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必修二《圆周运动》word主题单元设计1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2第二单元《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2第二单元《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2第二单元《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2第二单元《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明确引入了平均和瞬时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也不和以往那样仅限于匀速圆周运动。

2.转速也是归类于研究一般的圆周运动的概念,只有周期这一概念才在匀速圆周运动中提出的,比较严谨,规范。

3.关于匀速圆周运动,原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力,再学习向心加速度;新教材是先学习向心加速度,再学习向心力。

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圆周运动》是这一章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知识的前提,在这一节中,更能突出速度的矢量性。

5.教材通过实例,先介绍了什么是圆周运动,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这是本节的重点。

6.角速度的概念学生初次接触,应使学生有确切理解。

公式中的就应当用弧度做单位来表示,这一点要提示学生注意,这对得出公式是十分重要的。

7.教材介绍了转速的概念,应该要求学生能独立地由转速(单位符号r/min)得到周期(单位符号为s)或角速度(单位符号为。

1圆周运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1圆周运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圆周运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材解析圆周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内容之一,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中,第五章是关于圆周运动的阐述。

在这一章中,主要涉及到下列几个方面:1.圆周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圆周运动的描述3.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4.圆周运动的应用在掌握这些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中的许多现象,如车轮滑行、卫星运动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圆周运动的定义及其基本概念;2.熟悉描述圆周运动的方法;3.掌握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方法;4.了解圆周运动的应用。

2.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绘制圆周运动的坐标系图和动力学分析图;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促进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环节1.课前预习2.导入新知3.理论讲解4.实验演示5.拓展应用6.课后作业2.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学生预习本章内容,并做好笔记,便于课堂上反复查阅。

(2)导入新知引入课题,让学生先看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然后,通过点播视频、口头讲解等方式,教师对圆周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

(3)理论讲解1.描述圆周运动的方法:让学生学习如何画出圆周运动的坐标系图和动力学分析图,从而了解圆周运动的轨迹、方向、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让学生看视频或听讲解,了解圆周运动可看做是质点的平面运动,用速度矢量和加速度矢量表示可解决的问题,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像心力与质量、线速度、曲率半径之间的定量关系。

3.圆周运动的应用:学生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圆周运动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中的应用,如卫星运动、飞行员体验的重力和离心力等。

(4)实验演示教师借助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圆周运动的特点。

例如:运用绑线法演示圆周运动。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 圆周运动 教案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1节 圆周运动   教案

《圆周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能说出线速度、角速度以及周期的物理意义并能推导出线速度和角速度间的关系。

2.通过构建线速度、角速度等概念的过程,渗透极限法的物理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以及线速度角速度之间的关系;难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钟表指针、摩天轮、秋千的图片,提问指针的尖端、摩天轮上的游客、秋千座椅,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轨迹都是圆)教师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随后播放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动画,并提问大、小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哪个运动得更快些?同一个齿轮上到转轴的距离不同的点,哪个运动得更快些?由此引入本节新课《圆周运动》。

(二)新课讲授1.线速度教师提问认为大、小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运动快慢一样的理由是什么?(通过同一条链条连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教师总结这是用路程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即线速度。

组织学生以物理小组为单位,根据曲线运动的特点,5分钟的时间讨论下面的问题,汇报总结结论。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确定?(线速度的大小可以用路程除以时间,方向为物体做圆周运动时该点的切线方向)教师补充总结:线速度是状态量,表示某一时刻对应的物理量,因此可以借鉴瞬时速度的含义给出线速度大小的表示方法即s v t ∆=∆,并给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教师提问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表示什么意思?(速率不变)2.角速度教师提问认为大、小两个齿轮边缘上的点运动快慢不一样的理由是什么?(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圈数不同)教师总结这是用角度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即角速度。

组织学生结合线速度的定义自主探究得出角速度的概念,即tθω∆=∆。

教师补充总结角速度的单位是弧度每秒。

3.周期教师组织学生观察电扇叶片的运动状态并提问电扇叶片上每一点都做匀速圆周运动,这种运动整体上具有什么特性?如何定量的描述这种特性?(周期性、转动一周的时间)教师讲解周期的概念,随后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是转速?转速的单位是什么?(转速是指物体转动的圈数与所用时间之比,单位为转每秒,或转每分)4.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回答问题:圆周中的弧长和对应的圆心角之间有什么关系?(s r θ=)线速度和角速度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v r ω=)(三)巩固提升教师出示题目:一个小孩坐在游乐场的旋转木马上,绕中心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的半径为4.0m。

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圆周运动+教案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圆周运动《课程标准解读》第76页内容解读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

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本条目将实验版课程标准中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两个条目进行了整合,并明确提出了对相关物理量的教学要求。

