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讲序论一、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对整个经济行为的研究:它分析长期的经济增长以及总产出的周期波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和预算赤字、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与之相对应的是研究个别市场、价格及产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所有的市场经济需要面对的三个核心的宏观经济问题是:(1)产出和就业率为什么有时会下降?如何减少失业率?(2)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控制它?(3)一国如何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二、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系统理论的开端。
凯恩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居于西方经济学界正统地位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传统经济学以“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为基础,以供给为中心,断定需求是供给的函数。
因此坚持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将存在保证充分就业均衡趋势的自动机制这一信条。
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抛弃了“储蓄会自动转化为投资”的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动创造供给”(即凯恩斯定律),供给就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所谓“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在方法上,传统经济学关心个别厂商和个别消费者的行为活动,以及单个商品市场的交换过程及其相对价格的决定,即着重个量分析或微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则关心经济中的总量(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总量、总消费、总投资、总就业等)行为活动,特别是总产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政府支出)所产生的收入效应。
他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即总量分析。
在政策上,凯恩斯反对传统经济学提倡的“自由放任”,积极主张政府干预和调节私营经济。
由以上三个方面的“变革”而形成的凯恩斯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围绕凯恩斯经济学的讨论已演变成两大派:现代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古典学派——就经济哲学而言,无非是政府干预派和自由放任派。
宏观经济学中的五个问题
4. 财政决策者应该减少政府债务吗 (美国 财政决策者应该减少政府债务吗? 1999年国债为3.7万亿美元, 占GDP的44%) •应该 --政府债务把负担加在后代纳税人身上 --预算赤字减少国民储蓄, 提高实际利率,减 少投资, 降低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减少产 出
•不应该 --政府债务对年轻一代的税收负担可能被夸大 --预算赢余的用途不光是可以用来减少政府债 务,也可以用来增加教育的投入 --经济活动下降或有战争时政府预算有赤字能 刺激总需求或为战争作物质准备 --只要政府的债务增加慢于国民收入的增加, 政 府就有能力通过税收偿还债务
2.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还是相机抉择 • 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 --相机抉择没有限制无能和权利的滥用(政治性 经济周期) --相机抉择引起的通货膨胀会高于合意的水平: 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使预期的通货膨胀调高, 短 期菲利普曲线上升 --固定增长率, 比如3%增长率
• 相机抉择的优势:
--灵活性 --相机抉择的问题大多为假想的, 比如中央银行 可以通过行为赢得信任 --经济学家对于什么是好的增长率没有共识
3.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 应该为零 --通货膨胀带来的额外成本 (菜单成本,皮鞋成本, 税收负担变动, 财富任意分配等) --降低通货膨胀是一项短期有成本但长期有好处 的政策
•不应该为零 --牺牲率可以高达5% --通货膨胀的成本大小不肯定, 有些成本可以通 过政策来减少(改变税制, 指数化债券) --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率而不是货币政策 --降低通货膨胀并不使实际收入增长加快
宏观经济的五个争论问题
1. 货币和财政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吗 • 赞成: 赞成 决策者应该努力稳定经济 如果放任不管, 经济就倾向于发生波动(悲观 如果放任不管 经济就倾向于发生波动 悲观 情绪—消减支出 减少总需求—失业上升 消减支出—减少总需求 失业上升— 情绪 消减支出 减少总需求 失业上升 经济下降…) 经济下降 •币与财政政策的作用有很长的时滞 可能扩大经济波动的程度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By坤哥1.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都不计入GDP。
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而人们购买普通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2.什么是名义GDP、实际GDP,及其关系。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价格总水平3.什么是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比率。
决定因素: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大。
4.IS曲线的移动投资需求上升,则IS曲线向右移;投资需求下降,则IS曲线向左移。
储蓄增加,则IS曲线向左移;储蓄减少,则IS曲线向右移。
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在自发支出量变动的作用中等于增加投资支出,因此,也会使IS曲线向右移。
政府增加一笔税收,税收增加就会加重企业的负担,会使投资减少所以会使IS曲线向左移动。
5.什么是“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不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6.LM曲线的移动名义货币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7.政府支出会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支出,主要取决于那几个因素?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
8.简述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时,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曲线相交,LM垂直,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债券价格很低,所以人们会将所有货币去购买债券。
IS曲线水平,说明投资的利率系数达到无限大,所以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变动。
宏观经济学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问题一、宏观经济循环总图式:E(AD)——P×Q——Y(AS)——E(AD)这是模拟现实宏观经济运转的一个基本模型。
