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企腐败看国有企业产权明晰问题

合集下载

关于国有企业腐败问题预防惩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腐败问题预防惩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企业腐败问题预防惩治情况的调研报告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顶梁柱,同时也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国有企业反腐工作,特别是对于国有资源管理中隐藏的腐败问题尤为重视。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反腐败斗争,构建完善长效机制,提高国有企业腐败治理效能,对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特点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具有长期性与复杂性。

从成效来看,在国有企业领域中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还任重道远。

现根据前期调研掌握的数据,结合中央纪委、内蒙古自治区纪委历年公布的数据及相关材料,对国有企业腐败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一)手段隐蔽结合近年来国有企业腐败的案例来看,以看似合法的形式掩盖违法行为的腐败案件多发且频发,有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收购重组、投资入股、招标投标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利用企业监督与管理存在的漏洞和法律法规不完善等条件想方设法“钻空子”、打“擦边球”,以奖励激励、商务活动和为职工谋福利等借口从中谋取违法利益,手法颇为隐蔽,同时也为调查取证与定性处理加大了难度。

通过深入分析近年来通报的案件,发现国有企业腐败形式存在现金、改制、分红、重组等多种手段,且案件数额急剧增加,加之过程中涉及权力的分配和让渡,腐败问题并非在受益人所属的国有企业直接发生,更多的是采取“嫁接”的形式进行利益输送和产生权力寻租,因此难以发觉。

(二)关键岗位与重点领域交织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交叉缠绕,是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的一个突出特征。

由于国有企业资本雄厚,掌握稀缺市场资源,具有行业优势地位,导致国有企业容易成为社会资本“围猎”的主要目标。

企业“一把手”一旦“失守”,难免会影响和连带企业内多名领导人员,往往是查处一人端出一窝,系统性腐败突出。

从某国有企业纪委2021年通报的案例来看,在企业腐败人员中,高级管理者占三分之一,“一把手”占比超过50%。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在国有企业产权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率。

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往往不够清晰,存在着多层次的权利关系。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在实际经营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企业集团和其他单位之间的权力关系较为复杂,导致产权边界不清晰,产权界定困难。

对策建议: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产权归属和边界,规范产权行为,提高产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

2.监管不到位在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中,监管不到位是一大问题。

由于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国有企业存在着违法违规行为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对策建议: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追责力度。

3.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由于国有企业长期享受国家补贴和特殊待遇,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盲目扩张和浪费国有资产。

对策建议: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人才队伍不足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还存在着人才队伍不足的问题。

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产权管理知识和技能,导致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对策建议:加强产权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利益输送现象严重在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对策建议: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依法打击和惩处涉嫌腐败行为,切实保护国有企业的产权和利益。

二、对策建议1.加强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产权归属和边界,规范产权行为,提高产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

国企改革不仅仅是明晰产权

国企改革不仅仅是明晰产权

国企改革不仅仅是明晰产权薛金福原创 | 2012-11-26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最为集中的问题是“大锅饭”现象。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将没有看透“大锅饭”背后的根源,而是将矛头指向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

于是通过放权和分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成为了整个八十年代国企改革的主流。

当步鑫生、马胜利神话破灭之后,国人发现“一放就灵”和“一包就灵”,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两大错觉。

市场经济的洪流几乎无孔不入,失去了计划的屏障,国有企业被冲得支离破碎。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鼓起勇气“重拾旧山河”,这一次撬动了产权的根基。

国内学者很快从制度经济学中找到国企产权改革的理论支撑。

新制度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产权是一种权利,是一种社会关系,是规定人们相互行为关系的一种规则,并且是社会的基础性规则。

产权经济学大师阿尔钦认为:“产权是一个社会所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物品的使用的权利。

”普遍认为,产权明确是市场交易的前提,也是激励和约束的源泉。

计划经济消灭了市场交易,产权归属国家,国家成为一切商品生产、分配的主体,产权问题也就不存在。

当国有企业被抛入市场经济中,产权归属国家的国有企业变得彷徨、矛盾和不知所措。

市场被一天天蚕食,国有企业却没有“重拾旧山河”的动力。

我是谁?我为谁而努力?两个最根本的问题摆在国有企业面前。

维护股东利益,为股东利益而努力,一直以来是公司的圣神天职。

国有企业的股东是谁?名义上是全国人民,但是全国人民实际上没有真正行使股东权利,没有股东权利的股东最终使国有企业的产权变得模糊。

于是,到了九十年代,国有企业的改革指向了产权,即产权明晰。

但是,“国进民退”式的产权改革却走向了引进社会资本一端。

通过股份制改革,大量的国有企业引入了社会资本,大量的国有企业变成了民营企业。

这样看来,国有企业产权问题总算解决,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出来了,很多“国有企业”其实不再是国有企业,而是民营企业。

