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参考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抗高频干扰能力的是( )(2.0)A、低频段B、中频段C、高频段D、无法反应正确答案: C2、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其中K>0,a>0,则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与()o(2.0)A、K值的大小有关B、a值的大小有关C、a和K值的大小有关D、a和K值的大小无关正确答案: D3、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2.0)A、一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B、C、增大系统开环增益K可以减小稳态误差D、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正确答案: C4、传递函数定义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状态下系统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之()。
(2.0)A、积B、比C、和D、差正确答案: B5、下列系统中属于不稳定的系统是( )。
(2.0)A、闭环极点为的系统B、闭环特征方程为的系统C、阶跃响应为的系统D、脉冲响应为的系统正确答案: D6、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中频段主要参数的大小对系统的()性能无影响。
(2.0)A、动态B、稳态C、相对稳定性D、响应的快速性正确答案: D7、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该系统为( )(2.0)A、 0型系统B、Ⅰ型系统C、Ⅱ型系统D、Ⅲ型系统正确答案: B8、确定系统根轨迹的充要条件是()。
(2.0)A、根轨迹的模方程B、根轨迹的相方程C、根轨迹增益D、根轨迹方程的阶次正确答案: C9、高阶系统的主导闭环极点越靠近虚轴,则系统的 ( )(2.0)A、准确度越高B、准确度越低C、响应速度越快D、响应速度越慢正确答案: D10、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 )(2.0)A、低频段B、开环增益C、高频段D、中频段正确答案: D11、Z变换中复变量z的物理含义是什么?(2.0)A、滞后一个采样周期。
B、超前一个采样周期。
C、跟复变量s一样。
D、没有什么物理含义,就是为了计算方便。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
R(s)
G1
H1/G1G4 + H3- H4 G2 H2/G1G2 G3 G4 C(s)
R(s)
-
H1/G1G4 + H3- H4+H2/G1G2 G1G2G3G4 C(s)
G1G 2G3G 4 C(s) = R(s) 1+G 2G3 H1 +G3G 4 H2 +G1G 2G3G 4(H3 -H4 )
解: p (1) a、 1 = 0; p2 = 1.5 + 1.5 j; p3 = 1.5 1.5 j ) 、 b、实轴上根轨迹为 -∞,0]段 、实轴上根轨迹为[- , 段 pi zi (2k ± 1)π π = ± ,π σ= =1 +j c、渐近线 φk = 、 nm 3 nm p2× j2.12 3 2 d、与虚轴交点 D( s) = s + 3s + 1.5s + K 、
解:根据原网络,建立它的S域模型 (R R Cs + R) C (s) = R R(s) 根据原网络,建立它的S , 1 2 1 2
R2 1 R1R2C C (s)s + R1 C (s) = R2 R(s) Cs R2 + 1 R2 Cs = 两边取拉氏逆变换得: C(s) = R(s) 两边取拉氏逆变换得: R RRCs + R dc(t ) 1 1 2 1
3、在系统设计、校正时,通常希望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 在系统设计、校正时, 线的低频段、中高频和高频段应达到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 线的低频段、中高频和高频段应达到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 (1).要求低频段有一定的高度 要求低频段有一定的高度( 较大) 解: (1).要求低频段有一定的高度(即K较大)和斜率绝对值要大 即系统型别较高),可以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可以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即系统型别较高),可以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 (2).要求中频段有一定的宽度和斜率绝对值要小 要求中频段有一定的宽度和斜率绝对值要小( (2).要求中频段有一定的宽度和斜率绝对值要小(一般为 20dB/dec),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20dB/dec),可以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3).要求高频段的斜率绝对值要大 可以更好地抑制高频干扰。 要求高频段的斜率绝对值要大, (3).要求高频段的斜率绝对值要大,可以更好地抑制高频干扰。 二、改错题 传递函数描述系统的固有特性。其系数和阶次可以是虚数, 1.传递函数描述系统的固有特性。其系数和阶次可以是虚数,即 实数 与系统内部结构参数有关,也与输入量初始条件等外部因素有关。 与系统内部结构参数有关,也与输入量初始条件等外部因素有关。 无关 2.劳斯稳定判据只能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劳斯稳定判据只能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 可以 2.劳斯稳定判据只能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不可以判断相 对稳定性; 对稳定性; 3.命题 命题a 阻尼比决定了超调量的大小。 3.命题a: 阻尼比决定了超调量的大小。 命题b 相位裕量决定了超调量的大小。 命题b:相位裕量决定了超调量的大小。 命题a和命题b 不矛盾 命题a和命题b是矛盾的 4.闭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决定了系统的类型 闭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决定了系统的类型。 4.闭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决定了系统的类型。 开环 5.梅森增益公式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定常系统 梅森增益公式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定常系统。 5.梅森增益公式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定常系统。 线性定常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复习题问题1:电能变换电路的有什么特点?机械式开关为什么不适于做电能变换电路中的开关?解答:电能变换电路在输入与输出之间将电压、电流、频率、相位、相数中的一项加以变换。