式中,AD为总需求,以买者购买商品时的货币总支出E来衡量,合并记为E(AD)。
AS为产品的总供给,以生产者的产品销售总收入Y来衡量,合并记为Y(AS)。
P为产品的价格,Q为产品销售量。
这一图式表示的是一个循环过程。
总支出E(即总需求AD)使生产和出卖产品成为必要,产品的出卖(P×Q)形成总收入Y(AS),总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经过货币资金的安排和配置过程后,形成了总支出E(AD),总支出又作用于生产和价格(PQ),如此循环不已。
二、宏观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显然,逻辑应从P×Q开始。
这是因为,第一,P乘以Q的结果是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财富总值;第二,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目标是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而在P×Q中,Q与前者(就业)密切相关,而P本身就是物价水平。
然而,P与Q或GDP又是如何决定的呢?P与Q是市场经济中的P与Q。
P与Q是市场概念,它们是由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在萨缪尔森著名的教科书《经济学》中,他把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画到一个图中,以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作用来解释作为其后果的现实经济现象——产出、就业、价格水平等,这在逻辑上无疑是正确的。
在经济学的历史上,一些经济学家注重对需求方面的因素的研究,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则注重对供给方面的因素的研究。
实际上,按木桶理论的逻辑,需求和供给是同一木桶上的两块木板,它们对P×Q的影响,完全遵守“短边规则”,即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了木桶的盛水量。
加长短板,消除此短边制约,木桶的盛水量即可增加。
现在我们分别就供求两方面来进行因素分析。
三、需求方面先看E(AD)对P×Q的影响。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它是由该社会所拥有的资源——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技术条件,企业和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组织生产的能力等因素——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复习整理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2、宏观经济基本问题:国民收入(总产出)、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问题)、就业或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经济周期问题(经济的波动性)、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开放经济问题、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学中的三部“圣经”之三)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开山之作,标志着现代宏观经学的产生。
4、宏观经济学流派:①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②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人物有萨缪尔森,汉森,托宾,索洛等人。
在宏观层面接受凯恩斯的理论,在微观层面采用传统新古典济学理论,力图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合适的微观基础,因而其理论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
③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理论假说:通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是货币供给量过多的结果.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只需要为市场创造良好的环境——控制货币发行量。
④理性预期学派:20世纪70年,卢卡斯,普雷斯科特。
主要观点:政府不干预,崇尚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加入理性预期。
⑤供给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蒙代尔、拉弗等。
主要观点:(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分析转向总供给分析;复活萨伊定律;倡导经济自由主义;偏重政策研究。
⑥新凯恩斯主义学派:20世纪80年代,代表人物:曼昆、斯蒂格利茨。
基本假设:价格和工资黏性(市场的自动调节缓慢);不完全性假设。
强调政府干预的有效。
5、萨缪尔森:本世纪50年代,把以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合在一起,形成所谓的新古典综合派,或主流学派。
但无法解释70年代出现的滞涨现象。
6、货币主义——米尔顿·弗里德曼:20世纪50-60年代,米尔顿·弗里德曼通过对100多年来的美国货币史进行研究,发现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的货币供应量不当造成的。
宏观经济学导论(1)
45°
△y
y
三、影响乘数效应的因素 1、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2、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3、投资与储蓄的决定是相互独立的,否
则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会导 致利率上升,从而增加储蓄减少消费。
(ii)GNP核算一国居民的收入,而不管收入来自哪国。 • GNP=GDP+来自国外的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GDP+从国外获得净要素收入(NFP) • 国民生产净值(NNP)=GNP—折旧
•国民收入(NI)=NNP-企业间接税
• 个人收入(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个人对非居民部 门利息支付+红利+政府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第四节 乘数理论
传统经济学:储蓄是美德,消费是罪恶 凯恩斯:消费是美德,储蓄是罪恶 (明)陆辑:予每博观天下大势,大抵
其地奢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其民必不 易为生也。 凯恩斯:无论你们购买什么都会拯救英 国。
一、乘数的含义 破窗经济 乘数指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
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 论
国民收入如何决定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 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
市场、国际市场
只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为简单国民收入 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假定 1、不存在政府,只有两个部门即家庭
与企业; 2、封闭经济,不存在对外贸易; 3、消费与储蓄行为出现在家庭部门;
解决途径: (i) 利用价格指数的变化衡量物价水平的变化。 (ii)利用真实国民生产总值衡量实际总产出水平。
