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三复习课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天气系统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1. 天气系统的定义和作用。
2. 天气系统的分类:高压系统、低压系统、中性系统。
3. 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气压、温度、湿度、风向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天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2. 讲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3. 介绍天气系统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4. 案例分析:观察和分析实际天气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高压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高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高压系统的特征:气压高、天气晴朗、风力较大。
2. 高压系统的形成:空气下沉、温度升高、水汽减少。
3. 高压系统的变化:推移、减弱、消失。
教学活动:1. 讲解高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高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高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三章:低压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低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低压系统的特征:气压低、天气阴雨、风力较大。
2. 低压系统的形成: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增多。
3. 低压系统的变化:发展、减弱、消散。
教学活动:1. 讲解低压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低压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低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四章:中性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中性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掌握中性系统的形成和变化。
教学内容:1. 中性系统的特征:气压适中、天气多云、风力较小。
2. 中性系统的形成:空气水平移动、温度适中、水汽适量。
3. 中性系统的变化:稳定、转变、发展。
教学活动:1. 讲解中性系统的特征和影响。
2. 分析中性系统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 案例研究:中性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实例。
第五章:天气系统的观测和预测教学目标:1. 了解天气系统的观测方法和技术。
2. 掌握天气系统的预测原理和方法。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地理教材《常见的天气系统》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气旋、反气旋的判定与天气影响;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天气现象;高低气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学会判断气旋、反气旋,并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3. 了解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能解释其对应的天气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气旋、反气旋的判定与天气影响。
难点: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天气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气压计、风向仪;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我国各地的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关注,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差异这么大?”2. 新课导入:介绍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3. 案例分析:讲解气旋、反气旋的判定方法,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举例说明。
4. 实践操作: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实例。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气旋、反气旋的判定与天气影响3. 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天气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判断下列天气图中的气旋、反气旋,并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3)解释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应的天气现象。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气旋、反气旋的判定和锋面系统形成过程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天气系统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天气系统的分类及特点;2. 教学目标中学会判断气旋、反气旋,并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3.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锋面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天气现象的解释;4. 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及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等)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学会分析天气预报,能根据天气系统判断未来天气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的特征。
(2)利用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3)运用天气预报方法,预测未来天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自然、了解天气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气候的形成因素。
3. 天气预报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
(3)学会分析天气预报。
2. 难点:(1)天气系统的识别与判断。
(2)气候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天气系统、气候形成和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图表、气象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分析天气预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通过展示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
2. 讲解:(1)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等)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讲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讲解天气预报的方法,如气象资料分析、天气图识别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观察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
(2)利用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3)进行天气预报实践,让学生学会分析并预测未来天气。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天气系统对生活的影响,如出行、穿衣等。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气象学与天气学》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为: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气旋、反气旋、锋面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基本概念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气象图分析天气系统,预测天气变化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提高他们关心天气、保护环境的思想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基本概念,学会分析气象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气象图、黑板、粉笔。
2. 学具:气象图分析工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导入新课。
细节:播放台风、沙尘暴、寒潮等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天气现象背后的天气系统。
2. 知识讲解:(1)气旋:讲解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反气旋:讲解反气旋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锋面:讲解锋面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气象图,讲解如何判断气旋、反气旋、锋面,并预测天气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分析气象图,判断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气旋、反气旋、锋面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板书右侧:气象图分析方法和天气预测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给定的气象图,判断天气系统,并预测天气变化。
2. 答案:详细解答步骤和天气变化预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气象预报,了解更多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气象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 气象图分析方法和天气预测步骤。
3.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一、气旋、反气旋、锋面的形成原因及特点1. 气旋的形成原因:气旋是由于地球自转、地表非均匀加热和大气层结不稳定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旋转性低气压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高压和低压系统、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2. 教学重点:各种天气系统的特点、影响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地图、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讲解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 实例分析:分析近期我国发生的典型天气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进行解答。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高压和低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2. 锋面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3. 气旋和反气旋系统:形成、特点、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2. 答案:(1)高压和低压系统的形成: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性,地球表面形成高压和低压区域。
特点:高压区域气压高,天气晴朗;低压区域气压低,天气阴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2.分析报告:针对某一特定天气系统(如冷锋、暖锋、高压或低压),从其特征、形成、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分析报告。
