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2021. 10.22 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必修①②;选考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
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2.某学者说:“白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淌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
”这表明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C.贵族政治完全消逝D.行政效率渐渐提高3.《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写道:“王朝初年消灭的中心政府机构包括很多有汉代名称的官署,但这一机构的很多方面是新的,已经预先呈现出唐代中心政府的轮廓。
”材料中的“轮廓”A.加强了中心集权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保证了皇权独尊D.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4.《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欲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
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
”此规定A.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完备了中心监察制度C.改进了地方行政体制D.有利于缓和社会冲突5.《(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
材料中的“战”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6.右面是1911年法国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反映辛亥革命的漫画。
据漫画中的信息可知A.法国政府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C.作者认为中国消灭了内部叛乱D.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进展快速7. 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白改组以来,主见日益鲜亮;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
”此报道说明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B.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C.北伐战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8.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状况的统计数据。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10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10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②.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中国古代妻妾之间,妾需要为妻子服齐衰(一年),而妻子无需为妾服丧。
庶子为嫡母服丧三年,但嫡子不为庶母服丧。
这一规定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有利于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C.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D.遵循长幼有序的家庭礼俗2.传统观点认为,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不在制,而在政,秦的暴政引发的反抗是秦朝灭亡的原因;近来又有学者提出,秦人文化与山东六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得不到有效缓解是秦灭亡的原因。
据此可知,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越来越偏离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D.传统观点与秦朝历史较近更为可信A.《汉书·食货志上》载董仲舒对汉武帝说:“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
”汉宣帝时颁行的《令甲》规定:诸侯在国,名田他县,罚金二两。
这表明当时A.诸侯国实力增加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D.抑制土地兼并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4.宋代制瓷业突破了青白二色,成功烧制出各色瓷器,器型也千变万化:纹饰则刻、印俱全。
因此名窑四起,除东京的官窑外,还有民营的汝州汝窑,禹州钧窖、定州定窑、浙东龙泉县的哥窑、浙西余杭窑以及江西吉窑、福建建窑等,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C.手工业片面追求形式变化D.工商食官制度最终的解体5.北宋时期,市镇的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而同时代的江南地区相对较少,如苏州只有4市镇,南宋时代、江南地区的市镇异军突起,临安府增至28市镇,嘉兴府达15市镇,苏州达19市镇、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黄河流域经济的萧条和衰败B.政治中心决定商业贸易的发展C.南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海外贸易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6.秦朝统一后从来没有发生过皇室操戈的内战,而汉朝藩王的叛乱频繁。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联考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历史10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20高一上·珠海期中)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是浙江宁波人,其家谱《甬上屠氏家谱》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珍藏。
到目前,在天一阁珍藏有新老家谱600多种。
下列对宁波人重视修订族谱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 受古代宗法制的影响B . 维护等级秩序的需要C . 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D . 中华民族亲情的感染2. (2分) (2019高二上·长春月考)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A .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 .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 .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D .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3. (2分) (2018高三下·安徽开学考) 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也由奴隶开垦出来。
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是()A . 生产方式的重大革新B .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 . 奴隶制度正日渐成熟D . 政府增加财政的需要4. (2分) (2017高一上·金东月考) 唐朝实行集体宰相辅政制度。
据记载,唐代290年间竟有370位宰相,同一时期宰相的人数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数人,唐玄宗即位初期最多达17人。
这说明唐朝()A . 宰相的权力进一步扩大B . 国家的行政效率提高C . 科举制满足了官员选拔D . 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5. (2分)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
2023-2024学年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24 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政治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年7月 27日,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试运行。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共展出陶器、青铜器等各类文物1500余件套,近600件文物为初次展出,其中包括三星堆3——8号祭祀坑新出土文物300余件。
经过碳14测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
