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之区域区域发展差异及可持续发展
2024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4高考地理核心考点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保护环境和维护社会和谐的发展模式。
在2024年高考地理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核心考点,考生需要理解相关概念、原因和解决措施。
首先,要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特点。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基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它不仅要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即经济增长中不会破坏环境分为基础;还要求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发展过程中要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要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地理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等会对区域的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决定了区域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也是导致区域不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然后,要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措施。
在经济发展方面,可以采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的执行,推行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社会发展方面,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和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最后,要熟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
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区域进行研究,例如中国的西南地区,通过分析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和挑战。
总而言之,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生需要理解其概念、原因和解决措施,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地理高三经济地理与可持续发展重点知识归纳与地理实践应用
地理高三经济地理与可持续发展重点知识归纳与地理实践应用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各种现象的学科,而经济地理则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经济地理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掌握经济地理的重点知识对于实践中的地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经济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归纳,同时分析这些知识在地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经济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经济地理研究的是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如产业布局、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等。
而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能够保护和改善环境,满足未来世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经济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利用:经济地理研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而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通过经济地理的研究,可以合理规划资源开发,促进可持续发展。
2. 环境影响:经济地理研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而可持续发展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经济发展。
通过经济地理的分析,可以找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区域发展:经济地理研究的重点是区域的经济差异和发展模式,而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通过经济地理的分析,可以找到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经济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应用1. 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对地理资源的分析,可以确定适合某一地区发展的产业类型。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某地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以发展太阳能产业,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地理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工,可以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城市规划方案,促进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考虑绿地的布局和交通的便捷性,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3. 交通运输规划:经济地理研究交通网络的发展和运输流量的分布,可以为交通运输规划提供参考。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知识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知识一、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1、秦岭—淮河:一月0°C等温线,800mm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与暖温带、南方与北方、水田与旱地分界线;2、大兴安岭:400mm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农区与牧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二、我国的区域差异:三、主要的区域特征1、高原盆地:①青藏高原(冰川冻融地貌,光照强、热量不足,河谷农业);②内蒙古高原(风力地貌,荒漠化);③黄土高原(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地貌,水土流失);④云贵高原(流水溶蚀地貌,喀斯特地形、多峰林、溶洞,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⑤塔里木盆地(风力地貌,光照强、温差大,水分不足,绿洲农业,荒漠化);⑥四川盆地(流水地貌,光照弱、热量足,紫色土)。
2、平原丘陵:①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沃野千里);②华北平原(旱涝、盐碱、风沙);③长江中下游平原(湖泊淤积、恢复生态植被、退田还湖);④江南丘陵(水土流失、红壤、红色荒漠)。
3、我国资源的分布:①南方:水能、有色金属与铁;②北方:煤、石油、铁;③西北:石油、天然气;④青藏:太阳能、地热能、水能。
四、资源跨区域调配①原因: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②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南水北调;③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北煤南运;④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经过的自然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西气东输经过的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川气东输经过的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⑤西电东送:a、北路(火电为主)供应京津唐和华北;b、中路(水电为主)供应华中、华东和长三角;c、南路(水电为主)供应华南和珠三角。
五、河流开发①流域治理—修大坝—拦洪蓄水—中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泥沙淤积量减少—海浪侵蚀作用增强;②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梯级开发(控制水位,疏通河道,治理洪涝)。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2 区域发展差异课件 湘教版
距海近,有便利的海运, 距海较远,比较闭塞,
陆路交通也较发达
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
具有发展开放性经济的 缺少对外开放的区位优
区位优势
势
发达,国内外联系便捷
相对落后
发育比较早,多种所有 制经济发展比较快
市场经济发育相对落后
区域可持续发展
我国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差异
我国东、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这是
①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②改革开放后东部地 带抓住机遇,大力招商引资,经济迅猛增长 ③中、西部 地带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④随着西部 大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区域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与中、西部地带相比,东部地带经济较发达,经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一、东、中、西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