电能变换电路中理想开关应满足切换时开关时间为零,使用寿命长,而机械开关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问题2: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包括哪几大类?解答:交流变直流——整流;直流变交流——逆变;直流变直流——斩波;交流变交流——交流调压、变频。
问题3:电力电子器件是如何定义和分类的?解答:电力电子器件是指可直接用于处理电能的主电路中,实现电能变换或控制的电子器件。
按照控制程度分类:不控型器件,半控型器件,全控型器件。
按驱动电路分类:电流驱动型,电压驱动型。
问题4:同处理信息的电子器件相比,电力电子器件的特点是什么?解答:特点:处理的功率大,器件处于开关状态,需要信息电子电路来控制,需要安装散热片。
问题5:使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解答:两个条件缺一不可:(1)晶闸管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正向阳极电压。
(2)晶闸管门极和阴极之间必须加上适当的正向脉冲电压和电流。
问题6: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使晶闸管由导通变为关断?解答: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大于维持电流。
欲使之关断,只需将流过晶间管的电流减小到其维持电流以下,可采用阳极电压反向、减小阳极电压或增大回路阻抗等方式。
问题7:GTO和普通晶闸管同为PNPN结构,为什么GTO能够自关断,而普通晶闸管不能?解答:GTO能够通过门极关断的原因是其与普通晶闸管有如下区别:设计α2较大,使晶体管V2控制灵敏,易于关断GTO。
导通时α1+α2更接近1,导通时接近临界饱和,有利门极控制关断,但导通时管压降增大。
多元集成结构,使得P2基区横向电阻很小,能从门极抽出较大电流。
问题8:试说明IGBT、GTR、GTO和电力MOSFET各自的优缺点。
解答:GTR的容量中等,工作频率一般在10kHz以下,所需驱动功率较大,耐压高,电流大,开关特性好,。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常见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2、自动控制原理中,对线性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有哪些?3、给出梅逊公式,及其中各参数意义。
4、举例说明什么是闭环系统?它具有什么特点?5、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哪些?6、幅值裕度,相位裕度各是如何定义的?7、画出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方框结构图?8、减小稳态误差的措施主要有?9、闭环控制系统由哪几个基本单元组成? 10、增加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有什么影响?二、计算题1、已知系统输入为i u ,输出为o u ,求出传递函数)(/)()(s U s U s G i o =。
2、试简化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求其传递函数:3、已知某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t te et c 10602.12.01---+=,试求:(1)系统传递函数()()s R s C (5分)(2)确定系统阻尼比ξ、无阻尼振荡频率n ω。
4、设某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0161620128223456=++++++s s s s s s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若不稳定求其不稳定特征根个数。
(利用劳斯判据)5、RC 无源网络电路图如下图所示,试列写该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Uc(s)/Ui(s)。
6、试简化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求其传递函数:7、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所示:当0=f K 、10=a K 时,试确定系统的阻尼比ξ、固有频率n ω和单位斜坡输 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8、已知系统如下图所示,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9、RC 无源网络电路图如下图所示,试列写该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Uc(s)/Uc(s)。
i uc u 1C1R2R2CX rX c10S(S+1)0.5S+1G 1G 2 G 3 H 1H 210、系统方框图如图示,试用方框图变换求取传递函数)(/)(s X s Y ;11、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s(s 2G (s)+=且初始条件为c(0)=-1,•)0(c =0。
自动控制原理题目(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参考资料一、基本知识1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输入量和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主要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4、自动控制系统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6、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 和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7、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1(s)和G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1(s)+G2(s),以串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1(s)*G2(s)。
8、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其正反馈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闭环传递函数为G(s)/(1- G(s)H(s))。
9、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G(s)/(1+ G(s))。
10、典型二阶系统中,ξ=0.707时,称该系统处于二阶工程最佳状态,此时超调量为4.3%。
11、使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劳斯表中第一列数据全部为正数,则系统稳定。
