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思考

合集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安全教育的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安全教育的路径

校 的大 学生 来讲 ,新 媒体 是他 们 经常 使用 的信 息工 具 。新媒 体 环 境 指 的是 由新 媒体 技术 、新 媒体 传播 内容 、新 媒 体使 用群 体 所构 成 的媒 体活 动氛 围 ,新媒 体环 境 下 的安 全 教育 工作 表现 出
了 即时性 、互 动性 、 网络化 等特 征 。 1 . 新媒体 环 境 下传播 内容 的 数字化
2 . 新媒 体环 境 下传播 主体 的 交互性
从 媒体 传播 环境 的 构建 来看 ,新 媒体环 境 同传 统 的传播 环 境有 着 很大 的差 异 ,新媒 体 的传 播是借 助 数字 化传 播途 径 实现
的, 是 基于 数 字化 的沟通 与 交流 的环境 , 这种 环境 是虚 拟性 的 。 传统 媒 体 的信息 传播 过程 中 ,受众 接 受信 息 的被动 性 、传播 路
播 的广度 、即时性 、实效 性 、互动 性有 较大 的局 限性 。而数 字
在 高校 传统 的安 全教 育过程 中,受 到传播 手段 、传播 交互 性 等 因素 的影 响 ,安 全教 育 的有 效性 不 强。而新 媒 体环境 下高 校 大学 生 的安全 教育 工作开 展 ,借助 手机 等新媒 体 ,有效地 弥
好 地提 升安 全教 育 的趣味性 。此外 ,新媒 体特有 的 即时 l 生,能 够 帮助 大学 生快 速 、全面地 了解安全 知 识 ,促进 高 校大学 生安 全 教育 可持 续性 的提升 。
2 . 新媒 体技 术提 升安 全教 育的快捷 性 与创新 性
化 的安 全教 育传 播 ,有 了更 高的传 播 效率 ,更 好地 实现 了安 全 教育 工作 的 目标要 求 。
育 的有效 性 。这 个微 信 公众平 台上 的安全 注意 事项 以短信 等方

[关于,媒体,环境,其他论文文档]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挑战和应对

[关于,媒体,环境,其他论文文档]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挑战和应对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挑战和应对”论文摘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稳定事件表现出快捷性、隐蔽性、多样性、放大性的特征。

应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阵地建设、事态控制方面的优势,以及通过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和加强信息安全立法等方面进行防范。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安全稳定;防范措施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安全稳定的影响分析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新媒体的自主互动性,可以使大学生通过自主参与讨论交流,使自己的平等参与意识凸显。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调动和激发,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得到锻炼。

其次,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广阔交流平台,开阔了大学生视野,提高了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形成开放的思想观念。

2008年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资料显示,69.6%的大学生把网络作为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

但是,新媒体也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自发性、内容的庞杂性和论点的分散性,不利于统一监督和引导。

大学生源自现实舆论或意见表达的不畅,对社会弊端问题或事关学生重大利益问题容易表现出思想偏离现象,不满情绪往往通过极端的形式反映出来,将工作上的缺陷和不足放大,将个人因素或个别不妥行为而导致的不当猜忌摆在台面,宣泄个人情绪,转贴一些真实性与客观性存在偏差的热点问题,发表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负责任的言论,散布一种片面的、偏激的、个人主义色彩浓厚的论调。

毋庸置疑,这些言论一旦形成舆情,就会使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刺激,容易造成他们价值判断的模糊。

(一)“网络社区”的平台作用网络社区是指包括BBS/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交友、个人空间等形式在内的网上交流空间,同一主题的网络社区集中了具有共同兴趣的访问者。

现阶段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

当某一事件的苗头言论在 BBS、聊天室等讨论传播时,大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转贴等方式向周边辐射,而其网友得到消息后又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等将消息转告亲朋好友,这样就很容易使该言论成为热门话题,并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试论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试论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渠道。

特别是在高校这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中,新媒体的普及和应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对于提高高校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和手段,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高校可以更加便捷地发布安全教育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信息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还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为安全教育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内容。

