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限时训练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标题的含义与作用限时训练
巩固解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12河南)桥在水上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座桥,桥总是架在水上。
星期天清晨,一片宁静,我站在一座挢上看风景。
桥上没有行人,桥中央的栏杆旁躺着个男子。
这几天,我每天从挢上走过,总能看见他蜷缩在这里。
一辆红色小轿车出现在桥头边。
车门开了,两个孩子从车里跑了出来。
后面是一位中年妇女。
男孩六岁模样,女孩小一些。
孩予们朝挢上跑来,女人站在桥头观望。
两个孩子各抱一个纸袋,奔到男子身旁站住。
早上好!男孩女孩异口同声说。
早上好!男子翻了个身,坐了起来,靠在桥栏上。
他头发蓬松,胡子拉碴,深色的夹克衫满是污迹。
这是你的早餐!男孩把手里的纸包递过去;这是你的苹果!女孩把手里的纸包也递了过去。
女孩双手撑在膝益上,你吃吧,这是我妈妈做的三明治。
男子疲惫地说,对不起,昨天晚上我发烧了,还不想吃,谢谢你妈妈,我一定会吃的。
女孩说,哦,我发烧的时挨,也不想吃饭。
我克制不住自己的好奇,站在桥栏边,装作欣赏河上的风景,一宇不漏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先生,男孩问,你为什么睡在这里呢?我没有房子。
女孩马上说,你可以住到我们家去,我们家有房子。
谢谢你,可我不能去你家。
为什么呢?女孩很惊奇。
那不是我的家,每个人都应该住自己的家。
你的家在哪里?男孩问。
我的家在外地,房子被大水冲掉了,我没有家。
两个孩子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女孩问,先生,我能不能抱抱你呢?不,不不,男子惊慌地缩了缩身子,低头看看肮脏的衣服,我很久没有洗澡了……话还没说完,女孩伸出细小的胳膊,绕住男子的脖子,男子犹豫了一下,紧紧地抱住了女孩。
随即,男孩也扑过去,三个人拥抱在一起。
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一动也不敢动,怕扰了桥上这无比温馨的一幕。
我问自己,我会让自己的被子去拥抱一个肮脏的发着烧的乞讨者吗?我知道,我是宁愿给钱给物也不愿让孩子这样做的。
我遥望对面桥头的母亲,她依然站在那里,粉红的围巾飘动。
我能和你玩一会儿吗?一转眼,女孩已经坐到男子的膝盖上,像自家亲人一样。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概括文章内容和记叙文的顺序及其作用题型
现在,你闭止眼睛,试着爬上音符并骑到它背上去,它将带你到一个神奇的地方……”我闭上眼睛,非常细心地听起来。
我真的骑上了竖琴的音符,一直跨进了清晨。
这一觉睡得真香!④父亲是个古板的人,整天只知道工作,他没有演奏过乐器,甚至连一个音符也不识,但他喜爱音乐。
他有时会坐在日光里,用那台古老的留声机摇出轻音乐来,但几分钟后就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一天,我问他音乐停止后他做什么。
“噢,”父亲回答,同时把双手放在胸前,“当真正的音乐开始时,我在听自己的歌。
”我不太明白,疑惑地看着他。
“宇宙间的一切都有音乐,”父亲说,“音乐存在于季节变换中,存在于你心脏的搏动里,存在于快乐和痛苦中。
不要抵制它,要顺其自然,使它成为它自己的乐章。
⑤不久,我就听到了自己的乐章。
我在一所聋哑学校任教,遇到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有点耳聋的莎莉失去了学习听力的信心。
一天,当我和她一起练习听音乐时,我想起了父亲在日光室里说的那些话。
“莎莉,”我说,“我要把音乐关掉,但我希望你继续听。
”她有些不解。
“我不是要你用耳朵听,而是用心听。
当你的心叭响起音乐时,无论走到哪里,你都会听到美妙的乐曲。
”此后,我和莎莉姆天都先听一段音乐,然后关闭录音机,双手抱拳放在胸前地,来倾听自己心中的歌。
她非常喜欢!从此,在操场上,我总能见到她把双手放在胸前,闭着眼睛,头高高仰起,她的脸像阳光一样闪着光。
我知道她在听那支心中的歌。
不久,她真的能听了,甚至还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了。
⑥后来,父亲教我的歌也帮我渡过了难关。
记得那是个严冬之夜,我的儿户保罗因车祸生命垂危。
抢救室外,我内心的恐惧不断涌起,整个人快要崩溃了。
忽然,我脑海中闪现出多年前父亲第一次教我听歌的情景。
我冷静下来,开始用心聆听,原来听到的抢救室记录器付出的呼呼声慢慢地变成了大提琴的音调,又慢慢地变成了微弱的短笛声.我闭上眼睛,爬上乱会套短笛之音的含脊背直到黎明。
保罗得救了——我的歌和他一起获得了生命。
⑦几天前,我突然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一下子倒在床上,眼前一片黑暗。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线索的作用题组训练
记叙文的线索题组训练(一)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记叙顺序及作用限时训练
记叙顺序之顺叙、倒叙、插叙训练目标:巩固解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训练时间:20分钟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题。
(一)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⑴我是个乡下孩子。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
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⑵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
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
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
”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嚷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
”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
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⑶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
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
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⑷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
”我使劲儿点着头。
⑸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
我忽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
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
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⑹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
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
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⑺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
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
记叙文之记叙的顺序及相关练习
记叙的顺序1.种类及作用:(1)顺叙(按时间、地点、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铺垫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追叙(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5)分叙/平叙(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作用:让文章更加清晰,有条不紊,使人容易明白。
2.解题(1)设问形式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文章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方法思路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主要采用顺叙还是倒叙;第二步,判断有无间有插叙、补叙或追叙等叙述方法。
(3)答题模板文章/画线部分采用了的记叙方法,作用在于。
