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分类汇编 第四单元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B版)(1)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解析)
一轮复习课堂限时训练: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平安越冬。
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限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削减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③起到肯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开早春霜害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C项正确。
答案:C2.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削减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汲取率,削减冻害发生的概率解析: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汲取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B项正确。
答案:B一般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而气温状况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也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缘由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汲取太阳辐射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汲取的太阳辐射越多D.越接近地面,大气汲取的地面辐射越多解析:依据材料,甲、乙、丙、丁依次是早晨、上午、午后及夜间的气温分布曲线。
2024高考地理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好题精练
2024高考地理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好题精练(2023·甘肃酒泉·一模)山地气候与地形起伏至为密切。
在周围山坡围绕的山谷或盆地中,由于风速小和湍流交换弱,当地表辐射强烈时,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都沿坡面向谷底倾泻(这种下沉动力增温作用远比地表辐射冷却作用小),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因此谷底气温最低,形成所谓“冷湖”。
而在冷空气沉积的顶部坡地上,因为风速较大,湍流交换较强,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冷湖”更容易发生在()A.晴朗的夜晚B.晴朗的白天C.阴雨的夜晚D.阴雨的白天2.与同一山地的“冷湖”地区相比,“暖带”地区()A.初霜较早B.作物发育较早C.终霜较晚D.作物发育较晚3.下列关于“暖带”和“冷湖”的说法,正确的是()A.“暖带”和逆温关系密切B.“冷湖”地区不利于天文观测C.“暖带”都出现在阳坡D.“冷湖”与焚风关系密切(2023·全国·模拟预测)大气混合层是湍流受热对流控制的近地面层以上的大气边界层,大气混合层下层空气湍流强,上层空气湍流弱。
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具有相关性。
城市污染物中,二氧化氮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在紫外线照射下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
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我国北方某城市一气象观测站每日对当地大气混合层高度进行8次观测,下图为该观测站测得的三个月内各时段大气混合层高度均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大气混合层高度呈现日变化的根本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5.推测该城市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最大的时段是()A.7-8时B.13-14时C.17-18时D.22-23时6.该城市臭氧浓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及其主要原因是()A.11时大气湍流强加剧了紫外辐射B.14时太阳辐射导致紫外辐射最强C.17时地面辐射放出大量紫外辐射D.23时大气层吸收紫外辐射并反射(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二模)逆温是指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从地面开始的逆温称为接地逆温,从离地面一定高度处开始的逆温称为悬浮逆温。
2018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义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8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纲展示】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2、气温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3、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实践意义;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考点一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及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大气成分 作用干洁空气N 2 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 2 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 2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O 3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水汽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分层 气温垂直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的关系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80~500 km 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3.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太阳辐射是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 ①“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③“大气还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测试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专题测试卷一时间:20分钟分值:18分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8分)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提供了治理全球变暖的新视角,其方法是向高空发射热气球,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在冷却地球的同时还能修复臭氧层。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图1图21.热气球喷射雾状的金刚石粉、氧化铝、方解石等物质发生在图1中的( )A.a层B.b层C.c层D.d层答案 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热气球在平流层喷射雾状的物质,平流层对应的是b层,B项正确。
2.“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些物质能冷却地球主要是因为增大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即②),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B项正确。
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20hPaB.22.5hPaC.27hPaD.28hPa答案 C 图示等压线压差是2.5hPa,甲的气压值是1022.5~1025hPa,乙的气压值是997.5~1000hPa,两地的压差可能是22.5~27.5hPa。
选C。
4.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A.重庆蒸发旺盛B.北京风力强劲C.哈尔滨盛行偏西风D.广州阴雨连绵答案 C 图示重庆处于低压槽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温度低、蒸发弱;北京附近等压线稀疏,风力弱;哈尔滨处于低压中心的西南部,吹西南风;广州受高压外围气流影响,等压线稀疏,多晴朗天气。
选C。
