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王凯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体育学院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编号: 142305英文名称:Sports Anatom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2学时理论学时:41学时实验学时:11学时学分:4学分开设专业:体育舞蹈先修课程:无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观察标本、模型、活体结构和分析体育动作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毕业后从事体育活动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掌握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人体环节运动规律及体育锻炼的解剖学依据。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绪论1.教学基本要求主要阐述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科,人体解剖学的地位与作用,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以及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2.教学具体内容(一)、人体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概念及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二)、正常人体形态结构、机构和发展规律与体育运动关;系的内容。
(三)、运动解剖学研究内容(四)、运动解剖学研究方法。
(五)、运动解剖学发展概况及其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
(六)、标准解剖学姿势、基本切面与基本轴、解剖学方位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第一章细胞与细胞间质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介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细胞间质的概念及组成;重点阐述细胞膜和某些细胞器的结构。
2.教学具体内容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细胞间质的概念及组成;细胞膜和某些细胞器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一、概况:(细胞→组织→器管→系统)二、细胞的概念、形态与大小三、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①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电镜结构)② 细胞质的结构与功能基质:化学成份(介绍),包含物,细胞器:线粒体(电镜下结构)、内质网、核蛋白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中心体、微体、微丝、微管③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介绍)细胞核的形态、数目、位置细胞核的化学结构(核膜、核仁、核液、染色体)细胞核的功能第二节细胞间质一、细胞间质的概念二、细胞间质的组成与功能(简介)第二章基本组织1.教学基本要求本章阐述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一般结构、功能及其分布。
《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运动解剖学》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Ⅰ前言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下,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有一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及基本的了解,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及功能影响的有关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体育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去,为运动康复和运动训练活动及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提供形态学的理论基础,并为后续课程——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和体育测量与评价等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大纲供四年制本科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了解内容不划线)便于同学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留给同学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时数为24学时,理论24学时。
四教材:《运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世昌,3版,2015年3月。
Ⅱ正文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运动解剖学的概念、发展史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与方法。
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运动解剖学的概念,了解其基本观点与方法。
(二)通过列举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的事例,提高学生对学习运动解剖学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
(三)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四)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地位和目的。
(二)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三)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四)运动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运动轴、基本切面)。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120547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授课对象:运动训练专业开课学期:第1学期课时总数:54学时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朱国生指定教材:《运动解剖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教学目的:运动解剖学是运动训练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较系统地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主要机能,以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体育实践中的技术动作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体育教学奠定解剖学基础。
绪论课时:0.5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一、运动解剖学定义及分析二、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地位、作用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和观点基本观点、方法四、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解剖姿势人体基本面、人体基本轴第一章细胞与细胞间质课时:0.5周,共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的形态结构一、细胞的形式多种、多样二、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重要细胞器无丝分裂、有丝分裂第二节细胞间质一、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二、基质思考题:1、简述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特性。