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容易导致安全教育信息的过度曝光或失真,影响学生的正确判断。

新媒体的高度自由性和开放性,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和言论更容易在高校传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A. 选题背景和意义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传播方式上,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这使得高校安全教育可以更加便捷地传播给广大师生。

通过新媒体平台,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可以实时更新,及时传递给学生,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新媒体还可以帮助高校安全教育实现个性化定制,针对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影响体现在教育形式上,传统的安全教育主要以讲座、培训班等形式进行,而新媒体则为高校安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形式。

可以通过制作短视频、微电影等多媒体作品,将安全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以通过在线互动游戏、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安全知识。

这些新媒体形式的运用,既提高了安全教育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新媒体对高校安全教育的积极影响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新媒体信息的海量性和碎片化特点可能导致学生接触到不安全的信息,降低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作者:宗传鑫罗赣虹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02期摘要随着新媒体的兴起,高等学校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而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底线,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工作,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开放性、灵活性、丰富性、即时性等特点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而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成为高校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安全教育;新模式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2-0050-021 新媒体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影响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的使用群体多样,其中大学生是最主要的使用群体,新媒体对大学生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

1)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实现平等参与。

新媒体具有自主互动性,它的这一特点给大学生自主参与讨论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可以更好地凸显大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话语权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尊重,其主体意识更是被充分调动和激发,认知能力及选择能力也得到锻炼。

2)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这个平台具有广阔性、开放性,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从而形成开放的、兼容并包的思想观念。

2008年北京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资料显示,69.6%的大学生把网络作为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渠道[1]。

3)完善大学生生命教育知识结构。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下,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及时、迅速掌握有关生命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自觉地完善相关知识结构体系。

4)拓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

网络新媒体信息更新迅速、信息量大,对大学生的信息搜索和筛选能力提出了挑战,大学生的相关能力得到提升,也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探索生命、思考人生的能力,从而珍惜生命。

5)新媒体信息具有传播的自发性、论点的分散性和内容的庞杂性等特点,不利于统一监督和引导。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探讨

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探讨

舀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教育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探讨内容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容。

新媒体的兴起也 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改革,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就主要对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学生安全 教育工作做出了探讨,因此利用新媒体为我们带来了的便利,更新教育手段,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 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新媒体是通过互联网、手机、电 脑等形式对信息的一种传播。

利用 新媒体能够将声音、图片、文字集为 一体使得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 快。

据不完全数据调査显示在我国 众多网民中,高校学生能够占到25% 的比例,由此可见,新媒体对大学生 的影响较为深远。

在新媒体视角下, 对高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对于高校 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关于安全教育的现状(一) 缺乏社会经验,安全意识 薄弱。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 来讲,虽然在年龄上已经到了法定 能够独立的年龄,但是其心理和思 维仍不够成熟。

离开了父母的怀抱, 步入大学校园就相当于进人了半个 社会,大学生这一群体缺乏社会经 验,缺乏识别危险的能力,安全意识 淡薄。

比如学校明令禁止学生在宿 舍内使用违规电器,但是很多学生 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私自使用功 率较大,质量不合格的电器,学生自 身意识不到其周围的安全隐患,虽然 学校会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检 查,但是安全违规现象却屡禁不止, 这些均源于学生淡薄的安全意识。

(二) 学生自身没有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

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差,对 于学校开展的安全教师不够重视, 对于一些紧急事故的演练也只是走 马观花,这样的态度决定了学生没 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新媒体视角下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研究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接受和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为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利影响感到十分担忧。

新媒体技术进入校园,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冲击。

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因此需要调整和完善,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改进,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出谋划策。

新媒体学生安全教育对策一、引言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新媒体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新媒体成为了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

在移动终端逐渐普及的当今社会中,新媒体对学生的生活越来越重要。

而对于各高校的教育管理部门来说,经常出现的高层次的校园安全事件常常令人唏嘘,例如裸贷、校园贷等事件,迫使校园安全教育管理部门需增强安全管理防范意识,创新管理方法,夯实校园安全教育管理。