5.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A 乙丙两地地处低压中心,云层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
甲、丁两地地处高压中心,但相比丁地,甲地位于内陆,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高,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更弱,夜晚保温作用更弱。
备课资料(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备课资料一、大气的组成成分过去人们认为地球大气是很简单的,直到19世纪末才知道地球上的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体,并含有水汽和部分杂质。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等。
在80—100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中,气体成分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不可变气体成分”,主要指氮、氧、氩三种气体。
这几种气体成分之间维持固定的比例,基本上不随时间、空间而变化。
另一部分为“易变气体成分”,以水汽、二氧化碳和臭氧为主,其中变化最大的是水汽。
总之,大气这种含有各种物质成分的混合物,可以大致分为干洁空气、水汽、微粒杂质和新的污染物。
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
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
由于大气中存在着空气运动和分子扩散作用,不同高度、不同地区的空气得以进行交换和混合。
从地面向上至80—100千米高处,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的比例基本上是不发生变化的。
干洁大气的主要成分和比例其中对人类活动及天气变化有影响的大气成分为:(1)氧气:氧气占大气质量的23%,它是动植物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
氧的主要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有机物的呼吸和腐烂、矿物燃料的燃烧需要消耗氧而放出二氧化碳。
(2)氮气:氮气占大气质量的76%,它的性质很稳定,只有极少量的氮能被微生物固定在土壤和海洋里变成有机化合物。
闪电能把大气中的氮氧化(变成二氧化氮),被雨水吸收落入土壤,成为植物所需的肥料。
(3)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随地点、时间而异。
人烟稠密的工业区占大气质量的万分之五,农村大为减少。
同一地区冬季多夏季少,夜间多白天少,阴天多晴天少。
这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二氧化碳。
(4)臭氧:臭氧是分子氧吸收短于0.24微米的紫外线辐射后重新结合的产物。
臭氧的产生必须有足够的气体分子密度,同时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密度在22—35千米处最大。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1.(2011上海地理,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项正确。
2.(2011上海地理,1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C项正确。
【考点2】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1 ,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C【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C项正确。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下题。
2.(2011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C【解析】读图发现有经线0°、90°、180°,结合陆地形状可以判定此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再读出①地气压为1020hpa,①地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地转偏向力向右(向南),合力方向为东南,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读图完成3—4题。
3.(201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所以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空气最不稳定,而丙处则最稳定,D项正确。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
2.2热力环流类型
①山谷风
②城郊之间风
③海陆风
思维导图:
辐
大地
射
长波
辐射
小结1:
①太阳发出的辐射以短波辐射为主 大气吸收的辐射以地面长波辐射为主
②太阳是大气的根本的热源 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
③大气受热过程可简化为: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
④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 作用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问题二: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不均 地区间冷热不均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1)
问题一 大气受热是什么样的过程?
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之一。
思考?
为什么只有少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 ,而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和a太阳辐射的波长和b大气的选择吸收有关
了解:大气的垂直结构
a太阳辐射的波长 以短波辐射为主
太
阳
③大气还大地
辐
射
宇宙空间
短 波 辐 射
1太阳暖大地
3.大气还大地
大地长 波辐射
2.大地暖大气
问题二 大气的作用
太
①削弱——吸收、散射、反射
阳
辐
②保温——由大气逆辐射作用
射
宇宙空间
短
波
辐
大地
射
长波
辐射
拓展:反射和散射
活动运用——尝试解释下列现象
昼
昼
太
阳
辐 射
宇宙空间
太
月
阳
球
辐
表
射
面
辐
短
射
波
大气运动* 形成环流
2.2热力环流的过程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基础训练】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据此,完成3~4题。
3.此时天气最可能是()A.晴朗、无风B.阴雨、无风C.晴朗、大风D.阴雨、大风4.图示大气现象()A.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B.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C.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D.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绒布冰川分布于珠穆朗玛峰北侧海拔5400-7500米处,5400米以下为碎石。
下图为“绒布冰川表面气温与碎石上空同海拔气温差(T冰-T石,单位:℃)”,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11时绒布冰川表面气温较碎石上空同海拔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甲较大B.乙较大C.丙较大D.丁较大6.绒布冰川表面()A.6时为上山风B.ll时为下山风C.下山风历时长D.昼夜风向相同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及城郊间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7~8题。
7.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A.E→F→H→G→EB.G→E→F→H→GC.G→E→H→F→GD.G→H→F→E→G8.下列关于城区与郊区大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EF代表城区气压垂直变化规律B.各点间的热力环流,昼夜方向相反C.甲处位于郊区高空,气流下沉D.乙、丙间气流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
2015高考地理 分类汇编 第四单元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B版)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
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1.(2014XX文综,33,4分)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
A.Q4、Q1、Q3、Q2
B.Q3、Q4、Q2、Q1
C.Q3、Q1、Q2、Q4
D.Q2、Q3、Q1、Q4
答案 C
考点二热力环流
考点三等压线和风
读下图,回答下题。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2.(2014XX文综,3,4分)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XX
C.首尔
D.
