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稻曲病性鉴定与评价

合集下载

水稻抗稻曲病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水稻抗稻曲病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第2卷第4期植物医学2023年8月V o l.2N o.4P l a n tH e a l t h a n dM e d i c i n e A u g.2023D O I:10.13718/j.c n k i.z w y x.2023.04.002水稻抗稻曲病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宋正富1,李诗雨1,何焕然2,黎青11.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8000;2.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重庆408000摘要: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发的穗部病害,是目前国内外水稻主要真菌病害之一,该病害的发生会使水稻品质和产量下降.本文从水稻抗病入手,总结了抗病水稻品种选育㊁水稻与稻曲病菌的互作机理㊁抗性遗传模式和抗性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展望了将要开展的研究工作,为水稻抗稻曲病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关键词:稻曲病;抗病育种;互作机理;遗传模式中图分类号:S4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71354(2023)04001206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e s s o nB r e e d i n g o fR i c eC u l t i v a r sR e s i s t a n t t oR i c eF a l s e S m u tS O N GZ h e n g f u1, L I S h i y u1, H E H u a n r a n2, L IQ i n g11.C h o n g q i n g I n d u s t r y a n dT r a d eP o l y t e c h n i c,C h o n g q i n g408000,C h i n a;2.S o u t h e a s t C h o n g q i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C h o n g q i n g4080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R i c e f a l s e s m u t i s a p a n i c l ed i s e a s e c a u s e db y t h e U s t i l a g i n d i d e av i r e n s.I t i so n eo f t h em a j o r f u n g a l d i s e a s e s o f r i c e i n t h ew o r l d,w h i c h c a n l e a d t o r e d u c t i o n o f r i c e y i e l d a n d q u a l i-t y.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 e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b r e e d i n g o f r e s i s t a n t r i c em a t e r i a l s,a s w e l l a s 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 r i c e a n d t h e f u n g u s,t h e g e n e t i c p a t t e r no f r e s i s t-a n c e a n d t h e l o c a l i z a t i o no f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T h e p a p e r a l s oo f f e r s i n s i g h t s i n t o f u t u r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s,t oh e l pg u i d e t h es e l e c t i o na n db r e e d i n g o f r i c ev a r i e t i e s t h a t a r e r e s i s t a n t t o f a l s e s m u t.K e y w o r d s:r i c e f a l s e s m u t;r e s i s t a n t b r e e d i n g;i n t e r a c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g e n e t i c p a t t e r n收稿日期:20220619基金项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面上项目(c s t c2020j s c x-m s x m X0044);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 J Z D-K202103601);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Z R202110).作者简介:宋正富,教授,主要从事水稻抗病性研究.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稻曲病(R i c e F a l s e S m u t ,R F S )是发生在水稻穗部的真菌病害,稻曲病菌[有性态:V i l l o s i -c l a v av i r e n s (N a k a t a )E .T a n a k a&C .T a n a k a ;无性态:U s t i l a gi n o i d e av i r e n s (C o o k e )T a k a h .]从小穗外稃与内稃的间隙侵染后,早期在颖壳内快速形成白色菌丝块,后期形成墨绿色稻曲球,并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图1).稻曲病不仅会导致不同程度减产,同时会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产生生物毒素,危害人畜健康.20世纪50年代,湖南㊁广西等省(区)报道稻曲病重发[1].20世纪80年代,中国主要稻米产区稻曲病发生加剧,1985年浙江省发病面积15.43万h m 2,损失稻谷379.74万k g [2];1990年,贵州省黎平县稻曲病发病面积占总水稻种植面积的28.0%,平均单产损失36.9%[3];2014年,安徽省芜湖县稻曲病发病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54.2%[4].2020年,稻曲病在华中㊁华南㊁西南㊁东北和华北5大稻区造成的年均产量损失分别为80700t,6800t ,17200t ,10200t 和6800t [5].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及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稻曲病现如今已经由水稻生产的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引起了育种学家和病理学家的广泛关注.相比化学防治,选育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基于此,本文综述了水稻抗稻曲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稻曲病抗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图1 稻曲病的典型症状1 水稻抗稻曲病种质资源的选育1.1 不同类型水稻材料对稻曲病的抗性抗病品种的选育可以从根源上减小稻曲病的发生,但不同类型的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稻曲病对晚稻的危害要大于早稻和中稻,迟熟稻大于早熟稻,单季晚稻发病重,而早稻和双季晚稻发病较轻.与籼稻相比,稻曲病对粳稻的危害更大;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发病更重[6-7].在杂交水稻品种中,早熟品种抗病性强于中迟熟品种,籼稻品种抗病性强于粳稻品种,三系品种抗病性强于两系品种,少数品种因生态环境或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因素等不同导致在不同地区表现出较大的抗性差异,甚至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况[8].刘永锋等[9]发现,各类型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 常规中籼稻 杂交中粳 中熟中粳 单季晚粳 迟熟中粳 杂交晚粳 和 杂交籼稻,与上述结论有一定偏差.31第4期 宋正富,等:水稻抗稻曲病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1植物医学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2卷除了水稻成熟时间不同对稻曲病感病的敏感度有差异外,水稻的穗部性状不同对稻曲病感病的敏感度也有差异.研究发现,穗型大且密㊁株型直立的水稻发病率较高,弯曲穗型和半直立穗型发病率明显低于直立穗型品种,其中半直立穗型发病率略低于弯曲穗型品种[10].另外,二次枝梗上的粒数会影响发病率,发病率和枝㊁梗㊁穗相关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二次枝梗数㊁二次枝梗粒数㊁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10],田间粳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穗部性状关系密切,结果提示相关性由大到小分别为每穗粒数㊁二次枝梗粒数㊁二次枝梗数㊁着粒密度和二次粒率[11].1.2抗稻曲病种质资源的筛选张舒等[12]通过自然诱发方法在2021年鉴定出 早稻金优268 等12个品种具有抗病性;而在2011年中的203份材料中发现有25份材料没有发病,其中早稻品种7份,中稻品种5份,鉴别品种4份,材料F01等9份;同时在40份水稻品种和材料中通过温室人工接种方法筛选出免疫材料4份.彭富玲[13]经过连续3年对27份抗源材料进行抗性监测,通过自然诱发与人工辅助接种相结合的方法发现, C H E T UMA L A-86 94-69 双抗7701 I R A T144 E C I A157-S7-1 和 I R21178 等6份材料3年的病穗率均为0,对稻曲病表现为免疫.总体来讲,水稻抗稻曲病种质资源还相当匮乏,还需加大资源材料的筛选力度,通过自然发病和注射接种的方式鉴定更多的抗病资源材料,以供生产和研究进一步利用.2水稻与稻曲病菌的互作机理2.1稻病菌的侵染循环关于稻曲病菌的侵染循环尚无统一定论,多数研究认为,稻曲病菌主要以菌核和厚垣孢子的形式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14],但初侵染源是菌核还是厚垣孢子还存在一定争议.