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申报: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融合有效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背景(一)问题的提出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网络环境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第二,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带来了更加实用的辅助;第三,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立意的教学目标,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
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在学校教育中,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参差不齐:有些教师使用比较恰当,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少教师程度不等地被信息技术所左右,信息技术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高科技污染”。
如何使整合达到最佳状态,这是我们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界定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浅谈城乡教育意识的差异与教育公平问题.doc
浅谈城乡教育意识的差异与教育公平问题作者:刘海华李春艳苏晓丽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0期[摘要]思想意识指导行动,如果思想意识相对公平,那么,从教育起点到教育结果也就会相对公平。
文章以城乡教育意识的差异为切入点,讨论了农村教育相对于城市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孕育期教育意识、婴幼儿期教育意识、中小学时期教育意识三个方面。
[关键词]城乡差异教育意识教育公平[作者简介]刘海华(1974- ),男,河北涿州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数字化学习;李春艳(1980- ),女,吉林四平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硕士,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苏晓丽(1980- ),女,内蒙古卓资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系,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教育。
(河北秦皇岛 066004)[课题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BCA060016)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案例教学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同时也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5-0143-02一、教育公平的一般涵义教育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客观上要求进行公平分配,这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更是现代民主社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和标志。
但是,对于教育公平的涵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公平即教育机会均等,表现在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
为了顺应国际化教育发展的潮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行全民教育,并把推进教育机会公平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育立法的不断完善,高校扩招,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等工作就是很好的例证。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课题研究的就是信息技术如何与数学课堂进行融合,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课堂带来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进行实验和模拟操作,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学计算和解决难题等等。
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数学课程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和拓展。
例如,将数学问题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或游戏,利用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和讲解,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等等。
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和了解数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数学课堂带来更好的教学评价方式。
例如,利用在线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和在线测试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估和反馈,利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学习成果评估和排名等等。
这些新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也可以为数学课堂带来更好的教学评价方式。
本课题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进行融合,探究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多元互动教学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多元互动教学作者:严丽云来源:《小学科学》2022年第19期〔摘要〕小学英语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学,更注重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英语语感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多元互动教学对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和语感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在部分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实践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小学英语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构建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2022) 19-0079-03小学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现代化、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施行,也为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推动小学应用教学的更好进步和发展。
