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草的意象
古诗词中草的意象
作为诗人主观情志 的依托,草的意象表 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内 涵。草的丰富内涵也 在古诗中得了充分的 开拓。在古代诗人丰 富想象力的光辉照耀 下,草这一意象更显 得千姿百态,生机勃 勃。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 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 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那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 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 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 诗人伫立在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的高楼上,极目远眺,远 近景色尽入眼底。他想起祢横昔日的碧血,化成今天的芳 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古今皆然!。他欲修道,但仙 人已乘黄鹤去,无缘一见;他想探望家乡,可暮霭迷茫, 乡关不知在何处。这怎不让卸职后的诗人眼望美景而凄然 神伤?所以他刻意遴选“萋萋”一词(古人把“春草始 碧”“春水生粼”当作“凄惋”情绪的一种表现),既状 春草之盛,又借其音表现自己凄惋的心境。这就是景中情。
• 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 美人香草 以喻忠贞 艾也?”(屈原《离骚》) • “香草为君子,名花为长卿”(王 维《春过贺遂员外花园》
●
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
•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文天祥《端午感兴》),文天祥希 冀复国 • “欲寻芳草去,惜与古人违”(孟浩 然《留别王维》),孟浩然希望归隐
古诗词中“草”的意 象 ——七组
• 1、以芳草喻贤才君子,而以萧艾比变节退 化了的人才。 • 2、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 • 3、草成为寄托离别情怀、怀人相思的物象。 • 4、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 • 5、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 • 6、其他
以芳草喻贤才君子,而以萧艾比变 节退化了的人才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精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精选】一、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1.《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2.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4.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二、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张耒:“何以伴高洁,1.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三、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1.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2.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3.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四、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1、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一、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1、芳草:(1)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3、梅花: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
《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竹:苍翠挺拔、蒸蒸日上、不屈不挠。
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柳”的意象(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7、黍离:《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等。
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古诗草的意思是什么_古诗草的意思
古诗草的意思是什么_古诗草的意思古诗草是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大家清楚古诗草的意思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古诗草的意思,供大家阅读! 古诗草的意思出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诗是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
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并广为延誉。
(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
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
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1、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3、萋萋:茂盛的样子。
《草》的译文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古诗草的赏析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诗词“青草”意象赏析
诗词“青草”意象赏析从诗经到宋词,浸染在古人的诗情画意里,整个人生都是诗意的。
诗意而感伤。
何以慰心伤,唯见沿阶草。
这是对“青草”这一意象最直观的感受。
诗词以意象见真情,真情难状,故而以实状虚,实的景就是全部深情,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从明月到鹧鸪一直在使用,最令人叹服的却是古人对青草的厚爱。
这种厚爱是平淡到不易察觉的,情到难言处,说什么都苍白,只留下一片淡然,淡到一定程度才见情深,此时,再明月也只是思乡,再杜鹃也只是悲愁,再折柳也只是惜别,于是“青青河畔草”应运而生。