而依然是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国有企业,其产权实际上并没有明晰,产权的主人依然是没有股东权利的全国人民。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产权关系不明晰。

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一直未能解决产权明晰这个问题。

传统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缺陷在于企业的产权主体缺位,虽然从法律和理论上讲,国有资产属于全民所有制,属于全体人民,但人民没有也不可能实际行使所有者的职能,即人民连自己有多少财产都说不清,造成“所有者虚位”现象。

在实际上是由国家授权的具体相关部门来具体管理,最终产生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条条”和“块块”的问题。

企业与国家的产权关系和企业之间的财产边界都不清楚,企业之间无法形成竞争,企业难以建立起财产约束机制,只能负盈不负亏,国家对企业实际上仍负有无限责任,企业还不是真正独立的法人。

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与上级行政命令经常发生冲突,企业的经营职能退化,正常生产经营受到干预,竞争压力减小,企业效率低下。

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明晰企业产权,使投资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这样有利于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着眼长远利益,合理使用资源,增进生产要素的收益,提高内部监督、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同时,产权清晰还为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条件。

企业产权清晰之后,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退居到股东地位,委托出资人代表或机构以股东身份行使职能,按出资额享有权利,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不干预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政企不分、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体制,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第二,权责边界模糊。

表现为:一是政企不分,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政府的出资人职能不分。

政府经常利用手中的权力,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企业难以作为市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运作。

二是多头管理,权责边界模糊。

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至少分散在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国务院监事办公室等多个部门中,形成了政府机构对国有企业的多头管理,各方面权责边界模糊,往往会出现政出多门的现象。

透析国企腐败与反腐败

透析国企腐败与反腐败

透析国企腐败与反腐败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发布时间:2014-04-09 08:003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消息: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王俊国、中版教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争玉、世界图书出版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跃明涉嫌违纪问题被立案调查。

3月25日,在中央第二轮巡视中备受关注的三峡集团在官网发布了公司主要领导走马换帅的消息。

虽然尚无证据表明,此次人事调整与腐败有关,但人们的目光还是不自觉地聚焦到国企腐败上。

人们的关注不无道理。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现代国家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国民经济、改善公共服务、增进社会福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本应廉洁发展,但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硝烟弥漫的反腐败“战场”。

据有关媒体统计,仅2013年,便有逾30名国企高管“落马”,涉及石油、钢铁、煤炭、电力、通信、航空等多个领域。

最受关注的当属中石油腐败窝案。

2013年3月,中石油昆仑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党委书记陶玉春被有关部门控制,拉开了中石油反腐序幕。

随后,王永春、李华林、冉新权、王道富等多名中石油高管也先后被调查、免职。

其中,李华林上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不到一个月,便火速“落马”。

而中石油前“掌门人”、时任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更是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首位“落马”的中央委员。

国企领域密集反腐,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拳惩腐的具体体现,也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扫清障碍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折射出,国企已经成为腐败“重灾区”。

我们在欣喜国企反腐“捷报频传”的同时,眼光也应放在如何铲除国企腐败易发多发的根源上。

国企腐败与其基本属性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国企腐败不仅破坏了价格、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市场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其损害了社会公平,侵蚀了公共部门在社会中的信誉和声望。

正因为国企腐败危害的严重性,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普遍关注。

2000年,斯蒂芬·莫尔在其著作《权力与腐败——政府和大企业的腐烂核心》中全面收集了世界各地的腐败案例与反腐败努力。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全文)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全文)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取得了卓著的改革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经过30年的困难探究,国企改革已经触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产权改革。

20XX年的“郎顾之争”引发了学术界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广泛讨论。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矛盾,比如产权制度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

二产权制度理论1.关于产权的概念按照德姆塞茨的观点,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这种预期通过社会的法律、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因而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形式的权利,而社会保障他的这种权利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不受其他人的干扰。

具体来说这种权利其实包括产权所有者对所拥有的对象的占有权、使用权等一系列权利,且该权利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转让性等特点。

