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碎尸案的一般特点
杀人碎尸案件研究
1“ . 在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之后” 是指“ 在杀人之
后 ” 刑 法》 定 的杀人 罪 有故 意 、 过 失 , 安 机 。《 规 有 公
关侦 查 的杀人 案 件 主 要 是 故 意 杀人 。然 而 , 碎 尸 在 案件 中 , 虽然 大多 数 犯 罪 嫌 疑人 是 出于 故 意 实 施 杀
杀人 碎尸 案件 , 查学 界对 其 的定义 各有 说 法 , 侦 大体 有 两 种 。一 种 是 指 : 犯 罪 嫌 疑 人 将 被 害 人 杀 “ 害后 , 尸体 肢解 成 两块 以上 的杀人 案 件 ” 此 种 将 。l 说法 仅对 碎尸 行 为作 出现 象上 的解 释 ; 另一种 是 指 :
2 杀人的案发现场需要具备一定 的条件 , . 才能
实施 分 尸转 移 案 发 现 场达 到 “ 迹 ” 灭 反侦 查 行 为 目
的。如 , 在多人合租的房间 、 多人合住的集体宿舍等
很难 具备 分尸 转移案 发 现场 的条件 。 3杀 人案 发 现 场 应 当满 足 “ 尸 ” 需 要 的 时 . 分 所 间 和空 间条 件 , 尸 转 移 案 发 现 场 才 能 成 为 可 能 。 分 “ 分尸 ” 一个 既费 时又 费力 , 是 在案 发 现 场还 会 增 添
二、 杀人碎 尸 案件 的形成 因素
2 1 年第 3期 01
场达 到 “ 迹 ” 侦查行 为 , 以犯 罪嫌 疑 人 与案 发 灭 反 所
现场 关系 密切 , 是其 根本 原 因。
4 犯罪嫌疑人与案发现场无直接 因果关 系的, .
没有 必要采 取 “ 分尸转 移 案发 现场 ”的反 侦查 行 为 。
犯罪心理学专家分析分尸犯罪的心理变异
犯罪心理学专家分析分尸犯罪的心理变异犯罪心理学专家在研究各类犯罪行为时,发现了一种极端令人震惊的行为,即分尸犯罪。
分尸犯罪,作为一种极度暴力和残忍的行为,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和恐惧。
本文将对分尸犯罪心理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相关心理变异因素。
1. 强烈的掌控欲望在正常人的价值观中,对于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底线。
然而,分尸犯罪者往往具有极强的掌控欲望,他们渴望通过将受害者肢解,将其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以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权力感。
这种掌控欲望常常源自他们内心的恐惧和无力感,通过对他人进行残忍行为来获得威慑和安全感。
2. 精神病理因素的影响犯罪心理学专家观察到,分尸犯罪者通常伴随着精神病理因素的存在。
他们可能患有人格分裂症、反社会人格障碍、嗜血症等精神障碍,这些疾病会导致他们对于他人的价值和尊重缺乏感知能力,从而产生了对分尸行为的执着和快感。
这种精神病理因素的存在,为分尸犯罪行为提供了一种可乘之机。
3. 强烈的仇恨和复仇心理分尸犯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激烈的仇恨和复仇心理。
犯罪分子可能对受害者怀有深深的憎恨和仇视,通过将其分尸来彻底摧毁受害者的存在。
这种复仇心理常常来自于个人恩怨或是对社会的不满和不公正感,通过分尸行为来表达对他人压迫的反抗和复仇。
4. 对于肉体的病态兴趣分尸犯罪者对于人体的肉体感兴趣也是一种心理变异的体现。
他们对人体的器官结构、解剖学和生理学产生了一种病态的兴趣。
通过分尸行为,他们可以满足对于肉体形态和结构的探索欲望,以及对人体组织和功能的异常的迷恋。
5. 异常的欢愉感受尽管分尸犯罪行为对于正常人来说是极其恶心和残忍的,然而对于分尸犯罪者而言,却能够带来一种异常的快感和满足感。
他们通过分尸行为释放出一种原始的欢愉感受,这种感受与正常人无法理解和体会。
分尸犯罪作为一种令人发指的行为,揭示了人类心理中极端黑暗的一面。
通过对分尸犯罪的心理分析,我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犯罪者的心理变异,为犯罪预防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命案特点及其防范对策
命案特点及其防范对策命案是指以人命为对象的犯罪行为,主要包括谋杀、故意杀人等严重犯罪活动。
命案的特点是残忍、暴力,对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命案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对策。
命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残忍暴力:命案通常使用暴力手段,对受害人进行严重侵害,表现出其残忍和冷血的一面。
2.预谋和计划性:命案往往是经过一定的谋划和计划,罪犯对受害人有一定的了解和观察,以便选择时机和地点进行作案。
3.高度隐蔽性:命案的作案过程通常会尽量保持隐蔽,避免被他人发现和干扰,以增加作案成功的机会。
4.虐待和摧残:一些命案中,罪犯不仅仅满足于杀害受害人,还会对受害人进行虐待和摧残,增加其痛苦感。
针对命案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防范对策:1.加强警务执法:加大对命案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警力的配备和培训,提高对命案的侦破能力和速度。
加强公安机关与其他执法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打击命案犯罪。
2.完善刑事司法体系:建立健全刑事司法体系,加强对命案犯罪的审判力度,及时、公正、严厉地对罪犯进行惩处,增加犯罪成本。
同时,加强对刑罚执行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刑罚的执行效果。
