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古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

第一课《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下册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本课内容包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水调歌头》,这三首诗分别取材于我国古代文学名篇,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本文将从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

1.《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在登临鹳雀楼时,以鸟类为主要题材,作品具有宏伟壮丽的景色描写,意境深远,为后人所传颂。

这首诗在表现壮美景色的也蕴含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线,同时也包含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雄鸟的描写,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渲染夜晚的宁静和思考,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想和感慨。

整首诗以夜晚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思乡的心情,通过对孤寂、静谧的夜晚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切的思念。

诗人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奋斗的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3.《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名篇,该诗以描绘水乡风情为主题,通过对江南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人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悠扬的吟唱、淳朴的民风、宁静的江水和蓝天白云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

以上三首古诗虽然在题材和意境上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是对人生感悟的抒发,都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古诗三首》的这一课程设置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第一课对学生进行古典诗词的学习,旨在通过古诗词的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知识点+图文讲解课文朗读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课后习题答案: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意: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一个“学”字使儿童天真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仅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他们耳濡目染大人们的勤劳,从小就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

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中当钲来敲。

前两句诗主要对稚子进行了动作描写,“脱”“穿”等动词生动表现了稚子弄冰的动作。

场景:清晨,孩子们小心翼翼地从铜盆里取出冻好的冰块,用彩色丝线穿上,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来敲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件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你看他们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 虽然他们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 趣、说笑,他们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到美。
相媚好
相亲相爱
新知讲解
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不仅仅指老两口喝醉了, 还指陶醉。
新知讲解 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村居生活?
新知讲解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 无人过 ), 惟有( 蜻蜓)(蛱蝶)飞。
新知讲解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全 诗都是写景,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 光,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新知讲解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诗人借宿 客店时见到的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 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
新知讲解
我会写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诗中的会写字吧!


shū
宿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新知讲解

天的田野里,清风 徐来,非常惬意。
新知讲解
shū

这一笔是提。
他时而仰卧, 将莲蓬举在空中,时而俯 卧, 把玩手中掉落的莲子 ,时而侧卧,观 赏 溪中的莲花 ,时而在草地上 打滚嬉戏 。
新知讲解
喜欢勤劳懂事的大儿、中儿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大儿子勤劳
二儿子懂事、 心灵手巧
他们一起点缀着这幅美 丽的田园风景图
读出对他们的喜爱
新知讲解
感受满头白发的老年夫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PPT课件

想象画面
居住环境优美 夫妻恩爱和谐
儿子懂事可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老两口小酒微 醉,或是陶醉 安乐生活。
大二勤劳,二儿 手巧,小儿子顽 皮淘气。
想象画面
农家 悠闲 幸福 生活 图
感悟情感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 赖,溪头卧剥莲蓬。
乡村环境优美,孩子们的勤劳、孝顺、可爱,展 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 乐业的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感受乡村之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了吴音 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是词牌名, “村居”是词题,指农村生活
哪里体现农 村生活?
【注释】 茅檐:茅屋的屋檐。吴音:吴地的方 言。作者当时住在带湖(今属江西), 此地古代属吴地。相媚好:指相互逗趣、 取乐。翁媪(ǎo):老翁、老妇。锄豆: 锄掉豆田里的草。织:编织。亡(wú) 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 “无”,无赖,指顽皮,淘气。卧:仰 卧,侧卧,俯卧……。
古诗大意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 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 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 是其乐融融。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 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 自由自在。
学习任务三: 抓住事物特点,想象乡村画面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词风缠绵而不颓废,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选编这三首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中的词语或成语,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优美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朗读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把握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古文诗的语言特点,认识并理解古代田园生活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老师版教材和学生课本。

2.课堂录音或音响设备。

3.准备分发诗歌的抄写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在黑板上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让学生猜测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题材。

2.朗读诗歌请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注意语调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3.讲解诗歌解释诗歌中的生字和成语,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含义,并注意诗歌的格律和修辞手法。