菌核或厚垣孢子在田间越冬后,在空气湿润㊁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雨㊁露㊁光使孢子脱离,在空气中传播,于水稻破口前期侵染水稻花器官,在颖壳内产生大量菌丝,穗部逐渐膨胀形成稻曲球,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借助气流继续传播到健康植株,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其中,菌丝可分化形成菌核,实现稻曲病菌的侵染循环.2.2稻曲病菌的侵染机制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可以侵染水稻幼苗[15],在成年植物中,可以用分子标记方法检测出该病原菌[16].I k e g a m i[16]发现该病原菌能在萌发初期侵染水稻幼胚轴,并沿韧皮部筛管外表面扩散至分蘖中后期,但菌丝在耳原基处不发育.由稻曲病菌引起的水稻稻曲病是世界范围内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病害,然而,稻曲病菌毒力和致病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T a n g等[17]在对侵染小穗的连续半薄和超薄切片的检测中发现,病原菌的主要侵染部位位于子房和小穗之间3根雄蕊花丝的上部,柱头和浆片也有一定程度的感染.病原菌不直接穿透寄主细胞壁,不形成吸器,子房球一直保持存活从来没有被感染过,说明稻曲病菌属于活体寄生的病原体.有关人工接种对稻曲病菌侵染过程影响的研究还不全面.H u等[18]用菌丝-分生孢子的混合物人工接种稻穗后,利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 G F P)标记品系对水稻穗部病菌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接种部位和接种负荷是影响发病程度的关键因素,接种量越大,病害严重程度越高,接种量为0.5m L及以上时,抽穗穗数显著增加,病粒数增加.F a n等[19]在研究水稻对稻曲病菌感染的反应时发现,病菌侵染的小穗开花过程及相关转录因子A R F6和A R F8的表达均受到抑制;然而,一些与籽粒填充相关的基因,包括种子储存蛋白基因㊁淀粉合成代谢基因和胚乳特异性转录因子(R I S B Z1和R P B F)在子房受精后被高度转录,一些关键的防御相关基因如N P R1和P R1被病菌感染后呈下调状态;数据表明稻曲病菌可能通过激活灌浆网络来劫持宿主营养储存库,以满足生长和病球形成的需要.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Z h e n g 等[20]证明了稻曲病菌中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SC R E 6作为一种毒力因子在感染过程中转运到宿主细胞中;在水稻中,S C R E 6与负免疫调节因子O s M P K 6相互作用并去磷酸化,从而增强其稳定性,抑制植物免疫力,移除S C R E 6可使稻曲病菌毒力减弱;转基因水稻中,S C R E 6的异位表达通过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促进病原菌的侵染;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明确的真菌感染策略,即病原体部署了一个酪氨酸磷酸酶家族来稳定宿主植物中的负免疫调节因子,从而促进其感染.与此同时,在感染的小穗和自然患病的穗茎中未检测到菌丝,直接的细胞学证据支持了稻曲病菌在孕穗期特异性侵染水稻花丝的推论.2.3 水稻被稻曲病菌侵染后的物质代谢J o n e s 等[21]利用代谢分析评估了水稻和稻曲病菌的相互作用,该研究将水稻植株暴露于带有G F P 标记的稻曲病菌品系.通过防御相关分子标记O s P R 1b 和O s P R 10a 判断是否接种,分别在接种后0h ,6h ,12h ,24h ,36h 和48h 测定水稻植株的代谢反应.采用1H 核磁共振(NM R )和气液相色谱串联质谱(G C /L C -M S /M S )相结合的方式,对叶浸出物的水相和有机相代谢物进行研究,共检测到56个代谢物,G C -M S 检测出的代谢物与NM R 有一定的重合性,核磁共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共鉴定出93种代谢物.L i 等[22]在稻曲病侵染植株后第3d 采集水稻穗,室温下浸泡3,3-二氨基联苯胺四盐酸溶液(D A B -H C l )3h ,经过乙醇㊁氯仿溶液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稻花器官中活性氧(R O S )积累情况,结果发现稻曲病菌侵染子房后D A B 发生了氧化反应,且侵染后D A B 氧化产物较多,特别是感染的子房底部氧化程度最高,说明该部位产生的R O S 较多,推测是因为子房基部是真菌从寄主植物处获得水分和营养的部位.3 水稻稻曲病抗性遗传模式和基因定位3.1 水稻稻曲病抗性遗传模式目前,通过田间定量接种试验鉴定出了许多对稻曲病菌具有抗性的水稻品种.然而,在稻曲病菌-水稻植物病害系统中并没有发现 基因对基因 的抗性模型[23-29].方文先等[30]用抗病的 早光头粳 品种(P 1)与易感病的 粤B (P 2)杂交,建立6个世代的遗传群体,发现 早光头粳 对稻曲病的抗性为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显性效应占主要地位,加性效应次之,抗性遗传率为82.84%.Z h o u 等[29]以L e m o n t /T e q i n g 构建群体,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发现IR 28的稻曲病抗性由2个主效基因控制,遗传力占76.67%,符合主效基因+微效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微效基因对抗病性的贡献不大[26].3.2 水稻稻曲病抗性基因由于稻曲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抗病资源的筛选较为缺乏,对于水稻抗稻曲病基因定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X u 等[31]利用L e m o n t /T e q i n g 的近等基因系,在L e m o n t 中检测定位了2个抗稻曲病Q T L ,位于第10条和第11条染色体上,命名为q F s r 10和q F s r 11.Z h o u 等[29]同样利用这2个亲本构建群体,发现10个位于2,3,4,6,8,10,11和12染色体上的抗病位点,其中q F S R -6-7,q F S R -10-5,q F S R -10-2和q F S R -11-2有较大的遗传效应.L i 等[32]以大关稻/I R 28构建157个重组自交系,两年在不同环境下共检测到7个Q T L ,q F s r 10a 和q F s r 11均被检测到.A n d a r g i e 等[33]利用I R 28与高感品种H X Z 建立群体,将抗性Q T L 定位到第5条染色体上.而一个定位在第11条染色体的抗性Q T L 位点,在物理上与一个几丁质酶基因簇相邻,包括9个在稻曲病感染后高度上调的几丁质酶基因,表明这些几丁质酶基因很可能是稻曲病抗性的候选基因[34].目前,水稻稻曲病抗性基因定位仅停留在Q T L 初步定位上,还未见有主效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的报道,基础研究的滞后制约了稻曲病抗病育种的发展,还要进一步加强稻曲病菌与水稻互作机制上的探究.51第4期 宋正富,等:水稻抗稻曲病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1植物医学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2卷4展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公众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杂交水稻品种均一定程度上受到稻曲病的影响,水稻稻曲病已逐渐成为制约水稻优质高产的重要病害.本文通过对抗稻曲病水稻材料选育㊁水稻与稻曲病菌的互作机理㊁抗性遗传模式和抗性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现阶段国内外对稻曲病抗性资源的筛选和鉴定还不够系统,对现有抗稻曲病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对稻曲病抗性的遗传研究还不够深入.建议今后在加强稻曲病生物学特性和多样性分析的同时,应更加重视水稻抗病种质资源的鉴定,发掘更多新的抗性资源,进一步加强水稻抗病基因定位,开发新的抗病基因分子标记,为抗稻曲病育种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卢覃彰.防止稻曲病的蔓延[J].农业科学通讯,1957(12):715.[2]王诚钊,黄侠敏,沈瑛,等.稻曲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1988,8(2):34-39.[3]王长金.稻曲病发生发展的气候条件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农业气象,1996,17(3):41-48.[4]秦青龙,王新忠,朱昌稳,等.2014年芜湖县稻曲病重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78-79.[5]亓璐,张涛,曾娟,等.近年我国水稻五大产区主要病害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21,41(4):37-42,65.[6]龚林根,张念环,张景飞,等.江苏常熟地区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1(6):30-32.[7]张夕林,朱明华,张建明.稻曲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新进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3,24(5):22-23.[8]黄瑞荣,李湘民,华菊玲,等.杂交水稻品种(组合)对稻曲病的抗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718-722.[9]刘永锋,陆凡,陈志谊,等.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后备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J].作物杂志,2000(6):11-13.[10]徐正进,陈温福,张龙步.稻曲病与水稻某些株型性状的关系[J].辽宁农业科学,1987(4):5-8.[11]刘柏林,陈书强,董丹,等.水稻株型性状与稻曲病发病程度关系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42-46.[12]张舒,吕小成,贾切,等.抗稻曲病水稻品种与材料的筛选与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1):5163-5169.[13]彭富玲.27份稻曲病抗源材料农艺性状评价及部分材料抗性遗传初步分析[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14]A B B A SH,S C I UM B A T O G,K E E L I N G B.F i r s tR e p o r t o fF a l s eS m u tC o r n(Z e a M a y s)i nt h e M i s s i s s i p p iD e l t a[J].P l a n tD i s e a s e,2002,86(10):1179.