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楚居》与楚都丹阳
清华简《楚居》与“迁郢于都”考辨
指 出这 一 点 。
称 为《 高 宗 谅 阴》 的独立篇章而 居于《 说命》 三 篇 之 前 … … 清华 简 《 说命》 三篇既然不包括高宗谅 阴 、 得梦等 内容 , 文 句 也 与传 世 文 献 所 引 颇 为 有 异 。那 么 , 其 自然 与 《 礼记 》 、
同 音 也 。 ”今 《 诗 ・ 周颂 ・ 有客》 有“ 言絷 其 马 ” 。“ 絷” 古 音 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栏 , 2 0 1 3年 1月 6 E t )认 为 : “ 实则傅说非为傅岩之人 , 因
此 ‘ 傅 氏之 岩 ’ 与 ‘ 北 海 之洲 , 圈 土之 上 ’ 也非一地 , 《 尸子 》
盖 误 合 二 地 为一 、”
纽缉部字 , 可以读为“ 涉” ( 卉音禅纽叶部) 。且古代有“ 挚 ”
姓 , 或 亦 可 用 同 音之 圃表 示 。 而《 汗 简》 “ 满 ” 字 口 部 中 间 所 从乃“ 马” 之古文 , 则或 《 芮 良夫 毖》 简 4、 9亦 当 改 读 『 其 “ 图
子居在《 清华简 ( 说命> 上篇解 析》 中提 出 : “ 原《 书 》 系 篇 章
中必有 ‘ 高宗谅 阴 ’ 故事在 《 说命 》 之 前 … …这 个 ‘ 高 宗 谅 阴 ’ 故事 , 《 尚 书 大传 》 中归 于 《 说命》 , 《 国语 ・ 楚语 上》 很 可 能也是此 意 , 但今清华简《 说命》 三篇则并无高宗谅 阴 、 得 梦等 相 似 内容 . 推 测 当 是 篇 章 分 合 不 同 的 缘 故 于 清 华 简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z h e n U n i v e r s i t y( H u m a n i t i e s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楚居》“为郢”考 -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楚居》“为郢”考赵平安内容提要: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楚居》是一篇极其重要的先秦文献,详述从季连至楚悼王的居处迁徙,内容完整,是研究楚都的绝好资料。
其中“为郢”,出现频率高,时间跨度大,特别引人注目。
本文从楚文王迁都情况出发,结合楚灵王时期的史实,判断为郢就是《左传·昭公十三年》、《史记·楚世家》灵王十二年的鄢,在今湖北宜城西南,可对应1990年发掘的宜城郭家岗遗址。
《楚居》中从邑安声的字,整理者读为鄢,应即《史记·伍子胥列传》中“楚之边邑鄢”,在河南郾城县南五里处,与襃信白亭相近。
关键词:清华简楚居为郢鄢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楚居》是一篇极其重要的先秦文献,详述从季连至楚悼王的居处迁徙,内容完整,是研究楚都的绝好资料。
其中之一为“为郢”,出现频率高,时间跨度大,特别引人注目。
本文拟对“为郢”进行探讨。
为方便起见,先将楚武王至惠王的在位年数、迁都情况整理如下:冗(疆浧)—郢—樊郢—为郢—冗郢(福丘)鄀郢—郢—睽郢媺郢—为郢—郢(肥遗)—澫—鄢郢—吁太子以邦复于郢—徙居疆郢王自吁徙蔡—自蔡复鄢从上表可以看出,为郢与樊郢邻近。
楚文王在位13年,迁都4次,文王时期的几个都城,疆郢(冗、福丘)、(湫)、樊应在邻近地区。
①整理报告指出,樊在今湖北襄樊市樊城。
②为郢与樊相距不远,应在樊周边寻觅。
从这一线索出发,结合楚灵王时期的史实,我们判断它就是《左传·昭公十三年》的鄢。
《左传·昭公十三年》中有关记述很长,下面分段加以梳理。
楚子(楚灵王)之为令尹也,杀大司马薳掩,而取其室。
及即位,夺薳居田,(杜注:居,掩之族。
言薳氏所以怨。
)迁许而质许围。
(杜注:围,许大夫。
)蔡洧有宠于王,王之灭蔡也,其父死焉,王使与于守而行。
(杜注:使洧守国,王行至乾溪。
)申之会,越大夫戮焉。
王夺鬬韦龟中犨,又夺成然邑,而使为郊尹。
(杜注:成然,韦龟子。
)蔓成然故事蔡公。
(杜注:蔡公,弃疾也。
试说_楚居_羊_
清华大学藏战国简《楚居》有下面一段文字:季连初降于山,氐(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厇(宅)凥(处)爰波。
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凥(处)于方山。
女曰比(妣)隹,秉兹率相,詈四方。
季连闻亓(其)又(有)甹(聘),从及之盘。
爰生白(伯)、远中(仲),羊。
先凥(处)于京宗[1]。
(第1-2简)其中山、乔山、汌水、京宗等已有很好的考释。
山是《山海经·中山经》内《中次三经》的騩山,也即《中次七经》的大騩之山,就是今河南新郑、密县一带的具茨山。
乔山即《中山经·中次八经》中的骄山。
汌水就是《水经注》中的均水,《汉书·地理志》作钧水,上中游即今河南西南部淅川,下游即会合淅川以下的丹江,流入汉水。
京宗即景山。
《中山经·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
”[2]关于景山为什么称京宗,李家浩先生认为“‘景’从‘京’得声,故二字可以通用。
例如《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高景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高景’作‘高京’,裴骃《集解》引徐广曰‘京’一作‘景’。
古代称泰(太)山为岱山,或曰岱宗。
《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伪孔传:‘岱宗,泰山,为四岳所宗。
’《后汉书·孝安帝纪》延光三年二月辛卯‘幸太山,柴告岱宗’,李贤注:‘太山,王者代告之处,为五岳之宗,故曰岱宗。
’《楚居》把景山称为‘景宗’,犹古书把岱山称为‘岱宗’,因其为荆山之首故名”[3]。
这些意见应该都是正确的。
但是,“羊”一句,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
我们认为,“羊”应理解为“于羊”。
,古育字,与育音义相同。
育的本义是生。
《易·渐》:“妇孕不育。
”李鼎祚《集解》引虞翻曰:“育,生也。
”由生引申为长。
《诗·大雅·生民》:“载生载育。
”毛传:“生,长也。
”“羊”为地名,应读为常羊。
由尚、长两部分构成,是一个双声符字。
无论尚声还是长声,都可以读为常[4]。
丹阳(楚都丹阳)详细资料大全
