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试验研究中的若干新进展

合集下载

对岩土工程及其勘察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对岩土工程及其勘察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料 和设 计 参 数往 往 难 度 很大 . 复杂 性 其
亦反 映 了岩工 程 的 新 进 展 与 展 望
随 着 环 境 保 护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需
高速 公 路 和高 速铁 路 等 的 修建 . 统 上 传 以 “ 度 ” 设 计 依 据 的 准 则 . 渐 由 强 为 逐 “ 变形 ” 则并 向“ 能 ” 准 功 准则 过 渡 在 岩 土 工 程 的 分 析 中引 入 了可 靠 性 设 计 理 发展 趋 势 . 于岩 土 工程 从 材料 准 备 到 由 施 工工 艺 整个 过 程 中 的不 确 定性 . 可 使
个 不 容 忽 视 的 因 素 .开 展 了对 原 状
土 、 饱 和 土 、 圾 土 、 土 、 洋 土 以 非 垃 冻 海 及 粉 土等 不 同种 类 土 的 动 力 特 性 的试
济 的发 展 战 略 密切 相 关 . 特别 是 沿海 地 论 . 以便 适应 结 构 极 限状 态 设计 方 法 的
才 在 方 法 上 有 灌 浆 加 固法 、 夯 法 、 石 料 . 可 能 有 正 确 地 设 计 和 施 工 勘 察 强 砂
桩 法 、 拌 桩法 、 水 固结 法 、 空 预压 工 作 不 仅 要 完 成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 反 映 搅 排 真 即
法 等 在应 用 上从 解决 一般 工 程软 弱地 等 大 型工 程 地 基加 固方 面发 展 . 在深 如 厚 软 弱 地 基 上 高 速 公 路 和 深 基 坑 开 挖 中的应 用 等 在地 基处 理 的 目的上 从 以
验 研究 : 用 了压 电 陶瓷 材料 制 作 的 弯 采
曲单元 。
靠 性 设 计 水 平 要 达 到 定 值 设 计 的 可 靠

黄文熙讲座

黄文熙讲座

1.1998年第一讲黄文熙讲座主讲人:沈珠江院士题目:软土工程特性和软土地基设计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所主讲内容摘要:在总结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在软土地基方面部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有关天然软土结构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有效固结应力法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建立软土结构性模型的新思路。

2. 1999年第二届黄文熙讲座主讲人:周镜院士题目:岩土工程中的几个问题单位: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主讲内容摘要:介绍多年来在工作中遇到的,对岩土工程有普遍意义的3个问题:①长江中下游片状砂的工程特性,它与石英质砂有较大差异,原来建立在石英砂研究基础上的一些经验,不完全适用于片状砂;②深基础的临界深度;③载荷板承载力的尺寸效应。

承载力中的临界深度和尺寸效应现象,并非传统土力学理论所能解释,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为此,笔者建议应加强土的基本性质和基础工程性状的试验研究,为土力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3. 2000年第三届黄文熙讲座主讲人:方晓阳教授题目: 21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单位:美国麻省州立大学环境工程和科技中心主讲内容摘要:论述了对环境岩土工程进行评价的重要性,同时讨论了常规岩土工程方法不适用研究土与环境相互作用问题的原因。

阐述了笔者于80年代末提出的粒子能场理论,并特别强调其在敏感性生态岩土工程方面的应用:①土的干湿、胀缩和冻融循环机理;②土的污染和清污机理及过程;③放射性核废料和氡气的控制。

最后,用两个最具挑战性的环境岩土工程为例来说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关联性和复杂性。

4. 2001年第四届黄文熙讲座主讲人:谢定义教授题目:试论我国黄土力学研究中的若干新趋向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主讲内容摘要:在分析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黄土的分类定名,黄土的水敏性,黄土的结构性,黄土的动力特性,黄土土力学的理论基础,黄土工程的设计,黄土地基的处理,黄土规范的框架等问题研究中的新趋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笔者倾向性的看法,总结给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与实例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与实例分析

第 39 卷 第 4 期 2013 年2 月
SHANXI

西
ARCHITECTURE


Vol. 39 No.
·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 ·
文章编号: 1009-6825 ( 2013 ) 04-0255-02
Labview 在 岩 土 工 程 测 试 中 的 应 用 探 讨
曹永生

刘裕华
(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北京 100120 )
要: 分析了虚拟机与 Labview 的优缺点及应用领域, 全面介绍了 Labview 程序的设计内容及步骤, 并将 Labview 应用于标准贯 入试验的钻杆质点加速度动态数据采集中, 很好的完成了采集任务,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Labview, 关键词: 虚拟机, 标准贯入试验, 加速度 中图分类号: TU412 文献标识码: A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导读:岩土工程处理措施的相关问题探讨,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分析,岩土工程施工技 术难点与对策,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探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 录
一、理论篇
Labview 在岩土工程测试中的应用探讨 1 波动理论在岩土工程测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改变对某建筑物基础设计的影响 8 方法教学在岩土工程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3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探讨 15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过程的质量控制 16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探究 18 岩土工程中的变刚度协调变形和内力问题探讨 21 岩土工程中勘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 岩土工程中软基施工质量控制 23 岩土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与特色研究方向 25 关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岩土工程勘察的若干思考 27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分析 29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重点问题的探讨 31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准确性技术的探讨 32 论述岩土工程测试与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34 论述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 35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 41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马秋磊 43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土工试验设计 44 浅谈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45 浅谈岩土工程中数值分析的几点思考 46 水文地质问题在岩土工程中的重要性 48 小议岩土工程的地基处理 49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与实例分析 50 岩土工程勘察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技术应用孟悦 51 岩土工程应变监测方法比较研究 53 岩土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新使命 57 岩土工程中的变刚度协调变形和内力问题探讨 65 岩土工程中勘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6 岩土工程中软基施工质量控制 67 岩土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与特色研究方向 69 岩土工程钻探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71 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 72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岩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74 自适应有限元极限分析及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76 综合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84

岩石力学研究最新进展报告

岩石力学研究最新进展报告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姓名:XXX学号:XXXXXXXX专业:岩土工程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1 引言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学期的《XXXXX》课程在不知不觉间结课了。

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在岩石力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令我神往。

下面我对岩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做简要报告。

岩石力学可以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用以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岩石工程的特殊设计方法。

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国防工程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石力学涉及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