2、简述细胞质内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3、试述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章基本组织课时:1周,共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上皮组织一、被覆上皮的结构及其分类单层上皮、复层上皮二、上皮组织游离面的特殊结构绒毛、纤毛第二节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分、细胞间质二、致密结缔组织肌腱、韧带、筋膜三、网状结缔组织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基质四、软骨与骨组织软骨、骨第三节肌肉组织一、骨骼肌肌纤维结构、肌纤维收缩、肌纤维分型二、心肌结构特点、功能三、平滑肌结构特点、功能第四节神经组织神经元结构特点、分类、神经纤维构成二、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构造、功能思考题:1、简述神经元结构及其功能。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代码:10040201201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学时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先修课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与教学要求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二、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绪论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造(自学)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一、细胞;二、细胞间质。
第二节组织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组织(在骨骼肌总论中介绍;四、神经组织(在神经总论中介绍。
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和骨连结一、骨的概述;二、骨连结概述;三、上肢骨及其连结;四、下肢骨和下肢骨连结;五、躯干骨及其连结;六、颅骨及其连结。
第二节骨骼肌一、骨骼肌总论;二、上肢肌;三、下肢肌;四、躯干肌;五、头颈肌。
第三节肌肉工作分析一、肌肉配部规律;二、肌肉的协作关系;三、肌肉的工作性质;四、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五、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
第四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一、动作分析介绍;二、解剖学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三、动作分析举例。
第三章内脏第一节总论一、内脏的一般结构;二、腹部的分区和主要脏器体表投影。
第二节消化系统一、消化管;二、消化腺。
第三节呼吸系统一、呼吸道;二、肺;三、憋气与屏息。
第四节泌尿系统一、肾;二、输尿管;三、膀胱;四、尿道。
第五节生殖系统。
第六节胸膜、纵隔和腹膜一、胸膜;二、纵隔;三、腹膜。
第七节体育运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一、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二、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三、体育运动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第四章脉管系统第一节心血管系统一、概述;二、心脏;三、血管;四、体育运动对心血管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运动解剖学是...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基础上,重点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与体育动作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主干课程、基础课程和先导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基本结构,旨在为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解剖学基础,为学生成为21世纪新型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提供必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学习。
具体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一)了解细胞和组织结构;(二)掌握骨、关节和骨骼肌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三)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的基本特征及生长发育规律;(四)熟悉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五)了解人体的形态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以及完成运动与日常活动时运动器官的基本工作规律,培养学生运用上述理论知识进行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人体运动的结构基础;构成人体基本单位的细胞;4种基本组织的构成与功能;器官和系统的概念;骨、关节和肌肉的构造和功能;全身骨的分布和形态特点;关节和整体结构的构造、功能及运动;肌肉分类与命名以及主要肌肉的位置和功能;关节的形态与机能分析、肌肉工作的原理、运动技术分析的依据和具体方法以及运动技术的实例分析,常用的人体形态测试方法;内脏的概念、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胃、小肠、肝、胰、气管、肺、肾、睾丸、卵巢和子宫等器官的位置、主要结构特征和功能;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基本概念;心脏的构造;动脉和静脉的结构和分布特征以及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感受器和感觉器的概念和组成;眼和耳的基本结构和调节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常用的基本概念;参与运动调节的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相关结构的名称、位置、主要器官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特征;参与运动调节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的名称、激素及功能;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运动解剖学英文名称:SportsAnatomy课程编码:学分:2分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36学时执笔人:张延审订人:范克全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
运动解剖学隶属运动人体科学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先导课,也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学生只有掌握了正常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才能很好地学习后读的人体科学类课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掌握人体环节运动规律及体育锻炼的解剖学依据。
要求掌握:1.掌握人体的结构及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2.掌握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影响。