3.提高公众安全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命案犯罪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预防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引导公众形成关注社会安全和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4.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对命案犯罪的举报和监督,提供有效的线索和证据。
加强对重点人员和场所的监控和巡逻,增加命案犯罪的风险和难度。
5.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比如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加强对命案犯罪的监测和预警,提高侦破速度和成功率。
同时,加强对科技犯罪的打击,避免犯罪分子通过科技手段来实施命案犯罪。
6.严厉打击命案犯罪的辅助犯罪行为:加强对命案犯罪的辅助犯罪行为的打击,比如贩毒、走私、抢劫等犯罪行为,削弱其作案动机和能力。
7.增加社会福利保障: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保护力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5例女性杀人碎尸案分析
冲走,手法细腻,但未从关节面支解。并乘出租车将装好的尸块
旅行包运至顺德市死者老家的附近池塘里.最后用汽油烧毁碎
万方数据
尸现场,以达到杀人毁尸灭迹的目的,
( 4) 严重损毁尸块,是女性杀人碎尸的显著特点。女人杀人
分尸后,比男人毁尸灭迹的方法更为残忍、离奇和彻底,想逃避
钩鱼时,鱼钩钩住距地面仅4m 高压电线,鱼杆底部触及腹部,
一火球突然在腹部爆炸致伤,当时腹部衬衣和背心烧个洞大约
20era xl O om 。皮鞋内底及袜子烧焦,伤后送至医院治疗,查体:
神清。痛苦面容,心、肺检查( 一) ,腹部烧伤Ⅲ度5%,双足底烧
伤Ⅲ度3%,立即行腹部皮肤、皮下肌肉坏死及双足底坏死清除
态和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杀人碎尸的方法也会有差异,
需要我们不断地认识和总结。
收稿日期:2001一ol 一08
· 案例报建·
钓鱼钩钩住高压电线致电烧伤1例
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成都610041) 易旭夫邓振华廖志钢
成都市金牛区公安分局(610081)李元福
1案例资料
某男,35岁,于1999年5月8日同其他5人在鱼塘岸边上
3.Li c,Yu DN ,Q i nFJ
eta1.El ectri cal 蛳udesfi rmgraphi te fi shi ng
rods.J Traum a.1996。42:638
4.SkongT.El ectri cal i nj uri es.J Traum a,1970,10:876
在剥掉死者全身皮肤肌肉等软组织甚至剥掉死者脸皮外,唯独保留
杀人案件的特点及其侦查对策
杀人案件的特点及其侦查对策杀人案件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其特点和侦查对策都是关系到案件正当性和犯罪分析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杀人案件特点及其相应的侦查对策。
1.杀人动机复杂:杀人案件的动机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仇恨、嫉妒、报复、财产纠纷等。
留意死者生前的人际关系和经济背景,帮助找出嫌疑人的可能动机。
2.凶器选择多样:杀人案件中常见的凶器包括刀、枪、毒药等,甚至可以使用一些不寻常的东西,如砖块、棍棒等。
通过对现场的分析和调查,找出可能的凶器,并收集相关的物证。
4.残酷手段:杀人案件中可能存在虐待、肢解、焚烧等残酷手段,为识别犯罪动机和加重嫌疑人罪责提供了线索。
通过详细的解剖和法医学调查,找出可能存在的犯罪手段和嫌疑人的心理特征。
5.嫌疑人的隐蔽性:杀人案件的嫌疑人通常会采取掩饰自己的手段,隐瞒真相。
侦查人员需要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如现场勘查、DNA鉴定、指纹比对等,找出隐匿在案件中的嫌疑人线索。
针对以上特点,可以采取以下侦查对策:1.建立专门侦查组:杀人案件的侦查需要全面、细致的工作。
建立由经验丰富的刑侦人员组成的专门侦查组,提高侦破效率,确保案件能够得到妥善调查和解决。
2.现场勘查:对杀人现场进行详细勘查,收集物证和痕迹。
仔细检查凶器、血迹以及现场可能遗留的其他线索,帮助确定凶器类型和作案手段。
3.证人调查:对案发现场附近的居民、亲友和可能目击到案发过程的人进行询问。
通过了解被害人的邻里关系和生活习惯,找出可能的作案嫌疑人。
4.技术手段应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DNA鉴定、指纹比对等技术,找出可能的凶器或嫌疑人的身份信息。
同时,可以利用视频监控、通信记录等信息技术手段,追踪嫌疑人的行踪和活动。
5.心理分析:通过分析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和动机,有助于揭示案件背后的真相。
利用心理学专家的帮助,对嫌疑人的言行举止、心理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的作案动机。
6.跨地区协作:有些杀人案件可能涉及不同地区,需要跨地区协作。
特大系列杀人案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分析
特大系列杀人案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分析追求特大的系列杀人案件一直是心理学和犯罪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这类案件通常由同一名或同一群凶手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实施一系列的谋杀。
通过对这些案件进行心理特征与心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凶手的动机、意图以及心理状态,为破案提供线索与指导。
1.强烈的罪恶欲望:特大系列杀人案的犯罪者通常具有强烈的罪恶欲望。
这种欲望可能来自他们内心深处的积累的愤怒和不满,通过犯罪来发泄这种负面情绪。