GDP折算指数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定义1: t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Q)=>按基期的商品和服 务的市场价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研究7大问题:问题1:GDP的度量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问题2:长期经济走势及其原因第20章,经济增长理论问题3:短期经济波动原因第13、14、17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问题45:短期经济波动带来的两种重要经济现象:失业和通货膨胀第18章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6: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的调整第15、16章:宏观政策问题7:开放的宏观经济研究第19章,国际经济宏观经济学主要构成宏观经济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古典宏观经济学(17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主要探讨的是国民财富产生的源泉、对经济周期的解释,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国家不要干预经济;国家做个守夜人;其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统治西方社会达150年。
现代宏观经济学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市场的不完善、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凯恩斯,作为主流宏观思想影响世界各国经济至今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居民户(消费者)需求效用最大化厂商(生产者)供给利润最大化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境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含义:GDP核算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最终产品:有形产品+无形产品:劳务最终产品: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判断标准:产品和劳务的使用目的1 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GDP 一般仅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只有通过市场交易的产品才能计入。
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是宏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而当前我国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问题,研究通货膨胀和就业的关系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的失业率的在统计方面的缺陷,借助奥肯定律建立了“基于产出缺口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开始检验这一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并改进原来的模型建立了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的模型,证实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是存在的,且具有适应性预期。
为了使菲利普斯曲线更好地运用于政策实践中,在前面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动态最优化模型,得到的结论是:虽然通货膨胀政策可以降低周期性失业率,但效果还是不太大,所以我们更多的要关注如何降低自然失业率认。
面对当前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和就业问题,:治理通胀是必要的,但不要忘了就业,要适度,把握好节奏。
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它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一直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我国同样面临着如何治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问题。
1980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第一次高通货膨胀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段时期,经济增长速度迅猛,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导致出现较严重财政赤字,盲目扩大进口导致外贸赤字,外汇储备迅速接近于零;1985年第二次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开始了从单一的农村改革向城市、农村同时推进的综合改革方向转变,物价、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税制、金融体制等一系列的综合改革同时展开,而价格机制改革力度最大;1989年的通货膨胀是由于1985年中央采取的紧缩政策在尚未完全见到成效的情况下,又开始全面松动,导致需求量的严重膨胀;1993一1995年的通货膨胀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
就失业问题而言,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一直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完全可以通过计划经济体制来解决。
宏观经济学常见问题简答
1、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要注意哪些问题?P193~194答:①GDP 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价值;②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不仅包括在本国境内的国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且还包括该国国名从外国所获得的收入)③GDP 使之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该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以避免重复计算;④GDP 一般是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⑤GDP 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最终产品,而且包括无形的最终产品——劳务; ⑥GDP 是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是用货币来衡量的,即由最终产品的数量和单位价格相乘得到,所以GDP 一方面受最终产品产量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价格水平的影响。
2、 简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
答: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表现在IS 曲线与LM 曲线相交的点上。
此时投资与储蓄相等。
3、 画图并说明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及其政策含义。
答: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最初随着价格总水平提高而平缓上升,当价格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总供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是一条垂直的直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呈现此种形状的原因是短期生产要素价格不变造成的。