12、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均为负,即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平面。
13、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给定信号,恒值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扰动信号。
14、对于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在前向通道中串联比例积分环节,系统误差将变为零。
15、系统稳态误差分为给定稳态误差和扰动稳态误差两种。
16、对于一个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增大系统增益则稳态误差将减小。
17、对于典型二阶系统,惯性时间常数T 愈大则系统的快速性愈差。
18、使用频域分析法,穿越频率越大,则对应时域指标t s 越小,即快速性越好19最小相位系统是指S 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极点及开环零点。
20、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系统校正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 补偿校正和复合校正四种。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传递函数(线性系统在零初始状态,脉冲输入下的响应)2、计算系统的传递函数1)列写常微分方程,得到输入r(t)与c(t)的常微分方程,再使用拉普拉斯变换为频域形式(记得系统初始状态为零),求取)()(s R s C 。
2)一些最基本的拉普拉斯变换公式as A Ae s A At s A At sA A s R s dtt r d s Y s dtt y d atnnnn+⇔⇔⇔⇔⇔⇔-,21,,),()(),()(322 3)进行反拉普拉斯变换时,即将系统的频域表达式转换成为时域表达式,一般采用部分分式分解的方法,求其中的系数时用到了留数法,见p63例2-35。
4)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的异同,注意开环传递函数和单位负反馈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之间的数学关系。
对单位负反馈系统,即H(s)=1,开环和闭环传递函数关系)()(1)(,)(11)(s s s G s G s ΦΦ-=+=Φ。
3、结构图化简和梅逊增益公式 1)理解一些基本概念比较点,引出点,前向通路,回路2)结构图化简的基本原则:保持前向通路传递函数不变,保持回路传递函数不变3)化简规则包括:引出点的前(后)移动,比较点的前(后)移动,并联相加,串联相减,回路等效(见下图)。
4)根据信号流图使用梅逊增益公式计算传递函数步骤:(a )找出所有回路,并列写回路传递函数i L ;(b)找出所有前向通路,并列写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k P ;(c )判断是否存在互不接触的独立回路,并根据公式 (11)-⎪⎪⎭⎫⎝⎛+-=∆∑∑=≠ni n j i j i i L L L 计算分母∆,其中第i 个和第j 个回路互不接触;(d )利用相同的原理计算(a )中与第k 条前向通路不接触的回路的k ∆;(e )根据梅逊增益公式∆∆∑=mk kkP 1计算系统输入到输出的传递函数)()(s R s C 。
第二章 典型习题答案课本的以下典型例题,要认真看一下,最好能试做一下。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1资料
(1)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1.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 、 传递函数 、 频率特性 、 结构图 共4种。
2.连续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闭环极点位于S 平面左侧 。
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系统的特性方程的根都在Z 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
。
3.某统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dtt dc )(+0.5C(t)=2r(t)。
则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Φ(s)= ;该系统超调σ%= ;调节时间t s (Δ=2%)= 。
4.某单位反馈系统G(s)=)402.0)(21.0()5(1002+++s s s s ,则该系统是 4 阶二 型系统;其开环放大系数K= 62.5 。
5.已知自动控制系统L(ω)曲线为:则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ωC = 。
6.相位滞后校正装置又称为 调节器,其校正作用是 。
7.采样器的作用是 ,某离散控制系统)()1()1()(10210TT e Z Z e Z G -----=(单位反馈T=0.1)当输入r(t)=t 时.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
二. 1.求图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求:)()(S R S C (10分)R(s)2.求图示系统输出C (Z )的表达式。
(4分)三、 计算1、 已知t Te tf 11)(--=求F (s )(4分)2、 已知)5(1)(2+=s s s F 。
求原函数f (t )(6分)3.已知系统如图示,求使系统稳定时a 的取值范围。
(10分)R (s )四.反馈校正系统如图所示(12分)求:(1)K f=0时,系统的ξ,ωn和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e ss.(2)若使系统ξ=0.707,k f应取何值?单位斜坡输入下e ss.=?五.已知某系统L(ω)曲线,(12分)(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2)求其相位裕度γ(3)欲使该系统成为三阶最佳系统.求其K=?,γmax=?(1) (2) (3)六、已知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如图示。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提纲(整理版)
(完整word版)自动控制原理复习提纲(整理版)《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概念性知识复习提纲详细版第一章:1.自动控制的任务(背):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被控对象,使被控量等于给定值。
2.自动控制基本方式一.按给定值操纵的开环控制二.按干扰补偿的开环控制三.按偏差调节的闭环控制3.性能要求:稳快准第二章:4.微分方程的建立:课后2.55.传递函数定义(背)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为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或元件)的输出变量拉氏变换与输入变量拉氏变换之比。