他们对谋杀行为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对生命的毁灭感到满足与快感。
2.计划与控制欲望:特大系列杀人案的犯罪者通常在实施犯罪之前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他们往往会选择弱势的、容易掌控的受害者,以满足他们对控制的欲望。
他们可能通过巧妙地伪装、监视与观察受害者的行动和习惯,掌握对受害者的控制权。
3.缺乏同理心与道德观念:特大系列杀人案的犯罪者通常缺乏同理心和对他人痛苦的关注。
他们对杀人行为所带来的痛苦和痛苦的影响漠不关心。
他们对受害者的苦难和家庭的痛失毫不在乎,甚至可能会从中获得其中一种满足感。
4.冷静与机智:特大系列杀人案的犯罪者通常表现出冷静和机智的特点。
他们能够在紧张的情况下保持冷静,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他们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来隐瞒自己的行踪和身份,以免被抓捕。
在实施犯罪之后,他们还可能会混淆界限,制造迷雾,使调查变得更加困难。
5.独立与隐秘性:特大系列杀人案的犯罪者通常更喜欢独自行动,而不是与他人合谋。
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对他人的信任程度较低。
他们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和成功机会,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
6.自尊心的满足:特大系列杀人案的犯罪者倾向于通过犯罪行为来提高自己的自尊心。
他们认为自己通过谋杀行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优越感,从而增加了自尊心的满足感。
他们渴望被认可和赞扬,在谋杀行为中找到了一种满足自己虚荣心的方式。
心理分析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大系列杀人案的犯罪者,为破案提供线索与方向。
杀人案件的特点及其侦查对策
杀人案件的特点及其侦查对策内容提要:杀人作为一种严重的人身犯罪,古已有之,现在依然属于公安机关经侦部门管辖案件中比率较大的案件。
杀人案件的复杂性,给侦查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本文拟从故意杀人案件的特点出发,就如何更好地侦破此类案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故意杀人侦查故意杀人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犯罪,它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整个社会治安的稳定,各国刑法都对它给予了非常严厉的处罚,此类案件也历来是刑侦工作打击的重点。
研究杀人案件的特点及其规律,为侦破杀人案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随着此类案件日益呈现的新的形式及其特点,探讨杀人案件的侦查对策也显得日益重要。
一、故意杀人案件的特点杀人是指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故意非法地致人死亡、伤残的犯罪行为,杀人案件就是刑侦部门以故意非法的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为目标进行侦查的刑事案件。
杀人案件的情况非常复杂,既留存了古代用绳索、棍棒等比较原始的持凶器杀人,又在现代发展了更多的令人发指的其他残暴方式,而说起杀人的动机更是多种多样,性质也各有不同。
根据所侦破的杀人案件的规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杀人案件的特点:1、多有预谋,进行过周密的准备杀人作为一种恶性犯罪,一直是刑侦部门集中打击的重点。
作案分子为了使自己的杀人目的能顺利达成,同时又能顺利地逃脱法网,逃避打击,往往在杀人动机形成之后,主动性进攻状态已然具备,在行凶作案前会进行周密的准备,尽量地排除达成这一目的的任何阻碍。
主要表现在:(1)准备杀人工具。
作案者在确定好杀害对象后,会选择好接近被害人的方式,同时为了增加致人于死地的把握,抵制被害者的反抗,总会借助于一定的物品作为工具,即通常所说的“凶器”。
工具的选择也因为杀人动机、具体的环境和已经具备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合适的工具对犯罪的最终完成起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往往也会露出蛛丝马迹,成为侦破的一个重要线索,实际上作案工具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论故意杀人案件的特点及讯问策略
故意杀人案件的主要特点及其讯问策略摘要:故意杀人案件是一种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犯罪案件。
该类案件呈现出案前多有预谋、现场留有丰富证据、因果关系较为明显、犯罪嫌疑人讯问中畏罪心理比较突出等特点。
对故意杀人案件嫌疑人的讯问要遵循熟悉研究案情、采取恰当的突破方式、采取适当的讯问策略以及深挖犯罪的基本思路。
同时,还应从犯罪事实和犯罪证据方面把握对故意杀人案件嫌疑人的讯问。
关键词:侦查讯问制度;故意杀人案件;讯问思路;讯问要求一、侦查讯问制度概述侦查讯问,是指公安、国安等侦查机关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依法对案件进行侦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和质问,以获取嫌疑人的陈述和辩解,以便最终决定是否移送起诉或作其它处理的侦查活动。
侦查讯问主要目的是获得犯罪嫌疑人的陈述,因此,侦查讯问制度的基本价值在于其结果价值,即犯罪嫌疑人陈述的积极价值。
犯罪嫌疑人陈述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与一般公众相比,犯罪嫌疑人往往与案件联系更紧密。