件、
、
和对外开放程度。
2. 东、中经、济西基部础发展差发异展水平
(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
发达,
中、西部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大第。三产业
(2)工业化农和业城经市济化差异: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 ,工业产值在国
社 会 因
科技、教 育和文化
素 对外开
放程度
较高,城市分布密度较 大,综合经济实力较强
比较发达,科技人员和 技术工人集中
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 外资能力强
较低,城市分布密度较小,综合 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滞后
比较落后,人才缺乏
对外开放程度目前仍较低,但从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积极
加强对外联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地理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地理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高考复习资料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主要从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从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分析。
2.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早期阶段:生产力水平低,生产、生活构成和方式单一。
(2)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生活构成和方式多样化。
(3)工商业社会阶段: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始意识到人地之间的矛盾。
(4)转型阶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谋求人地和谐发展。
3.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1)西北荒漠化的防治①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多大风天气(动力因素);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②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等。
(2)森林和湿地资源的开发①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作用: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破坏森林的危害: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高温淋洗的作用,土壤贫瘠;植物容易遭受破坏,一旦被毁很难恢复。
高考加油!高考复习资料雨林被毁的原因:过度的焚烧开荒;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的开发;商业性的伐木;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讲区域特征分析、差异比较与地理信息技术[考纲原文]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网络构建]题点1区域定位的一般方法母题导入(2013·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3)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A.冰川与岩浆相映B.极昼C.成群的企鹅D.台风答案(1)D(2)A(3)A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区域定位。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排列判断:图中的纬度为北纬,经度为东经。
所以图示半岛位于北太平洋,具体为勘察加半岛。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该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的边界,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属于消亡边界,板块之间相互挤压。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第(2)题,该岛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地热能资源丰富。
解答本题需要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图中多火山,地热资源丰富。
可以联系冰岛的电能主要来自于地热能解答本题。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第(3)题,该地纬度较高,受台风的影响较小;企鹅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该半岛纬度低于极圈纬度,所以该地7月昼长夜短,但是不会出现极昼现象。
7月份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但是该地山脉高度可以达到4 750米,随高度升高气温降低,尽管是夏季山顶气温仍然低于0℃,所以可能出现冰川与岩浆相映。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核心规律地理区域定位的常用方法(1)地理坐标定位法(确定经纬度):一般的区域图中往往显示出了经纬度信息,可直接由此进行定位。
(2)海陆位臵定位法:依据区域地理事物的分布与海陆分布的关系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臵。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差异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差异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之一,而区域发展差异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中的区域发展差异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概念解释、影响因素、表现形式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一、概念解释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发展差异的形成是由于各地资源的分布、人力资本的差异、政府政策的引导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因素1.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气候、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会直接影响地区的发展。
例如,位于沿海地区的城市通常拥有发达的海洋经济,而内陆地区则更多依赖农业或资源开发。
2. 经济基础: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也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石油、矿产等,可以通过资源开发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资源贫乏的地区则需要通过其他产业来实现经济发展。
3. 政策引导:政府的政策引导对于区域发展差异也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还可以通过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
4. 人力资源: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水平高、技术水平高的地区通常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表现形式1. 经济方面: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一些地区拥有发达的工业、商业中心,而其他地区则仍然处于农业或农村工业化阶段。
2. 社会方面:教育、医疗、福利等社会服务设施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不平衡。
一些地区的社会服务设施发达,民生水平较高,而其他地区则面临各种社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医疗条件落后等。
3. 基础设施方面: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在不同地区的建设程度也会有差异。
一些地区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而其他地区的交通条件则较为艰苦。
四、案例分析以中国为例,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其发展得益于地理位置优越、政府政策的支持以及引进外资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十五)——区域可持续发展
煤、铁、石油丰富
经济发 展特点
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其布局 海型”布局
“资源型”布局为主
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 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人口与 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得越高,探测的范围越大,获得资料的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对地物的分辨率越低
(2)与地图相比,地理信息系统的优点
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揭示区域结构特征
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②功能强大。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
③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9)南水北调工程
①调水的原因:南方水资源充足,北方缺水,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
②东线工程的有利影响
a.京杭大运河水位抬高,增加通航能力
b.为沿线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c.削减工程下游长江干流洪峰,减轻洪水的威胁
d.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促进调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东线工程的不利影响
