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教学设计》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幼儿园古诗《清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古诗《清明》,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
二、教学准备
1.古诗《清明》的诗句卡片。
2.绘本《清明节的来历》。
3.清明节的相关图片。
4.彩纸、剪刀、胶水等美术工具。
5.幼儿园音响设备。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介绍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清明》,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出示《清明节的来历》绘本,简单地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2. 学习古诗《清明》(10分钟)
•老师将《清明》的诗句卡片分发给幼儿们,让他们先读一遍。
•老师边读古诗边示范动作,引导幼儿们跟着读。
•老师给出正确的朗读方式和语感提示,帮助幼儿们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感受古诗的美(15分钟)
•老师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幼儿们静静地闭上眼睛,用心感受古诗的美。
•老师引导幼儿们用形容词表达自己的感受,如。
(多篇)《清明》教学设计15篇
《清明》教学设计15篇《清明》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3、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彩蛋,并互相欣赏制作成果。
活动准备1、活动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
2、课件;每个幼儿以个熟鸡蛋,各种图案的彩蛋,秀才比、贴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1、朗诵古诗,导入活动。
教师朗诵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几月几是清明节?(4月5日)--教师边放课件边讲述清明节的由来,帮助幼儿了解革命烈士的光荣事迹(过草地,爬雪山等)--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教师讲述: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还念这些革命英雄,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请幼儿询问爸爸妈妈,家里清明节要纪念谁?教师小结:清明节里,我们都要纪念革命先烈,纪念家里的祖辈,是他们让我们有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2、引导幼儿讨论:清明节,我们除了扫墓,还要做些什么?根据幼儿讨论,归纳有人提到的风俗习惯;运动习俗,如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饮食习惯,如吃冷食,吃鸡蛋等等。
出示彩蛋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机制做兴趣,丰富幼儿感性经验。
3、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幼儿到台前展示作品,并用完整地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请幼儿将彩蛋给其他班的小朋友欣赏,并与小朋友呢们一起玩。
活动建议与提示1、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活动对哦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师因事先查传统节日的相关背景资料,并与家长做好沟通。
2、在吃鸡蛋之前,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熟鸡蛋想出多种玩法(滚、转、抛鸡蛋等)比比谁的想法最多。
3、作为活动的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熟悉,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了解惊蛰、春分等节气的含义,让幼儿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建立传承与发扬的精神纽带。
幼儿园中班清明节教案,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没到清明,大家就要回去祭祖,很多幼儿不太清楚清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节日,教师们要教导幼儿,让他们知道清明节是什么节日。
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结束1、评价2、总结活动延伸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清明》教学设计3篇
《清明》教学设计5清明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
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图片+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
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教师朗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比较:纷纷之雪──大纷纷之雨──细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特色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秋雨:“淅淅沥沥”【设计意图: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侵袭了开发的花朵,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笼罩着柳树。
"纷纷"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通过对"纷纷"这个词语的品味,领会了诗歌所描绘的"景":春雨的特点与境界。
"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通过品味这两个词语,作者体会了诗歌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纷纷”、“行人”“断魂”,我们体会了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生字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古诗《清明》教案
古诗《清明》教案篇一:古诗《清明》教案教材分析:这首古诗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清明》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行旅之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诗情推向全篇高潮,使诗中行人的愁苦思绪一下转换为继续抖擞前行的奋争心态,景中言情,意蕴深远,语言清新,朗朗上口,有利于积累和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掌握运用“欲、魂、借、酒、牧” 5 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吟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画面,体会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清明》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前个星期我们放了清明假,那么谁来说说清明假你是怎样过的?2、你了解清明节吗?清明节:,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3、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中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吧!4、板书课题;5、了解作者;杜牧(公元 803-约 852 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