[15]T E B E E S TD.I n f e c t i o no fR i c eb y U s t i l a g i n o i d e aV i r e n s[J].P h y t o p a t h o l o g y,2010,100:S125.[16]I K E G AM IH.S t u d i e s o n t h eF a l s e S m u t o fR i c e[J].J a p a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h y t o p a t h o l o g y,1962,27(1):16-23.[17]T A N G Y X,J I NJ,HU D W,e t a l.E l u c i d a t i o no f t h e I n f e c t i o nP r o c e s s o f U s t i l a g i n o i d e aV i r e n s(T e l e o m o r p h:V i l l o s i c l a v aV i r e n s)i nR i c eS p i k e l e t s[J].P l a n tP a t h o l o g y,2013,62(1):1-8.[18]HU M L,L U OLX,WA N GS,e t a l.I n f e c t i o nP r o c e s s e s o fU s t i l a g i n o i d e aV i r e n s d u r i n g A r t i f i c i a l I n o c u l a t i o no fR i c eP a n i c l e s[J].E u r o p e a n J o u r n a l o fP l a n tP a t h o l o g y,2014,139(1):67-77.[19]F A NJ,G U O XY,L I L,e t a l.I n f e c t i o n o fU s t i l a g i n o i d e aV i r e n s I n t e r c e p t sR i c e S e e dF o r m a t i o nb u tA c t i v a t e sG r a i n-F i l l i n g-R e l a t e dG e n e s[J].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i v eP l a n tB i o l o g y,2015,57(6):577-590.[20]Z H E N GX H,F A N G AF,Q I USS,e t a l.U s t i l a g i n o i d e aV i r e n s S e c r e t e s aF a m i l y o f P h o s p h a t a s e s t h a t S t a b i-l i z e t h eN e g a t i v e I mm u n eR e g u l a t o rO s M P K6a n dS u p p r e s sP l a n t I mm u n i t y[J].T h eP l a n t C e l l,2022,34(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3088-3109.[21]J O N E SO A H ,MA G U I R E M L ,G R I F F I NJL ,e t a l .U s i n g M e t a b o l i cP r o f i l i n g t oA s s e s sP l a n t -P a t h o g e n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a nE x a m p l eU s i n g R i c e (O r y z aS a t i v a )a n dt h eB l a s tP a t h o g e n M a g n a p o r t h eG r i s e a [J ].E u r o p e a n J o u r n a l o fP l a n tP a t h o l o g y ,2011,129(4):539-554.[22]L IW L ,L ILY ,F E N G A Q ,e t a l .R i c eF a l s e S m u t F u n g u s ,U s t i l a gi n o i d e aV i r e n s ,I n h i b i t sP o l l e nG e r m i n a -t i o na n dD e g r a d e s t h e I n t e gu m e n t s o fR i c eO v u l e [J ].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P l a n t S c i e n c e s ,2013,4(12):2295-2304.[23]HU A N GF ,L IY ,S H I J ,e t a l .S c r e e n i n g a n dP o l y m o r p h i s m A n a l y s i so fR i c eG e r m pl a s m s f o rR e s i s t a n c e t o F a l s eS m u tD i s e a s e i n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e [J ].A c t aP h y t o p a t h o l S i n ,2016,46(2):247-257.[24]K A U R Y ,L O R EJ ,P A N N U P .E v a l u a t i o no fR i c eG e n o t y p e s f o rR e s i s t a n c eA ga i n s tF a l s eS m u t [J ].P l a n t D i s e a s eR e s e a r c h ,2015,30(1):46-49.[25]L IYS ,HU A N GSD ,Y A N GJA ,e t a l .A n a l ys i s o fQ u a n t i t a t i v eT r a i t L o c i f o rR e s i s t a n c e t oR i c eF a l s e S m u t [J ].A c t aA g r o n o m i c aS i n i c a ,2011,37(5):778-783.[26]L IYS ,Z HUZ ,Z HA N GYD ,e t a l .G e n e t i cA n a l y s i s o f R i c e F a l s e S m u t R e s i s t a n c eU s i n g M i x e dM a jo rG e n e s a n dP o l y g e n e s I n h e r i t a n c eM o d e l [J ].A c t aA g r o n o m i c aS i n i c a ,2008,34(10):1728-1733.[27]L I A N G Y ,Z HA N GX M ,L IDQ ,e t a l .I n t e g r a t e dA p p r o a c h t oC o n t r o l F a l s e S m u t i nH yb r i dR ic e i n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C h i n a [J ].R i c eS c i e n c e ,2014,21(6):354-360.[28]L O R E ,P A N N U ,J A I N ,e t a l .S u s c e p t i b i l i t y o fR i c eH yb r i d s a n d I n b r e dC u l t i v a r s t oS m u t u n d e rF i e l dC o n d i -t i o n s [J ].I n d i a nP h y t o p a t h o l o g y ,2013,66(4):397-399.[29]Z HO U YL ,X I EX W ,Z HA N GF ,e t a l .D e t ec t i o n o fQ u a n t i t a t i v eR e s i s t a n c eL o c i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R e s i s t a n c et oR i c eF a l s e S m u t (U s t i l a g i n o i d e aV i r e n s )U s i n g I n t r o g r e s s i o nL i n e s [J ].P l a n t P a t h o l o g y,2014,63(2):365-372.[30]方先文,汤陵华,王艳平.水稻稻曲病抗性遗传机制[J ].江苏农业学报,2008,24(6):762-765.[31]X UJL ,X U E QZ ,L U OLJ ,e t a l .P r e l i m i n a r y R e p o r t o nQ u a n t i t a t i v eT r a i t L o c iM a p p i n g of F a l s e S m u tR e -s i s t a n c eU s i ng N e a r -i s o g e n i c I n t r o g r e s s i o nL i n e s i nR i c e [J ].A c t aA g r i c u l t u r a e Zh e ji a n ge n s i s ,2002,14(1):14-19.[32]L IYS ,Y A N GJ ,HU A N GSD ,e t a l .A n a l ys i so nQ u a n t i t a t i v eT r a i tL o c i f o rR e s i s t a n c e t oR i c eF a l s eS m u t 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J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2014,15(3):449-452,473.[33]A N D A R G I E M ,L I LY ,F E N GA Q ,e t a l .M a p p i n g o f t h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T r a i t L o c u s (Q T L )C o n f e r r i n g Re s i s t -a n c e t oR i c eF a l s eS m u tD i s e a s e [J ].C u r r e n tP l a n tB i o l o g y ,2018,15:38-43.[34]HA N Y Q ,Z HA N G K ,Y A N GJ ,e t a l .D if f e r e n t i a lE x p r e s s i o nP r o f i l i ng o f th eE a r l y R e s p o n s e t o U s ti l a gi -n o i d e aV i r e n sb e t w e e nF a l s eS m u tR e s i s t a n t a n dS u s c e pt i b l eR i c eV a r i e t i e s [J ].B M CG e n o m i c s ,2015,16(1):1-15.责任编辑 苏荣艳71第4期 宋正富,等:水稻抗稻曲病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稻曲病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稻曲病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

