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改之下的几个转变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精选5篇)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精选5篇)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精选5篇)第一篇: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几点转变【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学过程呈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形式。

由此,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出现了新的特征。

笔者就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心的,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这里谈谈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转变。

【关键词】模式转变转位因人施教面向全体倾听学生在新课改中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以往的“全方位指导”“学生倾听教师”“研究教材”“面向个体”“单评”转变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教师倾听学生”“教材、学生双研究”“面向全体”“众评”等,以适应新课改强调的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下面我想就以下几个教学模式的转变谈自己的认识。

一、变“全方位指导”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

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在指导自学的过程中讲话时间少而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发展创造力,还课堂与学生。

例如:我在讲解不等式组3<5x-1<4的整数解时,少提示同学:先把它改写成不等式组的一般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然后我巡视同学做的情况,并有目的的找两个同学写到黑板上,让学生去讨论错对,选出正确的让学生去解每一个不等式并求出它们的解集,然后让同学们思考我们下面要做什么,并以小组讨论出最后结果。

最后再让同学们讨论作出小结。

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

其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

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以至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如果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如无助状态。

同时,教师在指导时还要注意设计一定的梯度,让学生循序渐进,不要指导一步到位,要让学生有思考余地,让学生能有自我成功的感觉,从而有自信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习兴趣。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当前,新课改的方向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通过展示问题及问题发生的过程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活动舞台”,让学生唱“主角”。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摆脱“教师中心论”的阴影,扮演起新的角色,实现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我认为,教师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应完成以下角色的转变:一、变重传授为重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

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能力,包括开发学生的一般能力,即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也就是智力。

同时,还包括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特殊能力,主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善于进行科学思维,能够进行探索、开拓创新。

也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学习掌握知识,又必须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过程应该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从而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二、变管理者为引导者有人把传统教育概括为“师本教育”,即以教师为本,其核心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只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

由于过度强调和看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低估了学生的实践性和潜能。

于是,在如此专制态度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失去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没有自由的权利。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即“生本教育”,其核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因此,从中学教育角度来说,最起码是必须摒弃专制、强制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学会学习与自我学习的能力。

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要树立以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浅谈课改四变

浅谈课改四变

学图”为载体的课程改革实践,从而实现减负提质,高效增能 巡回指导,点拨释疑。学生在小组全体同学 ( 互动后) 鼓励、帮 的 目标 。 助和 推荐 下,大胆 发言,展示 自我,师生根 椐展示情 况进行点
拨和评价 ,让学生在 展示 中张扬个 性,在点 拨与评价 中得到提 “ 导学 图 ”是依 据本 校本 地教 学资 源再 生 的一种 课程 资 升 。随后完 成导 学 图上 的课 堂测 试 ,及 时发 现 问题 , 纠正 问 源,融 “ 导、学、练”为一体的课堂学习 “ 旅游地图”。为充 题,确保学生人人过关。课后结合导学图上的拓展延伸练习, 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巩固并运用知识,形成创新与实践能力。 分发挥备课组集体智慧,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教师资源的 师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共同进行总结反思,产生新问题,并在 再 次整合,体现班 级 间深层 次的教育公平 ,我校实行 以备课组 课外 通过观察 、实验 、查找和 访 问等形 式去解决 问题 , 由课 堂 为单位 的 “ 三三一 ”全程校本教研制度 。 是主备采集信息 ,筛选 编制雏形 。教师 人人都是主备 , 延伸 到课外 。 三是师生评价反馈,二度整合资源,获取最大教学效果。 在备课组统筹下教师自选课程开发内容,学校搭建和开放教学
四是学情信息反馈 ,调 整施教策略 。提前 一天发放导学 图 演讲、播音主持、中医保健 、棋类、时论杂坛、影视表演、阅 供学生预习使用,再根据学生预习信息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 读鉴 赏等3 O 余 种项 目的 自 选 特色课程 ,学生每人 必选 两项体 育 学 策略 ,真 正实现 因材施 教,以实现 “ 导学 图”资 源利用 的最 技能课程和一 至二项艺术 、科技课程 ,这就是我 校颇具特色 的 优化和效益 的最 大化 。 “ 2 + x ”活动 。课程 丰富 了,学生 的兴趣爱 好得 到 了丰富及培 五是健全保障机制,助推资源再生。为确保 “ 导学图”校 养 ,这也反过 来促使他们 的学 习热情 , 阳光 、健 朗 、自信 的学