所以产权是一种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

产权是交易双方权、责、利的划分,它只能形成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的所有权之间的交易,或简称为“交易中确定的权利”。

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组合、调整的制度,就是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即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保证其实现的制度。

合理的产权制度具有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提供激励,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形成稳定预期等功能。

企业产权理论是指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安排,企业产权理论不是将企业简单地看作以权威、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组织形式。

企业中董事与经理、经理与工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仍然是一种交易,这与市场交易、市场契约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安排,同样对企业的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

所谓改革产权制度,是指要清楚产权、界定产权边界和产权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清除原来模糊不清的状态,建设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制的财产约束机制。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产权管理面临诸多问题。

国有企业是国家资产的重要载体,产权管理的规范和完善对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企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的改善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1.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往往比较分散,存在着多层股权结构和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

由于国有企业的历史渊源较为复杂,产权关系不够清晰,导致了股权的交易和流转不够顺畅,也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和纠纷。

2.产权损害风险大国有企业的产权往往是国家和民众的财产,一旦产权受到损害,将直接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但由于产权不够清晰,很容易出现产权被侵害的情况,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管理决策失效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较为分散,导致企业的管理决策往往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管理效率不高,决策失效,导致企业经营效益下降。

4.监管不力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相对比较薄弱,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企业产权受到损害,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二、对策建议1.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的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法规体系,完善产权登记和备案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产权的真实、清晰、完整。

同时加强对产权的保护,明确产权的法律地位,加大对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法律上维护国有企业的产权。

2.推动产权整合和重组对于产权较为分散的国有企业,应该通过产权整合和重组,实现多元产权结构向集中产权结构的转变,减少产权交易成本,提高国有企业产权的市场流动性和价值。

3.强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机制和监督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效果。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防范和打击产权侵权行为,确保国有企业产权的安全。

4.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国有企业监管的力度,建立国有企业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检查,防止产权的滥用和侵害。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

监督原因
监督机制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遏制腐败 行为。
监督力度不足
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对国有企业领导进行有 效的监督。
思想原因
价值观扭曲
部分国有企业领导思想道德观念淡薄 ,价值观扭曲,为谋取私利而走上腐 败道路。
侥幸心理作祟
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存在侥幸心理,认 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发现,从而冒险 进行腐败活动。
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国有企业防治腐败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 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完善考核机制
将防治腐败工作纳入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与领导人员的晋升、奖 惩等挂钩,激励其积极履行反腐倡廉职责。
推动社会监督
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媒体、公众等力量的作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 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促进防治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完善制度
完善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 体系,规范企业运作,提高企业的透 明度和公信力。
提高素质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 力。
提高防治对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强化责任追究
加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相关人 员的法律责任,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即国有企业领导违反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 度,滥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直接贪污受贿,也包括以权谋私、 权钱交易等。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的现状和特点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在近年 来呈现出高发态势,涉及的金 额和涉案人数不断增加。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对国有企业领导腐败防治工作的建议和期望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国有企业产权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1.缺乏明确的产权划分:国有企业涉及多个产权主体,包括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等。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产权划分不够明确,导致权责不清,容易产生管理混乱和决策不当等问题。

2.缺乏有效的产权保护机制:国有企业产权保护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着侵占、挪用和滥用国有企业资产的问题。

同时,国有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干预下,产权保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3.管理层腐败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权力较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管理层出现腐败现象。

这些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利益,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4.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的企业治理机制相对滞后,决策机制不够灵活,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薄弱。

这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内外部经营风险较大。

二、对策建议1.健全产权划分机制:建立国有企业产权划分的规范体系,明确产权主体,划分产权责任,并建立健全相应的产权资源配置机制。

同时,完善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产权关系,明确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角色和职责。

2.加强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产权的保护力度。

同时,加大对违法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

3.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层行为的监督和纪律审查。

同时,加强对干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管理水平,加强廉政建设。

4.改革企业治理机制:完善国有企业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对企业决策的监督和约束。

引入市场机制,加强股东的权益保护,引入外部董事,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剖析

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剖析

斩断伸向国有资产的“黑手”——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腐败问题典型案例剖析春节前召开的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王岐山直指国企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

而在此前不久陆续公布的2014年中央第三轮专项巡视反馈情况中,也指出了个别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反腐没有例外”态度鲜明。