这里的零初始条件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输入作用是在t=0以后才加于系统,因此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为零。
二是指输入信号作用于系统之间系统是静止的,即t=0-时,系统的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为零。
这是反映控制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的,因为式(2-38)表示的是平衡工作点附近的增量方程,许多情况下传递函数是能完全反映系统的动态性能的。
6.结构图化简:课后2.14(结构图化简一道大题,梅森公式化简一道大题)复习要点7.几种传递函数(要求:懂得原理)一.输入信号r(t)作用下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二.干扰信号n(t)作用下的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三.闭环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8.阶跃响应,脉冲响应,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阶跃响应:H(s)=1s 单位斜坡响应:t C (s )=21s 单位脉冲响应:K(s)=Φ(s) 11()()()H s s K s s s =Φ?=? 211()()()t C s s H s s s=Φ?=? 综合可得 K(s)=sH(s) H(s)=s t C第三章:9.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有哪些,各个性能指标的意义是什么。
10.从平稳性,快速性和稳态精度三个方面,简述典型二阶欠阻尼系统结构参数,n对阶跃相应的影响。
由于欠阻尼二阶系统具有一对实部为负的共轭复特征根,时间响应呈衰减振荡特性,故又称为振荡环节。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为222()()2n n nC s R s s s ωζωω=++ 由于0<ζ<1,所以一对共轭复根为1,2n s j ζωω=-±d j σω-±式中,n σζω=,为特征根实部之模值,具有角频率量纲。
自动控制原理中及复习试题材料答案解析
自动控制原理中及复习试题材料答案解析(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常见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解:分析法(机理建模法)、实验法(系统辨识)和综合法。
机理分析法:机理明确,应用面广,但需要对象特性清晰实验测试法:不需要对象特性清晰,只要有输入输出数据即可,但适用面受限综合法: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通常是机理分析确定结构,实验测试法确定参数,发挥了各自的优点,克服了相应的缺点2、常用改善二阶系统得措施有哪些,并对其简介?比例—微分控制;测速反馈控制;解:比例—微分控制:系统同时受误差信号和误差微分信号的双重控制,可改善系统性能而不影响稳态误差;测速反馈控制:将速度信号反馈到系统输入端,并与误差信号比较,可增大系统阻尼,改善系统动态性能3、自动控制原理中,对线性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有哪些解: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率特性法4、减小稳态误差的措施主要有解:增大系统开环增益或扰动作用点前系统的前向通道增益;在系统的前向通道或主反馈通道设置串联校正环节;采用串级控制抑制内回路扰动5、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哪些?解:控制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下性能指标由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组成;系统动态性能指标有:延迟时间;上升时间;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6、判断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方法有哪几种?解:劳斯判据;赫尔维茨判据;根轨迹法;频率稳定判据;柰氏判据二、计算题1、RC 无源网络电路图如下图所示,试列写该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Uc(s)/Ui(s)。
解:列写电路方程:⎪⎩⎪⎨⎧+==+=+=2222111C C C C R C CC i u R i u i i i i u u u 其中,⎪⎪⎪⎩⎪⎪⎪⎨==t uC C C R tuC C d d C i R u i d 222111111化简得:()()i tui t ui c t uc t uc u d dC R R C d d C R C R u d d C R C R R C d d C R C R +++=++++2211222211222111222211由拉氏变换得:1)(1)()()()(22211122211221122211+++++++==s C R C R C R s C R C R s C R C R s C R C R s U s U s G i C2、试简化下图所示系统方框图求其传递函数解:由Mason 公式得闭环传函∆∆=Φ∑=nk kk P s 1)(由方框图得,系统只有一条前向通道,即1=n , +-+-=∆∑∑∑3211l l l12211H G G G l+-=∑,032===∑∑ l l所以得12211H G G G -+=∆11G P =,121H G =∆所以系统传递函数1221121111)(H G G G H G G P s -+=∆∆=Φ 3、已知二阶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如要求:(1)由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所引起的稳态误差为;(2) 系统的暂态调节时间3=s t 秒(%5±误差带);试求二阶系统闭环传函。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资料
∑∆∆=i i i s s Q s H )()(1)(第一章:1 闭环系统(或反馈系统)的特征:采用负反馈,系统的被控变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即被控变量对自己有控制作用 。
2 典型闭环系统的功能框图。
自动控制 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 由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
被控制量 在控制系统中.按规定的任务需要加以控制的物理量。
控制量 作为被控制量的控制指令而加给系统的输入星.也称控制输入。
扰动量 干扰或破坏系统按预定规律运行的输入量,也称扰动输入或干扰掐入。
反馈 通过测量变换装置将系统或元件的输出量反送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相比较。
