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长客专江西段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终2003版

合集下载

杭长客专江西段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终2003版

杭长客专江西段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终2003版

杭长客专江西段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终2003版新建铁路XX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江西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XX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3月目录1 总则 (1)2 组织管理 (3)2.1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3)2.2职责 (4)2.3工作程序 (6)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9)3.1准备阶段 (9)3.2测量阶段 (13)3.3评估阶段 (16)3.4报告编制 (18)4 沉降变形观测 (21)4.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1)4.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21)4.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2)4.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3)4.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25)4.6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26)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7)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27)5.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2)5.3观测技术要求 (34)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8)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38)6.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2)6.3观测技术要求 (44)7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7)7.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47)7.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7)7.3观测技术要求 (49)8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51)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51)8.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51)8.3观测技术要求 (51)9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52)9.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52)9.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53)9.3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56)9.4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56)9.5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56)10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58)10.1数据传输流程 (58)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60)10.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63)附件 (70)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70)附件二: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72)附件三:附表 (73)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73)附表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74)附表3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75)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76)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单点沉降计) (77)附表6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78)附表7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79)附表8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0)附表9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1)附表10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82)附表11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83)附表12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84)附表13 沉降设计值表 (85)附表14 断链表 (86)1 总则1.0.1 为统一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江西段(以下简称杭长客专江西段)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及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杭长客专江西段试验段远动调试的方案(建议稿)东线

杭长客专江西段试验段远动调试的方案(建议稿)东线

杭长客专江西段南昌西至浙赣省界电力及牵引供电远动SCADA联调方案(建议稿)编制:闫海涛陆耀井审核:杨毅斌批准:李仁杰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杭长客专江西段四电系统集成项目部二0一四年五月杭长客专江西段南昌西至浙赣省界电力及牵引供电远动SCADA调试方案1、调试方案编制依据本调试方案仅适用于新建铁路杭长客专江西段(DK557至湘赣省界DK824+350),全线的电力及牵引供电工程的SCADA系统的调试工作。

本调试方案根据本项目的电力及牵引供电工程的SCADA系统结构、施工进度和现场条件而制定。

本调试方案依据文件:合同文件、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2、SCADA系统概况2.1、概述新建杭长客专SCADA系统,控制站设置在南昌调度所内,作为综合调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进行单独的调度管理。

在南昌、鹰潭等处设置复视系统,对杭长客专的牵引供电、电力供电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视。

2.2、SCADA系统结构图2.3、SCADA系统配置2.3.1、控制站南昌铁路局大楼4楼设置4个杭长客专调度台,其中电力、电牵各2套,分别为南醴电调台、玉南电调台。

2.3.2、复视系统下设3个复视工作站,分别是:南昌局、南昌供电段、鹰潭供电段。

2.3.3、杭长客专西线牵引被控端站点牵引变电所5座、AT分区所6座、AT所12座、车站网开关6站。

2.3.4、杭长客专西线电力被控端站点10kV配电所5座、10/0.4变电所8座、箱变111台。

2.4、远动通道构成2.4.1、电力远动通道组网方式:电力远动通道纳入MSTP网,采用双环形通道结构,每个通信群采用一主一备两路环形通道,主备通道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不能互访,并分别成环于客专调度所通信专业的2块FE接口板卡处。

通信专业在每个被控站点及调度所内需提供FE/光接口,在调度所内提供一路FE接口,调度所带宽为100Mbps。

每个通信环的通道带宽以每20个站点占用不小于2M带宽的原则进行分配通讯群的划分原则:以每个通信群的站点数不超过20个来划分或以每两个车站间的电力被控站点划分为一个群(该通信群的带宽需要按照每20个站点占用不小于2M的原则分配)。