岩石力学是一门内涵深,工程实践性强的发展中学科。

岩石力学面对的是“数据有限”的问题,输入给模型的基本参数很难确定,而且没有多少对过程(特别是非线性工程)的演化提供信息的测试手段。

另一方面,对岩体的破坏机体还不能准确的解释。

岩石力学所涉及的力学问题是多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甚至还存在电磁场等)、多相(固、液、气)影响下的地质构造和工程构造相互作用的耦合问题。

这就表明,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是极为复杂的,其大多数是高度非线性的。

目前,岩石力学的许多数学模型是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可以广泛接受和适用的概化模型并不多。

基于此,近年来,多种数值方法、细观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系统科学、分形理论、块体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算法、非确定性数学等域岩石力学的交叉学科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全新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更能激发研究者的创新精神,这也为突破岩石力学的确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

本报告主要对分形岩石力学、块体岩石力学、断裂与损伤岩石力学和岩石细观力学四部分的研究新进展做简要报告。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最近导师安排的任务非常多,而且要准备英语和政治期末考试),每部分内容除第一大段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外,只对近几年的三篇比较好的文献做分析说明,包括两篇中文学术论文和一篇外文学术论文,这12篇学术论文我都比较仔细的看了。

岩土力学研究观点_方法若干问题之我见_门福录

岩土力学研究观点_方法若干问题之我见_门福录

岩土力学研究观点、方法若干问题之我见Opinions of research viewpo in t and method to geomechan ics门福录(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548(2001)03-0380-03作者简介:门福录,男,1935年生,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从事工程力学、土动力学、岩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1引言笔者参加岩土力学和岩土工程科研、设计工作40年来,目睹本学科领域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20年来蓬勃发展,成果累累,新秀辈出,深感欣慰。

但是毋庸讳言,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岩土力学研究队伍中,在诸如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方面也还暴露出一些问题。

对这些问题如不加以澄清,势必谬种流传,贻误后学。

值此笔者即将告退之际,愿就个人接触到的成果、论著、文章、报告中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的感悟体会,供同仁批评指正。

如能引起年青朋友的兴趣和注意,并在实践中切磋琢磨,那就更是我的奢望了。

2关于引入假定唯物辩证观点是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的,现今似乎有些被忽视了。

一个具体表现是,处理解决问题时任意地引入与客观现实相去甚远的假定,或者任意推广只在有限范围与条件下成立的结论到其他场合中去,以致导致与事实矛盾和(或)不合逻辑的结论。

只举几例如下:(1)假设水为不可压缩的。

这对于土静力学问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对某些岩石静力学问题却不适宜。

在研究饱水土壤和岩石的波传播问题时如果想了解全部波动过程也不宜设水为不可压缩的。

(2)在处理饱水介质力学问题时既假设水为不可压缩的,又假设土与水无相对运动。

这实质上就导致了土骨架也是不可压缩的。

于是整个土水系统成为只能剪切的不可压缩体,压力按刚体传递不需计算了。

(3)处理三维普遍问题时假定土体的球应力三个分量相等。

而这只有在球对称荷载情况下才能成立。

还有在饱水动力学方程中假定孔隙水的惯性力1/3为液相承受,2/3为土骨架承受更是主观臆断。

历届黄文熙讲座主讲人及题目

历届黄文熙讲座主讲人及题目
历届黄文熙讲座主讲人及题目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讲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主讲人 沈珠江院士 周 镜院士 题 目 软土工程特性和软土地基设计 岩土工程中的几个问题 21 世纪环境岩土工程展望 试论我国黄土力学研究中的若干新趋向 高层建筑厚筏反力及变形特征试验研究 土力学经典问题的极限分析上、下限解 岩土塑性力学的新进展——广义塑性力学 非饱和土的性状及膨胀土边坡稳定问题 北京地区高层和大型公用建筑的地基基础问题 土体液化与极限平衡和破坏的区别和关系 土的清华弹塑性模型及其发展 广义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 岩石疲劳破坏的变形控制律、 岩土力学试验的实 2008 11 葛修润院士 时 X 射线 CT 扫描及边坡坝基抗滑稳定分析的新 方法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12 13 14 14 16 殷宗泽教授 石根华教授 殷建华教授 张建民教授 李相崧教授 刘汉龙教授 陈正汉教授 陈云敏教授 姚仰平教授 陈生水教高 高土石坝的应力与变形 二维非连续变形分析和数值流形方法的重大工 程应用实例 从本构模型研究到试验和光纤监测技术研发 砂土动力学若干基本理论探究 饱和土弹塑性理论的数理基础 岩土工程技术创新方法与实践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环境土工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 UH 模型系列研究 土石坝试验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方晓阳教授 谢定义教授 黄熙龄院士 陈祖煜院士 郑颖人院士 包承纲教授 张在明院士 汪闻韶院士 李广信教授 龚晓南教授
2014
பைடு நூலகம்17
2015
18

土体原位测试技术新进展

土体原位测试技术新进展
数 的可 能性 上 具有 明显 的 优势 。

水 压计
斤顶
( )自钻 式原位 剪 切旁 压测 试新 技 术 , 用多 级 加载 方 3 利
目 一
式 ,可 同时 系统 地获 取 土 的抗 剪 强度 、变 形模 量 、 静止 土 压 力 和剪 切 反力 系 数 等多 个参 数 ,对 系 统获 取土 体 参 数特 别 有
利 ,值 得大 力推 广 。



参 考 文献 【 1 宗泽 等. 原理 【 . 中 国水利 水 电 出版 社 ,20 . 】殷 土工 M】 07
【 2 】孟 高 头. 土体 原位 测 试机 理 、方 法及 其 工程 应 用【 . 北 MI
京 :地究和开发 ,特别是多功能探 头的应用和发展 , 目前原位测试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是
在 国外 已研制 出 旁压 静 力触 探仪 、 微 型旁 压仪 ( m— Mi P e s rm ee )等 。徐 光 黎等 针对 国 内的勘 察技 术 ,研制 r su e tr 了 自钻 式 原 位 剪 切 旁 压 仪 ( e — oi g I—i h a S l b r n st S e r f n u P e s rm ee , S S )( i 。经过 试 验和 分析 对 比发 r su e tr BIP 图 ) 现 ,S I P具 有 : 自钻 式成 孔技 术 ,可极 大 地减 少 土 的扰动 BS
方 法及 工程应 用f .武汉 :中国地质 大 学出版社 ,20. M1 07
【 4 ]徐 光黎 ,张晓伦 ,王春 艳. 自 式 原位 剪切 旁压 仪 的开 发 钻 及其 应 用 [l 岩土 工程 学报 ,2 1 ,3 ,( ) 5— 5 . 1 1 0 0 2 6 :90 95