恰如蔡墩铭教授所言:“任何人倘未被实施侦查公务员认为有犯罪嫌疑时,自不致被认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
籍此以观,犯罪嫌疑人之认定,乃系出于实施侦查公务员所形成犯罪之心证,而实施侦查公务员所以获得犯罪嫌疑人犯罪之心证,乃由于侦查阶段所收集之诸多证据,已可推测犯罪嫌疑人有实施犯罪之可能,倘非认为犯罪嫌疑人有实施犯罪之可能,则不致将其列入为犯罪嫌疑人”。
可见,犯罪嫌疑人是有证据证明其具有犯罪嫌疑的人,通过讯问获得的犯罪嫌疑人陈述对于刑事追诉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特别的意义。
对于应否确立沉默权,有学者指出,“对有罪者,责令其如实交待罪行,有利于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及时准确查明案情,也有助于判明其认罪态度以作量刑参考;对无辜者,要求其与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积极配合,有利于迅速查明事实真相,使其尽早脱离诉讼,并有利于查获真正的犯罪分子”。
尽管上述观点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但其对犯罪嫌疑人陈述的肯定,无疑是正确的。
浅谈杀人案件的基本特点 毕业论文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1杀人案件的概念 (1)2基本特点与案件分析 (1)2.1作案前多有预谋准备 (1)2.2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大多有较明显的因果关系 (2)2.3现场一般都留有尸体和其他痕迹物证 (3)2.4杀人手段多种多样 (4)2.5犯罪嫌疑人采用多种方式反侦查 (4)3分析杀人案件的基本特点的重要性 (5)浅谈杀人案件的基本特点内容摘要:本文摘要阐述了杀人案件的基本特点及案件之间的联系。
杀人案件是指故意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行为为目标进行侦察和调查的刑事案件。
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
这是杀人案件与其他案件的不同点,这也是其他犯罪,如故意伤害、抢劫、暴力犯罪等转化为杀人案件的最严重后果。
通过本文阐述杀人案件与基本特点之间的多种关联,达到合理科学运用侦查学理论知识,加强对杀人案件基本特点的认识,以侦破杀人案件为目的有力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关键词:杀人案件;基本特点;关联;加强侦破杀人案件是最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恶性案件,有数据表明:现代中国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各种犯罪活动日趋猖獗,一方面犯罪数量不断攀升,犯罪质量不断提高,犯罪类型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犯罪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于加强对杀人案件犯罪侦破对策的研究,着力提高侦查业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
一、杀人案件的概念杀人案件,是指以故意非法地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件。
故意杀人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我国《刑法》对此类犯罪作了明确的规定。
俗话说:“人命关天”,杀人案件由于其社会危害性大,影响恶劣,后果严重,尤其是近几年频频发生的系列性杀人和一次杀死多人案件,对社会治安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故意杀人一直是《刑法》规定严惩的犯罪之一,杀人案件历来也是刑侦部门侦破的重点案件。
[1]二、基本特点与案件分析(一)作案前多有预谋准备在一般杀人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为了达到既能顺利杀人而又不暴露自己的目的,作案前通常有预谋策划、周密准备过程,主要包括:1、选择作案时机;2、准备作案工具;3、物色、拉拢同案人。
蔡天凤碎尸案提堂细节
蔡天凤碎尸案提堂细节蔡天凤碎尸案,是中国历史上一桩震惊全国的恶性案件,涉及到的人员众多,结局惨烈。
该案发生在2013年,目前已经审判结束。
在审判的过程中,由于案件的特殊性质,有很多的细节和细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在该案的审判过程中,很多人对案件的嫌疑人——李达志的审判结果都非常不满,觉得审判结果不够公正。
事实上,李达志其实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他在案件发生后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掩盖罪行。
他首先找到了一些想要赚钱的人,炫耀了自己杀死了蔡天凤,并且将蔡天凤的尸体分成了多个部分,散布在不同的地方。
这让李达志成功地掩盖了案件,一度没有被人察觉。
但是李达志并没有得到长久的安宁。
在几周后,警方得到了一些关于蔡天凤失踪的线索,开始调查。
在查证的过程中,警方发现了一些可疑的地方,并且将目光凝聚在了李达志身上。
在警方的调查下,李达志最终交待了案件的始末,并且指明了尸体的散布地点。
在审判的过程中,他也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然而,还是有很多人觉得审判的结果有争议,认为该案应该被重新审理。
此外,在该案件中还有很多的细节和附带的事情。
比如,蔡天凤的死亡原因并不是后受害人组成的那样,是因为李达志把她砍死的,而是被李达志溺死的。
当时,蔡天凤的生命还没有结束,但是她已经失去了意识。
在之后的处理中,李达志把她的尸体分成了几个部分,散布在了不同的地方。
这样一来,就给警方的查证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总的来说,蔡天凤碎尸案的审判细节非常复杂,涉及到的人员和情况也非常复杂。
在审判的过程中,各种证据和陈述都复杂而深入,让人深刻地反思人性的黑暗面。