铁路沉降测量方法与标准

铁路沉降测量方法与标准

环闭合差
±2 F ±4 F ±12 F
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
±3 R ±6 R ±20 R
3.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
表3.2.2 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
相邻基 等 准点高 级 差中误
差(mm)
每站高差 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 附合或环 检测已测高 线闭合差 差较差(mm) (mm)
(2)在观测过程中,规范测量技术操作与记录,及时整理测 量数据,保证原始测量记录与观测汇总表中数据的一致性, 并及时报监理单位核对确认,是保证数据准确的基础。
(3)工作基点应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复核,当观测数据连续 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复测核对。
沉降变形测量方法与标准
沉降变形观测的开展
加强过程控制,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可靠性
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等精度的方法布
设。
3.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接上页) 对于技术特别复杂、垂直位移监测沉降变形测量等级 要求二等及以上的重要桥隧工点,应独立建网,并按 照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或进行特殊 测量设计。
3.2 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接上页)根据国家一、二、三等水准测量规范,往 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 和检测高差较差的限差
• (4)在观测过程中,应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记录,如对架 梁、运梁车通过施工荷载的记录,天气情况,地下水影响情 况的记录,利于对结构变形特性的分析和异常数据的分析。
• (5)在实施过程中对观测数据的异常现象,异常点及时分 析原因,做好记录,并采取措施。
• (6)监理单位在施工单位沉降观测实施过程中,严格进行 平行观测,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及观测数据的及时核对工作, 真正在实施过程中起到监控作用,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杭长客专江西段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最终2003版

杭长客专江西段沉降观测评估实施细则最终2003版

新建铁路XX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江西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XX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目录1 总则 (1)2 组织管理 (3)2.1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3)2.2职责 (4)2.3工作程序 (6)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9)3.1准备阶段 (9)3.2测量阶段 (13)3.3评估阶段 (16)3.4报告编制 (19)4 沉降变形观测 (22)4.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2)4.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22)4.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4)4.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5)4.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26)4.6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27)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9)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29)5.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4)5.3观测技术要求 (37)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0)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40)6.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4)6.3观测技术要求 (46)7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50)7.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50)7.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50)7.3观测技术要求 (52)8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55)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55)8.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55)8.3观测技术要求 (55)9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56)9.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56)9.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57)9.3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60)9.4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60)10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62)10.1数据传输流程 (62)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64)10.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66)附件 (75)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75)附件二: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78)附件三:附表 (80)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80)附表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82)附表3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84)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85)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单点沉降计) (86)附表6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88)附表7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90)附表8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92)附表9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94)附表10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95)附表11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96)附表12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98)附表13 沉降设计值表 (99)附表14 断链表 (100)1 总则1.0.1为统一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江西段(以下简称杭长客专江西段)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及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评估标准与指标控制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评估标准与指标控制

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评估标准与指标控制虞先溢;赵红【摘要】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ailway passenger lin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ten-sion and subgrade settlement assessment of high standards and strict requirements and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settlement assessment,this article draws on a subgrade settlement observation evalu-ation experience,taking The Evaluation Technique Guide to the Unballast Track Laying Conditions in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as a basis and taking strict control of subgrade settlement and projects completion on schedule as the premise, proposes two assessments (before unloading after preload soil,assessment before unballast track laying)of the subgrade in case of the shortage of construction period strengthened process monitoring,during this period and adjust and control the main settlement evaluation criteria such as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curve fitting coefficients settlement comple-tion percentage,so as to meet the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under tension duration,preliminarily summed up a set of e-valuation criteria suitable for quick subsidence of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project,meet passenger dedicated high speed driving comfort and subgrad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in trajectory.%为有效缓解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工期紧张与路基沉降评估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之间的矛盾,保证工程建设与沉降评估工作顺利完成,文章借鉴某客运专线路基沉降观测评估经验,以《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为依据,以严格控制路基工后沉降和保证工程如期完工为前提,提出紧张建设工期情况下路基实行2次评估(路基预压土卸载前、无砟轨道铺设前),期间加强过程监控,并对工后沉降、曲线拟合系数、沉降完成比例等主要沉降评估标准进行调整与控制,以适应紧张工期情况下的评估要求,初步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现阶段工程快速建设的沉降评估标准,满足客运专线高速行车对轨道平顺性和路基差异沉降的要求。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

沉降评估实施细则轨道对路基、桥涵、隧道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要求,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及预应力混凝土梁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而影响沉降变形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变形计算的精度不能满足轨道铺设要求。

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以保证设计预测沉降与实际沉降更为接近,使线下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

