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路径探究

合集下载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完善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完善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南昌 330022)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9-0000-01一:行政问责制的概念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行政问责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对我国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起到监督、惩处、教育和预防的作用。

实施行政问责制,对促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施行政问责制,可以帮助我国各级政府机构进一步巩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勤政、廉政、优政的行政文化,优化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责任型政府,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缺陷1、问责权责不清权责不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党政权责不清。

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党委作决策,政府去执行,出了问题,责任究竟在党委,还是在政府,很难确定。

现实实践中往往只问责政府,这正反映了党政权责不对等。

二是上下级权责不清。

我国行政机构的层次太多,从中央到地方,要经过中央政府、省、市、县、乡五个层次,执行或决策出了问题,到底追究哪一级政府的责任?三是不同行政机关之间权责不清楚。

从横向上看,我国行政机构的职能部门划分过细,导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

总之,这些权责不清的状况成为建立和推行行政问责制的严重障碍。

2、监督问责制度虚置我国现行行政监督问责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的制约。

我国虽然有立法、行政、司法的分工,但缺乏权力的制约,是少数领导者权力过于集中。

有些单位的“班子”名为集体领导,实为“一把手”拍板定夺,集体领导流于形式。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制度路径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制度路径

的必然要求 , 对于政府来讲 , 责任分 为积极 责任与 消 其行政人员进行 问责 , 而在 全社 会形 成 良好的行政 进
极 责任两种 。 积极责任指 的是“ 政府 及其行 政人员 应 问责文化 。 ( 培育权利理念 , 弃权 力崇拜 四) 摒 权力 崇拜原本 是起源 于 中国封 建政 治体制 下 的
长期 以来 , 中国传统文化 中一直有这样一个误 在
即治 国安邦主要依靠 的是统治者 的个 人能 力与卓 特首董 建华所言 :问责制使 特区政府 领导层 理念一 区, “
致 , 向明确 , 方 民情在心 , 民意在握 。现代公共行政学 识 , ” 而不是法律制 度 的完善 与否 。 种在人 治文化下 这 告诉我们 , 在公共行政 中 , 权力 与责任息息相关 , 既没 的行政 问责 , 多只是 上级 对下级进 行 问责 , 最 公众 根 有无权力 的责任 ,也没有无责任 的权力 。 以民为本 、 本不能成为行政 问责 的主体 , 至在某些情 况下行政 “ 甚 驭人术 ” 当前 , 们要 大力 。 我 权责一致 ” 的观念是公众对公共权力行使者最低但却 问责演变异化 为传统 的“ 是最重要 的道德要求 , 也是最基本 的为官理念。 培 育法治理念 , 摒弃传统 人治观念 , 使公众 充分认 识
( ) 强政府绩效评 估制度 建设 四 加
随着我 国民主制度 的不断深 化 以及政 府角色 的
识 。公众将 自己的权力委托给 了政府及其行政人员 , 转变 , 民对政府监督 的意识越来越 强 , 立和健 全 人 建
在 19 年 但公众仍是权力的最终拥有者 , 公众有权对政府及其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就 尤为必要 。 我 国 ,9 6 中央 行政人员的各种行为随时随地地进行监督问责 , 从而 组织部 曾出台了《 级党政 领导班 子政绩 考核办 法及 县 保证公 共权力在其 运行过程 中始终代 表人 民的意志 评价标准体系》发展至今 , ,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取得了

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分析及路径完善的开题报告

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分析及路径完善的开题报告

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分析及路径完善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法治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机制之一,是政府对公众负责的表现形式之一。

我国自1990年代实施行政问责制以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实情况也显示出一些不足和问题。

因此,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行政问责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选题意义通过研究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可以发现行政问责制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问责主体过于局限,问责程序过于繁琐等。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行政问责制,需要深入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加强行政问责制的法律性、效能性和权威性,保障政府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案例的研究,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行政问责制概述:包括行政问责制的定义、原则、类型等。

2.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施现状:包括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历史演变、现行法律制度、问责主体、情况通报等。

3. 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包括问责主体过于局限、问责程序过于繁琐、问责效果难以评价等问题。

4. 完善和强化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扩大问责主体范围、简化问责程序、建立问责考核机制等。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完善和强化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现状的深入分析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提出完善和强化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和建议。