古诗《清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古文《清明》的基本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诵读、表演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2.掌握文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3.引导学生认识清明节的文化背景、习俗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准备教学材料:古诗《清明》;课件等。
教学器材:录音机、播放器、音响设备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课前预热(10分钟)1.播放相关音频,介绍清明节的文化背景、形成过程和习俗;2.通过回答问题等方式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二步:文本呈现(10分钟)1.讲解古诗《清明》的基本意义和文化内涵;2.逐句翻译,讲解诗句的含义和表现技巧。
第三步:诵读练习(20分钟)1.分组练习,每组按顺序诵读古诗;2.点拨学生的发音表达和语感训练;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第四步:表演展示(20分钟)1.鼓励学生根据诗歌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2.分组表演、诵读等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公开诵读活动;3.在表演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第五步:词语解析(20分钟)1.讲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诗句的意义;2.通过举例、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
第六步:课堂小结(10分钟)1.由教师拓展与《清明》有关的诗歌或文学作品等,丰富学生文学素养;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3.宣传过程中的公开诵读活动。
四、教学方法1.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表演等互动活动;2.词语讲解和语文要点掌握有针对性,讲解方式灵活多样; 3.鼓励齐声诵读、朗诵表演,充满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估1.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的参与度;2.通过练习的诵读表演、词语解释和总结等环节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可以从文化教育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视野;2.学生的表演和朗诵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练习和提高表达效果,重视语言情感的传达;3.在课程结束后,可以邀请学生进行节日知识的专题讲解和分享,发扬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
小学清明古诗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清明》。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古诗《清明》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清明》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与清明节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引导学生思考清明节与古诗的联系。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古诗《清明》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清明》。
三、诗句解析(10分钟)1. 逐句解析古诗《清明》的意义。
2. 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四、意境感悟(5分钟)1. 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古诗《清明》所描绘的画面。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五、情感体验(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清明》所表达的情感。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中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六、背诵练习(5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清明》。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七、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收获。
2. 向学生推荐其他与清明节相关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背诵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古诗《清明》的理解和感受。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清明教学设计》
. ..
..
《清明》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古诗<清明>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授课时数
2
设计者
周惠珍
所属学校
一、教材容分析
清明【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 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清明【词语注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诗文赏析】 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长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许多汉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测大约在一千五 百多年前的北时期就大规模地酿造白酒。到了唐代,村里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闻名于世,白和杜甫也 曾在此饮酒作诗,但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 据说,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经有了二百二十家。本诗大意是清明时节,本该家人团聚,可是对于冒雨赶路的行 人来讲,不禁心情 迷乱,难以平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 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1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课前准备:
准备一首古典轻音乐,略带忧伤的。准备一个与古诗相关的视屏。课件 ppt。 一. 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古典音乐,使同学们带入学习古诗状态 播放有关清明古诗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图片看到了什么呢?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
《清明》杜牧 默写古诗:
. ..
..
拓展 时间(季节,节日): 地点: 人物: 事件: 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十、设计反思
2023年中班清明节主题教育教案(通用6篇)
2023年中班清明节主题教育教案(通用6篇)中班清明节主题教育教案1一、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古诗《清明》,感受其古诗内的基本内容,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故事内描写的画面。
2、激发幼儿对本次清明节活动的参与兴趣和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对吟诵古诗的兴趣。
3、通过学习古诗《清明》,了解清明节的习俗以及清明节的日期等。