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客运专线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为统一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和保证其质量,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等标准制定本实施细则。

客运专线有碴轨道铁路的变形观测可参照本细则实施。

一、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1、路基: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不同的地基条件及地面横坡,主要内容有: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4)路堤本体水平位移观测。

2、桥涵:桥各墩、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涵洞沉降观测。

3、隧道: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测。

4、过渡段: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分析、评估(一)路基1、一般规定1)路基上铺设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

2)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措施。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可进行必要的检查。

2、计算和实测沉降的比较1)比较计算的总沉降量与实测总沉降主要目的是:(1)审核设计阶段的沉降计算模型和参数是否符合实际。

线下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线下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杭长高速铁路线下工程编号:隧道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隧道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 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高速铁路长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杭长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2 适用范围杭长高速铁路线下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3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 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4.1垂直位移监测网4.1.1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4.1.2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1)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2)工作点。

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

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后的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变形点按路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实施细则快速铁路轨道对路基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客运专线铁路和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及施工技术指南均规定:路基的工后沉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严禁进入轨道工程施工工序。

向莆铁路路基施工期间必须按相应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和施工技术指南要求及设计要求进行路基沉降、侧向位移的动态观测,通过现场的沉降观测、分析、评估,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及内容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4.路堤本体水平位移观测5.路堑高边坡变形观测6.过渡段沉降观测(路桥、路遂、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A.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B.观测点应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也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C.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D.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加堆载预压的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E.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定期复核校正。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成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路基沉降及侧向位移的趋势。

用以指导现场施工。

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沉降观测监理实施细则

沉降观测监理实施细则

目录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XCJL-1标段 (1)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1.自然地理特征 (2)1.1地理位置 (2)1.2地形地貌 (2)1.3地质条件 (2)1.4水文地质 (3)1.5气象条件 (4)1.6地震参数 (4)三、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4)1、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5)2、监理工作主要内容 (5)四、沉降变形观测的标准与要求 (8)1、沉降变形测量 (8)2、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8)3、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9)4、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1)5、实施测量工作要求 (13)6、沉降变形观测监理控制要点 (16)⑴路基工程 (16)⑵桥涵工程 (17)⑶梁体观测标: (19)⑷观测频次要求 (21)⑸隧道工程 (22)⑹过渡段工程 (25)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XCJL-1标段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1、铁建设[2006]158 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2、工管技[2009]77 号文《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3、铁建设[2009]209 号《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TB10621-2009;4、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601—2009;5、铁建设[2007]85 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6、中铁一院、中铁二院编制的《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7、其它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新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四川省境内)站前工程XCZQ-1标段D2K344+470~DK383+878,线路长为38.925Km。

本标段复杂特大桥5400.5m/3座、大桥1519.9m/5座、中桥186.2m/2座、涵洞71.47m /5座。

隧道30632km /8座。

区间路基长0.422km,中子站场长度为1.895 km。

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中铁五局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HKJX-2标项目二分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编制:复核:审核:批准:二零一一年六月1 总则 (1)2 组织机构 (1)3 仪器设备配置 (4)4 沉降变形观测 (5)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12)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1)7 文件管理 (30)8 保证措施 (37)1.1 新建沪昆客专江西段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要求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必须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需要,而沉降观测及其分析评估作为判定线下工程工后沉降是否达到设计预期值的唯一依据,是决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

要做好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预测,就必须对线下工程进行精确、系统的沉降变形观测,并对观测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2 为满足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我部管段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及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细则。

1.3 本细则适用于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我部管段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

2 组织机构2.1 组织机构项目分部成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组,设组长、副组长、组员、技术负责人、资料员、观测小组。

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罗成江任组长,项目总工程师练东海任常务副组长,项目副总工程师兼工程部长沈志任副组长,各架子队队长、技术主管昌天云、米晓华、周尚华、潘金、许海、颜林、雷小平、缑宝峰任组员,工程部工程师王敏任技术负责人,资料员待定;各架子队根据工程进展成立1~3个沉降观测小组,在后续施工中,根据工程进度相应增减观测小组数量,实行动态管理。