当前,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还未发展成熟,教师在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多元互动的具体模式和具体表现,进而不断强化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
一、多元互动教学概述多元互动教学实际上是将多种教学互动形式进行综合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极具代表性,且获得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对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推动学生多元互动,积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沟通、探讨,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创新和经验积累提供有力支持。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帮助。
多元互动教学实践不仅要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还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课堂上的所有元素进行综合利用,促使学生、教师、环境、教学内容等形成一个有机的动态的整体,在互动中促进多方交流,进而实现提升教学质量、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的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摘要:文章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多学科教学中的潜在价值及其在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中的应用。
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和提升学习参与度,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同时,针对教师培训、资源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通过任务型教学设计、跨学科主题设计等方法,结合数字化教材和在线资源,教师可以有效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差异化的教学安排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最终通过持续努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将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教学融合当谈及信息技术在多学科教学中的潜在价值时,便不可忽视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推动力量。
信息技术能够为教育提供全新的可能性,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个性化的学习途径。
本研究通过详细分析信息技术在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揭示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实质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其次,通过多媒体、互动性等特点,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基于上述论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多学科教学的融合,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章提出:通过科学合理地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多学科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其在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中的全面成长。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一)提供全新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不再只是简单的教学工具,更成了教育改革的驱动力。
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为教学提供全新的教学手段和资源。
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关于转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接受课题申报的通知》的通知
通知龙教体字[2011]104号关于转发《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接受课题申报的通知》的通知各乡(镇、场、管委会)中心小学、初中,县直属学校:近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下发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接受课题申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附件,可登陆中国教育技术网下载),现就做好我县课题申报工作通知如下:一、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自愿申报。
二、申请人根据《通知》要求,登录中国教育技术网下载并填写《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一式三份于5月27日之前交县电教室,并同时发送电子文档至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处信箱caet2005@、市馆邮箱gzsdjg@及县电教室邮箱lndjs@,邮件名称为“江西省龙南县××××学校申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材料”。
三、各课题申报单位按《通知》要求缴纳课题评审费,于5月27日之前交县电教室,电教室统一代收后送交市电教馆,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统一开具有效票据。
附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接受课题申报的通知》龙南县教育体育局二O一一年五月十三日附件:“十二五”课题申报通知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技术(电教)研究会,远程教育研究会,各团体会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机构,企事业单位: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动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教育信息化,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创新科研成果,我会决定启动教育技术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的各项工作。
一、有关事项的通知:(一)协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者可以在协会提供的课题选报内容中自主选择研究方向,或自行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并组织研究力量开展研究。
(二)申报者可自行确定课题研究持续的时间。
协会课题分为1年期(短期)、2年期(中期),3—4年期(长期)三类。
理事会工作报告模板范文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职教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交通运输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首先我受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朱伟生院长委托代表第一届理事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校多年来对交通运输理事会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职教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交通运输研究会(以下简称: 全国交通教育技术研究会)是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职教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张西月教授关心下,由河北交通学校杜兰卓校长积极发起下于2002年7月13日成立,第一次会议在河北石家庄市召开,有17所学校的28人参加会议。