丹阳(楚都丹阳)详细资料大全丹阳是楚国最早的国都,关于古丹阳的位置,近代学术界有丹江源头水、当涂说、秭归说、枝江说、丹淅说等说法。
周昭王时,屡次出兵南征,迫使楚人沿丹江河谷下徙。
到周夷王以前数十年间,楚人终于在丹江下游(今河南淅川境)的“丹、淅之会”,建立起了新都丹阳。
楚人怀念故土,根据“水北为阳”的理论命名新都,即为丹淅说之理论依据。
按照中外历史上地名随人迁徙的惯例,河南的“荆山”之名也随楚人的实力所及越过汉水,移植于汉水西南今湖北南漳西北的八十里左右处,即为丹淅说的地理依据。
在河南淅川出土的楚国令尹子庚墓(楚庄王之子)以及周边大量楚国贵族墓被发现,其中云纹铜禁最为有名,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为丹淅说提供了实物证据。
基本介绍•中文名:丹阳•外文名:丹阳•隶属国度: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历史地位:古楚国首都•起源建城:河南淅川•鼎盛楚都:湖北郢城•发展之城:安徽寿春基本信息,丹阳考,楚国都城,史书记载,专家考证,为枝江的记载,为秭归的记载,基本信息1992年,中国全国楚文化研究会第六次年会在河南淅川市召开,会议研讨了楚文化的渊源、楚都丹阳在河南淅川的地望等问题,大部分的专家和学者都认定楚都丹阳在河南淅川境内。
另外,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流域对地下文物抢救性发掘,在河南淅川市出土的楚国令尹子庚墓(楚庄王之子)以及周边大量楚国贵族墓被发现,其中云纹铜禁最为有名,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为丹淅说提供了实物证据,进一步证实了河南淅川即为古楚国丹阳。
清华大学哲学系的李学勤教授读《楚居》中的“汌水”为“均水”,即流入汉水的丹江,也有力地支持了丹淅说。
西周中期的金文表明,周昭王时期楚国的政治中心位于汉水流域附近,所以周人必须“涉汉伐楚”;而《楚居》中汌水、夷屯的考定,证明了楚人自商代晚期就居于丹水流域附近,河南丹水附近的楚长城即为实物证据。
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
Page 1 中国史研究 2011年第 1期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学勤容提要: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的《楚居》一篇,详栽楚国始祖居地及列王都邑,直到战国中期的悼王、肃王。
其篇首三段,分别叙述季连、鬻熊、熊绎的传说。
季连降居隈山,逆上洲水 (均水),娶“盘庚之子”之女“妣隹”。
为楚王室所自出。
“妣隹”即新蔡陵简的“JI追”。
鬻熊即是穴熊,《帝系姓》、《楚世家》误为二人。
鬻熊及其子熊丽居于“京宗”,疑即荆山之首景山。
熊绎则徙至“夷屯”,一直到熊渠都居于该地,应即文献中的“丹阳”。
关键词:清华简《楚居》楚国《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所收《楚居》一篇①,共简16支,容叙述楚国先祖列王直到悼王、肃王时的居地都邑,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已经受到学者们的广泛注意。
篇首追溯古史,有三小段,分别涉及季连、鬻熊和熊绎,虽正如王国维《古史新证》所说,其间“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②,但系楚人自述,由之仍可对楚的历史和地理有更多的了解。
特以此小文试作探讨,供大家讨论商榷。
三段传说中的第一段,所讲的中心是季连,简文说③:季连初降于邸山,抵于空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
逆上洲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日妣隹 (音zhui)……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 (泮),爰生妲伯、远仲。
游徜徉,先处于京宗。
按季连见于现在《大戴礼记》中的《帝系》:颛顼娶于滕奔氏,滕奔氏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
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褐氏,产重黎及吴回。
吴回氏产陆终。
陆终氏娶于鬼方氏。
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隋氏,产六子,孕而不粥 (育)。
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
其一日樊,是为昆吾;其二日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簸,是为祖;其四日莱言,①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壹),,中西书局, 2010年。
②王国维:《古史新证》,,清华大学,1994年,第 1页。
③尽量用通行字体转写,下同。
Page 2是为云 (坛)郐人;其五日安,是为姓;其六日季连,是为芈姓……季连者,楚氏 (是)也。
《楚居》的性质、作者及写作年代
《楚居》的性质、作者及写作年代赵平安在《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壹)》中,《楚居》是一篇很另类的文献。
共14支简,原无篇题。
“主要叙述自季连开始到楚悼王共23位楚公楚王的居处迁徙,内容与《世本》之《居篇》很相类,故定名为《楚居》。
”①应该说,这个定名是有一定依据的。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世本》十五篇,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春秋类”,是先秦时期重要史籍之一。
陈梦家先生据《世本》述及赵王迁事,并称为“今王迁”,认为是战国末赵人所作;成书于秦始皇十三年至十九年(公元前234-228年)之间。
②原书及各家注本南宋以后已佚,现在所能见到的是清代中叶以后的辑本。
③从辑本看,《世本》由帝系篇、王侯大夫谱、氏姓篇、居篇、作篇、谥法等组成。
有些辑本分类较细,如秦嘉谟辑补本把王侯大夫谱分为王侯谱、世家、大夫谱等。