二、活动准备1、古诗《清明》2、清明节PPT3、与清明节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三、活动过程1、教师播放PPT,出示第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一下在图片中你看到的景象。
(1)教师问: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中有发生了什么事情呢?(2)现在老师再请大家看下面一张图,请告诉老师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他们正在干什么?而此时的天怎么了?(3)幼儿答: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和一个老人家,他们在问路在说话,此时天上这下这雨。
2、教师播放古诗《清明》的相关图片,引发幼儿联想季节,引出本次的主题,清明节。
(1)春天到了,四处一篇绿色生机,花儿开了小鸟在唱着歌,而在春天还有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清明节。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要干什么吗?3、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取扫墓、踏青,在古时候诗人杜甫还写了一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教师播放古诗《清明》,幼儿安静观看。
(2)老师边播放古诗,一边讲解古诗中的人物和景象,引发幼儿的回忆。
(3)教师朗诵故事并给幼儿讲解其中的内容和理解。
4、教师带幼儿一起学习古诗,从故事中了解清明节的相关习俗。
(1)教师有表情的,生动的有节奏的给幼儿朗诵一遍故事。
(2)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可以小声跟读。
(3)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四、结束部分请小朋友回家之后将今天学习的故事朗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五、资料参考古诗: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班清明节主题教育教案2设计意图: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期间为幼儿设计一系列的相关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部编版清明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清明》教学设计一、文本解析《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节景象的诗歌。
诗人漫步郊外,遇上细雨纷纷,内心十分凄迷。
而后,他问牧童“酒家何处有”,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遥指杏花村,这一“遥指”把人直接引向了那个杏花烂漫的村庄。
二、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魂”“酒”“牧”三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3. 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1. 引出节日。
播放《传统节日》童谣视频。
提问:童谣里都包含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呢?2.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与其中一个节日有关。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 交流资料。
(1)课前老师在翻转课堂里布置了作业,让大家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
(2)学生交流。
4. 再读题目。
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传统节日》童谣视频,不仅温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自然巧妙地引出课题。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布置作业,分享资料,有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二)划分节奏,读出诗韵1. 读通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朗读古诗,师生及时正音。
2. 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
(1)师范读。
(2)小结读法。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及时指导。
(5)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应该彰显朗读的作用。
本环节通过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读出节奏和语调的变化,为下一环节理解诗意做好铺垫。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 理解诗意(1)我们学古诗,还要了解古诗的意思。
在《清明》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2)教师向学生平板推送资料包,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清明》教学设计精品4篇
《清明》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小朋友对"结婚"、"新娘"都很有兴趣,孩子在区域中玩结婚的游戏,刚好在这个季节里,结婚的人很多,假期出游会经常看到或参加婚礼,他们就更加觉得有意思,于是我就选择了这首诙谐、有趣的儿歌《娶亲》。
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中了解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结婚"的一些习俗和特点。
活动目标:1、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民间童谣特有的韵味。
2、幼儿能有节奏地朗诵象声词"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
3、幼儿能愉快地和教师、同伴一起游戏,体现共同游戏的乐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猫图片一张,鞭炮一串,以及娶亲的PPT;知识准备:幼儿有看过结婚场景的经验准备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一串鞭炮模型,引导幼儿模仿鞭炮声。
1、教师: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鞭炮会发出什么声音啊?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教师:①恩,某某小朋友说鞭炮是发出"劈里啪啦、劈里啪啦"的声音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②还有什么声音?鞭炮"嘣~叭"的响,我们来学一学!③我们一起来放鞭炮吧!"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嘣叭"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徐老师鞭炮放得高你们声音就大,鞭炮放的低你们声音就小。
二、引导幼儿回忆娶亲场景教师出示(戴着大红花)图卡教师:①这个鞭炮放的真大声!小听到我们放鞭炮,也跑出来了。
听听那个说了什么?(:小朋友们好,今天真热闹,我也娶亲啦!)咦?娶亲是什么意思啊?恩!娶亲就是娶老婆,也要结婚啦!②你们平时在电视里或者在酒店里,看到别人结婚,都会有什么好看好玩的`东西呀?(放鞭炮、吹喇叭、跳舞、敲锣打鼓、抬花轿等等)三、学习儿歌《娶亲》A、学习儿歌前半部分1、教师:这只娶亲也有不少好玩的事情,还拍成了照片呢!我们来瞧一瞧!(出示娶亲的图片)都有哪些好玩的事情啊?出示图一,看几只?在干什么?(8只抬花轿呀抬花轿)老师边出示图谱边念8只抬花轿呀抬花轿。
清明教案 《清明》教案(优秀6篇)
清明教案《清明》教案(优秀6篇)《清明》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3.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根据小动物们的要求,设计出有趣的房子。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三年级古诗《清明》【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古诗《清明》【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清明》这首古诗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对古代文化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明》这首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诗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认读。