3. 完成一篇关于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分析及路径完善的论文。

五、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本研究将对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完善和强化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路径选择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路径选择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文题目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路径选择学生姓名李旭豪专业行政管理层次年级2010春专升本学号11031604030004指导教师职称学习中心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成绩2012年4月7日摘要近年来,随着一些重大安全事故与重大社会事件的处理中行政问责工作开展,社会对行政问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从2003年的“非典”时期,时任卫生部部长的张文康、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孟学农因隐瞒疫情和防治不力而被免职。

到2011年“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因设计缺陷、把关不严、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而撤职并承担相应党纪政纪处分。

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政府建立公开、透明、合理、高效的行政问责制度,处理行政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积极回应广大群众的呼声与要求。

为此,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现状,相关法条的适用性,完善并选择可行的政问责制度,使行政问责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在行政问责制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必须更加充分地尊重和体现公众意志,最大限度地引入与强化公众和舆论的监督。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度化权力监督公民意识目录前言 (3)一、行政问责制度的概念 (4)二、行政问责制在我国的发展与现状 (4)(一)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程序 (5)(二)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方式 (6)三、推进行政问责制的意义 (6)(一)行政问责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二)推行行政问责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6)四、推行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 (7)(一)行政问责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7)(二)行政问责主体存在缺位 (7)(三)行政问责客体模糊不清 (7)(四)行政问责范围狭窄 (8)(五)社会大众对行政问责制的理解存在误区 (9)五、推进行政问责制落实的路径选择与完善 (9)(一)积极推进问责法律制度建设 (9)(二)党与政府的问责主体的多元化 (10)(三)问责方式科学化,增强问责效果 (12)(四)加强行政问责文化的构建塑造行政问责社会人文基础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前言行政问责制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行政主体和行政公务人员的违法或不当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法律规范体系,其目的在于调整行政问责关系,规范行政问责活动,提高行政问责的效能。

浅议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浅议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等 等。
驳 和谏 诤 、 判署等监督问责形式 。 但是 在新 时期 , 特 别是近几年学界对行 政问责制研究 的逐 渐回热 , 从不
同 的基 点 出发 , 对行 政 问责制 可以得 出不 同的含义 。 有从行政决 策的角度 的 , 有从行政行 为角度 , 有从行
政监督主体角度 的。 者在总结诸多观点 的基础 之上 笔 将 行政 问责制定 义如下 , 所谓行政 问责制 , 就是指 是 指 一级政府对现任该 级政府负责人 、 该级政府所 属各
问题 , 下包 庇 、 对 袒护 、 纵容 的;指使 、 暗示下 属部门 或人员滥用职权 、 徇私舞弊 的, 等等。 04 7 1日, 20 年 月 国内首个行 政首长 问责办法—— 《 重庆 市政府部 门行 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 》 正式实施。 被追究责任的情形包 括 :市政 府部 门行政首 长出现 了因效 能低 下, 正当 无
度 的 实施 历程 , 发展 中的 困境 , 展 的路 径探 发
者说 同体问责 , 是在我 国现 有政 治体制范 围内的含 义
解析 。 随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体制 的不断完
善, 笔者认为行政 问责制 的含义也 随之延伸 , 行政 问 责制将是各种 问责主体对政府机构及其官员行政行为 行政探 索 来自浅议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胡本 春
内容 提 要 :责 任 政 府 是 现 代 民主 政 治 的
工作 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 , 不履 行或者正确履行
法定 职责 , 以致影 响行政秩 序和行政效 率 , 贻误行政
必 然诉 求 , 责任 无疑是 一 个 有效 率 、 信 力和 公
机关 工作 人员可 以直 接实 施问责 , 并依 法给予 处罚 。 20 年 2 , 中国共产党党 内监督条例( 行 )公 布 , 04 月 《 试 》 明确写入 了 “ 询问和质询 ” “ 、 罢免或撤 换要求及处理 ” 等内容。 04年 4 ,中共 中央批准 实施 的《 20 月 党政领导 干部 辞职暂行 规定 》 对 官员 因涉及 “ , 工作严 重失误 、 失职造成 重大损失或 恶劣影响 、 对重 大事故 负有重要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共3篇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共3篇

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共3篇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1对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随着我国不断发展,行政问责制作为一种管治手段在政府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行政问责制是指对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追究责任,以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利益。

本文将围绕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发展和实践进行讨论和探究。

一、行政问责制的概念和意义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概念中,问责的主体是指政府或者政府的代表人物,被问责的对象是政府实施行政职能的机构或者个人,问责的方式是以行政手段追究相关机构或个人的责任。