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稻曲病防治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稻曲病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种子传播。

稻曲病的发生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以及稻曲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稻曲病的防治中,有效的控制措施是繁育抗病品种和采用防病措施,因此对于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性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水稻品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内容(1)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选择常见的水稻品种,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稻曲病的感染,通过病情评分和病害发生率等指标,对不同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进行鉴定,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

(2)稻曲病的防治研究:对筛选出的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进行病原菌鉴定和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其对抗病的机理,从而为繁育抗病水稻品种提供基础研究。

同时,还将对防治稻曲病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等,进行实验比较研究,寻找最佳的防治方法。

4. 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以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为水稻的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可以探讨水稻对抗病的机理,为水稻育种提供基础研究,还可以寻找最佳的防治方法,为稻曲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5. 研究计划(1)文献调研和理论学习:对稻曲病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和学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方案的了解。

(2)实验条件建设:建立稻曲病的感染模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水稻品种的筛选:筛选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通过病情评分和病害发生率等指标进行鉴定。

(4)病原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对筛选出的具有较强抗病性能力的水稻品种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探讨其对抗病的机理。

(5)防治方法的实验比较:对防治稻曲病的方法进行实验比较研究,寻找最佳的防治方法。

(6)数据分析和研究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贵州省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分析评价与展望

贵州省迟熟杂交水稻新品种分析评价与展望

采用作 物 品种 区域 试验 统计 分析 系统 10 ( e . R —
贵州省水稻区试共进行了 4 1 8 点次试验 , 参试组合 累
计 7 1 ( 稻 ) 其 中 早 熟 组 合 16个 、 7个 籼 , 8 中迟 熟 组 合 4 5个 , 者 占总区试 组 合 的 6 .% … 。 贵州 省 生产 8 后 29 上 以应用 中迟熟 类 型组 合 为 主 , 占全省 杂交 水 稻 种植
WAN We ,Q N Ch n GAN y 2 UA i n , U h n - u G i I eg , u ,H NG Gu- Y C a gs i mi h
摘要 : 中迟熟水稻杂交种选育一 直是 贵州省水稻 育种 工作的重
点, 生产上 中迟熟生态区应 用的品种也较 多。以代表 贵州省最 新育种水平的 20 20 07~ 0 8两年 区试迟 熟组各 育种 单位选 育参
2 1 1 各 品种 ( 的丰 产性 .. 系) 各区试点 平 均 产 量为 50 1 4 . 4~6 1 3 g6 7 8 . 9 k/ 6
m , 点 问差 异极 显 著 , 均产 量 遵义 点 最高 , 仁点 试 平 铜 最 低 。各试 点误 差 变 异 系数 在 5 以下 , 验 总 误 差 % 试
g nl r r l nl i Ss m, i a Co T a A a s y e 简称 R T S 和高稳 o p i ys t CA ) 系数( S ) 析法[5对供试 品种进行 综合分析评 HC 分 4 ,
价, 联合 方差 分析采 用 混合模 型 , 品种 间多重 比较采用 L D法 。其它性 状 分析采 用平 均数统 计分 析方 法 。 S
问题探讨
王 炜 等: 贵州省迟 熟杂交水 稻新 品种 分析评价 与展 望

贵州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贵州省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摘 要 随着贵州省水稻播种面积和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再加上速效化肥的过量施用,当地水稻病 虫害为害范围及程度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当地水稻种植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给贵 州省水稻的绿色、高产、高效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针对现阶段贵州省水稻生产实际,以稻瘟 病、水稻纹枯病、稻飞虱、稻螟为例,重点阐述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14.001
贵州省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加上近年来农户 为追求高产过量施用化肥,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及为害,现已成为发生和危害面积仅次于稻瘟病的贵 州省水稻的第二大病害。水稻纹枯病会造成稻苗倒伏、 秕粒,严重时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水稻纹枯病多在高温、 高湿的条件下发生,在苗期至穗期都可以发病,主要 为害水稻叶鞘、茎秆、叶片,严重时稻穗也会受到影响。 在贵州省,水稻纹枯病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在近水面 叶鞘上出现水渍状椭圆形病斑,并逐渐增多,进而形 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边缘为褐色,中间为绿 色或淡褐色。同时,叶片上也会着生和叶鞘上相同的 病斑,斑点由下至上逐渐扩展,严重时可发展到剑叶
1 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稻瘟病的发生特点 稻瘟病是贵州省水稻常年发生的主要病害之一,
收稿日期:2023-06-02 作者简介:徐小燕(1988—),女,贵州务川人,本科,农艺师,研究 方向为病虫害防治。E-mail:330681968@。
主要发生在水稻分蘖期(每年的 6 月中下旬左右)和 水稻成熟后(每年的 9 月中下旬)。稻瘟病在水稻 分 蘖 期 主 要 为 害 水 稻 叶 片, 贵 州 省 各 地 的 平 均 病 叶 率在 15.1% ~ 18.7%;稻瘟病在水稻成熟后主要为害 水稻穗部,病穗率在 4.5% ~ 7.9%。稻瘟病又称稻热 病、火烧瘟,在贵州省一般流行年份会造成水稻减产 10% ~ 20%,严重时可导致减产 50% 甚至绝收 [1]。 贵州省水稻稻瘟病以叶瘟和穗瘟为主。叶瘟在贵州省 主要表现为叶边缘呈黄褐色梭形,中间出现灰白色斑 点, 病 斑 背 面 覆 有 一 层 灰 色 霉 层, 严 重 时 病 斑 呈 梭 形 大 条 斑, 叶 片 粘 胶。 穗 瘟 通 常 发 生 在 水 稻 出 穗 后 10 d 左右,发病初期表现为穗颈上出现褐色小点,随 后进一步扩展使穗颈成段变为褐色或黑褐色,造成白 穗或秕谷。 1.2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特点

211128674_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研究

211128674_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研究

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研究杨皓1,王镇2,徐晗1,闫晗1,褚晋1,董海1,白元俊3,缪建锟1*(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2东港市示范繁殖农场,辽宁丹东118322;3辽宁省水稻研究所,沈阳110161)摘要:为明确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提高调查准确性,于2021年开展了辽宁省8个主栽水稻品种稻曲病聚集度类型及抽样方法研究。