二、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安全教育的模式落后、内容陈旧。

传统的说教模式一直以来是各大高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多半以讲座、主体班会的形式,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虽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成效却很微小。

对于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例如校园贷等新型安全问题涉猎较浅。

现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大量涌入校园,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是难以起到较大的作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与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紧密度不足,导致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针对性不强。

2安全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的训练。

目前,从大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情况来看,许多高校缺乏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意外突发事件的紧急逃生训练以及相应的应对突发事件知识技能的传授。

而在国外,许多国家就明确规定学校学生每学期必须至少有两次以上的防灾演习和逃生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事实上,安全教育绝对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安全讲座或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知识的传授过程,其实应该是知行相结合的过程,针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理应做到知行合一方能真正有效。

3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者有待加强。

随着新媒体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思想深受影响。

新媒体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功能与应用

新媒体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功能与应用

新媒体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功能与应用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安全教育方面,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养,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新媒体的功能在安全教育中的应用1. 传播安全知识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安全知识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熟知安全常识和掌握应对各种情况的方法。

并且这些传播的知识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短视频、漫画、公众号等等,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来提供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维度。

2. 互动交流在安全教育中,学生应该是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利用新媒体的互动交流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调查、公告发布、意见征集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见、反馈需求等,及时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3. 实时提醒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学生发送实时提醒信息,比如火灾预警、台风预警等等,这样对于危险情况学生将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在紧急情况下,实时提醒能够快速传达警示信息,帮助学生及时处理危险状况避免大规模伤亡的发生。

新媒体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应用实践近年来,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通过新媒体在安全教育中加以应用。

例如,调查问卷、微信、QQ等平台的方式都被用在高校安全教育中。

其中最常本地发现的是学生宿舍内安全检查的新媒体应用。

在此类应用中,学校的安全队伍通过拍照、文字描述等方式将公寓房间等进行记录,并给予有关处理建议和提醒。

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在学生公寓的安全意识,也能实现对学生工作的行书管理。

结论在现代安全教育工作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校园外,新媒体通过其快捷、实时的传播特点,在高校安全教育中的功能和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媒体应用的优势,推广新媒体安全教育,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意识,最终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效果。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方式。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和未来的栋梁,他们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在传统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中,往往无法全面覆盖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和挑战。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如网络安全、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大学生安全教育亟需加强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从新媒体视角出发,探讨构建适应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方式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为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愿意通过本研究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发展和改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新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理念和方法;构建适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通过实践研究和案例分析,验证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出建议和措施,为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推动高校安全教育事业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传达安全知识,促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

新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下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的普及与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获取途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正确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压力,成为当务之急。

一、认识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普遍面临着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网络暴力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信息过载使大学生难以分辨信息的真伪与重要性,容易导致焦虑与紧张情绪;虚假信息的传播可能扭曲他们的认知与价值观,产生困惑与迷茫感;而网络暴力更是直接侵害到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引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提升信息辨识能力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大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增强对信息的辨识能力。

学校可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体,了解信息传播规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同时,通过开展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网络暴力、谣言等问题的防范意识,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促进心理健康除了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外,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等服务。

同时,鼓励学生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增加社会支持和亲密关系,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四、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共建和谐网络环境除了学校的教育和支持外,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共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媒体、网络平台等应加强自律,严格审核内容,杜绝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的传播。

同时,社会应加强对网络暴力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秩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五、结语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只有通过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倡导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初探

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初探

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初探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安部门也开始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

在校园安全教育中,公安部门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学生们传递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

与传统的校园安全教育相比,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进行初探。

一、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中的应用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公安部门正在积极探索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公安部门可以向学生们推送安全教育视频、文章、图片等内容,让学生们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安全知识。

与传统的安全宣传教育相比,新媒体平台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优势,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兴趣,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

