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河南水患及其救治研究综述_朱正业

合集下载

河南水灾调研报告

河南水灾调研报告

河南水灾调研报告河南省近期遭受严重水灾,对此进行一次调研,以下是调研报告的内容。

调研目的:1.了解河南水灾的具体情况,包括受灾范围、受灾人数以及经济损失等;2.分析水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减少类似灾害的发生。

调研方法:1.查阅官方媒体、新闻报道以及相关统计数据;2.与当地政府和救援机构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已经采取的措施;3.实地走访受灾地区,与灾民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结果:1.河南水灾范围广泛,引发的洪水泛滥导致许多城市和乡村受灾。

据官方统计,灾害已经影响了河南省的29个市,累计受灾人口超过900万人。

2.河南水灾引起的经济损失巨大,估计已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水灾破坏了大量农田、基础设施和房屋,导致许多农民和企业面临巨大经济压力。

3.水灾主要原因之一是今年的降水量异常高,加上河南省地势平坦,导致大量积水无法迅速排出,从而引发了洪水泛滥。

4.河南省对于预防水灾的准备不足也是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之一。

一些排水系统老旧、不完善,难以应对大规模水灾;另外,许多地方过度开发,湖泊和河流的水文容量被破坏,增加了洪水泛滥的风险。

5.河南省政府和救援机构已经采取措施减轻水灾的影响。

他们组织了大量救援人员和物资,展开紧急救援和抢险工作。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紧急援助和补偿,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活。

6.在与受灾群众的交流中,他们表达了对政府的救助和关注的感激之情,但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一些灾民希望政府能加强对预警系统和排水设施的改善,以提高应对水灾的能力。

另外,一些农民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灾后援助,重建受损农田和房屋。

调研建议:1.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警示可能发生的灾害,以便做好紧急准备。

2.改善排水系统,提高水涝区域的排水能力。

3.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控制过度开发,保护湖泊和河流的水文容量。

4.加强救援和抢险能力的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培训水平和装备配置。

5.加大对受灾群众的援助力度,确保他们尽快恢复生活。

近代河南省淮河流域水灾的空间分布

近代河南省淮河流域水灾的空间分布

近代河南省淮河流域水灾的空间分布朱正业;杨立红【摘要】淮河流域是河南省范围最大的水系,受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近代河南省淮河流域致灾强度大,受灾范围广.从水灾的分布而言,有的是淮河干支流同时发生的水灾,有的年份受灾州县数量数十个;同一个受灾州县里,受灾面积、受灾程度也有很大差别.【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近代;淮河流域;水灾;空间分布【作者】朱正业;杨立红【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历史系,合肥230039;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9.42淮河流域是河南省范围最大的水系,北部以黄河及废黄河为界,西以伏牛山、外方山与伊洛河为界,南及西南以大别山、桐柏山与长江流域分界。

在河南省内面积88310平方公里,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53%。

其中山区面积占省淮河流域面积的22%,丘陵区面积占16.5%,平原面积占61.5%。

“淮源附近,桐柏山顶高1127公尺,桐柏县附近地高乃仅160公尺,息县以东,更降至40公尺以下;淮水支流行于豫省中部者,均位于丘陵地带,地高介于一、二百公尺之间,豫省东境自商丘项城正阳以东,地高均在40公尺以下,自此东趋皖省,地形愈趋愈下。

”[1]淮河干流南侧各支流,多发源于豫南大别山区,源流较短促,河床比降大,水流湍急,洪水来势凶猛,洪量很大。

北侧诸支流大部分发源于豫西山地和黄河南堤平坡地,西部山区常有暴雨。

每当暴雨来临,流速大,冲刷力强,是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对淮河易发生水灾的原因作了分析,他指出:“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北,有支流二十余处,长短容量各不相同,但都归入淮水。

自黄河夺取淮水故道,把浑浊的泥沙,带入淮河以后,历时既久,河沙沉积,河床便逐渐淤塞。

后来,黄河又改道,留给淮河的,就是那已被淤塞的旱路。

如遇大雨,河身就不免漫溢,而各支流又要灌入,因此,水灾的形成,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纪实:我记忆中的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

纪实:我记忆中的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

纪实:我记忆中的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耕田故事会原创首发)老家河南,多灾多难。

翻开河南历史,人们会看到一部水旱灾害史。

据史料记载,自公元1279年至1911年的632年中,曾出现大涝69年、大旱88年,平均9年左右一遇大涝、7年左右一遇大旱。

之后,水旱灾害最严重的是1942年大旱,全省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死于饥饿。

国民党政府的抗灾不力和对民众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水旱灾害,损失最惨重的莫过于“75.8特大洪水灾害”。

1975年8月4至8日,因3号超强台风导致的特大暴雨连降5天,驻马店地区数十座水库决堤,六亿多立方米洪水如脱缰的野马,咆哮而下。

灾后据统计,超过2.6万人遇难,倒塌房屋596万间,1100万人受灾,1700万亩农田被淹,京广线被冲毁102公里,影响运输48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人民币。

47年过去了,曾经的洪殇己被人们淡忘甚至遗忘,可曾经历那场灾难的我,每年七八月份、每到台风暴雨季节、每当看到相关文字或听家乡老人讲起那段历史,都会打开我尘封已久的记忆,河南老家当年遭遇“75.8”特大洪水的情景,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八月,是我们放暑假的日子,在我的记忆中,当时天气闷热,久旱无雨,生产队正组织社员们抗旱浇水。