a.工程干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影响通航能力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地震
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 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风气候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
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有运河相通
源丰富
江苏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
江苏高考地理知识点梳理江苏的高考地理科目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地理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江苏高考地理知识点的内容和重点进行梳理,为考生们提供一些学习参考。
一、物质地理环境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物质地理环境。
首先,江苏是一个平原省份,平原区域占总面积的95%以上,其中包括长江三角洲平原、苏北平原和淮河平原等。
其次,江苏还拥有较为清晰的水系特征,主要包括长江、淮河和大运河等。
此外,江苏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矿、盐碱地和湿地等。
二、人文地理环境江苏省是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省份,人文地理环境对高考备考也非常重要。
首先,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强省,拥有许多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开放型经济区,例如苏南、苏中和苏北等。
其次,江苏还是一个人口密集的省份,人口分布比较集中,例如苏南地区的人口密度较高。
此外,江苏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古运河、扬州瘦西湖和苏州园林等。
三、区域发展差异江苏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发展存在差异。
首先,苏南地区拥有发达的经济和较高的人口密度,是江苏的经济中心。
其次,苏中地区以农业为主,农业资源丰富。
最后,苏北地区相对落后,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备考高考地理时,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对于理解江苏的经济地理格局尤为重要。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热点话题,江苏省也积极参与其中。
江苏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挑战,譬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因此,江苏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例如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等。
备考高考地理时,需要了解江苏省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政策,关注江苏的可持续发展。
五、交通运输网络江苏省交通运输网络发达,与其他地区的联系紧密。
主要包括水路、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
例如,长江、大运河和淮河等水系为江苏提供了重要的水路运输通道。
此外,江苏还有许多重要的铁路干线经过,例如京沪铁路、沪宁铁路和徐盐铁路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经济基础 、 (1)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发展水平和 对外开放程度。
东部地区:10个省直辖市 中部地区:6个省 (2)具体划分 西部地区: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东北地区:3个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总体发展水平差异: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明显 落后于东 部地区。 (2)经济差异的具体表现: 东部地区 产业 结构 加工制造业、 高科技产 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 中、西部地区 农业经济占较大比 重,工业结构西部以 东北地区
5.意义 (1) 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 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2)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 求,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优势 ;将潜在优势变为 (3)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 转变为
现实优势。
1.区域的开放性
区域作为地球表层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人 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球空间呈现出开 放性的特点。上图示意的是区域之间经济要素的流动。
热量 丰富,水分充
平原 面积广阔,森 足,有色金属矿产 、生物
林、煤炭 、石油 资源、水力资源 等相当丰 富
铁矿 等资源丰富
区域 项目 限制性 因素 发展 方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
原水土流失严重等 调整 产业结构、扩 大对外开放、改善
生态环境 等
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 积极对外开放、推进
城市化水平 高,城 城市化水平 低,城 城市化水平高,城 市分布密度大 市分布密度小 市分布密度较小
东部地区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程 的区域差 度高, 吸纳外 异 资的能力 强
【精品】高考地理总结:区域可持续发展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发生原因、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整体概述环境问题3、发达国家重污染工业的转移发达国家较发展中国家为轻,以环境污染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进行防治,使环境质量好转。
全球性环境污染:酸雨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城市垃圾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污染:污染速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1、工业“三废”和有害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2、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3、交通、工厂等造成的噪声污染4、各类污染物排放到海洋,造成海洋污染5、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生态破坏:索取资源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1、由于滥伐森林造成的森林面积锐减,导致森林环境调节能力下降2、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3、由于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4、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氟氯烃的使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臭氧层的破坏5、由于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运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问题的本质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在发展过程中解决。
具体环境问题分析:生态环境环境污染核电站和工厂排放的冷却水,水温较高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4、化肥、农药、杀虫剂随雨水流入和流入海5、石油开采运输中造成的海洋污染3、渔业产量下降4、氮磷有机污染,引起藻类过度增长导致“赤潮”发生,给海洋渔业、养殖业、旅游业带来巨大损失。
经典案例分析土地荒漠化(西北)含义: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1-2 区域发展差异 湘教版
(2012阜阳模拟)甲、乙、丙是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图中分别反映了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产业结构和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率。
读下图,回答1~3题。
1.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B.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省D.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乙省解析:选B。
分别读出甲、乙、丙三省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率,根据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率由小到大的顺序,可以确定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西、中、东部经济地带;读图可知,甲、乙、丙的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率中,丙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之和最大,据此可确定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丙。
2.就乙省区而言,三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 )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②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③第三产业>第一产业④第一产业>第三产业A.①②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C。
