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教师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学习成果,并回顾课堂重点。
延伸活动:1. 邀请学生在家中或课后继续欣赏姑苏行音乐,并写下他们的感受和体会。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音乐会,让他们亲身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3. 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
姑苏行音乐教案
姑苏行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姑苏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姑苏行这首传统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演唱、鼓掌等方式表达姑苏行的节奏和旋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姑苏行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姑苏行的节奏和旋律。
3. 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播放姑苏行的音频或视频资料。
3. 学生手鼓或其他节奏乐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他们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和喜好。
- 提问:你们听说过姑苏行这首音乐吗?它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播放姑苏行的音频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姑苏行的背景和特点。
- 解释姑苏行的起源、演奏形式以及常见乐器的运用等。
3. 听音感受(10分钟):- 再次播放姑苏行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仔细聆听。
- 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如节奏感、旋律特点等。
4. 音乐表演(15分钟):- 分发学生手鼓或其他节奏乐器。
- 教授姑苏行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带领学生一起演奏。
- 鼓励学生尝试用声音或身体动作表达姑苏行的节奏和旋律。
5. 创作活动(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姑苏行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或节奏。
-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
6. 总结(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姑苏行的特点和学到的知识。
-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其他作品,如古筝曲、京剧音乐等。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传统音乐表演,增加他们对传统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他们对姑苏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姑苏行这首传统音乐作品。
姑苏行说课教案
姑苏行说课教案教案标题:姑苏行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姑苏行》的背景和作者,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姑苏行》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姑苏行》原文及翻译。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姑苏行》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一课学习的是哪首诗吗?它讲述了什么故事?2. 新课讲解(15分钟):- 向学生介绍《姑苏行》的背景和作者杨洪基,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 分析《姑苏行》的艺术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3. 阅读理解(20分钟):- 学生阅读《姑苏行》的原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 分组讨论学生的答案,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
4. 创作练习(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姑苏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姑苏行》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姑苏行》相关的习题,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阅读理解、创作练习等,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姑苏行》,学生不仅了解了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还通过创作练习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资料
经典资料《姑苏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与视频欣赏的形式,问答、听辨音色让学生了解古代民族乐器八音分类。
2、能听辨出欣赏曲目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听赏、视唱、竖笛演奏、表演等形式了解《姑苏行》的演奏形式、分析乐曲的风格特征。
3、了解现代的民族乐器分类。
4、用听辨音色的方法贯穿本课的教学。
教学重难点:
1、欣赏《姑苏行》。
2、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
【欣赏:《姑苏行》】
教师活动:
(1)《姑苏行》的曲作者江先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它属于八音分类的哪一类?
(2)请学生分析《姑苏行》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完整的聆听乐曲在你心中展现怎样的画面?
(3)请学生试唱并吹奏《姑苏行》的主旋律。
学生活动:
(1)回答《姑苏行》的演奏乐器笛子是属于八音分类:竹类。
(2)《姑苏行》的风格婉转悠扬,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
(3)试唱《姑苏行》的旋律。
(4)竖笛吹奏《姑苏行》的旋律。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听辨音色了解笛子的音色,逐步培养学生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
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
视频让学生了解笛子的演奏方法,用试唱、吹奏本曲让学生熟悉《姑苏行》的主旋律,并能喜欢民族音乐,《姑苏行》犹如一幅江南的水墨画,它展现音乐与美术的联系,体现学科整合。
让学生感受音乐与美术的联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音中有画、画中有音!
【课堂小结】:
金石以动之,丝竹以行之,诗以道之,歌以咏之,匏以宣之,瓦以赞之,革木以节之。
远古的八音乐器经历了久远的年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可是它悠扬的旋律就响彻在我们的耳边,离我很近很近。
同学们,让我们拉紧音乐的手,更多的关注八音之乐,更多的关注我们的民族音乐,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