结果表明:通过5种聚集度指标、Iwao 回归分析和Taylor 幂法则验证等方法综合确定,辽宁稻曲病病穗和病粒均属于聚集分布型。

病穗是相互吸引的个体群,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点;病粒呈现聚集成堆现象,并且聚集强度随着病株密度的增加而升高。

聚集原因与气象和环境因素有关。

通过对3种不同调查方法进行对比,平行线调查法适合辽宁稻曲病的调查。

用Iwao 理论抽样模型,计算出不同发病程度情况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随着病情的增加,所需抽样数递减,并制作稻曲病序贯抽样表用于指导田间防控。

关键词:水稻;稻曲病;聚集度类型;抽样方法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侵染造成的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在水稻主产区频繁发生,并且危害日益严重,是水稻生产的三大主要病害之一[1]。

稻曲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水稻破口期至抽穗期的天气条件直接影响稻曲病的发生程度,也是造成近年稻曲病年度间呈间歇性爆发的重要原因[2-3]。

每年都对全国水稻产量造成严重损失,其中安徽、湖南和辽宁等省份最为严重,2008~2016年均损失量在10328t~51539t 之间[3]。

掌握植物病害田间分布规律,是植物病害适时防控的基础[4]。

当前对稻曲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性鉴定、毒素、田间防治等方面[5-6],对稻曲病发基金项目: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项目(2021MS0502)。

收稿日期:2022-10-20作者简介:杨皓,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稻曲病及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缪建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稻曲病及研究。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田间抗性鉴定和化学药剂防治研究

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田间抗性鉴定和化学药剂防治研究
5 9 新 香优 2 7 有 6个 品种 自然状 态和 接 种 处 理后 都 未发 病 , 别是 T优 1 1 五 丰 优 9 8 T优 5、 0: 分 1、 9、
2 9 湘晚 籼 1 5、 2号 、 香优 8 、 新 0 T优 7 6 0 。本研 究 还 筛选 了 3 %苯 醚 甲 ・ 0 丙环唑 E 好 力克 , C, 洁苗 , 真
出 版社 , 9 : 2 2 5 1 81 — 1 . 9 7
3 一 8
试验 研究2 1 0. 18
和 化学 药剂 防 治研究 。
摩2琏 i 础
1 的穗 数 、 5粒 有效 穗 数 ; 品种 随机 数 1 每 0穗 , 数 穗 计 粒数 : 计算 平 均 有 效穗 数 、 均 穗粒 数 、 丛 率 、 穗 平 病 病
6个品 种 自然发 病 , 种 处 理后 发 病 更 重, 接 它们 分 别是 两优 培 九 、 莲 优 6号 、 优 6 、 优 1 1 红 汕 3丰 9、
E 2 V4 ; 6个 品种 只 是 在接 种 处理 后 发 病 , 别 是 金 优 2 7 两优 0 9 、 1 、 3 、 6有 分 0、 2 3 V1 1 Ⅱ优 4 6 培 两优 1、
30r d 丙 C青 岛奥迪 斯 生 物科 技 试 验 田设 在 攸 县 城 洁苗 (0 L苯 醚 甲・ 环 E 亩 0m : 4 0r d C青 岛 关镇 万 古桥 村 欧家 组 , 面积 13亩 , - 土壤 属 红壤 土 , 肥 有 限公 司 ) 用 2 l真 彩 (3 L戊 唑 醇 S 亩 5m : 4 力 中等 ,H值 65 土 壤有 机 质含 量 为 31 p ., .%。供 试 品 奥迪 斯 生 物科 技 有 限公 司 ) 用 1 l应 得 2 %悬 陶氏化 学 ( 上海 ) 限公 司 ) 用 2 。 有 亩 5g 种 1个 , 8 株行 距 1 m 1 m。大 田基肥 每 亩施 浮剂 ( 6e x2 . o 0

水稻育种骨干亲本材料稻曲病抗性评价

水稻育种骨干亲本材料稻曲病抗性评价

种 间 品种 整 体 抗 病 性 水 平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异 。本 研 究 结 果 为水 稻抗 稻 曲 病 新 品 种 的培 育 提 供 了 丰 富 的 基 础 材 料 。 关 键 词 :水 稻 ;育 种 亲 本 ;稻 曲病 ;抗 性 评 价
中 图分 类 号 :S 5 1 1 文 献标 识 码 :A
但是8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水稻和籼粳交育成的高产密穗型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及氮肥使用量的不断加大稻曲病的发生日趋严重现发病频率高发病范围广等特点稻曲病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逐渐成为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0研究者对稻曲病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病原物特征11菌毒素15病害发生病害流行及防治技22等方面而寄主抗性鉴定方法23水稻抗病性稻曲病侵染的分子机制25以及抗病基因鉴定与分离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26培育抗稻曲病的新品种是当前防治稻曲病最科学经济和有效的途径而抗源的鉴定筛选与评价又是选育抗病良种的前提和关键2729目前我国多数生产上广泛应用的高产优质杂交稻常规稻品种及其亲本均缺乏对稻曲病的垂直抗性且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也存在显著差30对区试试验品种进行稻曲病抗性鉴定参试品种中有的品种表现出高抗有的品种表现高感
1 7 份 ,占鉴定材料 的 1 4 . 5 3 ;中感 品 种 5 6份 , 占 鉴 定 材 料 的 4 7 . 8 6 ;感 病 品种 4 2份 , 占 鉴 定 材 料 的 3 5 . 9 0 。 研 究 分 析 表 明 , 品种 的 孕 穗 期 一 抽 穗 期 气 候 条 件 及 穗 部 特 征 对 病 害 的 发 生 和 流 行 有 重 要 影 响 ,籼 粳 亚
F u j i a n J o u r n a l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2 0 1 3 ,2 8( 1 0 ) :1 0 2 1 —1 0 2 6 .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抗性评价分级及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

湖南省地方标准DB××/××××—200×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TechnologicalStandradon Rice Varieties against the False Smut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目录。

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学院、湖南省植保植检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二明、肖启明、王金辉、郑和斌。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及评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稻曲病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方法、抗性评价分级及鉴定结果有效性判断。

本标准适用在田间病圃对一季稻(中稻、一季晚稻)和晚稻品种抗稻曲病鉴定和水稻种质抗稻曲病筛选。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条款(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均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种子质量标准GB/T 4401.1-1996.3 术语和定义3.1自然诱发(natural induce)在适宜病害发生的环境和病原物存在的条件下,病原物借自然因素直接或间接传播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

3.2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采取人工方法将病原物直接或间接接种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如喷雾法、涂抹法、注射法、针刺法等。

3.3抗病性鉴定(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通过自然诱发或人工接种等方法,将病原物直接或间接接种到寄主植株或器官上,使其发病,并依据相关的抗性评价标准,来区分品种的抗病性。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一