当然,无论如何,这样深入的审判过程还是给了人们一些启示和反思。
感谢有关部门和经历这场恶性案件的人们,让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犯罪心理学专家揭示分尸犯的心理历程
犯罪心理学专家揭示分尸犯的心理历程犯罪心理学专家的调查与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犯罪行为的深入洞察,其中包括了一些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行为。
在这个领域中,有一种特别令人恐惧的犯罪行为,那就是分尸犯。
本文将探讨犯罪心理学专家对分尸犯心理历程的揭示。
一、犯罪心理学概述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解释犯罪的原因、犯罪者的行为以及犯罪背后的心理动机。
通过这种研究,犯罪心理学专家可以了解犯罪者产生的心理过程和决策,进而帮助警方破案。
二、分尸犯的特征分尸犯是一类进行极端暴力行为的犯罪者,他们将受害者的尸体切割成多个部分。
犯罪心理学专家的研究发现,这些犯罪者往往具有以下心理特征:1. 强烈的支配欲:分尸犯渴望对受害者实施极端暴力,并通过将尸体切割为多个组成部分来获得对受害者的绝对控制。
2. 异常的社会适应能力:分尸犯通常能够与人正常交流和相处,他们在社会中往往没有引起过多的怀疑。
3. 受虐倾向:一些分尸犯具有受虐倾向,他们通过对受害者切割的行为来获得某种满足感,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变态行为。
三、分尸犯的心理历程犯罪心理学专家通过对分尸犯进行心理测试、访谈和案例分析,揭示了他们的心理历程。
1. 基本阶段:在这个阶段,分尸犯通常表现出与正常人无异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然而,在某些触发事件后,他们开始出现分尸行为的念头。
2. 具体计划阶段:在这个阶段,分尸犯开始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时机、地点和工具。
他们可能会详细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将受害者的尸体切割为多个部分。
3. 行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分尸犯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
他们可能会选择一个隐蔽而安全的地方进行行动,以确保自己的行为不被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体验到一种丧失控制和满足感。
4. 后果阶段:在完成行动后,分尸犯往往会陷入一种后悔和愧疚的情绪当中。
他们可能会尝试销毁证据或逃避法律的追捕。
一些分尸犯也会被自己的行为吓到,开始逃避警方的追捕。
四、犯罪心理学在打击分尸犯方面的应用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打击分尸犯等极端犯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犯罪心理学专家揭秘分尸犯的心理构造
犯罪心理学专家揭秘分尸犯的心理构造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罪犯心理状态、犯罪动机和犯罪过程的学科。
而分尸犯往往是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和恐慌的重大犯罪事件之一。
分尸犯的行为令人发指,其心理构造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通过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揭秘分尸犯的心理构造。
一、分尸犯的背景分尸犯作为一种罕见而极端的犯罪类型,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
犯罪心理学专家发现,分尸犯在年轻时期常常有着受虐或虐待他人的经历,这种经历对其形成了一种扭曲的心理结构和病态的人格特质。
他们可能感受到了自身的无力和自卑,通过对他人的残忍行为来寻找支配和满足感。
二、分尸犯的心理特征分尸犯往往具备一些独特的心理特征。
首先,他们往往具有一种冷酷无情的特质,缺乏对他人痛苦的同理心。
他们对生与死的态度异常平淡,可以视分尸行为为一种艺术或者修行的方式,这种心态常常体现出对生命价值的荒诞和亵渎。
其次,分尸犯常常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支配欲望,他们通过将受害者分割为碎片的方式来满足对受害者的支配和掌控欲望。
最后,分尸犯还常常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多重人格障碍,他们可以在犯罪行为和平常生活间快速切换角色,为自己的罪行辩护或逃避责任。
三、分尸犯的心理动机对于分尸犯的心理动机,犯罪心理学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先,掩盖犯罪行为是一个关键的动机。
分尸犯通过将受害者的尸体分散处理,试图掩盖自己的罪行,消除被抓捕的可能性。
其次,分尸犯可能具有一种扭曲的满足感。
将受害者分割为碎片,可以使犯罪行为更具持久性和震撼力,从而带给分尸犯一种奇特的满足感。
最后,分尸犯可能具备一种复仇的动机。
他们往往选择那些对自己产生过伤害的人,通过残忍行为来报复并减轻内心的不平衡。
四、分尸犯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分尸犯的心理构造,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些案例来进行深入探讨。
以美国著名案件之一的“杰夫里·达默”的案例为例。
杰夫里·达默是一位被判多项谋杀罪的连环杀手,其犯罪行为包括了对多名男性的谋杀、分尸和食人。
犯罪心理学专家分析分尸犯的心理变异