大人们每天下地干活,急盼天降甘露,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男孩子,则成天结伴玩耍,下河凫水摸鱼、上树掏鸟蛋等好不快活。

正当我们一个个玩得黑不溜秋、天天不沾家的时候,大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露终于来了。

一开始,人们高兴,有了这场及时雨,地里的庄稼就有救了。

可大家都高兴早了,雨虽及时却不是甘露啊,这场瓢泼大雨一个劲儿地下了5天,下得水浸大街、沟满河平,下得地里的庄稼淹了,下得人们舒展的眉头又锁上了。

天终于晴了,可地里的积水尚未退尽,便有更坏的消息传来——驻马店地区发大水了,灾情相当严重,滚滚洪水正朝我们这里奔涌而来!当时通讯落后,消息是从驻马店地区老王坡等地回来的村民传出来的,后很快被官方证实。

河南水灾气候调研报告

河南水灾气候调研报告

河南水灾气候调研报告河南水灾气候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我根据最新的气象数据以及前期的实地调研,撰写了有关河南水灾气候调研报告,请您审阅。

河南水灾是由于极端降雨事件引发的。

根据气象部门的报告,今年河南遭遇了长时间和大量的降雨,特别是7月份,降雨量远超常年水平。

这种持续的强降雨导致了河南各地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与水灾相关的气候变化。

首先,河南的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多年来,河南的气温逐渐攀升,尤其是最近几年。

这种升温导致了水汽含量增加,进而增大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其次,河南的降雨分布出现了不均衡的情况。

过去,河南的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但现在降雨时段更加分散,且频率更高。

这种分散的降雨时段增加了面临洪涝灾害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发现,河南的降雨事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这使得洪水的排泄和排空时间缩短,增加了灾害的严重性。

造成河南水灾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

气候变暖导致水汽含量增加,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都有所增加。

这种非常规的降雨模式使得地质条件不良的地区极易受灾。

同时,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不完善也是另一个原因,使得大量降雨无法迅速排空,导致地面积水淤积。

针对河南水灾,我们建议:一是加强气象检测和预警机制,尽早预测和预警极端降雨事件,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二是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其排水能力,尽快排除积水。

三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修复和加固河道、水库、堤防等基础设施,以增强抗洪能力。

四是培养公众的防灾意识,普及避灾知识,提高自救能力。

以上是对河南水灾气候调研的简要概括和建议,若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为更好地预防和应对水灾做出更多的贡献。

谢谢!此致敬礼!XXX。

民国时期河南省水灾概述

民国时期河南省水灾概述

民国时期河南省水灾概述
王鑫宏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34
【摘要】介绍了民国时期河南省水灾概况,分析了水灾形成的原因,并对当时水灾造成的影响和政府救灾进行了评述.
【总页数】2页(P19418-19419)
【作者】王鑫宏
【作者单位】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河南郑州,45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22
【相关文献】
1.民国时期益阳地区水灾概述 [J], 付莉莎
2.民国时期湖南省常德地区水灾概述 [J], 易海琼
3.民国时期河南淮河流域传染病防治研究——以水灾为中心 [J], 杨立红;朱正业
4.民国时期广西水灾危机与赈权让渡研究——以西江梧州口岸为中心 [J], 程美慧;唐仁郭
5.民国时期鄱阳湖区水灾治理与地方社会 [J], 汪红亮;陈刚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代中原地区水灾粥赈探析

近代中原地区水灾粥赈探析

第16卷第8期2017年8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 16 No. 8Aug.2017近代中原地区水灾粥赈探析杨立红1,朱正业2(1.安黴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黴合肥230038 ;2.安黴大学历史系,安黴合肥230039)摘要:近代中原地区水灾后开设的粥厂通常设在灾情严重、灾民集中的区域,主要救济对象为老弱妇孺与极贫灾民。

粥厂资金以政府拨款为主,以官员捐廉、地方绅富捐助及社会组织劝募为补充。

为杜绝流弊,地方政府因革损益,出台一系列章则办法,使粥厂运作更加规范有序。

关键词:近代;中原;水灾;麻贩中图分类号:D922.l l文献标志码:A灾害应对能力是考量政府施政水平的重要依据。

近代中原地区水患频发,每有水患发生,成千上万的灾 民失去土地家园,过着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的艰难生活。

救灾贵在救急。

为救生保命,稳定社会秩序,各级政府根据灾情程度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如 设厂施粥,赈济钱粮衣物,开设收容所,防治疫病等,其 中,“粥厂之设为急赈中之尤急者也”[1]5。

本文拟就近 代中原地区水灾后开展的粥赈情况作一系统考察。

一、晚清时期设置的粥厂开厂赈粥关乎民命。

粥厂设置越早、规模越大、开 设时间越长,挽救的灾民就越多。

在晚清中原地区,开 厂施粥是历次水灾后的普遍选择。

粥厂不仅灾后开设,在重灾区还会举办冬赈,直至春天可以播种,且有 野菜充饥时才会停办。

为救济更多灾民,多选择灾情 较重、灾民集中的开阔宽敞场所作为粥厂地址。

1841年6月16日,河南祥符三十一堡黄河大堤决 口,水围开封长达8个月之久,致使河南、安徽两省23 个州县遭受严重的水灾。

“居人闻水至,纷纷登城,几 于巷无居人。

而仓促登城,半多露处,复经阴雨彻夜,衣服沾濡,腹内乏食,男女呼号,各欲归家”。

[2]4^5如何 有效应对突发性灾害,也是展现统治阶级理政能力的文章编号:1671 -6132(2017)08 -0043 -05最佳时机。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包括气候变化、地理环境、水文 条件等,如暴雨、洪涝、海潮等 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水灾的发生

