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人教版军歌的故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军歌的故事
王蕴杰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

军民鱼水情,本课通过一首军歌体现出解放军和人民的关系。

在我军的发展过程中,军歌作为军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大众音乐文化的一个特殊品种,以其特有的品质和影响力,在特定的文化历史阶段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

军歌是我军精神之魂的体现,他与我军相伴而生、相伴成长,用军歌激励我们去战斗,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军歌凝魂聚气、激发战斗精神,瓦解敌军、展开心理攻势,严明纪律、规范军人行为,铸牢军魂、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作用,让军歌在军营中绽放使命的荣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公木词,郑律成曲。

创作于1939年,是《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原名《八路军进行曲》。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略有改动。

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

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重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通过我们的双手为我们敬爱的解放军叔叔做一个慰问品。

让学生知道解放军和我们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对于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要刚给他们制作慰问品,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课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并收集资料了解背景,课前进行思考,可以为解放军叔叔做些什么!课前收集各种材料,也可以有目的的收集。

本课让学生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有主题的想象创作美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本节课。

尝试对美术作品,特别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术作品。

用语言或文字进行描述,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上都是孩子和解放军之间的故事,加上《中华人民解放军军歌》让学生了解解放军,并加深感情。

第54页展示了学生们的作品,作品可以多种多样。

预习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军歌都唱了什么内容?
2、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军人的故事?
3、我们国家是由谁保卫的,又是谁为了我们的自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中华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意义,学习使用不同的材料运用学习
过的各种方法哦制作一份礼物,表达自己对解放军的热爱之情。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军民之间的
情谊,作为一名中国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更要热爱为我们的安全付出生命的
解放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

学会运用剪、切、挖、粘和组合等方
法创作一份礼物。

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材质进行制作。

(四)教学重点: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创作。

(五)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大胆创作。

(六)学习材料:各种纸盒、彩纸、剪刀、双面胶等各种材质。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大胆冲破常规的想象与表现,教师就是要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在表现时要有重点,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想象. (三)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学生的想象可能不够丰富大胆,表现不够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与激发,同学间出现的配合问题,需引导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协调合作完成任务。

让学生学会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力求本节课让所有的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注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点
1、全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本科学习。

2、能否说出你所做的作品,有何意义
3、小组间是否能,合理的安排人员并积极配合。

四、相关资料:
1、军歌的意义
一、凝魂聚气,激发战斗精神
毛主席曾这样高度评价抗日歌曲在八年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胡主席明确指出:“要在全军深入进行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教育”。

战斗力的强弱始终是军队的生命,纵观古今中外,鼓舞士气,激励战斗精神,也一直都是军歌最重要的功能。

例如歌曲《黄河大合唱》,作品创作于1939年,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赞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能够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愤怒地控诉了敌寇的入侵给中华民族所造成的深重灾难,最后以激昂的旋律、威武雄壮地奏出了中国人民在的领导下,为保卫黄河、为保卫全中国而英勇战斗的时代最强音。

1939年7月,周恩来在观看《黄河大合唱》演出时,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

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

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亲眼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

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由此,《松花江上》成为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采用的是一种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荡着人们心底深沉的幽愤,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里没有漫天的硝烟,但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风沙肆虐的边防哨所,还有与世隔绝的海岛、时刻保持最高警戒的台海前沿,仍然需要我们军人坚定的守望,还需要军歌传颂他们顽强乐观的军人情怀。

28年前,一位战士的妈妈送给儿子20棵白杨树苗,说:“锡伯族有戍边卫国的传统,你要像先辈一样,在部队好好干。

一定要种活这些树苗,让白杨树陪伴你们守卫好祖国的边防……”虽然有19棵树苗因不堪忍受干旱高温、风沙肆虐,相继枯死,但是还有一棵顽强地存活下来,从此,在新疆塔斯提边防哨所上就有了一棵挺拔的小白杨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如今,那棵昔日的小白杨已经长成了高达30米、需要两个人才能抱住的参天大树。

年复一年,
哨所的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就像这棵白杨树一样,为扎根新疆、戍边卫国而无私奉献的红心却永远没有改变。

官兵们在树旁的斜坡上用白灰和石块堆砌出这样一句话“发扬小白杨精神,守好祖国西大门”。

二、瓦解敌军,展开心理攻势
1934年1月,刘湘以20万人围攻川陕根据地。

一次战斗中,敌我两军隔河对峙,形势十分紧张。

红四军调宣传队上前线.我宣传队员用很多事例讲了白区人民的痛苦——特别是男人被抽丁当兵后女人的苦处,并用委婉、凄凉的声调唱了一首歌:穷人生的哎,没有粮食买,只好上山去砍柴,挑到街上卖。