学生要通过观察、实验,建立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理解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知道什么是向心加速度,什么是向心力,以及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学习,深化对加速度和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

【教学目标】主题探究素养提升描述圆周运动的各个物理量认识圆周运动传动装置问题及多解问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教材P23-P26。

2.完成学习指导“自学新教材注重基础性”部分。

【课堂探究】主题探究一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关系1.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提问:课本23页上方问题,引出描述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1)线速度:(2)角速度:(3)周期、频率、转速:2.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练习巩固:《学习指导》P25典例1、P26素养1、素养2;主题探究二传动装置问题1.传动问题的两个重要结论(1)皮带传动(不打滑)时,与皮带接触的轮子边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2)同轴传动时,物体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

2.三类传动装置对比回答课本23页问题练习巩固:《学习指导》P26典例2、素养3、4主题探究三匀速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1.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性和多解性2.匀速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的解题思路练习巩固:《学习指导》P27典例3、素养5、素养6;【课后作业】作业本:教材课后题2、4【板书设计】一、圆周运动的各物理量的关系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2.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二、传动装置问题1.皮带传动2.同轴传动3.齿轮转动【教学反思】。

《第六章 1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1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对圆周运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应能够:1. 熟练掌握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能够分析圆周运动中的离心现象和向心现象,理解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3. 能够应用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理论题:(1)请简述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解释离心现象和向心现象,并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3)请用物理语言描述什么是向心力,并说明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

2. 计算题:(1)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半径为2m的圆周上以3m/s 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求物体所受的向心力大小;(2)一辆质量为2t的汽车在半径为500m的圆形道路上行驶,速度为10m/s,求汽车所受的最大摩擦力(假设摩擦系数为0.5)。

三、作业要求1. 完成作业时,请注意规范书写和公式符号的正确使用;2. 理论题需解释每个问题的答案,计算题需写出必要的公式和计算过程;3. 作业完成后,请上交电子版作业,并附上你的答案解释。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2. 反馈方式:教师批改后将给出分数和修改建议,并在课堂上进行反馈。

五、作业反馈请同学们认真听取教师的作业评价和修改建议,反思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在课后进行改正和完善。

同时,同学们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解题方法和思路,共同提高。

通过本次作业,我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希望通过作业评价和反馈环节,帮助同学们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1. 熟练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和掌握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物理圆周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物理圆周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6.5 圆周运动★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

2、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抛体运动的规律,这节课开始我们再来学习一类常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纷纷举例。

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待学生举例后,提出问题:这些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哪些运动得更快?我们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引导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学生活动:思考并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上各点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的发言,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引导学生过渡到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的学习上来。

点评:让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不必急于纠正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要给学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拓宽思考问题的空间。

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线速度教师活动:我们曾经用速度这个概念来描述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快慢,那么我们能否继续用这个概念来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呢?如果能,该怎样定义呢?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加深学习。

[投影]阅读提纲(1)线速度的物理意义(2)线速度的定义(3)线速度的定义式(4)线速度的瞬时性(5)线速度的方向(6)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一样吗?学生活动:(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2)尝试自己归纳知识点 (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师生互动:投影知识点并点评、总结(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2)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l 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2、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3、理解二、过程与方法:1.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圆周运动的实例,找出共同特征。

2.联系各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引出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大小s v t =,角速度大小tϕω=,周期T 、转速n 等。

3.探究线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2r v T π=,结合2Tπω=,导出v r 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

教学重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3、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2、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推理归纳法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周,这样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吗?你对圆周运动有什么认识?(例: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周运动这种特殊的运动形式(二)新课教学N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如何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P 13) A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r1. 线速度(1) 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l ∆(2) 公式:l v t∆=∆,单位m/s B 注意:当所取时间间隔t ∆很小很小, M22r v nr Tππ==v r ω=22n Tπωπ==v 即为瞬时线速度,线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为该点圆的切线方向。

2. 角速度(1) 定义:物体与圆心的连线在t ∆时间内扫过的角度θ∆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 公式:tθω∆=∆ (3) 意义:描述物体绕圆心转动的快慢,是描述圆周运动的特有概念角速度越大表明物体绕圆心转动的越快3. 角速度的单位:弧度/秒,符号rad/s 或rad s -1(介绍弧度制)量度角的大小有两种单位制,一种是角度制,如0︒,30︒,90︒,180︒,360︒等; 一种是弧度制,,如π弧度,2π弧度等,其换算关系为: 1弧度=180π︒,360︒=2π弧度等。

