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分配
19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word文档良心出品)
19 资本主义的收入分配一、课程教学要求1.教学学时与教学方法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2.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本讲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一般理论,具体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性质与特征、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形式、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调节、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结构的相关问题。
学习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资本主义分配下工资的形式与本质,二是通过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形式的掌握了解资本主义利润的实现方式。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的形势与调节。
教学难点: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
二、教学内容1.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性质与特征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不同的经济制度相互区别的最基本的标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分配制度或分配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财产基本制度,这种财产基本制度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权,他是财产权的核心内容。
尽管财产所有权的形势具有多样性,但是就人类社会某一特定发展阶段来看,存在某种占主导地位的财产所有权形式,它决定与制约着其它非主导的财产所有权形式。
这种占主导地位的财产所有权形势就是社会的基本财产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生产资料为少数人所有,大部分劳动者没有或者拥有很少的劳动资料。
●资本主义所有制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相结合。
●资本主义制度下占主导地位的分配方式是按资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
2.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的形式2.1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1)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工资在现象上却表现为劳动价值或价格。
所以,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价值与工人的必要劳动相对应,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必要劳动凝结而成,其最低限,即最低工资,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解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解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其核心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商品经济。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者以谋求利润为目的进行生产,而劳动力则成为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
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即生产资料和货币)的私有制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生产者通过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占有者占有。
这种剩余价值的占有形成了生产关系中的利润、地租和工资的分配关系。
而这些分配关系又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货币,获取了生产者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从而获得了利润。
这使得资本家可以不劳而获,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要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种经济关系的核心是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劳动关系。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货币,雇佣劳动者为其提供劳动力,以获取工资。
在这种生产关系中,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力成为了商品,而资本家则通过购买劳动力,用它来生产商品并实现利润。
这种生产关系导致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使得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得到的报酬远远低于其所创造的价值。
这一关系不仅使劳动者处于被动地位,也使得社会财富的集中化和资本的集中化成为可能。
从生产关系来看,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被动地位,剥削权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资本家则通过占有生产要素获取利润,在生产关系中占据优势地位。
而从分配关系来看,资本家通过获取剩余价值获得了巨额利润,而劳动者的报酬相比之下则相对较低。
这种分配不均和生产关系中的剥削现象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分配关系的不公平和生产关系中的剥削现象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平衡发展。
要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和谐,就需要通过改革资本主义的分配和生产关系,推进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制度,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的分配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商品价值 W = c+v+m
=K+m
实际耗费
W= K + p
m表现为成本价格K 的产物
剩余价值转 化为利润(p)
m 进一步表现为全 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分配
(二)利润 (P137) 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
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 (p)。
资本主义的分配
2020/12/18
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 现象——工人出卖劳动——资本家支付劳动报酬——不 存在剥削
• 本质——工人出卖劳动力——资本家支付劳动力价值— —存在剥削
• (一)劳动力和劳动(P96)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
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 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则可以
续前例 假设:预付产业资本为720c+180v=900, m′=100% ,c 全部转移,预付商业资本为 100。 则:社会预付总资本为900+100=1000, —P′=180/1000=18%,按—P′再分配剩余价值, 产业利润为162;商业利润为18。
资本主义的分配
(四)商业资本对商业店员的剥削 • 非生产性劳动 • 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分必要劳动和剩
余劳动
资本主义的分配
商业利润
是m的转化形式,是商业 资本家参加m分割的结果
是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
公式
P商′= P ′
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
获得方式:买卖商品差价 获得途径:商业店员剩余劳动 真正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分配方式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 (2)劳动力可以成为商品,但劳动不能够被当作商品出卖。
• 具体分析如下
6
• (1)如果劳动是商品,其需要具有价值 •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 说劳动商品有价值,那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是同义反复)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 (一)计时工资 • 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实质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 转化形式。 • 是工资的主要形式。
• 特征
• 对资本家有利。灵活。 • 通过延长劳动时间与提高劳动强度的办法。
• (二)计件工资
• 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支付的工资
•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 计件工资的演变:
• 但随着流水线生产的出现,劳动强度受到流水线机器的自动控制,不需要计件工资。
• 血汗工资制度(或者“科学管理”。两面性) • 通过科学的“操作研究”,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到极限,强化剥削。
• (1)福特制:自动化生产线,流水线;
• 泰罗制
• 从每一个工人抓起,从每一件工具、每一道工序抓起,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 的工位设置、最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最适合的劳动工具。
资本主义分配方式
1
资本主义分配方式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3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 一、工资的本质 •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 • 三、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
4
一、工资的本质
• 从现象上看
• 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支付一天的工资; • 工人劳动一个月,资本家支付月工资 • 工人劳动一年,资本家支付一年的工资。
解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解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了解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含义。
分配关系指的是社会的收入和财富如何在不同群体之间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规则和制度。