人为因素
如水利设施不足、河道堤防失修 、城市化进程中排水系统不完善 、土地利用不当等人为因素,也
可能引发水灾。
混合因素
当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 时,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水灾。
水灾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环境影响
水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水土流失、湿地消失、物种减少等。
加强社会心理重建
心理援助
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社会支持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灾后重建,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
文化传承
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促进文化重建。
04
思考和建议
深入研究和探讨水灾问题
完善水灾预警和应对机制
01
深入研究水灾形成机制和预警指标,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
性,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加强水文气象 Nhomakorabea测和预测
02
建立完善的水文气象监测网络,提高预测精度,为防汛抗洪提
供科学依据。
开展水灾风险评估和区划
03
针对不同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和地形地貌特点,开展水灾风险
评估,划定重点防范区域。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优化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涝 能力。
工业生产
修复和重建受损的工厂和企业 ,恢复工业生产。
旅游业
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吸 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
金融服务
提供金融支持和政策引导,促 进经济发展。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预警系统
建立和完善水灾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郑州洪水调研报告范文

郑州洪水调研报告范文

郑州洪水调研报告范文郑州洪水调研报告一、洪水概况罕见的强降雨导致郑州市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洪水灾害,该洪水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7月20日至7月21日的短时间内,郑州市降下了数百毫米的降雨量,创下了纪录。

这场洪水造成了至少50人丧生,数百人失踪,同时数万人被迫撤离家园。

二、洪水原因主要的洪水原因是短期内大量的降雨量和城市排水系统的脆弱性。

当时的降雨量远远超出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导致了洪水的爆发。

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防洪设施和规划,也是洪水发生的原因之一。

三、救援与应对洪水发生后,一系列紧急救援行动和应对措施迅速展开。

政府部门、军队、警察以及志愿者等机构和团体纷纷参与到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以各种方式救助被困群众,包括陆地和水上救援。

同时,临时避难所也被迅速建立,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食物和庇护。

此外,政府还通过大规模的喇叭广播和短信提醒等方式向民众发出紧急警报,提醒他们避免危险区域。

四、问题与建议1. 建设健全的排水系统: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高它的处理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极端降雨事件。

2. 加强防洪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加强对防洪设施和绿地的规划和建设,以减轻洪水带来的破坏。

3. 加强预警和救援能力:提高洪水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以及救援力量和资源的储备和组织能力。

4. 强化公众意识和教育:加强公众对于洪水预防和自救的意识和知识普及,提高他们的应对灾害的能力。

结论郑州市发生的这场洪水灾害给当地社会和居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要从这次洪水中吸取教训,加强洪水预防和应对能力,确保未来能够更好地应对类似的灾害。

河南抗洪议论文

河南抗洪议论文

河南抗洪议论文摘要今年夏季,河南遭遇了罕见的强降雨,导致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本文将探讨河南抗洪行动的重要性,分析抗洪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改善河南省的防洪体系和抗洪能力。

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控制的力量,而洪灾作为一种常见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为迅猛的地区之一,然而,受到地理位置等因素等制约,河南也频繁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因此,加强河南省的抗洪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抗洪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河南抗洪行动中,各级政府和抗洪救灾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通过准确的气象预警和调整排水设施,成功降低了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其次,各级救援队伍积极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及时疏散了受灾群众,避免了大量人员伤亡。

此外,灾后重建工作也得到了高效的推进,受灾地区得到了快速恢复。

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河南省在抗洪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预警系统仍然不够完善,尤其是针对强降雨天气的预测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其次,排水设施不够完备,部分城市在遭遇强降雨时仍然面临较大的排水困难。

另外,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抗洪意识和应急能力。

改善河南省的防洪体系和抗洪能力的建议为了改善河南省的防洪体系和抗洪能力,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气象预警系统的准确度和覆盖范围,加强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确保民众能够及时了解到洪涝灾害的风险。

2.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更多的雨水收集池和排水沟渠,以应对强降雨的挑战。

3.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民的防洪意识和应急能力,组织定期的演练和培训活动。

4.建立完善的抗洪指挥系统,健全灾情报告和协调机制,确保各级救援力量的快速响应和协同作战。

5.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研究和推进防洪工程,形成合力应对洪涝灾害。

结论综上所述,河南省抗洪任务艰巨,但通过加强河南省的防洪体系和抗洪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我们有信心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