这种问责制的存在,不仅可以督促政府进行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满意度,也可以促进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协同,从而推进国家的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加强了对行政问责制的重视和建设。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对履行职责不当或不作为的负责人员,应当根据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由他单位或上级行政机关给予问责;情节严重的,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又表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行职务,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接受人民的监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行政问责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奠定了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基础和规范。

从此以后,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就开始进入高潮,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问责制的规范与实效。

三、行政问责制的实践探索行政问责制的实践探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我国,问责机制已经逐步建立,但真正健全完善的问责制度还有待加强。

问责机制是否得到落实,是考验问责制度实际效果的重要标准。

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人员问题,二是制度问题。

1. 人员问题在问责机制的落实过程中,问责人员的作用至关重要。

浅议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困境与完善途径

浅议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困境与完善途径

浅议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困境与完善途径行政问责是指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就其实现社会和行政自身对行政效率和效果期望的程度接受各问责主体的质询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新世纪我国行政问责肇始于香港的高官问责。

2002年7月1日香港特区政府实施高官问责制,为行政当局的负责官员引入一个新的聘用制度,使他们与经过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共同进退。

2003年的“非典”事件则拉开了我国大陆地区行政问责的帷幕,一些失职渎职官员陆续被问责、免职。

随着政府改革进程的推进,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建立了相应的行政责任追究的主体、方式和制度,使其成为了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大亮点。

但与此同时,行政问责制度的落实还面临众多现实困境,这些困境不加以解决不仅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而且还会影响法治政府形象的树立。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推进,确保行政问责制度落实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一、行政问责制度之困境分析(一)行政问责主体缺位实行行政问责制,首先要解决由谁来问责的问题。

广义的行政问责主体应该包含同体和异体的问责主体,即不仅有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问责,而且应该包含人大、民主党派、媒体和公众等外部的监督和问责。

然而,我国目前的行政问责却存在主体缺位的现象,问责权主要被上级行政机关或专门的监督机关等内部机构行驶,而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拥有宪法赋予监督权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问责中却出现了“话语缺失”的现象,人大的监督职能往往被架空,沦为“橡皮图章”。

而发生在政府内部的行政问责,因为无法跳出“自己监督自己”的悖论,而无法证明内部问责的合法性。

另外,问责主体缺位还体现在目前我国行政问责中公民的问责权难以保障,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建立起公众参与问责的制度规范。

这就导致在行政问责中被问责对象往往也是问责主体,自己成为了审判自己的法官,其中的弊端不可避免。

(二)行政问责客体不明行政问责客体是指行政问责所涉及的对象,即解决向谁问责的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尚待完善,造成在发生了重大事故、决策失误、工作不力等情况后责任归属难以确定。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傅美容摘要:行政问责制是现代政府强化和明确责任、改善政府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

行政问责制的推行和完善,对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建设责任政府,建立一套有效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效,但是从我国目前行政问责制的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情况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分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思考和寻求完善对策,对责任政府的构建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度;行政责任;责任政府;政府责任近年来,我国政府秉承“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执政理念,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这已成为我国社会及境外媒体高度关注并令人鼓舞的焦点话题。

行政问责制最初是作为应对公共危机的应急措施而步入我国政治生活的,2003年“非典”期间的高官撤职,引发了一股“问责风暴”,之后,全国许多城市先后出台并全面实施行政问责制。

随着我国政治文明的不断向前发展,行政问责制正逐步从政府管理中的一种应急措施变成现代政府管理手段。

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基本内涵及价值理念(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基本内涵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而实施的、并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

[ 王莉花,张善喜:《浅析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价值理念》,载《宜宾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39页。

]行政问责意味着问责主体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不当行政行为进行质疑并追究责任,对不当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政府首长、行政领导,乃至普通公务员实施质询、罢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辞退等惩戒措施,作出党纪政纪处分,直至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它不仅要求犯错违法要追究,而且公务员能力不足、推诿扯皮等官僚主义作风,甚至公众对政府及其行为的合理怀疑等方面都要追究责任。

行政问责制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问责的主体,是指“由谁问”行政问责的主体,既有同体问责,即行政系统自身层级的问责,也有异体问责,即行政系统以外的主体包括人大、各民主党派、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新闻媒体、公众等的问责。