课改,应做好“四个转变”Microsoft Word 文档

课改,应做好“四个转变”Microsoft Word 文档

课改,应做好“四个转变”昆钢实验学校徐刚实施新课改,应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把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以“导入、讲解、练习、巩固”为环节的传统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为思路,以“导学、交流、释疑、训练”为环节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质疑讨论——教师精讲——巩固练习——最后进行小结引伸。

学生“先学”要做到“三明确”:即目标明确,学法明确,难点明确。

教师“后教”也要做到“三明确”:首先,明确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内容,教学生学会学习。

其次,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要明确教的方式。

“后教”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应该先让会讲的学生讲,学生不会讲时,教师才给予点拨引导。

教师讲解要避免重复,力戒教师讲一句,学生跟一句,教师讲一遍,学生重复一遍。

紧缩教师讲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完成课堂作业,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

二是转变课堂组织形式。

把整齐划一、面向讲台、排排就座、被动静听的秧田式就座形式,改变为面对面、交流互动小组型就座形式。

即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五至六个合作学习小组。

改变了长期以来,在我国小学课堂里座位排列都是“秧田式”的形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形式将单一的“秧田型”变为“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

讨论、实验等采用“风车型”、“餐桌型”,游戏、表演等采用“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操作、竞赛等采用“餐桌型”、“品字型”、“U字型”;考试时采用原有的“秧田型”。

学生就座形式的改变,有利于教师走下讲台,深入小组巡回指导,帮扶释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

例谈新课程的四个转变

例谈新课程的四个转变

例谈新课程的四个转变中学语文课程到底改了什么呢?我认为,要真正实施新课程,彻底转变教学理念,首先要知道新课程到底改了什么。

新课程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弘扬人文精神转变。

过去的教学目标过分强调思想性、文学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培养上收效甚微。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技能的训练,同时也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这一课,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间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写得好在哪里。

周末布置作业: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找春天说春天”为话题,让学生寻找不同的观察点描写春天。

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池塘里的水,有的小组重点观察花草,有的小组重点观察树木。

有的同学提出了“我想知道池子里的水怎么样了”,有的同学提出了“我想知道现在有些什么花开了,好看吗”等问题,这些问题也自然地变成了交际话题,互相的问答过程就是双向的互动的口语交际过程。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一些男同学折下了柳枝,带来了桃花,用实物来说明这是他们找到的春天。

我首先肯定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同时也告诉他们: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不要乱攀摘花草树木。

看到他们羞愧地低下的头,我想他们的品德修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唤醒主体意识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要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

这与过去的那种过分强调教法,强调老师在一堂课中的主体地位是不一样的。

以前我们研究的是“这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安排才能把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研究“怎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一、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知识的引导者转变本次课程要改变的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以“口授、板书、演示”为主要特征,新的教学方式由重传授转向重引导。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注重学生接受学习。

是以“耳听、手记、做题”为主要特征。

新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

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知识与技能,所以就采用灌输式,不管学生喜欢与否,不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注”给学生。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合作、主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二、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向教学的组织者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的结果,不注重教的过程。

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聪明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把握知识。

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聪明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正因为如此,新的教学方式强调过程,它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教师的教学方式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主的主动建构方式转变,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者向教学的组织者转变。

三、教师应由教学权威向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重建师生课堂生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长期以来,儒家文化倡导的“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着、设计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绝对权威。

教师往往习惯根据主观意志来设计教学,而忽略分析学生的需要。

浅谈课改带来的变化

浅谈课改带来的变化

浅谈课改带来的变化课程的改革,最关键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习观,充分认识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改中的重要意义。

课程的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变化,现在就要从下面几方面来谈谈。

一、教师的改变1.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逐步认识到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成是独特有个性的人。

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点火者、促进者。

教师不再只是以教学活动的指挥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而是以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和平等参与者及协调者的角色出现。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变化。

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一是注重反思教学;二是注重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三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索学习。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人道的关系。

