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窃电法律风险防范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窃电现象指的是私自在没有支付电费的情况下,非法使用电力资源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窃电行为屡禁不止,给正常的用电秩序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有必要对窃电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窃电措施,以维护正常用电秩序,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们需要分析一下窃电现象的成因。
窃电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与个别群体的经济困难有关,他们为了降低生活成本而私自窃电;另一方面则与一些单位的利益驱使有关,他们为了降低成本,通过窃取电力资源实现经济利益。
在城市中,一些小企业、工厂和居民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窃电现象,这些都是窃电现象的典型案例。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通过串通行窃电劫取利润,这种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经济安全造成了巨大伤害。
对于窃电现象,应当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应当提高社会公众的用电意识,引导广大市民树立合理用电观念,增强用电安全意识。
也需要加强用电管理,建立健全的用电制度,完善用电设备,提高用电设备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加强对窃电行为的监管力度,完善窃电举报机制和法律制度,形成严密的监管网,对窃电行为及时进行打击,并依法严惩窃电分子,维护用电秩序和社会安全。
在加强窃电现象防范的也要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揭露力度,通过舆论宣传普及窃电现象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引导各界关注窃电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窃电现象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各个区域进行窃电巡查和监测,强化对窃电现象的预防控制。
特别是要对一些易发生窃电现象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控,建立健全的窃电预警系统,预测和预警可能发生的窃电行为,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应当重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窃电现象治理的强大合力。
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窃电问题,鼓励广大市民发挥监督作用,主动参与窃电行为的举报和揭露,为有效打击窃电行为提供有力支持。
窃电现象是一种违法行为,给社会和市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
浅谈用电检查窃电与反窃电防范措施
浅谈用电检查窃电与反窃电防范措
施
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化与电气化,电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在这过程中,电力被盗窃、被滥用的现象也同样严重,这不仅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损失了社会的财富和利益。
因此,进行用电检查及防范电力盗窃和滥用的措施非常必要。
首先,要防范电力盗窃,我们需要了解窃电的常用手段。
常用的窃电手段如:改装电表、直接与电线接触、黑接电缆、非法接线等。
为了有效揪出用电过程中不合法的行为,我们应当加强对违规用电的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监管手段,例如安装智能电表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用电盗窃的查处率。
其次,当我们对家庭、企业、公共场所等进行用电检查时,应该应用专业的检测设备,根据检测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针对常见的非法用电情况,例如用电量异常短时间内急剧增长等,应及时对用电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分析用电数据,及时发现被盗电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三,防范电力滥用非常重要。
电力滥用一般是指过度的用电行为,例如灯泡使用不当、空调过度使用,电动机过于耗电等行为,不仅浪费了电,还会让电力系统超负荷运转,从而造成电压不稳定、线路过载等问题。
为了防范电力滥用,在用电检查时,应及时教育居民正确用电,加强对用电方式的监督
和管理,例如提高用户的能源意识,合理安装专业的能源管理系统等变方法。
电力在我们的生活中至关重要,而时常发生的电力盗窃及滥用行为,不仅伤害了公共利益,更会使电力系统运转不稳定、经济损失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电力的管理,提高公众的用电意识,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和持续运转,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做出应有的贡献。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窃电现象指的是非法使用他人电力设备或者非法接触他人电线窃取电能的行为。
窃电行为危害性较大,不仅造成了电能资源的浪费,还会导致线路过载,电线老化等安全隐患,甚至引发火灾等灾害性事故。
为了减少窃电现象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窃电措施。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相关的法律法规是遏制窃电行为的有力武器。
应当完善窃电行为的定义和处罚标准,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
要加强对窃电行为的监管和查处,确保窃电犯罪行为不会得逞。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窃电行为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法律意识不足有关。
有必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窃电行为的警觉性和违法性的认识,使大家形成不窃电、不容忍窃电的公共意识。
加强电力设备的维护与巡检。
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至关重要。
应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维护与巡检工作,确保电线电缆的完好无损,电器设备的安全可靠。
对于有被盗电力线路的地区,应当加强对电力线路的保护,增加安全监控措施。
第四,建立完善的窃电举报机制。
窃电行为往往是隐蔽性较强的犯罪行为,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窃电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窃电行为的举报。
可以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件等渠道,对于提供可靠线索的举报人可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公众的积极性。
第五,加强对窃电行为的技术防范。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电力设备常常配备了各类电气保护装置。
可以通过安装电动智能表、预付费电表等设备,实时监测电能使用情况,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
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电力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实时掌握电能使用情况,及时发现窃电行为。
窃电现象对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公共利益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要减少窃电现象的发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应加大力度打击窃电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
电力部门也应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维护与巡检,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窃电的防范。