首先读出乙省区的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率和产业结构,然后进行比较,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率最高(约48%),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低(15%),故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最低;与此相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率最低(约19%),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高(约49%),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最高。
3.乙省区所在的经济地带,其特点有( )①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②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③我国的海洋水产区都分布在这个地带④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A。
我国海洋水产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带,经济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也是东部地带,由第1题可知,乙属于中部地带,故③④错。
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列地理分界线不经过秦岭-淮河的是 ( )A.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B.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C.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D.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线解析:选C。
区域地理学中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区域地理学中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广袤世界里,不同的地区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和特点,这就是区域差异的体现。
而理解和把握这些区域差异,对于推动区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区域地理学,正是研究这些差异以及如何促进区域发展的一门学科。
区域差异,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
首先,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十分显著。
比如,气候条件,有的地区终年炎热潮湿,像热带雨林地区;有的地方则四季分明,甚至寒冷干燥,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地形地貌也是如此,有高山峻岭、广袤平原、幽深峡谷,还有辽阔的海洋和广袤的沙漠。
这些自然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系统、资源分布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类型。
再看人文社会方面的差异。
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民族构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都各有特点。
比如,在一些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经济活动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而在另一些地区,人口稀少,可能还保留着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也更为古朴和独特。
这些区域差异对于区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区域差异为不同地区提供了各自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机遇。
以资源为例,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采矿业和相关的制造业;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则能够大力发展旅游业。
另一方面,区域差异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富裕繁荣,而一些地区则相对贫困落后。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区域差异。
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明确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
比如,对于生态脆弱的地区,要注重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对于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其次,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同发展。
比如,发达地区可以为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欠发达地区则可以为发达地区提供劳动力和原材料等。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六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发展联系教案 湘教版
第二十六讲 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发展联系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表现(1)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 比重(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 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中、 西部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带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成 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二、南、北方差异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
2.表现 (1)北方⎩⎪⎨⎪⎧ 优势: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存在问题:面临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 态环境等任务(2)南方⎩⎪⎨⎪⎧ 优势: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 水力资源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存在问题: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特别提示] 对比分析两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方法 (1)要分析比较两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别,首先要明确区域研究的内容①区域的特点⎩⎪⎨⎪⎧ 资源特点:种类、数量、分布等环境特点:优势问题、限制条件社会经济特点:经济水平等人地关系特点 ②区域发展的条件⎩⎪⎨⎪⎧ 空间特征结构、地位和功能区域竞争力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③区域的发展规划⎩⎪⎨⎪⎧发展重点可持续发展发展方案与评价 (2)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分析区域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
②进行区域差异的比较:包括区域发展条件、优势、限制条件等。
③深层次分析各差异条件的原因。
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中部地带的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区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区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可继续开展最后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开展,是迷信开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是2021-2021高考天文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考点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外表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天文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目的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区域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①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外部的特定性质相对分歧,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它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具有一定的面积、外形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白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域。
③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局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西南平原既是西南地域的一局部,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目的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考点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区域差异主要内容:不同区域天文环境的差异,人们消费、生活特点差异招致区域的开展水平、开展方向等差异。
