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技术方案
水准测量技术方案一、引言水准测量技术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的方法,常用于工程建设、地质勘探、地形测绘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水准测量的原理、仪器设备以及测量过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二、原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力的垂直方向来确定不同测点之间的高差。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个基准点作为起点,然后利用水准仪测量其他各点与基准点的高差,从而确定各点的高程。
三、仪器设备1. 水准仪: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的主要仪器。
它包括望远镜、水平仪、垂直仪等部件,可以测量地面的水平线和垂直线,从而确定测点的高差。
2. 水平尺:水平尺用于测量水准仪的水平线,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 高差棒:高差棒用于在不同测点上测量高差,通常采用可伸缩的设计,便于测量不同高度的点。
四、测量过程1. 设置基准点:首先需要选择一个稳定、易于测量的基准点,可以选择已知高程的点或者使用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
2. 建立水准路线: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水准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并在两点之间选择适当数量的测点。
3. 进行观测:在每个测点上,将水准仪设置水平,观测测点和基准点之间的高差。
同时,使用水平尺检查水准仪的水平度,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 计算高差: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各点的高差。
可以采用前视法或后视法进行计算,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5. 检查和校正:在测量结束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注意事项1. 环境条件:水准测量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需要避免大风、震动等干扰因素,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 仪器校准:定期对水准仪和其他测量设备进行校准,以确保其准确性。
3. 测量精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
对于一些较高精度要求的工程,可能需要采用更精密的仪器和测量方法。
4. 数据处理:在测量结束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平差和精度评定等,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5. 安全措施:在进行水准测量时,需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面相对高程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工程测量中较为简单的高程控制。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测量操作。
以下是四等水准测量的一般规范。
一、仪器和设备1. 使用精度符合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的水准仪、测杆、三脚架、反光板等设备,并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二、测量前的准备工作1. 在测量区域选择合适的基准点和监测点,确定测量线路,并编制测量方案。
2. 清理测量线路上的障碍物,保持测量视线畅通,并在需要的地方设置转点和基准点。
3. 在每个监测点上设置固定点,并进行编号和标识。
三、测量操作1. 首先进行水准仪的精密调平,保证水准仪的水平度。
2. 使用测杆在各个监测点上进行读数,同时进行板面校正和零位调整。
3. 每次观测前后都要进行查看,保证读数准确无误。
4. 在不同高程点上进行反光板的移动,分别进行前视和后视观测。
5. 进行远景观测时,要注意防止光线反射,避免误差的发生。
四、数据处理和计算1. 对每个监测点的观测数据进行逐个比较和验证,发现异常数据时要进行重新观测。
2.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各监测点之间的高差和高程差,同时计算出误差和精度等指标。
3. 根据测量结果绘制高程平面图,并编制相应的测量报告。
五、质量控制1. 测量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具备一定的测量经验和操作能力。
2. 进行质量控制的同时,要进行各个流程的验收和评估,确保测量过程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3. 针对测量结果进行回顾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六、安全措施1. 在进行测量操作时,要注意人身安全,穿戴合适的劳保装备。
2. 注意环境和天气的变化,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测量操作。
综上所述,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需要严格操作的测量工作,只有按照规范进行测量操作,才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正确的高程数据。
同时,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的落实也是十分重要的。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1、简介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汇总、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标准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新绘制或改绘自然科学类及利用水准测量技术支持的工程项目的测量。
2、术语
(1) 水准测量: 指在平地或高程较低的陡坡上对水准线以及高程点进行测量、校准和绘制。
(2) 机械控制水准测量: 指利用水准仪或经纬仪进行水准测量,包括基础控制测量、联网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和大地平差。
(3) 国家三等水准测量: 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普通水准测量,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一般水下测量的要求,它的准确度要求较低。
3、权限
任何取得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许可的机构或者从业人员,都可以从事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活动。
4、设备
国家三等水准测量可以使用机械控制水准仪,它的准确度达到1:5000。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则可以使用激光投影水准仪,其准确度可达到1:10 000。