答案 D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3.(2014XX文综,8,4分)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 B。
高考地理总复习_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共37张PPT)
要点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原生态图 1.高空的风。
2.近地面的风。
3.气旋。
4.反气旋。
►信息升华
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 成的,三力特点具有如下表所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2)比较近地面A、B气压高低____________和气温高低 ________。
(3)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解析:(1)④点位于等压面以下(等压面上凸)气压最高,⑤ 点位于等压面以上(等压面下凹)气压最低。(2)近地面气压高低和 对应高空相反,与A、B对应的高空分别是⑤、④,因气压⑤< ④,故A>B;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分布和气压分布相反, 因而气温A<B。(3)根据高空等压面可知A地气压比B地气压高, 故热力环流为A→B→④→⑤→A。
风玫瑰图还有其他形式,如图2~图5,其中图3为风频风速 玫瑰图,既反映每一方向上的风频大小(线段的长度),又反映每 一方向上的平均风速(线段末端的风羽多少);图2、图4、图5为 无量化的风玫瑰简易图,线段的长度表示风频的相对大小。
(2)风玫瑰图的判读。
①图中大小不等的同心圆表示频率,频率大小与同心圆的 大小成正比。
水平_气___压__梯___度___力__和地转偏向力 水平__气___压__梯___度___力_、地转偏向力和
____摩___擦_____力
风向
与等压线_平___行
与等压线斜交
如图所示,线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线d、 e为等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值的大小关系是a < b < c B.d、e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 > e C.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D.该地区正值夏季
202X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doc
202X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为你精选了202X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供你参考,更多相关资讯本网将持续更新,请及时关注。
202X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探究点一: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
例1(2011•连云港调研)2010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
回答⑴~⑶题。
⑴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答案:⑴C⑵D⑶A探究点二: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可采用因果联系法学习。
复习时抓住气温高低→上升或下沉→密度差异→气压高低→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这条线索,分析气温、密度和气压三者关系,层层推进、由因及果。
注意:①高低压的理解:所谓高低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而言。
在垂直方向上,由于大气密度降低,气压逐渐降低。
②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上凸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探究点三:常见的热力环流要学会解释生活中相关的问题、现象,并绘制相关的热力环流图。
如: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和特点,并能根据热力环流的成因(受热不均)绘制热力环流图。
1.山谷风: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
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
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
2.海陆风: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高考地理总复习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高三全册地理课件_1
点拨 (1)“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 言的。在垂直方向上,气压永远都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西北风是从西北吹向东南的风,南 风是从南吹向北的风。
12/10/2021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 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2/10/2021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2/10/2021
1.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A 太阳辐射能 。 (2)直接热源:B 地面辐射 。 2.两大过程 (1) 地 面 受 热 : 大 部 分 太 阳 辐 射 透 过 大 气 射 到 地 面 , 使 _地__面__增__温___。 (2) 地 面 导 热 : 地 面 以 长 波 辐 射 的 形 式 向 大 气 传 递 热 量 , 使 ___大__气__增_温______。 3.两大地理意义 (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 的吸__收___、 反射 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C 大气逆辐射 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12/10/2021
点拨 (1)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 (2)气流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水平运动是由同 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造成的。
12/10/2021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_水__平__气_压__梯__度__力______。 2.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比较
12/10/2021
典例导析 (2014年高考天津文综卷)读下图,回答(1)~(2)题。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练习。
并祝各位同学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基本原理。
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能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讨使学生理解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活动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3.近地面风向确定方法。
教学难点
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3.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方向的影响。
教具准备
课件和投影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考点一大气受热过程
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1.(2014安徽文综,33,4分)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
A.Q4、Q1、Q3、Q2
B.Q3、Q4、Q2、Q1
C.Q3、Q1、Q2、Q4
D.Q2、Q3、Q1、Q4
答案 C
考点二热力环流
考点三等压线和风
读下图,回答下题。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2.(2014天津文综,3,4分)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答案 D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完成下题。
3.(2014山东文综,8,4分)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 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