3、区域差异案例: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域,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天文环境差异天文位置位于北纬30°左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域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西南地域的中部。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习尚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习尚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挠,降水较少;暖和时节及生临时都较短。
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散布普遍;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空中积多。
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厚的石油等矿产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备注水产业较为兴旺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开展畜牧业其它消费活动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外地兴旺农业基础开展;②重工业-从国际外运入矿产资源开展应用外地丰厚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域的煤、铁等资源开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地理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区域发展是指不同地理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差异。
可持续发展则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未来人类和自然资源的发展需求。
地理区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首先,地理区域的自然条件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地理区域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这些条件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而内陆地区则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因此,地理区域的发展状况往往与其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然而,地理区域的发展也会对其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增加。
例如,工业化进程中的大规模排放和过度开发会导致水源污染、土壤退化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地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也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地理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原则,以确保地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也会对地理区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提升未来发展的能力。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地理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例如,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同时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确保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系统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因此,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助于地理区域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在推动地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参与和合作十分重要。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承担起责任,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政府应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41区域空间定位与区域差异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基础梳理反馈 【答案】D C
【解析】
1.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宜森林生长,林线就高,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甲 地受暖湿的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好,因此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2.乙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严寒漫长。地势低洼的地区冻土发育,排水 不畅,冬季地温过低,夏季土壤水分过多,均不利于树木存活,而地势较高地区 就避免了上述问题,因此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 布。
课堂小结
区域空间定位与区域差异
一、利用经纬网定位 二、根据海陆位置定位 三、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四、根据轮廓特征定位 五、根据重要地理要素特征定位
谢谢!
要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用经 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及其所穿过的主要大洲、地区或国家 要牢记,特别是一些小区域图。
基础梳理
对于大范围区域图(如图1)的空间定位,在利用经纬网定位时,重点关注图示 地区所处的大洲位置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对于小范围区域图(如图2)在利 用经纬网定位的同时,重点关注区域图中独特的地理特征。
基础梳理
20°E:斯堪的纳维亚山,波罗的海巴尔干,波德平原地中海,刚果盆地 好望穿。
40°E:东经四十度,东欧平原穿,黑海和红海,东非高原边。 60°E:北乌拉尔山,南阿拉伯海,中穿伊朗和咸海。 120°E:兴安渤海台湾海,澳大利亚西部穿。 180°经线:白令海中,新西兰东。
基础梳理
二、根据海陆位置定位 (1)掌握大致位置: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 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确定地理事物的 大致位置。 (2)掌握固定位置:每个区域周围的海陆分布是固定的,可以利用这种海 陆位置的固定性进行区域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真题汇编专题七区域、区域发展差异与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2012·浙江文综)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
完成1~2题。
1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50%。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读】考查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低碳经济,主要针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一些举措,如推广新能源太阳能、核能;增加森林覆盖(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降低单位GDP能耗等。
降低非化石能源一次性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无关。
选B.2 .据下表分析,德班的气候类型是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地中海气候【答案】:B【解读】考查气候类型判读:常年气温在大约15°以上——热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南半球),干湿季明显,结合测站位置和海拔,综合判读应为热带草原气候类型。
选B.(2012·上海地理)下图所示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回答下列3小题。
3 .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读】考查提取信息并结合俄罗斯西伯利亚区域地理回答区域地理特征:重要的“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这里土地辽阔,森林、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大部分不足5人/㎞,说明“地广人稀”、“矿产丰富”。
由于纬度高、地冻天寒,因此气候较差,交通落后(和俄罗斯欧洲部分不能比)。
综上选D.4 .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①气温较适宜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③开发历史较长 ④经济相对发达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答案】:C【解读】考查俄罗斯东北亚南部地理特点,调动俄罗斯地理或提取资料相关信息:针叶林、城市分布较多(开发历史较早)、西伯利亚南部(纬度较低)、叶尼塞等河上游(不是平原地带)等,说明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选C.5 . 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A .人口密度低B .开发了新资源C .交通条件改善D .市场广阔【答案】:B【解读】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社会经济生产力,结合“开发区”及时事信息综合分析主要是“开发新资源”。
选B.(2012·海南地理14~15) 表1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图5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A.治理盐碱地 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答案】B【解读】考查提取信息能力。