由于在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
当经济存在大量超额生产能力时,价格提高使得产量以较大幅度增加,但当经济接近于生产能力时,受生产能力的限制,价格提高,产量增加幅度很小。
因而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总供给曲线呈现先缓慢上升,后逐渐陡峭而至垂直的特点。
4、 影响IS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P224答:①投资变动的影响:无论是自发投资的变动,还是引致投资的变动,都会使得投资需求发生变化。
如果投资需求增加,会使的收入增多,IS 曲线就会向右移动。
IS 曲线向右移动的幅度等于投资乘数与投资增量之积。
相反,如果投资需求减少,收入会减少,IS 曲线向左移动,移动幅度为投资乘数与投资增量之积。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者看来,这种短期的、比较静态的总量分析是远远不够的,从20世纪30年代末起,他们从三个不同方面补充和发展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
(1)把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发展为长期动态分析,发展了投资函数理论,出现了各种经济增长模型。其中汉森和萨缪尔森等人的对乘数和加速系数交织作用的分析,被认为是投资函数理论早期发展中的最重要贡献;哈罗德和多马,斯旺、索洛、米德等分别提出了他们的经济增长模型,使投资函数理论得到进一步延伸。
(2)凯恩斯派宏观经济理论也不断改进和完善。例如把凯恩斯理论动态化、长期化时,不仅从总需求方面作了补充,而且还重视分析了总供给的变化;不仅继续采用实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而且也强调采用规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后一方面,琼·罗宾逊、詹姆斯·拓宾、阿瑟·奥肯等人在经济分析中对价值判断、伦理标准的强调,都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规范经济学色彩强化的具体表现。
就代表人物而言,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被认为是宏观经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他在1662年出版的《赋税论》一书被看作是西方经济学中第一部以宏观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从时间顺序上看,早期宏观经济学则经历了一个从威廉·配第到魁奈、再到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除这些人物之外,西施蒙第等也在宏观经济学说史中有过重要贡献。
一、宏观经济学源于何时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这个术语,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于1933年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问题与推动问题》一文(伦敦,1933)中提出的;作为与“微观经济学”相对称的术语在教科书中被首先使用,则是在美国肯尼斯·博尔丁的《经济分析》一书中(纽约,1948)。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以1936年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出版为标志,这一点在西方经济学界是没有争议的,但对宏观经济学到底源于何时却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宏观经济学习题
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一章1.宏观经济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关心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经济中各总量的决定和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宏观经济学关心的主要问题有:(1)为什么一个国家的经济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并因此导致不同程度的失业问题;(2)为什么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导致名利利率和汇率大幅度波动;(3)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会快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很缓慢甚至停滞和倒退。
2.决定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是什么?答:(1)是投资量。
一般情况下,投资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2)是劳动量。
在劳动者同生产资料数量、结构相适应的条件下,劳动者数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
(3)是生产率。
生产率是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
提高生产率也对经济增长直接做出贡献。
3.为什么说失业和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的一对主要矛盾。
答:因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长期的国家经济学问题,主要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未解决失业问题,一般政府会加大货币发放,增加政府支出,这样会加速通货膨胀;解决通货膨胀则是减少货币发行,减少政府支出,这样会引起经济过冷,增加失业。
第二章1.国内生产总值(GNP)指标和国民生产总值(GDP)指标的主要差异在哪里?答: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至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 = 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国外的要素支付2.解释下列术语:a. 增加的价值; b. 存货投资;c. GDP缩减指数;d. 可支配的个人收入。
答:a. 增加的价值:是指最终的产品的价值与所需的原材料、能源等的价值之间的差值。
b. 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大全及答案
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GDP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一国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正确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理解:第一,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第二,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的价值不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三,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第六,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当处于均衡产出水平时,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
这是因为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而均衡产出就是等于消费加计划投资的产出,因此计划存货不一定是零。
计划存货增加时,存货投资就大于零;计划存货减少时,存货投资就小于零。