近代河南水患及其救治研究综述_朱正业

近代河南水患及其救治研究综述_朱正业
[26 ] 1919 》 也有对近代河南水患的论述 。
温彦主编《河南自然灾害 》 对历史上河南境内 所发生的各种灾害进行了分类梳理, 并以黄河决口 [ 27 ] 为典型案例之一进行分析 。苏新留著《民国时期 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 论述了民国时期河南灾荒 [ 28 ] 另专文分析 的时空分布与影响, 以及灾赈措施等 , [ 29 ] 了水旱灾害的变动和趋势 。苏全有等主编《清代 至民国时期河南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分析了清 代至民国时期河南地区自然灾害与环境变迁的互动 [ 30 ] 并专文论述了 关系, 探讨了灾害的成因及其特点 , [ 31 ] 近代河南灾荒的特点、 赈济、 人口与灾荒的关系 。 还有一些学者着重探讨了近代河南水患发生的
水患及其救治是灾荒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早在民国时期, 一些学者就开始涉足灾荒史的研究, 河南水患是其关注点之一。1937 年商务印书馆出 《中国救荒史 》 版了邓云特的 一书, 该书对历代灾荒 状况、 救灾思想、 救灾措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 “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究, 被称为 代表了当 , 时灾害研究的最高水平” 书中对近代河南的水灾也 [1 ] 灾荒史研究的步伐虽 多有涉及 。新中国成立后, 未停止, 但有关河南省水灾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 , 主 [2 ] 《黄河中游历史上的大水和大旱 》 , 要有徐近之的 以及中央气象局研究所与河南省气象局联合整理的 《华北、 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 ( 第四分册 ) 河南省 》 等
蔡勤禹等学者的国民政府对1931年江淮水灾救治述论认为国民政府在救灾中起着主导作用凸显了政府强力介入公共领域力量也显示了政府企图通过民族灾难来进行国家整合的努力72孔祥成也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探讨1931年江淮大水其中民国时期的水灾与社会风险以1931年江淮大水为例从灾民流移城市难民综合症兵灾匪患疾疫传播等角度考察了这场水灾对灾区内外的社会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和冲击73另外他还从救灾的理念组织措施等方面对政府的救灾进行了具体考察民国时期救灾组织用人机制与荒政社会化对1931年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的调查一文以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及其灾区派出机构为例考察了救灾机构出现的组织社会化和救灾社会化动向7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水灾难民迁移述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水灾难民迁移述论

On the Migration of Water Disaster Victims in Henan during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作者: 杨立红[1];朱正业[2]
作者机构: [1]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
出版物刊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55-6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6期
主题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水灾;灾民;迁移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地区水患频发。

为救济灾民,稳定社会秩序,每遇较大水患,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力量通力合作,整合各方面力量与资源,将灾民迁移至省内外无灾或灾害相对较轻的地方维持生计。

从迁移前的计划、筹备,迁移过程中的组织与保障,到迁移后灾民生活的安置,政府都做了妥善安排。

政府的介入,保证了迁移工作的平稳有序,极大地减少了灾民迁移过程中的艰辛与伤亡。

近代中原地区水灾赈济研究

近代中原地区水灾赈济研究

近代中原地区水灾赈济研究
杨立红;朱正业
【期刊名称】《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36)10
【摘要】近代以降,中原地区水灾频繁,且受灾范围广泛.洪水肆虐,冲没民众的田粮、衣物、器具、房舍.大量灾民风餐露宿,腹无食,体无衣,住无所,惨苦情形不堪言表.
救灾贵在救急,为稳定社会秩序,救生保命,历代政府与社会组织都想方设法筹集钱粮衣物等赈济灾民,尽可能地解决灾民的最低生存需求问题.
【总页数】6页(P35-40)
【作者】杨立红;朱正业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合肥230012;安徽大学历史系, 安徽合肥23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
【相关文献】
1.近代中原地区水灾粥赈探析 [J], 杨立红;朱正业
2.清末洮南府水灾赈济活动探究——以1905-1911年为例 [J], 那秦
3.晚清时期河南淮河流域治灾赈济中的奖惩措施——以水灾为中心 [J], 朱正业;杨立红
4.近代中原灾荒与荒政史研究的新开拓——《近代中原地区水患与荒政研究》评介[J], 孙语圣
5.明清水灾旱灾、树木植被书写及神物观念--关于生态救灾、赈济实效性的文化思考 [J], 王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水灾生态分析报告

河南水灾生态分析报告

河南水灾生态分析报告1. 引言河南水灾是指2021年7月发生在中国河南省的一系列洪水灾害,该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报告旨在对河南水灾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期为灾后生态恢复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灾情概述河南水灾主要由强降雨引发,导致大量河流水位上涨、决堤、城市内涝等现象。

据统计,河南水灾共造成XXX人死亡、XXX人受伤,XXX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为XXX亿元。

3. 生态系统变化分析3.1 水环境河南水灾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大量洪水冲刷了土壤,导致部分土壤腐蚀和河床淤积。

此外,水中混入了大量的泥沙和废物,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威胁,水质条件恶化。

3.2 生物多样性河南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然而,水灾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部分生物栖息地被冲毁,造成了生物迁徙和栖息地丧失。

此外,洪水还对部分动物种群造成了直接的伤害或死亡。

3.3 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水灾导致了生态系统功能的破坏,如水循环、气候调节以及土壤保护等。

这些功能的缺失将给农业生产、生态安全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

4. 生态恢复建议针对河南水灾的生态影响,下面提出了几点生态恢复建议:4.1 水环境恢复•加强水污染监测和治理,确保水质安全;•积极开展土壤修复工作,减少土壤腐蚀和河床淤积;•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调配和利用水资源。

4.2 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和评估生物多样性变化;•加强对重点物种的保护,如濒危动植物;•恢复和重建生物栖息地,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

4.3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水循环、气候调节等功能;•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建立水灾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降低灾害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5. 结论河南水灾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尤其是对水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

河南水灾情况报告

河南水灾情况报告

河南水灾情况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描述河南省近期发生的水灾情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省份。

然而,近期由于降雨量异常增多,河南省遭受了严重的洪水灾害。

本报告将分析河南水灾的原因、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1. 灾情描述河南水灾首次发生在2021年7月中旬,主要集中在省会郑州市以及周边地区。

7月20日至21日,受热带气旋影响,河南省遭遇持续暴雨,部分地区降雨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