(定稿)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1

(定稿)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1

毕业论文中文题目:____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姓名_____ _____ _学号_____ ___专业班级_____ _____指导教师___ ___提交日期__ ____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状及其完善路径摘要行政问责制的研究和实践,开始于西方,而在我国起步则比较晚,自从2003年“非典事件”以后,中国行政问责制逐渐形成。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行政问责制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内容、问责程序、问责方式和标准等方面。

本文通过对行政问责制相关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应主要从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法律制度、完善行政问责机制、加大行政问责文化的建设三个方面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现状问题对策目录前言 11 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作用 11.1行政问责制的基本概念11.2行政问责制的特征11.3行政问责制的作用21.3.1促进法制现代化建设 21.3.2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 21.3.3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2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 22.1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历程22.2行政问责制当前的发展现状33 当前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3.1问责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43.1.1同体问责为主,异体问责相对薄弱 43.1.2异体问责效能有待提高和缺乏支撑体系 43.1.3行政问责文化滞后 43.2问责客体界定不全面 43.3问责内容相对狭隘53.4问责程序操作性不强 53.5问责方式不清晰、标准不完善 54 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对策思考 64.1完善行政问责的法律制度 64.2完善行政问责机制64.2.1 加强异体问责 64.2.2明确问责客体 64.2.3扩大问责内容范围 64.2.4完善行政问责程序74.2.5明确问责方式和标准74.3加大行政问责文化的建设7 结语8致谢9参考文献10前言行政问责制源于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存在相一致的地方。

我国行政问责制探讨

我国行政问责制探讨

我国行政问责制探讨导言行政问责是指对行政机关工作中的不正确、不合法、不适当、不称职等行为进行追究、责令改正、严肃处理的制度。

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工具,行政问责在我国发展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背景、原则、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背景行政问责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旨在加强政府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问责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原则行政问责制的实施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行政问责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通过党对行政机关的领导,保证行政问责制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2.法治原则:行政问责必须依法进行,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定标准进行,防止滥用权力和乱用权力。

3.公平、公正原则:行政问责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对行政机关的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公开的评估和追责。

4.综合治理原则:行政问责必须与其他治理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

通过综合治理,能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提高治理效能。

方式行政问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召开问责会议: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和性质,可以召开问责会议,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点名批评、警告、记过、撤职等处理。

2.追责问责:对行政机关工作中的失职、渎职、乱作为等行为进行追责,包括行政处罚、纪律处分、法律追究等。

3.组织调查和审核: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规模,可以组织专门的调查组对问题进行调查和审核,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4.舆论监督:通过舆论监督,对行政机关的错误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推动行政机关主动纠错。

存在的问题然而,我国的行政问责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法律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行政问责的实施,导致行政问责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2.问责标准模糊:对于行政问责的标准和程序,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行政问责的执行存在主观判断和随意性。

3.权力过于集中: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导致行政问责往往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无法做到公正、公平。

探究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缺陷及完善

探究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缺陷及完善

探究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缺陷及完善纵观现代民主法治国家,行政问责都是国家法律制度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学者博瑞斯马尼科夫指出:如果人民没有问责政府官员的机制,他们就等于开了一张空白支票。

在我国,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行政问责广泛应用于行政管理当中,对于规范行政权力行使,促使政府依法履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行政问责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需要完善现行的行政问责制度,推进行政问责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

一、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行政问责权力色彩浓厚,尚未实现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的转变。

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建设虽然逐步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实践当中行政问责主要还是通过权力问责的方式进行。

应该说,在制度供给尚不完备的特殊阶段,这种问责方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从长远来看,权力问责并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权力问责容易受到行政首长或主管领导主观意志的影响,事情发生以后是否追究责任、由谁追究责任、追究谁的责任、追究范围大小以及责任承担方式等问题通常都由上级领导来决定,问责的随意性太强,事由经不起推敲,结果也很难服众。

2.行政问责呈现运动式风暴式特征,常态化问责机制尚未建立。

回顾我国行政问责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我国行政问责通常发生在重大责任事件之后或者上级三令五申之际,来得迅猛,去得也快,媒体将其称为问责风暴或者问责运动。

不可否认,风暴式运动式问责对于规范行政权力行使,促使政府依法履职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然而这种问责机制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问责的驱动往往取决于群众随机的政治参与和媒体舆论的聚焦爆料,问责只是一种不确定的风险,不具备足够的威慑力。

