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4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学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二第六单元第14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块二第六单元第14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含解析人民版

第14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1.宋真宗时因“京师衢巷狭隘”,加以开广。

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因而到宋徽宗时期,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

这反映出当时(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C.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D.官府不再监管市的交易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中“有的店铺连通衢大道也要侵占一番”,政府收取“侵街房廊钱”说明当时城市中的市坊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

2.元朝诗人杨维桢《盐商行》曰:“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

人生不愿千金宅,但愿盐商千料舶……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家埒富豪。

”这反映出元朝( ) A.盐业发展促进社会结构变动B.商业发展冲击传统思想观念C.盐铁专卖政策开始出现松动D.商人社会地位堪比王侯将相解析:选B 材料反映了盐商发达后,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故B项正确。

3.乾隆时期《吴县志》记载:“吴(今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当四达之冲,燕齐楚秦晋百货之所聚……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

”该材料说明当时( )A.苏州商业发展繁盛B.徽州商帮逐渐兴起C.政府停止抑商政策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描述的当时苏州的盛况,说明了苏州商业发展繁盛的场景,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商帮的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故B、D两项错误;明清时期政府加强了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

4.顾炎武曾说徽商“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但他们的子弟却纷纷“走长途而赴京试”,且出行简朴,“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

这说明徽商子弟不承父业,转而低调“赴京试”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农抑商B.商人勤俭持家C.徽州山多地少D.南方经济衰弱解析:选A 顾炎武赞同徽商富裕,他们的子弟却纷纷赴京考试,主要与当时国家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有关,故A项正确;商人节俭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错误;C项是徽商形成的客观原因;D项材料并未涉及。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考纲要求] 1.商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 (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 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 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 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按地 域结成的商帮中,其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2.“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 ——“草市”。

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 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3.商业城市⎩⎪⎪⎪⎪⎨⎪⎪⎪⎪⎧ 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唐代⎩⎪⎨⎪⎧ ①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 扬州。

②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 发达的都会。

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清代⎩⎪⎨⎪⎧ ①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②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 景德镇、朱仙镇等。

[思维导图] 古代“市”“坊”发展演变图史料一明《醒世词》:“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

高三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如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等。

掌握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分析不同经济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政策的内涵和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辨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以史为鉴,正确看待当前经济政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原因。

2. 难点评价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得失。

理解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古代中国繁荣的商业场景和农业劳作的图片,提问学生:古代中国的经济以什么为主导?引出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话题。

2. 讲授新课重农抑商政策背景:介绍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本的经济基础,以及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内容:阐述重农抑商政策在各个朝代的具体表现,如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等。

影响:分析该政策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商业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背景:从外部的海上威胁和内部的政治、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政策出台的原因。

内容:讲解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范围、时间和具体措施。

影响:探讨该政策对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古代中国经济政策的利弊。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经济政策对国家发展的影响,如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

4. 课堂小结总结古代中国主要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影响。

强调经济政策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5. 布置作业撰写小论文,分析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包括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等。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课件:模块二 第六单元 第14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江苏专版)课件:模块二 第六单元 第14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笙歌彻晓闻”说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明了娱乐业、酒店
等行业发达。
史料二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 史料二体现了宋代交
重,① 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易媒介的变化情况。 划线部分①说明随着
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 商品贸易的扩大,纸
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
币出现,说明宋代商 业环境相对宽松。
⑤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2)主要表现: ①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 主流价值取向。 ②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 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④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 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业者和游手好闲的人尽量减少,而且名位卑下,以免从事
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由此可见,该人的观
点是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D项正确。 答案:D
4.《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 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 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 ( )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 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解析:题干材料“工商杂流”“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 立、同坐食”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故A项正确。 答案:A
2.“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 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是 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 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轻巧识记——1.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的关系

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①宋朝以前: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 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②宋朝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乡村的“草市”更 加普遍;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旧 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知识点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①基本特点: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 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
②瓦解 a.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 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 b.周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诸侯视自己疆域 内的土地为私产,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c.在井田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 d.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 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 土地私有的合法性。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 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 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 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②抑制土地兼并 a.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b.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 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 c.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 阻止土地兼并。
2.“重农抑商” (1)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 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2)主要表现 ①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 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 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 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 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教案人民版

第16讲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考纲明示:(1)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2)古代的土地政策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主干知识理一理]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商业发展概况(1)春秋战国: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俞大娘航船”。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