郑州市受灾最为严重,多处地区出现内涝,交通瘫痪,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2. 灾情原因2.1 气候因素河南水灾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降雨事件增多。

近年来,河南省降雨量异常增加,雨量集中、暴雨频发。

由于气温升高,大气含水量增加,形成了更多的降雨,进而导致洪水灾害。

2.2 城市规划问题城市规划不合理也是导致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

郑州市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大规模建设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下降,城市防洪系统的建设严重滞后,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无法及时排除暴雨引发的积水。

3. 灾情影响3.1 人员伤亡河南水灾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数百人失联,数十人死亡。

另有数百万人受灾,被迫转移安置。

3.2 经济损失河南水灾对当地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大量农田被淹没,农作物受灾严重,损失巨大。

同时,交通瘫痪导致企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市场供应链断裂,造成了经济活动的不稳定。

4. 应对措施4.1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应对水灾,首先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气象预警系统。

及时准确地获取降雨情况,给出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4.2 增强城市防洪系统加强城市防洪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增加雨水蓄积池和堤坝的建设,改善城市内涝状况。

4.3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合理规划城市,保护水源和湿地,提高水资源的涵养能力。

优化城市排水系统,确保城市雨水能够及时排出,减少内涝风险。

4.4 加强救援力量建设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和能力,提高受灾区域的救援和紧急转移能力,确保灾民的安全。

河南洪灾论文总结

河南洪灾论文总结

河南洪灾论文总结引言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了严重的洪灾。

由于强降雨和河流水位上涨,许多地区受到了严重的水灾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河南洪灾的主要特点、影响以及救援和防灾工作,并对未来洪灾防范和应对工作提出建议。

洪灾特点河南洪灾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降雨:这次洪灾是由于持续的暴雨造成的。

在短时间内,河南许多地区的降雨量超过了历史极值,导致河流水位急剧上涨。

2.洪水泛滥:由于河流的涨水,许多城市和农村地区出现了洪水泛滥的情况。

农田、村庄和城市街道被淹没,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3.交通中断和基础设施损坏:洪水对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影响。

许多道路、铁路和桥梁被冲毁,导致交通中断。

电力、通讯和供水等基础设施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洪灾影响河南洪灾造成了广泛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伤亡和失踪:洪水造成了许多人员伤亡和失踪。

溺亡、被埋、电击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2.农田损失:洪灾对农田的冲毁和淹没导致了严重的农作物减产。

许多农民面临着无法正常耕种和生活的困境。

3.经济损失:洪灾对河南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

农田损失、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4.生态环境破坏:洪灾对河南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严重破坏。

河流水位剧增导致了水环境的恶化,许多植被被冲走,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威胁。

救援和防灾工作面对洪灾的严重影响,河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援和防灾工作:1.救援行动: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抢险救灾行动,投入了大量的救援力量。

救援队伍冒着巨大危险救助被困居民,组织疏散受灾区域的居民,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

2.灾后重建:在洪灾过后,政府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修复道路、铁路和桥梁,恢复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帮助受灾民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3.防灾意识提高:洪灾过后,政府加强了对公众防灾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举办防灾演练、开展宣传活动等方法,提高公众对灾害防范的认识和能力。

河南洪水报告200字

河南洪水报告200字

河南洪水报告1. 引言最近,中国河南省遭遇了严重的洪水。

这场洪水给河南省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

本文将对河南洪水进行分析和报告,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应对类似的自然灾害。

2. 洪水情况河南洪水主要发生在7月份,持续了几天。

由于持续降雨,河水迅速上涨,导致许多城市和农村地区被淹没。

据报道,洪水造成了数百人死亡,上千人失踪,并导致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同时,许多基础设施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包括道路、桥梁和电力设施。

3. 灾后救援在洪水发生后,河南省政府立即启动了灾后救援工作。

他们调动了大量的救援人员和物资,投入到受灾地区。

各级政府、军队和志愿者组织共同参与了救援行动。

他们通过直升机、船只和汽车等方式,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并提供医疗和紧急救援服务。

4. 救援困难与挑战然而,由于洪水的规模和严重性,救援工作面临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受灾地区的道路和桥梁被洪水冲毁,使得救援人员难以进入一些偏远的地区。

其次,洪水导致了通信设施的中断,使得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之间的联系困难重重。

此外,洪水还引发了一系列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给救援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5. 救援工作中的启示尽管面临诸多困难,河南洪水救援工作中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政府及时行动,迅速启动救援工作,保障了受灾人员的生命安全。

其次,多部门合作,共同参与救援,形成了有力的合力。

最后,志愿者的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无偿提供帮助,展现了社会的温暖和团结。

6. 预防措施与建议为了减少类似灾害的发生和减轻损失,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包括加强河道整治、修建堤防和提升排水能力等。

其次,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降雨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此外,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开展相关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自救能力。

7. 总结河南洪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面对自然灾害时需要保持警觉并做好准备。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洪水救援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救援工作中的启示和预防措施。

近代河南洪涝灾害及其影响

近代河南洪涝灾害及其影响

近代河南洪涝灾害及其影响近代河南洪涝灾害频发,可谓无年不灾,其中1841年~1843年、1855年、1921年、1931年、1935年、1938年河南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造成农业减产,危害民众生命,进而引发饥荒,导致灾民流离失所,也激起迷信活动的泛滥。