每小组3~4人,其中小组长1人,组员2 ~3人。

经理部另成立连续梁施工专门监控测量小组6人,其中测量4人,计算2人。

2.2 工作职责2.2.1 观测组组长职责2.2.1.1 负责组织制订本部管段的沉降观测管理制度;2.2.1.2 对各架子队之间的接口进行协调,必要时对沉降观测任务根据观测断面密度及地形起伏进行划分;2.2.1.3 督促工程部给观测小组配齐配足相应的观测设备;督促综合部给各架子队配足沉降观测人员、给观测小组配足相应的交通工具,确保观测工作快速有序地进行;2.2.1.4 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沉降观测各项工作;2.2.1.5 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分析评价会议,分析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并对最终结果负责。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方案

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方案

新建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方案一、评估依据:(1)《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2)《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技术规程》(Q/CR 9230-2016);(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5)《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 10106-2010);(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 18314-2009);二、路基变形监测设计本监测方案适用于软土、松软土路基及软土、松软土路基范围内的桥路、涵路过渡段路基的沉降、变形监测。

1.监测测试项目:包括路堤基底沉降监测、路基面沉降监测、软土松软土地段路堤填筑过程中变形监测等。

填筑期间和填筑完成后应对路基沉降变形(含地基和本体)进行连续监测,并保证荷载稳定条件下观测6个月以后,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以确定轨道结构施工和铺轨时间,同时作为竣工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2.基底沉降监测: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

3.沉降板由沉降板、底座、测杆(φ=20mm钢管)及保护测杆的φ=50mmPVC塑料管组成。

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沉降板示意图如下所示:4.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厚中粗砂),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及垂直度。

填土高度小于2.0m时,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2.0m 高度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加密观测。

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1mm。

每天的观测数据都要及时整理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5.路基面沉降监测:在路基面设置沉降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路基成形后设置。

宁杭客运专线二标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

宁杭客运专线二标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

宁杭客运专线二标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1. 研究背景宁杭客运专线二标段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其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工程沉降变形情况的观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确保工程的稳定和可靠性。

2. 研究目标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制定一套完整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法,以确保宁杭客运专线二标段线下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 观测方案3.1 观测内容本观测方案将对宁杭客运专线二标段线下工程的沉降和变形进行观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工程沉降观测:通过设置监测点,对工程沉降情况进行定期观测,以了解工程的垂直变化情况。

•地表变形观测:通过地面标志物、测量仪器等方式,对工程周边地表变形情况进行观测,以了解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结构变形观测:对工程内部的结构进行变形观测,以了解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3.2 观测方法•工程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标志点法进行观测,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数量和位置的监测点,定期进行水准测量,记录工程的沉降情况。

•地表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通过测量地面标志物的移动情况,了解工程周边地表的变形情况。

•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应变计、测量仪器等进行观测,根据工程的具体结构特点,设置相应的监测点,定期进行观测,记录工程内部结构的变形情况。

3.3 观测周期针对每种观测内容,制定相应的观测周期,一般建议以月为单位进行观测。

4. 评估方法4.1 评估指标•工程沉降评估指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工程的沉降限值,并根据观测数据与限值进行比较,评估工程的沉降情况。

•地表变形评估指标:根据环境保护和工程安全要求,确定地表变形的限值,并根据观测数据与限值进行比较,评估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结构变形评估指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结构变形的限值,并根据观测数据与限值进行比较,评估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 评估方法根据观测数据和评估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定量评估:通过计算观测数据与评估指标的差值,得出定量评估结果,以判断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铁路客运专线结构物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客运专线结构物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客运专线结构物沉降观测方案1 沉降监测网的建立及测量技术要点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进行施测。

施工高程控制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对沿线桥梁和路基等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在沉降监测网建立后,应做好保护工作,同时,定期对沉降监测网进行复测,周期一般不长于六个月。

沉降监测使用精度不低于DSZ1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或DS1的气泡式水准仪,采用的水准标尺应与之配套,且是带有两排分划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

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需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有关规定,且应在沉降观测前和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进行标定。

沉降观测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2 桥涵沉降观测2.1 沉降观测的内容及布置2.1.1 桥梁 (1)桥梁工程的每个墩、台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应尽量靠近地面(水面)。