帝系篇叙述三皇五帝的谱系,王侯大夫谱叙述王侯大夫的谱系,居篇叙述帝王的居处迁徙,作篇叙述各种事物的发明创造,谥法叙述君臣妇人死后的称号。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世本》遗文可以透过辑本去寻绎。
为加深感性认识,也为方便比较,我们把《世本》辑本中帝系篇、王侯大夫谱和居篇里与楚有关的内容先移录如下。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東。
《世本》辑本帝系篇、王侯大夫谱与楚有关的有:昌意生高阳,是为帝颛顼。
母浊山氏之子,名昌仆。
高阳生偁,偁生卷章,卷章生黎。
吴回氏生陆终,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生子六人。
孕而不育三年,启其左胁,三人出焉,启其右胁,三人出焉。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六曰季连,是为芈姓。
季连者,楚是也。
季连生附沮。
楚熊渠封其中子之名某者为鄂王。
楚武王墓在豫州新息。
顷襄王卒,太子熊元立,是为考烈王。
秦将王翦灭楚。
(王谟辑本)穆王生王子扬,扬生尹,尹生令尹匄。
蒍艾猎是叔敖之兄,冯是艾猎之子。
屈荡,屈建之祖父。
楚大夫涉其帑。
清华简《楚居》研究综述
沈光 明 易 莎 莎
( 长 江大 学文 学院 湖 北 荆 州 4 3 4 0 2 3 )
摘 要 : 清华 大 学所 藏 战 国楚 简《 楚居 》 篇 公 布 之后 引起 了学界 极 大 关注 , 因其 对楚 族 早期
历 史状 况有 所 记 载 , 为进 一 步研 讨 楚族 早 期 历 史发展 中的重要 问题展 示 出新材 料 。清 华 简《 楚
二 人 鬻 熊 及 其 子 熊 丽居 于 “ 京宗” . 疑 即荆 山之 首 景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2 — 2 0
刘 涛 以巫 风 习俗 为关 注点 .探讨 “ 季 连 初 降於畏
也正 是划 在这 里
事, 使《 楚居 》 成 为神 的 谱 系 与 人 的谱 系 的 结 合 , 也 使 《 楚居》 同时具 备 了历 史 和 文学 的双重 价 值 。持 论 比较
公 正合 理 。
李 学 勤指 出 , 叙 述季 连 、 鬻熊 、 熊 绎 的传 说 位 于《 楚
居》 篇 首 三段 。季 连 降居 隈 山 , 逆 上洲 水 ( 均水 ) , 娶“ 盘 庚之子” 之女 “ 妣隹” , 为楚 王 室 所 自出 。“ 妣隹” 即新 蔡 葛陵 简 的“ 追” 。鬻 熊 即穴 熊 , 《 帝 系姓 》 、 《 楚 世家 》 误 为
1 古 史 传 说 研 究
《 楚居》 的古 史 传说 , 主要 涉 及人 物 季 连 、 鬻熊 和 熊 绎 。徐 旭生从 历 史发 展角 度 出发 . 指 出我 国狭义 的历 史 时代 起 源 于殷墟 时 代 ( 盘 庚迁 殷 约 当公 元 前 一千 三 百
年开 始时 ) 。之前 约一 千余 年 , 由于 年代 久远 、 不 可考 证 等原 因 , 只 能算作 传 说 时代 。 《 楚居》 的古 史 传 说 , 界 限
清华简《楚居》季连形象研究综述
摘要清华简《楚居》主要叙述了楚国的起源传说和历世都居的处所。
涉及楚人始祖季连的生活故事,与传世文献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对清华简《楚居》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究季连这一人物形象。
学界对季连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历史化和“求女”原型两个方面。
关键词《楚居》季连人物形象神话历史化“求女”原型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Image of Ji Lian in "Chu Ju"Collect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Li Qi.Liu Wenjing,Sun LirongAbstract "Chu Ju"collect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mainly de-scribes the legends of the origin of Chu and the places where they lived for generations.Different from the handed down literature,it narrates the life stories of Ji Lian,the first ancestor of Chu people.Therefore,the study of "Chu Ju"collect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helps u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haracter of Ji Lian.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Ji Lian's image mainly focuses on the historization of myths and the prototype of "winning the love of a girl".Key words Ji Lian in "Chu Ju";image;historization of myths;prototype of "winning the love of a girl"季连是上古时代楚人的始祖,在传世文献《大戴礼记·帝系》《世本》和《史记·楚世家》中均有记载。
清华简《楚居》研究综述
清华简《楚居》研究综述作者:沈光明,易莎莎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2017年第7期摘要:清华大学所藏战国楚简《楚居》篇公布之后引起了学界极大关注,因其对楚族早期历史状况有所记载,为进一步研讨楚族早期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展示出新材料。
清华简《楚居》记述有楚人始祖季连生活遗迹,亦有楚国早期古史传说,楚族的起源地及其“徙郢”问题。
它的问世对研究楚史很有帮助。
关键词:《楚居》;古史传说;楚族起源;楚人“徙郢”中图分类号:K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7.07.0212008年7月,一批战国时期竹简入藏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简”。