犯罪心理学专家分析分尸犯的心理变异犯罪心理学是关于研究和分析犯罪行为背后心理变异的学科,它通过对犯罪者心理状态和思维过程的深入调查,为法律执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不同类型的犯罪行为,其中分尸犯的心理变异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分尸犯的心理变异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分尸行为的背景和意义分尸行为是一种极具残忍性和暴力性质的犯罪行为,通常指犯罪者在杀害受害人之后对尸体进行解剖、分割或散布。
这种行为背后蕴含着极大的暴力冲动和变态心理。
分尸犯的心理变异在犯罪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分尸犯的心理特征1. 变态性格:分尸犯常常具有变态的性格特征,对暴力行为和破坏性行为感兴趣,喜欢掌控和操纵他人的生命。
2. 控制欲望:分尸犯往往具有强烈的控制欲望,他们通过对尸体进行分解和重新组合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种行为反映出他们对其他人生命和身体权力的强烈渴望。
3. 心理饥渴:分尸犯的行为往往源于心理的空虚和饥渴。
对于他们来说,通过对尸体进行摆弄和分解可以得到一种独特的满足感,能够填补内心的空缺。
4. 自卑感:分尸犯的自卑感常常根源于童年时期的不幸经历和社交障碍。
通过对尸体进行分割和摆弄,他们试图证明自己具有强大的力量和掌控能力。
5. 报复心理:分尸犯往往具有严重的报复心理,他们通过对受害者尸体进行虐待和摆弄来发泄憎恨和愤怒。
三、心理变异对犯罪预防的启示1. 早期干预:分尸犯的行为常常与童年和成长经历密切相关,因此在童年期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是预防分尸犯行为的关键。
2. 加强心理治疗:对于已经变异的个体,需要加强心理治疗和心理矫正的力度,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3. 社会关爱:分尸犯常常是在社会关爱和支持的缺失下产生的,因此,加强社会关爱、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预防和减少这类犯罪行为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犯罪心理学专家对于分尸犯的心理变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对心理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分尸犯行为的背后动机和心理原因,并通过加强心理干预、心理治疗和社会关爱来预防和减少这类犯罪行为的发生。
杀亲碎尸案件现场勘查研究
杀亲碎尸案件现场勘查研究夏巍;黄志鹏【摘要】杀害亲属(关系人)后碎尸是杀人碎尸案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案件,这类案件中因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之间关系比较特殊,特别是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大都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从而使这类杀人碎尸案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分析探讨杀亲碎尸案件的现场特点,应采取的现场勘验方法,对尸块进行的相关法医检验,总结出成功侦破杀亲碎尸案件的启示.【期刊名称】《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14)004【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杀亲碎尸;现场特点;勘查方法【作者】夏巍;黄志鹏【作者单位】安康市公安局刑警支队,陕西安康725000;安康铁路公安处刑事技术支队,陕西安康7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3杀害亲属(关系人)后碎尸,是杀人碎尸案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案件。
该类案件中,因亲属(关系人)不报案导致案件被发现时间跨度大,特别是亲属或关系人不配合调查甚至故意扰乱侦查视线等原因使侦破工作难度变得很大。
本文拟通过对辖区内两起杀亲碎尸案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杀亲碎尸案件现场的特点,进而就该类案件的现场勘查方法和尸体检验问题进行探讨,供大家在侦破此类案件中参考。
2014年12月28日,恒口分局辖区内犯罪嫌疑人蓝某在租住房内因琐事与合租关系人杨某发生纠纷,犯罪嫌疑人蓝某用铁锤击打被害人杨某头部致杨某死亡,次日用柴刀将被害人杨某肢解后分别抛尸于租住房附近废弃的地窖和某社区附近的水泥排水管内,2015年11月被群众发现后报告公安机关。
2015年3月6日晚,平利县公安局辖区内被害人陶某与妻子张某因琐事发生争执,张某伙同其子陶某某用斧头击打陶某头、面部致陶某死亡,后将尸体抛入自家化粪池内。
同年5月,犯罪嫌疑人张某害怕事情败露,将陶某尸体捞出肢解后分散抛弃到平镇公路沿途的荒地内,2016年6月被群众发现后报告公安机关。
〔1〕杀亲碎尸案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是亲属或类亲属关系(合租关系),在共同生活过程中因琐事积怨,伺机将被害人杀死、肢解后抛尸,这类案件现场具有以下特点:1.杀亲碎尸案件现场隐蔽性强。
杀人碎尸案1例报告
杀人碎尸案1例报告
魏雪松;常开创
【期刊名称】《昆明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29)B06
【摘要】杀人碎尸案件,又称杀人分尸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将被害人尸体的全部或部分肢解为若干块(段)后,四处抛撒、掩埋,隐藏其犯罪行为的杀人案件、因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手段残忍,社会影响极坏,刑侦部门往往将此类案件列为特大恶性案件、杀人碎尸案件因其检验条件有限(尸块不全、受害人身份不易确定、死亡时间较长等),法医检验鉴定较难,案件不易侦破、但杀人碎尸案件也有其必然的某些特点,刑侦部门往往以此为突破口使案件得以侦破.