早起天未光,落雨又落霜,一路走一路晃,实在是冤枉……”,对岸守军听到歌声后受到感染,一枪未发,举手投降。

在这里,军歌起的是什么作用呢?歌德曾说:“音乐能支配所有的东西,放射出不可言喻的感化来。

”通过音乐的感染来感化敌军、瓦解敌军。

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打赢战争,最根本的就是对敌方意志的征服。


音乐能在人们的头脑里产生各种各样、生动复杂的形象思维。

尤其对那些长期背井离乡、妻离子散、饱尝战争苦难、已陷入绝境的官兵,当他们听到思乡的歌曲或伤感的音乐时,有的人会想起年迈的父母、有的人会想起妻子孩子、有的人会想起可爱的故乡等等,从而产生共鸣和想象,进而影响官兵情感世界。

我们只要充分利用音乐这种特性,在战场上就能够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一军团战士剧社为了争取张学良的东北军,曾演出了一部小歌剧《亡国恨》(彭家伦编)。

剧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老家去!”的歌词使东北军官兵十分激动,还情不自禁地高呼口号,甚至冲着国民党政训处派来的人高喊:“不给他们饭吃!”这部歌剧激起了东北军官兵的爱国热情,减缓了东北军对红军的对抗。

三、严明纪律,规范军人行为
我军素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严守纪律,是形成和巩固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军队能够打胜仗的法宝。

贯彻执行条令和纪律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树立和维护军队形象的重要前提。

红军时期产生的一首著名的纪律歌曲,也是我军传统的纪律歌曲,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标识性”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不仅成为红军官兵的行为准则,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树立和维护了红军的光辉形象,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成为人民军队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

今天,在军人道德组歌里的《严守纪律歌》中,我们可以感触到人民军队生命脉搏的强劲律动和革命战士排山倒海的前进步伐。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事行动的协同性大为提高,无论在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作战系统受到破坏,造成战争全局的失利,这就对从严治军,加强部队的纪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严守纪律,成为现代军人道德素养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军的纪律历来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严守纪律,贵在自觉,重在养成,难在“慎独”。

要自觉做到:不论领导在与不在、知道与不知道,不论是在营区内还是在社会上,不论是单独执行任务还是集体行动,不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都能对照纪律进行自我控制和自我管束,一丝不苟地按纪律办事,同各种违反纪律的现象作斗争。

四、铸牢军魂,培育核心价值观
军旅歌曲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它以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特点,在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在引领军人精神生活、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当阵地上只剩下王成一个人,这个具有英雄气节、英雄胆识、英雄魂魄的军人发出了最强音:“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在这激越的歌声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伤感,不是悲痛,而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忠诚于党的崇高信念所释放出来的壮美之情。

因为忠诚,因为热爱,所以我们甘于奉献,勇于献身。

从黑龙江北极边防到南沙岛礁,
从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到新疆的阿拉山大风口,我们有多少官兵长年驻守在地处荒凉、环境恶劣的边陲。

歌曲《祖国不会忘记》就是对这种默默奉献,以苦为乐精神的深情礼赞。

军旅歌曲容易塑造典型形象,产生的影响也长久,所以我们要发挥军旅歌曲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特殊魅力,塑造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光辉形象,让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我们心里深深扎根。

在部队,唱一次军歌,就等于上了一堂政治课;唱一次军歌,也等于磨砺了一次钢刀,激励了一番情怀。

音乐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士气,凝聚军心。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经典的战争音乐,无情的战争往往能毁灭一切,却毁灭不了战争中流传的战歌。

我军也正是踏着铿锵节奏的军歌,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一路高歌跨入新世纪,也正是这一首首雄壮的军歌,激励着我军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高唱军歌,早已成为我军优良传统的重要成份,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我军精神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我军战斗力的提高,包含着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必须充分认识高唱军歌在凝聚军心士气、激发战斗精神、锻造打赢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官兵创作、学用军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我军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使命上来。

在部队,高唱军歌,已不是纯粹的娱乐行为、简单的文化活动,也不仅仅属于个人喜好的范畴,它已经被赋予了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的特殊功能。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军歌都以其潜移默化、无所不在的特性,始终激发着我军的战斗精神,始终培养着官兵的意志品质,始终促进着部队战斗力的不断提高。

如抗美援朝时期,面对武装到牙齿,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帝国主义,志愿军将士们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发扬我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以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取得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辉煌胜利,硬是把曾经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逼到了谈判桌上,从而造就了世界上第一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支美军没有战胜过的军队。

1998年那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特大洪水,全军将士在《为了谁》《你就是英雄》《抗洪精神之歌》的激励下,战惊涛,斗恶浪,不怕苦,不怕死,涌现出以李向群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抗洪精神”。

歌曲充分展示出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光辉形象,使新时期的人民军队更加受到人民的热爱,更加得到人民的拥戴。

从美学的角度看,军人在唱军旅歌曲的时候,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是合二为一的。

这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是双重审美过程。

例如当代歌曲《神圣使命》歌,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军将士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征途上,“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神圣使命的万丈豪情。

它所反映战场的复杂性、危险性,需要军人有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视死如归的使命意识。

培树这种意识,可以发挥军旅歌曲战斗性特点,给官兵以激励和振奋,从而培养军人的高尚情感和献身使命的人格精神。

由此可见,军旅歌曲源于残酷卓绝的战斗历程,产生于艰苦创业的奋斗过程,来自于健康向上的军营生活,同时又着眼于锻造军人的战斗意志,作用于培养军人的战斗作风,建功于强化军人的战斗精神。