只有全面落实各项防窃电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窃电现象的发生,并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近年来,窃电现象在我国城市中愈发严重,给正常用电秩序带来一定的隐患,也对公共电力设施造成了一定的损坏,给电力部门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加强对窃电现象的分析和防范对策的研究,对于维护城市电力安全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窃电现象的成因和防范措施两方面进行浅析,并探讨我国在此方面应该做出的努力与措施。
一、窃电现象的成因1.缺乏法治意识。
窃电者通常是出于个人私利的驱动,对窃电行为缺乏法治意识,认为窃电对社会没有造成实质性的损失或者轻微的违法行为,从而鼓励了窃电行为的蔓延。
2.生活成本高昂。
随着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一些家庭或者企业为了降低生活成本或者经营成本,就会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比如窃电来减轻电费负担。
3.监管不力。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一些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仍然滞后,住宅区管理混乱,监管不力,给窃电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窃电现象的防范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大窃电行为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窃电行为的认识和反感,增强法治意识,从而减少窃电现象的发生。
2.严格法律制裁。
应该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窃电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让窃电者付出代价,从而震慑其他潜在的窃电者。
3.加强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城市电力监管体系,完善住宅区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住宅区的巡查和管理,提高城市电力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制止窃电行为。
4.推动清洁能源。
在能源方面,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从而降低电费负担,减少窃电的动机。
5.技术手段防范。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视频监控、电力抄表等技术手段,加强对电力使用情况的监管与控制,及时发现窃电行为,从技术层面防范窃电行为的发生。
三、我国应该采取的措施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电力供应压力不断增大,窃电现象的严重性日益突出。
我国应该加大力度对窃电现象进行打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防范。
窃电现象对城市电力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论窃电法律风险防范
中止供 电带来的损害赔偿请 求户所为。
了更高 的要求 。为此 ,笔者有 的放 矢地研究 、分析 当前反
建 议和 措 施 。
一
( )检 查现场 没有其 他人 员 ,证 明取证 时间较难 。 3
表 ) ,照 相 设 备 无 法 有 效 地 证 明真 实 的 检 查 时 间 。一 旦 用
这 些 禁 区 , 以防 止不 必 要 的 损 失 。
( )在 无法进入 室内检查 的情况下 ,无法有 效取证 。 4
置 所 在 地 或 无 法接 近 计 量 装 置 , 造 成 无 法 照 相 取 证 , 甚 至
素 的认 识 ,并且予 以高度重视 ,在今后的工作 中尽 量避开 部分情况 下 ,虽然可见窃 电装置 ,但 由于无法进入 计量装
至只要拧 动一只螺丝 ,窃电就可 以进行 了。 由于没有一个
认识上 的偏 差 ,容易给供 电企 业带来法律风 险 ,增 加管理 政府部 门对 窃 电手段等 技术 问题 的认定具有权威 性 ,使得 成本 ,严 重者 不仅会损害供 电企业 的声誉 ,还会造 成巨大 窃 电的认定和取证 困难 ,对 窃电嫌疑人难 以深究其 法律责 的经济损失 。 2 窃电证据收集难 ,举证难 . ’ 电能是一种特殊 商品 ,其不可储存性使 用户在窃 电的 任,供 电部 门也就难 以通过法律讨 回公道。
3窃 电量 数 额 的认 定 标 准 难被 认 可 .
窃 电性 质 的 认 定 ,主 要 依 据 之 一 是 是 否 “ 额 较 数
作者简介 :汪燕红,女 ,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法律部 ,经济师。
26 7
论 窃 电法律风 险防 范
大 ”。如果 “ 数额较 大”构成 犯罪 的 ,由司法 机关追 究刑 可 以随 时 中止 供 电 ,必 须 遵 守 法 定程 序 ,原 因有 四 。 事 责任。现在 最大 的难 题在于 如何认定 “ 数额 ” 。 供 电 ( ) 合 同法 》明确 规定 ,未事先通知用 电人 中断供 1 营业规则) l3 )第 O 条规定 ,窃 电量按下列方法确定 : 电,造成用 电人损失的 ,应当承担损 害赔偿责任 。 ( )依照 ( 2 ( 民法通则 》所 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民事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由于一些不法分子的存在,窃电现象也时有发生,给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和损失。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以便更好地保障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一、窃电现象的表现和危害窃电是指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非法使用他人或公共电力资源。
窃电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 擅自接入电力设施:不法分子擅自在电网上接入电力设施,直接获取电力资源,而不向供电部门申请或缴纳相应的费用。
2. 篡改电表数据:有些不法分子通过修改电表数据的方式,以达到降低电费或不缴电费的目的。
3. 盗窃电线:一些人会在夜间或者供电部门不留意的时候,窃取电线进行私自使用。
而窃电行为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窃电会导致电网负荷过大,加剧供电紧张和电网异常。
窃电将导致正当用户的电费增加,造成供电企业和公共资源的浪费。
更重要的是,窃电行为会威胁到供电的安全和稳定,给用户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防窃电措施为了有效防范和打击窃电行为,供电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电力资源的合法使用和保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窃电措施:1. 完善的监控系统:通过在关键位置和关键设备上安装监控摄像头和检测仪器,对电力资源进行全天候监控,发现窃电行为的迹象。
2. 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电力使用和监管制度,对新建和改造电力设施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
3. 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窃电行为的危害和法律责任,提高公众的法制观念。
4. 配电设施技术升级:通过采用智能电表、电线缆防盗等技术升级手段,提高供电设施的安全性和抗窃能力。
5. 提高监管能力:供电部门要不断完善监管措施,建立健全的巡检和监管机制,加强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和处罚力度。
以上措施是防范和打击窃电行为的常见方式,但是仍需要供电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更好地减少窃电现象的发生。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分析近年来,我国供电企业一直在积极开展反盗电工作,不仅是为了维护电力市场秩序,更是为了保障正常的电力供应和安全生产。
在这一过程中,供电企业面临着许多法律问题,需要依法合规地进行反盗电工作。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供电企业反盗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盗电行为的法律性质盗电行为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电力资源,包括非法接入电力线路、恶意篡改电表等行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盗电行为属于违法行为,涉及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电力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电力法》的规定,盗电行为也涉及民事责任,盗电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基数为盗窃电力数量的两倍。
1. 防盗电设施是否合规供电企业在进行反盗电工作时,需要安装防盗电设施,如电表密封装置、智能电表等,以防止恶意篡改电表等盗电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供电企业安装的防盗电设施可能存在质量缺陷,或者未经合法认证,这就存在违法问题。