反送到输入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
负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人信号相减,其差为偏差信号。
负反馈控制原理 检测偏差用以消除偏差。
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插入端,与输入信号相减,形成偏差信号。
然后根据偏差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力图消除或减少偏差的过程。
开环控制系统 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又分为无扰动补偿和有扰动补偿两种。
闭环控制系统 凡是系统输出端与输入端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叫作闭环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讨论的主要是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是一种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结合在一起的控制系统。
它在闭环控制的基础上,用开环方式提供一个控制输入信号或扰动输入信号的顺馈通道,用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2所示。
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元件1.给定元件 给出与被控制量希望位相对应的控制输入信号(给定信号),这个控制输入信号的量纲要与主反馈信号的量纲相同。
给定元件通常不在闭环回路中。
2.测量元件 测量元件也叫传感器,用于测量被控制量,产生与被控制量有一定函数关系的信号。
自动控制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关于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比较环节、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和传感器五部分。
B.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和传感器三部分。
C.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和传感器四部分。
D.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的输入、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和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输出等。
答案:C2.关于传递函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的相互转化可以不用满足零初始条件。
B.传递函数能反映系统的物理结构。
C.系统传递函数分母的阶次n与分子的阶次m满足关系m>n。
D.传递函数只适合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不适合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答案:D3.对复杂的结构图或信号流通图,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直接求出。
A.终值定理B.初值定理C.方框图变换D.梅森增益公式答案:D4.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中,误差带选2%时,调节时间为()。
A.TB.2TC.3TD.4T答案:D5.一阶微分环节属于()类型的校正环节。
A.超前校正B.滞后校正C.先超前后滞后D.先滞后后超前 答案:A6.图中有几条回路()。
A.2条B.3条C.4条D.5条 答案:B7.信号流图特征式的计算公式为()。
A. B.C. D.答案:D8.图中有几条前向通道()。
A.2条B.3条C.4条D.5条 答案:C9.已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32310330+++=s s s ,则系统实部为正的特征根个数有()。
A.0个1a b c d e f a bc defΔL L L L L L =---+∑∑∑1+a b c d e f abc defΔL L L L L L =++∑∑∑1+a b c d e f abcdefΔL L L L L L =-++∑∑∑1a b c d e f abc defΔL L L L L L =-+-+∑∑∑B.1个C.2个D.3个 答案:C10.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2)=++KG s s s s ,则闭环系统稳定的参数取值范围是()。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A、稳态控制精度B、相对稳定性C、快速性D、平稳性答案: A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随时间的推移()。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规律变化答案: A3.信号流图中,()的支路称为阱节点。
A、只有信号输入B、只有信号输出C、既有信号输入又有信号输出D、任意答案: B4.小型开关电源中的变压器中传递的交流电流,其频率一般为()A、几十HzB、几百HzC、几千HzD、几万Hz答案: D5.设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为G(jω)=10/(jω+1),当频率ω从0变化至∞时,其幅相频率特性曲线是一个半圆,位于极坐标平面的()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 D6.适合于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线性定常系统B、线性时变系统C、非线性时变系统D、非线性定常系统答案: A7.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其中R是指()A、对-1+j0点顺时针包围的次数B、对-1+j0点逆时针包围的次数C、对1+j0点顺时针包围的次数D、对1+j0点逆时针包围的次数答案: B8.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电源为220V/50Hz正弦交流电,控制角为90°时,输出交流电压有效值为()A、110VB、220VC、156VD、314V答案: C9.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复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以上都不是答案: C10.有一个IGBT,当施加栅极电压时,得到以下结果:UGS=2V时ID=0;UGS=2V时ID=0;UGS=4.5V时ID=2A;UGS=5V时ID=8A。
可以判断其开启电压为()A、>4.5VB、<4.5VC、=2VD、=5V答案: B11.传递函数的零初始条件是指t<0时系统的()。