而《楚居》作为“清华简”63篇书的其中一篇,史料价值无法估量,许多崭新的有关楚国史研究的开拓性学术课题都可以从中找到灵感。
为了准确把握“清华简”之《楚居》研究的最新进展,在对国内研究进行梳理时,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www.cnki.net),以“《楚居》”为主题进行检索,发现以《楚居》为主题的文献数量为70篇(此数据为除去2008年前文献篇目所得),可见关于《楚居》的研究在目前稍显稀缺。
根据上述检索结果,发现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古史传说研究、楚族起源研究、楚人“徙郢”研究三个方面,由此可见清华简《楚居》还有待深入研究。
此外,许多学者也有分析了清华简《楚居》的性质、作者、写作年代及简文《楚居》注释。
在此,对这些文章就不多做展开,本文主要以古史传说研究、楚族起源研究、楚人“徙郢”研究三个方面进行叙述。
1 古史传说研究《楚居》的古史传说,主要涉及人物季连、鬻熊和熊绎。
徐旭生从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指出我国狭义的历史时代起源于殷墟时代(盘庚迁殷约当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开始时)。
之前约一千余年,由于年代久远、不可考证等原因,只能算作传说时代。
《楚居》的古史传说,界限也正是划在这里。
李学勤指出,叙述季连、鬻熊、熊绎的传说位于《楚居》篇首三段。
季连降居隈山,逆上汌水(均水),娶“盘庚之子”之女“妣隹”,为楚王室所自出。
试析清华简《楚居》中的“ (肋)出”与赅“楚”
第39卷第9期2016年09月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CSocial Sciences )Vol. 39 No. 9Sep. 2016试析清华简《楚居》中的“髖(肋)出”与赅“楚”曾浪(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摘要:清华简《楚居》所记妣厉生熊丽时或者是遭遇横产或斜产,或者是孕妇患有高危妊娠疾 病而导致难产,巫咸用石刀、玉刀甚至于铜刀而不是用“楚”进行剖腹产,手术中或手术后妣厉不幸 去世。
在当时条件下,因为民淳事简,大小之事唯考虑当下,没有考虑久远;生存环境恶劣,时常转 徙不能保证祭祀,以及妣厉是难产而死、可能对族群不祥而要禳除凶邪等原因,巫咸用“楚”包裹或 覆盖妣厉的胸腹部后安葬。
这可能才是“赅楚”的真实含义,以及楚族得名的原因。
关键词:清华简;楚居;胁生;丧葬方式分类号:K 8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 —1395 (2016)09 — 0022 — 04:腊竪耳,乃妻之,生位S 、丽季。
丽不从行,渭自 髓出,妣B 宾于天。
S(巫)贱(咸)賅(該)亓(其)髓(脅)以楚,氐(抵)今曰楚人。
®其中涉及妣厉生育难产的语句为:“丽不从行, 渭自髓出,妣廳宾于天”。
“丽不从行”中的“丽”即传 世文献所记之熊丽。
“从”即纵向。
战国秦汉时期, 东西曰“衡”,南北曰“从”。
如《诗经•南山》:“衡从 其亩”;《史记•苏秦列传》:“从合则楚王,衡成则秦 帝”;《汉书•李广苏建传》:“令曰:‘闻鼓声而纵,闻 金声而止。
’”(《汉书》卷五十四》)由此可知,“纵”有 前进义。
“行”原意为人之左右步并举。
《说文》曰: “人之步趋也。
”故“丽不从行”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 是妣厉生育时遭遇横产或斜产,婴儿不出产道。
正 常生育是婴儿头先从产道出,然后身体顺利出来。
第二种是妣厉患有高危妊娠疾病(后面将详细、充分 地论述其理由)而导致难产。
清华简《楚居》所见楚国先祖文化研究
清华简《楚居》所见楚国先祖文化研究作者:陈为坤来源:《卷宗》2019年第29期摘要:清华简《楚居》篇首三段分别叙述了季连、鬻熊、熊绎的传说。
《楚居》中对季连出生地的记载方式与对楚之先祖祝融的出生地的记载方式相同,不仅可以看出楚人对不同先祖怀着相同的崇拜之心,同样也可看出楚人先祖活动的地域特点。
如今当代人衍承下来的都居文化,早在楚君称王甚至是远古时期就已经被定格,《楚居》中所知楚国先祖建造屋子的程序,可以具化为以下几项:相宅、忌日之算、落成之礼。
关键词:清华简;《楚居》;楚国先祖;相宅;忌日之算;落成之礼1 楚国起源传说清华简《楚居》篇首三段分别叙述了季连、鬻熊、熊绎的传说。
“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
宅处爰波,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
女曰妣隹,秉兹律相,詈游四方,季连闻其有娉,从,及之盘,爰生盈伯、远仲,毓徜徉,先处于京宗。
”《楚居》开篇第一段,记载楚国先祖季连的降生、活动、婚配。
同时也表明《楚居》所记载楚国的先祖,是自季连始。
但从其他已经出土的楚简以及其他的传世文献中可知,楚国的先祖可追溯到黄帝、颛顼和祝融(甚至有研究认为祝融和鬻熊为一人分化)[1],因此便有学者以为《楚居》中对楚国先祖的记载并不完整。
首先,《楚居》的保存完好,没有任何破损的痕迹,几乎不存在因年代久远导致《楚居》一篇失落真正篇首的可能;其次,从篇首的“季连初降于隈山”中的“初”字,大抵可以推测该篇记载的楚国先祖的第一人就是季连。
由此也可以看出季连在楚国人心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李学勤先生在分析该段中“季连初降于隈山”中之“降”字时,给出的解释是:“降,特指神的降临。
”[2]《诗·商颂·玄鸟》中所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孔广森言:“王者自天受命,推所自出,本之于天,固无足怪。
况大人履敏,鳦鸟命降,商周之兴,实由神感,诸儒乃疑祖之所自出不得为天,独非陋欤?”[3]可以见得“降”字只能用于高举神位之人降生到人间,因此,《楚居》中篇首所记季连在楚人的心中已然和颛顼、祝融等祖先一样,高居神位。
清华简《楚居》研究综述
清华简《楚居》研究综述作者:彭华刘文波来源:《关东学刊》2021年第04期[摘要]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楚居》篇的内容,主要涉及楚人的早期的迁徙与居地地点、文化习俗等。
这些内容为我们研究楚人起源、楚国都城地望、楚人的古史传说等提供了新的材料。