而生产关系指的是生产活动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交换上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由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雇佣关系构成的。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和资源,而雇佣劳动者则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工资。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赢利,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在反过来看,分配关系也会影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会导致社会的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
财富的不均会导致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资本家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雇佣劳动者则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斗争来争取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待遇。
不公平的分配关系会直接影响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不仅相互影响,而且相互嵌套。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分配关系的不公平,而分配关系的不公平又进一步加剧了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基本矛盾,也是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的源泉。
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需要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可以通过实行公有制、劳动集体化、按劳分配等制度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改善社会的分配关系。
需要改革分配制度,推行公平的分配政策,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只有在改善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解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解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资本主义是一个以资本家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其核心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生产商品的市场交换。
在这样的制度下,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让我们来解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分配是指社会生产的物质财富如何在不同阶层、不同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和方法。
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不平等性,主要体现在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上。
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取剩余价值,最终形成了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资本家获取相对较多的利润,而劳动者只能获得较少的工资。
因此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表现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并产生了明显的社会不公平现象。
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主要是指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资本家拥有了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工厂、机器设备等,而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赚取工资。
在这种关系下,资本家对劳动者的生产活动具有支配地位,劳动者失去了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权,他们只是生产资料的使用者和生产过程的执行者。
这种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剥削性和非平等性,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和支配劳动力,使得劳动者只能获得较少的报酬,而资本家则获取了大部分的利润。
这种生产关系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分配关系。
资本家对生产过程的支配地位和对劳动力的控制权决定了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导致了分配不均。
而分配不均又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形成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分配关系也会影响生产关系。
劳动者在面对低工资和高剥削压力时,可能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最终影响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发展。
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
◦ 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
1.生产性流通费用增加价值,是通过商品加价实现。 2.纯粹流通费用不能增加价值,是通过剩余价值扣除实现,
并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
◦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
商业店员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只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包含 在商品中的剩余价值;
商业店员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
平均利润率的实质
平均利润率形成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 瓜分的过程。平均利润率形成的结果使得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
各个部门所得的利润量与生产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整个社会利润 总量和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
平均利润再次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成本价格的形成和剩余价值向利润的转化仅仅在质上使得利润表 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在量上, 剩余价值和利润还是统一的;
1、从个别部门看,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不等,从整个社会看 ,两者相等;
2、从个别部门看,生产价格与价值不等,从整个社会看,两 者相等。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
这一理论科学地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同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之间 表面上的矛盾。
这一理论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它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 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
三、商业费用及其补偿
◦ 基本概念:
商业流通费用是商品在流通领域中,为流通服务的费用。
◦ 商业流通费用的分类:
1.生产性流通费用是与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的继续有关的 流通费用。(如包装费、保管费、运输费)
2.纯粹流通费用是由于商品的价值形态变化引起的非生产性 流通费用。(如广告费、簿记费、店员工资)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
联系: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本质,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 形式,是同一m与不同资本量的不同比率。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5章
第5章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习题及其答案一、名词解释:工资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利润率商业利润资本有机构成借贷资本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二、选择题(下列选项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1.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A 工人的生活费用B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 部分劳动的报酬2.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3.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A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 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D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4.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A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B能使用的资本价值C实际耗费的劳动量D固定资本的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之和5.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平均利润的形成B利润率的形成C剩余价值的形成D超额利润的形成6.资本主义的银行利润()A相当于平均利润B低于平均利润C高于平均利润D高于商业利润7.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时()A 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B 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转让了资本使用权C 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D 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8.土地价格等于( )A地租与借贷资本的比率B地租与土地资本的比率C地租与存款利息率的比率D地租与平均利润率的比率9.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农产品价值超过其生产价格的那部分超额利润B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土地所有权的垄断D农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10.在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条件下,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是( )A 级差地租IB 级差地租IIC 绝对地租D 垄断地租11.