3.应用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肌肉工作的规律和力学特性。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学习目的、观点和方法。
掌握常用解剖学术语。
重点与难点:人体基本方位术语教学内容:1.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2.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3.学习运动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4.运动解剖的研究内容和方法5.运动解剖学发展简史6.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1学时)教学目的:了解细胞的形态,掌握细胞的结构及主要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
掌握细胞间质的概念,了解细胞间质的形态、成分,了解细胞间质的功能。
重点与难点:细胞的结构及主要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内容:1.细胞2.细胞间质第二章基本组织(2学时)教学目的:掌握组织的概念、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分布与主要功能。
重点与难点: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分布与主要功能教学内容:1.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肌组织4.神经组织第二篇人体运动的执行结构第三章运动系统(14学时)教学目的:掌握骨的形态、分类、结构与功能,了解骨的理化特性及年龄特征;掌握关节的结构与运动形式;掌握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主要功能,了解骨骼肌的辅助结构、分类和命名原则。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
运动解剖学
教育教材:《运动解剖学》
学期
第一学期
基准学时
48学时
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运动解剖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人体的整体构造和基本的解剖结构;掌握基本的骨骼和关节结构,肌肉的构成、特点、配布规律以及体育运动对消化、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影响。熟练掌握主要关节的构成,参与重点关节活动的肌肉组成,主要肌肉的起止点及走向。能够为学生掌握其他专业课程以及对运动损伤部位的判断打下基础。
第2章 骨与骨连结
第三章 骨骼肌
第四章 体育运动解剖学分析
第五章 消化系统
第六章 呼吸系统
第七章 泌尿系统
第八章 脉管系统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
第十一章 感觉器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
教学方法建设:
视频播放
案例教学
讲练结合
实践操作
网络教学
考核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综合能力为核心,包括知识、操作技能和技术的应用、情感态度等几个方面:注意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两者的比例一般为4:6。评价方法采用平时学习(平时作业、实训报告、上课情况等)、实训表现、期中期末理论考核、期中期末实践考核等多种形式。评价主题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兼职实践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体整体构造和基本的解剖结构
2.掌握基本的骨骼、关节、肌肉的构成、特点、配布规律。掌握体育运动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3.熟练掌握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主要关节的构成及参与关节活动的肌肉组成。
4.熟练掌握主要大肌群的肌肉起止点及走向。
学习内容:
第1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运动解剖学原理》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原理》教学大纲运动解剖学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运动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人体运动的解剖学基础,为学生提供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教学目标- 理解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分析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探讨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讲:运动解剖学概述- 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运动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运动解剖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第二讲:骨骼结构与运动- 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不同类型骨骼与运动的关系- 骨骼对运动的约束和支持作用第三讲:肌肉结构与运动- 人体肌肉的组成和分类- 肌肉的收缩原理和力的产生- 肌肉对运动的控制和协调作用第四讲:关节结构与运动- 人体关节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性- 关节对运动的限制和促进作用第五讲:运动解剖学与运动损伤- 运动解剖学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运动对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影响- 运动相关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教学方法- 综合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 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 实践操作和实验室观察- 学术论文阅读和科研报告评估方式- 课堂小测验和作业- 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 期末考试参考书目- Kendall FP, McCreary EK, Provance PG. Muscles: Testing and Function with Posture and Pain.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5.- Neumann DA. Kinesiology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St. Louis: Mosby, 2016.以上为初步教学大纲,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28新版课程教学大纲(运动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locomotive sports anatomy)一、课程基本情况开课单位:体育系课程代码:044061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运动解剖学》,徐国栋,北京:人民体验出版社,2012.92.《运动解剖学》,胡声宇,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系统解剖学》,柏树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运动解剖学图谱》修订版,顾德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5.《人体形态学》,项涛,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
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规律,并能运用运动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解剖学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骨与骨连结(16学时)第一节骨与骨连结概述(6学时)1.了解骨的分类、骨的发生、骨龄、骨生长的影响因素、骨的功能;2.了解骨连结的分类、关节的结构、关节的运动、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解剖学因素。
