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精品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精品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精品第一课名楼、民居、古塔(欣赏)(1课时)课业类别:美术欣赏课。

教学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较易见的建筑形式择优进行欣赏,让学生初步涉及建筑艺术领域,懂得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各种建筑,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建筑艺术的一般常识,初步认识建筑艺术的代表性作品,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教师用生动明晰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本课中选登的代表性建筑作品,增强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幻灯片及欣赏图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电视里、报刊杂志和课外读物中,甚至在我们周围地方都可以看到很多美丽的楼房、桥、塔,比如武汉黄鹤楼,我们常常被那巍峨的形象所吸引,往往情不自禁地想上去观赏一番,这就是祖国建筑艺术的魅力所在。

今天我们一起了解祖国的建筑艺术,欣赏名楼、民居和古塔的建筑艺术。

三、讲授新课建筑艺术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那遍布祖国大地的名楼、民居与古塔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欣赏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了解过去的历史,了解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明白建筑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1.欣赏江南三大名楼。

高楼各地都有,为何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呢?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此三楼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综合优势。

三楼都面江临水,无遮挡、视野开阔,能极目远眺,舟楫帆影,水天一色。

有道是山不转水转,水有灵性,景色有水便活。

而且三楼都濒临的是大江大水,同学们可知此三楼座落何地,面临什么江什么水?学生回答:黄鹤楼在武昌蛇山上面,临长江汉水;岳阳楼在岳阳市洞庭湖畔,腾王阁在南昌面临……(老师补充在赣江与抚河交汇处)。

教师:同学们可曾读过有关黄鹤楼的诗词歌赋?学生:读过毛主席的诗:“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处,剩有游人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引言本文主要介绍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的是助理教师完成有关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绘画常用的型、线、色、形等基本概念2. 了解国内外优秀艺术家创作的经典艺术作品3. 熟悉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创作的优秀作品4.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和方法,培养感性能力和审美情趣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 通过创作注重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绘画技能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4.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内容涵盖线、形、色、构图等方面,带领学生认识自然物象、图案元素,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魅力。

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教学方法1. 情境式教学法2. 讨论式教学法3. 合作研究法4. 课堂展示法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评价2. 作品评价3. 课堂表现评价4. 综合评价评价标准1. 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绘画方法和技能,绘画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意和审美价值。

2. 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表现出较强的情感与团队合作精神。

3. 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培养创新和想象力,发散思维,丰富想象,不断提高自我。

4. 接受同伴与老师的评价,喜欢欣赏和欣赏艺术品,能够用艺术语言对作品进行简单评价。

总结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感性、审美和创造能力为目的,通过从各个方面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求。

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本教案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五、课堂作业六、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研究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3.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1.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2.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具、茶水等;2.学生准备:研究用品、作品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复中国画的基本构图方法;2.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正文环节:1.教师讲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文化背景;2.教师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如水墨、颜料等;3.教师讲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如写意、工笔等;4.教师示范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跟随练;5.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总结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2.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课堂作业:1.学生完成本节课的绘画作品;2.学生复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2.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1课:形的魅力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绘画和造型表达形的美感和魅力。

学生将研究不同形状的基本概念,如线条、形状、空间和比例。

通过练不同的技巧,如素描、速写和模型制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形的魅力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第2课:形体的组合本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将不同的形体组合在一起,以创造更复杂和有趣的形态。

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基本几何形状和曲线来构建形体,并探索不同的比例和空间关系。

通过练不同的技巧,如立体绘画和模型制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形体的组合技巧,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第3课:抽象的雕塑本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抽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艺术创意。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教课设计目录第 1 课形的魅力 (2)第 2 课形体的组合 (4)第 3 课抽象的雕塑 (6)第 4 课学构图 (8)第 5 课静物写生 (10)第 6 课喜怒哀乐 (12)第 7 课夸张的脸 (14)第 8 课奇异的肥皂粉 (16)第 9 课写意蔬果 (19)第 10 课写意动物 (21)第 11 课学画松树 (23)第 12 课十二生肖 (25)第 13 课风筝的魅力 (27)第 14 课微观世界 (29)第 15 课会亮的玩具 (31)第 16 课小布偶 (33)第 17 课电脑美术——对称图形 (35)第 18 课旅行节 (37)第 19 课舞台上的布景 (39)第 20 课爱惜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41)第1课形的魅力教课目的:1、经过教课活动,让学生认识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观点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样形状来构成艺术画面。