会议选举杜兰卓为理事长,范嘉芳、迟秋玲、闫平、任威、施建年、钟建民为副理事长,李中秋为秘书长,蒋治国、钟继雷、刘国锋、滕志刚为副秘书长。
推荐蒋治国、等四位同志担任职教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并确定了学术研究评审的职责:对教育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对各团体会员推荐的论文、课件和应用软件,进行评比、审核等工作。
几年来,在各会员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学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3年11月22日交通教育技术研究会积极相应二级学会号召,有河北交通、无锡交通等6所学校参加了武夷山二级学会2003年会,送论文10余篇,课件10余个,并有多篇论文获奖。
2004年5月21~23日大家又相聚浙江舟山---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交通教育技术研究会2004年会, 职教专委会赵霞秘书长来会指导工作,评选推荐论文课件参加二级学会的评审。
部分成员单位2005年7月参加了在宜昌召开的二级学会2005年年会、2006年12月在重庆召开的二级学会2006年年会及2007年7月辽宁丹东二级学会2007年年会,并推荐论文课件参加评审。
2007年3月广西航运学校滕志刚同志参加了二级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
2007年起进入“十一五”新的五年科研发展期,我们交通教育技术研究会骨干学校也勇于承担一级学会国家级《教育技术促进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发展的研究》课题子课题,先后有三个课题获得通过,成为国家级课题子课题。
整合多元学科的教学途径与策略
整合多元学科的教学途径与策略
随着教育的发展,整合多元学科的教学途径和策略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下面是一些整合多元学科的教学途径和策略:
1. 项目学习:通过让学生参与跨学科的项目,他们可以在实践中应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主题式学习:选择一个主题,将相关的学科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例如,通过教授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可以涵盖生物学、化学、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应用知识。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等,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使用信息
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实践机会。
4.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5. 跨学科项目:组织跨学科的项目,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通过跨学科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学科知识,并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整合多元学科的教学途径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嘿,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想象一下,在课堂上,老师不再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像个DJ一样,把知识混合得五彩缤纷。
哎,你看现在的孩子们,手里总是拿着手机,刷刷刷各种APP。
与其让他们在课堂上打瞌睡,不如把这些科技玩意儿变成学习的小帮手,岂不是两全其美?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带着学生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像寻宝一样,真是让人期待啊!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平板电脑,打开一个个有趣的学习软件,哇,瞬间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老师讲历史时,不再是单调的年份和事件,而是通过虚拟现实,带着学生们穿越时空,亲历那个历史瞬间。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电影里的情节?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上,仿佛成了小小探险家,边玩边学,乐趣无穷。
知识不再是干巴巴的,而是像糖果一样,甜蜜诱人,让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还让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有的快,有的慢。
用智能学习平台,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量身定做学习计划。
就像做菜一样,调料放多放少,完全看个人口味。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再是那种“千人一面”的学习模式,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真是太棒了!再说说在线课堂吧,这可是最近特别火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家就能上课,穿着睡衣,喝着牛奶,简直就是“懒人”福音。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大家都呆在家里,线上学习成了救命稻草。
老师们通过视频平台,和学生们面对面,互动感完全不逊色于传统课堂。
学生们在家也能举手发言,回答问题,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屏幕那一端。
哎,真是方便得不行,甚至有的孩子还悄悄开摄像头,半个身子藏在被子里,哈哈,真是青春的调皮啊!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小烦恼。
比如说,学生们容易分心。
你想想,网络上那么多有趣的东西,谁能保证他们不偷看游戏或者短视频呢?老师们可得想点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专心学习。
也许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互动游戏,或者是比赛,看看谁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得更远。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课题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成为了教育界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这种融合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
通过使用数学软件、数学模拟器和互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更深入地了解统计学和几何学等数学概念。
同时,互动学习平台也可以提供在线作业和测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还可以通过虚拟实境(VR)和增强实境(AR)等技术来实现。