资本主义的工资()A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B本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D是劳动的报酬1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可变资本的节约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1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在于()A 揭示了资本主义按资分配的实质B 揭露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C 说明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D 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14.影响平均利润的因素有()A各部门的利润率B生产价格的数量C生产成本的数量D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里的比重15.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具体有()A土地的肥沃程度B地理位置的差别C土地价格高低D土地价值的高低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3、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4、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和地租的实质是什么?5、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二、选择题1、B,2、A,3、B,4、A,5、A,6 A、,7 B、,8、B,9、D,10、B,11、AB,12、ABD,13、ABCD,14、AD,15、AB。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2.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 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根本不能成为商 品。 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它就应该同其他商品一样, 也具有价值。 但是,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那 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同义语反 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第二,如果说劳动是商品,那么它就应该同其他商品 一样,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 但雇佣工人的劳动不能独立存在,劳动要取得 存在的形式,就只有和生产资料相结合,而这只有在 生产过程中才能实现。
2.平均利润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 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 应的利润即平均利润。 用公式表示,即: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3.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生产部门之间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 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 这种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 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 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 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
第三,如果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价 值或价格,会导致违反价值规律,或否定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础。 第四,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 人出卖了不属于自己的商品。 因为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它是在劳动 过程开始以后才存在的。
v
v+m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工资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付给雇用工人的工资 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 或价格。 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消灭了工作日划分为必要 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劳动分为有酬劳动和无酬 劳动的痕迹,全部劳动表现为必要劳动或有酬劳动, 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经济 利益的对立和冲突,最直接地表现在工资问题 上。
资本主义的分配
可见,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 和计时工资本质上都是一样,都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 格的转化形式。
2019/10/31
9
3、工资的国民差异 各个国家的工资水平存在的差别叫做工资的国民差异。 工资是由劳动力价值决定的。各国工资差异也是由这类 因素引起,如,“自然地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首要生活必 需品的价格和范围,工人的教育费,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 的作用,劳动生产率,劳动的外延量和内含量”等等。
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一节 资本主义工资
一、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 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工资 三、工资的形式及其变动 四、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其他转化形式
一.工资的一般现象和本质
1.劳动力和劳动的科学区分
(1)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一种能力, 劳动则是工人运用生产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 的过程,是劳动能力的耗费和发挥。
这必然引起各个部门之间的激烈竞争。
2019/10/31
26
2019/10/31
27
•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实现过程
•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这种部门之间 的竞争,目的是争得更有利的投资场所,采取的手段是资 本在各部门间的自由转移,其结果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 平均利润形成的具体过程是,利润率低的部门的资本家 把资本抽出,自由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这样,原来利 润率低的部门,因投入的资本减少,生产缩减,产品供不 应求,价格上涨,使利润率提高;而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 因大量资本涌入,生产随之扩大,产品供过于求,价格降 低,使利润率下降。
生产价格
—
= K + —P
• 生产价格与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 联系: • 价值是生产价格的本质,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 区别: • (1)商品的价值由c+v+m构成;生产价格由k+p构成, 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 。 • (2)生产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经常不一致。
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九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一、名词解释1、平均利润P155① 定义:是指各部门资本家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
平均利润率实质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得到的利润率,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 = 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资本② 反映:平均利润是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率的乘积,它的形成实际上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
2、生产价格P156(06年辨析,4分)06辨析:商品按照价值出售转化为按照生产价格出售,仅仅使价值规律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①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② 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pp = K + p其中pp 表示生产价格,K 表示生产成本(=C+V ),p 表示平均利润;③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④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价格围绕生产价格pp 上下波动。
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一、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
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三,生产价格随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上升。
⑤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
3、利润率P153(03年辨析,4分)03辨析: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不仅是一种质的转化,而且两者在量上也不相等。
①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②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利润率表示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第11章:资本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作是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
随着资本家仅把c + v看作是生产费用或生产成 本,那么,商品价值构成也就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
如果用K代表生产成本c + v,则商品的价值公式W = c + v + m就转化为W= K + m这个公式,即商品价值 = 成本价格 +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成本价格是一个客观范畴,它并不是资 本家观念上的产物。它的形成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特 性决定的。对于资本家而言,他在商品生产上只花费了资本,
11.1.1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成利润?