了解体育运动对骨连结的影响。
3. 掌握骨的结构.第二节中轴骨及连结(4学时)1.了解躯干骨、颅骨各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对中轴骨连结的影响。
2.掌握躯干骨及其连结、颅骨及其连结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3.重点掌握躯干骨、颅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第三节附肢骨及其连结(6学时)1.了解上肢骨、下肢骨各关节运动幅度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
掌握足弓的组成、结构特点、功能和维持足弓的主要因素;了解体育运动对附肢骨连结的影响。
2.掌握上、下肢骨及其连结的位置、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骨盆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作用和运动;3.重点掌握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运动解剖学第一章:引言运动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和身体结构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学大纲旨在给予学生全面的运动解剖学知识,并培养学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运动训练、康复和相关研究的能力。
第二章:骨骼系统2.1 骨骼系统概述这一部分介绍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骨骼的分类、骨骼的形态和结构以及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2.2 主要骨骼本节介绍人体主要的骨骼,包括头骨、胸骨、脊柱、肩胛骨、骨盆和四肢骨骼。
每个骨骼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都将被详细讨论。
2.3 关节关节是骨骼系统中连接骨头的重要结构。
本节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关节,包括滑动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窝关节,并详细解析每种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肌肉系统3.1 肌肉系统概述这一部分介绍肌肉系统的组成、分类和功能。
重点讨论肌肉的结构、肌肉纤维的类型以及肌肉与运动的关系。
3.2 主要肌肉本节将介绍人体主要的肌肉,包括头部和颈部肌肉、胸肌、臂肌、腹肌、腿肌等。
每个肌肉的解剖结构、起始点和作用都将被详细说明。
3.3 肌肉协调与控制运动需要肌肉的协调与控制,本节将介绍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之间的联系,包括神经肌肉接头、主要神经和运动指令传递的过程。
第四章:神经系统4.1 神经系统概述这一部分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解剖结构和作用。
4.2 神经信号传导本节详细解析神经信号在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包括突触传递、神经兴奋和抑制等,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对运动的调控。
第五章:循环系统5.1 循环系统概述这一部分介绍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的结构、运输方式以及循环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5.2 心血管调节本节将详细讨论心血管系统的调节机制,包括心率的调控、血压的控制和血液供应的调节,以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第六章:运动解剖学应用6.1 运动训练本节将探讨运动解剖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包括运动员训练的解剖学基础、肌肉发展和运动损伤预防等。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保健与康复、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时数:32学时(讲课26学时,实验6学时)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概况《运动解剖学》是体育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正常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知识,掌握与体育运动联系最为密切的运动系统各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关节的机械运动规律、运动的主要肌群、以及发展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素质的基本原理。
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和对外部特征的影响。
重视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方法,为分析人体动作,发展力量和柔韧性等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为运动技术诊断、运动损伤预防和运动选材等方面,为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课程及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训练提供必要的解剖学知识。
并使学生从中获得相当的医学常识,丰富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开拓创造性思维。
为将来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及体育科学研究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中学《生物》、《生理卫生》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多增加案例,既要注重知识的科学性和基础性,又要增加生动性和实用性。
应重视实验课,按本纲要的要求制订实验教学大纲,选用实验指导书,购置必要的实验设备,完善实验条件、加强实验教学,保证实验课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表达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教学内容:人体、运动解剖学的定义、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基本要求:掌握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学习运动解剖学的目的与要求及基本观点、方法,了解运动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掌握运动解剖学基本术语。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运动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对于体育教育和运动康复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框架,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等相关知识,并掌握其在运动中的作用和变化。
二、课程目标1. 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并能够描述其运动学特征。
2. 理解人体肌肉系统的分类和功能,掌握肌肉与运动的关系。
3. 掌握关节的类型、结构和功能,了解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4. 理解运动过程中涉及的动作和动力学原理,构建运动分析模型。
5. 能够应用运动解剖学知识,评估和改善运动技能的执行。