(5)明清:出现会馆和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的势力最大。

2.“市”的发展(1)秦:对市进行严格管理。

(2)汉: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

而且政府对草市进行行政管理。

(4)唐朝:“夜市”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原有的“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草市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3.商业都会崛起(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经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朝时长安、洛阳最为繁盛,扬州“雄富冠天下”;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杭州、湖州商业十分发达。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汴京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5)清朝苏州、汉口异常繁华,另外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也非常有名。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3)形成: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此后,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4)消极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拨云见日想一想]1.古代的“城”和“市”一样吗?试答提示:不一样。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案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案

古代的商业贸易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掌握古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交通、货币及政府政策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代商业发展的学习,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正确看待“重农抑商”政策的不利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古代商业发展不同时期的重大成就及经营方式和政策。

(二)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重农抑商”政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段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师向学生提问:古代的商业贸易与我们现代的商业贸易有什么相同之处?并且向学生解释商业贸易的定义,即通过交换来实现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流活动。

那么古代的商业贸易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内容1. 夏、商、西周时期的商业。

向学生介绍这一时期商业的背景,即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十分突出。

由此引出当时的一些经济政策,如“工商食官”等。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

介绍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一些大的商业城市,如宛、丰、镐等城市。

同时,货币经济也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中。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商业。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交市的形成和商业政策的演变过程。

从自由贸易发展到官府设置市令来管理贸易活动。

在此期间货币经济和长途贩运也发展起来,唐朝以后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经济的交通大动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宋元时期的商业。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宋朝打破了坊市的限制形成了街市,同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元朝时出现了许多大市场,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进行贸易活动。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与特点;2. 掌握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形式与商业组织;3. 理解商业经济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与特点;2. 商业经济的发展形式与商业组织。

三、教学难点:商业经济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引起学生对商业经济的兴趣。

2. 了解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与特点(10分钟)教师以图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从商队贸易到发展壮大的商业中心,再到商业帝国的崛起。

教师从商品流通、商业中心、商业组织等方面介绍商业经济的特点。

3. 掌握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形式与商业组织(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商队贸易、都市贸易和商业中心的发展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商业经济的发展形式。

再通过介绍商业组织的种类,如商帮、行会等,让学生了解商业经济的组织形式。

4. 总结商业经济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10分钟)教师让学生总结商业经济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交流和文化交流等。

5.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让学生分析商业经济对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如商业帝国的繁荣与衰落、商帮的兴衰等。

6. 知识检测(5分钟)教师出示几道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检测学生对商业经济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1. 图表教学法:通过图表的形式,将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与特点进行直观清晰的介绍。

2.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教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3. 学以致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商业经济的理解。

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 3-4课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

高中历史必修2教案 3-4课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另外的一个重要经济部门商业的发展,同时学习中国古代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

【重点难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重农抑商政策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知识梳理】【思维拓展】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材料二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

游手为巧,充盈都邑。

治本(务农)者少,游食者众…一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表之……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饥寒并至,则安能不为非?——(东汉)王符《潜夫论》卷l材料三明清时候,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做买卖)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履园丛话·产业》(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

依据材料二回答政府推行这样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2)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实行的一种什么经济政策?实行这种政策的作用有哪些?(1)对商人的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商人的赋税额;不许商人作官。

大量人口从事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机封建统治。

(2)政策:重农抑商;作用:对于保护小农经济、适应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需要,巩固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课后检测】1.下列属于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的是A.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D.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很快2.“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一现象始现于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两宋时期3.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诗中“草市”出现得益于A.城市布局的变化B.市民阶层的兴起C.娱乐场所的出现D.商品经济的发展4.推行“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政策的时期有①商周②战国③西汉④明清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商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者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参考答案:【思维拓展】【课后检测】1.A2.D3.D4. D5. D。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一、导入部分1.1 引入话题引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重要性,说明其对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1.2 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和特点,理解其对社会变迁和文化演进的影响。

二、知识讲解2.1 农耕经济时期讲述中国古代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包括农耕技术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农业区别等内容。

同时介绍土地制度和封建主义对农耕经济的影响。

2.2 市场经济时期介绍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崛起和发展,涵盖丝绸之路、水陆交通等贸易渠道及其带来的文化交流。

还可以讨论货币制度以及市场需求与供给关系。

2.3 工商业经济时期探讨手工业和工商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包括手工业技术的提升、手工工艺品的制作与流通、城市发展与商人阶级崛起等方面。