一言青草离离,突觉古人之细腻,心思纯然,才能从平凡中见真情。
最平凡最日常的东西才最真实,从诗经着眼,那些繁复的花花草草开历代意象之先河,热烈如桃夭,温情如蒹葭,悲戚如禾黍。
那么青草是怎样的?越是普通越是难以名状,古人只以原色“青青”作解。
前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之思,后有宋词《苏幕遮》“草色无情,更在斜阳外”之悲。
草色青青,本就如此,古人直言其实,却在不经意间道了离思。
离思还不尽然,这草色里也有悲愁凄然和不被理解,“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无人意会的孤单和凄凉。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无法直言的惆怅和苦闷。
愁如春水,离如春草,大好的春色下,他们看到的尽是离愁,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表达。
哀景写哀情更多是触景生情的,多少有点矫情的成分,乐景衬哀情则不然,它只管热闹它的,美好它的,与我何干,即使触到我眼里,也无法消解我的苦痛,更甚者,外界越是美好,苦痛越甚。
例如“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叹。
词之意境,却是味长。
《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味浅,意深。
初读这首无名氏的《饮马长城窟行》就觉得好玩,河畔之草真是太普通了,难怪是无名氏作。
青草是春天最普通的植物,河畔,阶前,园中,道旁,这些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的青草,触目皆是。
草色青青,预示着春天到来,仅此而已。
唯一喜爱这首诗的原因可能只是背起来容易。
后来读过许多推敲完美言志含蓄的唐诗,再去看这样的普通表达,方觉精彩。
中国古诗词中的芳草意象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诗是高于生活的艺术,诗人心中的主观心 意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不能借正常的逻 辑语言来表达,就会在主观之外找到某种 客观对应物来寄托,从而“立象以尽意”
芳草意象
• • • • 生命的象征 人格的体证 爱情的象征 愁思的表达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 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 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 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社会历史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人格的体证
屈原以芳草自喻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
小田 @
芳草除了可以表达对爱情的寄托,也 可以用来表达对爱情的相思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小田 @
生查子
牛希济(五代)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皆写伤时悯世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中的花草意象探析
古诗中的花草意象探析1. 引言古诗中丰富而生动的花草意象是中国文学独特的魅力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诗歌中花草意象的探析,揭示其中蕴含的情感、美学和哲理等方面的内涵。
2. 花草在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描绘2.1 花草的外貌描述通过具体描写花草的颜色、形状和香气等特征,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万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2 花草与季节变迁的关系古人将不同花草与不同季节相联系,传递出时间流转、生命轮回和人事变迁等思考。
2.3 花草与纯洁爱情之间的联想某些花草被赋予了纯洁、高贵或浪漫等爱情意义,通过这些意象来表达对真挚感情和美好爱情的崇敬与追求。
3. 花草意象所包含的情感及审美价值3.1 自然之美花草意象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美妙和生机,呼唤人们去欣赏大自然、保护环境。
3.2 情感表达与共鸣花草意象通过描绘人们内心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情感,以及对家国风云变幻的思考和表达,带来共鸣与感动。
3.3 冷静与安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花草意象所传递出的平静和安宁对于当代社会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4. 花草意象在人生价值观和哲学思考中的作用4.1 生命之脆弱与追求永恒花草作为有限寿命的存在,使我们思考生命之短暂而珍贵,并倡导积极向上、追求永恒的精神态度。
4.2 谐调与平衡古诗中花草意象通过具体画面和交错对比,传递出一种谐调和平衡之美,引导人们追求心灵上的宁静。
4.3 自然观与人文关怀通过描绘花草与自然环境、人文情感的交融,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界和社会人伦关系的独到见解。
5. 结论通过对古诗中花草意象的探析,我们发现花草意象不仅为古代文学增添了浓郁的色彩和艺术性,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和生命的思考、情感表达及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追求。
这些花草意象所包含的情感、审美价值以及其在人生价值观和哲学思考中的作用,对于当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启示意义。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
古诗词植物类意象(一)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柳: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梅花:梅有性耐寒的特点,诗人借以表达孤高,不谐流俗的品格,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菊:傲霜之花,它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芳草:以芳草喻离恨,以芳草喻所思之人,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典出《诗经·王风·黍离》。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
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
杨花:古人把柳絮称作杨花,其特点是随风飘荡。