2. 学生对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清明》这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报。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
2. 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清明节吗?清明节有哪些习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清明》这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报,引导学生注意诗的题目、作者和诗句。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3. 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和难懂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教师给每组发放相关的讨论材料,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古诗的内容、意境和情感。
2.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认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清明》这首古诗,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字迹清楚、回答准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导入、小组讨论、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清明》这首古诗的内容、意境和情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语言古诗《清明》教案
语言古诗《清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清明》。
2.理解并熟记《清明》的内容,领会其中直观的描写和深沉的意境。
3.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清明》的意境,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2.难点: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述作品中的细节和意境。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杜牧及其作品《清明》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课文学习(30分钟)(1)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清明》,让学生跟读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2)课文分析: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手法等进行讲解和分析。
(3)语言解读:解读课文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表达方式。
(4)大声朗读: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并特别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和诗歌节奏。
3.理解与思考(20分钟)(1)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人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个人感悟: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清明》的感悟和思考,可以是文字、诗歌或绘画等形式。
4.语言表达(40分钟)(1)写作指导:向学生讲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清明》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
(3)展示与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写作体会。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诗歌朗诵:选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现场朗诵,展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2)拓展阅读:向学生推荐更多杜牧的作品,鼓励他们扩展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清明》的读后感,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开始了解古代文学作品《清明》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了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的环节,学生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清明》教学设计精品2篇
《清明》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扩展学生视野,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
2、通过对清明诗的学习,训练诗歌鉴赏的方法。
3、了解民族节日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默写有关清明的诗歌: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你在清明节参加过哪些活动祭祖,扫墓,踏青,春游通过阅读你了解到清明节还有哪些活动呢荡秋千蹴鞠植树插柳放风筝(三)简介清明节的来历:春秋,晋献公的妃子骊姬,奚齐,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介子推割自己的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
十九年,重耳――晋文公。
晋文公忘介子推。
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下令举火烧山,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四)有关清明的诗文你读过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1、寒食寄京师诸弟(唐)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精要赏析][问题检测](1)后人评论该诗时,认为第二句的”独“字有很重要的.作用,你的看法是怎样的,加以评述。
(2)该诗最后一句颇为精妙,请你谈谈它的妙处。
[参考答案](1)”独“交代了自己的处境,从而写出了孤独寂寞而思乡念家的思想感情;是上句”空“的延伸,又是下句”想“的伏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
(2)末句以景作结,景中见情,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思归之情,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含蓄蕴藉。
首句写身边事,眼前景,末句遥想寒食故园的景色,首尾呼应,自然圆合。
《清明》教学设计吟诵
《清明》教学设计吟诵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和已去世的亲人。
另外,清明节也是春季踏青的好时机。
以下是一份《清明》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重视清明节的文化意义。
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文化意义。