未经合法认证的防盗电设施可能对用户正常用电造成影响,从而触犯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监控手段是否合规为了加强对用电行为的监控,一些供电企业在用户家中安装了电表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用户的用电情况。
这种监控手段可能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触犯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供电企业在进行反盗电工作时,需要注意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监控手段,避免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在发现盗电行为后,供电企业对盗电者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例如暂停用电、处以罚款等。
一些供电企业在执行处罚措施时可能存在过度处罚或者违规操作的情况,这就涉及了《行政处罚法》、《电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供电企业在执行处罚措施时,需要依法依规进行,确保程序合法合规,避免触犯相关法律法规。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窃电现象是指非法获取他人电能资源的行为。
这种行为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并给电力供应系统带来负担和压力。
为了防止窃电现象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窃电措施。
窃电现象通常发生在居民区、工业园区、商业建筑等地方。
一些人为了逃避电费的支付,采取一些手段非法获取电能,比如通过非法接线、擅自改装电表、使用电瓶车驱动家用电器等方式。
这些行为不仅违法,也对电力供应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加强对窃电现象的宣传和教育是防窃电的重要措施。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窃电现象的危害和法律制裁,提高社会各界对窃电行为的认识和警惕性。
可以开展窃电案例的曝光,给予侵权者以警示,增加社会对窃电行为的舆论压力,形成合力打击窃电现象。
加强电力设施的安全防范是防窃电的关键。
在电力供应系统中,对电源、变压器、电缆等关键设施进行加密、监控和报警系统的设置,确保其安全。
加强设施的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破坏和非法改装行为,遏制窃电行为的发生。
加强电力系统的监管和管理也是防窃电的重要手段。
电力公司应加强对供电设施的管理,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窃电行为的查处和处理,并与公安机关、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络和合作机制,形成从源头到处置的全方位打击窃电的体制机制。
加强对用户的管理,建立完善的用电规范和监管制度,对异常用电行为进行监测和预警,确保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是防窃电的重要保障。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窃电者的处罚力度,形成对窃电行为的高压态势。
强化对窃电现象的立法和法规,明确窃电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增加窃电罪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保障电力资源的安全和供应的稳定。
防窃电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安全防范、加强监管管理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才能有效地减少窃电现象的发生,保障电力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浅谈用电检查窃电与反窃电防范措施
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科技含量
采用先进的电能计量装置,提 高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
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定期的维 护和检修,确保计量装置的正 常运行,及时发现和处理窃电 行为。
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封闭管理 ,采用防盗锁具和封闭罩等措 施,防止不法分子对计量装置 进行破坏和窃电。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定期开展反窃电宣传活动,通过 案例分析、现场讲解等形式,向 用户介绍窃电行为的危害和如何
防范窃电行为。
与新闻媒体合作,利用媒体力量 扩大反窃电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 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反窃电的良
好氛围。
04
案例分析
窃电案件的调查处理
收集窃电证据
调查用电设备
在处理窃电案件时,首先要收集充分的证据 ,包括电量电费、电表读数、现场照片等, 以证明窃电行为的存在。
建立完善的反窃电法律法规体 系,明确窃电行为的定义、处 罚等,为反窃电工作提供有力
的法律保障。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 提高广大用户的法律意识和用 电安全意识,减少窃电行为的
发生。
对违法窃电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加大对窃电者的处罚力度, 形成对窃电行为的强大威慑力
。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反窃电宣传教育工作,通过 各种途径宣传反窃电的重要性和 意义,提高用户的反窃电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窃电原因分析
经济利益驱动
很多窃电者都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进行窃电。一些用户 为了降低自身的用电成本,采用各种手段进行窃电,如非法 接线、破坏计量装置等。
法律意识淡薄
一些用户法律意识淡薄,对窃电行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认 为只要不被发现就可以继续窃电。同时,一些电力用户也没 有充分认识到窃电行为的危害性。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窃电是指非法获取电力资源,无偿使用他人的电力,造成电费的浪费和增加他人的电费负担的行为。
窃电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窃电措施来减少窃电现象发生,保障电力资源的正常供应。
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电力设备是供电的基础,如果设备老化、损坏或者监控系统不完善,就会给窃电行为提供便利。
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定期检查,并及时维修和更换老化设备,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应加强对电力设备的监控,安装防窃电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设备,及时发现和制止窃电行为。
建立健全电力监管体系。
窃电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和处罚。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电力法律法规,明确窃电行为的性质和法律责任,并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
要加强电力监管部门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对窃电行为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对于发现的窃电行为,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加强对窃电行为的宣传和教育。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有时候窃电是因为他们缺乏了解和认识,不知道窃电行为的危害和不法性。
要加强对窃电行为的宣传,向公众普及窃电的危害,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窃电知识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窃电现象的认识,减少窃电行为的发生。
加强对窃电行为的监督和举报。
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监督窃电行为的发现和举报,对于举报属实的窃电行为,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窃电行为得到及时制止。
可以建立窃电举报的热线电话和网站,方便公众举报窃电行为,加大打击窃电行为的力度。
窃电现象对社会和个人都是不利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窃电措施来减少窃电行为的发生。