5、测量程序
(1) 测量预备工作: 首先要完成作业方案的编制以及相关设备的准备及检查工作,以及对特殊情况的考虑,以确保测量质量。
(2) 测量实施: 按照作业方案要求检查设备,校核照明条件和测量精度,依次进行机械控制、联网控制、控制测量和大地平差等流程,完成测量任务。
(3)后续处理:将测量结果进行核对,绘制及提交水准测量报告。
6、误差控制
测量过程中的各项精度和误差均按照规定的水准精度进行检查和确认,异常应及时报告以便采取处理措施,以保证作业质量。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一)观测方法1.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
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
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3)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4)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3)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4)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1)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2)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3)照准前视尺黑面,按2)款操作;4)照准前视尺红面,按2)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5)照准后视尺红面,按4)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因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
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
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5、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
每一测站按规定的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左路线的观测。
(四)间歇与检测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16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2016一、总则(一)为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确保国家一类、二类水准仪器的建立及其所得数据的准确性,本规范规定了国家一类、二类水准仪器的建立及其精度测试、校正及检定要求。
(二)本规范适用于国内各类正式举行水准测量的国家机关或单位使用的一类、二类水准仪器,也适用于其它单位、机关于竣工测量、修缮水准、历史文物加固及灾害测量等工作开展的一类、二类水准仪器二、术语1、一类水准仪器:满足国家量器具质量规定及本规范要求,可用于平差计算,精度可达千分之一以上,按实测线路长度精度设计,监控罗盘、激光、跟踪记录系统等。
三、水准仪器的使用(一)使用仪器前,应按本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校正及检定,经检定合格的仪器准确度的误差低于本规范规定的要求,方可使用。
同时,除经有关部门批准外,不能进行更改、改装用于更高精度的水准测量,仪器损坏时同样要进行校正及检定。
(二)使用仪器时,应每次开始工作前,先进行快速检查和慢速校核,以及定期重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仪器及其部件的故障,及时更换或维护。
(三)仪器在运输中有严重振动时,应暂停使用,重新校正和检定后方能够使用。
四、保管与设备(一)水准仪器的保管应位于温度较低、湿度较小、无强电磁干扰及其它有害因素的环境,以避免影响水准仪器准确度和使用寿命。
(二)水准仪器应定期进行清洁保养,以使其始终保持完好的状态。
(三)水准仪器经校正及检定后应附上检定证书,并在仪器上安装org密封印章,本规范规定的校正及检定质量要求以检定证书为准。
(四)水准仪器应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其正确的使用,神志要求的收集与使用记录,以及及时的校正及检定,并不断地完善与改进。
五、水准仪器的校正及检定(一)定期检定:水准仪器寿命期满(经使用到第一次法定期检定前)经过若干次检测后,应每一年进行检定一次,在法定期限内经检定合格根据使用情况可顺延上次检定期限至六个月,二级水准仪器至一年,其限值不得超过其准确度规定结果双倍。
工程现场水准测量步骤(四等)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2)]X100m前视距(10)=[(4)—(5)]Xl00m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11)=(9)—(10)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引言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国家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的测量。
其精度和精密度要求高,对全国测绘工作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国家对三四等水准测量工作的规范十分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测量规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和目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对地球表面高程的测量,通常在大地测量网中进行。
其目的是确定地表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为工程测量、地质勘探、测绘建设等提供高程控制,为国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分类和特点1.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高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高,通常用于巨细地貌、测量较高精度的建筑工程等需要高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2.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中等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适中,通常用于一般地貌、普通建筑工程等需要一般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特点包括:(1)精度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高,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测绘工作的严格要求;(2)数据量大:由于测量需要覆盖较大范围的地域,因此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量较大;(3)工作量大: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数量的测量人员及设备;(4)成本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本较高,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1.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理想的参考曲面,它与地球的真实形状比较接近。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的等势面,它控制着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