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措施

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与措施

技术 参数 , 时修正 设计 和技术经 济优化 。 及 2岩 土工程勘 察中 的技术 问题 日益激 烈的市场竞 争 中 ,许多勘 察单 位 由于各 种 原因价格 进行 调 许多 领 钻探方法 比较 常见 的四种方 法是 回转钻探 、 振动钻 探 、 钻探 和 查 , 侦察单 位使用 的先进 手段和 先进 的设备 , 先 的调 查质 量 和技 冲击 术 进步有停 滞不前 的趋势 。根据 目前 的“ 土工程勘察 规范 ” 准确 , 岩 提供 冲洗钻探 , 最常用 的方 法是 回转钻探 。 是 经济 考 孑径应满 足采样 和抽水 试验 的 目标 ,孔 深度应 该为 人 目的层 以下 合 理 , 的岩 土工程勘 察报告 任务 , 虑岩 土工程 勘察 中存在 的技 术 L 3 5 深度量 测精 度最低不 能不 低于 -c 。岩样 的采 取率 淤泥 不低 于 问题很多 , -m, + m . 5 主要有 : 2 . 面划 分 问题 : 同的土 壤和 岩石 风化程 度界 面 划分 , 质结 1界 不 地 8%, 0 , 是完整 的岩石及粘 土 。如果是 破碎 的岩石 , 子和砾 石土 不 并且 沙 和不 良 质地质 界面 。 地 低 于 6%; 把重 点放 在确 定位 置 ( 5 需要 滑动 带 , 弱夹 层 等 )应采 用 双 构与弱结 构所决 定的 , 软 , 2 . 质形态 : 地下物体 , 布格 局 , 地点和 埋藏深 度 的 2地 未知 孔分 埋葬 芒 = 续 取心 ; 管连 当需要 确定 岩石 质量 指标 问题 时 , 取 7 毫 米 口径 应采 5 测定 。 双层芯管 和金 刚石钻头 。 根 据要求 , 钻在岩 石 , 土壤 , 和原位 测试 。应力层 取样 、 位测 试 水 原 2 . 3岩土参数 : 岩土工程谢 惨 数( 承载能力, 变形参数难以确定) 。 2 部 分综合 能力的技术 人员勘察 现场 调查 与室 内分析 , 始数据 4 原 距离 为 1  ̄ 米 ;各 主要 土层 的原 状 土样 或原位 试验 数据 的不少 于 6 米 2 缺 往 件( ) 套 。核心专业 人员及 时 目录 , 和人物 的岩土原位 测试和 实验 结 使用 的能力 不强 , 乏如何 辨别 真假和 缺乏建 筑结构设 计 知识 , 往 造 列名 成调查 目的不 明确 , 数据可 以不能 满足需要 。 果吻合 。 2 . 5调查 技术 人员 的技术 素质 问题 遇 到重 大项 目和复 杂项 目束 手 1. . 1 2井探 、 和洞探 槽探 当钻井 方法 难 以准确 识别 地下 情况 ( 如故 障 , 坡 , 滑 隧道 , 坝 , 大 地 无策 , 不能使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 3解决 问题 的措 施 下洞室群)以及使用的探索 , , 挖掘和探索洞穴。深度不得超过地下水水 为解决岩 土工程勘 察技术 问题 , 了以下几 个方面 的工作 。 提高 位, 平洞深( 和部分按工程要求的测定。 长) 3 . 1勘察 手段的多榉 l提高 了测量 的精 度 , 分反 映现场 调查 的各 生 充 h . 探 1 3地 工程地 探查是 一种勘 探的手 段 , 也是 一种原 位测试 手段 , 以测定 种 地质体形 态 , , 可 界面 力学特 征及其 相互关 系。在 该方法 中 , 不仅依 靠传 随着科技 的发 展 , 应结合 工程 地质 填 图 , 钻探 , 点 岩 石波速 , 态弹性模 量 , 动 动剪切模 量 , 的循 环 , 良好 电阻率 , 射 『辐射 统 的单一 的侦察 手段 , 放 生 蚀 , I选择 , 理生 应用 价值 工程 物探 技术 , 遥感 和 地理 信 息系 统 的概况 及 参数, 土壤腐 蚀金属 。 1 - 2工程 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 勘察岩 土工程 研究 的基础 工作 , 是在 应 用 。 3 - 2加强 勘察技术人 才 、 和技 术培训 , 成 系统 的周 期 , 进知 教育 形 促 早 期阶段 的一般侦 察 。 该方 法只用到地 质和工程 地质理 论 , 地面上 的 在 地 质 现象 的观察 和描述 , 析其 本质 和规 律 , 推 断 出地下 地质 情况 , 识 的更新 。 分 并 为下一 步探索 和试 验和其他 调查方法 提供依据 。 3 _ 3加强 土工试验 和原位 测试新技术 的应 用 , 加强施 工 使用检 测 和 保 1 . 探和取样 。 3勘 勘探 工作包括 物探 , 和坑探等方 法 。 钻探 它是用 于 监测技术 , 证提供 岩土工程的 设计和施 工参数 的可靠性 。 3 . 4调查 现场岩石 和土壤 的采样 和测试 工作 。岩石 和土壤 的取样 、 研 究地 下地质 条件 和可利 用勘探 工程取样 原位测 试和 监控 。根据调 查 和岩土性 质 的各种 选择勘 探方法 。物探 方法是 一种间接 的方法 , 的优 原位测 试岩 土工程勘 察 的结 果 ,重要 的数据来 源也 是解决 勘察技 术 问 它 首先 是测试结 果数据 的分 - 的基础上 , 价 如果没有 完整 和可靠 的 点是钻 井和 探测光 , 经济快 速 , 时解 决工 程地质 测绘很 难推 断和迫 切 题 。 及 分 岩 需要 了解地质 条件 , 以经 常被用来 与测绘工作 。它可 以被用来作 为钻 测试数 据 , 析和评 价是不 现实的 。 土工程设 计 计算 的准确性 和可靠 所 孔探测 先行 或辅助 手段 。然而 , 解释 往往有 多个解决 方 案 , 的 性取 决于计算 模 型和计算 参数 , 算参数 的计算 模式更 重要 。其 次 , 物探 使用 计 岩 在钻探 和取样 过程 中 , 总是会 有 一定程 度 的 方法 和地形 条件 和其他 因素 ,需 要验证 的结果 。钻井 和点蚀 或勘探 项 土工 程试验 有更 大的 困难 , 目, 接勘探 手段 , 直 了解地质 条件在 岩土工 程勘察 是必不 可少 的 。其 中 干扰 , 测试结果都 会有一定 的影响 。 对 3 . 5重视地 质钻 探过 程控 制 。岩 土工 程勘 察地 质钻 探仍 然是 主要 最广 泛使用 的钻探 工作 ,根据分 类阶层 和侦察 要求选 择不 同的钻 井方 法 。当钻 井方法是难 以确定 的地质条件 下 , 应该使 用坑探 的方 法 。隧道 的 , 有效 的侦察手 段之 一 , 以在 岩土工 程地 质钻探 过程 中根 据不 同 最 所 形 测试 以达到 既 能满 足 工程 的种类很 多 , 根据调查 和选择 。 探工程通 常需要使 用机械 和电力 的 岩石 , 成条 件 和取 样 , 要求 钻 井设计 和 控制 , 勘 设备 , 浪费人 力 , 勘探 工程建 设周期较 长 , 到许 多条 件 的限制 。 技术 要求和提 高经济效 益的 目的。 一些 并受 因此 , 使用 这种方 法应具 有经 济角度布 置勘探 工程 , 程地质 调查 和勘 工 4结语 本 文通过 对岩土工 程勘察 技术 与措施进 行 了分析 ,了解 到岩土 工 探 的结果为依 据 , 盲 目性 、 避免 随意削 减 。 1 原位测试 和实验 室试验 。 位测试 和实验室试 验的主要 目的是 程 勘察需 要解决 的 问题 很多 并且相对 复杂 。岩土工 程勘 察工作 的任 务 4 原 提供相 关技 术 资料 , 和评 价领 域 的工 程地 质条 件 , 分析 提 在 岩土工 程分 析与评价 提供必 要 的技 术参数 , 土壤物 理指标 , 包括 强度 是 查 明情 况 , 参数 , 固结变形 特 眭, 系数 , 渗透 应力 , 应变关 系 的时间参数 。 位测试通 出了解决 岩土工 程 问题 的建 议。岩土 工程勘 察工作 者 只有全 面掌握 岩 原 并 不 常 与帮助 的勘探 项 目 一个 详细 的调 查 阶段主要 调查方 法 。原位 测试 土 及相关 规则 , 在实 际工作 中相互 学习 和总结 实际工 作经验 , 断提 是 的优势试样不脱离原来的环境 ,主要在原地应力条件下土壤和岩石的 高技术水平以便有效地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同时也促进经济和社 体 积大 , 以反 映出宏 观结构 的岩石 和土壤性 质 。试 验周 期短 , 率 的 会 可持续 发展 。 可 效 参 考文献 采 样高你 坚硬 的 岩石 和土壤 的 实现是 通过 测试 和评 价及 其 工程 特性 。 1 1 浅谈岩 土工程勘察 中存在 的若干 问题切. 山西建筑 ,0 8 4 . 20 第 期 缺 点是试验 应力路径 是难 以控 制 , 边界条 件复杂一些 测试耗 费人力 。室 『 马莉. 2 1 探讨解决岩土 22