这需要电力管理部门、电力企业、社会机构和公众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加强对窃电行为的宣传教育和打击力度,从而保障电力资源的正常供应,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窃电防范措施及打击策略
浅谈窃电防范措施及打击策略窃电是指非法获取电力资源,或者以欺诈等手段不支付相关费用而使用电力的行为。
窃电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会对电力供应造成严重影响,损害正常用户的合法权益。
为了加强对窃电行为的防范和打击,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
首先,要加强窃电行为的预防和监控工作。
电力部门应加强对用电户的巡检和抽查工作,发现可疑情况及时进行调查。
对于高耗电设备使用频率异常或者用电量急剧增加的用户,应加强监控和审核,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窃电行为。
其次,要加大对违法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
依法打击窃电行为,是维护正常用电秩序的关键。
电力部门应与公安机关密切合作,加强窃电行为的侦查和抓捕。
针对窃电行为进行公开宣传,引起社会各界对窃电行为的关注,增加窃电的打击力度。
再次,要加强社会宣传及法律法规的普及。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对窃电行为的认识和警惕,提高其识别窃电行为的能力。
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上广泛宣传窃电的危害性,让人们明白窃电的后果,自觉抵制窃电行为。
另外,要建立健全电力计量监测体制。
完善电力计量设备和技术手段,保障电力计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加强对电力计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防止窃电者以非法手段干扰计量设备,造成计量数据的失真。
此外,还应加大罚款力度,提高窃电的成本。
对于被发现的窃电行为,除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应当对窃电者进行罚款。
罚款数额应设定为窃电行为的数倍,以增加违法窃电的经济成本,有效震慑窃电者。
最后,要加大电力部门的监管力度。
电力部门应加强对设备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窃电者通过破坏或擅自连接线路等手段获取电力资源。
同时,建立监测系统,对电力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窃电行为。
综上所述,要加强对窃电行为的防范和打击,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高度重视。
电力部门、公安机关以及广大用户都要共同努力,加强预防、打击窃电行为,维护正常用电秩序,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只有形成社会共识,才能够有效地减少窃电行为的发生,确保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窃电现象是指非法获取电能或者盗用电力资源的行为。
窃电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不仅给电力供应商造成经济损失,还对电力设施和用户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采取一系列的防窃电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窃电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非法接线:窃电者通过非法接线方式,如盗用电表线路、私拉乱接电缆、串通电力工作人员等手段,窃取电力资源。
2. 非法安装电表:窃电者通过贿赂、伪造证件等方式,安装非法电表来获取免费电能。
3. 操纵电表:窃电者通过操纵电表的数据,使其显示低电能消耗,以达到免费使用电力的目的。
4. 虚假申报:一些企事业单位或个人通过虚假电能申报,减少电力使用量,从而达到窃电的目的。
针对上述窃电现象,可以采取以下防窃电措施:1. 完善电力设施管理:加强对电表、电缆等电力设施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根据实际需求设置防盗装置,并加强巡查和巡检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力设备的安全隐患。
2. 强化监测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对电力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 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健全的电力设施使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对窃电行为的警惕性,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4.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窃电行为的认识和警觉性,增加窃电的成本和风险,降低窃电的诱惑。
在防窃电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 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明确窃电行为的性质和处罚标准,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技术支持:加强对防窃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新一代电表和电力设施,提高其安全性和防篡改性能。
3. 社会合作:建立电力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电力资源的安全和可靠供应。
窃电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电力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窃电措施来保障电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供应。
窃电的方法及其预防措施
通过改变计量装置的计量原理、接线方式 、安装位置等手段,使得计量装置不能正 确地计量电能。
不正当用电
采用暴力或技术手段破坏计量装置,使其 不能正常工作或无法正确计量电能。
采用不正当手段,如使用违规电器、私自 接线等,获取电能。
02
窃电方法
直接窃电
直接接入未经过电表计量的线路窃电
这是一种常见的窃电方式,窃电者将电力直接接入未经过电能表的线路,从而绕 过电能表的计量。
破坏电能表
破坏电能表的准确性
窃电者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破坏电能表的准确性,例如在电 能表中加入磁铁或使用其他方法使电能表变慢或停转。
破坏电能表的铅封
窃电者可能会破坏电能表的铅封,使电能表可以被轻易调整 或更换。
利用电能表的误差窃电
• 利用电能表的误差:由于电能表本身存在误差,因此窃电者可 能会利用这个误差,通过控制电能表的误差方向和大小来达到 窃电的目的。例如,当电能表存在正误差时,窃电者可以通过 控制电能表的误差方向和大小,使电能表的计量读数少于实际 用电量。
惩罚力度
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惩罚力度,实施严厉的经 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从严惩处窃电违法犯罪行教育引导,帮 助他们认识到窃电行为的危害和错误,促使 其自觉遵守电力法律法规。
THANKS。
方式来窃电。
在电能表出线端加装防窃电装置 ,如使用密封盒、加装铅封等,
防止用户破坏电能表接线。
对电能表及出线端进行拍照留存 ,以便后续检查和监督。
使用防窃电电能表
选用具有防窃电功能的电能表,如具有失压、欠压、过压保护功能,能够监测电流、电压等参数的电 能表。
对防窃电电能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打开电表铅封修改计量装置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私利,常常采取偷窃电力的手段,给供电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障供电企业的利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加强对盗电行为的打击。
在实际的工作中,供电企业反盗电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法律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一、盗电行为的法律认定盗电行为属于刑法上的盗窃罪,即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电力资源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电力、气体、热力、液体或者其他类似的公共设施的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这表明,盗电行为是被我国法律所禁止的,一经查实,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在一些具体的实际案例中,盗电行为的法律认定却并不尽如人意。
因为电力资源是无形的、不易监控的,因此盗电行为的取证并不容易。