需要指出的是,存货是存量,存货投资是流量,存货投资是指存货的变动。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它不一定是零,但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是零,如果非计划存货投资不是零,那就不是均衡产出了。
比方说,企业错误估计了形势,超出市场需要而多生产了产品,就造成了非计划存货投资。
3,4,ISLM模型是说明总需求的好模型吗?课本452根据IS LM模型推导,如图6—22(a)和图6—20(b)所示。
图6—22(a)为IS LM;图6—22(b)表示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为1P时,此时的LM曲线(1P)与IS相交于1E,1E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1Y和1r。
将1P 和1Y标在图6-22(b)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1D点。
现假设P由1P下降为2P。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右移到〔2P〕位置,它与IS的相交点为2E点,又可在图6—22〔b〕中找到2D点。
宏观经济学概念、问题、演变过程和研究方法
–古典宏观经济学 (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 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一、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 古典经济理论的特点:
– 第一,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至整个经济 学的研究中心。理论与政策的分析都围绕这一 中心展开。
– 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 上。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 源的闲置;
–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 工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 作。换言之,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 就业;
– 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2.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
•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 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 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 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一结论主要 基于以下三点:
' 一国的经济增长问题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香港、韩国、台 湾经济发展迅速,被誉为亚洲“四小龙”, 而同时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造成 这种显著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国家 间的经济增长差异是什么。大多数研究认为, 高储蓄率、高投资率、技术创新及其他一些 因素是取得高增长的重要条件。
– 第二,以价值理论为基础。有关价值决定问题 的论述是分析所有经济问题的基础。但在有关 是劳动决定价值还是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决定 价值上却有不同的看法。
– 第三,所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 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方法。
1.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 些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重点和阐述的差别。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体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事后分析和事前分析、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及后果资源最优配臵价格理论个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学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资源充分利用国民收入决定论总量分析法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经济学的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有:⑴一国的国民收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⑵一国的社会经济资源是否得到了有效配置⑶失业和通货膨胀是怎样产生的⑷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⑸如何维持和促进一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总体经济或者国民经济,但国民经济是一个庞大繁杂的体系,因此,有必要首先将它分解和量化。
GDP勺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等),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勺定义:GNP式着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局限性:⑴没有充分地反映所有的经济活动,如走私、贩毒等⑵不能真实地反映国民的福利享受状况,破坏和浪费资源的重复建设会在一定时期内推动GDP的增长⑶没有充分地反映产品结构与质量⑷没有充分地反映社会成本。
三部门经济的收支均衡:C+I+G=C+S+T也即l+G=S+T,或l=S+(T--G)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
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和构成劳动力人数。
失业率=失业人数/ 全部劳动力人数*100%=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00% 失业的类型:⑴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市场或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正常摩擦所产生的短期、局部性失业⑵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及劳动供求区域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等原因而导致的失业⑶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因而生产萎缩,进而倒置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而产生的失业⑷自愿性失业,是指虽然有就业机会,但由于嫌工资太低、工种不合兴趣等原因而不愿就业,宁愿失业的情况⑸非自愿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劳动岗位,导致许多人在现行工资水平愿意工作却找不到工作。
隐性失业:它是指形式上有工作,但实际上就业者提供的边际产值低于企业的边际劳动力成本,甚至提供的边际产值为零或为负数。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简称通胀,它是指经济社会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的上涨。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第十二章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001研)(答案)2.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1998研)(答案)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东南大学2003研;北大1999研) (答案)4.写出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GDP)之间的关系。