2.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对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进行测量。
常见的高程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高程传感器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通过在不同地点设立水准点,用水准仪观测两个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从而确定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3.大地水准面的建立大地水准面的建立是通过连接各个水准点,确定它们之间的高程差,为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提供基准。
同时,大地水准面的建立还需要考虑地球的形状、重力场、潮汐等因素。
最新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 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表 1∆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表 2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表 3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 4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地面的高程差异。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相应的测量规范。
以下是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一、设备要求1.水准仪:应具备高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常用的有电子水准仪和气泡式水准仪。
2.测量标尺:应具备较高的刻度精度,常用的有金属标尺和玻璃标尺。
3.固定基准点:应选取稳定、不易受影响的地点作为基准点,如高耸建筑物或稳固的岩石。
二、测量方法1.基线测量:选取合适的基线进行测量,基线的长度应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测量时,应避免测量基线两端同时受到显著的地面变形或振动影响。
2.支点设置:在测量线上设置一系列支点,支点应均匀分布,并且要有足够的稳定性。
3.望远镜高差观测:连续观测不同支点间的高差值,并记录观测结果。
观测中,应注意仪器垂直度和视线稳定性的保持。
4.误差控制:应根据测量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控制误差的方法,如观测重复、平差处理等。
三、测量精度要求1.望远镜高差观测的精度要求为±(0.02+0.001H)毫米,其中H 为测量高差的高程差值。
2.基线测量的相对误差要求为0.003%,即测得的基线长度误差不得超过标称长度的0.003%。
3.测量结果平差后,应控制闭合差小于基准误差的10倍。
四、数据处理1.测量数据的处理应采用适当的数理统计方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结果的计算和处理应利用专业的测量软件或工具,避免人为误差的引入。
3.测量结果应进行审查,对异常值和明显偏差进行排除和修正。
五、报告和记录1.二等水准测量的结果应编制成测量报告,报告中应包含测量方法、观测数据、误差分析和结果计算等内容。
2.测量数据和相关资料应进行归档存储,以备后续参考和查询。
总之,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依据,测量人员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1. 二等水准测量概述说到二等水准测量,哎呀,可能有些小伙伴听了就觉得枯燥无味,其实它可不是那么简单哦。
简单来说,二等水准测量就是为了测量地面高低差而进行的一种技术手段,目标就是要准确无误。
想象一下,像我们要测量一座山的高度,或者一个河流的水位,这可是关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
测量可不是随便一量了事的,这里面有一套讲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中的技术要求,保准你听了不打瞌睡。
2. 技术要求详解2.1 仪器选择首先,咱们得说说仪器,二等水准测量离不开的就是水准仪。
这家伙可是测量高差的“神器”,能精准到毫米,真是神奇!不过,选择仪器可不能随便,得挑那些性能稳定、精度高的,像买衣服一样,不选不合适的牌子。
比如,常见的光学水准仪和电子水准仪,各有各的优缺点。
光学水准仪呢,操作简单、便宜,但在光线不好或者远距离时,可能就不那么给力了。
而电子水准仪则是“高科技”,数据处理快,可惜价格有点小贵,适合预算充裕的朋友们。
2.2 测量环境接着,咱们再来聊聊测量环境。
二等水准测量可得选个好地方,首先是地面要平整,这样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想想,如果你在一块不平的地上测量,结果肯定是“南辕北辙”,所以选址可马虎不得。
再者,天气也是关键因素,阴雨天气可不是好日子,湿气大,测量误差容易就上来了。
最理想的环境呢,就是晴天,风和日丽,当然,没大风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数据可能就像在风中飘,飘得你根本无法把握。
3. 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1 观测方法在进行观测时,咱们可得认真些。
这可不是随便瞄一眼就能得出结论的,得有系统的方法。
比如,通常会采用前视、后视的方法,每一个点都得仔细记录,就像记账一样,不能漏掉。
每次测量前后,还得进行仪器的校准,确保它们的“脾气”都在正常范围内,这可比照镜子还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3.2 数据处理最后,数据处理也是一门大学问。
收集完数据后,得把它们一一整理,像拼拼图一样,才能看到全貌。
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要求
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及要求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一等、二等要求:光学水准仪:往测时奇数站顺序为:后—前—前—后;往测时偶数站顺序为:前—后—后—前;返测时,奇、偶测站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测站相同;数字水准仪:往、返测奇数站顺序为:后—前—前—后;往、返测偶数站顺序为:前—后—后—前三等要求:后—前—前—后四等要求:后—后—前—前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不应超过下表规定:水准仪i角检验: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每天检校一次i角,气泡式水准仪每天上、下午各检校一次i角,作业开始后的7个工作日内,若i角较为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一次。