而且,一些盗电行为者往往是通过变造电表、非法接线等手段进行盗电,给相关执法部门的查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要加强对盗电行为的认定,还需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打击盗电行为。
二、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供电企业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合法权益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
在供电企业反盗电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尊重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护。
供电企业也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就需要明确相关的法律规定,保障供电企业在反盗电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盗电行为者常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妨碍供电企业的反盗电工作,甚至进行暴力抗法。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也给法律的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保障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应当得到充分的执行,对于那些危害供电企业合法权益的盗电行为者,必须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三、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在供电企业反盗电工作中,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要对广大市民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他们意识到盗电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
浅析窃电现象及防窃电措施窃电现象是指未经授权或未经付费,擅自使用他人的电力资源。
窃电现象在我国屡见不鲜,表现形式多样,严重损害了电力公司的利益,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解决窃电问题,电力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窃电措施。
电力公司加强了对电力设备的监控和检修工作。
通过安装监控设备,对井盖、电表等易受窃破坏的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窃电行为。
电力公司加强了对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窃电的机会。
电力公司加强了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
电力公司与公安部门合作,组成专门的窃电打击小组,对窃电行为进行全程监控和打击。
一旦发现窃电行为,立即采取措施查处,并追究窃电者的法律责任,以起到震慑作用。
电力公司加强了对用户用电行为的监督。
通过建立用户电力使用行为评估系统,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评估和监督。
对于异常的用电行为,电力公司及时派出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是否存在窃电行为,并对有窃电行为的用户采取相应的措施。
电力公司也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用电意识。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窃电行为的危害性,呼吁公众自觉抵制窃电行为,共同维护电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电力公司还加强了对电力线路的保护工作。
通过加强对电力线路的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线路的漏电、短路等问题,减少窃电的机会。
对于一些容易遭受窃电的地区,电力公司加装了电网安全防护装置,提高线路的安全性和抵御窃电行为的能力。
窃电现象对电力公司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窃电问题,电力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防窃电措施,通过加强对设备的监控、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用户用电行为的监督、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加强对电力线路的保护工作,共同维护了电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社会的稳定。
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风险点及防范
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风险点及防范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我国电力事业已步入到崭新阶段,窃电现象日益普遍化。
在损害国家、企业财产的同时,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扰乱了供用电秩序,影响安全用电。
为此,需要严格依照相关法规,开展反窃电工作,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存在的法律风险,改善供电企业的运营环境,采取可行的飯防范措施,维护好国家、企业等的合法权益,为我国新时期的电力事业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有利的保障。
标签:反窃电工作;法律风险点;防范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呈不均衡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电力用户经常通过不同途径偷窃电,偷窃电现象频繁发生。
为此,需要大力开展反窃电工作,客观地分析深层次问题。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反窃电工作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急需要不断优化防范措施,减少供电企业的运营成本,用户能够安全用电,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一、反窃电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1、查处窃电行为主体存在争议就查处窃电行为而言,属于行政制财权,由政府主管部门掌控。
在新时期电力改革浪潮中,供电企业不再具备行政执法权,没有制定可行的管理机制确保查处窃电工作的顺利开展,可操作性较弱,也没有充足的法律效力。
在相关规定下,各个地区的电力管理部门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构建可行的电力行政执法队伍,有效解决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行政执法问题,不能在查处窃电行为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窃电数量计算标准不准确、用电检查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就已有的涉电法律法规来说,在禁止偷窃电方面,只做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很多重要方面都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比如,窃电数量的计算,尤其是那些窃电时间不确切的案件。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供电企业主要借助《供电营业规则》,来计算窃电数量。
由于窃电时间不明确,窃电天数至少要有三个月,来获取对应的数额,窃电数量不够精准。
同时,在不同地区,司法机关在这方面并没有一致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力需求日益增长,而供电企业在满足电力需求的也面临着窃电问题的严重挑战。
窃电不仅导致供电企业损失巨大,还会对社会稳定和能源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为此,供电企业需加强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并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法律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供电企业在反窃电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是窃电行为的举证难。
窃电行为的查处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窃电行为往往发生在私人住宅内部,供电企业很难直接获取相关证据。