标签:近代;河南;洪涝灾害;影响水灾,也称洪涝灾害。

洪涝包含着洪水和雨涝两方面的意思,但两者往往同时发生,难以区分,人们将它们通称为洪涝灾害。

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其诱发的山洪暴发和堤坝溃决常常加重了洪涝的灾情。

本文对近代河南的洪涝灾害进行梳理,粗略分析其影响及成因。

1近代河南洪涝灾害概括河南近代洪涝灾害频繁,笔者根据《近代中国灾荒纪年》、《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相关资料进行了统计,1840至1949年间,河南出现旱灾的年头有93个,其中有34个年头受灾县数在50以上,可见近代河南遭受水灾的频率之大。

《河南水旱灾害》一书也对河南近代的水患进行了整理,据该书统计,近代时期河南发生全省性不同级别的水灾共有56年,平均两年一遇,其中特大水灾年1年,区域性特大水灾2年。

但实际上,河南近代水灾的严重性远不止此。

2近代河南重大洪涝灾害近代河南洪涝灾害频发,尤其以1841~1843年,1855年,1921年、1931年、1933年、1935年、1938年等年度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

(1)1841~1843年间的黄河水患。

1841年8月2日,黄河在河南省祥符汛地三十一堡处决口。

署理河南巡抚鄂顺安在后来的奏折中回顾说,“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六日,祥符汛三十一堡漫口,省城猝被水围,其非常之险层见叠出。

”开封南门进水,城内水深数尺至丈许,官府民舍倒塌无数,人民荡析离居,城中万户哭声的灾难性场面。

除祥符外,还有陈留、杞县、通许、太康、睢州、鹿邑、归德、陈州等州县遭受水灾。

如“杞县城外黄水亦深五尺,种种危险情形,为从来所未有”。

1843年7月,黄河又于河南省中牟县下汛九堡再次漫口,至今还流传民谣:“道光二十三黄水涨上天,冲了太阳渡,捎走万锦滩”。

河南洪水年度总结汇报材料

河南洪水年度总结汇报材料

河南洪水年度总结汇报材料2021年河南洪水年度总结一、灾情回顾2021年,河南省遭遇了罕见的强降雨天气,导致全省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

洪水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7月17日至22日,河南省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大暴雨天气。

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到了连续几个小时的暴雨袭击,造成了城市内涝严重,交通瘫痪,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爆发等恶劣情况。

此次洪水导致了300多人遇难或失踪,千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

二、救援行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河南省各级政府迅速行动,展开了全省范围的紧急救援行动。

各级干部和群众纷纷投入到抗洪救灾的行动中,展现了强大的团结力和战斗力。

政府部门积极组织撤离受灾群众,安置转移工作迅速有序。

同时,抢险队伍成立,前往受灾严重地区开展救援工作。

各级政府组织党员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投入到抗洪救灾行动中,为受灾群众提供帮助和救助。

多个救援队伍和物资向受灾地区紧急调度,确保了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救灾成效得益于政府的迅速行动和广大群众的奋力抗洪,河南省抗洪救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各级救援队伍紧急转移了大量受灾群众,减少了人员伤亡。

同时,救援人员还成功解救了被困人员,并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救治。

在灾后重建方面,政府启动了灾后恢复工作,对受损的道路、桥梁和建筑进行了紧急修复。

受灾地区的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多个专业救援队伍也向受灾地区派出,开展修复和重建工作。

四、反思与展望洪灾教训深重,也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应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预防城市内涝和洪水灾害。

其次,加强抗洪救灾力量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灾应对能力。

再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灾自救意识和能力。

展望未来,我们要立足于当前,加强河南省的防洪抗灾能力建设。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

加强对洪水风险的研判和监测,提前预警,及早防范。

河南“75·8”特大洪涝灾害的历史思考的开题报告

河南“75·8”特大洪涝灾害的历史思考的开题报告

河南“75·8”特大洪涝灾害的历史思考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2021年7月,河南遭受了“75·8”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灾害造成了超过200人死亡,数十万人被迫转移,数百亿的财产损失。

这是继2020年汛期后,河南再次面临的一次特大洪涝灾害,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面对这次灾害,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是,灾害发生之前是否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和预警措施?灾后应对是否得当?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灾害会不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如何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类似灾害的再次发生?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总结历史经验。

因此,本文选取河南“75·8”特大洪涝灾害为案例,从历史角度出发,对该事件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究,以便更好地总结防灾减灾经验、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二、选题意义1.加强防灾意识河南“75·8”特大洪涝灾害给人们敲响了防灾减灾的警钟。

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我们也应加强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及防御措施,提高社会对自然灾害的危机感、预警及救援能力。

2.推行地方自主防灾减灾制度各级政府和民间组织更应在防灾减灾的前线,建立健全地方自主防灾减灾制度。

及时发布天气预报信息,物资的调配应凭基本规律分类调配,优化配套,更好地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完善防灾减灾技能灾害的预警、安置、救援等环节应有科学可靠的应急预案,一旦有灾情发生,应有机器设备、人员及物质快速应急响应。

同时应加强人员的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以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技能。