下列关于该时期说法正确的是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子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关系④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2.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⑥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A.③→⑤→①→④B.①→⑤→⑥→④C.②→③→⑤→⑥D.②→③→⑤→④3.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逐步加入了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改革开放 45周年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材料表明,改革开放①为实现国家富强展示了美好前景②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③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④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4.60年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历史10月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代宗法制“构成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政治实体,使族权和行政权合二为一 ,家与国就在政治上紧密相结合”。
A. 促进了统治方式的有序化B. 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C. 开创了国家管理的新模式D. 导致了分封制度的形成【答案】A【解析】宗法制下的分封制体现出了“家国一体”的特点,促使原先依靠部落统治方式的重大改变,故A项正确;推动了国家的政治统一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故B错误;此种模式商代已经出现,不属于新模式,故C错误;分封制商代也实行过,故D错误。
2.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见(现)郡国多不便县官作盐铁,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
”这说明盐铁官营A. 导致了手工业技术的落后B. 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C. 破坏了商品经济竞争机制D. 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政策【答案】C【解析】盐铁官营的实行后,由于铁器质量差,官府强令老百姓购买,这样就会破坏正常的竞争机制,故C项正确;材料属于官府的强制购买,与手工业技术的落后无关,故A错误;当时属于政府行为,不具备市场导向性,故B错误;材料属于盐铁官营,不属于重农抑商政策,故D错误。
3.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坛不决,故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答案】D4. 宋代苏辙在《蚕市》一诗中写道:“倾困(圆形谷仓)计口卖佘栗,买箔还家待(蚕)种生。
不惟箱筐供妇女,亦有鉏鎛(chubo农业生产工具)资男耕。
”此诗说明A. 宋代农业生产走向市场化B. 小农生产离不开市场调节C. 自然经济开始遭到了破坏D. 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答案】B【解析】材料中描述的是农户卖掉余量到市场买蚕以织布,也有买生产工具用来资助耕地之用,说明古代小农生产与市场的结合,故B项正确;当时农业生产仍然没有市场化,故A错误;C是鸦片战争之后;D生产规模扩大材料中没有体现。
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右表。
从左表到右表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思想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C.“君权神授”的思想D.中央集权的加强2.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先生的观点是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C.唐朝皇帝还未拥有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3.小明根据美国宪法分权与制衡原则设计了如下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的看法最合理的是A.正确,体现了美国政府将国家权力分割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B.正确,反映了任何一项权力都要受到另外两项权力的制约C.错误,违背了任何一项权力都不允许在权力的天平上大于另外两项权力的原则D.错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会,立法权应大于行政权和司法权4.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关于法国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参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B.立法权归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C.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决议案D.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5.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6.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7.连环画又叫“小人书”,它既是文学历史,又是绘画美术,图文并茂,在文化教育当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②.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中国古代妻妾之间,妾需要为妻子服齐衰(一年),而妻子无需为妾服丧。
庶子为嫡母服丧三年,但嫡子不为庶母服丧。
这一规定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有利于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C.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D.遵循长幼有序的家庭礼俗2.传统观点认为,秦朝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是秦朝灭亡的原因: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不在制,而在政,秦的暴政引发的反抗是秦朝灭亡的原因;近来又有学者提出,秦人文化与山东六国之间的文化冲突得不到有效缓解是秦灭亡的原因。
据此可知,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越来越偏离历史发展的真实情况D.传统观点与秦朝历史较近更为可信A.《汉书·食货志上》载董仲舒对汉武帝说:“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
”汉宣帝时颁行的《令甲》规定:诸侯在国,名田他县,罚金二两。
这表明当时A.诸侯国实力增加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D.抑制土地兼并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4.宋代制瓷业突破了青白二色,成功烧制出各色瓷器,器型也千变万化:纹饰则刻、印俱全。
因此名窑四起,除东京的官窑外,还有民营的汝州汝窑,禹州钧窖、定州定窑、浙东龙泉县的哥窑、浙西余杭窑以及江西吉窑、福建建窑等,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制瓷业占据主导地位C.手工业片面追求形式变化D.工商食官制度最终的解体5.北宋时期,市镇的发展主要在黄河流域、而同时代的江南地区相对较少,如苏州只有4市镇,南宋时代、江南地区的市镇异军突起,临安府增至28市镇,嘉兴府达15市镇,苏州达19市镇、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黄河流域经济的萧条和衰败B.政治中心决定商业贸易的发展C.南方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海外贸易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6.秦朝统一后从来没有发生过皇室操戈的内战,而汉朝藩王的叛乱频繁。
甚至到汉武帝时期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种变化主要是源于A.全面推行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的实施C.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D.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7.清朝政府在明朝三司制度的基础上推行督抚制度,使三司沦为督抚的属员,督抚成为有效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对地方的统辖逐渐加强,清政府这一调整的目的是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增加行政官员数量C.加强社会政治控制D.便于推进赋税改革8. 1853年清政府为筹措军饷,在扬州始设厘金所.对当地集市交易抽取百分之一的“厘金”。