浅谈岩土工程以及勘察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岩土工程以及勘察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岩土工程以及勘察的现状与发展作者:王忠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众所周知,每个建筑场地中岩土工程的性状和建筑物都和岩土体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

本文主要分析了岩土工程的进展,并对岩土工程勘察进行了简单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现状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引言岩土工程是我国市场经济普遍实行的一种专业体制,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从岩土体本身来说,岩土材料性质的可变性取决于应力水平,并且岩土工程的性质还会随着时间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这些复杂性都反应了岩土工程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的新进展与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岩土工程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它要求从材料、理论到施工工艺都提出了全方位的系统要求,还应该与施工做好协调作用。

岩土工程的发展前景可谓很好,大致可有:(1)在地基处理方面近年来,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比较快,它已经从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发展到解决不均匀沉降和过大沉降的方向。

在方法上常用的有强夯法、砂石桩法、搅拌桩法、灌浆加固法、排水固结法等。

在应用方面不仅能够解决一般工程软弱地基加固的问题,还能解决各类深厚和深挖等大型工程地基加固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在深厚软弱的地基上高速公路和深基坑开挖中的应用等。

另外,依据大量的工程实践,在设计理论的设计方法上,还修正了地基处理规范和设计的手册。

但是从总体来说,地基处理的设计原理和质量检测以及评价还跟不上工程的应用,有待今后较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2)在材料本构关系和计算方面岩土作为一种典型的多相散粒体材料,它的性质是十分复杂的,在低应力水平下的土应力应变关系仍能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岩土工程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大型的岩土工程的需要,这样能促使人们更加深入地去探讨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从而掌握土的变形规律。

土工合成材料试验研究在岩土工程中的新进展

土工合成材料试验研究在岩土工程中的新进展

03 2 6 .4
O 3 l 2 7 5
注 意:1 ( )栏的渗透系数是联合公式 ( )的渗透系 . 1 2 数从公式 ( )计算得到的。( )栏的渗透系数是在假 定砂 的 4 2 渗 透系数 k = 。 公式 ( )直接计算得到 的。2 测试 A P中 1 o从 3 . 3
【 摘 要 】介 绍 了近 些年 来土工合成材料 的试验研 究中在岩土工程 中所取得 的部分进展 ,包括膨 润土防水垫的 自愈特性和
渗透特 性;使 用循环 水压 力计 滞后特性 的研 究;土工膜接缝评价热 图解监测法的发展 ;土工合 成材料 的迅速发展与相应标准测
试 规 范 的发 展 。
【 关键 词 】 土 工合 成 材 料 ;岩 土 工程 ;试 验 ;进 展 【 中图分类号 】T 1 U4 【 文献标识码 】A 土 工合 成 材 料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岩 土 工 程 材 料 ,它 以人 工 合 成 的聚合物 ,如塑料 ,化 纤,合成橡胶等为原料 ,制成 各种
圆筒 的 空隙 之 间 ,另 一 层 2  ̄ 3 c 5 0 m厚 的砂 层 放 置 G L上 作 为 C
承 重层 。
渗透 系数
( 2)
原 状
原 状
40
A 3
原状 原状
原 状 原 状
O 5 5 l 6 _7
23
06 . 1 7 .8
26
扰 动 BP 1 扰 动
测 试 中砂 层 的渗 透 系 数 是 2 4 . 0 c / 。G L 的测 试 结 果 列 . 1 1~ m s C 于表 1中 。
表 1 G CL的测 试 结 果
测试 G L样品 C
( ) 1
试仪如 图 1 所示 。圆筒的直径是 2 c ,高度是 6 c 。滤纸放 8m 5m 在 圆筒 的底部 。在滤纸上放置砂层 , 砂层 厚度 是 5 1c 。 ~ 4 m 修 剪过 的圆形 G L放置在砂 层上面。膨润 土粉末填充在 G L和 e C