三、开题研究内容本文主要探究以下方面的问题:1.河南“75·8”特大洪涝灾害的概述及其原因分析2.河南针对该灾害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及救援情况3.解析历史上类似事件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4.针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四、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75·8”特大洪涝灾害的历史背景、原因、防灾减灾措施及应对效果等问题进行分析,并借鉴其他地区类似事件的防灾减灾做法,提出优化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 期 No. 5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年 5 月 May. 2014
doi: 10. 3969 / j. issn. 1673 - 6060. 2014. 05. 007
近代河南水患及其救治研究综述
[26 ] 1919 》 也有对近代河南水患的论述 。
温彦主编《河南自然灾害 》 对历史上河南境内 所发生的各种灾害进行了分类梳理, 并以黄河决口 [ 27 ] 为典型案例之一进行分析 。苏新留著《民国时期 水旱灾害与河南乡村社会》 论述了民国时期河南灾荒 [ 28 ] 另专文分析 的时空分布与影响, 以及灾赈措施等 , [ 29 ] 了水旱灾害的变动和趋势 。苏全有等主编《清代 至民国时期河南灾害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分析了清 代至民国时期河南地区自然灾害与环境变迁的互动 [ 30 ] 并专文论述了 关系, 探讨了灾害的成因及其特点 , [ 31 ] 近代河南灾荒的特点、 赈济、 人口与灾荒的关系 。 还有一些学者着重探讨了近代河南水患发生的
[3 ]
一、 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学术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 作。长期以来,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近代水患及其 救治的文献资料散藏各处, 查阅利用十分不便。 改 革开放后, 相关部门和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 整 理出版了许多有关近代水患的资料 。 其中, 专门整理河南近代水患的资料主要有 : 河 南省水文总站组织编写的《河南省历代大水大旱年 , 表》 以编年形式记录了河南历代水旱灾害的发生时 [5 ] 、 王挺梅主编的《河南省历代旱涝 间 概况 。王邨、 , 等水文气候史料 》 整理了河南省历代由水文、 气候 [6 ] 等因素造成的旱涝等自然灾害史料 。 温克刚、 庞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 · 河南卷 》 , 天荷主编的 从各种 古迹、 文物、 碑刻、 典籍、 奏折等载体中辑录了各类气 象灾害 的 记 载, 其中第二章辑录的是河南雨涝灾 [7 ] 害 。河南省地 方 志 编 纂 委 员 会 编 写 的《河 南 省 [8 ] [9 ] 志》 系列 丛 书 中, 有《地 貌 山 河 志 》 《黄 河 志 》 [10 ] [11 ] [12 ] [13 《水利志》 《气象志》 《民政志》 《农业志 》 ] 等志书也汇集了一些近代河南水患的资料 。 涉及河南的 在整理全国性的近代水患资料中, 也有很多。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编的 “清代江河洪涝档案史料丛书 ” , 由中华书局陆续出 版, 其史料主要来源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保存 的清代档案, 编者将档案中有关雨情、 旱涝灾情、 河
原因, 不仅涉及自然因素, 还从政治、 财政、 仓储、 战 争等社会因素进行论述。 如苏全有等《光绪年间河 南灾荒社会原因探析 》 从政府救济不力、 财政匮乏、 [32 ] 河工腐败等方面探讨了河南灾荒的原因 。 李风
[33 ] 《民国时期河南水灾及其发生原因探究 》 与 华的 [34 ] 《民国时期河南灾荒频发的社会因素 》 , 指出 民国
。改革开放后, 我国学术研究掀开了崭新的一
页。伴随着灾荒史研究的日益升温, 相关成果也层 出迭现。河南地处中原, 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十分 复杂, 尤其到了近代, 受政治、 经济、 社会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 河南水患更加频繁, 是全国重灾区之一。 一 批学人将目光聚焦河南, 相继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 《民国时期河南 此前, 苏全有等研究者曾发表了 灾荒史研究述评》 一文, 对 1990 年代以来, 有关民国 时期河南灾荒史研究的成果作了梳理 , 但相对简略, 且近几年来, 又有更多的成果涌现
[4 ]
。鉴于此, 本文
拟对改革开放 30 年来, 学术界有关近代河南水患与 救治的研究成果作一系统梳理和评析 。
收稿日期: 2013 - 12 - 13
“近代中原地区水患与荒政研究 ” ( 10BZS050 ) 基金项目: 2010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朱正业( 1970 - ) , 教授, 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 。 男, 安徽肥西人,
朱正业, 朱亚男
( 安徽大学 历史系, 安徽 合肥 230039 )