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转化 为成本价格,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基础。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 不变资本的价值、可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用公 式表示就是:W = c + v + m。其中,c代表生产中
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v + m为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由于m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对于资本家来说,资 本耗费只是c + v部分。因此,他们自然就把c + v看
即他花费了为购买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而垫支的不变资本和可 变资本,而并没有耗费自己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耗费 的劳动,只被当作资本家的一个生产要素在发挥作用。至于 由于劳动力的使用而产生的超过垫支可变资本价值的剩余价 值,那属于工人的无酬劳动,未费资本家分文,自然被排除 在成本价格之外了。可见,成本价格表示出资本主义生
11.1 平均利润的形成与分配
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 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 本的比率,叫利润率。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 求更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的竞争,使 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 率和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和资 本总额的比率。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根据资本的 大小,按平均利润率分得的一份剩余价值,即平 均利润。
解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解析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关系,而分配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结束后所分配生产成果的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关系以及劳动者和劳动力的关系等。
分配关系则包括收入分配、财富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等。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直接决定了分配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是基于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取生存所需的收入。
由于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他们具有决定生产和分配的权力。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会尽可能地压缩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而劳动者则努力争取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关系是建立在压榨和剥削劳动者的基础上的。
分配关系反过来又影响着生产关系。
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润,会将生产的重点放在能够带来更高利润的行业和产业上,而忽视那些社会需求量大但利润相对较低的行业。
这就导致了生产的不均衡,不能满足社会的全面需求。
分配关系的不公正也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矛盾的加剧,这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之间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政府的政策和监管措施以及社会的价值观念。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福利制度来调节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而社会的价值观念则会影响人们对于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影响他们对于生产关系的选择和对分配关系的要求。
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分配关系的不公正会导致生产的不均衡和社会的不稳定,而生产关系的不合理也会影响分配的公平和效率。
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和谐的资本主义社会,必须在保障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前提下,通过政府政策和社会共识来调节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实现分配公平和生产效率的统一。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摘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不公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劳动者创造了财富却得到微薄报酬,而资本家却占有大部分利润。
他认为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是社会不公平的根源,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彻底的分配公正。
当代启示是要关注财富分配不平等问题,建立更公平的社会制度,并推动劳动者权益保障。
马克思的分配思想对当代社会具有启示意义,需要在继承其基础上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分配公正方式。
【关键词】关键词: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分配思想、资本主义、分配不公、劳动者、利润、社会主义革命、公正、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当代社会、启示意义、分配公正。
1. 引言1.1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深刻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问题,揭示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不公平分配现象。
他指出,劳动者是社会财富创造的主体,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报酬,而资本家则占有大部分利润,导致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现象。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是导致社会不公平的根源,唯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实现彻底的分配公正。
当代社会依然存在着财富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呈现出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
马克思的分配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的财富分配问题,呼吁建立更为公平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的思想也提示我们要关注劳动者的权益,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合理分配和保障,以实现更加公正的社会分配。
在当代社会,我们需要从马克思的分配思想中汲取启示,继承其反对不公平分配的精神,探索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分配公正方式,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发展。
马克思的分配思想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在不断前行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思考如何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2. 正文2.1 马克思对私有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不公进行了深刻批判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私有制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不公进行了深刻批判。
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
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是一种经济制度,其核心原则是通过市场经济来分配资源。
在这种制度中,资源归属于私人所有,并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和竞争规则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为个人创造了自由经济空间,允许他们自主决定财产的使用和分配方式。
首先,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
市场价值是根据供需关系来决定的,供给不足或需求过多时,价格将上涨,供给充足或需求不足时,价格将下跌。
通过价格机制,资源很好地分配给那些愿意为其支付较高价格的人群,从而在资源的配置上形成了一种有效率。
其次,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鼓励个人的努力和创造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通过劳动与资本的结合来创造价值,并获得这种价值的回报。
个人的不断努力和创造可以引导他们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收入和财富。
这种激励机制鼓励了人们努力工作,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投机性,资源分配可能不公平。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出生在富裕家庭或拥有特殊资源而拥有更大的机会获取财富和权力。
与此同时,一些人可能因为社会地位低下或资源匮乏而无法享受到合理的资源分配。
其次,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存在着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
富人不断积累财富,加剧了社会中贫富差距的增大。
这种不平等现象可能导致社会稳定的问题,并引发社会动荡。