1. 安全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在新媒体平台上,有许多自媒体和非官方账号也在传播安全教育内容,其中不乏虚假、夸张的信息,甚至有的内容可能会给学生们带来错误的安全认知。

这就需要公安部门加强对新媒体平台上安全内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学生们获取到的安全知识真实可靠。

2. 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和过度使用随着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使用,许多学生们已经形成了对新媒体的依赖,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浏览微信、抖音等平台,而忽视了身边的安全问题。

公安部门在使用新媒体进行安全教育时,也需要在传播内容中加强对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和过度使用的警示,引导他们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

3. 学生对安全内容的接受度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可能对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更感兴趣,对新媒体传播的安全内容产生抵触情绪。

公安部门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校园安全教育时,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喜好,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接受度。

1. 加强新媒体平台内容的管理和监管公安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团队负责新媒体平台上的安全内容管理和监管工作,对发布虚假、夸张的安全信息的账号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学生获取到的安全知识真实可靠。

大学生社交媒体安全与网络素养

大学生社交媒体安全与网络素养

大学生社交媒体安全与网络素养在当下数字化社会中,社交媒体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作为数字原生代的一员,无疑是社交媒体的活跃用户。

但是,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

因此,大学生应当重视自身的社交媒体安全和网络素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个人隐私和信息的安全。

1. 社交媒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社交媒体安全对于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拥有大量用户信息,包括个人资料、社交圈、兴趣爱好等,这些信息往往成为不法分子获取个人隐私的渠道。

其次,社交媒体网站上发布的内容可能会被滥用,例如泄露个人照片、恶意评论、造谣传谣等。

再者,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互动交流,很容易被陌生人获取到个人信息,从而导致身份盗用等问题。

2. 加强社交媒体隐私保护的方法为了保护大学生的社交媒体安全,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首先,设置强密码是关键。

使用复杂、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密码,可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其次,定期更改密码,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密码。

此外,设置双重验证系统,如手机短信验证码或指纹识别等,可以进一步加固账户安全。

最后,及时更新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以确保任何漏洞或弱点都得到修补。

3. 培养正确的网络素养提高网络素养是大学生维护社交媒体安全的必要条件。

首先,大学生应学会辨别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不要盲目转发或评论未经证实的消息。

其次,要遵循网络道德,不参与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

此外,要规范自己的言行,注意言辞用语,避免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不当言论或敏感信息。

最后,要保护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身份,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4. 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安全性。

首先,不要随意点击邮件中的链接或打开未知来源的文件,以防感染恶意软件。

其次,要警惕钓鱼网站和欺诈行为,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此外,不要随意同意陌生人的好友请求,以防被陌生人盗取个人信息。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也愈发重要。

而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并进行有效的实践研究,成为了当下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媒体视角出发,就《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进行探讨。

1. 新媒体与安全教育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使得信息传递更加快捷、便捷,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安全隐患。

在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时,需要充分考虑新媒体对安全教育的影响,结合新媒体特点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2. 多元化的课程内容在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时,需要对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多元化的规划。

不仅要包括传统的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该加入新媒体安全、网络安全等内容。

因为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安全问题,还包括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3. 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新媒体时代,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更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新媒体技术。

比如可以借助网络直播、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安全知识的传播和教育。

还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感受安全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 制定具体的实践方案在进行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实践研究之前,需要先制定具体的实践方案。

首先要明确实践的目标和意义,然后根据实践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实践方案中需要包括实践的内容、方式、时间、地点等具体的实施计划。

3. 实施评估与总结在实践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施评估和总结。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新媒体安全教育课程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从而了解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在校园内,诸如火灾、群体事件、交通事故等安全风险时有发生;而校园外,网络安全、诈骗等问题也对大学生构成了威胁。

据统计,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给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同时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面对这一情况,大学生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然而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新媒体技术来对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

新媒体为安全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通过视频、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信息传播,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

本研究将从新媒体视角出发,探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旨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字数:229】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复杂多样化。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当今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展新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得信息、交流和学习的途径,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便捷化的手段。