2、经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领会造型元素-- 形的魅力,试试自己着手,运用构成原理创建各样画面。

并从中领会到乐趣。

教课重难点:1、认识形状的观点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样造型构成画面。

教具学具: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水教课过程:一、导入阶段:1、赏识各样平面形状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它们归类吗?为何?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发展阶段: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议论找规律)展现各样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议论)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状、色彩等)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顺手画的形状)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有规则:几何形、几何直线形、几何曲线形、无规则:不规则形、自由直线形、自由曲线形三、拓展阶段:1、如何运用各样形状构成画面(小组议论)。

师小结:第一要创建出各样形状(剪出形状)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四、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幅画。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全套(共70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全套(共70页)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全套(共70页)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全套共70页,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观察力为主要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本套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绘画、手工制作、欣赏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这种美表现在作品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创造欲望。

3.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以及将生活之美表现在作品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教学法:以具体的作品为例,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全套。

2.教具: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

3.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美术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一幅作品,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作品。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美术20 -----20 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美术教案xx小学教学进度表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材分析教案教案教案教学流程(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1、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作业要求: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四、作业展评五、课堂小结:六、课后拓展:新课标第一网1、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哀、乐表情画诀。

教师举例范画,学生直观学习掌握不同人物表情画法。

作业设计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不同的表情。

板书设计喜怒哀乐教学后记本课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运用夸张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是这节课的主要目标。

所以,我在四种表情讲解和分析时非常有针对性,学生平时习惯了表现喜乐的表情,而对哀怒的表情不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哀和怒的表情及脸部五官的变化上,并做课堂演示,深入讲解,每讲一个脸部表情都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最后采用儿歌教学加深对脸部表情的印象,同时,也充分提供给学生观察、发现和探究的机会,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表格式教案范文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表格式教案范文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表格式教案第十五课舞台布景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欣赏各种舞台上的布景,感受舞台布景对于剧情的重要性。

分工合作,制作一个舞台布景,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充分发扬团队精神,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学难点如何制作舞台布景。

教学准备布景所需物品主体设计备注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引导阶段欣赏舞台上的布景,说说这些布景给人怎样的视觉效果,在剧情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牡丹亭》沈皋王聿豹相结合的手守旧该剧舞美设计采用中性布景与传统法,以装饰性、概括性的特定舞美形象贯穿全剧,使人产生联想。

整个设计超脱了对具体场景地点的描绘,其浪漫风格与戏曲表演虚拟手法相结合,体现出汤显祖原作的精神,也解决了戏曲表演中舞台美术的时空跨越问题。

全剧以2块大幕,6块高低不同的硬片作为基本造型元素。

大幕中的一块作为全剧固定的背景,上面绘有亭子、假山、垂柳以及大片云纹形象;色彩以灰绿色为基调,但在天幕灯光下可以自由变化。

程主体设计备注元代《戏曲壁画》散乐是宋代以后广泛流传的一种正规雅乐之外的“俳优歌舞杂奏”,演出形式丰富多样,有戏曲、歌舞、杂技等,一般有乐队伴奏。

当时的许多贵族官吏家族都有散乐艺人。

本图为幞头、穿戏装的艺人。

殿内壁画即为著名的元代戏曲壁画。

这幅壁画共绘出演员和场面人员十一人。

演员的服饰,基本是元代时期的圆领或交领、宽袖或窄袖袍服。

幞头也有硬脚幞头及软脚幞头。

小组讨论准备演出什么内容,议一议我们的舞台背景可以借鉴刚才欣赏到的哪些形式。

发展阶段小组为单位,画出舞台布景的草图。

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商讨哪些可以用于制作舞台布景。

小组制作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四、完成布景之后请同学们演一演,乐一乐。

五、收拾整理六、课后拓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舞台布景及演出场面。

作业设计小组为单位,画出舞台布景的草图。

根据收集到的材料制作舞台布景。

板书设计舞台布景教学后记本课学习内容新颖,学生充满好奇和表现欲望,他们能够大胆设计舞台布景。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美术基本知识,提高绘画和创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欣赏与评述——了解世界名画,提高审美能力。