3.实战训练篇一:两条宝贵的白鱼这件事发生在我刚才走出校门不久,那是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的工作。
老板出差,临走除了交待平常必需的工作之外,特别嘱咐我照料好地的两条白鱼。
老板是香港人,来内陆投资办企业的时候,这座有29英寸电视大小的鱼缸放在大厅里最惹眼的地方,里面水草丰茂,奇石鳞峋,一对白鱼全身雪白,两只眼睛乌黑晶莹,游动的姿态极其骄横但又极其优雅。
老板对人们说:这对白色是企业的祥瑞物,曾给他屡次带来好运。
我精心护理着白鱼,心想,自己初出道,必定要做好老板交待的事情。
但是,一次换水时,我想把假山投出来洗一洗,谁知假山被水浸过此后长了一层滑滑的东西,就在快搬出鱼缸的一瞬时,假山从我手中滑脱,跟着“哗啦”一声巨响,玻璃碎片同水和鱼一同落地。
两条柔嫩而富裕弹性的白鱼在地上拼死跳跃同事小晴从电脑室里跑出来,帮我取来塑料桶。
待打上水救起白鱼,我发现地上有雪白的鳞片。
小晴说,白鱼唯恐活不可了。
我的眼泪马上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顺序、倒叙、插叙的作用附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顺序、倒叙、插叙的作用附练习题“顺叙”也称正叙,叙述的手法之一。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使叙述的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2、衬托人物品质。
3、为后文做铺垫。
4、突出文章的中心。
补叙的作用: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
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
插叙写的是相关的两件事,而倒叙和补叙都是同一件事。
顺叙、插叙、补叙、倒叙如何区别?一般叙事必须包括时间、人物、事件(开始、经过、发展、高潮、结局)三个要素。
首先顺叙与插叙是一个范畴的,都是中心叙事,它们是构成一个叙事的。
而补叙与插叙属于另外一个范畴,它们是补充或扩展一个叙事的。
例如,“今天傍晚(时间),我家的狗被自行车撞死了,我(人物)很伤心(事件)”。
顺叙,简单来说就是记“流水账”,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把事情从头到尾说出来)而,“我今天很伤心,因为傍晚时候我家的狗被自行车撞死了”。
倒叙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先把故事的结果,或造成的影响,或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放置在开头。
插叙就是插入与中心事件之外的相关情节,如一些回忆或典故等,如在该例中“狗被撞,很伤心”这个基本事件中插入你买狗或养狗的情节,又或别人的狗被撞等,这一部分的叙事方式就属于插叙。
而补叙是补充对中心事件或人物的说明与交待。
如在本例中,你补充自己忘了关门让狗跑了出来,或最后把骑自行车的人打了一顿等,就属于补叙的范畴,它的作用是使得文章的情节更完整或逻辑更缜密。
【配套K12]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记叙顺序及作用限时训练
记叙顺序之顺叙、倒叙、插叙训练目标:巩固解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训练时间:20分钟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题。
(一)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⑴我是个乡下孩子。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
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⑵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
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
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
”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嚷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
”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
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⑶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
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
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⑷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
”我使劲儿点着头。
⑸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
我忽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
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
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⑹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
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
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⑺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
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线索的作用限时训练
记叙文的线索限时训练(一)少年护城河肖复兴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
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
”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
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样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
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
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
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
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痛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眼青,鼻子流出了血。
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
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
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
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
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记叙顺序及作用-答案版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之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文的叙述顺序及作用叙述顺序:1.倒叙:把先发生的事情放到最后写,后发生的事情放到文章的前面去写。
2.插叙:正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插入另外一件事(当前的事件并没有讲完),另外一件事情讲完之后接着原来的事件继续叙述。
(多采用回忆的形式或者场景切换、时间转换等形式)3.补叙:由于情节发展或者表达主题的需要,将前面已经讲过的事情再用一两句话进行补充说明。
4.顺叙:也称为正叙。
就是按照事情发展或者是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
5.平叙(了解即可):指在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两件或者是两件以上的事情。
(考试一般不会考到)考试考的较多的是倒序和插叙,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