通过虚拟实境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而通过增强实境技术,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除了技术手段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然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的差异,一些地区的学校可能无法提供充足的设备和网络支持。
其次是教师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不足。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教师及时跟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引发一些教育伦理和安全问题,例如学生在网络上的隐私和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是一个具有潜力和挑战的课题。
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教师可以创造更具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数学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然而,为了实现真正的融合,我们还需要克服技术、资源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困难,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和均衡的教育。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秀课题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秀课题
以下是一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优秀课题示例,这些课题旨在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以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1. 基于人工智能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设计与应用
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推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2.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学习环境构建
探索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沉浸式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和体验式学习,提高学习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 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研究如何利用移动设备和移动学习应用程序,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4. 大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研究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以提供及时的教学评价和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效果。
5.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探索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如何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时间更多地用于互动和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6. 智慧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共享与协同教学
研究如何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教学,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这些课题都涉及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旨在推动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当然,具体的课题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确定。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课题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课题。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教育界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和作用。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丰富的数学学习环境,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数字工具和应用软件,用于呈现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模拟数学实验等。
通过使用数学软件,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数学概念,更好地探索数学规律和方法。
例如,使用图形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绘制函数图像、求解方程、进行统计分析等,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为数学课堂提供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节奏,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调整。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在线作业、测验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信息技术的融入还可以拓宽数学教学的边界,使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例如,通过使用数学建模软件,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让他们了解数学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然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其次,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数学教学的本质。
此外,还需要解决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之间的融合问题,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紧密结合,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人才的培养。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性研究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性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全国教育战线上逐渐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过程中日趋发展成熟。
如何应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系统发挥cai的优势,进行学科教学是我们每位师生经常面对的问题。