(北大2001研)(答案)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 (武大2002研)(答案)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1999研)(答案)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大2000研)(答案)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
(复旦大学1995研)(答案)9.“GNP=C+I+G+(X-M)”的内涵。
(武大2002研)(答案)10.简要评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浙大1998研)(答案)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人行1998研)(答案)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浙大1998研)(答案)13.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答案)14.试述GDP、GNP、NDP、NNP、NI、DI和NT几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5.储蓄—投资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的投资和储蓄的区别。
(答案)16.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CDP?(答案)17.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答案)第十三章问答题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1997研)(答案)2.试述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问答题与论述题
1.简述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
2.简述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3.简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4LM 曲线有哪三个区域,各区域分别是怎样形成的?5试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
6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7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的内容。
8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9货膨胀是如何分类的?10理通货膨胀有哪些方法?11析结构性通货膨胀及其原因?12货膨胀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13通货膨胀的原因?14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对此应该如何治理?15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16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路五、论述题1.试结合IS-LM模型论述货币政策效果。
2.论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后的余额,即NDP=GDP—折旧;而国民收入NI是指一国生产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从生产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狭义NI=NDP—间接税。
个人收入PI,是指经过收入再分配后的国民收入,PI=NI-公司留存利润-公司所得税+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之后的余额,即DPI=PI-个人所得税2.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是一个国民概念。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GNP=GD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
3.名义GDP是指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指用从前某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市场各年的产出总水平,势必包含虚假信息,因为GDP是价值指标,其变动可能只是由于价格变化因素引起的,所以,为了准确地逼近各年的总产出水平,就必须剔除GDP统计中价格因素的影响,即去计算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 简答题
1、政府的最高限价有什么影响?答:政府最高限价的后果是:过度需求;(1分)出现消费者偏好;(1分)政府偏好代替消费者偏好;(1分)可能出现黑市;(1分)从长远来看,还会限制供给量;(1分)政府卷入微观经济活动中。
(1分)2、影响商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1分)还包括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1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1分)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1分)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未来预期等。
(1分)3、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除了商品本身的价格外,(1分)还包括厂商的生产技术水平、(1分)投入要素价格、(1分)其他商品的价格、(1分)厂商对价格的未来预期以及市场上厂商数目、(1分)税收和补贴等。
(1分)4、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价格下降后,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后价格又可能回升。
请问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为什么?答:错误。
(1分)这种观点没有区别出需求与需求量。
(1分)在某一价格下,供大于求,价格有下降的压力,最终形成一个均衡价格,在此价格下供求平衡。
(2分)价格下降之后影响的需求量,而不是需求。
只有需求增加之后,价格才可能回升。
(2分)5、说明企业如何根据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定价。
答:企业是追求最大利益的主体.许多企业希望通过价格的调整能为其带来更多的收益. (1分)(1)如果企业的商品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就会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增加. (2分)(2)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就会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减少.因此,对富有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降价措施. (2分)(3)如果企业的商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增加幅度就会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减少.如果价格上升,需求量进而转化而成的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就会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就会增加.因此,对缺乏弹性的商品应该采取提价措施. (3分)6、试述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有何区别?答: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是解释消费者行为的两种不同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068 82.13 82.054 82.05 82.074 81.939 82.209 82.377 82.385 82.608 82.572 82.656