清华简《楚居》篇公布后,掀起了楚史研究的新热潮。
十余年来,学术界对《楚居》的研究,主要有历史地名研究、楚人起源研究和《楚居》文本写作研究等三大方面。
学人们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又包括楚人与其他周边民族的关系、楚人的早期世系和年代、《楚居》对神话传说的历史加工以及楚人的早期民俗等。
[关键词]《楚居》;历史地名;楚人起源;文本写作;综述[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
[作者简介]彭华(1969-),男,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刘文波(1996-),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成都610064)。
战国时期的孟子说,楚国有一部叫《梼杌》的史书,和晋国的《乘》、鲁国的《春秋》齐名,“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孟子·离娄下》)。
遗憾的是,《梼杌》和《乘》后世都没有流传,但大约可以想见,楚国跟鲁国一样对历史的记载是比较重视的,并且是有成果的。
近年来,在长江流域的许多考古活动中都曾有战国时期楚国的竹简出土。
这些楚简的出土不仅给我们研究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且证明了楚人对历史的重视,展示了楚人的史学水平。
2008年,清华大学入藏一批战国竹简。
其研究成果整理发布后,有一篇叫《楚居》的文献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
整理者说,这篇竹简“叙述自季连开始到楚悼王共二十三位楚公、楚王的居处迁徙,内容与《世本》的《居篇》很相类,故定名为《楚居》”。
(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上海:中西书局,2011年)学者一般认为《楚居》来源于一位楚国史官的记载,而有的学者如赵平安进一步认为《楚居》就是《梼杌》的一部分。
楚国在现在中国的哪个地方
楚国在现在中国的哪个地方
楚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楚国都城有:丹阳(从初期至武王)、郢都(文王至昭王)、鄀都(昭王)、鄢都(惠王)、江陵(昭王至顷襄王)、陈(顷襄王)、寿春(考烈王至负刍)。
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关于楚国国名的来源,“清华简”公布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清华简”公布后,据其中《楚居》一篇对楚先君鬻熊的记载,鬻熊的妻子妣厉生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妣厉去世,熊丽存活。
妣厉去世后,巫师用“楚”(荆条)包裹其腹部埋葬。
为了纪念她,后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
清华简《楚居》与楚都丹阳
清华简《楚居》与楚都丹阳撰文/牛鹏涛作为早期楚人都居的“丹阳”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楚世家》“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和《世本·居篇》“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的记载。
关于楚人早期历史的资料较少,一般认为丹阳就是郢以前的楚都。
丹阳的地望,文献记载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种:1.《汉书·地理志》:“丹阳郡:丹阳,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
”汉代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当涂。
2.《史记·楚世家》:“(楚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
”即今河南淅川。
3.《墨子·非攻下》:“楚熊丽始讨此雎山之间。
”即今湖北南漳。
4.颖容《春秋传例》:“楚居丹阳,今枝江县故城是也。
”《史记集解》引徐广:“(丹阳)在南郡枝江县。
”《续汉书·郡国志》:“枝江,侯国,本罗国,有丹阳聚。
”此说起源于东汉,时代颇早。
5.《山海经•海内南经》:“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郭璞注:“今建平郡丹阳城,秭归县东七里。
”郦道元:“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丹阳城,……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征也。
”当涂距楚中心区域较远,郦道元就曾提出批评,目前这种意见已被学界淘汰。
主张河南淅川的被称为“北系说”,主张南漳、枝江、秭归的被称为“南系说”,彼此之间分歧较大,依靠现有文献难以厘清,目前考古资料也显得不足。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入有《楚居》篇,涉及楚人起源、楚国世系、楚都迁徙等诸多内容,对于研究楚史与楚文化颇具价值,为进一步探索楚都丹阳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
《楚居》所记都居迁徙十分详细,其中都郢以前的部分为: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
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率相,詈胄四方。
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泮),爰生伯、远仲,游徜徉,先处于京宗。
穴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逆流载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
楚国都城最早在荆睢山之间,“丹阳”为司马迁的误传
楚国都城最早在荆睢山之间,“丹阳”为司马迁的误传熊绎即使在清华简《楚居》问世以后,楚都“丹阳”地望仍是个悬案。