无论哪种叙述方式,都有突出或者是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叙述顺序的作用:倒序的作用: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3.突出文章的主题。
插叙的作用:1.突出文章的主旨。
2.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3.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丰富文章的故事情节。
补叙的作用:1.补充交代上文……的原因/结局2.深化文章的主题。
3.引人深思。
例文一:(一)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张莹①六月,花红柳绿。
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
②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
③“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啦!”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
彼此看着T恤上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
④“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下来。
⑤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朝他们走来,同样身着一件红色T恤。
⑥孩子们好奇地围过去,老师的T恤后面竟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起。
“老师……”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哽咽,在红色的人群中蔓延开来。
⑦那拄拐杖的男子微笑着,轻轻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没事儿,老师这不是来了吗?放心去吧,老师等着你们!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⑧“是,我们一起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老师应和着。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记叙顺序与作用
——记叙文阅读专题——记叙顺序及作用记叙的顺序及作用㈠顺序定义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
㈡倒叙定义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叙述写出整个过程。
作用①强调主要内容。
②突出文章主旨。
③造成强烈悬念。
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思路①内容:概括了……内容。
②主题:表达了……情感。
③写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结构上:引出下文,或首尾呼应。
㈢插叙定义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
作用①内容上: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突出、丰富文章主旨或表达的情感。
②结构上:补充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
解题思路①内容:交代了……(家境、生活环境、故事内容、缘由),丰富了……内容。
②手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为下文埋下伏笔;照应标题等。
③主题: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
④人物: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⑤效果:丰富或补充情节,情节波澜起伏。
㈣补叙定义叙事结束后,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①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结构完整。
②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
③结构上:照应上文或标题。
解题思路补充交代了……,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主旨)更加突出(丰厚)。
【中考真题链接㈠】父亲的歌①父亲去世了,我一直沉浸在悲痛中。
冬天的寒风吹过烟囱,发出“呜呜声,又令我想起那个晚上父亲教我听歌的情景。
②那时我大概五六岁吧。
那天夜幕降临后,我便爬上床。
这时,一道微弱的电光透过窗帘划破漆黑的天空,接着长长的、低沉的雷声滚滚而来,挤进窗缝的风像魔鬼一样嘶吼着,然后整个房间被闪电照亮了,随即好像有千万只鞭炮震响……我吓呆了,大声哭喊起来。
③很快,父亲来到我的床前,紧紧地抱着我。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理清记叙顺序,体会表达作用(知识点+针对训练)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理清记叙顺序,体会表达作用(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五种,其中最为常用的是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通常有三种方法:①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伟大的悲剧》一文,就是按照时间的推移,记叙了一批勇敢的探险家探险的过程。
②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③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顺叙的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有三种情况:①看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
如鲁迅的《风筝》,“我”由眼前北京冬季天空浮动的风筝,回忆起小时候不许弟弟放风筝、做风筝的故事。
②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
③先写事情的结局,再叙述事情的缘由。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开头写到“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为什么会记忆的这样清楚?作者在后文叙述了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交待了事情的缘由。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有两种:①插入的内容跟主要情节的时间有关联,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情。
如《紫藤萝瀑布》,作者由眼前的紫藤萝花想到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花,插叙了一段对往事的回忆。
②是对人物或情况作一些说明介绍,跟中心事件的时间顺序没有什么关系。
如《羚羊木雕》一文,在介绍万芳时,就插叙了万芳与“我”的友谊。
二、考查方向: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三、能力提升:1.根据记叙顺序的特点来判断文章使用了哪种记叙的顺序。
(1)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只要把握住文章所记叙的事情的脉络就可以正确判断。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记叙文阅读
专题三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根底知识止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如?地下森林断想?,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表达,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表达。
作用: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构造紧凑又跌宕多姿。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插叙于勒以前的表现,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