【总页数】2页(P388-389)
【作者】魏雪松;常开创
【作者单位】昭通市公安局刑科所,云南昭通6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19.2
【相关文献】
1.上海市杀人碎尸案24例法医学分析 [J], 葛延昌;马祥涛;马开军;高丽伟;顾毅
2.利用X-STR侦破杀人碎尸案1例 [J], 廖长青;周建波;刘文海
3.杀人碎尸案1例报告 [J], 魏雪松;常开创
4.对3起杀人碎尸案的回顾性分析 [J], 姜晓宇;王蒙;于洋
5.遵义县“12·30”杀人碎尸案警犬侦破纪实 [J], 陈关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碎尸是什么意思
碎尸是什么意思
碎尸通常指罪犯把人杀死后,为毁灭罪证而将尸体肢解断离。
目的是将尸块运走丢弃,藏匿戏毁尸灭迹。
检验此类尸块应注意如下情况:尸块是否由于埋葬过浅或抛尸野外被狗之类动物撕咬分离的;江河漂浮的尸块是否由轮船螺旋浆的切削或急流冲击断离的;是否病人手术后随意丢弃的截肢。
碎尸案件检验应解决的问题是:
1、发现的尸块是否是人的;
2、是否同一个人的;
3、确定尸块的性别、年龄、身高、职业及其它个人特征;
4、死亡原因;
5、推断碎尸的手段与凶器;
6、死亡、碎尸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罪犯 情况 3 5 例杀 人 案 中罪 犯 共 7 人 , 中男 性6 人 , O 2 其 2 女性
1人 ; 0 女性 单 独 作案3 , 例 男性 单独 作 案 3 例 , 伙 作 3 合
表1 受害 人 性 别 、 年贽 井琦
案 ( 二人 ) 死 。现 场提 取 到一张 凳子 ( 案工 具 ) 在一 作 , 只凳脚 ( 油漆 面) 上发 现一枚 血掌 印 通过 第一 次用 四 甲基联苯 胺显 现之后 , 由于受到溶 液 配 制浓度 及拍 照 固定 的具 体操 作等 因素 的影 响 , 部 分 细节特 征反 映 有 不 明显 , 加该枚 掌 印残 缺不 全 , 节特 征 不多 , 且 再 细 而 显 现 出来呈 蓝绿 色 的血 手 印 已褪色 , 检验 鉴定 工作 给 带来 了一定难 度 。 月 2 日, 7 8 笔者再 次通过 用 四 甲基联 苯胺 对 已显 现过 的血掌 印进 行显 现 , 显示 了比较 清晰 的掌 印, 并对认定 案犯起 到 了一定 的作用 。
5 案 例 应 用 19 年 6 2 9 9 月 9日 ,平 阳 县 某 地 发 生 一 起 特 大 杀 人
感情矛 盾合并经 济 纠纷 1例 (8 ; 劫9 1%)绑 4 2%)抢 例(8 ;
架、 敲诈 2 (%) 强 奸 2 (%) 强 奸 合 并 抢 劫 1 例 4 ; 例 4 : 例 (%)心理变态1 (%)黑帮 内讧1 (%) 2 ; 例 2 ; 例 2 。 22 受害人 情 观 . 5 例 杀人 碎 尸案 中, 0 受害人 共 5 位 , 性 别 、 8 其 年龄 等基 本情况 见表 1 表2 , 。
12 方 . 法
按杀人 碎 尸案 的案 由、 害人 及 罪犯 基本 情 况 以 受 及 二 者关 系 、 案地 点 、 尸 工具 、 作 碎 抛尸 地 点 、 块 包 尸
装 物 等 项 目分 别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2 结 果
21 杀 人 碎 尸 案 案 由 .
2 . 受 害人 与 罪 犯 熟 识 程 度 4
25 作 案 地 点 .