二、学生的变化1.学生搜集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了。

在新课程课堂上,经常会惊喜地发现,学生围绕一个主题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

学习不再只局限于一本书了,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学生不再只是听讲和做习题,他们学会了剪报贴画,搜集各种资料,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2.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了。

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见解和真实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话、自己的话。

也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

3.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

课堂上,教师提倡探索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好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了培养。

关于课改中的几个“转变”

关于课改中的几个“转变”

关于课改中的几个“转变”刘元春一、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我们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应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为什么说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老师应同时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呢?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老师应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有的学科教学中,老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走上讲台老师就是权威,居高临下,老师的答案就是标准。

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研究的很多问题不受单科知识的局限,更多地关注社会和现实。

这就是教师没有了专业知识的优势,会感到自己与学生处于同一起跑线。

同时,开放性的特点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

当老师真正意识到自己知识、能力上的不足深感困惑时,就会产生继续学习、完善自我、拓展知识面的强烈愿望。

不管参加一个什么课题研究,作为学生的指导老师,自己总想走在学生的前面,总想为自己找回信心,这就促使我们去熟悉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去重新学习许多新的知识,向书本学,向学生学,想同行学,向社会学。

以随时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路人。

如不尽快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博闻强识,就不能驾驭研究性学习的课堂。

(二)老师应是高明的组织者。

性学习中,需要特别强调组织管理,这是由这门课的特点所决定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封闭式的,学校有统一的课程安排,学生都在教室里,管理上是较方便的。

哪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哪个学生上课违反纪律,哪个学生没来上课……老师都能清清楚楚地了解和掌握。

而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开放性课程,学生或在教室,或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研究社会,活动范围远远超出老师视野范围,如果学生要出去搞社会调查,而老师不可能都跟在后面,有些学生就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可能会利用这个空挡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比如说,有的学生出去了,并没有认真去调查,而是去玩了一圈,或者上网吧泡了几个小时;还有的学生可能利用出校门的机会到外面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等等);而且,每个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及进程不一样,有时即使同组成员,由于分工不同,所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他们的活动带有很大的流动性、自主性和灵活性。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让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新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的变革,也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个明智型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该如何给自己重新定位呢?本文拟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一、教育理念的转变理念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和基石,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

教育的不适应,应当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首先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在新课改形式下,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观念转变:1.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论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于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

2.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

我们要把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3.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今天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学生意识,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打破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依赖关系。

要尊重学生,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实行教育民主、教学民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通过交往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教师在总体教育体系下,还将面临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诸多实际教学情境的影响和挑战。

因此,要成功地做好现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扮演好如下的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谈新课改中教学理念的几个转变

谈新课改中教学理念的几个转变

谈新课改中教学理念的几个转变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材的改变、理念的更新、方式的变换、模式的重建、评价的革命,是从根本上对应试教育的大变革。

笔者结合几年来课改的教学实际,谈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学理念几个转变的认识。

一、强化师生之间的交往,构建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

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最基本的形式是交往。

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可以说,通过交往,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本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趣教学注重情趣教学必须把握好几个方面:1.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

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习的生活化。

2.教学中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地位,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不断满足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自身期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需求,不断地生成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互相促进的精神追求。

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学会一些研究的方法,开发他们的智慧能力。

新课改中的转变

新课改中的转变

新课改中的转变一、教育观的转变首先改革陈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观念是进行的灵魂和统帅。

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当今的应试教育可以说仍根深蒂固,而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上的教育,口头上的教育,旧的教育观念的存在,给推进教育教育造成一定的困难。

教育观念不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值得欣慰的是,领导和教师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正在不断组织学习与培训,开展反思与讨论,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正逐步把正确的教育观念,转变到素质教育要求上来。

二、学生观的转变学生是本次课改的主体,而本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而不是部分的学习优秀生,对于那些后进生任其自然。

首先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

他们是一个个尚在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个体,而不是教师灌输知识的机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是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其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另外,我们每位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培养前途,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权威,是学生行动的指挥棒,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书本知识,在知识爆炸年代的今天,教师在学生几年学校教育时间内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不必要。