窃电行为往往是以非法盗用电能的形式进行的,窃电者通常会采取掩饰手段,例如窃电器具设置隐蔽等,给供电企业的取证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供电企业在反窃电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是窃电行为的定性问题。
窃电行为的定性主要包括盗窃和违规用电两种情况。
通常来说,盗窃是指窃取他人电力资源的行为,而违规用电是指未经供电企业许可,私自接入电力资源的行为。
确定窃电行为的具体性质对于后续的法律追责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区分盗窃和违规用电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给供电企业的反窃电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供电企业在反窃电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是处罚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刑法对于窃电行为的打击主要依靠盗窃罪的定罪与从重处罚。
由于窃电行为的特殊性,即通过非法盗用电能进行犯罪活动,刑事处罚的适用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并未明确窃电行为以及对窃电者的处罚规定,这也给供电企业追责窃电行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供电企业在反窃电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是封堵窃电设备的合法性问题。
为了打击窃电行为,供电企业可能采取一些技术手段,例如封堵窃电设备。
窃电设备的封堵涉及对私人住宅的干预,容易引发对个人权益的侵犯。
在封堵窃电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并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
针对上述法律问题,供电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反窃电工作:加强警企合作,提高窃电行为的查处效率;完善窃电行为的法律定性规定,明确盗窃和违规用电的区别;加大对窃电行为的法律打击力度,提高刑事处罚的实效;制定相关法律规定,明确窃电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窃电设备封堵工作的制度建设,合法合规地进行窃电设备封堵。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分析为了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保障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供电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反窃电。
在进行反窃电工作时,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
以下将对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供电企业在反窃电工作时,可能会涉及到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供电企业需要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控,来发现是否存在窃电行为。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用户的用电数据和隐私信息,如果未经用户同意,就擅自获取这些信息,有可能被认定为侵犯用户的隐私权。
在进行反窃电工作时,供电企业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用户隐私权的合法保护。
供电企业在反窃电工作中,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和措施来发现和防止窃电行为。
在小区多安装监控设备,以便及时发现窃电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的人身权。
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人的居住环境是私人空间,未经居民同意,他人不得擅自侵入或者监视。
在采取这些措施时,供电企业需要事先征得用户同意或者通过法律途径来实施。
在反窃电过程中,供电企业可能会与窃电人员产生纠纷。
如果窃电人员认为供电企业采取的反窃电措施不当或者对其人身财产权利造成了侵害,有可能会通过法律手段对供电企业提起诉讼。
在这种情况下,供电企业需要合法合规地进行反窃电工作,并妥善处理与窃电人员的纠纷,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
供电企业在反窃电工作中,如果过于激进或者不合理地采取措施,可能会对正常用户的用电造成干扰或者侵害其合法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用户有可能对供电企业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或者恢复其合法权益。
供电企业需要在反窃电工作中合理权衡各方利益,根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措施及时防止窃电行为,同时保护正常用户的合法权益。
供电企业在反窃电工作中需要注意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保用户隐私权的合法保护;在采取反窃电措施时,需要合法合规地行使权力,避免侵犯他人的人身权;需要妥善处理与窃电人员和正常用户的纠纷,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分析1. 违法窃电行为的打击:窃电是指非法使用他人供电设备或从他人供电网中非法取用电能的行为。
供电企业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包括设立检查点、加强巡逻等,依法制止和处理窃电行为。
供电企业还应当配合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追诉,对涉嫌窃电的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偷电设备的销售和制造:供电企业还应当加强对偷电设备的销售和制造的监管。
对于非法销售和制造偷电设备的行为,供电企业应当及时报案,协助相关执法机关进行调查和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3. 电能盗窃的民事赔偿:当窃电行为给供电企业或其他用户造成经济损失时,供电企业有权向窃电者追偿经济损失。
根据《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窃电行为构成了侵权行为,窃电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4. 合同履行的监督与违约处理:供电企业与用户签订供电合同,用户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使用电能,并承担相应的费用。
供电企业应当加强对用户的供电行为进行监督,对于违反合同约定的用户,可以采取停电、降容等措施进行处理,并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争议。
5. 对供电设备的维护和保护:供电企业应当加强对供电设备的维护和保护,防止窃电者对供电设备进行破坏和损坏的行为。
对于对供电设备进行破坏和损坏的窃电者,供电企业可以向其追偿修复费用,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供电企业反窃电工作中需要加强对窃电行为的打击和防范,并配合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追诉;加强对偷电设备销售和制造的监管;对窃电行为构成侵权行为的,可以向窃电者追偿经济损失;加强对用户的合同履行的监督与违约处理;增强对供电设备的维护和保护,防止窃电者对供电设备进行破坏和损坏。
以上法律问题的分析,有助于供电企业更好地开展反窃电工作,维护供电秩序,保障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浅谈用电检查工作中的窃电防治技术
浅谈用电检查工作中的窃电防治技术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窃电问题也日益突出,给电力行业和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窃电,保障电力安全,各地电力部门不断加强对用电的检查工作,开展窃电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浅谈用电检查工作中的窃电防治技术,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一、窃电现状窃电是指未经合法授权,或者非法设备,侵占他人电力资源,实施盗用、偷窃电力的行为。
在我国,窃电现状依然严峻。
一方面,一些企业和民用用户为了降低用电成本,采取非法接线、串改电表、私拉电线等手段进行窃电行为;一些地下工厂、小作坊也存在大量的窃电行为,给电力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于窃电行为,电力公司必须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确保电力资源的安全利用。
而这就需要用电检查工作中的窃电防治技术得到不断的提升和完善。
二、窃电防治技术1. 安全用电教育首先要加强对用户的安全用电教育,让用户充分了解窃电行为的危害以及违法成本。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普及用电安全知识,引导用户自觉用电,杜绝窃电行为。
电力公司还可以与各级学校合作,开展安全用电教育宣传,培养未成年人的安全用电意识,从源头上减少窃电行为的发生。