(2)桥墩:观测点原则上设在桥墩,数量每墩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每个墩的墩身四角。

观测点距地面(水面)高度在1m左右,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等原则进行确定。

(3)桥台:观测点原则上设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每个台顶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2.1.2涵洞每个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数量每个涵洞不少于6处,观测点原则上设在涵洞两侧边墙上,位于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

沉降变形观测点设计图和埋设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具体设计方案并参照《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在实施性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中明确。

2.2 观测精度及频度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的观测精度为±l mm,读数取位至0.1 mm。

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开始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视两次观测沉降量的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具体要求见下表1表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墩台施工期间墩台施工完成至预制梁架设前或现浇梁制梁前预制梁桥现浇梁桥预制梁架设附属设施施工梁体施工期间附属设施施工观测频次观测期限全程全程全程全程全程≥6个月全程全程 24个月 0~3个月 4~12个月 13~24个月 1次/周架梁前后各一次荷载变化前后各一次或1次/周施工起止各一次荷载变化前后各一次 1次/周观测周期(/周)备注设置观测点对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桥梁架设完成至无碴轨道铺设前架桥机(运梁车)通过期间无碴轨道铺设期间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运梁前和运梁后各1次 1次/天 1次/月 1次/3月1次/6个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 2.3 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2.3.1 资料整理分析评估以前,应收集整理以下资料:桥涵沉降及变形观测资料;桥涵地段线路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桥涵设计图纸和说明书、沉降计算报告等相关设计资料;施工过程、施工核查、施工记录和原材料检验情况等施工资料;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情况等监理资料。

桥涵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桥涵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江西段)8标段桥梁工程编号:桥涵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二○一○年五月三十日发布二○一○年六月一日实施桥梁下部及涵洞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满足杭长客运专线对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特制定本施工作业指导书。

二、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盘营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11)铁道部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杭长客运专线(江西段)8标桥涵沉降观测施工。

四、观测点的设置原则盘营客专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⑴承台观测标: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⑵墩身观测标:14米(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以下墩设一个观测点,14米(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以上墩设两个观测点;桥墩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0.5m左右。

当墩身较矮立尺困难时,桥墩观测标位置可降低或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通过对路基本体及地基沉降进行全面、系统的观测,实施信息化施工,根据沉降监测返馈信息进一步完善工程措施,确保路基沉降稳定并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2 编制依据⑴《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2006]189号,《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⑵《时速200~250公里有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铁建设[2007]76号⑶《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⑷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设计文件3 适用范围适用于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线路基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作业。

4 材质要求⑴地基全剖面沉降观测在地基表面埋设全剖面沉降管,采用剖面沉降仪采集数据。

⑵路基面沉降观测精度采用二等水准测量,采用精密水准仪,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5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求5.1沉降观测方案5.1.1结合本工程特点、无碴轨道客运专线对路基沉降控制的要求,安排本工程的沉降观测项目包括:⑴地基全剖面沉降观测:在地基表面埋设全剖面沉降管,采用剖面沉降仪采集数据。

获取地基总沉降量和沉降变化。

全剖面沉降管沿线路纵向按以下方法布置:①沉降板及水平位移观测桩的布置原则深层沉降观测一般地段沿线路纵向300m设一处,软土、松软土及湿陷性黄土地基每100m设一处,深厚湿陷性黄土及深厚松软土地段每50m设一处;地表沉降一般地段30m一处,松软土、湿陷性黄土地段20m设一处,桥路过渡段及其他过渡段设置两个地表沉降观测断面。

每个观测横断面布设3个观测点,在地面设剖面沉降仪,在路基面中线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观测桩,观测桩采用φ40mm,长1.2m钢钎。

②沉降板埋设按设计要求埋设的沉降板,在路基填筑第一层后即开始埋设。

路基第一层填料碾压密实后,测量放出沉降板的准确位置,人工挖除板位土层至原地面。

沉降板基础底部先铺设中粗砂,人工整平,并用冲击夯夯击密实,然后安设沉降板,沉降板上分层回填路基填料并夯击密实。

过渡段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过渡段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新建铁路xx至xx客运专线(江西段)8标段路基工程编号:过渡段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单位:编制:审核:批准:二○一○年五月三十日发布二○一○年六月一日实施过渡段路基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满足杭长客运专线对桥梁、涵洞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确保观测质量;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碴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特制定本施工作业指导书。