杨花常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或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或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悠闲,或寄托思妇怀人的幽情。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选取飘荡无定的杨花,在萧瑟悲凉的自认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梨花:多表达寂寞、惆怅的心情。
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清,柳絮飞时花满城。
(完整版)诗词“青草”意象赏析
诗词“青草”意象赏析从诗经到宋词,浸染在古人的诗情画意里,整个人生都是诗意的。
诗意而感伤。
何以慰心伤,唯见沿阶草。
这是对“青草”这一意象最直观的感受。
诗词以意象见真情,真情难状,故而以实状虚,实的景就是全部深情,这种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从明月到鹧鸪一直在使用,最令人叹服的却是古人对青草的厚爱。
这种厚爱是平淡到不易察觉的,情到难言处,说什么都苍白,只留下一片淡然,淡到一定程度才见情深,此时,再明月也只是思乡,再杜鹃也只是悲愁,再折柳也只是惜别,于是“青青河畔草”应运而生。
一言青草离离,突觉古人之细腻,心思纯然,才能从平凡中见真情。
最平凡最日常的东西才最真实,从诗经着眼,那些繁复的花花草草开历代意象之先河,热烈如桃夭,温情如蒹葭,悲戚如禾黍。
那么青草是怎样的?越是普通越是难以名状,古人只以原色“青青”作解。
前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之思,后有宋词《苏幕遮》“草色无情,更在斜阳外”之悲。
草色青青,本就如此,古人直言其实,却在不经意间道了离思。
离思还不尽然,这草色里也有悲愁凄然和不被理解,“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无人意会的孤单和凄凉。
“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无法直言的惆怅和苦闷。
愁如春水,离如春草,大好的春色下,他们看到的尽是离愁,这是以乐景衬哀情的表达。
哀景写哀情更多是触景生情的,多少有点矫情的成分,乐景衬哀情则不然,它只管热闹它的,美好它的,与我何干,即使触到我眼里,也无法消解我的苦痛,更甚者,外界越是美好,苦痛越甚。
例如“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叹。
词之意境,却是味长。
《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味浅,意深。
初读这首无名氏的《饮马长城窟行》就觉得好玩,河畔之草真是太普通了,难怪是无名氏作。
青草是春天最普通的植物,河畔,阶前,园中,道旁,这些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的青草,触目皆是。
草色青青,预示着春天到来,仅此而已。
唯一喜爱这首诗的原因可能只是背起来容易。
后来读过许多推敲完美言志含蓄的唐诗,再去看这样的普通表达,方觉精彩。
古诗词中草的意象
注释:这是一首行卷之作,作者曾以此诗谒顾况而得以在 “米贵”的长安由“居不易”到“居易”。
全诗八句,前六句咏草,其作用是布置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 大地春回,芳草萋萋,景色殊为迷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是 多么富于诗情画意,又是多么容易令人即目兴感、触景伤怀啊! 赞美了古原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息的生命的活力、 执着和永恒,也赞美了所有如野草一样顽强、坚韧的生命。“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更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积极 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将感伤情绪一扫而光。
后二句咏别, “萋萋满别情”,在作者看来,似乎每一片 草叶都饱含离愁别恨。这正是诗中所有咏草的笔墨的最终落点。
五、芳草作人事盛衰感时伤世 的象征,寄托不尽的愁苦、 感慨和思考。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 锡《乌衣巷》)野草、夕阳,这些象征着衰败的意象与 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乌衣巷对比,突出今天荒凉。 小草沐浴过朱雀桥边繁华的朝日,也领略过乌衣巷口冷 落的夕阳,它成了人事盛衰的见证,也自然地成了人事 盛衰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历史沧海桑田的无限感 慨。
天街小雨润如酥①,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古代指酥油,比喻滑腻。
春雨中草色无声地染遍了大地,显示出顽强 的生命力。严寒将去,早春已至,这美丽的初春 “草色”将诗人满心的期待与喜悦和盘托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2、分析下片主要的表现手法。 乐景写哀情,和风习习、暖日融融,百花竞放,到处呈现出盎然 生机,然而,抒情主人公因别有幽恨在心头,自己在可人春色
中却“输与莺莺燕燕”!竟比不上莺莺燕燕们自由、欢乐。“芳草” 喻指词人心目中热切思念的亲人,寄托了词人的悲切思念。
古诗词中的“草”意象探微
晴》 “ :天意 怜幽 草 , 间重 晚 晴。 人 ”
独 取生 长在 幽 暗处不 被人 注 意 的
久遭 雨 涝之 苦 的幽草 , 忽遇 晚 晴 ,
◎江苏 / 俞柏 林
“ ” 是 自然界 中极 为 平 常 草 本 的植 物 ,但 在古 诗词 中却 是 意蕴 丰厚 的常见 意象 。 1 表现蓬 勃顽 强 的生命 力 . 草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不怕 风吹雨打, 不畏严寒酷暑 , 随处 皆 可 生长 ,因此草 成 了诗人 讴歌 生 命力 的最好代 表 。 自居易 《 得 如 赋 古原 草送 别 》“ :离离 原上 草 , 岁 一 枯荣 。野火 烧 不尽 ,春 风 吹又 生。” 又如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三 首 》“ :春云淡 淡 日辉辉 , 惹行 襟 草 絮拂 衣 。春 草茂 盛 , ” 蓬勃 生长 , 碰 到 了游 人 的衣 襟 , 个 “ ” 一 惹 字表 现 了春草 的欣 欣 向荣 之 势 。
恋花》“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 处无 芳草 。” 苏轼用 芳草喻追求 。
5 比喻 闲愁 .
野 草丛 生 , 心修 剪 , 是 到 无 或 野 外无 聊地 寻觅 芳 草 ,足见 诗人 内心 的 闲愁 沉重 !如司 马光 《 闲
现了归隐的自豪。 韦应物《 滁州西 涧》 “ :独怜 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 深树鸣。” 诗人思欲归隐, 故独怜 “ 幽草 ”表现 出诗 人 安贫 守节 、 , 不
对 这种 闲居 生 活 的反 感 。王 安石 E :细 数落 花 因坐 久 ,缓 寻 山》 “ 芳 草得 归迟 。 用 “ 寻芳 草” ” 缓 来解 释 “ 迟 ” 写尽 闲适 心情 。 归 ,
6 诗人失 意潦倒 一生 的 自况 .