然而,尽管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仍然是当前世界主要的经济制度。
通过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资本主义激励了个人的创造力和努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中的问题,许多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建设,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例如,实施税收政策来减轻富人负担,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推动教育和福利制度的发展等。
总之,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通过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来分配资源,激励个人的创造力和努力。
然而,该制度也面临着不公平和不平等的问题。
资本主义分配制度
资本主义分配制度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和财富的一种制度安排。
它的基本原则是按照个人的产出、贡献和需求来进行资源和财富的分配。
首先,资本主义分配制度重视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决策。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拥有自由选择职业、经营企业、投资和消费的权利。
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市场需求来选择从事的经济活动,这种自由选择的机制有助于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强调竞争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竞争可以促使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竞争,企业可以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而个人也可以凭借优秀的技能和才华在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收入和福利。
另外,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注重个人的产出和贡献。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与其所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成正比。
个人努力工作、提高技能、增加产出,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奖励。
这样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激发个人的动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鼓励企业增加产量和创新,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最后,资本主义分配制度强调个人的需求和满足。
在市场经济中,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来购买产品和服务,这样的个人需求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价格和分配。
市场上供给充足且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购买力来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当然,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贫富分化问题不可忽视,一些人可能会因为起点低、机会少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此外,市场经济中存在商业行为的不道德问题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等诸多问题都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总结来说,资本主义分配制度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资源和财富的制度安排。
它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竞争机制、产出贡献和个人需求的重要性。
然而,在资本主义分配制度下也需要加强对不平等问题的关注和调节,以及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监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努力,以确保分配制度的公平和持续发展。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的分配思想及当代启示马克思的著作《哥达纲领批判》在分配思想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他认为,分配不同的社会财富是建立在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是剥削和压榨劳动者,使得财富分配非常不合理和不公平。
马克思提出,要消除财富的不合理分配,首先需要进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这样才能保证财富的公平分配,满足广大劳动者的需求。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分配不公问题源自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即生产资料的私有化,这种私有制度使得资本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调整工人的工资和劳动时间,剥夺了工人的自主权利和劳动成果。
因此,马克思主张要废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样才能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分享社会的财富,共同享有社会的福利。
在当代,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逐渐深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国社会经济政策不可避免的问题。
尤其是在当前人口老龄化以及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加强财富分配调控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分配思想中得到以下的启示:首先,要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劳动者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他们的辛勤劳动应得到公正的回报。
因此,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和维护,建立完善的劳动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保证每个劳动者都能够享受公正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其次,要加强收入分配调控。
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收入差距日益扩大,这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矛盾。
因此,各国政府应该加强收入分配调控,通过税收调节、社会福利保障等措施,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促进社会经济的平衡和稳定发展。
最后,要加强社会公共财政的作用。
社会公共财政是实现财富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
各国政府应该加强公共财政的管理,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扩大社会福利范围,为普通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保障。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金融资本的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遏制金融风险,确保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借贷资本产生的原因
(1)在社会资本运动中游离出大量暂时闲 置的货币资本(P105)
未到更新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卖出商品换回货币后不立即购买而闲置待用
的流动资本 尚未投资的剩余价值 社会零星储蓄(如:工人的一部分工资)等
(2)部分资本家又急需补充资本
G – W – G′
G1 (用于再生产的货币资本) G2 (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利润率
பைடு நூலகம்p′ = m / C
(三)利润率 (p′)
预付总资本
剩余价值(m)与全部预付资本(C) 的比率叫利润率。
即 p′= m/C
(四)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P137)
区别
m′:剥削程度
1、内容不同 p′: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2、数量不同
m′ > p′
联系 p′ 为m′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
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利润
W = c+v+m = K + m
W= K + p
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看作是可变资本的产物——m
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p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 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剩余价值率 m m v
(四)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完全掩盖了利 润的本质和来源
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利润量 剩 余价值量
利润量与资本 量有关
平均利润的形成实际上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 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进一步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及其来源
•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 势。
• 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
则:社会预付总资本为900+100=1000, —P′=180/1000=18%,按—P′再分配剩余价值, 产业利润为162;商业利润为18。