二、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9)《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10)盘营客运专线工程设计文件;(11)铁道部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杭长客专(江西段)8标路基过渡段路基沉降观测施工。

四、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桥涵两端的过渡段需进行沉降观测。

(1)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 、20~30m 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

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观测断面。

横向结构物顶面埋设一根剖面沉降管。

具体设置见附图。

剖面沉降管基层表层基层底层路堤本体级配碎石掺3%~5%水泥桥台桥头搭板1:2纵断面示意图(2)I 型监测断面包括沉降监测桩和沉降板。

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5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4.7m 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3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基底铺设碎石垫层的地段埋设盱垫层顶面,基底设混凝土板地段置于板顶面,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XX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江西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XX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3月目录1 总则 (1)2 组织管理 (3)2.1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3)2.2职责 (4)2.3工作程序 (6)3 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 (9)3.1准备阶段 (9)3.2测量阶段 (13)3.3评估阶段 (16)3.4报告编制 (18)4 沉降变形观测 (21)4.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21)4.2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21)4.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22)4.4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23)4.5测量工作具体要求 (25)4.6特殊环境下沉降观测 (26)5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27)5.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27)5.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32)5.3观测技术要求 (34)6 桥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38)6.1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38)6.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2)6.3观测技术要求 (44)7 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47)7.1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47)7.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47)7.3观测技术要求 (49)8 过渡段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 (51)8.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51)8.2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51)8.3观测技术要求 (51)9 线下工程沉降评估 (52)9.1路基工程沉降评估 (52)9.2桥涵工程沉降评估 (53)9.3隧道工程沉降评估 (56)9.4过渡段工程沉降评估 (56)9.5区段工程综合评估 (56)10 数据传输流程与数据管理 (58)10.1数据传输流程 (58)10.2文件管理与格式要求 (60)10.3数据录入与输出管理 (63)附件 (70)附件一:准备工作检查表与结果验收表 (70)附件二:观测数据处理文件格式要求 (72)附件三:附表 (73)附表1 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73)附表2 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74)附表3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75)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76)附表5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单点沉降计) (77)附表6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表 (78)附表7 路基边桩位移观测记录汇总表 (79)附表8 桥梁承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0)附表9 桥梁墩(台)沉降观测记录表 (81)附表10 涵洞沉降观测记录表 (82)附表11 隧道沉降观测记录表 (83)附表12 桥梁梁部徐变观测数据录入表 (84)附表13 沉降设计值表 (85)附表14 断链表 (86)1 总则1.0.1为统一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江西段(以下简称杭长客专江西段)对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等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技术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及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评估预测线下工程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确保铺设质量,制定本实施细则。

1.0.2 本细则适用于杭长客专江西段线下工程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未包括的内容应执行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

1.0.3 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能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1.0.4 沉降变形评估应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关系,以区段为单位实施。

评估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地质情况、工程措施,准确预测结构物工后沉降。

1.0.5 沉降变形观测、评估过程是确定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工序的主要依据之一,必需加强“零周期”(即初始值)的过程控制。

1.0.6 工作依据如下:(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 77号);(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7)《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9)《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运专线建设质量管理的指导意见》(铁建设[2008]246号)(10)杭长客专江西段工程设计文件;(11) 铁道部及沪昆客专江西公司相关规定。

1.0.7 杭长客专江西段沉降观测及评估除应符合本细则外,尚应符合国家或铁道部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组织管理2.1 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2.1.1沪昆客专江西公司成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导小组,各设计、施工、监理、评估(测量咨询)单位成立工作小组;图2.1.1 杭长客专江西段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工作组织构成图2.1.2 人员要求(1)沪昆客专江西公司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领导小组:由沪昆客专江西公司分管领导任组长,公司工程部分管副部长为副组长,成员由工程、安质、物资部门及各指挥部专业工程师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部,分管副部长任办公室主任。