今年巡视工作重点已部署完毕,第一轮巡视的26家央企名单也已出炉。

可以预见的是,那些把国有企业当作提款机、把全民资产装入私人钱袋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将失去藏身的角落。

本期栏目关注国有企业腐败问题,摘登4起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纪的形式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希望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能够引以为戒,牢记自己的身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要被贪欲吞噬了党性。

把国企当提款机,家属子女“靠山吃山”谋取私利陈瑞斋,男,中共党员。

曾任山东省外经贸委国外业务处副处长等职。

2003年1月任山东凯远集团公司董事、副总裁、党委委员,案发前还任山东省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省文体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山东新英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英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省文体公司和新英大公司均属凯远集团公司管理。

2014年4月,省纪委对陈瑞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调查。

经查,陈瑞斋在任省文体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新英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青岛鲜宇渔具有限公司、青岛天宇渔具有限公司和青岛英贝特玩具礼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款80万元;利用职务便利,个人决定将公款1040万元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财物24万元;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单位资金62.41万元。

其中2004年,由陈瑞斋主导,违规将下属企业一块39亩土地以583万元的低价转让给青岛英贝特玩具礼品有限公司,而陈在该公司以其儿子的名义持有9%的股份。

几年来陈还利用职权累计索要、侵占以上两家企业资金62.41万元。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界限模糊,导致企业领导的权责不对等,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产权制度不明晰
相关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领导腐败行为的惩处和追究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法律法规不完善
制度原因
不透明的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和管理不透明,使得领导层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难以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事件经过
张某的行为被发现并举报至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张某被认定为侵占国有资产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和罚款。
处理结果
背景介绍
事件经过
处理结果
案例三:某国有企业领导违规干预市场经济案
CHAPTER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研究展望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监管制度。
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增强其对腐败行为的自我抵制能力。
03
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02
01
引导企业领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道德标准,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组织企业领导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做到守法经营。
开展法制教育
开展反腐倡廉专题教育,以案例剖析等方式警示企业领导,引导他们树立廉洁自律的观念。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
加强教育培训
CHAPTER
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国有企业领导的腐败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与方法
CHAPTER
02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概述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
指国有企业领导人滥用职权、违规干预市场经济活动、侵占国有资产或挪用公款等行为,以满足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

论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及其优化建设

论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及其优化建设

论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及其优化建设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建设。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问题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其运作的关键所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管理不善、体制问题等多种原因,一些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存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权分配不合理:在一些国有企业中,部分高级管理层、股东和干部拥有相当比例的产权,从而形成“股权私利”问题,造成不公平、失落和自由竞争的损失。

2. 管理混乱: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产权关系不清,管理混乱,往往会出现人事任命不当、懒政和贪污腐败等问题,直接制约了企业整体的发展。

3. 产权约束不足: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产权约束不足,股权分散,企业股东缺乏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力,导致企业经营不善。

反之,企业中一些重要的股东、管理层或股东集团,却可以通过手中的股份,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

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优化建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并促进其发展:1. 建立和完善产权法律制度依法保护产权,是优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前提。

目前,国有企业的产权法律制度尚未完善,缺乏明确的界定和有效的约束力。

因此,建立和完善产权法律制度,明确产权边界,规范产权流转,强化产权约束,是国有企业优化产权制度的关键所在。

2. 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交易市场是促进国有企业产权流动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持力量。

应尽快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促进产权流转,提高国有资产效益。

3. 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分散问题。

政府应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引导各类投资者入股,通过增加股本量、引导民营资本等手段,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发展。

4. 加强股权管理公开与透明化加强股权管理公开与透明化,包括完善资本市场规范、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投资者保护、强化企业信息披露等方面。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分析及防治对策近年来,国有企业领导腐败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首先,国有企业领导腐败现象的产生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国有企业权力过于集中,导致企业领导对企业资源的掌控过度,从而形成腐败行为的滋生土壤。

其次,国有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也是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

一些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监督缺失的问题,容易引发腐败行为。

再次,一些企业领导缺乏道德约束和责任感,忽视公共利益,只考虑个人利益,滥用职权,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防治对策。

首先,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监督制度,确保权力运行的透明公开和规范管理。

其次,深化国有企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国有企业领导的考核力度,营造压力下的廉洁行为,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时,推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增强企业内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第三,加强法治建设,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反腐败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提高腐败犯罪的打击效果。

同时,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公正,为被腐败侵害的公民和企业提供有效维权途径。

此外,还应该加强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领导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