,结合自己物理教学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1.拿来主义,合理使用现成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五国家级课题研究:《信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我校的子课题为《构建e-learning web2.0教学平台,全面提升师生的教学绩效》,研究思路是利用清大学习吧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为有网络条件的师生提供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
为了更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自建了个人网站:大学阿里巴巴(),欢迎大家光临,多提宝贵意见。
2. “课件”向“积件”思路发展,探讨物理学科整合新方法:《csc电子备课系统》初中物理版是面向教师设计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集众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教学经验于一体,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必要的教学手段;又如几何教学平台的“几何画板”不仅适用于几何教学,而且也适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力学课程,它界面简单、容易学习、直观好用,因此这样的软件很受老师的欢迎。
以上两个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平台,就很好的体现了“积件”思想。
,运用“积件”思想,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径。
学科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运用”积件”思想,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使cai在课堂上的运用走出低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3.电脑模拟,发挥物理演示实验、虚拟实验室的功能3.1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白集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有1-4个年级,现有任课教师27人,学生522人,共有10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班通教学设备,电脑和投影仪一应俱全,每位教师都配备了一台电脑,拥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为了使我校的这些设施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教学服务,我们决定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这一课题研究。
课题小组有12名成员,,全部深入到教学一线工作,具有极好的研究环境。
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推动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我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作为这次研究的课题。
1、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各种媒体素材、试题、试卷、文献资料、课件、案例、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等。
数字化和教育价值是它的核心特征。
2、信息化教育资源包括的内容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教育资源的建设应该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资源就是一些静态的、客观存在的信息资源,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规定,信息化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媒体素材:这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这些素材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也可以以散件形式建库,由教师或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组合。
中小学子课题中期检查评估表[1]
反映良好,记2分;反映一般,记1分;反映不好,记0分。
2
其他学校
2
反映良好,记2分;反映一般,记1分;反映不好,记0分。
2
教育行政部门
2
反映良好,记2分;反映一般,记1分;反映不好,记0分。
2
对
课
题
的
预
测
(可填加表中未包含的内容)
总分
89
总分
2
专业人员
1
专、兼职电教人员参加课题组,记1分;否则记0分。
1
工作安排
5
列入议程
1
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实验工作每学期不少于2次,记1分;否则记0分。
查阅会议记录、查阅资料、文件
1
协调一致
1
各部门协调一致,促进实验研究工作,记1分;否则记0分。
1
执行计划
1
按实验方案和时间安排进行研究工作,记1分;否则记0分。
(最多不超过12分)
12
整合案例
典型成功案例每份记0.5分。
查阅资料、检查实物
1
教学资源开发
自制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以及投影片、幻灯片、录音教材、录像教材等)20件以上,记4分;10~19件,记3分;6~9件,记2分;5件以下记1分。
2
教学论文
每位实验教师至少有一篇论文,否则记0分。其中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占10%,记4分;占5%,记3分;其余,记2~1分。
查阅记录、检查原始材料、座谈
2
变量控制
3
在实验研究中注意自变量、因变量的变化和干扰变量的控制,不断改进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效果明显,记3~2分;变化不太明显,记1~0分。
2
检查总结
2
有小结、阶段性总结,记2分;缺1项,减1分。
《山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结题报告
2 全 员性 原 则 。 培养 人 才 是 学 校 的基 本 任 务 , 学 工作 是 学校 的 ) 教
中心 工 作 , 学 质 量 离 不 开 全 体 师 生 员 工 的 共 同 努 力 , 人 都 是 质 量 教 人 是 “ 宏 观 发 展 研 究 ” 在 总 课 题 组 的 悉 心 指 导 和 我校 领 导 的 大力 支 持 A. 。 监 控 系 统 中 的 一 分 子 , 中 学生 是 主体 , 务 科 是 核 心 , 学 部 和 教 师 其 教 教 下 , 题 组 成 员 经 过 近 3年 时 间 的研 究 、 践 和探 索 , 成 了 课 题 预 定 课 实 完 是 基 础 和 保证 。 的研 究 内容 , 到 了 预 期 的 目标 , 得 了较 好 的研 究 成 果 。 达 取 3 系 统性 原则 。教 学质 量 涉 及 教 师 、 生 、 学 设 施 和条 件 等 , ) 学 教 还 1 课 题 研 究 的 背 景 和 意义 . 2 与 学校 定 位 、 培养 目标 和 管 理 等 有 关 , 一 个 系 统 共 同 作 用 的结 果 。 是 由 1 . 研 究 背 景 .1 2 学校 、 务科 、 研室 和教学部等构 成一个多层次 、 教 教 纵横 交 叉 的 网络 . 随 着 我 国 改 革 开放 的不 断 深 人 .社 会 经 济 得 到 了极 大 的 发 展 . 国 是 一 个 完 整 的教 学 管 理 系统 。 家 急 需 大 批社 会 主义 建 设 需 要 的各 级 各 类 的技 术 人 才 , 等 职 业 技 术 中 4 全 程 性 原 则 。教 学 质 量 主 要 是 在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中形 成 的 。 是 ) 不 教育顺势而上 , 到了极大的发展 , 得 成为培养各 级各类 的技术 人才的 靠 最 后 的评 价 检 查 出来 的 。 因此 . 量 监 控 系 统 应 能 对 教 学 的全 过 程 质 主 要 教 育 力量 。 在这 种 时代 背景 下 . 何 在 搞 好 中职 教 学 管 理 , 进 中 如 促 进 行 监 控 。 到 事 先 监 控 准 备 过 程 , 中 监 控 实施 过 程 , 做 事 事后 监 控 整 改 职 教 学 质 量 的不 断 提 高 , 养 具 有 扎 实 的 专 业 技 术 的 中 等职 业 技术 人 培 过程 , 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 然 才 , 每 所 中 职学 校 面临 的 问题 。 