3.案例研究:选择一个近期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天气系统原因,探讨如何减少此类事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我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现象的视频,如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等。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随后,提出问题:“这些天气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背后的天气系统又是如何运作的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顺利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天气系统》。
3.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实地观测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天气系统的运行机制。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实践活动,提升能力:设计天气模型制作、气象报告撰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天气系统的理解。
3.学生通过学习锋面理论,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如寒潮、暴雨、大风等,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4.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天气系统知识,结合地理环境,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着重于以下方面:
1.采用案例分析、图表解析、实地观测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天气现象有直观的感受和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章节的学习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学生对天气变化充满好奇心,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有探究的欲望。然而,由于天气系统的复杂性,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关系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其次,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地理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所培养,但面对更高层次的气象图表和数据分析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待于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提供适宜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掌握天气系统知识的同时,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

2024年《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地理》第二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具体内容包括: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重点分析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2. 能够分析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天气变化的预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它们对天气变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地理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天气现象?”2. 新课导入:介绍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图像。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如江淮准静止锋、华北高压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对应的天气特征。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2. 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3. 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团、锋面、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基本概念。
(2)分析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
2. 答案:(1)气团:一定区域内,气温、湿度和风向等气象要素相对均匀的大气块。
锋面:两种不同气团相互接触的界面。
低压系统:中心气压低于周围地区的气压系统。
高压系统:中心气压高于周围地区的气压系统。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对我国常见天气系统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复习课)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doc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学习目标:了解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的特点,理解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
学会分析简易天气图。
●教学重难点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规律以及常见天气图的判读方法。
●教学方法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学生多练为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首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四幅图片反映了什么样天气现象。
这些常见的天气都和我们身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一、锋面系统(板书)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通过课前预习完成表格内容。
(承转)通过基础知识梳理同学们还是掌握的不错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例加强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基础巩固】读华北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12月 28日 8时气温水平分布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图中各点气温画出等温线。
2.在图中画出锋面位置,判断锋面位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锋面向方向移动。
3.P城此时受_______(冷、暖)气团控制,其天气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该题目让学生主动来讲解。
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演练,教师点拨学生完成下面内容【方法总结】:冷暖锋的判读【误区讲解】:冷暖锋就是冷暖气团吗?(承转)以上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下面我们再来学习课本的第二大部分内容: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板书)由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均不相同,其天气状况也不相同。
我们首先完成这部分内容的知识梳理。
下面我们把高、低压系统作一对比,了解其不同的天气状况。
(投影表格)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暴发的寒潮天气该环节展示学生的成果让学生主动战士自己的成果。
(复习课)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复习课)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课标要求知识目标:了解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的特点,理解各天气系统活动规律。
学会分析简易天气图。
能力目标:通过常见天气图的分析,提高读图用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规律以及常见天气图的判读方法。
●教学方法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天气形势的分析。
2.本节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学生多练为主。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黑板、投影仪。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天气是时刻变化的,而天气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关系十分密切,首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四幅图片反映了什么样天气现象。
这些常见的天气都和我们身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这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板书)一、锋面系统(板书)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通过课前预习完成表格内容。
【知识梳理1】:锋面系统与天气(承转)通过基础知识梳理同学们还是掌握的不错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典例加强对这个知识的理解 【基础巩固】读华北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12月 28日 8时 气温水平分布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 .根据图中各点气温画出等温线。
2 .在图中画出锋面位置,判断锋面位置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锋面向 方向移动。
3 .P 城此时受_______(冷、暖)气团 控制,其天气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题目让学生主动来讲解。
教师加以指导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演练,教师点拨学生完成下面内容 【方法总结】:冷暖锋的判读补充材料1:冷暖锋判断法1.平面图判断法。
在下面等压线图中,(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
冷气团移动的箭头A指向锋面PM,而暖气团B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PN。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天气与气候在概念上的区别。
2、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反气旋。
3、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4、理解低压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暖锋,高、低气压系统的各类图提高学生识图能力。
2、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材的重、难点教学重点1、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2、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教学难点1、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2、锋面气旋。
解决办法: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课型:新授课三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列表比较法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引出天气的概念,引导学生简要回答天气的基本特征后,教师概括:天气是大气物理状态在短时间内的具体表现。
天气预报预报的是短时间内的阴晴、冷热、风雨等现象,这些现象的预报是根据卫星云图上天气系统的移动规律来作出的推断。
因此,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存在时间较短的各类天气系统。