加强企业内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洁意识和道德操守的教育,使其深入理解廉洁从政的重要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同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激励机制,通过提高薪酬待遇、加大培训投入等方式,推动企业领导干部树立诚信意识,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最后,强化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建立社会各界参与国有企业监督的平台和机制。

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层的舆论监督,推动企业领导公开财产情况、行为记录等信息,提高企业领导的透明度。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国有企业的决策过程,增加社会监督的力度,共同构建廉洁高效的国有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改制中腐败及经济犯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危害性及治理对策

企业改制中腐败及经济犯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危害性及治理对策

企业改制中腐败及经济犯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危害性及治理对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并认真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依纪办案,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搞群众运动,不搞人人过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从而推动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走出一条不靠政治运动,而靠法制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

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总额约为11万亿元,但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每年达数百亿元,这其中的大部分属企业国有资产。

可以说:流失,时刻都在发生。

2000年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共查获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贪污贿赂案件812件,国有资产流失9.04亿元。

其中大要案662件,处级以上干部201人,位居企业"一把手"的厂长、经理280人。

这些案件绝大多数都是在企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

我院近年来也多次办理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犯罪案件。

今年上半年我院反贪部门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在区纪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办理了我院第一例私分国有资产案,即东城区住宅建设开发公司(以下简称住开公司)私分国有资产案,此案是在我区进行企业改制之前发生的。

因此,这一案件再次提醒我们,预防企业内部职务犯罪的发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应是我区下一步进行企业改制工作中的一项重中之重,它对于改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此案发生的特点、原因及危害性,提出我区企业改制过程中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和建议,为区委在此项工作的决策中提供参考。

一、住开公司私分国有资产案的有关情况1、案件基本情况。

被告人龚伟明,住开公司法定代表人、经理;被告人夏建兰,住开公司总会计师;被告人李美玲,住开公司财务审计部主任;被告人张岱雨,住开公司党总支书记兼副经理。

2000年7月至2002年9月间,住开公司经上述领导班子成员多次讨论,先后决定为职工购买康宁终身保险、国寿福瑞两全保险、国寿鸿泰两全保险等商业保险,并将本应在"应付工资"科目中列支的商业保险费用及个人所得税共计780余万元列入"管理费"中,造成企业成本增大,利润减少,致使国有资产被私分。

最新-透析国企腐败与反腐败 精品

最新-透析国企腐败与反腐败 精品

透析国企腐败与反腐败3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消息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王俊国、中版教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争玉、世界图书出版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跃明涉嫌违纪问题被立案调查。

3月25日,在中央第二轮巡视中备受关注的三峡集团在官网发布了公司主要领导走马换帅的消息。

虽然尚无证据表明,此次人事调整与腐败有关,但人们的目光还是不自觉地聚焦到国企腐败上。

人们的关注不无道理。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现代国家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国民经济、改善公共服务、增进社会福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本应廉洁发展,但近年来,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国有企业已经成为硝烟弥漫的反腐败战场。

据有关媒体统计,仅2019年,便有逾30名国企高管落马,涉及石油、钢铁、煤炭、电力、通信、航空等多个领域。

最受关注的当属中石油腐败窝案。

2019年3月,中石油昆仑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党委书记陶玉春被有关部门控制,拉开了中石油反腐序幕。

随后,王永春、李华林、冉新权、王道富等多名中石油高管也先后被调查、免职。

其中,李华林上任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不到一个月,便火速落马。

而中石油前掌门人、时任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更是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首位落马的中央委员。

国企领域密集反腐,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重拳惩腐的具体体现,也是为经济体制改革扫清障碍的重要举措。

同时,也折射出,国企已经成为腐败重灾区。

我们在欣喜国企反腐捷报频传的同时,眼光也应放在如何铲除国企腐败易发多发的根源上。

国企腐败与其基本属性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国企腐败不仅破坏了价格、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市场秩序,更为严重的是,其损害了社会公平,侵蚀了公共部门在社会中的信誉和声望。

正因为国企腐败危害的严重性,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普遍关注。

2000年,斯蒂芬·莫尔在其著作《权力与腐败——政府和大企业的腐烂核心》中全面收集了世界各地的腐败案例与反腐败努力。

莫尔认为,在滋生腐败方面,大企业和政府具备同样的条件,所以,在重视政府腐败的同时,也应关注大企业中的问题。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清晰问题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清晰问题