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作支撑,实现行政问责的常态化和长效化,风暴再大、运动再多,都不过是短期行为,难以真正起到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的作用。

3.行政问责重在事后惩处而非事前预防,背离行政问责的本质。

浅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浅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

浅析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刘新凯(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摘要:行政问责制度是防止行政权力异化的主要工具,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起步较晚,还处于起始阶段,存在着诸如问责主体单一、法律缺失、问责程序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问责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Abstract:The administration accountability system is the main tool to prevent the alienation of administrative power,but our administration accountability system started later and is still in the beginning stage,and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ingle accountability subject,legal loss,the imperfect accountability procedures and so on,so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a suitable administration accountability system.关键词:行政问责问题完善Keywords:Administration accountability problem perfect作者简介:刘新凯,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9级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6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8-0033-01在西方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严格的官员问责制度,在中国,我国的行政问责始于2003年暴发的“非典”,随着近几年我国突发事件、责任事故的增多,不断地有官员被严厉问责,行政问责逐渐地制度化、规范化。

行政问责法治化之路径探索

行政问责法治化之路径探索

行政冶法跤府与法洽 2020年第10期行政问音法%化之跆径採索□赵长明(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43、摘要:加速推进法治化进程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原则,亦是必经之路构建完整高效的法治秩序,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标准自20(W年施行行政问责制以来,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行政问责法制不健全、问责主客体不明晰、问责程序不完善等缺陷。

因此,应从 明确行政问责主客体及问责范围、丰富行政问责内容、加快推进行政问责程序化建设、完善行政问责救济制度、加大新闻媒体监督力度等方面着手,为法治中国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关键词:法治秩序;行政问责;行政主体;同体问责;异体问责中图分类号:/)922.// 文献标识码:,4 文章编号:W07-8207 (2020) W-0050-07收稿日期:2020-O J-J/作者简介:赵长明(/9S J —),男,陕西西安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法理论、国家治理..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衔接协调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0Z437一、依法行政与行政问责近年来,我国从屮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履行政府职责,但也存在个别地方政府官员“懒政”“乱权”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

行政N责制作为一种监督、控制机制不但是 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政府对公众、社会诉求的积极响应和正面回应。

根据行政问责制的基本 要求.地方政府领导者作为行政决策的主要制定者须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及党纪责任。

与其 它类型的责任相比,行政责任在认定上既可凸显出法律的底线思维,又可看出公共行政的最终目的是 保护公共利益,这也是行政H责的最高价值追求。

1在大国治理屮强化行政问责制,不仅可以避免行政 决策失误,缓和突发公共危机引发的社会矛盾,而且能够彰显行政决策的公益价值和依法治国的法治 精神。

完善行政问责体系的探讨-范文

完善行政问责体系的探讨-范文

完善行政问责体系的探讨围绕政府管理机制创新,建立与人事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相配套的行政问责制。

首先,行政问责制与行政文化有关。

建立行政问责制需要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责任意识,要通过加强政府机关日常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有利于增强时代感、责任感、使命感的行政文化。

其次,行政问责制与政府人事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关联。

要健全公务员管理和跟踪考核那* 穿越小说网网游小说网 ***机制,加强公务员保障机制建设,建立被问责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等保障制度,形成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

第三,行政问责制与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有着最直接关系。

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机制,特别是通过评估公共政策的执行标准、执行程序、执行时效,评估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行政问责才有科学依据和处理标准。

第四,行政问责制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关,要加强“阳光政府”、“透明行政”制度建设,建立政务信息化平台,保证社会和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五,建立行政问责制要与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强审计工作结合起来,完善财务制度、行政监察和审计制度,提升行政问责制的定量化水平,实现多元的行政问责途径和方式的统一。

执行力、公信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

行政问责制和各项管理制度都是为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行政问责制通过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和结果的监督与问责,在“底线”上标出了“可以做”、“不能做”、“不能做的做了或该做的不做会怎么样”等符号,具有很强的惩戒作用。

同时,作为一种规范的制度形式,它又具有重要的警示和导向作用,成为引导政府和公务员正确履行职责的关键。

围绕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建立行政问责制的执行体系。

行政问责执行体系是行政问责制的内部运行制度。

问责机制不是一个单一直线的工作轨迹,是贯穿在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的。

行政问责制的执行体系要把涉及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各个环节、法律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治理格局各个方面、管理工具的各个领域都考虑进去。