4.讨论交流让学生就诗歌中的田园风光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感受自然景观,激发对自然的喜爱。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背诵诗歌或撰写感想,巩固课堂学习。

五、教学反馈1.结合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问。

六、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自行查找与田园风光相关的古代诗词或现代诗歌,进行欣赏和比较。

2.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农田或乡村,感受现实中的田园生活,激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第1课: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

第1课:古诗词三首之《独坐敬亭山》

tí ng
结构:半包围结构。
字义: 1、正房前的院子;2、厅堂;3、法庭, 审判案件的处所。 组词:开庭、家庭、庭院

tán
结构:左右结构。
字义:深水池、深水坑 组词:清潭、泥潭

读诗题、知作者

李白 (701—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祖
籍陇西成纪(今甘肃 天水附近)。作品极 富浪漫色彩,感情强 烈,善用比兴、夸张 的表现手法,形成了 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 被称为“诗仙”,与杜 甫并称“李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 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 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 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诗人以奇特 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 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 分生动。表达了诗人摒弃世俗、亲近 自然、忘怀得失的强烈思想感情。

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 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 公里,山高286米。原有翠 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 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 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 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 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 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 此山遂名于天下。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 孤云独去闲 。 相看 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唐李白源自检查预习:tí ng
结构:上中下结构。

字义:有顶无墙,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边 和花园里。
组词:亭子、凉亭、亭亭玉立
luó
螺 谙
ān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田螺、海螺、螺号 结构:左右结构。 字义:熟悉、精通 组词:谙悉、谙晓、谙达
字义:软体动物,体外包裹着锥形或者椭圆形的硬壳。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如下:
1.《静夜思》:这是一首描绘夜晚寂静、思念故乡的诗。

诗人李白以明亮的月光和寂静的夜晚为背景,表达了他对远方家乡的深深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四句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

2.《登鹳雀楼》:这是王之涣的一首名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眺黄河景色的情景。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开阔,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春晓》:这是孟浩然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通过春天的风雨、鸟鸣、花开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

四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1.本诗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的田园风光。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蜻蜓、蛱蝶。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

4.“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

5.主题:本诗写了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1.主题: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农村的美丽风光和儿童追逐蝴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2.诗中描写景物静态的诗句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描写人物动态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远处寻。

3.说明暮春季节景色的词语:疏疏、未成阴、菜花4.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一词引发读者的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儿童面对一片菜花踟蹰、一知所措的画面。

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清平乐·村居》1.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词题。

2.诗中描写江南农村的特色的诗句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能表现童趣的诗句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诗中描写的一家五口有:翁媪、大儿、中儿、小儿。

其中大儿子正在锄豆、二儿子正在织鸡笼、小儿子正在剥莲蓬。

4.本诗描写的景物有:茅檐、小溪、青草。

5.主题:本诗描绘出翁媪及三个儿子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第二课《乡下人家》一、课文内容填空:1.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二、课文重点归纳: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特点,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导语】《古诗三⾸》写了⼉童⾃在快乐的⽣活状态,天真活泼的⼉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课《古诗三⾸》课⽂原⽂ 四时⽥园杂兴(其三⼗⼀) [宋]范成⼤ 昼出耘⽥夜绩⿇, 村庄⼉⼥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

注释 _________ ①[耘⽥]在⽥间锄草。

②[绩⿇]把⿇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稚⼦弄冰 [宋]杨万⾥ 稚⼦⾦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_________ ①[稚⼦]幼⼩的孩⼦。

②[⾦盐脱晓冰]早晨从⾦属盆⾥把冰取出来。

③[钮]⼀种⾦属打击乐器。

④[磐}⼀种⽤⽟或⽯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玻璃]⼀种天然⽟⽯,也叫⽔⽟,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满陂, ⼭衔落⽇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背, 短笛⽆腔信⼝吹。