补叙叙事完毕时,补充交代及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如?孔乙己?以酒店小伙计的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能作到客观表达,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来描绘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使故事的可信度大为提高,故事的情节亦显得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如?我的教师?中对蔡教师全文都是用第三人称“她〞,但在“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时发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中改用第二人称“你〞,表示感情冲动到了极点,抒发了“我〞对蔡教师至今仍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感觉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续表记叙构造开头开门见山①开篇点题;②设置悬念,埋下伏笔;③引起下文,为后文作铺垫。
环境描写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衬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开展。
过渡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结尾①深化中心,升华感情;②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卒章显志;③照应开头(标题)。
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比喻利用有相似之处的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一般要有被比喻事物(本体)、比喻物(喻体)、相似点三个根本要素。
①把事物描绘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②把事物剖析得清晰明白、便于理解;③(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使人印象深刻。
【中考阅读专题】记叙文阅读之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记叙的顺序及作用课前小测悠悠寸草心(1)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2)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3)“从来没有过。
”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4)“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5)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10块钱。
”(6)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7)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
能做到吗?”(8)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9)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
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
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
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
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10)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
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
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
”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
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
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11)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12)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4.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这说明了什么?(4分)15.大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3分)16.第⑼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请说说它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顺序之顺叙、倒叙、插叙
训练目标:巩固解题思路、规范答题语言
训练时间:20分钟
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题。
(一)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的往事
⑴我是个乡下孩子。
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
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⑵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
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
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
”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嚷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
”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给母亲的,是贫穷的母亲最贵重的东西了。
多年来一直舍不得戴,压在箱底。
⑶母亲走后,我打开一小瓶营养液,慢慢地喝下了那浑浊的液体,没想到我当天晚上便被送进医院。
原来母亲带来的那盒营养液是伪劣产品。
回到学校,我把它全扔了。
⑷当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欣然道:“那营养液还真没白喝呀,当初你爸还怕人家骗咱呢。
”我使劲儿点着头。
⑸一个炎炎夏日,正读大学的我收到一个来自家里的包裹单。
我忽匆匆赶到邮局取邮包,未及打开那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格外严实的小纸箱,一股浓浓的馊味已扑面而来。
屏着呼吸打开才发现里面装的是5个煮熟的鸡蛋,经过千里迢迢的邮途,早已变质发臭。
心里禁不住埋怨:也不动动脑子,这么大的城市,什么样的鸡蛋吃不到?大热天的,还那么老远从乡下寄,肯定要坏的。
⑹很快,母亲让邻居代写的信飞至。
原来,前些日子家乡正流行一种说法,说母亲买5
个鸡蛋,煮熟了送给儿女吃,就能保儿女的平安。
母亲在信中还一再嘱咐,让我一定要一口气吃掉那5个熟鸡蛋……
⑺读信的那一刻,我的心暖融融的,仿佛母亲就站在面前,慈祥地看着我吃下了5个鸡蛋。
放暑假回家,母亲问我鸡蛋是否坏了,我笑着说:“没有,我一口气都吃了。
”于是,我看到母亲一脸的幸福,阳光般灿烂。
⑻毕业后,我写信告诉母亲我交女朋友了。
母亲十分欢喜,很快寄来了一条红围巾。
当我拿给女友时,她不屑地说:“多土啊,你看现在谁还围它?”女友说得没错。
城里的女孩子,几乎没有一个围这种围巾的。
⑼后来,我跟女友的关系越来越淡,最后只得分手。
那日,我问她:“那条红围巾呢?”“那破玩意儿我早扔了,你要,我可以再给你买一条。
”我当然没有要一条。
只是心里充满悲哀,为母亲那条无辜的红围巾。
⑽后来当我和妻恋爱时,我送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跟母亲那条一模一样的红围巾,并告诉她是母亲买的。
妻很珍惜。
⑾后来,母亲曾自豪地跟很多人说:“一条红围巾,一下子就帮儿子拴住了一个好媳妇……”看着母亲那一脸的喜悦,我当然不能告诉母亲,这个媳妇不是用她那条红围巾给“拴住”的……
⑿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母亲是爱我的,而我能给予母亲的最大安慰就是——让母亲知道正是这爱成就了儿子的人生幸福。
所以这三件事的真相我决定永远不告诉母亲。
1、从第一段看,全文采用怎样的记叙顺序?