水稻常见病害种类、诊断及其防控措施一
门亡革菌属。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 有性态
• 担子倒卵形或圆筒形,顶生
2~4个小梗,其上各生一个 担孢子;
• 担孢子单胞、无色、卵圆形。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
1、生理特性:温度:菌丝生长:10~38℃,适温28℃~32℃
菌丝侵入:23~35℃,适温28℃~32℃
菌核形成:12-15开始至40℃,适温28℃~32℃ 致死温度:菌丝:53℃/5分钟;菌核:55℃/8分钟 湿度 RH>96%,当RH<85%,受到抑制 光:对菌丝抑制,对菌核有利 pH:范围 2.5~7.8,适合:5.4~6.7 盐碱:含盐大于0.01%不利于菌丝生长和侵入。 2、寄主范围:广泛,是典型的多主寄生型病菌。
1)慢性型:典型症状,病斑梭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中毒
部),内圈为褐色(坏死部),中央灰白色(崩溃部),病斑 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天气潮湿时病
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三部一线”为慢性病斑的主要特征。
水稻稻瘟病
水稻稻瘟病
2)急性型: 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不规则圆形或近圆形,叶
水稻稻曲病
一、症状
稻曲病:它不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而且污染稻米。稻曲病
还会产生毒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防治水稻稻曲病非
常必要。 症状:只发生于穗部,一般在水稻开花至乳熟期发病。初期 病粒颖壳张开露出淡黄带青色的小型块状突起物,之后渐 膨大,包裹全粒,颜色为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黑色粉 末。
水稻稻曲病
水稻常见病害
水稻常见病害约有36种。其中真菌性病
害17种,假菌性病害2种、细菌性病害5
种,病毒病4种,线虫病3种,生理性病 害3种,类菌原体病2种。

贵州中高海拔地区优质水稻品种主要性状筛选试验

贵州中高海拔地区优质水稻品种主要性状筛选试验

149实验研究贵州省是全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之一,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2.8%。

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多样性的土壤类型为优质水稻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造就了贵州优质稻米的悠久历史。

区域性的生态特点和土壤类型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因素的综合反应;黄宗洪等通过相同品种不同生态区域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米质的各项主要指标在不同生产区域均不相同;水稻的丰产性、抗逆性及品质除受品质的遗传基因控制外,在生产过程中的栽培措施、土壤及气候环境因素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大;海拔不仅仅是影响水稻株形和生理变化,也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素,赵国珍等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地区,海拔显著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

为此,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安顺市农科院2020年从从省内外引进12个不同类型的优质水稻品种在1400m海拔进行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推广,旨在为贵州中高海拔地区优质稻生产提供栽培技术服务。

1.材料与方法1.1参试品种征集省内外国标三级以上杂交水稻 、粳稻12个品种进行试验,分别是 :19-1081(外观品质好,香味浓郁)、金秋香优1079(国标二级)、T香优557(国标一级)、桃优香占(第一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鉴评金奖品种)、泰优390(国标一级)、玉针香(第一、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鉴评金奖品种)、又香优龙丝苗(广西十大优质稻品种)、香早优2017(国标三级)、广8优香丝苗(广西十大优质稻品种)、楚粳28 (国标一级)、南粳9108(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鉴评金奖品种)。

对照选用宜香优2115(四川省第六届“稻香杯”优质米特等奖品种)、1.2试验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为0.02亩,呈长方形,每小区栽8行,每行40窝,每窝插2粒谷秧,栽插密度为(6+9)×5寸,重复间、小区间设走道0.5米,四周插有保护行。

移栽后,按统一标准定点定时调查Ⅰ、Ⅲ重复各小区10窝的分蘖动态,至总苗下降止。

遵义市主要杂稻品种对稻瘟病田间自然抗性鉴定

遵义市主要杂稻品种对稻瘟病田间自然抗性鉴定
杀虫 单和 吡虫啉 防虫 。
1 3 监测方 法 .
生 产中使用 的水稻 品种对稻 瘟病 的 田间 自然抗 性 。 在遵义市 生产 上种 植 的杂 稻 品种很 多 , 在 生 产 但
中对 稻瘟病具 有抗性 的品种 很少 。为 了搞 清本 市生产
上使用 的水稻 品种 对稻 瘟 病 的 田 间 自然 抗 性 , 以指导 水稻 生产 。于 20 06年 , 对遵义 市农业 局种子 站提 供 的

12 1 鉴 定 圃的设 置 ..
内香 优 1 、D 1 、 8号 S 一9 冈优 2 、 2 中优 8 、 5 金优 57 富优 2、 9 8 Ⅱ优 5 、 7、 8 准两优 57 冈优 57 金优 17 冈优 2、 2、 1、 20 、 优 1 、 0 9华 号 T优 88 、 06 Q优 1 、 号 Q优 2号 、 Q优 5 号、 Ⅱ优 l 、 3 宜香 9号 、 优 2号 、 标 冈优 17 、 57 协优 57 2、 中优 88 汕优 联 合 9号 、 优 多 系 1 、 3、 菲 号 黔优 联 合 9 号 、 优 1号 、 优 1、 香 优 6号 、Ⅱ优 明 8 、 富 D 3川 6 金 优 75 冈优 68 川 丰 5号 、 2、 0、 T优 20 遵 优 3号 、 1、 国 香 5号 、 协优 5 、 优 7 、 香优 1 、 7威 7宜 O号 内香 优 9号 、
问题探讨
王家 品 等 : 遵义 市主要 杂稻 品种对稻瘟病 田间 自然抗性 鉴定
遵 义 市 主 要 杂稻 品种 对 稻 瘟病 田间 自然 抗 性 鉴定
王家 品 江 健 刘 , 。

( . 义职业 技术 学 院 , 贵州 遵义 5 3 0 ; 2 贵州 省湄潭 县植保 站 , 贵州 湄潭 5 30 ) i遵 6 0 0 . 630

修文县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修文县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

修文县水稻新品种对比试验闵国凤 1,班正莲2(1. 贵州省修文县龙场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修文 550200;2. 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洞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修文 550200)[摘 要]为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加快推进优质稻品种替换,筛选出适宜修文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2022年引进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香两优贵福占,M 两优152、内6优6 368三个品种生育期较适中,丰产性较好,抗病抗逆性较强,香两优贵福占生育期156 d ,有效穗16.8万穗/667m 2,穗实粒数142.7粒,千粒重28.9 g ,产量697.0 kg/667m 2,稻瘟病轻感,未感稻曲病;M 优152生育期149 d ,有效穗16.5万穗/667m 2,穗实粒数147.1粒,千粒重28.1 g ,产量677.0 kg/667m 2,稻瘟病轻感,未感稻曲病;内6优6 368生育期165 d ,有效穗16.0万穗/667m 2,穗实粒数137.9粒,千粒重30.1 g ,产量643.7 kg/667m 2,稻瘟病轻感,未感稻曲病。

香两优贵福占,M 两优152、内6优6 368适宜在修文县推广种植。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品比试验[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24)02-0029-0009-03修文县地处贵州省中部,隶属贵阳市管辖,是贵阳市农业县之一。

水稻是修文县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2 800 hm 2,近年来由于市场上水稻新组合繁多,农民购种较难选择,影响水稻生产的有序进行。

因此,推进种业振兴,强化品种更新,筛选出适宜修文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对修文县水稻生产发展和粮食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方案,为修文县来年选择水稻主栽品种提供依据,对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考察其在修文县的种植表现。