如何知道学生获取自己所需知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从而实现教为了不教,四、教学行为的转变教育观念的转变本身要在教育方式中进行,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观念与方式的同时改变,对我们每位教师来说困难不言而喻,但新课改如何体现的关键在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方式不改变,素质教育就不能真正走进课堂,教师不脱离教学行为的旧习,新课改就不能有效的落实,就不能完美体现出来。

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的机械学习,唯教师是从的学习方式不彻底废除,就无法培养中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就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如何变课堂为学堂,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型学习,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要依靠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只有如此,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人物才能体现,才能完成。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变【摘要】新课改给了数学教学新的挑战和机遇,师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本文分析了学生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实现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教师在教学方面所要实现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教师1.引言新课改要求教学要实现多方面的转变, 特别是需要教师必须具备一切为了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有改变适合当前时代需要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科学组合,才能新课改的需要。

提倡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自主及个性发展。

2.学生要实现的转变2.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

因此,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挥主动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要获取充足的思考空间,课堂应该是平等、宽容、鼓励的气氛,更多地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始终,真正成为探索研究的创造主体。

2.2.提高合作学习能力新课改下更加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因此学生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而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第一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及目标,提高小组效率,完成学习目标。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这种素质的培养,要从点点滴滴形成。

2.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从教和学两方面考察,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导,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场所,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自主进行数学的认知学习。

3.教师的教学在新课改下的变化3.1.教师角色的变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新课程下的四个转变

新课程下的四个转变

新课程下的四个转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发展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由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转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潮流中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将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自觉的以全部的理念和方法为指导,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引领者。

在这一过程中要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面向未来的发展就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行为,只有做到这四个转变才能确保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教育理念的感召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教育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一个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而在这的过程中教师掌握着学生发展的舵,为了能够使学生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发展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关系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新形势下的教师角色应由“教”向“导”转变。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引导者。

这一角色定位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由台前走向幕后,由表演者转变为导演者。

新课程背景下的老师必须紧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自己的教学,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以“学”定“教”,转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

在学生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改变居高临下的姿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努力营造一个欢快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导演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多给学生以鼓励;对学生自己不能把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拨,做方法的给予者。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和促进者。

二、转变课堂模式新课程下的课堂应“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为指导理念,还课堂于学生。

以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是导致新课改的推进缓慢不前,学生素质不高,教学效率整体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缺少动力的源泉。

新课程下的“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生的学代替老师的教,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才是真真的主演。

新课改下的新转变

新课改下的新转变

新课改下的新转变物理新课程实施已有两年,当我们回头重新审视我们的物理教学时,我们深切体会到,两年来的课改,使学生变了,教师变了,课堂也变了。

一、学生变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课改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这是许多亲历课改的人的共同体会,那么学生们变在哪里呢?首先,学习的热情更高了,如果说我们过去教育的一个很大不足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的话,新课改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按照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注重从自然、生活中的“神奇”现象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最后将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自我发现,乐在其中,我们欣喜的发现学生更爱学习了!其次,主动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新教材更多地体现了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平等对话和交流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场景,成了课堂中最生动的画面。

再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增强了,突出表现在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逐步形成。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仅学习了物理知识与技能,还体验到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如果说在过去,我们的学生是把教师传授的东西当作真理全盘接受的话,现在的学生则敢于对老师和书本大胆提出质疑,并且越来越敢于向老师提出新问题;过去很多知识是通过教师“教”会的,现在则是由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亲自动手操作,通过感受体验获得的。

总之,学生的变化,切切实实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在校学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二、教师变了——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呼唤与时俱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同时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一个有效平台,两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每一天参与其中的物理教师切实感受到紧迫感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首先,观念更新了,课程改革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观念革命,教师观念实现革命性转变——课程意识明显增强。

课改中的几点转变

课改中的几点转变

课改中的几点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革命。

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充分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种变革创新活动,都要经历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

课程改革作为一次深刻的教育革命,从基础、意识、理念、过程、方法、目标、评价等方面,对继承与发展,摈弃与创新,衔接与渗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改的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三个突出的矛盾。

一是新课程理念与应试观念之间的矛盾;二是新理念与教学实际的矛盾;三是教师现有素质与课改需要素质之间的矛盾。

要解决这些矛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

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教师必须改变独占讲台满堂灌的做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创造民主开放的教学局面,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真正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事实证明,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组织者等角色转变。