高考语文古诗意象解读:草
高考语文古诗意象解读:草高考语文古诗意象解读:草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例1:《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例2: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例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例4: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例2:“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例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例4:“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关于草的古诗: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敕勒歌》)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5、林暗草惊风,夜引弓。
(唐.卢纶.《塞下曲》)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北朝.陶渊明.《归园田居》)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古诗中常见意象——花草类
古诗中常见意象——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草在古诗中的离别意象
草在古诗中的离别意象英文回答:In ancient Chinese poetry, grass is often employed as a symbol of separation and farewell, evoking the emotions and experiences associated with parting. This symbolic usage stems from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associations of grass:1. Ephemerality and Impermanence: Grass, with its short lifespan and vulnerability to the elements, represents the fleeting nature of life and the impermanence of human connections. Its withering and growth mirror the waxing and waning of relationships, marking the inevitable passage of time and the bittersweet reality of separation.2. Ubiquitous Presence: Grass grows abundantly infields and along pathways, serving as a constant reminder of the cyclical nature of life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change. Its pervasive presence symbolizes the enduringmemories and connections that persist even after parting, reminding individuals of their shared experiences and the enduring bonds of affection.3. Resilience and Renewal: Despite its delicate appearance, grass possesses remarkable resilience, capableof withstanding harsh conditions and regenerating after being trampled or cut down. This quality reflects the indomitable spirit of humans who endure separation and find solace in the hope of future encounters.4. Seasonal Changes: The seasonal changes that affect grass, such as its vibrant growth in spring and its decline in autumn, parallel the waxing and waning of human emotions. The flourishing of grass symbolizes the blossoming of love and companionship, while its withering represents the inevitable decay of relationships.中文回答:在古老的中国诗歌中,草常常被用来作为离别的意象,它寄托了人们对于分别的情感与经历。
芳草在诗词中的意象
芳草在诗词中的意象
芳草是一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也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芳草象征着春天的蓬勃生机、祖国的美好风景、人类的希望和美好梦想等。
首先,芳草常常出现在描写春景的诗词中。
诗人们用“轻烟芳草”,“绿草如茵”,“翠色盈波”等语言描绘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芳草绿盈盈,春意盎然,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生的感觉。
其次,芳草也象征着祖国的美好风景。
中国是一个山水美丽的国家,各个地方都有美丽的芳草景观。
在古代的诗词中,芳草被赞誉为“绿草如茵岸”,“绿庭喜向春荃”,“草长莺飞二月天”等,诗人借用芳草的意象表达了对祖国自然风光的赞美。
此外,芳草还象征着人类的希望和美好梦想。
在众多的诗歌和歌曲中,都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诗句中描述了人类对于美好未来的渴望,像是在调和芳草清香般的生命脉搏。
总之,芳草在诗词中是一种美好而又婉约的意象,它给人们带来了温馨、自然的感觉,也激发了人类的向往和梦想。
芳草作为一种诗词意象在中国文化中悠久而生动地传承至今,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含有芳草意象的诗句
含有芳草意象的诗句
含有芳草意象的诗句有很多,如下:
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通过对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中的芳草即为春草,象征着生生不息、坚韧顽强的生命力。
2.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这首诗是诗人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诗中的芳草描绘了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象征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期的作品,诗中的芳草即为细草,象征着渺小且孤单的自己。
4.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这首诗是王维送朋友归隐时所作,诗中的芳草即为春草,象征着送别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
芳草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生命力、离别、思乡等情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谈古诗文中的草木意象
草木是中国古代诗文中常用的意象,在许多古代诗文中,草木被用来描绘自然之美,也被用来作为人生哲理的象征。