注释 _________ ①[陂]池岸。

②[满]⽔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随⼝。

【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第⼀课《古诗三⾸》知识点 我会写: 昼:昼夜 ⽩昼 极昼 昼夜不息 耘:耘⽥ 耕耘 春耕夏耘 桑:桑树 蚕桑 桑叶 沧桑 沧海桑⽥ 晓:拂晓 破晓 报晓 知晓 揭晓 多⾳字: 解:jiě解释 jiè押解 xiè浑⾝解数 供:gòng供品 gōng提供 形近字: 昼(昼夜) 尽(尽头) 耘(耕耘) 耕(耕地) 晓(报晓) 浇(浇⽔) 问题归纳: 1、三⾸诗中的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第⼀⾸诗中的孩⼦勤劳、天真;第⼆⾸诗中的孩⼦天真可爱,⾃得其乐;第三⾸诗中的⼉童悠闲⾃在、⽆忧⽆虑。

2、这三⾸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写⼉童⾃在快乐的⽣活状态,天真活泼的⼉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 《四时⽥园杂兴》(其三⼗⼀)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引出⼉童学种⽠的可爱场景。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店铺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第1课《古诗词三首》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原文1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①[唐]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望洞庭①[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④。

注释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忆江南①[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注释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首,这里是其中第一首。

②谙:熟悉。

③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课《古诗词三首》教材解读独坐敬亭山1.课文简说。

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全诗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

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词句解析。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一、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括了三首古诗词:《乡村四月》、《静夜思》和《游子吟》。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创作的,描绘了乡村四月美丽的景色和农家的繁忙气氛,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通过描绘游子离家漂泊的艰辛和母亲的深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

2. 能够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解释。

3. 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其大意。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古诗词的内容。

2. 古诗词课本或者打印的诗词,用于学生阅读和朗读。

3.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古诗词的朗读。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音乐或者讲解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展示:使用PPT或者黑板,将三首古诗词的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朗读:让学生按照正确的节奏和停顿朗读三首古诗词,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4. 解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词的大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

5. 欣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受和理解。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多次朗读和背诵诗词,加深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7.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古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设计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一首古诗词的题目和关键诗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背诵。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自学课第1课古诗词三首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自学课第1课古诗词三首

第1课古诗词三首 1.会认“杂、篱”等6个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一、课文内容解读。

本课为两首七言绝句、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二、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

202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全

2021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全

请欣赏下面这幅图画,你想到了哪首古诗?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 简介
(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 中兴四大家”。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 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舟过安仁》等。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 篱落、一径、树头、儿童、黄蝶、菜花
从整体上看,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些景物都是乡村中的典型事物;都是暮春时节的典型 事物;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宿新市徐公店
___篱__落__疏__疏____一径深, ___树__头__新__绿____未成阴。 ____儿__童__急__走__追__黄__蝶____, 飞入菜花 无处寻_____。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__杨__万__里__ 写的,整首诗选取了
____篱__落__、__菜__花__、__儿__童__、__黄__蝶____等事物,描绘出一幅闲
这首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闲适、惬意、愉悦。
借助注释理解意思,紧扣古诗中的事物想象画面, 通过朗读浮现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结构梳理
宿 新 市
田园风光
篱落疏疏 树头新绿
一径深 未成阴