2.吟诵《清明》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审美情趣。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教学步骤:引入(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清明节吗?你们对清明节有什么了解?2.谈论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
通过讲解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民俗习惯,激发学生对清明节的兴趣。
探究(25分钟)1.分发《清明》诗歌,并让学生默读。
2.选择几位学生吟诵《清明》诗歌,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清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2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些清明节的相关图片,让他们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理解和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祭祀祖先?我们如何表达对已去世的亲人的思念之情?3.分组讨论并展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总结(15分钟)1.辅助学生回顾和概括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清明节的起源、习俗以及文化意义。
2.学生总结自己对清明节的新认识和体会。
3.在班级内展示吟诵《清明》诗歌的表演。
教学评价:1.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思考和表达。
2.吟诵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吟诵《清明》诗歌时的表演能力和朗诵技巧。
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4.思考展示:观察学生在分享思考观点时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一堂《清明》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吟诵诗歌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同时,分析和讨论清明节的意义也会启发学生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入思考。
通过这样一个综合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增加对清明节的了解,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 清明》教学设计
《清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次活动主题是围绕清明展开的。
清明,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节日,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节日习俗。
本地区清明节有着扫墓、插柳、踏青等习俗,而本教材中选取了踏青、扫墓、插柳三项内容,贴近幼儿生活。
【活动目标】1.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扫墓、踏青的时节。
2.学会念诗《清明》,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3.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知道尊老爱幼的意义。
4.学会朗诵古诗《清明》,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古诗的内容。
5.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春天。
【活动准备】1.清明节时人们踏青、扫墓的照片或录象片。
2.幼儿和家长事先搜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清明节和清明习俗的图片、诗歌等)。
3.PPT课件4.事先让幼儿了解一些春天的特征(如: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等)。
【活动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播放事先搜集好的清明节人们扫墓、踏青的照片或录象片。
2.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内容。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人们在做什么?这时心里是怎样想的?你有些什么感受?(让幼儿谈谈自己对清明节的认识)3.引出课题——清明(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清明》)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
二、想一想,学一学。
4.学习朗诵古诗《清明》(教师示范朗诵一遍古诗,再逐句讲解并学习朗诵)。
5.教师播放音乐(古筝曲),带领幼儿朗诵古诗《清明》。
(配乐朗诵古诗)6.请个别幼儿表演朗诵古诗《清明》(可配上动作)。
7.幼儿集体朗诵古诗《清明》。
8.请幼儿自由选择表演形式来朗诵古诗《清明》(如:朗诵——配乐表演——分角色表演等)。
三、延伸活动:春天的景色真美丽,请小朋友们回去后找一找春天的景色(如:春天的花、草、树木等),下次再来和同伴们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整体感知 解诗题
播放图片配乐,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生识记生字词,了解古诗大意,朗读古诗
聆听互动
创设情景,
吸引学生
注意力
朗读古诗识记生字 让 学 生 通
词,知道古诗大意, 读古诗,整
体把握古
诗,初步
感知古诗
整体感知 悟诗情
教师在班级走动,给与学生一定的引导与指引
乐互动朗读。 程 中 体 会
4. 学生举手配乐 成 功 的 喜
读
悦,增强他
们学习古
诗文的信
心,可以让
文学作品
穿越千年
的情感脉
脉地滋润
学生的心动
八、板书设计
媒体 的运用
学生 的活动
教师进行 逻辑选择
九、形成性练习
《清明》杜牧 默写古诗:
拓展 时间(季节,节日): 地点: 人物: 事件: 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十、设计反思
么去找酒喝,而不 同 时 通 过
是去扫墓
学生交流,
培养学生
合作学习
能力
整体感知 看视屏
1.强调问题,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视屏。看完视屏请 学生带着问题看视 一 方 面 是
同学们说说看完视屏后对问题的理解
屏。看完视屏说说 学 生 进 一
看完视屏后对问题 步 感 知 古
的理解
诗诗情,解
决学生对
古诗的疑
问,另一方
面,学生在
观看视频
中受到美
的熏陶,提
高学生发
现美和创
造美的能
力
指导朗读 通诗韵
1、请学生把整首诗连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这首诗的 1. 学生把整首诗 采 用 美 读
韵味。自由朗读
连连起来读一 与 品 读 相
2.播放古诗录音示范。请学生边听边划古诗朗读节
读,读出这首 结合,既读
奏。录音听完,请一位同学来划古诗朗读节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1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生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课前准备:
准备一首古典轻音乐,略带忧伤的。准备一个与古诗相关的视屏。课件 ppt。 一. 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古典音乐,使同学们带入学习古诗状态 播放有关清明古诗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张图片看到了什么呢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生:自由回答(老师补充) 师:我们传统节日里,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是干什么的啊 生:自由回答 师:清明节是人们踏青扫墓的日子。古时候有位叫杜牧的诗人,就在今天写了一首诗,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吗
2、学生自读古诗, 发 挥 学 生
自读自悟,并生生 的 主 观 能
交流。
动性,让学
3、全班交流:1)体 生 在 感 知
会诗人的心情,体 古 诗 大 意
会诗人“欲断魂” 的基础上,
的原因
初步整体
。2) 体会诗人和 感 知 古 诗
牧童的对话。
诗情
3)想想为什么清明 给 予 学 生
节这一天诗人为什 自主空间,
(二)循序渐进的原则 古诗词教学必须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