作者: 祖云才
作者机构: 佳木斯市委党校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4-15页
主题词: 国有企业;产权清晰;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所有者;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法律责任;
产权关系;法律制度;国有资产营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摘要: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清晰问题祖云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必须深化企业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问题是界定...。

浅谈国有企业腐败案件特点及对策研究

浅谈国有企业腐败案件特点及对策研究

浅谈国有企业腐败案件特点及对策研究【文章摘要】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逐渐暴露出来的国企腐败等问题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

而如何在市场改革中,加强的对国企腐败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国资不流失、职权不滥用等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文对当前国企腐败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针对这些特点的相应对策和方法,因此希望能从源头遏制腐败。

【关键词】国企腐败;特点;市场经济;对策从近几年查处的国有企业腐败案件看,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在管理和体制的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国企的腐败案件高发的态势,同时其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多,职位则越来越高,从而出现新的特点和规律。

1 国企腐败案件的特点1.1为亲友牟利、挪用和贪污是当前腐败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国有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而随着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国企在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法律和监控的空白,从而导致很多的国企管理人员利用在转型中的漏洞,非法为自己的亲属或者是朋友谋取不合法的利益,导致国有资产出现流失。

而该类案件在查处中的比例高达80%以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离不开合作和交流。

但是国企固有的计划体制思维,导致企业管理层对市场经济的活动的监管严重滞后。

由此所带来的是很难对经营活动的管控和规范,进而演变为相互的勾结和利用。

从对该类案件查处的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同一个单位多人合伙,从而形成窝案。

作案动机从以往的资本积累、满足个人消费欲望向盈利型投资发展。

贪污贿赂共同犯罪在一些重点领域十分突出,常常是上下级单位干部、单位领导与中层干部、管理人员相互勾结,结伙作案,一旦案发便出现一查一窝、一牵一串的现象。

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相对集中在基层单位。

1.3 “一把手”问题日渐突出为更好的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国企的效益,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政府采取了对国企充分放权的措施。

但是,在企业中往往实行一肩挑,党政交叉任职等,往往使得企业出现管理集权的形式,甚至在企业中出现一言堂,在用人上则任人唯亲等。

国有企业的产权保护与法律合规

国有企业的产权保护与法律合规

国有企业的产权保护与法律合规一、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权保护与法律合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在产权保护和法律合规方面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二、产权保护的挑战国有企业的产权保护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身份,其产权归属权益常常与政府干预和调控存在交叉。

其次,国有企业涉及的资产范围广泛,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金融机构等,产权保护难度较高。

再次,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特殊地位,面临私有企业与其他经济主体的竞争和挤压,产权保护形势复杂。

三、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产权是经济活动和市场交易的基础,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其稳定与发展的基石。

产权保护不仅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价值,还能促进效率提升、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确保国有企业产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法律合规的挑战国有企业在法律合规方面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权力边界模糊,往往产生腐败和滥用职权等问题。

其次,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相对较弱,对产权保护和法律合规的要求存在落实难度。

再次,市场监管与行政干预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导致法律规定的执行效果不佳。

五、法律合规的重要性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对于保障企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依法合规经营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提高企业的社会信用度,增强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此外,法律合规还能够规范企业行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六、产权保护与法律合规的策略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产权保护和法律合规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和法律意识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法律合规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

其次,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体系,加强审计和监察力量,严厉打击腐败和违法行为。