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更好地触达大学生群体,提高安全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与优势能够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注入更多创新元素,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新媒体视角下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对于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初探

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初探

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初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校园安全教育领域,公安部门也开始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等,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

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受众群体广泛,信息传递不准确校园安全教育的受众群体涵盖了学生、家长、教师等众多人员。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受众群体广泛,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特别是在一些敏感问题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可能会引起公众的恐慌和焦虑,因此需要更加谨慎和准确地传递信息。

2.信息过载,受众接受能力有限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人们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在校园安全教育中,如果信息过于琐碎和杂乱,可能会导致受众的接受能力有限,甚至产生信息疲劳,影响教育效果。

3.互动性不足,教育效果有限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中通常是一种单向传播信息的模式,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和沟通。

教育者通常只是简单地发布信息,而不能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

这种单向传播模式容易导致受众的被动消化信息,而无法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

4.信息真实性有待保障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面临着挑战。

有些虚假信息和谣言可能会对校园安全教育造成干扰和阻碍,甚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保障信息的真实性,成为新媒体校园安全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在新媒体校园安全教育中,应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积极倾听受众的声音和反馈,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

可以通过设置问答环节、开展线上调查等方式,与受众进行互动交流,增加教育的实效性。

2.信息传递精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应当注重信息的精准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或误导性的信息。

公安新媒体在发布教育内容时,需要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让受众能够得到准确的指导和知识。

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初探

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初探

公安新媒体在校园安全教育的应用问题初探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许多学校开始利用公安新媒体的平台进行安全教育。

在使用公安新媒体进行校园安全
教育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公安新媒体的使用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有些学生对网
络的使用还不够熟悉,或者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

这就需要学校和公安部门在使用公
安新媒体进行安全教育时,提供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以确保他们能
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公安新媒体的内容和形式需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于校园安全教育属于比较抽象和理
论的内容,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公安新媒体用作传递教育信息的平台,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育者需要通过设计有趣、生动和互动性强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

公安新媒体的使用需要与传统的校园安全教育相结合。

尽管公安新媒体可以提供丰富
多样的安全教育资源,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校和公安部门应该在使用
公安新媒体进行安全教育时,与传统的安全教育手段相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
有机的教育体系。

公安新媒体的使用需要关注学生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

在校园安全教育中,公安部
门需要收集学生的一些个人信息,例如学生的姓名、年龄、学校等。

公安部门需要采取一
系列措施,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得到合理和安全的管理,防止其被不法分子利用或泄露。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思考——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思考——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50期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崛起,网络因其使用上的便捷性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而成为当代大学生青睐的对象。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是非观和价值观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没有规范和理性的指导下,极容易陷入“网络”陷阱中,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该校在校生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农村,男女比例大致为3:7,因而学生存在这样的现实:学生普遍的经济状况不好;学生阅历尚浅,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女生居多,心理问题突出,学生普遍抗挫能力不强。

具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网络成瘾2.网络受害3.网络犯罪。

1.网络成瘾。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亟待确立的阶段,他们对是非的辨别还缺乏一定的理性支持,在此情况下,面对浩瀚复杂网络环境,极易陷入网络陷阱不可自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沉迷网络游戏和热衷“网恋”。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往往让大学生更容易放低自己的警惕性和保护意识,而花去大量时间在互联网上,这种日渐严重的“网瘾”会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使他们的身心活动偏离正常轨道,在日常的身心活动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网络受害。

这里讲到的网络受害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作为作用客体受到了来自于网络的侵害,最明显的就是网络“裸贷”事件。

近年来,网络“裸贷”事件频频发生,一些不法借贷机构借助于互联网利用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单纯和缺乏是非观念的缺点,将其圈入“裸贷”的非公平交易,进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最后不堪重压选择偏激的处理方式,这也对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因为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和盛行,使得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处于一种极脆弱的被“窥视”环境中,也因此造成了诸多网络经济问题。