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与若干问题探讨

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研究现状与若干问题探讨

使用 的各种反分析方法 , 对于现场施工步骤 的精确考
虑程度还是远远不足 的, 有些科学家们虽然 已经意识 到 了这 方 面 的 问题 , 这 针对 这 些 问题从 空 间 的效 益 方 面、 时间的关联性方面 、 时间的具体影 响方面提出了担 忧, 但还是缺少相对明确的解决办法 。以上这些 问题

析计算还是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回顾我们现今正在
有些涉及到的有价值的参数往往还是存在敏感性太低 的现状 , 只有 当参数 调 整 到最 大时 , 相 应 的 目标 函数值
才 会 发 生相 对 微 小 的变化 , 从 而 很难 收敛 到 那 个 最 为 正 确 的 答 案上 来 。这 一个 问题 总结 来 说 , 症 结 还 是 在
分析方式 , 在水 电的工程中也有一定 的应用。第二个 阶段是指 2 0 世纪 8 0 年代 的初期到 2 0 世纪 9 0 年代初期
这段时间, 这 段 时 间也被 称 为反 分 析 的发展 阶段 , 这一
阶段 中我们采 用了不 同的本构关 系 、 不 同的计算方法 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 并且综合考虑到 了现场 已有 的实测条件 , 对这一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性也进行 了深入的探讨 , 在这一阶段 中呈现 出来的这些特征十
但 是 考 虑 到 其依 旧存 在 局 部 最小 点 这 样 的情 况 , 因而
体步骤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我们 已经在使用 的反分 析方 法 虽然 从 客观 上为 我们 从 现场 实测 过 来 的资 料进
行 反馈 设 置 了可 能 , 但 现 场 的 基本 施 工 条 件 对 于反 分
旦我们使用的方式达不到全局的最优化 , 在不 同的 初 始 点上 也 就 不 可 能立 即收 敛 到 局部 的最 小 点 上来 ,

岩土工程地基基础岩土技术检测方法

岩土工程地基基础岩土技术检测方法

岩土工程地基基础岩土技术检测方法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今天,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建筑行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就岩土工程而言,地基基础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开展工程建设的时候,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进行地基岩土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做好地基基础勘察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才能够保证。

因此,本文深入研究了岩土工程地基基础岩土检测的技术路径,对建设工程建筑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讨论在岩土工程地基的建设中,岩土工程基础测试被用来确定准确的设计参数。

通过在岩土工程中测试地基,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项目的施工安全性。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岩土工程中的地基测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地基的安全和质量必须朝着高效和质量的方向发展。

因此,加强岩土工程地基基础试验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对于建筑施工地地基岩土进行实验测试,其步骤如下,必须先取样品,接着是样品封存,样品运输,最后才可对试样采用样方法进行处理、再执行标准操作程序,样品的检验。

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操作流程,就会造成检测结果不正确。

等到有了资料,然后将其与样品质量相关标准相比较参照。

以下是对岩土工程中地基基础检测具体实施程序做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1]。

1.地基岩土试验测试概述地基岩土实验测试按测试环境分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两种,字面意思是,所谓现场实验测试,就是在施工现场进行地基岩土、对岩受力状况进行的直接试验,分析,主要进行旁压试验,辅以触探实验、荷载试验等手段进行,对于场地基层岩土,进行了模拟压力的实验研究,检验其可承受最大分压力,从而掌握建筑施工的重要资料。

现场实验测试一般采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法,通过模型箱加载来实现土样固结过程及强度变化特征。

而室内试验检测则在采集样品后完成,运送到实验室,根据国家标准,并与建设工程规划设计相结合,现场岩土样品全方位的分析和检测,对土壤岩石的受力情况和成分构成进行准确的分析[2]。

浅谈环境岩土工程

浅谈环境岩土工程

1 . 究现状 2研
国内学 者于 2 世纪 8 年代末开始关注环 境岩土工程问题 ,相继 O 0 出版 了若 干有关环境 岩土工 程的专著 、 与会议论 文集 。 译文 经过近二 十 年 的研究, 环境岩 土工程 取得 了很大进展, 但是对环境 岩土工程 自身 的 定义、 目的任务 、 研究 内容等问题学术 界还没有取 得一致 的认识 , 对学 科特点 、理论基础 、中心课 题以及与相关学科 的关 系还有 待进一步研 究程下的定义是 : I -' q应用 岩土工程的概念 进行环境保护 的跨学科 的边缘学科 ,并将环境岩 土工 程的研究 内容大
危 害可不予 考虑 , 但水头 降低过大 , 并且疏 干的范 围又较 小时 , 不均 匀 沉 降可能 引起建筑物 的倾斜 、 墙体开裂 。 而基坑壁侧 向位移在支护设 计 中已做 了考虑 , 但常 因计算参 数 、 计算模型不确定性及精度等原 因造 成 计算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合 , 而导致侧向位移量过大 , 从 也可能会 引起 周 围土体 的开裂和坍塌 , 同时侧 向位 移又能间接引起地表沉降 , 其原 因之 是土体侧 向变形导致 的直接 的高程降低 ;其二是土体侧 向变形 引发 的垂 向弹 、 塑性变形 。 这二者的变形位移所产生的地表沉降对基坑周边
科技信息
高校 理科研 究
浅谈环境岩土工程
焦 珍 1 胥俊 杰 王 。晖 z , 2
(. 家庄经济学院工程 学院 2 1 石 .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3 . 北方工程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 司)
[ 摘 要] 本文从概念 、 范畴及研 究课题等方 面对环境岩土工程进行 了介绍 , 并总结 了其在土木工程建设 中 存在 的问题 。 [ 关键词 ] 环境 岩土工程 抗震措施 结构设计 环境岩土工程是岩土工程 的新发展 ,是岩土工程 和环境 科学交叉 的边缘学科 , 它是应用岩土工程 的概 念对 环境进行保护 。 目 , 前 它还是 门新兴的学科 , 个性鲜明 、 实用性强 、 应用广泛 。 1 环境岩土 工程发展简介 、 1 . 1问题的提出 1 8 年在 旧金 山召开的第 1 届 国际士力学与基础 工程学术会议 92 0 上, 有学者提出了题为《 环境岩土工程现状报告 》 的文章 , 引起 同行 的注 意。1 8 年方晓阳先生提出 了环境岩 土工程的概念 ,9 6 95 18 年在美 国里 海大学召开的第一届环境岩土工程 国际学术讨 论会 使环境岩土工程 开 始成 为一门独立学科 。