方式进行。如果不予帮扶,由于字词、句子以及时代背景、写作境遇的障碍,反而影响学生阅读记诵的效率。淡化讲 解不等于一点都不讲,适度的“讲”还是必要的。
(三)注重朗读指导的原则 在由扶到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指导。而指导中最重要的,就是朗读的指导。首先,注意重音。其次,
六、课外拓展: 查找清明节有关资料
课外作业 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诵读古诗,能体会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对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并通过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 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四、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 知诗人------解题意——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迁移运用 (一)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学生说,教师顺势板书:清明 杜牧 二、一读——解诗题
1、指名读课题——清明 杜牧 2、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诗的内容 三、二读——悟诗情 1、学生字。解故事大意。 2、学生自读古诗,自读自悟,并生生交流。 3、全班交流: 1) 体会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欲断魂”的原因。 2) 体会诗人和牧童的对话。 3)想想为什么清明节这一天诗人为什么去找酒喝,而不是去扫墓 四. 放视频——整体感知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 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 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 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 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清明》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古诗<清明>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授课时数
2
设计者
周惠珍
所属学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清明【诗文解释】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 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清明【词语注释】
纷纷:形容多。
断魂: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古诗词教学中,在朗读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听录音朗读,觉得这样很方便学生模仿。但是后来觉得这种方式有不足 之处,诵读古诗就是一个语言感受过程,语言感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过程,每个人对诗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 们不能用一种朗读代替了不同学生对诗歌丰富多彩的理解。就像有人说的 “欣赏一首诗,便是在创造一首诗。”应 该让学生知道录音的读法只是其中一种,应该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情感经验把文字这原本抽象的符号用每个人独特的 朗读表现出来。
注意语调。第三,注意节奏。“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 如出自己之心。” 只有通过大量的诵读,细细的体会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韵味,意境的深远,才能引领学生“品”出古诗词这一 民族独特文化的“味”。 (四)借助历史,还原现场的原则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词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际遇的一种感慨。在教 学过程中,必须还原诗人写作的场景,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把师生之间的纵向交 流和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交织起来,组成网络结构,使信息交流呈立体交叉传递式,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古诗的阅读、赏析能力的提高 【学法指导】 ⑴ 采用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侧重字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六、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导入新课
音乐,图片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占用 媒体 所得结论
时间 来源
激发了学生学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播放—提问— 习兴趣,进入 5 分
古诗教学中我没有点名古诗诗眼。通过诗眼,我们能领略整首诗的神韵。以此张本,学生在兴味盎然的品读中理 解了诗歌。正因为抓住了古诗的诗眼,使得古诗教学增加了探究的内容,师生对文本的解读更有深度,教学的趣味性 变得更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反思古诗词教学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要让自己的古诗词教学有所突破,当然需要在备课的时候能够沉下心 来,仔细揣摩古诗内容,多查阅相关资料,努力做到吃透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上出高质量的古诗教学课。
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采用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进一步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3)进行适当的诵读比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古诗文的信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诵 读,可以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努力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做课堂中的好演员, 进而提高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如果
酷狗
讲解
学习状态 钟
整体感知 解诗意
整体感知 知诗情
ppt 视屏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讲解—播放— 引 导 学 生 学 10 分 Ppt
举例 习,整体感知 钟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生动形象的动
画视觉效果有
设疑—播放— 利于学生整体 10 分 爱上古
讨论
感知诗情。效 钟 诗
果好,解决了
学生许多问题
人来讲,不禁心情 迷乱,难以平静,好在找到了解脱的形式。
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余味无穷。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6、7 岁一 1 1、12 岁) 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 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 内容的支持。此教师要多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经过小学四年的学 习,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鉴赏评价能力有限,因此教师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