三、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1.1 骨骼分类及特征1.2 骨骼系统的组成及结构1.3 骨骼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2. 肌肉系统2.1 肌肉分类及特征2.2 肌肉结构及功能2.3 肌肉与运动的关系3. 关节系统3.1 关节的分类及特征3.2 关节结构及功能3.3 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4. 运动分析4.1 动作的分类及特征4.2 动力学原理在运动中的应用4.3 运动分析模型的构建5. 运动技能评估与改善5.1 运动技能评估方法5.2 运动技能改善的基本原则5.3 运动解剖学在运动技能改善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运动解剖学概念的理解。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探讨运动解剖学在运动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
五、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国内外运动解剖学教材及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资源:相关的图像、动画和视频素材。
3. 实验设备:人体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关节模型等。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的要求,依据体育学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能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同时为体育学院开设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理论》等学科奠定基础,从而为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四)课程编码:20100043(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68学时,4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安排小计讲授讨论实验(音像材料)实践绪言11第一章人体基本构成 3 3第二章运动系统10 22 34 第二章内脏 6 2 8第四章脉管系8 2 10 第五章神经系统7 1 8第八章感觉器官 3 1 4 总计402868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绪论知识点:一、掌握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二、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定位术语。
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知识点:一、掌握细胞、细胞间质的概念。
二、掌握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三、熟悉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和功能。
四、了解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组织知识点:一、上皮组织(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征。
(二)熟悉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二、结缔组织(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征。
(二)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肌组织(一)熟悉肌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型肌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区别(二)熟悉肌节的概念,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的要求,依据体育学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能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同时为体育学院开设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理论》等学科奠定基础,从而为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四)课程编码:20100043(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68学时,4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安排小计讲授讨论实验(音像材料)实践绪言 1 1 第一章人体基本构成 3 3 第二章运动系统10 22 34 第二章内脏 6 2 8 第四章脉管系8 2 10 第五章神经系统7 1 8 第六章感觉器官 3 1 4 总计40 28 68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绪论知识点:一、掌握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二、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定位术语。
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知识点:一、掌握细胞、细胞间质的概念。
二、掌握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三、熟悉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和功能。
四、了解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组织知识点:一、上皮组织(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征。
(二)熟悉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二、结缔组织(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征。
(二)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肌组织(一)熟悉肌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型肌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区别(二)熟悉肌节的概念,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四、神经组织(一)掌握神经纤维的概念。
(二)熟悉神经元的分类、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三)了解神经末梢及末梢装置。
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知识点:一、骨总论(一)掌握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二)熟悉骨的发生与生长。
(三)了解骨的分类。
(四)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接总论(一)掌握关节的构造。
(二)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二)动关节1、掌握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2、熟悉关节的运动。
3、了解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分类。
4、了解体育运动对关节的影响。
三、上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1、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主要肌肉、韧带附着点的名称。
3、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二)上肢骨连结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特点及运动。
2、了解胸锁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肩锁关节的组成、腕管的概念、手骨之间的其它连结。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一)下肢骨1、掌握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与肌肉、韧带附着部位的名称。