人教版必修二5.4《圆周运动》WORD教案1

人教版必修二5.4《圆周运动》WORD教案1

第五节圆周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⑵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理解它们是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⑶会推导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圆周运动的实例,找出共同特征;⑵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圆周运动实例,进而找出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⑶探究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v=2n r/T,结合①=2 n /T,导出v=皿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分析及总结等学习活动,培养细心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线速度和角速度概念的建立突破方法:讨论、归纳、类比、讲授教师活动一、用熟悉的物理量描述如何描绘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共同具有的特征?这些特征在直线运动中是用哪些物理量来描绘的?相应的特征在圆周运动中如何描述?老师可选择一些典型的学生做图放在展示台上,加以分析、评述。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定义和圆周运动的速度定义有何不同?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强调速度的物理意义,并指出这种方式疋义的速度称为线速度。

板书:线速度:物体经过的圆弧的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SV =—t线速度有大小,有方向,如何知道线速度的方向?板书: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方向就是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引导学生观祭机械钟的指针的运动有什么特征?板书:如果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就称为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学生思考,叙述,在纸上做图。

注意区分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中的路程、位移、速度。

学生讨论,发言,提出方案。

演示:旋转伞,观察伞边缘水滴飞出的方向。

打磨工件,观察火花飞出的方向。

讨论得出结论: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方向就是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在圆轨迹上画出任意点的速度方向。

观察,回答,与匀速直线运动类比。

《第六章 1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1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掌握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以及理解向心力的来源和计算方法。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物理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理解a. 完成一篇关于圆周运动的基础知识小论文,要求阐述圆周运动的概念、运动学特征以及常见的圆周运动实例。

b. 找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场景,并分析其运动学特征。

c. 完成一份圆周运动概念测试卷,包含至少10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圆周运动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向心力应用a. 完成一道应用向心力的实际问题解答题,如:一辆小车在圆形轨道上行驶,车轮与轨道无摩擦,求小车的速度。

解释向心力在此问题中的作用。

b. 找出一个需要应用向心力的圆周运动场景,并尝试用向心力公式进行计算。

c. 完成一份向心力应用测试卷,包含至少3道应用向心力的计算题和1道解释向心力作用的应用题。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需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依赖他人。

2. 真实准确:提交的作业应真实准确,能够反映学生对圆周运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 科学规范:书写规范,科学术语准确,计算过程清晰,结果合理。

4. 作业反馈: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以提高学习效果。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内容的完成情况、书写质量、科学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 评价结果反馈:评价结果将反馈给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五、作业反馈1. 请学生总结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圆周运动概念的理解、向心力的应用等方面。

2. 请学生提出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章 1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1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

2. 能够应用圆周运动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和推理。

3. 通过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理解a. 完成一篇500字的圆周运动概念理解小论文,要求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阐述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及规律。

2. 计算题a. 给出一些半径不同的圆周运动的实例,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计算出各运动参数(如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等)的大小。

b. 设计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描述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圆周运动模型进行计算,并解释选择的理由。

3. 简答题a. 针对圆周运动的实例,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圆周运动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b. 请学生阐述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其重要性。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书写规范,答案准确。

3. 按时提交作业,逾期不候。

4. 针对不同的题目类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式,以适应不同的考察要求。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成绩将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之一,占总评成绩的30%。

2. 评价标准包括:概念理解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严谨、回答问题是否完整等。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随时向教师咨询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后给予解答。

2.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综上所述,本次高中物理课程《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内容和要求,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圆周运动的相关概念和规律,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 熟练掌握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和计算方法;3.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章 1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1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圆周运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圆周运动的概念,掌握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整理:要求学生整理课堂上关于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学特征和相关公式。

2. 理论题目练习:完成以下自测题目,用以检查学生对圆周运动基本理论的理解:a. 解释什么是圆周运动?b. 描述圆周运动的轨迹和方向。

c. 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角速度是如何变化的?d. 解释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关系。

3. 实践操作:每个学生需要用家中的简易器材(如绳子、小球、支架等)进行圆周运动实验,观察并记录小球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变化。

a. 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b. 小球在倾斜面上做圆周运动时的运动学特征。

4. 小组讨论:完成实践操作后,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

三、作业要求1. 笔记和理论练习要求字迹工整,逻辑清晰;2. 实践操作需真实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尝试分析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3. 小组讨论要求积极参与,积极发言,共同讨论并形成结论。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将基于学生理论题目的正确率、实践操作中数据的记录和分析、以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2.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课堂表现的一部分,同时也将作为教师评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对于个别问题,将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3. 鼓励学生在课后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周运动的知识。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有机会将课堂所学知识付诸实践,通过观察和记录小球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变化,加深对圆周运动的理解。

同时,小组讨论也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必修二《圆周运动》word主题单元设计1