是全国重灾区之一。学术界十 分重 视 近 代河南 水 患 问题的 研究, 如 要: 历史时期, 尤其在近代, 河南水患频繁,
河南省水患资料的搜集整理, 研究水患的成因、 特点、 影响 及 其 救治 问题, 或 就 近 代 水 患 中的 重要 事 件 进行 专 题探 讨等等。当然,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 也存在着原始资料挖掘不够、 研究主题失衡、 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 关键词: 近代; 河南; 水患; 救治 中图分类号: K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6060 ( 2014 ) 05 - 0028 患的救治问题研究
包括官方救济与民间救济 中国社会赈济水灾, , 。 两种途径, 前者称为“官赈 ” 后者则称为“义赈 ” , , 晚清 由于官僚体制僵化和吏治腐败 官赈的效率与 信誉大受影响, 而财力雄厚的绅商群体的参与, 使义 赈获得空前的发展。 1841 年黄河水患的救治, 显现了“官赈 ” 和“义 赈” 的不同特征, 有学者予以了关注。 陈业新的《道 光二十一年豫皖黄泛之灾与社会应对研究 》 探究了 , 黄河南泛造成的严重灾害 以及官方和民间的各种 [46 ] 应对措施 。田冰等研究者的《道光二十一年开封 黄河水患与社会应对》 指出, 在官员的贪渎行为几乎 表现为群体化态势的情况下, 民间救灾之地位日益 [47 ] 突出, 为成功救灾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 武艳敏则集中考察了民国时期的河南社会救 — —以 1927 —1937 灾, 如《民国时期社会救灾研究— 对社会救灾基本程序、 救灾物 年河南为中心的考察》 资、 信息传递与分配, 救灾奖惩和监督、 制约救灾成 [48 ] 效的要素进行了探讨 ; 另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以 1927 —1937 年 救灾资金来源与筹募之考察— , 从救灾资金来源与筹募的视角, 探讨 河南省为例》 [49 ] 了 1927 —1937 年的河南省灾赈 ; 另文《战争、 土 : 匪与政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制约救灾成效因素分 — —以 1927 —1937 年河南为中心的考察 》 分析了 析— 战争频繁、 土匪横行及政局动荡等因素对救灾效果 [50 ] 的制约 。 有些成果专门考察了政府的救济措施, 如苏全 《光绪年间河南灾荒中的官赈 》 有等的 分析了光绪 [51 ] 年间河南灾荒中的官赈特点及日益衰微的原因 。 吴小伦的《清代河南黄河水患与基层政府行为 》 认 为, 基层政府救灾措施虽取得了成效 , 但官员的舞弊 [52 ] 行为又侵蚀了实际效果 。苏新留的《民国时期河 南水旱灾害及其政府应对 》 论证了河南省在赈灾过 程中的以工代赈、 除害与卫生防疫, 体现了民国政府 [53 ] 的现代性特征 。 民间的各种救济活动在近代成效日益显著, 学 界对此探讨较多。朱浒在《地方社会与国家的跨地 方互补光绪十三年黄河郑州决口与晚清义赈的新发 展》 一文中指出, 义赈在河南、 安徽灾区的两线并举, [54 ] 推进了晚清义赈的发展 。苏全有等研究者的《论 光绪年间河南的民间救济 》 论述了以乡绅为主体的 民间救 济 在 维 持 灾 时 河 南 地 方 秩 序 中 的 重 要 作 [55 ] 《民国时期河南灾荒的义赈救济探 用 。李风华在 析》 中认为, 民国时期河南义赈无论救灾思想还是具 30
水患及其救治是灾荒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早在民国时期, 一些学者就开始涉足灾荒史的研究, 河南水患是其关注点之一。1937 年商务印书馆出 《中国救荒史 》 版了邓云特的 一书, 该书对历代灾荒 状况、 救灾思想、 救灾措施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 “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究, 被称为 代表了当 , 时灾害研究的最高水平” 书中对近代河南的水灾也 [1 ] 灾荒史研究的步伐虽 多有涉及 。新中国成立后, 未停止, 但有关河南省水灾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 , 主 [2 ] 《黄河中游历史上的大水和大旱 》 , 要有徐近之的 以及中央气象局研究所与河南省气象局联合整理的 《华北、 东北近五百年旱涝史料 ( 第四分册 ) 河南省 》 等
时期河南水灾原因, 既有河南地形、 气候、 河流分布 等自然因素, 又有社会经济乏力、 政治腐败及战争影 响等社会因素。武艳敏的《国民政府时期 ( 1927 — 1937 ) 河南省自然灾害特点及原因研究》 专门探讨了 [35 ] 这一时期河南自然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 水患是灾荒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近代河南水患 频发, 对河南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学界对此问 题的研究多从水患对人口、 社会、 政治、 经济、 生态、 《水旱蝗汤, 社会心理等层面进行展开。夏明方的 河 — —历史上农民反抗行为的饥荒 动 力 学 分 南四荒— 析》 论述了河南近代史上的“水旱蝗汤 ” 四大灾害对 [36 ] 。 苏全有等 河南农民反抗行为的推波助澜作用 《论光绪年间河南灾荒的影响 》 学者的 考察了河南 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 生态恶化、 人口数量与质量下 [37 ] 降、 社会秩序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 吴小伦在《黄 河水患与清代开封的衰落》 一文中, 分析了黄河水患 破坏了开封赖以发展的农业基础, 摧毁了大量的城 [38 ] , 市建筑 使其失去了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 。 徐有 《略论花园口决堤与泛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 礼的 认 为, 黄河在夺淮入海途中, 挟带巨量泥沙肆意漫决, 形成了大范围的黄泛区, 严重破坏了泛区原有的生 [39 ] 态环 境 。 郑 发 展 的《近 代 河 南 人 口 问 题 研 究 ( 1912 —1953 ) 》 具体考察了水旱灾害不仅使大批人 [40 ] 口死亡, 还造成了更多的灾民流亡 。 苏新留也发表了一系列探讨河南水患影响的论 《略论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及其对乡村地 文 。如 权转移的影响》 指出, 灾害的频繁发生, 使得农民经 常处在极端贫困的边沿, 所以, 农民从抵押到典当到 [41 ] 失去土地便成为很自然的过程 ; 《民国河南灾荒 — —以水旱灾害为中心 》 时期之乡村民生述略— 探讨 [42 ] 了河南水旱 灾 害 对 乡 村 民 生 造 成 的 巨 大 影 响 ; 《民国时 期 黄 河 水 灾 对 河 南 乡 村 生 态 环 境 影 响 研 究》 分析了黄河水灾对河南生态环境产生的深远影 [43 ] 响 ; 《抗战时期黄河花园口决堤对河南乡村生态 环境的影响研究 》 考察了花园口事件给当地农业生 [44 ] 产与生态环境造成的长期危害 ; 《试论民国时期 河南灾荒对河南社会的影响 》 分析了灾害所造成的 恶劣环境使灾民无法生活, 被迫远走他乡, 有的流民 [45 ] 加入到土匪行列, 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