本节课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讲授新课:影响我国主要的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和高低气压系统。
一、锋面系统引入气团来解释锋面的形成。
播放“冷暖气团移动图”引导学生观察锋面的形成过程,进而得出锋面的概念。
1、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而。
展示:“锋面结构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锋面的结构和理解锋面的特点。
2、结构: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为锋面,其上部为上界,下部为下界,锋面和地面的交线为锋线。
3、特点:(1)交界面处有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2)锋面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很大;(3)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承转:冷暖锋影响下的天气有明显的差异,下面我们来认识锋面天气的形成过程。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详细内容包括: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天气系统能力的提高。
3.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和运行规律。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球仪。
2. 学具:地图、图表、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期的天气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内容讲解:(1)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锋面系统的形成、特点和影响。
(3)气旋和反气旋的、结构、运行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结合实例,让学生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2. 锋面系统(1)形成(2)特点(3)影响3. 气旋和反气旋(1)(2)结构(3)运行规律(4)对天气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天气系统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分析锋面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尽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详细内容包括: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锋面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天气现象;如何通过天气预报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学会通过天气预报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预测其可能带来的天气变化。
3. 提高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分析及预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形成原理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学会通过天气预报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了解其天气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天气预报图、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段有关天气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及其变化。
2. 新课导入:讲解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天气预报图,让学生观察并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针对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分别给出一个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几个关于天气系统识别和天气预测的题目。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解题过程,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2. 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天气特征。
3. 天气预报图的识别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气旋、反气旋、锋面系统的形成原因。
(2)观察当地天气预报图,识别并描述最近的天气系统,预测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2. 答案:(1)气旋: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于地转偏向力,使空气旋转上升,形成低压区,即为气旋。
反气旋则相反,为高压区。
(2)锋面系统: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倾斜的锋面,锋面上的天气现象丰富多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天气系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案1一、复习导入二、合作交流,具体研讨第3~6段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
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
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
列表如下:(2)第明确: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明确: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3、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
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请仿照示例造句,从形状入手,展开充分的想像和联想,既考虑静态,又兼顾动态,以求动静结合之妙。
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特点,并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造句:(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学生回答,教师示例:(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4、第4、5、6段的写作思路与第3段相同,请学生仿照对第3段的分析以图表的形式标示这三段的内容要点。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1)

常见的天气系统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包括: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气旋与反气旋的判识、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具体涉及教材第2529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天气图等资料,分析实际天气情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天气系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实际天气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天气图、地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典型天气现象,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介绍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结合天气图进行分析。
(2)讲解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及判识方法。
(3)阐述高压与低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系统的类型及特点2. 锋面、气旋、反气旋、高压和低压的形成与影响3. 天气图分析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锋面系统的形成与分类。
(2)分析我国某地区高压或低压天气系统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2. 答案:(1)锋面系统: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边界,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
(2)答案因地区而异,需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天气系统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天气图的分析能力。
3.1.1常见的天气系统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叫作气团。
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作锋面。
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作锋线。
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锋面一般为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别很大。
听讲、对重点内容做笔记板书:2. 锋的类型及相应的天气2.1 冷锋【问题】⏹锋有哪些类型?⏹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分别会有怎样的天气变化?(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当冷锋过境时,常出现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并出现雨、雪天气。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冷锋在我国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
【小结】冷锋板书:2.2 暖锋【问题】⏹什么是暖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分别会有怎样的天气变化?(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当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暖锋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小结】暖锋板书:一、锋面与天气1. 气团与锋预习教材内容,结合幻灯片:【问题】⏹什么是气团?⏹气团有哪些类型?⏹什么是锋面、锋线、锋?(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
【教师讲解】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大范围空气,叫作气团。
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作锋面。
锋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线,叫作锋线。
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锋面一般为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渡地带。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别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天气系统》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
2、提高学生读图、分析、总结的能力,能够判读常见的天气系统图。
3、通过对点演练和针对训练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冷暖锋、高低压以及锋面气旋的判读、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2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3【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1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2 、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比分析、实战演练【教学方法】:一课时【教学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情景(引导学生回忆近几日天气的变化特点,说出天气变化带给自己的感受,引出本节课)
情境问题:今天出门在外同学们有什么感受?那昨天呢?前天呢?