校 地 处 广 东 省 的 山 区 , 济 发 展 较 是 我 经 5 应 用 性 原 则 。 学 质 量 监 控 体 系 是 一 个 涉 及 学 校 、 科 室 、 教 ) 教 各 各 落 后 . 业 发 展 刚 刚起 步 , 才 较 为 紧 缺 。 为 我 校 的发 展 提 供 了 良好 工 人 这 学 部 、 师 和 学 生 的综 合 教 学 质 量 的监 控 系 统 , 一 个 能 切 实 提 高 学 教 是 的 契 机 。 我校 也 十分 明确 中职 学 校 的 发 展 靠 教 学 质 量 , 必须 建 立 一 套 校 教 学 质 量 的保 障 系 统 。因 此 , 本顶 目的 研 究 应 遵 循 中职 教 育 的 基 本 科 学 的 、 统 的 、 作 性 强 的 、 应 山 区 中 职 学 校 的教 学 质 量 监 控 体 系 操 适 规 律 , 持 了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 在 范 围 上 ,注 重 微 观 研 究 ” 坚 “ 、 系 。 山 区 中职 教 育 必 须 深 化 改 革 , 时 俱 进 . 出 特 色 , 高 质 量 。 因 与 办 提 “ 重过程评 价” “ 重实践 应用”在过程 中 , 调边研究 , 实践 , 注 和 注 ; 强 边 此 , 展本 项 目研 究 适 逢 其 时 , 义 深 远 。 开 意 边改革 , 建设 , 边 以切 实 提 高 项 目研 究 的应 用 价 值 。 1 .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体 系 的 意 义 .2 2 1 . 课 题 研 究 的 方 法 和 思 路 4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 ,它 必 须 综 合 学 校 各 部 门 、 在 研 究 与 实 践 中 , 们 以 建 构 主 义 学 习理 论 为 指 导 . 主体 教 育 我 以 学 校所 有 成 员 的 力 量 , 学 校 各 组 成 部 分 既 分 工 又 协 作 , 同履 行 教 使 共 理 论 为 思 想 基 础 ,采 取 了行 动研 究 法 和 反 思性 教 学 相 结 合 的研 究 方 学 质量 监 控 的 职 责 。教 学 质 量 是 学 校 教 育 质 量 总 体 结 构 中 的 核 心 因 法 .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的 实 践 过 程 中 进 行 研 究 工 作 , 实 践 边 反 思 边 总 在 边 子 . 教 学 中人 才 培 养 所 应 达 到 的 德 、 、 、 、 等 全 面 素 质 提 高 的 是 智 体 美 劳 结 . 断 改 进 和完 善 我们 的教 学 质 量 保 障体 系 和 课 题 研 究 。 不 水 平 测 值 。 校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体 系 主 要是 指对 学 校整 个 教学 活 动所 进 学 保障教学质量 , 必须 有 一套 完 善 的教 学 管 理 规章 制 度 。 通 过建 章 行 的 质 量 监督 和 控 制 , 括 教 学 工 作 各 要 素 管 理 、 学 进 程 各 环 节 管 包 教 立 制 , 障教 学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的 正 常 运 行 , 障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队伍 的 保 保 理 。 是一 个 不 断 发 展 , 步 形 成 的 系 统 , 学 校 办 学 和 教学 管 理 的 总 它 逐 是 正 常 工 作 。 为 使 整个 教 学工 作 有章 可 循 , 据 可 依 。 有 体 成果 , 学 校 管 理 的 最 主 要 的 内 容 和任 务 。 是 教 与 学 的 主 体是 人 , 强教 学 质 量 监 控 的 目的是 为 了保 障人 才 培 加 教 学 质 量 是 学 校 的 生 命 线 和 永恒 话 题 。 职 学校 承 担着 为全 面建 中 养 目标 的 实 现 。 要达 到这 个 目的 , 必 须 动 员 教 职 员 工 参 与 到教 学 质 就 设 小 康 社 会 提 供 劳 动 后 备 军 重 要 任务 。 当前 , 会 对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提 社 量 监 控 工 作 中来 , 以监 控 促 教 学 , 向教 学 要 质 量 , 而 保 障学 校 人 才 培 从 出 了更 高 要 求 , 育 投 资 体 制 改革 又使 社 会 对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期 望 增 教 养 目标 的顺 利 实 现 。 强 , 业 制 度 改 革 使 人 们更 加 关 注学 校 教 育 质量 。 在 中 职 教 育 改 革 进 就 本 课 题 的研 究 应 在 新 的教 育 理 念 下 . 足 于 课 堂 。 足 于 学 生 , 立 立 立 程 中. 中职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控 制水 平 将 直 接 影 响 劳 动 者 的 素 质 和 教 学 足 于 学 校 教 学 实 际 , 求 行 之 有 效 的管 理模 式 , 重 实 效 , 求 特 色 , 探 注 力 质量的高低。 贵在 创 新 。 1 课 题 研 究 的 任务 和原 则 . 3 1 课 题 研 究 的条 件 . 5 1 . 课 胚 研究 的任 务 .1 3 从 学 校 的发 展 角 度 看 ,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进 行 研 究 是 学 校 发 展 的 要 对 根 据 总 课 题 组 下 达 的 《 目任 务 书》 本 项 目 的 主要 任 务 是 : 项 , 求 , 提高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保 证 。多 年 来 , 校 对 此 高 度 重 视 , 入 大 是 我 投 1 开 展 山 区 中 等 职 业 技术 教 育教 学 质 量 监 控 、 学 评 价 体 系 的 现 ) 教 量 的精 力 , 力 , 大 教 师 积 极 参 与 , 得 了 一定 得 成绩 。 年来 , 教 物 广 取 近 从 状 和存 在 问 题 的 调 查研 究 ; 育 教 学 质 量 不 断 提 高 看 , 我 校 ,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体 系 进 行 研 究 , 控 在 对 监 2 )进 行 中 等 职业 技 术 教 学 质 量 监 控 和 教 学 评 价体 系 的 国 内 比较 教 学过 程 ,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意 识 已深 人 人 心 , 量 监 控 在 常 规 教 学 活 提 质 研 究 , 索 建 立 山 区 中 等职 业 技 术 教 学 质 量 保 障 体 系 ; 探 动 中 已经 成 为 课 堂 教 学 不 可 或 缺 的 主 要 手 段 , 对 传 统 教 学 管 理 产 生 这 3 )在实践 的基础上提 出山区中等职业技术教 育教 学质量监控的 了强 大 的 冲击 , 同时
音像资源管理系统改革发展趋势研究
2 管理方便安全。音像资源管理系统将提供更加 自动化、 . 人性 化的管理与服务功能。为适应不同应用及不同的服务需求 , 系统应
便 利查询和利用 ; 传统 的磁带储存 、 传输方式无法适应网络互动应 用的要求 ; 不少大众媒体内部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仍存在“ 数字孤
结 构 模 型 研 究” 研 究 成 果 之 一 。 ( 题 批 准 号 : C 0 0 1 的 课 B A 60 6)
音像资源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音 像媒体资源的增多 , 传统的以磁带为介质的音视频资源保存和使用 方式面临许多问题 : 由于磁带寿命有限, 以往保存在磁带上的大量有 价值的音视频资料需要抢救 ; 多种载体介质并存 , 资源再 利用时 , 频 繁 的格式转换不仅使工作效率降低 , 同时导致音像资源质量急剧下
声音质量的前提下 , 提高音像信息的压缩效率 。近年来陆续推 出的
MP G 、 E 4MPE 7 MP 2 以及 H.6 G- 、 EG 1 24等编码格式 ,一方面
像 资源 的建 、 、 管 用效益 。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构建适应 院校及教育
训练服务机构的中小型教育音像资源管理 与服务平台 ,这是对教 育训练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 了解和借鉴 国内外现 有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技术 , 为建设具有较强的信 息处理能力 、 较
加重要 的环节被 用户所重视。如冗余动力系统 、 双主备安全存贮 、
物理隔离的应用环境 、 多重防火墙 、 多重身份认证等 一系列安全措 施将使网络 的运行得到进一步加强 , 以确保系统稳定 、 安全 。
3编码高效实用 。编码压缩技术对于音像媒体资源的数字化 、 .