(四)商业资本对商业店员的剥削 • 非生产性劳动 • 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分必要劳动和剩
余劳动
商业利润
是m的转化形式,是商业 资本家参加m分割的结果
是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差额
答案:B D E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分析利润平均化趋势
不同的生产部门
资本有机 构成不同
资本周转 速度不同
投入等量资本获得不等量的利润
食品工业 (70:30)
C:V 低 利润率高
生产增加
供过于求
利润率下降
机械工业
竞争 (90:10)
资本流入
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一)成本价格
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 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
(v)和剩余价值(m)。 即:W = c + v + m
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
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K):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即K=c+v
“成本价格”范畴出现后,商品价值构成 = 成本价格 + 剩余价值 即 W=c+v+m=K+m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五)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P137)
1、剩余价值率 2、资本有机构成
正比例 反方向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 例(c:v)
3、资本周转速度
4、不变资本的节约
正比例 正方向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
A.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增殖程度,利润率反映剥 削程度 B.利润率反映资本增殖程度,剩余价值率反映剥 削程度 C.剩余价值率一般小于利润率 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E.剩余价值率是决定利润高低的因素之一
(二)商业利润(P103)
1、含义 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 的价格把商品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 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 者。
这种售价大于买价之差,就是商业资 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
2、来源 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资本家让渡 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产业工 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因为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当雇佣工人进行劳 动时,劳动已经归资本家所有。
(三)工资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付给雇用工人的工 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 格。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回顾 工资——劳动力价值(转化形式)——工人的
必要劳动(凝结而成)——(最低限)再生产劳动 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又假定:商业资本家销售商品,预付商业资本为100 则:社会预付总资本为900+100=1000, —P′=180/1000=18% 按P—′再分配剩余价值,则: 产业利润为162;商业利 润为18。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1、概念 商业流通费用是商品在流通中耗费的费 用
2、分类 生产性流通费用:与生产过程在流通 过程中的继续有关的流通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于商品的价值形态变 化引起的非生产性流通费用
平 均 利 润
C:V 高 利润率低
生产减少
供不应求
资本流入 利润率提高
(二)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实质上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 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P138) 第一,各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生产商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第三节 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
一、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流润通过程和生产过
(一)商业资本
程的统一
回顾 产业资本循环
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购买-生产-销售 货币资本
变换三种职能形式 生产资本
G W Pm… P …W商´品资G本´
A
1、产生 必要性:产业资本 减少流通资本,增加
二、工资的基本形式(P134)
(一)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按一定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工资, 其实质是劳动力的月价值、周价值、日价值的转化 形式。
(二)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按工人完成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 作量来支付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三、工资的数量变动趋势
(一)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P135)
1、名义工资 即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出卖 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数量。
公式 P商′= P ′= 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
获得方式:买卖商品差价 获得途径:商业店员剩余劳动 真正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二、借贷资本和利息
(一)借贷资本 1、含义(P105)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 的一种特殊资本形式,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 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并不否定价值规 律,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市场价格以生产价 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
个别::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不相等 全社会:平均利润总量 = 剩余价值总量
个别::生产价格与价值不相等 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量 = 生产价格总量
3、如果劳动是商品,不是违背价值规律,就是违背 剩余价值规律。
• 如果劳动是商品——等价交换——出卖劳动,支付 劳动的价值——工资: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没有剩余价值——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否定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础——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 如果劳动是商品——不等价交换——违背价值规律
4、如果劳动是商品,就等于说雇佣工人出 卖了不属 于自己的商品。
2、实际工资 是指工人用货币工资实际买 到的各类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二)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联系和区别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的变动是一致 的。
但有时两者也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实际工资 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名义工资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 物价的高低。
(三)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
1、名义工资一般呈增加趋势 2、实际工资呈曲折上升趋势
闲置的货币资本转 化为借贷资本
• 3、借贷资本的借贷对象主要是职能资本家。 • 借贷资本不是职能资本
• (二)利息与利息率(p105) • 1、利息及来源
利息是借贷资本家由于让渡资本使用权而取得的报 酬,是职能资本家因借入货币资本而让给借贷资本家 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生产性流通费用——包装、保管、运输——生 产性劳动
纯粹流通费用——同纯粹的商品买卖有关—— 非生产性支出——广告费、办公费、商业店员 工资
3、补偿 生产性流通费用——生产性劳动——增加
价值——通过商品加价实现 纯粹流通费用——非生产性支出——不能
增加价值——通过剩余价值扣除实现
续前例 假设:预付产业资本为720c+180v=900, m′=100% ,c 全部转移,预付商业资本为 100。
产业资本的职能
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的职能
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3、商业利润的确立受平均利润率规律的支配
_
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P′=
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商业资本作为一种职能资本参加利润率平均 化过程
假设:预付产业资本总额为720c+180v=900 m′=100% c 全部转移
则:生产出来的总产品价值为W=720c+180v+180m=1080 —P′=180/900=20%
第八章 资本主义的分配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一、工资的本质
• 现象——工人出卖劳动——资本家支付劳动报酬——不 存在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