1056.26 1051.33 1046.45 1041.94 1038.01 1033.13 1045.67 1047.98 1056.24 1046.81 1058.06 1048.13
2009年上半年消费对GDP贡献率53.4%,拉动GDP 增长3.8个百分点。
投资,我们通常叫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 总额 不完全是固定资产投资,还包括库存,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
国外需求,通常专业语言叫“净出口”,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为负41%,下拉GDP增长负2.9个百分 点
一、基本内涵
以整个经济总体(通常为一国)作为考察对象,采用 总量分析方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研究整个国民 经济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变量,并说明资源如何才 能得到充分利用,以实现经济持续和谐发展。
▲ 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
基
政府、国际经济贸易部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
【解决问题】资源利用
2010 年
【2】观察宏观经济形势的六大重要指标
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 通货膨胀(紧缩)率 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 税率 利率 汇率
中国现行税率: (1)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或同一税目, 不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都按同一比 例征税。 (2)定额税率:税率的一种特殊形式,按照征 税对象的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税额,所以又称 为固定税额,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种。 (3)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倍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3】2010年宏观经济面临的12个“两难” 两难一:人民币升值与不升值的冲突 两难二:信贷投放规模收与放的冲突 两难三:房价调控经济导向与民生导向冲突 两难四:扩大出口与重塑经济增长的冲突 两难五:投资拉动与扩大就业的冲突
两难六:财政赤字与税负改革的冲突 两难七:地方债务化解中的进与退的冲突 两难八:资源价格改革与管理通胀的冲突 两难九:短期决策与长期规划的冲突 两难十:节能减排与重化工业发展的冲突
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与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
基本 假设
● 市场失灵 ● 资源配置最优 ● 政府最优化行为
三、基本研究方法
【1】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 【2】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4】总量分析方法
注意一:有些总量变化可从微观个量中直接加总,
【2】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第4版),曼昆(著), 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宏观经济学(第18版),萨谬尔森、诺德豪斯 (著),萧琛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
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一、基本内涵 二、基本框架与基本假设 三、基本研究方法 四、宏观经济形势
1
内
如何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容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只有形的手:凯恩斯主义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方法
研究经济总量数值如何决定
二、基本框架与假设
基本框架脉络
国国 民民 收收 入入 核决 算定 理理 论论
AE-NI模型 IS-LM模型 AD-AS模型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均衡
失业理论与 通货膨胀理论
3.10 3.30 3.50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6折 1.31
0.95 1.49
2011年8月26日人民币市场汇价:
外币名称 中间价
100美元 100欧元 100日元 100港币 100英镑
639.50 921.39 8.2644 82.030 1042.10
美元 欧元 日元 港币 英镑
如社会消费总支出就是个人消费支出加总
注意二:一些微观个体变量可加总,但却达不到研
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如无法从每 个厂商减低工资的加总中得到整个社会能 增加生产和就业的结论
注意三:有些微观个体变量根本就不能直接加总
美国债务危机
8月6日标普给予各地区和国家主权评级
四、宏观经济形势
【1】】宏观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
两难十一:土地商业化与保护耕地的冲突 两难十二:宽松货币政策与防范资产泡沫冲突
921.28 919.59 923.01 914.55 908.66 907.2 920.67 910.92 921.23 908.37 924.23 914.32
8.3421 8.3361 8.3187 8.3074 8.3086 8.3132 8.3236 8.3061 8.2295 8.1568 8.3493 8.3403
2011-08-18 2011-08-17 2011-08-16 2011-08-15 2011-08-12 2011-08-11 2011-08-10 2011-08-09 2011-08-08 2011-08-05 2011-08-04 2011-08-03
639.42 639.96 639.25 639.5 639.72 639.91 641.67 643.35 643.05 644.51 643.86 644.41
【第1层次】初级经济学:纯粹用自然语言和 图表来表述原理
【第2层次】中级经济学:对初级经济学表述 的原理重新表述而且提供证明,证明工具既 有自然语言和图表,也有数学方法和模型
【第3层次】高级经济学:用严格的数学语言 和模型对经济学原理进行重新表述和证明
【1】宏观经济学,克鲁格曼、韦尔斯(著),黄卫 平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表——存款利率(2011年7月7日起执行)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一) 活期 (二) 定期
1.整存整取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二年 三年 五年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 三年 五年
3.定活两便
二、协定存款 三、通知存款
一天 七天
0.50
3.10 3.30 3.50 4.40 5.00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