数字水准仪,整个作业期间应每天开测前进行i角测定。
若开测为未结束测段,则在新测段开始前进行测定。
观测方式:一、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同一区段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在每一区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随后再连续进行该区段的返测(或往测)。
若区段较长,也可将区段分成20km—30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种里程的总站数,一等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20%,二等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30%。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应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测站视线长度、视距差等要求单位:米测站观测限差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应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以下是 8 条关于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1. 水准测量时,仪器得摆稳当啊!比如说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稳怎么行呢?咱在测量的时候,如果仪器晃晃悠悠的,那测出来的数据能准吗?肯定不行呀!所以仪器的稳定至关重要。
2. 你知道吗,读数得读仔细喽!这就好比咱们看书,一目十行能行吗?读数不准确,那后面的工作不就都乱套啦!比如看到一个数值,可千万不
能读成哇!
3. 测量的路线规划也很重要呀!这就像走路一样,得有个明确的方向。
如果路线乱七八糟的,不仅耽误时间,还可能出错呢!比如说一会儿走直线,一会儿又绕弯,这不是找麻烦吗?
4. 立尺的位置得选对哦!想象一下,就好像是给运动员安排跑道,位置不对怎么比赛呢?立尺偏了那么一点,测量结果可能就差好多呢!
5. 水准测量不能着急呀!急急忙忙的能做好吗?就像做饭,火急火燎的能做出美味佳肴吗?得一步一步慢慢来,稳稳当当的。
6. 数据记录可千万别出错啊!这就像是记账,记错了可就麻烦大啦!比如说把 5 写成 6,那后面的分析不就都错啦!
7. 对环境因素也要注意呢!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好像是戴着墨镜看东西,能看得清楚准确吗?风大呀、雨大呀,都可能会影响测量的精度。
8. 测量人员的操作得规范呀!这就如同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
要是随心所欲地操作,那测出来的数据还能靠谱吗?不规范的操作绝对不行哟!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每一项都很关键,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一定要特别认真、严谨地对待!。
四等水准测量程序及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程序及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见的地理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高程。
下面是四等水准测量的一般程序和技术要求:
1. 准备工作:确定观测线路,并进行勘测、测量设备的校准和检查,确保测量器材正常工作。
2. 设置控制点:根据测量需要,在测线两端或途中选择一些控制点,确定其坐标和高程。
3. 建立基准点:选择一处基准点,确定其精确的高程数值,并建立起基准点到观测点之间的连接。
4. 观测点设置:沿着测量线路,在控制点之间设置一系列观测点,并测量其高程。
5. 高程观测:使用合适的水准仪测量各观测点的高程,记录测量数据。
6.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出每个观测点的高程。
7. 检查和校验: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绘制高程图:根据观测点的高程数据,绘制高程图,反映地形地貌的变化。
技术要求:
1. 测量仪器:使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水准仪进行测量。
2. 观测点设置:观测点应设置在地面平稳、无障碍的地方,避免地质变化大的区域。
3. 观测精度:观测精度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通常要求误差小于正负一厘米。
4. 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确保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每个测量步骤都应进行质量控制,记录数据、观测条件和操作步骤,以备查询和审查。
总之,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测量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注意安全措施,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测量人员的安全。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引言水准测量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用于确定不同地点之间的高差差异。
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际上广泛采用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进行测量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相关内容。
二、测量设备的要求1. 水准仪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的主要设备,它应符合一定的精度要求。
在一二等水准测量中,要求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其精度应达到国际标准要求。
2. 测量杆测量杆是用来测量高差的工具,应具备一定的刻度精度和防护措施。
在水准测量中,测量杆应满足国际标准规定的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三角架三角架是支撑水准仪和测量杆的重要设备,其稳定性和高度调节功能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二等水准测量中,要求使用稳定性良好的三角架,并确保其高度调节功能可靠。
三、测量过程1. 设定基准点水准测量的第一步是设定基准点,即选取一个已知高程的点作为起点。
基准点的选择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应使用基准点检查仪进行验证。
2. 建立测量网在测量区域内,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测量网,确定测量点的布设位置。
测量网的布设应均匀、合理,避免局部高程差过大或过小的情况。
3. 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网的布设,使用水准仪和测量杆进行测量。