3.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是与网络受害相对而言的,它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在较为薄弱的安全防范意识,往往无意识地加入到了“侵害者”的队伍里。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最新教育资料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网络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高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2010 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6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4.2 亿,其中学生网民占 30.7%[1] 。

高校在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应该与时俱进,不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便捷性、共享性和即时性,还要密切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安全生活的影响(一)新媒体概念解析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传播形态[2]。

主要包括科技博客,手机媒体, IPTV(交互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移动电视,博客,播客等。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正在逐步深入地影响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受众规模持续呈现增长趋势,在校大学生成为了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体。

(二)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之所以对网络新媒体产生极强的依赖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新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网民在所有网民中的普及率达到了 65.9%,只用手机上网的纯手机网民达到了 4914 万,手机网民中,学生占到了35.2%,成为最大的群体[1]。

由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便于携带的特点,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新媒体应用成为大学生接收和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

例如,“微博”的碎片化信息阅读方式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 “微信”平台的公众号推送服务能够让大学生接收到官方平台的即时消息和一些有益于大学生认知社会的经验文章 ; “知乎”、“豆瓣”、“果壳网”等平台又为大学生提供了与精英人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及移动通讯技术而产生的新媒体在社会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学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值得深入研究。

一、新媒体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出版、影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

就现阶段来讲,“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介质为依托,以有线或无线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送的一种媒体形态”。

新媒体是以新兴技术为依托而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

对于大学生而言,常用的新媒体形式主要有QQ、微博、博客、微信、飞信、大学生手机报等等。

二、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相较于报刊、广播、出版、影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一)内容的数字化数字化就是将各种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将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显著区别便是数字化,传统媒体的传播都依赖于特定的载体,比如报纸需要依托于纸张,而新媒体的传播的载体不再具有特定性,比如QQ,电脑可以运行,手机亦可以。

此外,新媒体传播的格式也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传统的文字、图片也可以是新型的视频、音频等。

(二)环境的虚拟性在环境的塑造上,新媒体与现实社会不同,新媒体是靠无形的的数字化和虚拟化的信息实现的,再通过此类信息将不同的用户联系起来,营造一种用于沟通与交流的虚拟环境。

(三)主体的交互性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为传播主体单向发布消息,受众被动接受,传播方向具有单一性,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界限明显,而新媒体打破了这一传统。

由于网络、智能手机等新通讯技术的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发布者又可以成为信息的接受者,互动性相较于传统媒体显著增强,传播方向不再具有单一性,传播主体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实现了信息传播主体的交互性。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探讨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影响了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塑造。

在高校中,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了一个新的挑战和问题。

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了当前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1.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获取便捷。

高校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但是这也使得不同意识形态的信息更容易进入学生的视野,从而可能产生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

2. 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容易被误导。

在新媒体环境下,假新闻、谣言等不实信息泛滥,学生容易被误导而形成错误的意识形态观念。

3. 新媒体平台极易成为意识形态渗透的渠道。

一些不法分子或组织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渗透传播意识形态信息,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以上问题和影响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完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结合新媒体环境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使他们具有辨别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

2. 加强新媒体舆情监控与引导。

建立健全高校新媒体舆情监测体系,对校园内外的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引导和干预可能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舆情事件。

3. 提高学生媒体素养和信息辨识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媒体素养和信息辨识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新媒体信息,辨别真伪,理性对待媒体内容。

4. 强化师生沟通与互动。

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引导其正确看待意识形态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5. 强化网络安全教育。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保护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以上方法和措施不仅可以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 保障学校意识形态安全。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利于保障学校的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学校和学生的校园秩序,促进学术文化的良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思考
作者:陈强蒲子涵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50期
【摘要】本文认为新媒体背景下我们需要探索出与媒体时代更加合拍,与教育规律更加相符,更具理论指导和现实操作意义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0-0173-01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的迅速发展崛起,网络因其使用上的便捷性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而成为当代大学生青睐的对象。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是非观和价值观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没有规范和理性的指导下,极容易陷入“网络”陷阱中,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该校在校生百分之七十来自于农村,男女比例大致为3:7,因而学生存在这样的现实:学生普遍的经济状况不好;学生阅历尚浅,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女生居多,心理问题突出,学生普遍抗挫能力不强。