选岩土工程中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进展

选岩土工程中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进展

岩 土工程本 身就是 一个 复杂 的信 息载体 ,岩 土也 因其 固有 的特 点 造成选岩土工程中出现 了大量 的信息数据 。显 然 ,在这些大 量的冗


数据挖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
1 数据挖掘基本概念 。
余 繁杂信息数据的背后 ,隐含着大 量的不为人知 的有用信息 。如何从
数据挖掘 ( a n g 就是从 大量的 、有噪声的 、不完全的、 D t Min ) a i
l工程 管理
I CONS RUCTI T oN
选岩土工程 中数据挖掘 技术的研究进展
杨 中镜
湖 南 省 有 色地 质 2 7 湖 南 长 沙 4 1 9 4队 1 02
摘要 :随着计 算机技 术的不断推广和扩展 ,岩土工程领域也广泛 的用到 了计算机相 关技 术 ,其 中数 据挖 掘在选岩土 工程 中的应 用就较为广
在 选岩石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几方 面来 阐述数 据挖 掘在岩石工程 中的应 中 ,提炼出对项 目 利用价值 的基 本信息 ,进 而为项 目提供有利的数 有
用。
据信 息支撑 。
( ) 五 搞好 “ 五定 ”。认真落 实。 随着安全 管理工作 的不 断进步 ,安全 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 , 对查 出的安全 隐患要做到 “ 五定 ” ,即定整改责任人 , 整改措 先 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得以迅速 推广 。 目标管理应用 于安 全管理方面 , 定
泛 。 目前 数 据 挖 掘 作 为 一 t比较 新 兴 的 学科 技 术领 域 ,其 强 大 的功 能 为 岩 土 工 程提 供 了 强 大 的技 术 支撑 。本 文 通过 介 绍数 据 挖 掘 相 关 知识 ,岩 土 ' l
工程 相关知识,数据挖掘 在岩 土工程 中的应用现状作 出简单评 价。希望能为以后的相关研 究提供一个可借 鉴思路 。 关键词 :选岩 土工程 ;数据挖掘 ;算法

我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我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第19卷 增刊西安矿业学院学报V ol.19Suppl. 1999年9月 JO U RNA L OF X I'A N M I NI NG INST I T U T E Sept.1999我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杨更社(西安科技学院建筑工程系,西安710054)摘 要:论述了我国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回顾了岩石力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以及岩石力学专家们一些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发展特色,并对可预期的进展及其前景进行了展望分析。

关键词:岩石力学;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 U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27(1999)S0-005-07我国的岩石工程有着长时期的发展历史。

在古代,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闻名全球、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以及由北京直达杭州的古老运河等都是代表性的佳作。

在当时,先辈们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设计施工,还没有建立岩土力学的概念。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遇到了许多与工程地质及岩土力学密切相关的技术难题。

如特殊的区域性构造地质、松散破碎复杂岩基、高地应力作用下的极软岩、大跨洞室围岩的大变形、水工隧洞群之间的相互受力作用、高陡岩坡的持续稳定、岩体内的不稳态渗流,以及“三下”(铁路下、水下和建筑物下)采煤等等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十分突出的问题。

交通、能源、水利水电与采矿工业各个经济领域的需要对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1],[2]。

从50年代末开始,我国有历史意义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勘测的大规模展开,为岩石力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以及实际的工程应用注入了巨大的活力[3],[4]。

80年代末,中国政府决定正式兴建长江三峡工程,更大量的岩石力学与工程问题摆在中国专家、学者们的面前,如长达6km、坡高最大达170m的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开挖,其整体稳定性与变形机制、岩体流变与地下水渗流等等极为复杂多变的岩石力学课题[5]。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新进展——首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综述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新进展——首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学术交流会综述
李 相 然 认 为 在 环 境 变 化 的 过 程 中 , 类 活 动 起 了 人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类 活 动 所 产 生 的 作 用 在 强 度 和 速 人 度 方 面 都 大 大 超 过 了 自然 力 的作 用 。随 着 我 国人 口的 增长和经 济的快速发展 , 以及 人 类 活 动 、 境 、 学 、 环 化 生 物 等 的 相 互 交 叉 作 用 , 境 问 题 将 变 得 日益 复 杂 、 环 严 重 。报 告 还 分 析 了造 成 环 境 变 异 的 人 为 作 用 类 型 , 研 究 了人 类 工 程 活 动 的 环 境 效 应 及 其 危 害 , 提 出 了 环 并
多 和 严 重 。 因 此 , 前 ( 0 2年 6月 1 ~ 1 日 ) 上 日 20 5 8 于
施 建 勇教授 分 析 了我 国城 市 卫 生 填 埋 的 现 状 , 论 讨
了固体 废弃 物 填 埋 场 的 防渗 衬 垫 系统 、 滤液 的抽 排 系 渗 统、 气体 的收集 系统 和最 终封顶 系统 中的有关 问题 。
3 振 动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杨 先 健 大 师 对 目前 国 内外 在 人 为 地 面 振 动 的 传 播 与衰 减 的 研 究 现 状 作 了 述 评 , 对 已 有 的 精 确 理 论 解 在 及 波 的 近 场 、 场 作 了讨 论 后 , 我 国 的 地 面 振 动 衰 减 远 对 公 式 用 于 铁 路 、 通 及 施 工 打桩 作 了分 析 , 探 讨 了 长 交 并
展 进 行 了展 望 。
落后 的 矛 盾 日益 加 剧 , 应 地 基 础 建设 的 规 模 持 续 上 相 升 ; 是, 但 由于 环 境 意 识 、 术 水 平 落 后 及 设 计 失 误 等 技 多 种 原 因 , 建 岩 土 工 程 所 引 发 的 环 境 问 题 亦 日趋 增 修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目前对环境岩土工程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的有 以下几种 :
调查研究中 。各 学者 在污染 土 电修复技 术方 面取得 了很 大的
进展。2 0世纪 9 0年代初发展 了一维 结合流理论 , 虑 了几 乎所 考
但不 包括介 质 的化学 反应 ; 随后将 此模 型扩 1方 晓 阳: )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 地球各圈层 和土 与岩石 的相互 有的介质流动过程 , 展应用于 p H值变 化和吸附反应。还有学者在他们 的模 型中考虑 作用 ; 环境岩 土工程 致力 于 研究 自然 环 境 和人 为环 境 问题 的 防 H值和 吸附反应对 化学平衡 的影 响 : 用一个相似模 型得到 利 治; 研究新 的岩 土性 质分析 方法 , 决传统 岩 土丁程 所不 能解决 了 p 解 了与试验结果相 吻合 的 z 2 n 移动模式 ; 将相 似 因素 考虑进模 型 , 的问题 。 b 的流动中 ; 电渗 法 中, 将 例如现 场强度 、H 的 p 2 施斌 : ) 环境岩土工程强调环 境对各类 岩土工程选 址 、 设计 、 应用于高岭石 p 2 非均匀分布 等用人公 式 , 发展 了一种用 缓冲法维持 相对均质 的地 施工 运营以及耐久性和可靠性的影 响; 环境岩 土工程使 原有 的岩
要 内容是用岩土工程 的基本原理 、 方法 和手段防止 自然 和人类 活 且在保护环 境方 面也 做 r大量的工作。
动 引 起 的地 质 环 境 的恶 化 , 析 和 评 价 环 境 与 各 类 岩 土 工 程 问 的 3 环 境岩 土工 程 的研究 内容 分
环 境 岩 土 工程 的研 究现 状 及 展 望
皂 基
摘 要: 介绍 了环境岩土工程 的定义及其研 究现状 , 从水土流 失 、 水入侵 与地 面沉 降、 海 土地砂 化及盐碱化 、 滑坡 与 山崩 等方面探讨 了环 境岩土工程的研究 内容 , 析 了环 境岩 土工程 的特 点, 分 并针 对环境 岩土工 程今 后的发展 提 出了一些建 议, 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 环境岩土工程 , 点 , 面沉降, 特 地 水土流失 , 内容