每个测量点应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同时,要进行后视和前视观测,以检查测量的准确性。
4. 数据处理完成测量后,需要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各个测点的高程值。
数据处理的方法应符合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并且要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
四、误差控制为了确保水准测量的准确性,需要进行误差控制。
误差控制包括仪器误差、环境误差和人为误差等方面。
在测量过程中,应定期检查仪器的精度,避免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
五、质量控制水准测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工作,需要严格控制质量。
质量控制包括测量设备的校准、数据的验证和测量过程的标准化等方面。
4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丁观测的地方。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参看表 6.6,在观测中,每一测站的技术要求见表6.14。
孕雄褪戏3/rpa 靴线曷度/til前后视玲混是察机X/m■------ 一一.姓*一,:/imtn打黑Efii fl!rt毛之E:/rhin三遗.W皎餐3W -< J.rt $m 0.2W $«10W 5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一)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活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若用普通DS3水准仪观测,则应注意:每次读数前都应精平(即: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
如果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则无需精平(测量原理详见第二章),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下介绍用双面水准尺法在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①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表6.15)中(1)、(2)、⑶;②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4)、(5)、⑹;③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④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裘h- 15 四等水准测艇记录泣】表中所江曲…」福)应小读般、记藻和n □的酬币(二) 测站计算与检核① 视距计算根据前、后视的上、下视距丝读数计算前、后视的视距: 后视距离:(9)=100 X((1)-(2)}前视距离:(10)=100 X{(4)-(5)} 计算前、后视距差(11) : (11)=(9)-(10)对丁三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3m ,对丁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 。
一等水准精度要求
一等水准精度要求摘要:一、一等水准测量的概念二、一等水准精度要求1.观测数据2.测量结果3.测量误差三、实现一等水准精度的方法1.选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2.严格遵循测量规范3.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四、我国一等水准测量的现状与展望1.现有技术水平2.发展前景与挑战正文:一等水准测量是一种高精度的大地测量方法,主要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各点之间的高程差。
在我国,一等水准测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国土测绘、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城市建设等领域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等水准精度要求及实现方法。
一等水准精度要求主要体现在观测数据、测量结果和测量误差三个方面。
首先,观测数据要求极高,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如精密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测量结果需要满足一定的精度范围,例如,我国一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为±1cm。
最后,测量误差需要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为实现一等水准精度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选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
高精度的测量设备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我国已具备生产精密水准仪和自动安平水准仪等设备的能力,能够满足一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其次,严格遵循测量规范。
测量规范是对测量过程的科学指导,遵循规范能够降低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
最后,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培训。
测量人员是测量工作的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提高测量人员的培训水平,是实现一等水准精度要求的关键。
我国一等水准测量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的基础地理信息获取和城市建设等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面对国际发展的新趋势,我国一等水准测量技术仍需不断优化和升级。
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型测量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测量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测量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测量水平。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1. 水准网的布设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 A75 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 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 3水准测量的精度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 选点与埋石2.1选点2.1.1选定水准路线时,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物;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2.1.2每一个水准点点位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注有点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志,并按规定填绘点之记;在选定水准路线的过程中,须按规定绘制水准路线图;对于水准网的结点,还须按规定格式填绘结点接测图。