2. 技术防范手段除了教育宣传,电力公司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防治窃电。
比如利用智能电表和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用电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非法用电行为。
可以对窃电高发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加强巡检力度,及时发现窃电线索,追查窃电源头。
3. 合理收费政策针对一些用户为了省钱而采取窃电行为的情况,电力公司可以适当调整用电价格政策,开展居民用电价格优惠、工业用电价格差异化等措施,调动用户积极用电的积极性,减少窃电行为的发生。
4. 法律惩罚手段对于那些已经实施窃电行为的用户,电力公司要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处理。
可以通过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对行为人进行法律追究和惩罚,起到震慑作用。
三、加强用电检查工作在执行窃电防治技术的过程中,加强用电检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汪燕红,女,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法律部,经济师。
276
论窃电法律风险防范
大”。如果“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 事责任。现在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认定“数额”。《供电 营业规则》第103条规定,窃电量按下列方法确定: (1)在供电企业的供电设施上,擅自接线用电的,所 窃电量按私接设备额定容量(千伏安视同千瓦)乘以实际 使用时间计算确定; (2)以其他行为窃电的,所窃电量按计费电能表标定 电流值(对装有限流器的,按限流器整定电流值)所指的 容量(千伏安视同千瓦)乘以实际窃用的时间计算确定。 (3)窃电时间无法查明时,窃电日数至少以180天计 算,每日窃电时间:电力用户按12小时计算;照明用户按6 小时计算。 据此规定,在窃电起讫日期无法查明的情况下,供电 企业至少以6个月计算。实践当中,有的司法机关在执行这 些电力法律、法规、规章时,有不同的理解,提出异议,认 为这种窃电数额计算方法是推定,或认为《供电营业规则》 作为规章,不能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笔者认为,这 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供电营业规则》是国务院部门规 章,是我国电力法律渊源,是我国电力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规定在不违背《刑法》、《电力法》、《电力供应 与使用条例》的前提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其次,《供电 营业规则》这种窃电数额计算方法是法定,而不是推定,更 不同于原刑法上的类推。第三,这种计算方法只是对电这种 无形财物数额的法定计算,而并不是用以定罪量刑。其四, 这种窃电数额计算方法,在实践中已被很多司法机关认可 和运用。黑龙江、吉林、江西等省公安厅、检察院、法院联 合下发文件,执行《供电营业规则》中的规定。 4.单位窃电认定难 《刑法》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 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 负刑事责任。”因《电力法》等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单位窃 电犯罪,所以对单位窃电犯罪无法追究单位刑事责任,只 能依照《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供电营 业规则》追缴3倍违约使用电费,或进行行政处罚。对追究 单位窃电犯罪刑事责任,还需要通过立法加以完善。据不 完全统计,司法实践中,上海市的供电企业检查到的单位 窃电尚无被依法认定为犯罪的先例。2006年,浦东新区曾 发生一起轰动上海甚至全国的全球知名物业管理公司仲量 联行窃电案件,案件焦点问题即集中在单位盗窃犯罪认定 的问题上。案发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但最后由于方方 面面的原因,几经周折,法院判决还是由仲量联行员工承 责,未予认定单位犯罪。由此可见单位盗窃犯罪认定的困 难性。 5.为制止窃电采取中止供电不规范 《供电营业规则》第102条规定:供电企业对查获的窃 电者,应予制止并可当场中止供电。中止供电是电力法律 法规和规章赋予供电企业的民事权利。根据《合同法》、 《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 定,窃电是中止供电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意味供电企业 可以随时中止供电,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原因有四。 (1)《合同法》明确规定,未事先通知用电人中断供 电,造成用电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2)依照《民法通则》所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民事 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双方必须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方的损失。 (3)《合同法》规定,合同当事人双方除了主合同义 务之外,尚需履行附随义务。附随义务的内容包括通知、 协助、保密和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其他义务,违反 附随义务一样产生违约责任。供电企业的事先通知中止供 电义务即为附随义务的表现形式。 (4)《上海市保护电力设施和维护用电秩序规定》 规定,供电企业实施中止供电的,应当采取必要的防范措 施,避免造成设备重大损失和人身伤害,并不得影响其他 电力用户正常用电。 6.反窃电立法缺位 就立法而言,《刑法》、《电力法》、《电力使用 与供应条例》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均对窃电问题有 所描述,但是由于它们只就全局性、普遍性的问题加以规 范,原则性较强,对窃电行为没有给予重视,以至缺乏操 作性而给反窃电带来了许多不利之处。这些法律法规关 于反窃电的条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以列举法对窃电下了 定义,专业性很强,概念笼统,设想一个外行的法官如何 据此作出判断?二是对窃电量和窃电时间作出的限制性规 定,并据以计算出窃电量和损失金额,据以追究违约金处 或罚款或பைடு நூலகம்究刑事责任。但在实际处理窃电过程中,这样 的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已受到怀疑,在司法实践不好适用。 因为反窃电立法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司法实践对窃电的打 击力度,对窃电者没有形成普遍的打击面,对其他人群也 就无法形成法律的威慑力。可以这样说,法律保障机制不 全就会助长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为达到防治“窃电”的 目的就要改善法制本身。 7.执法主体缺位,查处窃电力度不足 查处窃电行为在性质上是一项国家行政权和国家制裁 权,原则上应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使。 《电力法》第6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 合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事 业的监督管理。第7条规定:电网经营企业依法实行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并接受电力管理部门的监督。 《电力监管条例》第4条和第6条规定:国务院电力监 管机构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履行电力监管和行 政执法职能;国务院电力监管机构的派出机构在国务院电 力监管机构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电力监管职责。 据此,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发展改革部门和电力监管 机构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行使电力管理和监管权 力。供电局(电业局)由政企合一的行业管理者转化为自 负盈亏的企业经营者,供电企业不再拥有行政执法权,追 缴电费和收取违约使用电费缺乏强有力的行政支持,查处 窃电工作困难重重。比如,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在查处 窃电过程中,如果用电人不予配合,供电企业是否有权进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管理论丛与技术研究专刊
论窃电法律风险防范
汪燕红*
(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法律部,上海 200122) 摘 要:对当前反窃电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隐患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窃电;证据;认定;立法