再次,加强对国有企业的产权保护和法律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

最后,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政府依法行政,为国有企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刘正山"现代企业的主流--股份有限公司,有哪个可将产权或资产量化到个人?"是不正确的,股分公司的资产是可以量化到个人的,否则就不能要求所有者个人承担"有限责任"了。一个股分公司有5个股东,他们共同出资100万元,每个人均等出资20万元,这样,这个公司的产权就非常明晰地归结为这5个人,这5个人对公司的资产及其经营负相应"有限"的责任。上市公司的道理也是同样,虽然股东无数,并且流动性强,但从股东有权提出股票投资与收益诉求来看,上市公司的资产同样可以量化到个人的。但国有企业则有所不同,国有企业的资产是政府的(严格来说由政府代理),当资产遭到亏损时,政府有权提出诉求,但当是政府内部的人造成亏损,或者干脆被他们贪污时,他们就不会作声了,因此才在国有企业中出现越演越烈的腐败问题。腐败问题的出现,说明企业的资产还未到位,即还未到其所有人手里,一旦已经到达所有人手里,这种腐败问题就会立即终止。而腐败的化公为私也是一种资产回归个人的现象,只是这种回归是一种扭曲的回归,而不是正常合理的回归。
政府是一个组合体,它由各个政府部门构成,而这些部门又由各种具有实际权力的官员构成,这些官员作为自然个人,具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而作为官员,他又代表着政府部门、代表着社会民众的利益。这样,他所代表的社会民众的利益与他自己个人的利益之间,到底处于何种关系?就成为关键的问题。在政府官员腐败问题仍然严重的今天,我们已经很不放心地意识到:这些人的内心利益在倾向于他自己个人,他们在利用他们所代表的权力,而将公共资产化公为私。
另外一个问题是政府是否应该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现有几乎所有人都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理论,主张政府不应该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要给国企领导层以充分独立的经营权。但实际上这个道理是错误的。因为既然企业是政府的,那么政府当然有权进行直接的经营活动,这种经营也包括对经理人的选择,但经营决策的权力应该在于政府,或者由政府具体而明确的授权。这与私人企业所有人直接经营企业是一样的道理,那怕是股分制企业,经营权也由最大股东决定。因此,说什么政府不能直接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是不对的,这样就不体现出企业的所有者的权利,就会将所有者架空起来,就会形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下的企业经营层侵吞企业资产的腐败问题。但是,问题在于,一旦政府直接经营国有企业,那么,在官僚主义重重关卡下,反应迟钝缺乏灵活机制的企业就无法经营好。这不是说明政府无权经营企业,而是说明政府根本不应该拥有这些企业。既然政府不能经营好企业,那么就应该转让给其他人经营,这又与私人企业的产权转让具有相同道理的,既然A人难以经营一个企业,那么他就应该将企业转让给B人。
从国企腐败看国有企业产权明晰问题---质疑刘正山的观点
【与某些人所认为的一样,刘正山先生认为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明晰的,因为它的资产就是"全民所有,政府代管",也可以说是明晰地说成是"国家所有"或"政府所有"。但是我们知道,自己不偷自己的东西,如果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政府,那么,就不可能在政府内部出现将国有资产化公为私的各种腐败现象了,因为政府不会偷政府自己的东西。但是众所周知,现今出现在政府内部的"监守自盗"的腐败问题相当严重,这说明,政府所代表的这些资产,还没有完全属于政府的,还没有化为能够把持着政府运作的各种官员的。
而由几个自然人组合而成的股份公司则与国有企业的性质有所不同,公司的资产是属于这几个自然人的,从理论上说,这几个自然人不可能偷本来属于自己的资产。如果这些资产被人窃取,那是因为有人在代理这些资产但这些资产又不属于他的,此时这几个资产所有的自然人就会根据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提出诉求,维护自身合理合法利益。而国有企业的情况则不同,它找不到资产的具体所有人,按道理来说,资产是属于"全民所有",而不属于政府官员所有,官员只是代理这些资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因为"全民所有"没有具体化,没有具体的个人可以起来维护这些资产,所以才出现化公为私的腐败问题的严重化。如果确定一笔资产是A人的,它交给某政府部门经营,那么如果出现政府官员侵吞这笔资产,则A人必定会提出诉求,要求归还资产及其收益。但现在对于国有企业的情况,没有具体的个人可以出来维护资产的存在与利益,企业职工没有权,因为资产不是他们的,企业领导没有权(他们反而是侵吞企业资产的可能对象),社会民众更没有权;政府官员有权经营这些资产,但资产却不属于他的,他们反而成为侵吞资产的最大可能性对象。可见,国有企业的资产没有什么明晰之处,否则资产就不会被腐败侵蚀到今天的程度了。
最后,关于"私有化"问题。私有化往往成为某些人的大冒子,一旦搞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就被冠以"私有化"的罪名。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并不如此简单。比如将国有企业卖给私人所有,是私有化吗?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来说,可能是,但从价值交换来说,就不是,因为只要是等价交换,那么企业的生产资料虽然出卖了,但企业所具有的价值仍然存在着,它变成了原来所有者(比如国有企业的"全民所有")手中的货币资产或者银行存款资产。从这个道理来说,没有什么私有化可言。关键的问题不是企业出卖,而是是不是"等价交换"。---黄焕金[htt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