该地生态恶化,由图5可知耕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草地面积下降速度最快,所以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选B.7、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D【解读】考查中国地理区域荒漠化问题差异比较。
结合表格:区域草地面积为主,但荒漠化(盐碱地面积大,云贵高原东部石漠化严重,黄土高原中部沙漠化严重)土地面积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松嫩平原中部较大),与内蒙古高原西部接近。
选D.(2012·浙江文综5~6)自2011年7月始,泰国发生了持续3个多月的洪涝灾害,多个全球知名IT 企业在泰国设立的硬盘生产厂家在此灾害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导致当年硬盘价格上涨。
完成下列2题。
8 .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A . ①③B . ②③C . ②④D . ①④【答案】A9 . 全球知名IT 企业在泰国设立硬盘生产工厂,主要原因是该国 A .软件产业发达 B .国内市场广阔 C .运输条件优越 D【答案】D(2012·重庆文综5~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
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3题。
10 .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A .盛行西风B .盐度差异C .陆地阻挡D .水温特征【答案】C【解读】结合世界洋流模式图,应该是“厄加勒斯暖流”的一部分,故应该属于补偿流,受大陆阻挡改变方向。
11 .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A .工矿业发达B .人口数量大C .森林覆盖率高 D .石油资源丰富【答案】A【解读】从图中可知南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工矿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所以排放多。
12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答案】B【解读】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出现与大气逆辐射有密切的联系。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012·四川文综3~5)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3题。
13.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A .甲城市B .乙城市C .丙城市D .丁城市【答案】C【解读】人数最多的是降水量相对较多,河流交汇处,蒙古的首都丙,所以选C14 .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 . 调整农作物熟制B . 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 .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 .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答案】D【解读】该国降水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容易出现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所以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选D15 . 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A . 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B . 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C . 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D . 降水稀少且呈带状分布,使该国植被景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答案】D【解读】图中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减,植被呈现荒漠带向草原带过渡,所以选D(2012·上海地理)北半球某地(约75°W ,45°N ),河流清澈,森林茂密,风景宜人……,读图回答下列2小题。
16 .一条大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该地,进入解冻季节时,该河流容易出现的现象是 ①凌汛 ②水土流失 ③河岸决堤 ④水位暴涨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答案】C【解读】考查河流凌汛现象产生:水流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初春解冻或入冬封冻时,所造成的河水上涨现象。
选C.17. 该河流注入的海域毗邻世界某著名渔场,该渔场位于 A .北太平洋西部 B . 北太平洋东部C .北大西洋东部D . 北大西洋西部【答案】D【解读】考查区域定位、大洋地理位置。
北半球、北美洲世界著名的渔场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应位于北大西洋西部。
选D.(2012·北京文综6~7)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2题。
18 .该游牧活动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 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 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答案】B【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游牧业的迁移规律。
【思路点拨】维多利亚湖附近虽在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形的抬升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这才有了迁移的路线。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夏季北迁,冬季南迁。
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无雨林;该区域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受飓风的影响小。
19 .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答案】D【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思路点拨】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是热带草原的湿季(南半球夏季),游牧活动的移动方向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甲位于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即7到12月期间,故最可能是D。
【评析】6-7题主要考察了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非洲的气候分布具有南北对称的特点,维多利亚湖附近虽在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形的抬升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这才有了迁移的路线。
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夏季北迁,冬季南迁。
如果平时不经常看地图的话此题出错的几率较大。
(2012北京卷文综1~3)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回答下列3题。
20.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晚,昼短夜长【答案】C【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气候特征、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
【思路点拨】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夏季)伦敦比北京的气温低,日较差小,7、8月份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北京降水较多,伦敦降水比北京少;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昼长较北京长。
21.英国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答案】D【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板块的分布、河流的水文特征。
【思路点拨】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英国西部海岸位于温带,而珊瑚生长在热带海域;英国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地势地平;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温带海洋性气候,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22 .途经该区域的洋流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答案】A【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路点拨】途经该区域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流向与北美洲至欧洲的航线方向一致,航行速度加快。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到北冰洋海域,海域上空温度减低,形成海雾,能见度降低;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北海渔场。
【评析】1-3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为:地球运动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判断以及气候特征,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地形特征的描述,板块的分布,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洋流的循环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