3. 2埋石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4.1仪器的选用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微0.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表4.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地㎜ 4 12420630—表4.2.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n 为测站数。
3 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相同。
表4.2.4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注 1 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20m 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0.3m 。
2 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要求相同。
3 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面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等级基、辅分划或黑、红面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
表4.2.6 跨河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 一测回的观测顺序:先读近尺,再读远尺;仪器搬至对岸后,不动焦距先读远尺,再读近尺。
2 当采用双向观测时,两条跨河视线长度宜相等,两岸岸上长度宜相等,并大于10m ;当采用单向观测时,可分别在上午、下午各完成半数工作量。
水准测量的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每条水准路线分测段施测时,应按(4.2.7-1)式计算每km 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1/2。
M ∆ = 4.2.7-1式中,M ∆ ---高差偶然中误差(㎜);∆---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L---测段长度(km);n---测段数。
2 水准测量结束后,应按(4.2.7-2)式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全中误差,其绝对值不应超过本章表4.2.1中相应等级的规定。
M W = 4.2.7-2式中,M W---高差全中误差(㎜);W---附合或环线闭合差(㎜);L---计算各W时,相应的路线长度(km);N---附合路线和闭合环的总个数。
3 当二、三等水准测量与国家水准点附合时,高山地区除应进行正常位水准面不平行修正外,还应进行其重力异常的归算修正。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控制测量1.1 高程控制测量(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和施测方法是:①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水准尺,通常是双面水准尺。
两根标尺黑面的尺底均为0,红面的尺底一根为4.687m ,一根为4.787.m 。
②视线长度和读数误差的限差见下表,高差闭合差的规定见下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限差表(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为了工程建设的需要所建立的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及直接为测地形图用的图根水准测量,其要求列于下表。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420630—40124121.2 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起止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也称环形导线。
导线从已知点出发,最后仍回到出发点,形成一闭合多边形。
由于它本身具有严密的几何条件,因此能起检核作用。
故闭合导线不但适用于平面控制网的加密,也适用于独立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
(1)量边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之用。
对于图根导线,用一般的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要求级数指标见下表。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2)测角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或右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量导线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
若闭合导线按反时针方向编号,则其左角就是内角。
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已经列入下表。
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级光学经纬仪测一个测回,若盘左、盘右测得的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则取其平均值。
水平角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
求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二等水准测量设计和技术要求
1. 水准网的布设 1.1水准网的技术设计
水准网布设前,必须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容和审批程序按照ZDA75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执行。
1.2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海上岛屿不能与国家高程网直接连测时,可建立局部水准原点,根据岛上验潮站平均海
水面的观测确定其高程,作为该岛屿及其附近岛屿的高程基准。
凡采用局部水准原点测定的水准点高程,应在水准点成果表中注明,并说明局部高程基准的有关情况。
1.3水准测量的精度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和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一般不得超过表1 规定的数值。
表1
∆M 和W M 的计算方法见后面式(1)和式(2)规定。
2.选点与埋石 2.1选点 3.2埋石