创新多元化教学,让“有效学习”深入课堂
创新多元化教学,让“有效学习”深入课堂随着教育理念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而创新多元化教学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如何让“有效学习”深入到课堂中,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创新多元化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让有效学习深入到课堂中进行探讨。
一、创新多元化教学的重要性1.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现代社会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日益多样化。
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创新多元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学生的记忆和掌握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创新多元化教学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3.推动教师自身发展创新多元化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创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创新多元化教学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如何让“有效学习”深入到课堂中1.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创新多元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虚拟实验室、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2.开展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倡导个性化学习4.推进跨学科教学传统的学科教学往往让学生陷入知识的碎片化学习,难以形成知识的整体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子课题中期报告《双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他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之中,深刻揭示了科技、教育同现代化建设的辨证关系;同时正确分析和把握当今时代特征以及世界范围内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任何一种技术的发展,它已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将发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作为21世纪的公民,信息技术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生活与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转变。
而让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学,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自2007年5月,我校参加了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我校结合学校特色,开展了《双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实验研究》,一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实施思路及现状1.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创建一流的硬件设施。
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电脑并接入校园网,装有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安装了多媒体控制器连接到校园里闭路电视系统,两个微机房,一个机器人设计室,一个普罗米修斯互动电子白板实验室,达到了生机比8:1。
每个教师人手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另外学校还配备了专用的摄像机、实物投影仪、液晶投影仪,购置了一流的音像采编系统,实现了在演播室或专用教室内的教学活动的现场直播或录制、多教室多频道的放像、教室内计算机网络和视频网络的任意切换。
信息时代“智能化”的新型学校初步形成,为开展信息化教学和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以科学管理为动力制度建设求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育管理方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创出特色,学校专门成立信息技术课题领导小组,电教装备片。
有三位专职电教老师随时为教学第一线服务,每个办公室确定了电教管理员。
学校制定了相关考核制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学习与应用、开发教育资源。
要求教师每周采用电教媒体上课不少于5次,每学期自制多媒体课件1至2个并提供给学校素材库,每学期上多媒体教学或网络教学公开课两次。
每学期进行一次电教论文评比,期未评选电教先进。
把掌握信息技术的情况作为教师升级、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
3.以师生培训为关键,教学改革求效益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是建设好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
为了提高研究成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能力,我们确定了课题组的学习计划,要求每个成员每学期都要学习一本理论专著,并作好读书笔记;全国、省、市电教馆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观摩活动,我们都及时安排课题组成员参加。
为了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还组织了各种校本培训,有青年教师计算应用初级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网页制作、博客制作培训等。
使教师达到六会:会使用投影仪、收录机、放像机,会微机操作,会使用闭路电视,会上网查阅资料,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制作个人网页。
全体青年教师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试,8位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40周岁以下教师全都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考试,100%的中青年教师通过了信息技术考核。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般教师、电教骨干、电教专职人员等多层次的电教师资队伍。
学生方面从一年级起开设微机课,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的基础上,五、六年学生能熟练地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部分学生还会制作投影片、动画、网页。
每学期开展英文输入比赛、电脑绘画比赛、双语电子小报比赛、电子幻灯片设计比赛、网页制作比赛和动画制作比赛等,评选各类电脑操作小能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以课题研究为根本应用水平求领先在科研先导、科研兴校、科研促成长的理念指导下,我校以《双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为抓手,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验研究。
引导教师开展“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实验”、“网络教学实验”等课题研究课,鼓励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让信息的触角深入课堂。