具有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网络成瘾2.网络受害3.网络犯罪。

1.网络成瘾。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亟待确立的阶段,他们对是非的辨别还缺乏一定的理性支持,在此情况下,面对浩瀚复杂网络环境,极易陷入网络陷阱不可自拔,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沉迷网络游戏和热衷“网恋”。

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往往让大学生更容易放低自己的警惕性和保护意识,而花去大量时间在互联网上,这种日渐严重的“网瘾”会严重影响当代大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使他们的身心活动偏离正常轨道,在日常的身心活动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

2.网络受害。

这里讲到的网络受害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作为作用客体受到了来自于网络的侵害,最明显的就是网络“裸贷”事件。

近年来,网络“裸贷”事件频频发生,一些不法借贷机构借助于互联网利用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单纯和缺乏是非观念的缺点,将其圈入“裸贷”的非公平交易,进而导致许多大学生最后不堪重压选择偏激的处理方式,这也对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因为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和盛行,使得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处于一种极脆弱的被“窥视”环境中,也因此造成了诸多网络经济问题。

3.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是与网络受害相对而言的,它主要是指当代大学生在较为薄弱的安全防范意识,往往无意识地加入到了“侵害者”的队伍里。

这往往表现在网络言论和网络诈骗上。

由于长期以来,对线下安全教育的强调和对线上安全教育的忽略,当代大学生在网络问题上往往迷茫而缺乏一定的辨别力,容易人云亦云和跟风,因而在言论极易受到别人影响并成为一些别有动机的人使用的工具,扩散和发布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反动言论且并未察觉。

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他们甚至会加入到网络诈骗的队伍中去,在通过不合法途径获取自我利益的同时也葬送了个人的前途。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思考与培养
1.加强当代大学生网络普法教育,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危险的滋生。

既然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他们心里种下法律的种子,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危险的滋长就显得特别必要了。

虽然现在许多大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网络知识却相对滞后,学生并不能通过课堂这种官方的渠道来了解网络法规,因而有必要在高校开设网络安全课堂,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习惯。

2.在国家网络立法的基础上,学校要出台和完善校园网络法规。

目前,我国针对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政策虽然有,但是并不完善,而在高校校园里,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规范的条例和政策几乎没有,这导致了校园的互联网环境看上去十分平静,但实际上却处于随时“崩塌”的危险境地。

混乱的网络环境,毫无规范的网络制度不但为不法分子提供了随时由外而内入侵校园的机会,同时也让当代大学生极易陷入自内而外的“自我消解”的境地中。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校园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法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3.加强大学网络安全教育。

思想对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要减少网络危险事件的频繁发生,必然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心理和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安全防线。

而这落到实际上首先则需要高校校园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课堂,通过这种正规严肃的渠道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将这些安全意识内化为自我管理和自我暗示。

除此之外,为了夯实这种安全意识,高校校园还需要建立一种理性的网络安全机制,即传播学理论中的“把关人”角色,“把关人”适当地对学生要接触到网络信息给予一定筛选,起到“把关”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尚处于是非观发展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可以从外而内地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这种“信息管理员”也可以随时掌握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而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4.加强网络安全技术。

凡是涉及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地、可用地、真实地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

因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保
证必要的时候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突发性情况。

另一方面从网络技术上而言,还需要不断研发新的技术,安装效果明显的杀毒软件,堵塞网络漏洞,更新网络数据,进一步提高互联网的安全性能指标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结语
大学是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刻不容缓。

高校教育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线下安全教育,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也要将学生的线上安全教育纳入到重点关注的范围中去。

参考文献:
[1]陈敏.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培育.《高等教育》 2014年10月
[2]赖磊.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河南教育(中旬)》2010年09期
作者简介:
陈强(1973.02-),男,四川广元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蒲子涵(1985.05-),女,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