施工中的若干动态问题

施工中的若干动态问题

第十一部分动态施工中的若干问题所谓“动态施工”,应该从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

大家知道,根据暴露出来的围岩状态采取对策,是隧道施工的基本原则。

这里所谓“动态”是指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其力学动态也是不断变化的,施工过程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施工方法和技术都是为了适应这种“动态”变化的。

因此,隧道施工的各种决策都要在施工阶段的地质技术、施工阶段的量测技术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管理。

这也就是动态施工的基本含义。

首先要认识围岩、了解围岩,这在前面我们已经作了比较详细地说明。

其次,动态施工的基础条件就是要认识和了解施工中发生的各种“动态”的实质,如岩爆、大变形等,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采取的施工手段和方法,会引起什么样的力学动态的变化?它们的效果如何?这通常是通过量测、观察等手段完成的。

因此,在动态施工中,量测、观察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真正地实现“动态施工”,需要严格、科学的施工管理和高素质、技术密集型、应变能力强的队伍。

因此,不断地提高施工管理的水平和建立适应技术发展和动态施工的高素质技术密集型的队伍异常重要。

最后应该指出,动态施工与动态设计是不可分离的。

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在没有通过实践检验前,始终是具有预设计的性质,而真正的设计是在施工过程中完成和完善的。

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在施工体制上去适应这种需求,把施工中的设计权逐步地转移到承包商一方,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施工创造条件。

施工要点一隧道施工的动态管理过去我们在隧道施工中基本上也是按照“动态施工”的思想,进行设计和施工的,但因获取信息手段发展的迟缓、信息传输系统的不完善以及隧道施工环境和管理体制的限制等等原因,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施工”。

最近一段时期,由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各种获取信息手段和方法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设计施工体制的改革,给真正实现隧道的“动态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Some advances in researches and tests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resent years are described briefly. Several aspects of geomechanics on unsaturated soil,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DDA) and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NMM) analysis methods and geosynthetics technology are also described simply. The centrifuge modelling an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 technology used in geotechnical field are introduced. Some points are emphasized: more fundamental research work should be taken for unsaturated soil; the NMM analys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widely in geotechnical field; the high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should be introduced and utilized for soil tests and engineering monitoring; and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geosythetics engineering should be studied more clearly. Finally, some comments on the problem of geotechnique developing are also pointed out. Key words: unsaturated soil; geosynthetics technology;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 centrifuge modeling
第 32 卷增刊 2 2011 年 8 月
文章编 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Vol.32 Supp.2 Aug. 2011
岩土工程试验研究中的若干新进展
包承纲
(长江科学院 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10)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 任何一种土木构筑物都离不开岩土工程。岩土工程 的英文称为 Geotechnique,意思是与地球有关的技 术,台湾有一个刊物就称为《地工技术》 。但岩土工 程又是一个具有最大不确定性的土木工程,大家知 道,人类对地底下的东西了解甚少,一般只知道 10 km 内的一些情况,远比地上的、空中的少得多。 由于知得少,甚至不可知,因此做工程就会有一定 的盲目性,各种勘察探查也只能获得点滴的信息, 挂一漏万。岩土工程这种高度的不确定性给工程的 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可以说,岩土工程是土木
收稿日期:2011-04-19 第一作者简介:包承纲,男, 1935 年生,学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和岩土工程的试验、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研究工作。 E-mail: cgbao35@
2