急走 追黄碟
公 店
儿童追蝶
飞入
无处寻
心境恬淡闲适 喜爱田园生活
概括主旨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绘了在幽静安逸的 田园风光里,儿童在菜花地里追逐蝴蝶的生动画 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儿童 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1 古诗词三首
如何理解题目“四时田园杂兴”? xìng
四时 田园 杂兴
春夏秋冬 四个季节
田乡家村,随兴而写的诗
解题:(诗人)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1 古诗词三首
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古诗,结 合注释,说说这两句都描写了什么 景物。
1 古诗词三首
果肉肥厚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有花有果, 有形有色
全班齐读,读出儿童 的失望。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 古诗词三首
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 了怎样的情景。(课后第2题)
一个孩子( 飞快)地奔跑着追赶 ( 黄色)的蝴蝶,眼看就要追上蝴蝶了, 他不由得露出了( 开心)的微笑,可是 蝴蝶(扑闪)着翅膀就飞进了(金灿灿 ) 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古诗唱读
1 古诗词三首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 肥), 麦花(雪白)菜花( 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1 古诗词三首
结构梳理
(四 其时 二田 十园 五杂 )兴
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 昼长人稀,蜓飞蝶舞
1 古诗词三首
这首诗的静景美丽,动景有趣,快来伴着音乐,带着
对这幅美景的喜爱之情朗读一下吧!(课后第1题)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伴读音乐
1 古诗词三首
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 新绿)(未成阴)。 儿童( 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
举例:《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重点讲解诗句的平仄、押韵,以及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2.教学难点
-词语的古今异义: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词语的古代含义,如“新市”、“徐公店”等,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诗句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挖掘诗句背后的寓意,如“飞入菜花无处寻”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2.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诗句意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文化认同: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4.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的韵律美和意境描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分析诗句,他们逐渐能够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对于诗句中一些生僻词汇的古今异义,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词语解释的生动性和具体性,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诗句的含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句。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中自然景色的描绘方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莱花无处寻。 注释 __________ 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稀疏。 ③[阴]树荫。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__________ ①[杂兴]随兴而写的诗,“兴”这里读xìng。 ②[蛱蝶]蝴蝶的一种。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 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清平乐村居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词人把这家老小的不同的面貌和情态描写的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 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以下是无忧考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 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 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
• 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 潭面:指湖面。 •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 显得十分和谐 。当没有一丝风 遥望洞庭山水翠, 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 白银盘里一青螺。 蒙的铜镜。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 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许多鸟高高地飞得没有踪影, 天上孤单的白云也独自悠闲自在地飘去。 诗人和敬亭山互相不满足地看着, 只有高大的敬亭山能理解他此时的寂寞。
独坐敬亭山
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描写诗人独自坐在敬亭山所看到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 孤独寂寞的情感,也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 喜爱之情。
独坐敬亭山
故事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 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 ,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 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 ,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 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 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 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李白小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 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 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 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 ,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 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 着又低下头继续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 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李白百思不解。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回答道。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 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 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 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 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 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 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 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 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 着一枚小青螺。
望洞庭
庭(tí ng)潭( tán ) 遥( yáo )螺( luó )

hé (和平) hè (和诗 ) 磨 和面 huó( ) ( 和稀泥) huò
mó(磨合)
mò(推磨)
望洞庭
本诗以轻快优美的诗句勾勒出一幅明丽动人 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对洞庭 湖由衷的赞美之情。
独坐敬亭山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 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 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里。府志云: 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 风帆,极目如画。” (2)尽:没有了。 (3)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 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 飘去。 (4)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厌:满 足。
字乐天,号称“香山”,世称 “诗魔”。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好:美好。 旧:以往,过去。 曾:曾经。 谙:熟悉。 胜: 胜过,比……还…… 如: 如同。 蓝: 指一种蓼蓝的植物。 忆: 怀念。
江南这地方风景多么美好, 如画的风景在过去曾经是多么的熟悉。 太阳升起来时江边的花开得比烈火还 要红, 春天到来时江中的水像蓼蓝一样绿。 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
第1课《古诗词三首》
一、填空,将以下成语补充完整。
千( 山 )万( 水 ) 多( 姿 )多( 彩 )
二、连线,将相对应的两组词语连起来。
辽远广阔的
连绵起伏的
雪峰
草原
直插蓝天的
奔流不息的
江河
丘陵
独坐敬亭山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独坐敬亭山
忆江南
这首词通过对记忆中江南春色色彩鲜明的描 绘,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热爱和赞美。
课堂练习
亭 庭 潭 螺 谙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