因为《楚居》扯出了更多的地望,都与“丹淅之会”不相干。
丹江考古结束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其实从陕西商洛到湖北十堰包括河南淅川,整个丹江流域都没有发现西周时期的楚国遗址;已出土文物的上限不过春秋中期,其楚式铜器甚为成熟,主要是战国时期的。
楚人立国于春秋中期吗?因而说“丹阳”是楚国始都,肯定是牛头不对马嘴。
战国时期,商於之地是楚国西北军事重地,也是楚衰秦兴之地,即便出土楚国王室重器也不稀奇。
更何况春秋时期,楚还封有麇子之国在那儿。
那么是“丹阳”错了,还是“丹阳”没挖出来呢?我们先从“丹阳”的出处说起,那就是《史记·楚世家》:“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峰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对于这个“丹阳”,《史记三家注》就出现了徐广、颖容的“枝江说”,李泰《括地志》的“秭归说”。
“丹淅说”清朝才出现,最晚出现。
这个记载其实是大有毛病的,因为在熊绎受封之前,楚人早已立国江汉。
楚与西周是商末同时兴起的方囯,也曾经是反商的盟友,用司马公的话说,楚祖鬻熊“子事文王”,其曾孙熊绎是“文、武勤劳之后嗣”。
既然楚人早已立国,就因为楚君熊绎得到了周王朝承认,即搬迁至“丹阳”也不可能。
那么熊绎之前的楚君所居,才是真正的楚国都城。
这个地方存在吗?当然。
是比《史记》更早的记载吗?当然:《墨子·非攻下》曰:“昔者楚熊丽始讨此睢山之间。
”毕沅校注云:“讨”字当为“封”字。
睢山在哪儿呢?楚史泰斗张正明先生说:“睢山即雎山,后世称柤山、祖山、沮山,今称主山,在湖北南漳北部近谷城边界处,主峰突兀雄伟,附近有若干或大或小的盆地隐藏在丛山之中”。
熊丽跟熊绎是什么关系呢?根据《世本》,熊丽为鬻熊之子,熊绎之祖父。
也就是说,在西周承认楚国之前,楚人至少立国于睢山三世了。
那么,司马公的“丹阳”肯定就是个笑话。
也谈《清华简·楚居》与楚族之渊源
作者: 汤漳平
作者机构: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漳州363000
出版物刊名: 中州学刊
页码: 151-15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清华简》;《楚居》;楚族;渊源
摘要:�楚居》是出土文献中一篇有关楚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文献。
两年多来,学术界已有多位学者撰写文章加以探讨,这些文章的内容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即有关楚族起源的问题。
笔者读了这两年来发表的有关《楚居》与楚族族源的论文后,颇觉意外,同样根据一篇出土文献,学者们作出的解释却五花八门,大体有淅川说、关中说、湖北说与中原说诸种。
这固然因《楚居》中所涉及的古地名可能和今日学者们考释的地名在文字的记录上差别较大外,应当也和学者们在楚族源流及迁徙过程认知的不同有关。
笔者通过对《楚居》及相关信史资料对比考辨,认同黄灵庚先生的“楚族起源于中原”说。
清华简《楚居》楚之族源解读
清华简《楚居》楚之族源解读楚国的族源问题,司马迁《史记》说得有点乱。
《史记·楚世家》开篇云:“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
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
” 战国时期楚贵族后代屈原在《离骚》开篇首句就表明“帝高阳之苗裔兮”。
由此看来,楚之族源于颛顼这一脉问题不大。
但有两个地方是有问题的,一是颛顼不是轩辕之孙。
其孙应是韩流,颛顼应是其重孙。
本文为了与后世那位黄帝加以区别,称其为轩辕,即生于寿丘的那位黄帝。
二是“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後,复居火正,为祝融”不可信。
其中,重和黎是否被诛?还不好说。
山东的曲埠与高阳丘这两个地名的复制可能与重黎之后裔有关,如果能证明这两个地名在6000年以前,重黎极有可能被诛,否则,无以定论。
另外,司马迁将吴回拉进来,是个错误。
吴回即后土,共工之子,术题之弟。
术题与颛顼争夺华夏国王权失败,被杀与蓝田流峪口。
后土增援未胜,亦被杀于蓝田白鹿原南部。
与重黎本是姬、姜两源,被司马迁搞混了。
《史记·楚世家》云:“吴回生陆终。
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
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琇姓,楚其後也”。
这段有点与《圣经》将闪、含、弗雅众部落归于亚伯拉罕名下相象,将六个部落归于陆终氏,还是剖腹产所生,六胞胎,不可信,其实,即然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为六个部落。
陆终为吴回(后土)之后,本应为姜姓部落,但其中至少会人和季连属于姬姓部落,颛顼之后,不属于陆终氏姜姓部落群。
廓清了《史记》关于楚之族源的一些不正确的说法。
再来解读另一篇文章,即清华简《楚居》。
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了一批流散到境外的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
据整理统计,竹简数量(含残片)约2500枚。
《楚居》残简补论
《楚居》残简补论
朱晓雪
【期刊名称】《古文字研究》
【年(卷),期】2018()1
【摘要】清华简《楚居》共16支简,其中4支有残断,这里对9、10号简的残缺部分进行一点补充。
《楚居》9—11号简记载:至成王自箬郢徙袭淋郢,淋郢徙□□□□【9】居睽郢。
至穆王自睽郢徙袭为郢。
至庄王徙袭樊郢,樊郢徙居同宫之北。
若敖起祸,焉徙居烝之野,烝之野□□□□【10】袭为郢……【11】整理者指出《楚居》简
长约47.5厘米左右,残简约残去3—4字^(①)。
通过与11号等完整竹简的比对,9、10号简残去的部分大约6.6厘米,再据9、10号简本身的字间距推断,它们各残去4字是可信的。
【总页数】3页(P417-419)
【关键词】《楚居》;若敖;穆王;整理者;字间距;竹简
【作者】朱晓雪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5
【相关文献】
1.清华简《楚居》篇与楚族起源研究新探
2.清华简《楚居》所记楚族起源地的探讨
3.初读清华简《楚居》的古史传说——对有关《楚居》古史传说研究的一点思考
4.