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江南》这首诗中描绘的草木景象,其中蒹葭和白露描绘了冬天的寒冷,而伊人则象征着人的孤独。
在《离骚》中,屈原用草木意象来描绘人生的艰辛,其中的鸣鸠、落英、蝉噪、蟋蟀等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草木,而屈原用这些草木来描绘人生的艰难,同时也象征着人的悲伤。
草木也常被用来描绘人的情感,例如柳树被用来描绘柔弱,梅花被用来描绘冷艳,而松树则被用来描绘高大、坚强。
总之,草木在古代诗文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象作用,它不仅可以描绘自然之美,也可以作为人生哲理的象征,甚至可以用来描绘人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中草的意象
自然界随处可见的小草很早就走入中国古典诗歌中。
早在《诗经》里就有近十处出现了草的身影。
当然,这时还主要是用草来起兴。
比如“野有蔓草”、“何草不黄”等。
在《楚辞》中,草的出现就更显为频繁。
从屈原作品开始,就形成了“美人香草,以喻忠贞”的传统。
这一传统在
中国诗史上影响深远。
如“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香草为君子,名花为长卿”(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屈原以芳草喻贤才君子,而以萧艾比变节退化了的人才。
王维诗比喻更为明显,无须诠释。
再如孟浩然诗句“欲寻芳草去,惜与古人违”(《留别王维》)和文天祥诗句“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端午感兴》),均以芳草比喻自己追求的理想:孟浩然期望归隐,文天祥希冀复国。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此后,草又成为寄托离别情怀、怀人思绪的物象。
在江淹《别赋》中就有这样的描写:“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军南浦,伤如之何!”这一意境常常在古诗中出现。
比如:“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
”(谢眺《酬王晋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诗人着眼于草每到春来总要重现新绿,好像回归一样,所以常把草作为抒情的依托。
再如:“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顾况《赠远》)及“春水悠悠春草绿,对此思君泪断续”(姚月华《怨诗》),都是如此。
绿草重生,而友人难见,诗人对此难免顿生惆怅,悲伤断肠。
所以古典诗词中,经常看到“芳草”与“断肠”联系在一起,如“庭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韦庄《谒金门》)、“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谒金门》)。
还有一些诗词尽管同样是借草寄托离情,却并非着眼于春草重生像回归一样,即由草的“归”联想到人的归,而是又有新的立足点。
比如,汉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冶诗句:“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送阎二十六赴郯县》),还有李煜的著名词句“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这些都是着眼于草的连绵,以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青草象征同样连绵不绝、无处不在的愁情。
同样是借草抒情,但在不同诗人笔下,表现总是多彩多姿。
诗人常用一种移情的手法,即将主观感情外化到客观事物上。
比如,“故人形迹灭,秋草向南悲”(顾况《别李别驾》)、“上有如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李白《灞陵行送别》)。
实际上是人悲、人伤心,诗人却说草悲、草伤心,这样就显得灵动含蓄,让人觉得余味无穷。
在表达怀人情愫的诗句中,还有一十分成功的、类似借代的表现手法,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绿罗裙颜色与草色相同,所以诗人就“爱屋及乌”,由于想起爱人罗裙的颜色,故而怜爱普天下的芳草了。
本是以罗裙代指爱人,继而以罗裙的颜色代指爱人,后又以罗裙颜色相同的芳草来代指爱人了。
牛希济词句大致经历了这样一个艺术流程。
其实这种构思汉乐府中就出现过:“绿袍似青草,草长条风舒。
”就是以草、袍一色展开联想的。
草又常被用来表现悲伤的情感,这大概是因为秋草、荒草极易触动人的感伤情绪。
比如“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寇准《踏莎行》)、“高梧月白绕非鹊,衰草寒露啼鸣螀”(陆游《秋兴》)。
草在渲染悲哀气氛中的作用极强,因而在挽歌、怀古诗中,草
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意象。
前者如“荒草和茫茫,白杨亦萧萧”(陶渊明《挽歌诗》)、“春草何茫茫,王孙旧此游”(刘长卿《过漂母墓》),后者如“君王不少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青青向楚人”(刘长卿《青草宫怀古》),“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长江流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窦巩《南游感兴》)至于杜甫与崔灏的名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就更为人们所熟知了。
草还常常被用来寄托生命短促的无可奈何的慨叹。
在《四座且莫喧》中就已有“香草难久居,空余蕙草残”的诗句,以香风不久、蕙草空残比喻俗人竭力追求浮名,虽博得一时称赏,而终将归于虚无。
徐干《室思》也说:“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格调也很低沉。
李贺《南园十三首》则不同,诗曰:“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尽管同样是以花草起兴,却表现出珍惜青春、积极用世的思想。
至于白居易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更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将感伤情绪一扫而光。
作为诗人主观情志的依托,草的意象表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内涵。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以寸草难以回报春光的照临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抚爱;“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是以碧绿的草色比喻消闲的人心和淡泊宁静情怀;“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形容读书之乐如窗前春草绵绵无际;“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越秋天”则是借草木荣枯揭示自然规律。
可见草的丰富内涵在古诗中得了充分的开拓。
在古代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光辉照耀下,草这一意象更显得千姿百态,生机勃勃。
草的意象代表了一种生命的坚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以及环境的衰败,落寞,荒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及邪恶势力当道的社会环境(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美人(天涯何处无芳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