3、了解跗骨、跖骨、趾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二)下肢骨连结1、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特点及运动。
2、熟悉骨盆、足弓的组成、特点、主要功能及其运动。
3、了解骶髂关节、耻骨联合的组成。
五、躯干骨及其连结(一)躯干骨1、掌握各部椎骨的一般形态和特殊形态。
2、了解椎骨、胸骨和肋骨的一般形态。
(二)躯干骨连结1、掌握椎间盘的位置、数量、结构和功能;脊柱侧面观的特征。
2、熟悉脊柱的组成、运动与功能;胸廓的组成与功能。
3、了解一般椎骨之间的连结、特殊椎骨之间的连结。
六、颅骨及其连结(一)了解颅骨的名称、分类。
(二)了解颅骨的连结。
(三)了解颅的整体观。
第二节肌肉知识点:一、肌肉总论(一)掌握骨骼肌的大体结构、物理特性。
(二)熟悉肌肉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动肌、对抗肌、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多关节肌的“主、被动不足”、肌肉肌拉力线等。
(三)了解肌肉的配布规律、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肌肉的辅助结构。
二、上肢肌(一)掌握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二)熟悉下列肌肉的起止点、训练方法: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三)了解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喙肱肌、肘肌、前臂肌群的组成三、下肢肌(一)掌握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二)熟悉下列肌肉的起止点、训练方法: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三)了解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缝匠肌、股内收肌群、小腿前群肌、小腿外侧群肌、小腿后群深层肌。
四、躯干肌(一)掌握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前锯肌、膈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
(二)熟悉下列肌肉的起止点、训练方法: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前锯肌、膈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
(三)了解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肩胛提肌、菱形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腹横肌、腰方肌。
第三节肌肉训练的原理与方法知识点:一、掌握肌肉训练的原理二、了解肌肉训练的方法第四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知识点:一、掌握动作分析的表格方法;掌握上、下肢常见动作进行分析。
二、熟悉动作分析中寻找原动肌的方法。
三、了解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第三章内脏第一节总论知识点:一、熟悉中空性器官的结构。
二、了解实质性器官的结构。
三、了解腹部的分区和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
第二节消化系统知识点:一、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胃、肝脏的位置;小肠的结构特点、功能。
二、熟悉口腔腺的组成;胃腺的分类及其功能;大肠的结构特点;胰腺的分部及其功能。
三、了解牙、舌、咽、食管的形态结构特点;小、大肠的分段。
第三节呼吸系统知识点:一、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鼻旁窦与纵隔的概念;肺的位置。
二、熟悉左、右支气管的分支特点;肺的主要构成;憋气与屏息的概念。
三、了解喉、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结构特点。
第四节泌尿系统知识点:一、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位置、肾单位的概念。
二、熟悉肾脏的大体结构、肾单位的构成及主要功能。
三、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态结构特点。
第五节生殖系统知识点:一、了解男、女生殖系统概况。
二、了解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六节胸膜、纵隔和腹膜知识点:了解胸膜与腹膜、胸膜腔与腹膜腔的概念。
第四章脉管系统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知识点:一、熟悉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与功能。
二、掌握心脏的位置、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心壁的构造、心传导系统的概念、营养心脏的动脉。
三、了解支配心脏的神经、心包的构成。
四、掌握毛细血管、颈动脉窦、颈动脉体、门静脉的概念。
五、熟悉肺循环血管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体循环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六、熟悉上、下腔静脉的主要收集范围。
七、熟悉动脉与静脉结构、功能的主要区别。
八、了解血管的分布规律、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
第二节淋巴系统知识点:一、熟悉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导管收纳范围。
二、了解淋巴管的分类、结构与分布;淋巴结的位置、结构与功能;脾的位置与功能。
第五章神经系统第一节总论知识点:一、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区分。
二、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灰质、白质、神经核。
三、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了解神经节、神经束、神经、网状结构的概念。
第二节周围神经知识点:一、掌握脊神经前支形成的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主要分支及分布。
二、熟悉脊神经的结构概况;内脏运动神经的概况。
三、了解脊神经后支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分布及机能;内脏感觉神经的概况;胸神经前支的分布。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知识点:一、脊髓(一)掌握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二)熟悉脊髓灰质中前角、侧角、后角中神经元的类型。
(三)了解脊髓的白质的构成、脊髓的主要功能。
二、脑(一)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皮质中枢的概念、主要皮质机能中枢名称、位置与机能。
(二)熟悉脑的组成、脑干的组成、小脑的主要机能。
(三)了解间脑的位置、分部和主要机能;脑干的外形特点、内部结构及机能;基底神经核的组成与主要机能;大脑的投射纤维、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的概念。
(四)了解脑和脊髓被膜、脑室及脑脊液循环第六章感觉器官概述知识点: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功能;感受器的概念、分类与分布。
第一节视觉器官知识点:一、掌握视细胞的种类及功能;掌握眼球的折光装置。
二、熟悉眼球壁的一般构造。
三、了解眼附器的构成。
第二节位听觉器官知识点:一、掌握内耳位听感受器的名称及各自功能。
二、了解耳的分部及各部主要功能。
四、考核(一)考核的形式:考核采用笔试答卷(闭卷)与平时测评(包括课堂测试、作业等)相结合的形式。
笔试范围为本大纲所讲授内容。
(二)成绩的计算:采用百分制评分。
期末考核占本课程总成绩的70%;平时测评占30%。
五、教材与参考教材(一)教材《运动解剖学》胡声宇主编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版(二)参考教材1、《运动创伤学》郑怀贤主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2、《正常人体解剖学》严振国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