根据学生个体学习、分组讨论和集体学习的需要,开展网络教学的尝试,学生利用校园网和Internet上的资源,进行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为确保每次研究课均能收到实效,课题组经过研讨,在教学中逐渐形成了"电教研究课操作程序",对课前设计和课后反思的内容作了明确的规定:(一)课前思考:1、本课适宜采用哪些媒体?你为何选择此种媒体?2、你准备在何时运用媒体?为何选择此时使用?3、你期望通过媒体的使用达到什么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何种能力?4、你准备用何种方法进行效果检测?5、本课结束后,你要收集哪些资料?(二)课后分析:1、你选择的媒体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选择?2、媒体运用的时机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时机?3、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你所期望的学生能力有否发展?为什么?4、你使用的检测手段是否有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5、你收集的资料能从哪些方面佐证课题?6、本研究课对课题研究有哪些贡献(包括经验和教训)?为了实现全面开花、重点突破的研究局面,我们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语文教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
二.研究阶段成果一年多的实验研究,师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带来的收获也是可喜的。
1.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网络交流平台。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学校先后制作了学校主页、教研组主页、班级主页、教师学生个人主页、教师博客、爱德论坛和教育资源素材库,构建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步入了信息化的前沿。
通过这些可以快速地了解学校、教师的教育工作、了解班级动态、学生学习情况。
而教育资源素材库更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海量的教学用素材,有课件素材库、课件交流库、教学参考、学科知识博览、教育大观、教研论文库、共享软件、百科知识、图片库、音效库等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供师生检索查询及调用。
老师、学生、家长在这里交流、学习,思维碰撞,共同进步。
2.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上,老师们或将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向学生展示,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经典阅读、收集信息、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提高了审美能力,、集信息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开放、探究、合作为特点的学习方式正在形成。
我们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双语作文、电脑绘画等作品在个人主页或班级主题贴中展出,增添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勇气、信心和恒心。
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下,三年级的钱真同学已经在网上写了两万多字的自编故事连载,每天有老师、同学、家长参与作品阅读、点评,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灵感。
为了促进教育教学国际融合,提升教育教学国际水平,近年来,我校在教育国际融合方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与澳大利亚达博市南公立学校、惠灵顿学校和新加坡圣特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并进行了互访活动,互访后,结对孩子经常通过网络交流学习、生活,同学们从简单的自我介绍、相互交流两地文化,到专题研习,或向结对同学提问,或回答结对同学的问题,思路越来越广,讨论气氛越来越浓,他们会用i agree我举手同意!i disagree 我可不同意啊!i suggest we我建议我们应该,bulid on your idea补充你的意见,这样会更好,我们把工作分为,我们正缺乏等语句在讨论区交流,摆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建议。
网络成了他们学习的一块新天地,因为那里有他们远方的朋友在等待着他们,有新的思想等待着他们去撞击,自己也有新的发现去向同伴倾诉,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者修改,或者完善是多么的开心,网络把他们连在一起,他们的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双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显著,沈克凡同学在吴江市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中获英文录入一等奖,孙叶楠同学获年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素质竞赛二等奖,吴江市中小学网络科普小报制作比赛中丁芸、孙叶楠同学获二等奖、徐敏姝获三等奖。
倪云获苏州市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
李俊杰同学参加江苏省机器人大赛在两个项目中分获得了省二等奖、三等奖。
苏杭等同学参加第七届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中国赛区)获全国一等奖,接着又代表中国到韩国去参加第七届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世界赛)比赛,获得了一枚金牌、一枚铜牌,为爱德争了光、为中国争了光!3.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增强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益的意识,提高了多媒体设计能力,课堂教学驾御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
如浦菲老师上的语文课《新型玻璃》,她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玻璃的信息,并将搜索到的资料发在校园网上开辟的专栏里,供同学参考,随后同学们以发帖子的形式介绍自己设计的新型玻璃,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变化,受到观摩老师的好评。
教师在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
李勤华老师执教的《An e-mail to a penfriend》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比赛获得了吴江市一等奖、苏州市二等奖。
谢雪芳老师在苏州市第二届十大网络教学能手评比活动中荣获“小学十大网络教学能手”。
钮建峰等老师获得苏州市网络团队称号。
一些教师的电教论文先后在吴江市、苏州市、江苏省论文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多媒体课件《动物的身体》获省一等奖,《分数的意义》被收入由江苏省音像出版社录制的《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集锦》中,另有3个课件分别获苏州市二等奖和三等奖。
由迮美娟设计、谢雪芳制作的数学课件《认识钟表》经省教育学会组织专家评定,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课件二等奖;由王娟老师设计、钮剑峰老师制作的数学课件《Number park》经省教育学会组织专家评定,获江苏省优秀教学课件三等奖。
谢雪芳老师制作的《蓝鲸》专题学习网站获苏州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资源二等奖。
沈明霞老师的博课获江苏省二等奖。
丁钰老师获苏州市英语评优课一等奖,钱玲老师获江苏省“英语之星”称号。
三.实验中的不足在目前来说,考试分数还是最重要的评价手段之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期中和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家长、学科老师放心不下,学生不得不投入到“题海战”。
由于小学生的英语单词量有限,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有一定困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课件设计制作需要一定专业技术,有这方面特长的教师缺乏,课件开发速度缓慢,质量不高,要逐步培养。
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坚持教育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