A、输入为零B、输入、输出及各阶导数为零C、输入、输出为零D、输出及各阶导数为零答案: B12.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非线性系统答案: A13.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非周期的趋于稳定,则系统的阻尼比应为()。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完美)
自动控制原理总复习资料(完美)总复第一章的概念典型的反馈控制系统基本组成框图如下:输出量串连补偿放大执行元被控对元件元件件象--反馈补偿元件测量元件自动控制系统有三种基本控制方式:反馈控制方式、开环控制方式和复合控制方式。
基本要求可以归结为稳定性(长期稳定性)、准确性(精度)和快速性(相对稳定性)。
第二章要求:1.掌握运用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2.牢固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3.明确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的关系。
4.能熟练地进行结构图等效变换。
5.明确结构图与信号流图之间的关系。
6.熟练运用梅森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例1:某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1(s)C2(s)C(s)C1(s)G1(s)G2(s)G3(s)R1(s)R2(s)R1(s)R2(s)传递函数为:C(s) = G1(s)C1(s) / [1 -G1(s)G2(s)G3(s)R1(s)R2(s)]例2:某一个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下,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C(s)C(s)E(s)E(s)R(s)N(s)R(s)N(s)C(s)G1(s)G2(s)-G2(s)传递函数为:C(s) = G1(s)C(s) / [1 + G1(s)G2(s)H(s)N(s)]例3:i1(t)R1 i2(t)R2R(s)+u1(t) c1(t)C1 C2 r(t)I1(s)+U1(s)112+I2(s)将上图汇总得到:R1I1(s)U1(s)C1s r(t)-u(t) = i(t) R U1(s)u(t) = [i(t) - i(t)]dt Cu(t) - c(t) = i(t)Rc(t) = i(t)dtCI2(s)R2KaC(s)1C2s(b)C(s) R(s)+R1C1sR2C2s1Ui(s)1/R11/C1sIC(s)1/R21/C2s10rad/s,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特征方程、极点位置以及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物理意义。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复习要点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复习要点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辅导教材:《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1)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及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
(2)开环控制、闭环(反馈)控制、复合控制的特点与应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术语;自动控制系统的定性分析方法。
(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方法、经典控制理论中数学模型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式描述。
(3)传递函数的定义、性质、求法及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4)控制系统结构图(方框图)的建立、基本联接形式、等效变换和简化;梅逊公式的应用。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典型输入信号和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2)一阶系统的典型数学模型,典型响应、性能指标及其与特征参数的关系。
(3)二阶系统的典型数学模型,按阻尼比分类的典型响应、性能指标及其与特征参数的关系;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方法。
(4)线性定常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线性定常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劳斯判据的应用。
(5)误差信号及稳态误差的定义;稳态误差的计算;系统的型别、静态和动态误差系数;减小系统稳态误差的方法。
第四章、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根轨迹、根轨迹方程的定义。
(2)绘制1800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3)用根轨迹法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的频域分析法(1)频率特性的概念、定义及求法;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
(2)典型环节和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3)Nyquist稳定判据。
(4)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
第六章、线性统的校正方法(1)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概念,校正的形式,基本控制规律。
(2)超前、迟后、迟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作用、对应的校正网络、传递函数及其特性。
(3)频率特性法在系统串联校正中的应用。
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教学方式:面授辅导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开卷考试练习题第一章1-1 1-2 1-8第二章2-1 2-2 2-11 2-13 2-17 2-20 第三章3-10 3-15 3-16 3-23 3-37第四章4-2 4-11 4-12第五章5-6 5-9 5-13 5-15 5-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参考资料一、基本知识1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输入量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