人教版必修二《圆周运动》word主题单元设计1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实验探究向心力规律
2,探究向心加速度规律
3,圆周运动中物体受哪些力,它们的方向如何
专题划分
专题一圆周运动
专题二向心加速度专题二
专题二:向心加速度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必要时给学是以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设疑: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上两个例题却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力,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2,通过经历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使学生得到一次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
3,能够用极限的思维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与矢量性
4,通过向心力的探究体验,掌握处理一般问题的方法;体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5,学会运用力和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
6,体会加速度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善于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
3,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5,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6,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7,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8,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
2,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探究,向心加速度大小探究
3,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探究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2019版新教材】部编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

【2019版新教材】部编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章末综合与测试

【2019统编版】部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圆周运动》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6.1《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运动特点物理观念: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概念并会定量计算科学思维:掌握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并会解决问题科学思维:掌握常见传动装置的特点教学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及运动特点2.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概念及定量计算3. 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及常见传动装置的特点教学难点:1.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概念及定量计算2. 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之间的关系及常见传动装置的特点课前准备:圆周运动实验用具、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为什么有的物体做直线运动,有的物体做曲线运动。

2.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及运动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另外一种运动:圆周运动。

它有哪些性质呢?本章我们就来探索圆周运动的规律及这些规律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一、圆周运动观察游乐场摩天轮、钟表指针的尖端、电风扇叶片上的某一点,发现这些点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

1.定义:运动轨迹为圆周或一段圆弧的机械运动,是一种常见二、圆周运动的描述(如何去描述圆周运动呢?)以自行车为例研究做圆周运动物体的运动特点。

如下图:问题1:当自行车在行驶时,图中ABC三点是做圆周运动吗?AB学生讨论后答:不是,A、B、C三点相对于地面做的不是圆周运动,但如果以自行车架为参考系,则A、B、C三点做的是圆周运动。

问题2:如果以自行车架为参考系,ABC三点哪个点运动得更快些呢?教师点评:1.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

那究竟是谁错了呢?对于A、B两点,有的同学认为A、B两点是一同转动的,所以它们的运动快慢应该是一样的;但有的同学认为,虽然它们是一同转动的,但相同的时间内它们走过路程却不一样,所以A、B两点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

2.对于B、C两点,有的同学认为B、C两点是用链子连在一起的,相同的时间内它们的路程相等,所以B、C两点的运动快慢一样;其他一些同学则认为虽然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但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却不一样,所以它们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

3、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了解转速和周期的意义。

4、掌握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掌握角速度与转速、周期的关系。

5、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线速度的平均值以及瞬时值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极限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用比较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圆周运动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同一问题多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难点: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2、让学生分析传动装置中主动轮、被动轮上各点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向学生展示四幅图片,分别是挂钟、旋转木马、过山车、电风扇。

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最后得出:在物理学中,把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圆或圆弧的一部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

师: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向学生提问:如何去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能否用在描述圆周运动上?在上述问题,进一步通过动画,提出问题:两物体均做圆周运动,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为了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的长短;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上四个思路去分析。

一.线速度1. 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2. 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Δl 和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3. 大小:tl v∆∆=4. 单位:m/s5. 方向:质点在圆周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周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强调线速度的矢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人教版必修二《圆周运动》word主题单元设计1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作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是变
化的,换句话说,作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有加速度。

圆周运动是曲
线运动,那么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来确定
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思考与讨论”部分,投影图6.6-1和图6.6-2
以及对应的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必要时给学是以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疑
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设疑: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上两个例题却
在研究物体所受的力,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通过发表自己的见解,解除疑惑,同时为下一步的研究确定思路。

学生活动: 思考后,积极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总结并点评。

同时引出下一课题。

1、速度变化量
教师活动:a.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速度变化量”部分,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 的图示,思考并回答问
题:
速度的变化量Δv 是矢量还是标量?
如果初速度v 1和末速度v 2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Δv ?
b.教师视情况用多媒体进行这方面的展示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
时速度变化量的图示。

教师活动:投影学生所画的图示,点评、总结。

2、向心加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向心加速度”部分,投影图6.6-5,引导学生
思考:
(1)在A 、B 两点画速度矢量v A 和v B 时,要注意什么?
(2)将v A 的起点移到B 点时要注意什么?
(3)如何画出质点由A 点运动到B 点时速度的变化量Δv ?
(4)Δv /Δt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5)Δv 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Δv 与圆的半径平行?
学生活动:按照思考提纲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上面的推导过程。

点评: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导出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评价可评价的学习要点
一,向心加速度方向的探究
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探究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1,参与程度、积极程度 2,推导完成程度 3,推导方法、所用时间。

二,向心加速度概念、公式应用
评价方法:测验
评价指标:①答题时间②每题答对率③及格人数(60---74分)④良好人数(75---84分以上)⑤优秀人数(85分以上)⑥平均分
1、学习活动过程
评价方法:量规
①参与程度、积极程度②思维逻辑、严密性③表达展示④协作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