可涉及盐铁政策以及职业分工等内容。

2.4 都市文化时期介绍中国古代都市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关系,包括首都建设、官员阶层的扩大与改革、科举制度等。

讨论宫廷文化对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3.1 案例一: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特点和演变分析农耕社会中土地制度、封建主义对农民地位的影响,并探讨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案例二: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丝绸之路在推动贸易发展、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四、扩展活动4.1 组织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当地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观察相关文物和遗迹,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了解。

4.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五、课堂总结5.1 知识回顾概括性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2 思考问题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用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本节课讲授内容。

高考历史总复习 针对性学案: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新人教)

高考历史总复习 针对性学案: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新人教)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基础落实一、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的发展与繁荣(1)商周时期,商人出现,商业兴起。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商人商品市场2.秦汉以来的艰难发展(1)统治者多推行政策。

(2)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和的限制,但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发展(1)发展的条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的开通。

(2)发展的表现:除都市商业外、贸易,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1)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重农抑商地点大运河农村集市交子理解升华交子的出现有何意义?便利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北宋时四川等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元朝:交通发达,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5.明清时期商业的压制与城镇商业依然繁荣(1)棉花、茶叶、甘蔗等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2)区域间贸易发展较快。

(3)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和。

大都农副长途贩运徽商晋商(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1)宋代以前①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官府设市令或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②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

市长二市(2)宋代时①城市中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②城郊和乡城的“”更加普遍。

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著名的有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等。

坊日中为市草市景德镇(3)城市的发展①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等大城市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③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大都丝绸之路成都概念辨析市、草市、夜市、晓市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学案-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学案-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学案-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高考考点】1、“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复习重点】1、①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③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2、①土地制度的演变②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③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考点落实】【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先秦时期⑴商朝时期:“商人”的来历。

(商朝人善于经商)⑵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官府垄断商业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商人。

〔范蠡被称为陶朱公,尊为祖师〕2、秦汉以来⑴原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艰难。

⑵表现:秦汉隋唐商业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总体水平不高。

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商业还是得到发展3、隋唐时期:〔1〕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大运河开通,〔2〕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长安城的市分东市〔商贾云集〕和西市〔胡俗流行〕,仍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但到唐后期,这种限制逐渐被打破,且农村集市和夜市也有一定的发展。

4、宋元时期⑴两宋:商业空前繁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⑵元代: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国内外商品汇集。

5、明清时期⑴问题:明清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

⑵繁荣:①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出现“商帮”,如徽商和晋商(也是特点)【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⑴宋朝以前①特定的位置设“市”,与民居“坊”严格分开如西汉和唐朝的长安。

但到唐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②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⑵宋朝时期①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复习配套学案: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第7课时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考点导读】复习本课要了解古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知道主要商业城市兴盛与著名商帮的概况,分析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理解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政策及其影响。

(1)古代“市”的形成与发展“市”是专供贸易的场所。

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坊)严格分开,市内设有出售商品的店铺。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市分散在城中,也有的在交通枢纽地区。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2)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南方经济的发展,使广州、扬州、成都、泉州等一批南方城市日益繁荣,扬州、成都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明清“商帮”: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他们都以经营盐业起家,财力雄厚,经营范围、活动范围都很广泛,甚至走出国门。

商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最后阶段。

其活动促进了工农业产品的商品化和城镇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之间的商品流通和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但是,明清的商帮,积累起巨额资本后,又多用于购置土地,因而就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走向衰落。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高一历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高一历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教案(高一历史)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辨证统一、互相作用。

中国古代商业的产生发展繁荣的表现。

中国古代发展繁荣的原因。

商业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商人的积极作用,“商人”又是因何而来?传说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

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贩卖的物品为“商品”。

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商朝商业发展水平较高,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商业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出现了职业商人和商业活动的交换媒介——货币。

战国后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有的模仿各种工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

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

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汉文帝将抑商政策改为宽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实行“入粟拜爵”;两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中外交流蓬勃发展;至宋元时期,古代商业的发展更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陆上丝路不通,造船业发达)商人在古代最初只是个体分散式的经营,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商人群体。

但到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为中心的商帮,商人开始以群体形象活跃在历史舞台。

山西商帮、徽州商帮、福建商帮、广东商帮、山东商帮、宁波商帮、龙游商帮、洞庭商帮、江西商帮、陕西商帮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