完善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路径选择

完善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的路径选择

Vol.32No .11No v.2011第32卷第11期2011年11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一、引言行政问责制是在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行政问责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规则,强制性地要求政府官员就其行政决策、行政行为和行政结果进行解释、正当性辩护和接受失责的惩罚的制度[1]。

为保证公共权力得以合理合法的运用,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价值诉求,加强行政问责、建设责任政府已成为国际行政体制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一般来说,行政问责制的理论渊源来自于西方的社会契约理论、人民主权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权责统一理论、责任政府理论、行政法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

行政问责在西方国家起步较早,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从法律法规到具体实施、从机构设置到公众参与等都发展比较成熟。

在我国自2003年开始,尤其是2008年的“问责风暴”以来,行政问责制度才逐渐成为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当行政问责作为一种机制和理念在一个政府内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深入,并获得了良好的行政生态运行环境与体制环境时,可以说,这个政府就是负责任的政府,就具备了责任政府的实质特征[2]。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创新,行政问责制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在制衡公共权力、强化行政监督、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法治政府等方面取得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其运行效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在法制建设、制度设计、机制健全、体系完善、程序实施等方面都暴露了很多问题与不足。

目前,我国各项改革已进入关键的发展时期,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许多专家学者把西方理论基础与中国的实践摸索相结合,就如何完善行政问责制和建构责任政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行政问责制仍处于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的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行政问责制在我国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对策与思考。

政府问责路径探讨

政府问责路径探讨

政府问责路径探讨1. 引言政府问责是现代民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政府在行使权力时能够有效履行职责,回应民众的合理诉求,并对不当行为进行追究。

问责机制的建立和运作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政府的职能、民众参与机制以及法律法规等。

本文将就政府问责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为建立更加完善的问责机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2. 政府问责的基本原则政府问责的核心原则是权责对应、权责一致和依法行政。

换言之,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始终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行政活动。

其次,政府问责要坚持依法、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益,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后,政府问责要注重结果导向,即强调政府行为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而不仅仅关注过程和手段。

3. 政府问责路径的探讨政府问责的路径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建设:3.1. 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法律法规是政府问责的基础,它规范了政府职能、权限和责任,为问责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程序。

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确保政府行为规范的前提。

在制定和修订法律法规时,应注重与时俱进,倾听民意,充分保障公民权益,提高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3.2. 监督机制的健全与加强政府问责需要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其实施和执行的有效性。

这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

内部监督主要是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督,应建立起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避免权力的过度集中和滥用。

外部监督可以由独立机构、评估组织以及媒体等进行,并对政府行为进行评估和监督。

社会监督则主要是通过公民的参与和组织的作用,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3.3. 信息公开和透明度的提高政府问责的一个重要路径是提高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政府应该主动公开与公众利益有关的信息,包括预算、决策依据、政策制定过程等。