2011 年
识, 除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土力学与岩体力学、 工程力学等基本学科作为专业知识外,还需像水文 学和气象学、水力学和渗流力学、河流动力学、材 料科学等的专门知识,以及类似试验技术、仪器设 备、施工技术、经济核算等一般知识。这就要求岩 土工作者除了必要的专门技术外,还需广泛的其他 知识基础。 鉴于岩土工程的复杂性,在岩土工程建设之前 和建设过程中,对它建成后的性状和行为进行预测 是必不可少的。预测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一 般的工程计算、各种室内试验、必要的现场测试、 仿真的数值分析、可能的物理模拟以及建设过程中 的原位检测等。这些预测手段的真实性和先进性决 定了预测的准确程度,因此研究这些预测手段,提 高它们的可靠程度和精确性就成为岩土工程科技领 域中的重要内容。岩土工程的先进性,从某种意义 上说,就取决于这些方面技术的进步。为此,大量 的岩土科技人员在上述各个方面不断地探索着,并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将就笔者所知,对近 年若干重要进展作一简介。
增刊 2
包承纲:岩土工程试验研究中的若干新进展
3
告(state of the art)中,对当时国际上非饱和土研 究的现状进行了述评 。这些是我国有关非饱和土 研究的初期成果。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非饱和土的研究开始引 起大家的兴趣,一方面作为众多博士论文的研究课 题, 另一方面工程建设中也不断遇到非饱和土问题, 迫使岩土工程界不得不面对这个棘手的课题。 此后, 非饱和土方面的文章较多地见诸于刊物和学术会议 中。回顾这些文章,以笔者片面的目光看来,讨论 非饱和土的有效有力、本构关系、计算方法或探索 如何把饱和土成果推延到非饱和土的可能性等方面 相对较多,而对它的基本特性和试验技术方面的研 究成果比较少些, 见到的如有吴宏伟 ,陈正汉 詹良通
2
非饱和土的研究
地球上真正的饱和土是很少的,大部分都处于
2.1 研究概况 非饱和状态,即使有些水下的土也往往含有一定的 气体。由于非饱和土中存在气相,它与液相、固相 交界面上产生的表面现象,使非饱和土的性质远比 饱和土复杂,而且由于测试技术的制约和相应的计 算方法不成熟, 它的性状的测试和预测也十分困难, 因此 对非饱和 土的特性 至今了解不 多。太沙 基 (Terzaghi)作为一代宗师把他的《土力学》限制在 饱和土的范围内,没有推广到非饱和土,可见,他 是深知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以及两者的区别的。但 是在世界各地的工程实践中,却不断地提出非饱和 土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土地区(如膨胀土、黄 土、残积土等)的工程。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在 开发西部干旱地区的过程中,发现大量的膨胀土问 题。美国垦务局(USBR)进行了许多试验研究工 作,并研制出一批仪器,取得了一批宝贵的非饱和 土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大都偏于工程应用方面 的,如设计参数的测定,土坝中起始孔压的计算方 法等,涉及基本理论方面的较少。其后英国的学者 提出了一些理论性的成果,其中著名的就是 Bishop 的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公式。这个公式最早是 1955 年在他的通信中提出的, 以后在 1959 年科罗拉多的
Some advances in researches and tests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AO Cheng-gang
(Key Laboratory of Geo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of Water Resources Ministry,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10, China)
摘 要:介绍了在非饱和土、数值分析、测试技术和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应用方面的成就。关于非饱和土方面,指出了加强非 饱和土基本试验研究工作的紧迫性;关于数值分析方面,认为流形元法为连续和非连续变形的力学分析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方 法,应加强在岩体力学和土力学中的开发与应用;关于岩土力学的测试技术,需密切注意近年高新技术在岩土领域的引进和 推广;对于土工合成材料,应加强机制的研究,注意在应用中掌握有关原理,最后对岩土工程研究中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 发展作了简单的评述。 关 键 词:非饱和土;块体理论;CT 技术;离心模拟技术 中图分类号:TU 411 文献标识码:A
[11] [9] [10] [2]
的滑动或沿结构面的折线滑动,采用极限平衡法处 理;另一是与膨胀土的膨胀性和裂隙性有关的浅表 层滑动,其特点是渐进式的和牵引式滑动。对此种 滑坡不宜采用一般的极限平衡法,而应采用考虑非 饱和膨胀土在增湿膨胀过程中变形受到约束而产生 应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为此,程展林等[15]开发了 考虑膨胀变形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法。计算表明, 如果不考虑膨胀土的特性,某一边坡的安全系数大 于 1.20 的要求值,但当虑膨胀变形特性时,安全系 数仅为 0.89。另一个附近的实际滑坡,在现有条件 下采用现场的强度参数的常规计算,并不会垮,但 若将膨胀力作为面力施加上去,则安全系数仅为 1.03,达到极限平衡了。 2.3.2 实例 2 砂土的渗透系数一般大于黏性土, 但研究证明, 当砂土处于某种非饱和状态时,其渗透性会小于一 般黏性土的值(如图 1) 。这主要是气相与固、液两 相厢交界面上发生的表面现象形成的毛细作用的结 果,毛细作用形成的弯液面成为一道屏障,阻碍了 水分的入侵,为此可以利用砂层进行膨胀土边坡的 雨水防护。这又是一个非饱和土的问题。
黏性土抗剪强度会议上正式发表[1]。在此期间,伦 敦还召开过专门的孔隙压力与吸力会议。Bishop 公 式形成了对非饱和土研究第一个高潮,但这个表达 式并未充分认识水气界面的表面张力的作用,且其 中 χ 值的物理意义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其后受到 了不少同行的质疑和评论,如 Jennings 和 Donald (1962 年) ,Burland(1965 年) ,Aitchison(1965 年) ,Matyash 和 Radhakaishna(1968 年) ,Brackley (1971 年) ,Fredlund 和 Morgenstern(1977 年) 等[2],但该公式的出现,使非饱和土的研究引入到 一个更深的理论探索阶段则是应当肯定的。 20 世纪 70 年代,以 Fendlund 和 Morgenstern 为代表的学派形成[3],他们避开直接采用有效应力 的概念, ,用零位试验验证了采用两个独立变量描述 非饱和土的强度和变形的方程,即双应力变量—— 净应力 ua 和吸力 us 来建立抗剪强度公式,并认 定非饱和土的强度由三部分组成:摩擦强度、吸力 强度和凝聚强度,由此形成了双应力变量公式,而 上面的 Bishop 公式则被称为单应力变量公式。 这是 非饱和土研究中的又一个高潮。但这个公式也有一 定局限性。Wheeler(2003 年)[4]指出,非饱和土的 性质不但受到净应力和基质吸力的影响,而且还受 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饱和度等的影响。由此说 明,仅用两个独立的应力变量还是不能惟一地确定 非饱和土的变形和强度。西班牙的 Alonso[5]则从更 为本质的细观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研究非饱和土 的性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本构关系。这些研究成 果尚未获得普遍的认同,但其方向是正确的,只是 这条道路可能需要更加艰苦的工作。 近年有人基于能量原理,研究非饱和土的有效 应力问题。Houlsby 对饱和与非饱和土变形功的表 达形式进行了研究和讨论。Jommi、Vaunat 等也基 于能量原理讨论了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以及与这些 应力相对偶的广义应变。赵成刚、刘艳等[6]基于连 续孔隙介质理论推演得到了非饱和土变形功的表达 式,给出了与固体骨架变形对偶的非饱和土的有效 应力,基于变形功提出了非饱和土广义有效应力原 理。上述的研究从另一条新的能量观点来研究非饱 和土的性质,或许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可行途径。 2.2 关于我国非饱和土研究的现状 我国土力学界在改革开放之前,并没有对非饱 和土的研究给予很多关注。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之前,有关非饱和土研究的论文一共只有 2~3 篇 (俞培基等[7]、包承纲[8]) 。1985 年在著名的抗剪强 度与本构关系学术会议上,笔者在一个发展水平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