2、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主要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4、自动控制系统按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与程序控制系统。
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6、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 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
7、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1(s)与G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1(s)+G2(s),以串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G1(s)*G2(s)。
8、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其正反馈的传递函数为H(s),则其闭环传递函数为G(s)/(1- G(s)H(s))。
9、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则闭环传递函数为G(s)/(1+ G(s))。
10、典型二阶系统中,ξ=0.707时,称该系统处于二阶工程最佳状态,此时超调量为4.3%。
11、应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性,劳斯表中第一列数据全部为正数,则系统稳定。
12、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均为负,即都分布在S平面的左平面,。
13、随动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给定信号,恒值系统的稳态误差主要来源于扰动信号。
14、对于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在前向通道中串联比例积分环节,系统误差将变为零。
15、系统稳态误差分为给定稳态误差和扰动稳态误差两种。
16、对于一个有稳态误差的系统,增大系统增益则稳态误差将减小。
17、对于典型二阶系统,惯性时间常数T 愈大则系统的快速性愈差。
18、应用频域分析法,穿越频率越大,则对应时域指标t s 越小,即快速性越好 19最小相位系统是指S 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极点及开环零点。
20、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系统校正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 补偿校正与复合校正四种。
21、对于线性系统,相位裕量愈大则系统的相对稳定性越好。
22、根据校正装置的相位特性,比例微分调节器属于相位超前校正装置,比例积分调节器属于相位滞后校正装置,PID 调节器属于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
23、PID 调节中的P 指的是比例控制器,I 是积分控制器,D 是微分控制器。
24、离散系统中信号的最高频谱为ωmax ,则采样频率ωs 应保证ωs>=2ωmax 条件。
26、在离散控制系统分析方法中,把差分方程变为代数方程的数学方法为Z 变换。
27、离散系统中,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 1(s)与G 2(s)的环节,以串联方式连接,连接点有采样开关,其等效传递脉冲函数为G 1(z)G 2(z);连接点没有采样开关,其等效传递脉冲函数为G 1G 2(z)。
28、根据系统的输出量是否反馈至输入端,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29、家用空调温度控制、电梯速度控制等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30、经典控制理论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
二、基本知识21、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 A.执行环节 B.给定环节 C.反馈环节 D.放大环节2、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 ) A 、低频段 B 、中频段 C 、高频段 D 、均无关3、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5 50s s ,则它的开环增益为( )A.5B.10C.50D.1004、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0(21)(5)s s ++,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
A 、 50B 、25C 、10D 、5 5、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γ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 。
A 、超调%σ B 、稳态误差ss e C 、调整时间s t D 、峰值时间p t 6、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希望相位裕量 γ 为( )A.0~15︒B.15︒~30︒C.30︒~60︒D.60︒~90︒ 7、若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右半S 平面上没有零点和极点,则该系统称作( ) A.非最小相位系统 B.最小相位系统 C.不稳定系统 D.振荡系统 8、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 A 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B 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与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C 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D 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9、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 )。
A 、增加积分环节B 、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KC 、增加微分环节D 、引入扰动补偿 10、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s e s s G τ-+=121,则该可看成由( )环节串联而成。
A.比例、延时B.惯性、导前C.惯性、延时D.惯性、比例 11、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1(1+=s s s G ,则可等效为( )环节串联。
A.比例、积分B.积分、惯性C.惯性、微分D.微分、比例 12、为了消除存在稳态误差的系统的误差,可采用串联( )进行校正。