作案 , 而且受 害人特 点 、 案手段 类似 。 作 ( )受害人 以青年女 性 多见 , 与 罪犯 熟悉甚 至 3 多
5 例案 件 中 , 0 作案 地 点 在室 内4 例 (6 , 中 8 9 %) 其 在 自己家 中或租 住房 3 例 ( 4 、 2 6 %) 受害 人 家 中或 租住 屋 1 例( 4 、 2 2 %) 工作单 位4 ( %)野 外2 (%) 例 8 , 例 4 :杀 人 现 场 与分尸 现场 同一4 例 (4 , 杀人 再 移 尸然 7 9 %) 先 后分 尸 、 抛尸3 ( %) 例 6 。 26 死 目、 尸 工具及 尸块 情 况 . 碎 5 例案 件 中 , 0 全为暴力 他杀 , 中钝器 、 其 锐器 、 弹 枪 等机械性损伤致死4 例 (6 , 3 8 %)机械性窒息( 扼死 、 勒死 ) 死亡5 (0 、 例 1%)安眠药 中毒2 (%) 碎尸 工具均 为锐 例 4 ,
本文通 过对5 例 已查 破 的典 型重 、 大杀人 碎 尸 案件 O 特
作 一 回顾 性 研 究 , 求 杀 人碎 尸 案件 的特 点 、 检 方 探 尸
法 , 供参 考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资 .
料
本 文收集 1 9 ~ 0 0 发 生 的 已查 破 的5 例 杀 人 96 20年 0 碎 尸案件 资料 。
关 系 密切 如夫 妻 、 人 、 住 等关 系 , 奸 、 情 姘 强 拦路 抢劫 、
漂 宿 暗娼 引发杀人 碎 尸案 件常 表现 为案 犯 、 害人之 受 间无 明显关 系: 文 收集 的杀人碎尸 案 的女性 受害者 本 中三 陪 、 暗娼 占一 定 比例 ( 38 , 1 _%) 这些 年 轻女性 文化 素 质不高 、 社会 经 验少 、 自身防 范能力 差 、 经济利 益 受 驱 使 冒险意识 强 , 容 易成为案 犯猎 物而 受害 = 很 ( )案犯 有熟 悉 的作案 现 场 , 4 多在 罪犯 或被 害人 单独 居 住 的 家 中 、 租住 房 屋 内、 作 场所 或 案 犯熟 悉 工 的野外 场所 近 年来 随着 住房 条件改善 和人 们生 活观 念 的改 变 , 市 出租 房 屋 急 剧增 多 . 管 理 上 明显 滞 城 而 后 , 定程度上 为案 犯杀 人碎尸 提供 了空 间。 一 ( )受案 犯 心理 、 5 作案 时 间 、 案工 具 、 作 解剖 知识 影响, 尸体 被 分 解后 尸 块 数 多 少不 一 , 多数 案 件尸 体 碎 块 多 , 尸 或 抛 尸时 用 一 定包 装 物 品包 裹 , 藏 而且包 裹物 多为现场 所有或 易 于获得 物品 。 些物 品常是案 这 件 侦破 的关键线 索和 主要证 据 : () 6 受案 犯人 数 、 体能 、 运输 工具 、 通 、 间等条 交 时
5蜘 案 中, 0 困夫 妻、 侣感情矛盾 纠纷2 例 (0 : 情 o 4%)
5 例案 中 , 害人 与罪犯 熟 识者4 例 ( 9 %) 其 0 受 5 8. , 7
.
47
维普资讯
刑 事技 术 2 0 年 第 3期 02
中关 系 密切 者 如 夫妻 、 侣 、 友 3 例 (97 , 情 朋 5 6. %)一般 碎 尸 的案犯 常 表现为 在 同一地 区 、 同一 段 时间 内接 连 认 识 1例 (0 , 前不 认识 者5 (03 。 0 2%)案 例 1. %)
案 1例 。其 性别 、 4 年龄等 分 布见表3 表4 ,
表3 罪 犯 吐别 、 龄 分布 年
关 键 词 : 杀人 碎 尸 ;特 点 ;统 计 分 析
文 章编 号 : 1 0 — 6 02 0 )3 0 7 0 0 8 3 5 (0 2 — 4 — 2 0 杀人 碎 尸 案 往往 由 于案 犯 碎 尸手 段 多 样 ,抛尸 地点 复杂 ,从 而增 加 了此类 案件 的尸检及 债 破难 度 ,
参 考文 献
பைடு நூலகம்
【】 赵 向欣.中华 指纹 学.北 京 :群 众 出 版社 .19 1 97 【I 刘 少 聪 手 印学 2 北京 :警 官教 育 出 版社 .19 94
收 稿 日期 1 0 0 0 0 2 0 - 1 6
杀 人 碎 尸 案 的 一 般 特 点
舒 玲 华 赵 小 红 ( 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公安 学院 ,武汉 1
维普资讯
刑事 技 术 2 0 年 第 3期 02
其 三 , 固 定物 的影 响 :非 渗 透性 客体 如 用松 香 受 棒 熏染 固定 , 手 印一般 可以与 四 甲基 联苯 胺得 到 充 血 分 反应 , 可 重 复 显现 次 数 相对 较 少 ; 无 水 乙 醇 固 用 定 , 手 印 一般 难 与 四 甲基联 苯 胺 充 分 反应 , 可 血 则 以重复显 现次数相 对较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