课改发生的转变

课改发生的转变

课改发生的转变初中英语新课改良行一年多了,作为咱们是一所农村学校的新课改更是进行得如火如荼,成了咱们市北片乃至全市的排头兵。

在这一年的课改实验中,作为一线的课改教师,我发觉新课改确实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庞大的转变,如:教师比以往加倍勤学了;师生间的关系加倍紧密了;学生的思维加倍活跃了;更重要的是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取得愈来愈多的普及和推行……一、自主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明白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呢?在新的形势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术和方式,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进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1.给自己定好位,从头塑造新形象教师必需转变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看做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

忘记你在教课,你是在和学生交流、共进;忘记这是课堂,这是你与学生一路施展才华的舞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欣赏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堂上让学生去欣赏,去讨论,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缘,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让学生感觉要求学生预习自己也预习了。

并把预习后的功效展示给学生。

课堂上老师更多是指引者,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才能真正博得学生的心。

让学生乐意上你的课。

感觉上课是一种享受。

2.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知学习的课堂再也不是教师滔滔不觉的讲,学生默默无闻的听,也再也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形式。

而是在实施进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

此刻,在我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觉问题,通过预习把自己理解的展示给大家,而不会的,不懂的在课堂上通过同窗交流或讨论,或我给予点拨大家一路解决。

我坚信了这种教学方式没有错。

通过课堂去试探、去研究、去讨论、去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学习中的乐趣(1)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习者都是小组的一员,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归属感。

因此,即便个人单独在全班同窗眼前回答问题,他代表的也不单单是他个人,他还代表他所在的整个小组。

体育课课改“三转变”

体育课课改“三转变”

体育课课改“三转变”张家界第三中学滕林接触课改已经两年之久,在我区、校去年重点抓课改的大好形势下,我反复的查阅资料,坚持每周三参加学校的课改日活动,不仅积极听课、评课,自己还多次参加了课改教研课,课后认真的听各位专家进行点评。

通过资料、上课、听课、交流,我对体育课改的认识是“三转变”。

1枯燥的跑步、徒手操式准备活动向游戏化热身转变让孩子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发挥、自由活动。

以前课前教师为执行者、传授者,死板的的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徒手操热身,在课改实践中,教师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决策者、引导者,甚至是参与者,和学生一起互动做游戏。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也是学生最乐意参加的活动。

体育游戏的育人价值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实效性。

安排学生游戏,既可以安排和主教材有关的体育游戏,也可以安排新游戏。

但根本的前提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得以快乐和笑声。

教师可以制定游戏的内容和方法,根据现有体育器材,让学生自由创设游戏,教师给予分组指导,对自编游戏最新颖、最科学的小组提出表扬。

并对每个游戏给予鼓励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案,调动了学生创作积极性和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了课堂的氛围。

以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身心投入充分,而不是学生活动的主宰。

2 教师单一的传授知识向师生互动学习转变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体育骨干的培养,放手让体育骨干参与课堂管理,行使教师的职责,完成体育教学活动。

例:以前在进行课的基本部分时,大多数时间是教师的讲解分析、动作示范,学生全体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一个个的去指导,通常一节课下来很多同学的不到指导和纠正,完不成教学任务,且教师累的够呛。

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把学生分为层次相等的6组,每组的配备由体育基础较好的和较弱的组成,选择一个体育基础较好的作为组长,进行体育骨干培训,不仅要求他们提高自己的体育素质,且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体育课时,首先要求每组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组讲解、展示、质疑、纠正。

浅谈新课程中的几大转变

浅谈新课程中的几大转变

浅谈新课程中的几大转变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

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

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领域里的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教师的观念逐渐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也悄悄地发生变化。

改变过去的“满堂灌”的传统方式。

教师从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的辅导者、支持者。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一、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特定的权利和尊重、思想感情和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一种尊重感和幸福感。

保护每位学生的合法权利。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

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对象。

尊重、关系、牵挂、关注都是最好的教育。

努力做好学生的“益友”。

“良师”与“益友”常常并称,师生之间不管年龄差距有多大,只要有心,彼此是可以成为益友的。

我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常常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同大家一起谈心、聊天,共同体验学生的生活。