1855年,清政府将厘金制推行于全国。
厘金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A.有利于加强中央管控地方B促进自然经济进步解体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阻碍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9.关于甲午战争后在京各省举人上书反对议和这一历史事件,《康有为自编年谱》一书记载,作者曾将各省举人意见草拟成文,只是都察院没有接收;而《公车上书记》则称,各省举人意见不一,最终未能成书,更没有递交都察院一事。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历史叙述不等同于历史事实美C.名人自编年谱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10. 1895年以后,国内机纱量迅速增长,农户使用机纱、掺和土纱织布的日益增多了,土布中机纱比重也从1893年的23, 4%增长到73%。
这现象反映出当时A. 自然经济受到近代工业的冲击B.民族工业受到刺激飞速发展C.手工织布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D.民族危机推动实业救国兴起11.随着清末立宪运动的开展,除中央设置资政院外,各省纷纷设立咨议局。
据学者统计,清末资政院和各省咨议局1160名议员中,大多数来自士绅阶层,其中91%的议员具有传统科举功名。
这表明A. 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传统士绅与宪政已融为一体C.士绅阶层成为清政府统治支柱D.立宪运动缺乏群众基础12.1911年《神州日报》上发表一幅名为《中国之现象》的漫画,画面中两个墨球击中“中国”两个字的中心,这两个字被击得四分五裂而这两个墨球上,各标有“国有政策”和“格杀勿论”的字样。
漫画反映的这一现象A.反映了革命党的软弱无能B.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C.体现了立宪派的强烈反抗D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13.1928年8月,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第三时期”理论,认为这个时期将是“大规模阶级搏斗的时期”。
这一理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A.失去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的领导权D.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14.1937 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
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国民政府扶持民营矿业的目的是A.纵容官僚资本的膨胀 B.弥补战时经济的不足C.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D.实现轻重工业的平衡发展15. 1944年,倾向国民政府的美国记者M·武道发表题为《我从陕北回来》的报道,他在报道中写道:“我看到了战斗,关于十八集团军是否在和敌人作战,我能够回答是的,我在晋西北看见了这样的战斗”这一报道说明A.坚持抗战提高了中共的社会威望B.政治立场影响了记者的客观报道C. 美国政府高度认可全面抗战路线D.国民政府始终坚持片面抗战路线16.史学界根据相关文献档案研究指出,1900年义和团与清军共同抗击西摩尔联军的入侵,取得了廊坊大捷。
但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这幅表现廊坊大捷的绘画中只能看到义和团的抗抗击。
由此可知,绘画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表现历史的事实 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时间越晚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17. 1978年,中国不但多次邀请外国首脑来中国访问,而且中国领导人也纷纷出国访问。
这一年,仅副总理和副委员长以上的领导人,就有13位先后21次出访,访问的国家达51个。
这一现象A.推动了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B.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体现C.实现了与西方关系的正常化D.打破了与苏东集团外交僵局18. 雅典历史上多次出现过陶片放逐案例,如公元前487年,被驱逐者是前僭主庇西特拉图的亲戚希帕库斯;又如公元前417年,群众领袖海柏波拉斯遭到政治对手联手对付被流放。
这一现象说明A.民主政治达到历史顶峰B.雅典直接民主政治有弊端C.僭主政治危及雅典存亡D.群众领袖推动民主进程19.巴黎公社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取消了财产限制,淡化了国籍观念,甚至没有剥夺敌对者的权利,以致在公社内部出现了“大部分新人从未参与过政事,他们没能在以往的任何一个政府里受到锻炼”的情况。
这说明巴黎公社A.提倡机会均等的原则B.难以实现真正的民主C.实行开放的民族主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 英国在工业革命开始市前,是欧洲举足轻重的毛制品生产和出口大国。
1770年棉纺织品占纺织品的5%,毛纺织品占整个工业生产的1/3,但工业革命没有从毛纺织业开始,而是从棉纺织业开始。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棉纺织品市场需求迅猛增长B. 圈地运动提供廉价劳力C.毛纺织品生产工艺成熟D.棉纺织业出现技术革新21.下图为19世纪末德国的一幅漫画,名为《德国的末来》,据图可知作者意在A.肯定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政策B.讽刺德意志帝国的专制体制C.揭露德意志帝国的军国主义D.赞扬德意志民众的牺牲精神22.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俄国的国歌定为《马赛曲》,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国歌改成了《国际歌》,这一时期俄国国歌的变化A.体现了共同的文化爱好B.象征了不同的政体变迁C.反映了共同的革命追求D.揭示了不同的社会政策23.下表为1928年4至6月美国汽车销售情况表(单位: %),据表可知当时的美国A.国民贫富差距扩大B.交通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C.市场出现繁荣假象D.追求创新推动金融业进步24.下图为1913- 1925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当时A.确立新的经济建设模式B.经济建设离不开市场的作用C.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D.总体上已完成工业化建设25. 美国政府决定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即第四点计划。
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和大多数远东地区被认为是欠发达地区而得到了援助,但第四点计划不包括中国、“铁幕”国家,美国的主要目的是A.援助发展中国家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其中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八国联军在北方横行之时,南省中国“东南互保”,免除了列强的南顾之忧。
南省初指刘坤一、张之洞管辖的五省,不久浙江、福建相继参加。
后李鸿章声明自保两广,断不尊奉慈禧对列强的宣战诏书。
山东巡抚袁世凯虽为惩办拳匪最得力之人,但此时也与刘坤一、张之洞态度一致。
四川、陕西、河南督抚也同意刘坤一、张之洞的主张。
这样,互保的区域实际上包括了十三省。
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勤王,而且事后也未追究。
可见,中央权威已经下降到极点,地方权力不断扩大。
使得晚清政将摇摇摇摇欲坠。
—一摘编自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路制的特点及其意义。
(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晚清地方行政权力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6分)27. (12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德国成了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
这引起了容克工商业阶级的恐惧,俾斯麦于是趁机对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严酷镇压。
与此同时,俾斯麦又提出了“甜面包”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社会立法,以消除社会混乱现象。
先后于1883年公布了疾病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公布了老人与残疾者保险法。
俾斯麦还首创由官方定期检查工厂的制度,甚至公开支持带有浓厚社会主义色彩的“生产合作社”。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伴斯麦推行社会立法的时代背景。
(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俾斯麦的社会立法。
(6分)2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