同时,政府还应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和申诉渠道,方便公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表达意见和投诉举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制 问题 , 又有 微 观时 间 问题 。
( 一) 作 为 问责 最 重 要 主体 的 人 民代 表 大会 问 责 能力 较弱 , 执行 问责 乏 力 。 作 用虚 置严 重
与 责任政 府理 论 融 合 而 成 。其 主要 目的是 为 了
保证 公共权 力 能够更 加合 理合 法地 被 利用 , 同 时使
行政问责制度是以民主政治为基础 , 在行政部 门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未能履行或超
出所辖 职能范 围内 的法 定 职责 , 从 而影 响到行 政行
政监督 、 提高公信力的行政问责制度 的实践体现。 不过 , 目前行政问责的落实与完善远未达到社会主 义法 治建设 的需 要 , 在设 计 、 机制 、 运行 等方 面未达
邱 实
[ 摘 要 ] 改 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行 政 问责制 度逐 步发展 , 这 对 于我 国政 治 文 明建设 和行 政 机构 改 革起
到 了很 大 的推 动作 用 。但是 , 由 于我 国行 政 问责制度 实践 时 间较短 , 所 以还存 在很 多的 问题 与不足 。文章 就 目前 行政 问责 制度存 在 的弊 端 , 从 人 大制度 改革 和行政 体制 建设 的 角度提 出完善行 政 问责 制度 的路 径 。 [ 关键词 ]行 政 问责 ; 法 治理念 ; 制度 建设 ; 人 大改革 [ 作 者简 介 ] 邱 实 , 广 西 师范 学院 经济 管理 学院行政 管理 专业硕 士研 究生 , 广 西 南宁 5 3 0 0 0 1 [ 中 图分 类号 ]D 6 3 [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编 号 ] 1 6 7 2— 2 7 2 8 ( 2 0 1 3 ) 0 2— 0 0 3 0— 0 5
的作 用是微 小 的 , 所 以吉 林 大 学 的张 贤 明认 为 , 人 大作 为 国家 权力 机关 在 宪 法 意义 上 的重 要 地 位 并 未在 我 国实 际政 治生 活 中得 到 体 现 。这 既 是 当 前 行 政 问责制 度建设 的诸多 不足 的一 个根 源 , 也是 推 动我 国行政 问责 制 度 取 得 突破 性 进 展 的主 要 制 约
落 实 。基 于这 两方 面 的不 足 , 我 国行政 问责 制度存
在着 单一 化 和随意 化 的情况 。 单一 化 主 要 表 现在 目前 问 责 的执 行多 是在 发 生重 大事 故 或 者 重 大 群 体 性 事 件 后 , 以“ 突 进式 ”
动…。这说明人大在当前我国行政 问责 中所发挥
到预期 , 并 且暴 露 了许 多 问题 , 如 问 责 主体 监 督乏 力、 问责 渠 道 狭 窄 、 问责善后草率 、 问 责 流 于形 式 等 。完 善行 政 问责 制 度 对 我 国社 会 主义 法 治 建设 与政 治体制 改革 有 着很 大 的影 响 , 所 以亟须 找 出问 题, 加 以解决 , 进 而 完善行 政 问责 制度 , 推进 我 国政 治文 明与行 政 民主 化科 学化 。
为的效率 , 造成不 良结果与影响时 , 问责主体根据
法律法 规及 相关 程 序 对相 关 行 政 部 门 的负 责 人或
工作人 员进行 追究 与惩 罚 的制 度 。简 而言之 , 就是
承担 了公共 责任 , 拥 有 了公 共 权 力 , 就 有 了属 于行
政问责 的范围。我国的行政 问责制度从改革开放 以来逐 步 发 展 变 化 , 但 依 然 存 须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客 观情况, 找出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路径。
但 在实 际情 况 中 , 人 大 的 问责 作 用 被虚 化 了 ,
之路 , 其 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落实并实行了行政 问责制度。近年来 , 我国在行政问责方面取得 了一
定的成绩 , 如2 0 0 3年“ 非典 ” 中北京市长孟学农 引
咎辞职与卫生部长张文康被免职一例 , 就是强化行
公共服务更加优化 , 这是现代 国家 民主政治大环境 下的必然要求。所以, 当行政问责制度在一个国家 的政府行政中能够真正贯彻 , 则这个国家的政府行 政就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 , 同时也充分体现 了一个国家的责任感 。 我 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探求建立现代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权力机关 , 是由人 民选举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经 济 与 社 会 发 展 E C O N O M I C A N D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E N T
V O L . 1 1 . N o . 2
APR. 2 01 3
完善 我 国行 政 问责制 度 的路 径探 究
产 生并代 表 民意 的权 力机 关 , 也是人 民行使 监督 权 的重 要 工具 。而 各 级行 政部 门 由人 民代 表 大会 选
举产生 , 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负责。人大是行政机 关 的权 力授 予者 与监 督者 , 因而也 自然 应 当成 为行 政问责制度的最重要 的问责主体。人 民在行政 问 责 中的问责权力行使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问 责主体 地位 来实 现 的 。

二、 我 国行政 问责制 度主要存在 的 问题 及 原 因
我 国 当前 行 政 问 责制 度 的问 题 既有 权 力机 关

我 国行政 问责制度的现状
监督 问责 乏力 , 又 有 行 政 机 构 制 度 弊端 ; 既有 宏 观
行 政 问责制 度在 西方 国家起 步较早 , 其 理论 主 要是 以人 民主权 理论 和契 约理 论 为基 础 , 将 权责 统
3 0
并没有发挥行政 问责主体 的作用 。如据《 人民日
报》 《 中 国青 年 报 》 统计 , 2 0 0 3年 至 2 0 0 6年 四年 的 7 3 起 问责 报道 中 , 7 2起 是 由上 级 党 政 部 门启 动 问 责, 1 起 是 由党委 启 动 问责 , 无 一 件 是 由人 大 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