1,倒叙,文章第一段总起用“特别的形式”来引领下文,开启回忆,故全文采用的是倒叙的顺序。
(二)煤油灯
(2103洛阳一模)
①煤油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久远了,许多孩子只有在博物馆、纪念馆才能见到它的身影。
偶尔停电,大家也是用蜡烛替代照明。
在我记忆深处,那如荧的煤油灯,依然跳跃在乡村那漆黑的夜晚,远逝的岁月也都深藏在那橘黄色的背景之中。
②我的家乡就挂.在一个山坡上,房子无规则地散落着。
岁月如歌,人间沧桑。
记忆中的小山村,白天有刺眼的阳光,傍晚有燃烧的夕阳,晚上有亮晶的月光,黑夜有跳动的磷火、飞舞的流萤,并不缺光。
那时山村没有电,祖传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印象最深的是那煤油灯的光芒。
油灯那跳动着的微弱的光芒,给遥远而亲切的山村和山民涂抹上昏黄神秘的颜色,也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煤油灯是乡村必需的生活用品。
家境好一些的用罩子灯,多数家庭用自造的煤油灯。
用一个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或墨水瓶子,倒上煤油,再找个铁瓶盖或铁片,在中间打个小圆孔,然后孔中嵌进一个用铁皮卷成的小筒,再用纸或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过筒中,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泡在煤油里,然后把盖拧紧,油灯就做成了。
待煤油顺着细捻慢慢吸上来,用火柴或火石点着,灯芯就跳出扁长的火苗,还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
④煤油灯可以放在许多地方,譬如书桌上、窗台上,也可挂在墙上、门框上。
煤油灯的光线其实很微弱,甚至有些昏暗,由于煤油紧缺且价钱贵,点灯用油非常注意节省。
天黑透了,月亮也不亮了,各家才陆续点起煤油灯。
为了节约,灯芯拔得很小,灯发出如豆的光芒,连灯下的人也模模糊糊。
灯光星星点点....,飘闪飘闪。
忙碌奔波了一天的庄稼人,望见家里从门窗里透出来的煤油灯光,疲倦与辛苦荡然无存。
⑤晚饭以后,院子里光线已经暗了,娘才点起煤油灯,我便开始在灯下做作业。
有时我也利用灯光的影子,将五个手指做出喜鹊张嘴、大雁展翅的形状照在土墙上,哈哈乐上一阵子。
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忙活针线活,缝衣裳、纳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
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灯光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的针线排列的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
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娘一直在忙着缝呀、织呀、纳呀,把辛劳和疲倦织进娘的额头、眼角。
漫长的冬
夜,窗外北风呼啸,伴随油灯捻子的噼啪声,娘在用自己的黑发银丝缝制希望,把幸福、喜悦一缕缕纳成对子女的期待。
为了能让我看得清楚,娘常常悄悄把灯芯调大,让那灯光把书桌和屋子照得透亮。
有时候,我正做着作业却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识不了几个字的母亲正在灯下翻阅我的作业本。
⑥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都与煤油灯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长辈的辛苦,更多的是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
煤油灯,一次次感动着我,一次次驱散我的劳累与寂寞。
厉彦林/文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