每一位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学生也好义不容辞的尊重老师。

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基础了,在教学上就会得心应手。

二、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课程改革说到底是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对“如何培养学生,培养怎样的学生”并没有认真思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改之下的几个转变
内容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渐深入,广大一线教师从角色、授课方式、知识内容的传授、评价方式上都有质的转变。

关键词:角色方式内容评价转变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切身体验到了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过去教学流程中涉及到的几个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的角色转化,评价方式的转变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促使我们要尽快转变思想,改变方法,力争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投身于更深层次的教学研究与探究。

下面我就自己的几点体会与同仁们一起商榷并共勉。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过去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在教师心目中教师就是教师,学生你就是学生,教师永远高于学生,教师教什么学生你就学什么,教师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在是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而是教师手中牵着的风筝。

课题教学以教师为圆心,学生活动是绕着教师转的单边活动;学生是绿叶,始终是教师这朵红花的映衬者和点缀者。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和不同态度,要么是搪塞而过,要么是当头一棒或泼一盆冷水,使学生的个性没有得以张扬。

在这种氛围的课堂教学中,便自然的形成了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圣人认识。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和深入,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合作
者。

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中生活中平等的一员。

我们可喜的看到,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合作,一起探索;课堂外促膝相谈,谈笑风生。

而教师的善解人意,开朗随和的性格使的学生愿意和教师接近,乐于接受你的教诲,心悦诚服的接受教师指出的缺点和错误,从而形成了一中良性循环的师生学习交往关系。

二、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
有人称我们以往的课堂是“法庭式”的,教师为了传授给学生知识,采用“喂”“哄”甚至是“逼”的手段,教师采用的方式无不传达出自己就是学生学习的代言人,传声筒。

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被动的,机械的活动。

而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在是讲,再讲,还是讲,而是创设多种情境,安排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趣中学。

为了一堂课,教师从导语的设计到精彩的总结,都苦心的加以认真的锤炼。

我们常常听到某某老师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看到某某老师通过展现幻灯片来激发兴趣;课堂上无论是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还是现场表演都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无论是精彩的总结还是思维的拓展,都力求使这堂课体现“凤头”“猪肚”“豹尾”的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换来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再也不是冷漠呆滞,而是兴高采烈;再也不是愁眉苦脸,而是其乐融融;再也不是消极被动,而是积极主动,真正实现了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促进学生学的目的。

三、传授知识内容的转变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说过去的教师传给学生的知识仅仅是为了传给学生学问之道,解学生共同之惑的话,那么在现在课改理念的科学指导下,教师不仅仅要传给学生学问之道,而要传为人之道;不
仅要传授学业,更要催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仅要解共同之惑,更要解个体的特殊之惑。

教师传给学生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更要在此基础上,扩展知识的广度,延伸知识的深度。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之下考试内容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课堂反映良好,作业完成顺利,但成绩不理想的情况。

因为对他们而言书本上的习题一讲就会,但试题中却没有他们会的题目,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呀,这也就是一些学生平时忙到“白了少年头”,而考试下来却“空悲切”的原因。

四、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行,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放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就了一批“差生”,主要表现为:这些学生原来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能够在原来主要考识记知识的测试中成为成绩优秀生,而现在在试题的内容从课本延伸到课外的考试中,成绩急骤下降,而且出现任凭他们怎样刻苦也提不高自己的成绩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用过去“惟分论”的观点去评价他们的话,必然极大的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本来就即将崩溃的心理防线化为乌有,以至完全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最终辍学。

所以说如果在应试教育之下对孩子要鼓励的话,那么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这些实施者更应该以公平合理的态度去评价他们。

教师应该找到他们的闪光点,找到他们的“星星之火”从而让他们产生信心,燃起他们学习之火并最终形成燎原之势,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同时,作为学校的上层管理人员,也不能在素质教育实行的今天,拿教师的成绩这条标准来衡量教师的实际能力。

如果这样的话不仅会极大的
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会渐渐的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因为好多教师为了提高成绩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课,或者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而这和国家对学生实行减负的政策是相违背的。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

”面对课改这条充满荆棘和挑战的新征途,我们这些征途者还要摸索很多东西,我们不能抱着急躁,冒失的态度去探索,也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而要求认真务实对待课改,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发展契机,感触到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