2021年贵州省早熟水稻品种鉴评试验

2021年贵州省早熟水稻品种鉴评试验

2021年贵州省早熟水稻品种鉴评试验作者:***来源:《南方农业·下》2024年第05期摘要为鉴定评价早熟水稻品种在贵州省不同生态区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及米质,以香早优2017为对照,研究香优/美兰丝苗、金试早1号、荷优利禾3个早熟水稻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生育期、米质等表现。

结果表明,香优/美兰丝苗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668.65 kg;金试早1号穗长、总粒数和实粒数最高;香早优2017(CK)有效穗为16.3万穗、千粒重33.0 g,在这两项的表现最好;香优/美兰丝苗生育期最长,为154.9 d,但米质较好;荷优利禾在稻瘟病自然鉴定、人工接种鉴定、综合抗性评价、耐冷性自然鉴定综合评价中抗性最佳。

根据试验结果,在不同区域海拔条件下,香优/美兰丝苗表现较好,适宜在贵州省推广种植。

关键词水稻;产量;农艺性状;抗性;米质;贵州省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10.003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的根本。

我国人口基数大,可耕种面积少,因此需要选育出产量高、抗病强的作物品种,以确保粮食安全。

我国一直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而推动增产增效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目标,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就明确提出支持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为早熟水稻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在政策导向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早熟水稻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在满足粮食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在水稻基因组学、分子育种、栽培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为早熟水稻品种的鉴评提供了科学依据。

品种鉴评试验可以评价早熟水稻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可以缩短水稻生育期,提高种植效率,增加产量,从而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助力乡村经济振兴;此外,通过推广优质早熟水稻品种,可提升粮食品质,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同时稳定粮价,保障粮食安全。

66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田间抗性的评价

66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田间抗性的评价

66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田间抗性的评价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水稻稻曲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稻曲病,需要评价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

在稻曲病的评价研究中,一般通过观察病症发生的程度和病害指数来评价不同品种的抗性。

病症发生的程度可以通过叶片上的病斑数量、大小和形态来评价,病害指数则是根据病症发生的程度编制的一个数值化指标。

病害指数越低,说明该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越强。

评价66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田间抗性时,首先需要选择一块病症较重的田地作为实验田,然后将不同品种的水稻杂交或引种到该田地中。

一般将每个品种设计3个重复,以减少随机误差。

在水稻生长期间,需要定期观察每个品种的病症发生情况,并记录病斑的数量和大小。

观察期一般持续到稻谷开始成熟收割。

在每个观察期结束后,需要根据病斑的数量和大小计算病害指数。

病害指数计算公式为:病害指数= Σ(病斑数量 ×病斑级别)/(总叶片数 ×病斑最大级别) × 100。

其中,病斑级别根据病斑的大小和形态划分为不同等级,总共有4个级别,病斑最大级别为4。

根据经验,定性评价不同级别的病斑大小和形态,以确定病斑级别。

通过对66个水稻品种的观察和病害指数的计算,可以得到不同品种对稻曲病的田间抗性评价结果。

根据病害指数的大小,可以将品种分为抗病、中抗病和感病等级。

抗病品种的病害指数较低,表明其对稻曲病具有较强的抗性;中抗病品种的病害指数适中,表明其对稻曲病有一定的抗性;感病品种的病害指数较高,表明其对稻曲病较为敏感。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选择抗病品种用于生产和育种。

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够减轻稻曲病对水稻的危害,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对于感病品种,可以通过杂交或转基因技术改良其抗性,以提高水稻的耐病性。

总结起来,评价66个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田间抗性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察病症发生情况、统计病斑数量和大小以及计算病害指数。

湄潭县部分杂稻品种田间抗稻瘟病性鉴定

湄潭县部分杂稻品种田间抗稻瘟病性鉴定

湄潭县部分杂稻品种田间抗稻瘟病性鉴定
冯雪松;江健;刘霞;詹金碧;何海勇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01
【摘要】为了给水稻品种在生产栽培上的合理布局和品种搭配提供依据,2005年和2006年对贵州省湄潭县部分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田间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湄潭县推广的22个水稻品种中没有表现抗病的品种出现.最好的抗性表现也只达到中抗,其中福优325和川香优6号的抗性水平相对较好(2年均为中抗),其抗性比较稳定,可在稻瘟病综合防治中作为抗病品种布局搭配种植.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冯雪松;江健;刘霞;詹金碧;何海勇
【作者单位】贵州省湄潭县植保植检站,贵州,湄潭,564100;贵州省湄潭县植保植检站,贵州,湄潭,564100;贵州省湄潭县植保植检站,贵州,湄潭,564100;贵州省湄潭县植保植检站,贵州,湄潭,564100;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部分马铃薯主栽品种田间抗晚疫病性初步鉴定 [J], 詹金碧;江健;石声俊;冯雪松;刘霞;吴石平;何海永
2.遵义市主要杂稻品种对稻瘟病田间自然抗性鉴定 [J], 王家品;江健;刘霞
3.杂交中稻品种抗稻瘟病田间鉴定试验 [J], 许云峰
4.水稻新品种田间自然病圃抗稻瘟病性鉴定 [J], 龙厚志;罗红兵;龙胜金
5.水稻新品种田间自然病圃抗稻瘟病性鉴定 [J], 龙厚志;罗红兵;龙胜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省抗稻瘟病稻种资源的鉴选

贵州省抗稻瘟病稻种资源的鉴选

贵州省抗稻瘟病稻种资源的鉴选鄢小青;陈惠查;阮仁超;黎小冰;焦爱霞;谭金玉;陈能刚【摘要】经过多年在稻瘟病圃中自然发病鉴定筛选出60份抗性较强的水稻种质资源,为贵州稻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亲本材料.筛选出的大部分核心材料穗瘟在7级以上,其中穗瘟为1级的材料有15份,穗瘟为3级的材料有23份,穗瘟为5级的材料有14份,穗瘟为7级的材料有7份,穗瘟表现为9级的只有1份.测交试验显示:F1代表现最好的材料有12份;F1代结实率高于50%的材料有17份;结实率低于5%的材料有10份.【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7(036)009【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稻种资源;稻瘟病;水稻【作者】鄢小青;陈惠查;阮仁超;黎小冰;焦爱霞;谭金玉;陈能刚【作者单位】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阳550006;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阳550006;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阳550006;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阳550006;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阳550006;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阳550006;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贵阳55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S435.111.4+1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选育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途径[1]。

抗病种质资源的发掘、研究与利用是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的重要基础。

世界各产稻国均十分重视抗源筛选利用,培育抗病品种,并已取得成效。

20世纪60年代国际上就开展了稻种资源抗13种病害和13种虫害的系统性评价。

IRRI对36 305份资源评价中有26.2%属抗,IITA(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对1 531份资源评价中有10.9%属抗,一大批优良的抗源被发掘,如具持久抗瘟性品种Moroberekan,OS 6,IR 36,IR 42,Milyang 30,Milyany 42,Tetep、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等[2]。

贵州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贵州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