2. 第二课:绘画与创作——学习绘画技巧,创作个人作品。

3. 第三课:雕塑与工艺——学习雕塑技法,制作立体作品。

4. 第四课:设计与社会——学习设计原理,培养创新意识。

5. 第五课:综合与探索——跨学科创作,展示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审美观念,提高绘画、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基本技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评价等方法进行教学。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欣赏与评述——了解世界名画,提高审美能力。

(2课时)2. 第二课:绘画与创作——学习绘画技巧,创作个人作品。

(2课时)3. 第三课:雕塑与工艺——学习雕塑技法,制作立体作品。

(2课时)4. 第四课:设计与社会——学习设计原理,培养创新意识。

(2课时)5. 第五课:综合与探索——跨学科创作,展示团队精神。

(2课时)六、第六课:色彩与光影——探索色彩的奥秘,学习光影表现技巧。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色彩的三要素,学会运用色彩和光影表现自然景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自然光影,实践色彩搭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和光影的热爱,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理解色彩的三要素。

2. 观察自然光影,学习光影表现技巧。

3. 进行色彩和光影的实践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色彩和光影表现自然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第二课形体的组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生答:略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
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喜怒哀乐)
【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⒈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⒉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黑板前根据对应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状在上面摆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对特征加以说明。
⒊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第七课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学生拼摆。(你可以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材料来拼贴,如果没有你想要的物品或形状,你也可以画一画。)
(1)看,他们创作的人物多有新意,真棒!(奖励)
(2)如果是你,你会跟他的想法一样吗?你会把它贴在哪儿呢?(同学说自己的想法)每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原来人物形象可以变幻无穷。
3、引申:(实物投影仪)衣夹子在这儿是除了,a.它还可以联想到什么,像什么?b.变化角度呢?c.通过添加还可以是什么?d.与其它物品组合?变化他们的位置,方向?它还可以是什么?不同的组合,不一样的添加,不一样的想象,除了人物头像,他们还可以变出变幻无穷的形象。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第三课抽象雕塑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3)这张人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仔细观察它的嘴是什么?他的头发?他的眼睛?这是什么地方?(用房间的摆设巧妙地构成了一张人脸,作者的想法可真大胆,有创意。)(4)这张作者用什么来拼摆人物的。(用蔬菜来拼摆表示的)
可真是一些有趣的变了形的人物脸部形象。
2、朱老师这儿也有两张变了形的脸型,(贴在黑板上)并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谁愿意上来也给大家来拼摆不一样的人物头像吗?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多练习线描,在静物写生的基础上,可进行风景写生。锻炼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
讲一个科学家认真观察生活的故事。
第二课时:继续进行静物写生,并巩固静物写生知识
xx喜怒哀乐
教学理念: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对于本课的设计,我是由以下几个方面来想的:
“两个改变”既:一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成为课程教材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二改变传统表情教学,只是“就表情”“画表情”为由心情体验到表情感受,更强调心理的重要作用,从而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第五课静物写生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
体会写生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写生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写生的构图知识教学难点:用线描的表现方法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第一课形的魅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抽象雕塑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课多样与统一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2.欣赏一组静物写生画
师问:哪一幅好看,为什么?生答:略
3、学生实践:派学生代表(小组组长)选择静物
4、观察静物的组成结构:高、低、大、小前、后、左、右等(学生讨论)三.拓展阶段:
1.写生要注意什么?(学生讨论)师小结:写生对象的真实性
2、如何用线条表现静物?(学生讨论)师小结:利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直等特点,来描绘写生对象(师示范)
3、欣赏范画实例
画家是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完成一幅静物写生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取景框,把要写生的对象观察下来。
3.绘画步骤(教师示范)
(1)、摆好静物
(2)、用取景框观察静物
(3)、找出最高点、最底点、左右两侧的界线形成一个三角形
(4)、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