学生回答:冷、热……
引出新课: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忽冷忽热的感觉,它和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关系,今天这
节课我们来重温天气系统。
【知能构建】
重要类型、要素的判读天锋面气判读高、低系压系对天对天气的
的影响锋面气旋
判读对天气的影- 1 -
转折:首先我们来重温锋面系统锋面系统一、:冷、暖锋过境前、时、后,天气状况怎样?问题探究1、教师动画演示,学生观察动画思考归纳1】: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探究问设计思路【题【学生明确】
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
冷锋气温高、气压低刮风、阴天、雨雪、降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
晴
温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连续性的降雨天气暖锋气温低、气压高2、以我国具体的天气实例为主,简单介绍准静止锋,使学生明确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即可。
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
①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6~7月):江淮准静止锋
②云贵高原东北(城市:贵阳)的冬雨连绵(天无三日晴):昆明准静止锋
③华南准静止锋(南岭一带);
④天山准静止锋。
3、通过讲解中国东南沿海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说明锋面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并使学生牢记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
- 2 -
【技巧点拨】冷暖锋的判断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1〉侧视图判断法。
(1)锋面坡度。
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
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3)雨区的位置。
; 雨区在锋后的为冷锋
雨区在锋前的为暖锋
〉平面图判断法。
2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
;(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 冷锋用线条加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 暖锋用线条加黑) (2)根据雨区的位置。
(A雨区在锋后侧)的为冷锋,侧雨区在锋前 (C)的为暖锋- 3 -
【当堂练习】1、2(图略)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看图分析,总结概括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气旋和反气旋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并归纳总结气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结构特点和天气状况在老师的一系列提问下掌握判断气旋和反气旋的方法,明确气旋和反气旋控制学生活动:
下的天气特点【总结】气旋辐合上升,北逆南顺——阴雨 ---晴朗反气旋辐散下沉,北顺南逆气旋与反气旋气流方向的判定【技巧点拨】
左右手定则步骤: 1.手掌竖直,半握,北右南左 2.大拇指表示中心气流垂直上升或下沉四指弯曲表示气流水平运动方向3. 学生活动:根据以上步骤进行手势演练- 4 -
【综合探究】:我国典型的天气现象形成原因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1、看图分析,总结概括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北半球锋面气旋图,并给出四个问题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在锋面气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判断锋面气旋的方法
【问题展示】
1)确定锋面位置
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2)确定气团的性质
高纬冷,低纬暖。
3)确定锋面性质,移动方向
左冷右暖
4)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
降水区域集中分布在暖锋锋前,冷锋锋后,都在冷气团一侧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得出结论(以上)
2、对点演练:使学生学会判断不同半球的锋面气旋
3、限时训练:使学生掌握锋面气旋中不同位置的天气特点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国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中的冷暖锋、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以及锋面气旋,这三大天气系统和天气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必须熟练掌握。
别外,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是地理学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突破本节课的关键,希望大家能够多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针对高三学生的复习课,所以不像讲第一遍的时候面面俱到,主要是针对高考中的考点和学生的薄弱之处再次进行知识点的简单明了和直奔主题的回顾,然后再配以相关的针对训练题进一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从学生做题的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这也使我意识到高三的复习不应该仅仅是成套的做模拟试题,而是要适时的回归课本,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更好的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应战高考。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