A.比例校正装置 B. 比例微分校正装置 C.微分校正装置 D. 比例积分校正装置13、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裕度0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稳定;B 、只有当幅值裕度1g k >时才稳定;C 、稳定;D 、不能判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4、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增益越大,其( )A.振荡次数越多B.稳定裕量越大C.相位变化越小D.稳态误差越小 15、稳态误差e ss 与误差信号E (s )的函数关系为( ) A.)(lim 0s E e s ss →= B.)(lim 0s sE e s ss →=C.)(lim s E e s ss ∞→= D.)(lim s sE e s ss ∞→=16、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011001s s ++,则该校正装置属于( )。
A 、超前校正B 、滞后校正C 、滞后-超前校正D 、不能判断 17、对于离散控制系统,下例说法错误的是( )A.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离散控制系统的一种形式B. 脉冲传递函数与采样开关的位置有关C. Z 变换是拉普拉斯变换的一种特殊形式D. 零阶保持器是信号采样装置 18、对于离散控制系统,下例说法错误的是( )A. 脉冲传递函数与采样开关的位置有关B. 零阶保持器是信号复现元件C.拉普拉斯变换的定理不适用于Z 变换D. 采样定理又称香农定理 19、.当输入为单位斜坡且系统为单位负反馈时,对于II 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 )A.0B.0.1/kC.1/kD.∞ 20、II 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A.–60(dB/dec )B.–40(dB/dec )C.–20(dB/dec )D.0(dB/dec )三、读图分析能力1、从工作原理角度来说,闭环控制系统由哪些元件或装置组成?指出图示闭环控制系统中1-7各部件分属什么元件或装置?闭环控制系统中的信号有哪些?指出图示闭环控制系统中信号a-e 分属什么信号?(参考分析例题:教材书第5页)2、衡量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有哪些?下图为某自动控制系统启动时的动态曲线,估算出它们的动态指标。
(参考分析例题:教材书第95页,实验二、实验三)(1)0.40.811.2y (t )t(2)(3)(4)3、自动控制系统实物装置的定性分析。
(1)指出系统的被控量、给定量、扰动量、反馈量、偏差量;(2)分析其工作原理;(3)从给定量或扰动量变化开始,结合各环节功能与参数变化趋势,分析系统如何自动调节。
(1)(2)(3)(4)(参考分析例题:教材书第10页,例1-5)四、计算与作图1、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考核内容:数学模型的建立、实验电路的构建、系统框图作图、伯德图的绘制) 2、建立下图电路的数学模型、系统框图、伯德图(R 0=100K Ω、R 1=1M Ω、R 2=200K Ω、C 1=2uF 、C 2=0.25uF )3、系统的传递函数)11.0(10)(+=s s s G ,试分析系统由哪些环节组成并画出系统的Bode 图。
4、系统误差分析,已知某负反馈系统的输入r(t)=2+4t ,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
(参考:教材书第151-153页,本系统输入信号可分解为一个阶跃信号与一个斜坡信号的叠加,分别计算两个信号的误差,再相加即为总误差。
注意本系统为非单位负反馈)5、系统结构如图,其中510)(1+=s s G ,1)s(3 5)(2+=s s G ,H(s)=2,又设r(t) = 2t ,d(t) = 0.5•1(t),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参考:分别计算给定误差与扰动误差,再相加即为总误差。
本系统为非单位负反馈)五、系统分析题1、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0()L ω和串联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c L ω如下图所示,原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为24.3/c rad s ω=:1、 写出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G s ,并求其相角裕度0γ,并判断其稳定性;2、 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c G s ;3、写出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0()()c G s G s ,画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GC L ω。
2、3、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0()L ω如图所示:1、写出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s G ;2、写出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开环幅频特性及开环相频特性。
3、求系统的相角裕度γ。
4、若系统的稳定裕度不够大,可以采用什么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自动控制原理》复习参考资料部分题目参考答案二、选择题:1-5,CBACA;6-10,CBBCC;11-15,BDCDB;16-20,BDCAB四、计算题:1、[解]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1)图中为比例系数可调的比例积分(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
由图可见,此运放反馈回路取样电压不是,而是经3.3K电位器与300电阻分压后的。
反馈电压的减小,相当反馈电阻增大为倍,因此其增益为其时间常数s(2)为比例环节。
(3)为比例微分环节,式中,(4)为惯性环节,式中,(5)为积分环节,式中(6)由于均为反相输入端输入,中均应带一负号,由于书中约定,为简化起见,一般将此负号省略,最终极性有实际状况确定。
此处由五个(奇数)环节,所以极性应变号,因此,此为负反馈。
其反馈系数由分压电路可知。
2、系统由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惯性环节串联,形成单位负反馈,单独计算各环节计算过程略,系统框图略,伯德图参考如下3、解:系统有一比例环节:2010log 2010==K (1.5分)积分环节:s 1(1分) 惯性环节:11.01+s 转折频率为1/T=10 (1.5分)ω -450-90-1350-1800四、系统分析题第1题解:1、从开环波特图可知,原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一个积分环节、两个惯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