贵州部分水稻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评价刘晋;桑维钧;金星【摘要】在分析湄潭县稻瘟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得出贵州省部分主栽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类型.结果显示,多数品种不抗稻瘟病或田间抗性表现较差.57个参试品种中,有56个对稻瘟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病性,其中42个表现为感病(S)或高感(HS).通过对比近年抗性监测结果发现,金优117、Ⅱ优162、Ⅱ优58等品种的抗性已逐渐退化或丧失.试验讨论了优质稻稻瘟病的重发原因,并对优质稻生产提出了建议.【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09(000)002【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贵州【作者】刘晋;桑维钧;金星【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水稻稻瘟病 (Magnaporthe grisea,Anamorph:Pyricularia grisea)是我国南北稻区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常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流行年份重病地区一般减产10% ~20%,重的达40% ~50%,局部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品种抗稻瘟病的性状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抗病能力强的品种经多年种植,受其自身遗传变异以及外界因子的影响,抗性可能会减弱甚至完全丧失而成为“感病”品种。

大面积长期种植单一品种易造成病害流行,损失严重。

近年来,贵州省植保植检站在湄潭、遵义、麻江、安龙等县建立了稻瘟病抗性监测圃。

选用贵州省主要推广的水稻品种开展对稻瘟病的抗性监测和对比试验,以摸清贵州省水稻主要栽培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情况,为今后生产上品种合理布局及对稻瘟病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试验以2008年湄潭县试验数据为基础,结合面上普查,综合评价部分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情况。

1.1 试验品种中优系列、金优系列、Ⅱ优系列、黔优系列、冈优系列、川优系列、宜香优系列以及K优21、协优336、菲优600、泸香615、大粒香等其它品种共计57个,以本地糯、川糯等高感品种作对照。

贵州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贵州农业委员会

贵州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贵州农业委员会

2018年贵州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贵州农业委员会附件2:2018年贵州省初审通过的主要农作物品种简介一、水稻品种名称:9香优139(区试名称:惠优139)申请者:铜仁鑫天地农业发展育种者:铜仁鑫天地农业发展、湖南粮安种业科技、铜仁市农业科教信息站品种来源:9香A×R139特征特性: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

全生育期为152.4天,与对照F优498相当。

株高121.6厘米,株叶型较好,茎秆较坚韧;叶色绿,剑叶挺直;叶鞘、叶缘紫色。

分蘖力中等,亩有效穗15.1万。

穗型较大,穗实粒数为155.5粒,结实率80.0%,千粒重30.7克。

粒型较长、粒重大,颖尖紫色、无芒、后期转色好。

201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试,米质主要指标为:出糙率81.6%,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0.3%,垩白粒率59%,垩白度13.2%,粒长7.3毫米,长宽比3.2,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碱消值级5.0,透明度2级;食味鉴评77.7分。

稻瘟病抗性鉴定2016年综合评价“中感”;2017年综合评价为“中抗”。

耐冷性鉴定2016年表现为“较弱”;2017年表现为“弱”。

产量表现:2016年省区试迟熟F组初试平均亩产639.49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80%,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省区试迟熟A组续试平均亩产666.64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4.21%,达极显著水平。

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53.07千克,比对照增产4.50%。

20个试点15增5减,增产点次达75%。

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3.82千克,比对照F优498增产11.37%,6个试点全部增产。

栽培要点:1、清明节前后播种,播种前晒种、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科学肥水管理,培育多蘖壮秧。

2、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或两段育秧,秧龄不超过40天。

3、合理密植。

宽窄行栽插方式,每亩1.2~1.5万穴,随海拔升高或肥力降低增加种植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 0 r l ● C e I n a I l s e S m Ut J ● l n I J … Ul Z n0U
H E Ha i — y o n g , T A N Q i n g — q u n , C HE N Xi a o - j u n , Y A N G X u e - h u i , WU S h i - p i n g ,
摘要: 【 目的 】 探明贵州省水稻 主栽品种对稻 曲病 的抗性程度 , 为抗病 品种 的选 择及水稻 品种 的推广布局提供参 考依据 。 【 方法 】 利用人工 培养 的稻 曲病菌分生孢 子悬 浮液 , 采用 人工注射穗苞接种 的方法对贵州省2 0 个水稻 主栽 品 种 进行抗稻 曲病 性鉴定 。【 结果 】 2 0 个 品种 中对稻 曲病 抗性最强 的是福优 1 0 2 , 其发 病率为 1 5 . 4 0 %, 平均稻 曲球数 为 0 . 3 粒/ 穗, 综合抗性 指数为3 . 0 , 抗性综 合评价 为 中抗 ( MR) ; 其 次是T 优2 7 2 , 发病 率为2 3 . 1 0 %, 平均 每穗病粒 数为0 . 5 粒, 综合抗性 指数 为4 . 1 , 抗 性综合评 价为 中感 ( MS ) ; 有7 个 品种表 现为感 ( s ) , 1 1 个 品种表现 为高感 ( H S ) , 发病 率和 平均病粒数 最高达8 6 . 7 0 %和8 . 2 粒/ 穗 。【 结论 】 目前贵州省水稻 主栽 品种 对稻曲病的抗性水平相对较低 , 2 0 个参试品 种 中仅有福 优 1 0 2 表现 为中抗。在稻 曲病 常年 发生 严重的地区 , 可选 择抗性相对较强 的福优 1 0 2 种植 。
Ab s t r a c t : 【 O b j e c t i v e 】 T h e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m a i n r i c e c u h i v a r s t o i r c e f a l s e s mu t i n G u i z h o u w a s a s c e r t a i n e d t o p r o v i d e r e f e r -
关键词 : 水稻 ;主栽 品种 ;稻 曲病 ;抗性鉴定 ;贵州省
中 图分 类 号 : ¥ 4 3 1 . 1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1 1 9 1 ( 2 0 1 3 ) 0 6 — 0 9 3 9 —nC J ● ● at J ● l 0n anc 1 I e VaI ● Uat J ● l 0n 0I ^ - r e s ● i ・ s t anc e ot ^ m a l ● n r ● l c e c ul ’ t ・ ‘ i var s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1 1 9 1 . 2 0 1 3 . 6 . 9 3 9
贵州省水稻主栽品种抗稻 曲病性鉴定与评价
何 海永 ,谭 清群 ,陈小均 ,杨 学辉 ,吴 石平 ,王莉爽 ,袁 洁
(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阳 5 5 0 0 0 6 )
f a l s e s mu t w a s i d e n t i i f e d b y a r t i f i c i a l i n j e c t i o n i n t o p a n i c l e b e f o r e l f o w e r u s i n g c u h u r e d c o n i d i a s u s p e n s i o n . 【 R e s u l t ] O f t h e 2 0
e n c e ¥f o r t h e s e l e c t i o n a n d 1 a y o u t o f i r c e c u h i v a r s i n G u i z h o u P r o v i n c e , 【 Me t h o d 】 e d i s e a s e r e s i s t a n c e o f 2 0 c u h i v a r s t o i r c e
c u l t i v a r s , F u y o u 1 0 2 wi t h mo d e r a t e r e s i s t a n c e(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r e s i s t a n t i n d e x _ 3 . 0 )w a s t h e mo s t r e s i s t a n t ( 1 5 . 4 0 %) , i n wh i c h
WANG L i - s h u a n g , YUAN J i e
( G u i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l a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 G u i y a n g 5 5 0 0 0 6 , C h i n a )
南方农业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E R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2 0 1 3 , 4 4 ( 6 ) : 9 3 9 — 9 4 2
I S S N 2 0 9 5 —1 1 9 1;CODEN NNXAAB ht t p: I l www. n f n y x b. c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