水准标石,含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大类型。
根据其制作材料和埋石规格的不同,可分别为表2所列十一种标石。
表2
标石的埋石类型可根据实地情况及相应的规定要求选定、埋设和整饰。
4.仪器的技术要求
4.1仪器的选用
二等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表3
4.2仪器应按规范在作业前后或作业过程中作相应的检校。
4.3仪器技术指标
二等水准测量中所用仪器其技术指标按表4规定执行。
表4
表4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05m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5.水准观测
5.1观测方式
km的几个分段,在分段内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返观测。
观测的时间和气象条件
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
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
a.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
b.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中午间歇
时间);
c.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而难于照准时;
d.气温突变时;
e.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设置测站
kg)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或尺台数,应不少于4个。
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钉。
表5
注:下丝为近地面的视距丝。
间歇与检测
测站观测限差
测站观测限差应不超过表6的规定。
表6
使用双摆位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时,不计算基辅分划读数差。
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各类高程点的观测
“其他固定点”时,须仔细检查对该点的位置、编号和名称是否与计划的点之记相符。
“其他固定点”上放置标尺前,须卸下标尺底面的套环。
标尺的整置位置如下:
a.观测基岩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主标志上;观测基本水准标石时,标尺置于上标志上。
若主标志或上标志损坏时,则标尺置于暗标志或下标志上。
对于未知上、下标志(或主、暗标志)高差的水准标石,须测定上、下标志(或主、暗标志)间的高差。
观测时使用同一标尺,变换仪器高度测定两次,两次高差之差不得超过。
高差结果取中数后列入高差表,用括号加注;
b.观测“其他固定点”时,标尺置于需测定高程的位置上,在手簿中应予说明。
水准点的“其他固定点”的观测结束后,应按原埋设情况填埋妥当,并按规定进行外部整饰。
结点的观测
新旧路线连接时的检测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闭合环差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7的规定。
表7
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km;
L——附合路线长度,km;
F——环线长度,km;
R——检测测段长度,km。
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a.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
b.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
c.若a 款中的重测高差(或b 款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须重测另一单程;
d.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M 、全中误差W M 超限时,应分析原因,重测有关测段或路线。
6外业成果的整理 6.1业计算
a.外业手簿的计算;
b.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
c.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的计算; b. 附合路线环线闭合差的计算; c. 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的计算。
a. 水准标尺长度误差改正; b. 水准标尺温度改正; c.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
d. 重力异常的改正;
e. 日月引力改正;
f. 环线闭合差的改正。
∆M 的计算(小于100km 或测段数不足20个的路线,可纳入相邻路线一并计
算),并应符合表1及表7的规定。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按式(1)计算:
[])4/(/n R M ⋅∆∆±=∆(1)
式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
R ——测段长度,km ;
n ——测段数。
W M ,并应符合表1的规定。
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W M 按式(2)计算:
[]N F WW M W //±=(2)
式中:W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mm ;
F ——水准环线周长,km ; N ——水准环数。
表8
7.外业成果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水准测量工作完成后,应按ZBA75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ZBA75003《测
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予以验收和评定。
8.技术总结
a.水准路线的名称、等级、长度及测区的自然地理特点,沿道路的质量、土质植
被情
况,平均每公里的测站数;
b.施测单位名称,工作开始与结束的年、月,参加作业人员的技术状况,作业所依据的技术规范;
c.作业的平均气温、阴晴天数、一般风向与风级、最大风级等;
d.水准仪、水准标尺的类型、号码、检验项目,尺承类型、重量及使用的个数,
作业
仪器出现的异常处理情况;
e.每个组工天完成的公里数及测站数;
f.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各区段上下午测站不对称数与总测站数的比例,产品质量
评定
结果,脱离规范的事项及其原因,重测的总公里数及其主要原因;
g.结点及连接点的检测段数及总里程,新旧高差不符值状况,连接点变动的原因及处理情况;
h.利用旧点情况,新旧点名与高差对照表,支线测量的里程和等级;
i.路线中跨河水准测量的位置、宽度、跨河方法和测量精度;
j.作业中的经验,为减弱系统误差采取的措施,对今后复测该路线时的建议及其他须说明的情况。
9.应上交资料
a.技术设计书;
b.着墨的原始水准点之记;
c.水准路线图及结点接测图;
d.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二份)及批准征用土地文件;
e.水准仪、水准标尺检验资料及标尺长度改正数综合表;
f.水准观测手簿、记录磁带磁盘和纸带,水准点上重力测量资料;
g.水准测量外业高差及概略高程表两份;
h.外业高差各项改正数计算资料;
i.外业技术总结;
j.验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