(2)设计单位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由项目总体任组长,成员由杭长客专江西段路基、桥梁、隧道、测量设计负责人组成;(3)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指挥部总工任组长,成员由指挥部专职工程师、各项目分部总工组成;项目部成立测量队,设专职测量队长;(4)监理单位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由副总监任组长,成员由各监理组组长组成;监理站要配备专职测量工程师,负责平行观测和施工观测的监督;(5)评估单位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工作小组:评估单位成立项目部,配置测量、路基、桥梁、隧道等专业人员,负责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2.2 职责2.2.1 杭长客专江西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参建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观测数据及评估结果的真实、可靠。

2.2.2各方职责如下:(1)建设单位(沪昆客专江西公司)①沪昆客专江西公司负责全线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②各指挥部负责各自管段内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的组织工作,对沉降变形观测及其评估过程进行监督检查;③组织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实施的技术方案、工作程序和实施细则;④负责组织观测和评估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⑤检查、监督、协调、处理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中的有关问题;⑥组织建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⑦组织阶段评估工作,根据评审结论,决策铺轨时机;⑧必要时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2)施工单位①施工单位是沉降变形观测的实施及责任主体,必须严格按有关规范、设计文件及建设单位要求做好各项工程施工过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对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全面性负责;②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的实施细则;③负责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有效保护工作;④负责各种监测设备、仪器、观测标、管线的购置与埋设及其观测设施的保护工作;⑤配置专业人员,按规定监测项目和频率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负责观测数据库的数据处理及录入工作,并按规定格式和内容及时将观测和整理后的数据提交评估单位进行评估;⑥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3)监理单位①监理单位负责沉降观测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对监理工作和平行观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②参与制定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的实施细则;③对施工单位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及其保护、各种监测设备、仪器、管线、观测标的购置与埋设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观测准备工作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见附件1);④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工作检查、监督和质量审核,对重点环节进行旁站监理,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和平行观测的重点,其中:➢平行观测数量要求:一般地段为施工单位总测点数的10%,山区、地质复杂、沉降变化大以及过渡段等区段为施工单位总测点数的20%。

➢平行观测方法要求:由专业监理人员采用与施工单位观测人员“换手复测”的方式同步进行。

➢做好旁站记录并对观测记录进行签认。

⑤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

(4)设计单位①对沉降变形观测有关设计资料的准确性负责,并对沉降变形观测全过程进行指导;②提交线路沿线地质条件、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计算报告等设计资料;③对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④根据沉降变形观测结果,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实时修正,并将设计预测的结果提交建设单位及评估单位;⑤参与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⑥参与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的指导工作;⑦参与和配合建设单位或评估单位组织的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对观测结果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和要求提出意见。

(5)评估单位①编制《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江西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②负责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与数据管理的培训与指导;③对沉降变形观测过程进行咨询和指导;④接收沉降变形观测成果数据,分析沉降变形观测数据质量;⑤建立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数据库;⑥确定线下工程变形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用数学方法结合工程经验进行综合分析、预测,进行动态评估;⑦提供评估报告,提出建议意见。

2.3工作程序(1)施工单位①根据本实施细则,按单位(单项)工程编制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及实施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②经监理按附表1核查同意后,根据批准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按照设计文件要求,选派专业队伍和人员进行设备布设和观测;③严格按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以及有关规定进行观测和记录,确保记录数据真实、可靠。

每次的观测记录必须经监理专业人员进行签认;④根据施工进度按照本细则的相关要求编制评估计划;⑤及时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检核,确保测量成果准确可靠;⑥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期完成后,5天内提交评估申请(附沉降变形观测报告),经监理签认后,报沪昆客专江西公司各区段指挥部,由各区段指挥部通知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2)监理单位①按附表1要求,核查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②派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的沉降变形观测进行旁站和平行观测,并将路基和过渡段作为监测的重点。

③对施工单位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审核;④每个单位(单项)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期完成后,督促施工单位在5天内提交观测报告,并进行审核签认。

(3)设计单位①单位(单项)工程开工前14天,应提交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断面、观测点布置、沉降变形计算报告(路基、桥梁专业)等设计资料;开工前7天,按照沉降变形观测设计要求,对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②观测过程中,现场配合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有关记录进行签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