试析清华简《楚居》中的“(肋)出”与赅“楚”5.居延汉简336.14AB《急就篇》残简补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稽古传话】……《清华简·楚居》解文释意
【稽古传话】……《清华简·楚居》解文释意【稽古传话】……《清华简·楚居》解文释意前言清华简(壹)《楚居》共16支简,除外有四支简的下端缺失,每支约少3-5字,其他较完整。
背简无编号及标题。
现标题,据说因行文类似《世本·楚篇》,故命名。
该文见于第一批清华简辑本,也是较早接触并倍感兴趣的文本。
但在一年之前,当着手解文识字时,面对其中楚人宗主名姓和迁徙地理名称,翻阅核查手边史料,尤其与《史记·楚世家》对比之间,始终难以契合……其实,即便当下勉强张贴该文,最初的困惑不解依旧未能释怀!总之,通过清华简《楚居》,不仅了解楚人族群在殷商中期到姬周朝代的迁徙路径,而且从中可以透视并佐证商周两代原本稀缺的真材实料。
在本文释说中,个别字词隶定,纯属揣测臆造。
好在围绕《清华简·楚居》的研究者颇多,望同好各取所需,切磋交流。
(2023年1月17日草于济南)【竹简1】【原文】季连(系+車+系)初降于騩(马+畏)山,壬(成长)于空窮,前出于乔山,岩伍爰波,逆上汌水,见盤庚(盘庚、甲骨文作般庚、生卒年不详、子姓名旬、商王祖丁之子,阳甲之弟)之子,伍于方山。
女曰妣隹,秉兹遂【释文】季连降生在騩山,生长在空穷之地,居家在乔山,居住在临水的岩洞中,随后去了汌水上游,拜见了盤庚的儿子,并移居在他们附近的方山。
有女子名字妣隹,相貌出众,【竹简2】【原文】相,詈由四方。
季连闻其有甹(娉),從及之盤,爰生桯(糸+呈)伯、逺中,毓羔(高+长、含义“喂养、放牧”)羊先,伍于京宗。
穴酓(熊姓的先秦写法)避遂(迁徙)于京宗,爰得【释文】名声遐迩。
季连听说这女子要出嫁,便做了上门女婿。
生了桯伯和远中,先是放牧羊群,在京城周围。
穴熊时一直伴随京城迁移,在结识了…【竹简3】【原文】妣敥(?),逆流在水,阙湎聂耳(避免非议)乃娉之,生侸叔、丽季。
丽不從行,渭(溃)自肋出。
妣敥宾于天,巫并謗(见+旁、绑)其肋以楚(荆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简《楚居》与楚都丹阳
撰文/牛鹏涛
作为早期楚人都居的“丹阳”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楚世家》“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和《世本·居篇》“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的记载。
关于楚人早期历史的资料较少,一般认为丹阳就是郢以前的楚都。
丹阳的地望,文献记载分歧较大,主要有以下几种:1.《汉书·地理志》:“丹阳郡:丹阳,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
”汉代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当涂。
2.《史记·楚世家》:“(楚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
”即今河南淅川。
3.《墨子·非攻下》:“楚熊丽始讨此雎山之间。
”即今湖北南漳。
4.颖容《春秋传例》:“楚居丹阳,今枝江县故城是也。
”《史记集解》引徐广:“(丹阳)在南郡枝江县。
”《续汉书·郡国志》:“枝江,侯国,本罗国,有丹阳聚。
”此说起源于东汉,时代颇早。
5.《山海经•海内南经》:“丹山在丹阳南,丹阳居属也。
”郭璞注:“今建平郡丹阳城,秭归县东七里。
”郦道元:“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丹阳城,……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楚子先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征也。
”
当涂距楚中心区域较远,郦道元就曾提出批评,目前这种意见已被学界淘汰。
主张河南淅川的被称为“北系说”,主张南漳、枝江、秭归的被称为“南系说”,彼此之间分歧较大,依靠现有文献难以厘清,目前考古资料也显得不足。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中收入有《楚居》篇,涉及楚人起源、楚国世系、楚都迁徙等诸多内容,对于研究楚史与楚文化颇具价值,为进一步探索楚都丹阳问题提供了重要契机。
《楚居》所记都居迁徙十分详细,其中都郢以前的部分为:
季连初降于隈山,抵于穴穷,前出于乔山,宅处爰波。
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妣隹,秉兹率相,詈胄四方。
季连闻其有聘,从及之盘(泮),爰生伯、远仲,游徜徉,先处于京宗。
穴
酓迟徙于京宗,爰得妣,逆流载水,厥状聂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
丽不从行,溃自脅肋出,妣宾于天,巫咸该其肋以楚,氐今曰楚人。
至酓狂亦居京宗。
至酓绎与屈,使若嗌卜徙于夷屯,为楩室。
室既成,无以纳之,乃窃鄀人之犝以祭。
惧其主,夜而纳尸,抵今曰,必夜。
至酓只、酓、酓樊及酓赐、酓渠,尽居夷屯。
酓渠徙居发渐。
至酓、酓
挚居发渐。
酓挚徙居旁屽。
至酓延自旁屽徙居乔多。
至酓勇及酓严、酓霜及酓雪及酓徇、酓咢及鄀敖酓仪,皆居乔多。
鄀敖酓仪徙居鄀。
至焚冒酓率自鄀徙居焚。
至宵敖酓鹿自焚徙居宵。
至武王酓达自宵徙居免,焉始□□□□□福。
众不容于免,乃溃疆浧之波而宇人焉,氏今曰郢。
简文中“穴”与“鬻”,“酓”与“熊”音近相通。