归根结底,服务于我军使命任务的圆满完成。

2、战斗故事
王二小的抗日故事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他原来与我是同乡。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

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
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

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

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

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

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88岁远征军老兵口述:战争很残酷
“途中,日军对我扫射了无数枪,我卧倒在地,一动也不敢动。

子弹嗖嗖嗖地擦着头顶呼啸而过,听得人心惊胆颤。

幸运的是,我没被打中。

日军以为我死了,没有再追击,不然我很可能就没命了。

”“当时飞机俯冲,机枪低空扫射而过,阵地上偷袭的日军有一个排30多人,全部被打死。


2014年9月24日清晨,成都市群康路上熙攘嘈杂。

在街旁一栋年代久远的民居中,88岁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李承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

这位昔日抗战的铁骨英雄,常年生活在此,任凭岁月雕刻人生的痕迹。

因战时负伤,加上后来遭遇车祸致使左腿髌骨骨折,李承基的脚不能弯曲,一直在家静养。

如今年事已高,无法畅通地与人交流。

“战争有时很激烈,有时很艰苦,遇到的危险更是不计其数,但是我们坚持下来了。

和日军交锋,我们几乎百战百胜,配得上‘天下第一军’的称号。

”在李承基充满自豪的言语中,那段冲锋陷阵的峥嵘岁月历历再现。

瞒着家人参军义无反顾上前线
为给远征军补充和增加优质兵源,在“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号召下,一股爱国参军的热潮在成都各大、中学校迅速掀起。

“当时正处于国破家亡的境地,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我正在成都县中念书,听到号召后热血沸腾,就偷偷报名了。

”李承基回忆说,那时他家住成都,父亲是当时四川省的政府官员,家境殷实。

作为“养尊处优”的大少爷,放弃念书恐难得到父母同意。

“木已成舟,他们知道后也就默许了,毕竟参军报国也是荣耀的事。

”1943年,17岁的李承基成为远征军的一名战士,奔赴印缅作战。

出征前,李承基隶属于成都军政部教导团二团。

学生兵在北教场军营集结,接受了几个月的步兵基本训练。

训练结束后,学生兵到少城公园(今成都人民公园)开誓师大会。

庄严宣誓后,大家乘坐美制十轮大卡车直接开往新津机场。

离别前夕,街上人头攒动,亲属们纷纷相送,挥手告别。

李承基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到家乡,“非常不舍,但是选择了就义无反顾。

”李承基说,“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

那时唯一的念头,就是保卫国家。


飞机险被击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新兵从新津机场出发,乘坐美军军用运输机,直飞印度加尔各答的汀江机场。

飞机行至云南沾益县上空时,险些被日军击中。

说起这个小插曲,李承基仍记忆犹新。

当时运送新兵的飞机共有两架,李承基坐在后面那架飞机上。

突然,前面的飞机被日军击中,快速降落。

“我们被日军击中,你们要马上升高。

”临危关头接到警报信号后,李承基乘坐的飞机立即上升到一万米的云层中,以躲避日军高炮8000米的有效射程。

“高空中空气非常稀薄,突然缺氧,大家十分不适应,场面一度有些失控。

”李承基说,“机长迅速把高空氧气打开,大家才慢慢缓解过来,恢复平静。

要不是应对及时,恐怕全机100多人都将丢命。


到达机场后,李承基和战友们脱掉灰色军装,从头到脚消毒,沐浴更衣,换上一套由美、英盟国供应的全新美式军装。

“当时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从枪支、火炮、车辆到电台、电话、望远镜、罐头食品、蚊帐、被褥等,几乎都是美国造。

”李承基说,“部队伙食也很好,当时部队给士兵发维生素片补充能量,吃一片可抵一餐,很能补充体力。


经过几天休整后,新兵编制分配,李承基被安排到新一军30师山炮营一营二连任下士炮手。

在河边
营房进行作战前训练后,部队很快就投入了战斗。

惊险第一战远征军夺回滇缅路
1942年初,中国抗战进入最艰难时期。

日军在侵占东南亚的同时,派重兵越过中南半岛,从泰国边境入侵英属缅甸,向中国当时唯一的出海通道滇缅公路发动大规模进攻。

滇缅公路与中国西南公路相连,直达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是当时中国与国际社会联系的唯一物资运输大动脉,是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的“输血线”。

“当时远征军初战失败,损失惨重。

日军乘虚攻占了云南怒江以西的德宏州及保山和腾冲等大片地区,彻底切断了滇缅国际运输线。

”李承基说,“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通过驼峰航线输送,困难重重,风险很大,稍不注意飞机就容易遭。


1943年,李承基参与了人生中的第一战——打通滇缅路。

“作战时,整个30师都投入了战斗,子弹横飞,战争十分激烈。

”经过艰难的攻坚,远征军终于夺回了滇缅路。

作战结束,李承基放眼望去,满目是血,觉得战争很残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