当前,企业经营环境较难,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企 业、居民经常以盗窃电能的方式来降低生产、生活成本, 以致窃电现象比较严重。在供电企业报表中,将供电电量 与销售电量之间的差额归为线损,包括因电力固有的技术 特性决定的传输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和盗窃电能原因导致 的人为损耗。显然,窃电导致的电能损失放大了供电企业 控制的线损值,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窃电 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众的安全,特别是诸如“一 线一地”的窃电方式,经常带来金属管线、生活用水的带 电,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随着反窃电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逐渐暴露。比如,被查实有窃电行为的用户拒绝接受处理 或者迟迟不来接受处理、窃电者对用电检查人员的人身威 胁、用电检查人员查处窃电的身份合法性和程序正当性不 断受质疑、存留的证据材料难以用于诉讼程序、不当行使 中止供电带来的损害赔偿请求等等,都对反窃电工作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有的放矢地研究、分析当前反 窃电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与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 建议和措施。 一、窃电检查现存法律风险 当前,供电企业窃电查处的法律风险来自各个方面。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问题,我们就要加深对这些风险因 素的认识,并且予以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开 这些禁区,以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1.对窃电行为查处主体的认识没有到位 在政企职能分开之前,供电企业具有“裁判员”和 “运动员”的双重身份。电力体制改革后,已经将供电企 业“管电”的行政管理职能划归到政府。这种身份的转 换,在体制上和认识上目前仍然没有真正到位,这是供电 企业查处窃电时在认识上和操作上发生偏差的主要根源。 认识上的偏差,容易给供电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增加管理 成本,严重者不仅会损害供电企业的声誉,还会造成巨大 的经济损失。 2.窃电证据收集难,举证难 电能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不可储存性使用户在窃电的
277
论窃电法律风险防范
入用电场所检查、是否可以对窃电行为采取必要的强制措 施、取得的口供等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等。 电力主管、监管部门由于编制所限,人员较少、技术力 量薄弱,且与窃电行为经济利益相关性不强,往往导致打击 力度不够,形成目前尴尬的现状:供电企业没有电力行政执 法权,电力管理部门有权但又没有行使电力行政管理职能。 电力行政执法主体的缺位,使窃电违法成本降低,惩处和威 慑力度较弱,对查处窃电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 8.检查人员资质瑕疵 用电检查是获取窃电证据的一个重要方法,必须遵守 法律的有关规定。若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检查、取证,势必 在窃电的处理过程中陷入一种不利境地。行使用电检查权 的人员应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经省级电网企业或者 电力管理部门考试认证,并在检查时履行二人以上检查、 取证和出示证据、表明身份等法定程序。在日常的反窃电 检查中,存在着一些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现象,用户有权提 出异议并拒绝接受检查。不具备主体资格的检查人员取得 的证据或者未履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证据,存在证据效力 上的瑕疵,为后续处理(包括诉讼程序)带来隐患。 二、防治窃电的法律措施与建议 近年来,供电企业虽然会同当地公安、检察、法院等 机关,采取经济、行政、法律多种手段,严厉打击窃电违 法犯罪活动,取得了一定实效,但窃电现象仍然猖獗,如 何从根本上防治窃电来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或少受损呢? 我们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公司内外可用资源,防范与打击相 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抓窃电,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供参考。 1.借社会舆论之力,改善和营造反窃电氛围 注意从窃电的社会危害性方面着手宣传,唤起全社 会的反窃电意识,改变电力企业孤军作战的窘境。让社会 多了解窃电造成的社会危害,制造舆论,引起众怒,产生 共鸣,使窃电者未上刑事法庭,先上道德法庭,受到道德 和法律的双重审判,为依法打击窃电奠定广泛而又坚实的 群众基础。但通过社会舆论造势,要慎重从事,考虑公开 的范围和影响面,从窃电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转变的可能 性以及今后供用电关系的维系等方面统筹考虑曝光对象、 窃电违法程度、违法率。如可以在宣传橱窗用漫画、连环 画、挂图等形式向公众宣传窃电危害性等。 2.窃电信息纳入地方征信系统,降低管理成本 近年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建立的征信平 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联合征信模式也在国际上得到了普 遍认同和广泛的使用。从法律风险分析,它不是一种法律 手段,其本身也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是通过社会各个管理 部门、经济主体的加入并使用,影响到人们的社会行为。 总体上说,这种方式比较柔性,因此产生法律风险的可能 性较小;从可操作性分析,公司目前的客户分为居民和 非居民客户。而对公司现状的分析可看出,非居民客户窃 电对公司线损改善的影响更大,从纳入联合征信系统的条 件上来看,也更为成熟。因此,建议从非居民客户着手, 通过上海资信“一个平台,两个系统”的优势,将非居民 客户违规的信息与其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匹配,将违规的企 业关联到主要的经营管理者个人,将企业的违规记录加载 进企业信用报告。对于居民客户,可以对已确定窃电较严 重的,利用数据库优势重点关注。将窃电信息纳入征信系 统,利用社会诚信体系综合管理的力量,在媒体上进行大 力宣传,加强社会效应。同时,可以提高窃电客户的违约 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管理成本。 3.畅通行政处罚窃电途径 加强与电力管理部门之间,尤其是加强与上海市保护 电力设施和维护用电秩序规定实施办公室之间的沟通,切 实发挥其拥有的电力监督与依法行政职能。建议选择符合 条件的窃电案件以行政处罚方式处理,并作为典型案例通 过新闻媒体等途径宣传,加大反窃电打击力度。 4.保持与公、检、法等部门的经常性沟通,依法严惩 窃电犯罪 反窃电工作绝非电力部门一家之事,需要许多部门 尤其是公、检、法的密切配合。电力部门一旦发现窃电案 件,要及时报告公安部门,以迅速组织警力侦破;同时, 要发挥行业优势,在交通、后勤保障上提供便利条件。开 展警企联防活动,集中力量,开展打击反窃电专项斗争。 事实证明,对情节严重的窃电者,只有及时绳之以法,才 能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公、检、法 等部门的紧密配合十分重要。电力部门应该紧紧依靠公、 检、法部门支持与配合,协调联动,加大反窃电力度,通 过打一批、抓一批、处罚一批,才能最有效控制猖獗已久 的窃电活动。 5.加强反窃电立法 我国有《电力法》和《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但 这两部法律仅对窃电行为作出了原则性的处罚规定,明确 了窃电是盗窃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应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可操作性差。《供用电监督管理办法》、 《用电检查管理办法》、《供电营业规则》中关于窃电的 制止与处理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但是这些都属于部门规 章,法律效力低,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效力较弱。我国目 前还没有一部较完备、系统的反窃电方面的法律或法规, 对窃电行为的认定、窃电量的计算、窃电的法律责任等都 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和困难。 6.注重窃电证据固定 在接到案件报告或者怀疑窃电时,应立即邀请公证 机关同行,对现场进行拍照,并封存有关证据,送交有关 部门进行鉴定,使证据的效力达到最高,这样一旦形成诉 讼,不至于因为证据的效力较低而导致败诉的发生。目 前,反窃电取证手段普遍存在缺乏过程证明的弊端,不完 全符合证据应当具备的关联性特征。鉴于照片记录的是一 个静止的状态,且受光线、视角的影响较大,我们建议推 广使用摄像取证。 反窃电检查属公司职权范围,且检查人数、资格等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