可知从鬻熊开始,楚人都居迁徙有多处:京宗、夷屯、发渐、旁屽、乔多、鄀、焚、宵等,这些地点在时间上处于都郢之前,文献中都对应为“丹阳”。
清华简《楚居》中未见“丹阳”一名,表明文献所记的楚都丹阳在内涵上存在迁徙变化,其名可能是统称。
这提示我们对其地望需作历时性的考察,分时段进行研究。
丹阳地望虽不能通过文献记载直接确定,但各时段所对应的地理环境大致可窥端倪。
如《新蔡葛陵楚墓》发掘报告中编号为甲三11.24的一支竹简:“昔我先出自追,宅兹雎漳,以选迁处。
”李学勤先生认为“追”
之“追”可读为季连所娶居于汌水的“妣隹”,那么,该简所讲的应即妣隹之后“徙于京宗”的事情,“京宗”对应于“雎漳”。
葛陵楚简的内容,合于《墨子·非攻下》所载:“楚熊丽始讨此雎山之间。
”由此可以推断,鬻熊、熊丽、熊狂一直所居的京宗,地望在雎漳上游的雎山一带。
这也与清华简整理者所指出的“京宗地望与荆山之首景山有关”吻合。
位处这一带的南漳县,周边考古遗存相对密集,应就是丹阳“南漳说”的由来。
《楚居》中熊绎至熊渠所居的“夷屯”,可对照《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
”《史记·楚世家》:“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这些内容相对还很模糊,过去“南系说”、“北系说”分歧很大。
夷屯究竟在南在北,可以从周昭王南征荆楚的记载中找到线索,如《竹书纪年》:“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遇大兕”,“周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
”《史记·周本纪》:“昭王之时,王道微缺。
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
”《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此外,昭王南征在金文中也有许多反映,如周昭王时铜器“京师畯尊”铭文:“王涉汉伐楚……”李学勤先生介绍该器时指出:“不管成王时所封熊绎的丹阳是不是丹淅一带,昭王时的楚都只能是在汉南了。
”文献记载熊绎曾在成王时受封,则周昭王时正当熊绎之孙辈前后,从《楚居》看此时仍居于夷屯。
由此可以推断,夷屯是位于汉水以南的,这是对“南系说”的支持。
李家浩先生就认为“夷屯读为夷陵”,“在宜昌东”,这个意见值得重视。
《楚居》中所记鄀敖酓仪徙居鄀,焚冒酓率自鄀徙居焚,宵敖酓鹿自焚徙居宵,还都是大致可考的。
《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中的《三十五年质日》有一段记载行程的文字:
癸丑治销
甲寅治销
乙卯治销
丙辰治销
丁巳去南归
戊午宿□□留
己未宿当阳(按:四月初一)
庚申宿销
辛酉宿箬乡
壬戌
癸亥
甲子宿邓
从简文看,主人公是从南郡出发,一路向北前行。
从“南”往至“当阳”需时三日,“当阳”至“销”需时一日,“销”至“箬乡”需时一日,“箬乡”至“邓”需时三日。
另外,里耶秦简J1(16)52号木牍的相关记载也可与岳麓秦简相参证:
鄢到销百八十四里,销到江陵二百卌六里
综合以上日程和里程,对照实际地理状况,可知当阳到销、销到箬乡、箬乡到鄢,其里程关系大致均等,“销”当在今荆门市稍北,“箬乡”在“销”与“鄢”中间。
周振鹤先生认为:“按照销北至鄢184里,南至江陵240里的标志,我们大概可以将销县定位于今湖北的荆门市北面的石桥驿与南桥之间。
”陈伟先生也提
出:“箬乡,当与古鄀国、楚鄀都故城有关,据唐宋史志记载,约在今锺祥市西北胡集镇南的丽阳村一带。
销当在这二地之间的偏中位置。
这与周振鹤先生据里耶里程木牍(16:52)所作的推定大致相当。
清华战国竹书《楚居》7号简记云:‘至宵嚣熊鹿自焚徙居宵。
’秦至汉初宵县与同名的楚人早期都城有无关联,值得我们注意。
”宵、鄀的地望虽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但大体总在雎、漳水与汉水之间的位置,距“南系说”的秭归、枝江一带较远,已从文献所载“荆山”、“江上”的环境,向东北迁徙到汉水中游以南的平原地带。
《楚居》中熊渠至熊仪所居的发渐、旁屽、乔多,这些地名不见于文献记载。
可喜的是,2012年6月枝江白洋镇万福垴遗址出土一批窖藏铜器,含11件编钟和1件鼎,其中1件编钟上刻有铭文,内容十分重要:1
楚季宝钟,厥孙乃献于公,公其万年受厥福。
从编钟铭文来看,楚季献钟的“公”当即为楚公。
楚公器物出土于枝江,表明枝江与该楚公时期的中心区域有关。
在2012年8月17日举行的“宜昌万福垴遗址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参与此次出土文物鉴定的学者认为编钟时代“属于西周中晚期”。
李学勤先生在《试谈楚季编钟》中指出其时代属于“周厉王前后”,并认为编钟铭文的“楚季很可能便是季紃”。
2这个分析是精当的。
由楚季编钟看,季紃居于“乔多”,则乔多最大的可能是在枝江一带。
可以推断《楚居》中发渐、旁屽的地望,也与乔多属于同一个区域范围,应在宜昌、当阳至枝江一带。
总之,文献中的早期楚都“丹阳”,内涵相当于《楚居》中的京宗、夷屯、发渐、旁屽、乔多、鄀、焚、宵等一组地名。
其大体的迁徙过程是:京宗在雎漳上游的荆山一带,夷屯在宜昌一带,发渐、旁屽、乔多在宜昌、当阳至枝江一带,鄀、焚、宵则位于雎漳水与汉水之间的平原地带。
(原载《文史知识》2013年第6期)
1宜昌博物馆:《宜昌万福垴编钟出土及遗址初步勘探》,《中国文物报》2012年9月28日。
2李学勤:《试谈楚季编钟》,《中国文物报》2012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