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断句的方法

文言断句的方法

文言断句的方法东新中学刘银银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整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内容有个大体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也就是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断句的方法:一、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6、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7、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二、利用特殊的文言句式⑴注意对称句式(可以考虑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

⑵注意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者……也”中,在“者”后应停顿。

三、断句后进行检查⑴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例如,有人这样标断《师说》中的几句话:“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给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给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给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我们可以借助如下特点进行断句:
一、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

二、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三、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

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

四、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

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

五、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

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一定的用韵规律。

按照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六、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

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字,根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七、根据反复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根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文言行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与)等,借助这些文言虚词,就可帮助断句。

九、借助误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科”、“何……
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起强调语气或领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盖”、“故”、“惟”、“至若”、“若夫”、“诚宜”等,在这些词语后面应稍作停顿。

例如:夫/环而攻之;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故/有所览辄省记2、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

例如: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

例如:佳木/秀而繁阴;问/今是何世;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

例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5、朗读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当作没有省略来读。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7、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例如:山肴/野蔌;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不能停顿的情况:偏正短语: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介宾短语:例如:不足/为外人/道也;生/于忧患;其/如土石何9、对文言文中的国名、年号、官职、史实、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10、诗句节拍间要停顿。

古诗的朗读有其规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1.找名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看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察对话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曰”后冒(:),“哉”问叹(?!)。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文言文中,
如果遇到“曰”字,其后通常会有冒号;如果遇到“哉”字,通常表示
疑问或感叹,其后可能会有问号或感叹号。

2.“于”、“而”一般在中间。

这句话说明,“于”和“而”这两个词在
文言文中通常位于句子的中间。

3.“耶”、“乎”经常表疑问(?)。

这句话表示,“耶”和“乎”这两个
字在文言文中常常用来表示疑问,其后可能会跟问号。

4.“则”前断句常加逗(,)。

“则”字在文言文中的出现,常常表示一种
条件或转折,其前可能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时需要在“则”字前断
句,并在断句处加上逗号。

5.“矣”、“耳”、“焉”后常加句(。

)。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文言文中
出现“矣”、“耳”、“焉”这些词时,它们后面通常会是一个完整的
句子,需要在这些词后断句,并加上句号。

6.“者”、“也”作用表停顿,或句(。

)或逗(,)酌情看。

这句话表示,
“者”和“也”在文言文中可以用来表示停顿,其后可能是句号,也可
能是逗号,需要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酌情判断。

7.仔细琢磨只等闲。

这是断句的总口诀,意思是在做文言文的断句时,需
要仔细琢磨句子的意思和结构,不能马虎从事。

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才
能准确地进行断句。

请注意,以上口诀只能作为断句的辅助工具,实际断句时还需要结合语境和文意进行理解。

文言断句方法

文言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古代书籍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意所作的停顿,或在古书上按停顿加的圈点,就叫“断句”。

读一篇文言文,应该先通读这篇文章,大体上弄清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思考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结构,它属于什么文体等,然后再来给文章断句。

那么应该怎样断句呢?1、根据标志性的词断句文言文中的对话常用“曰”“云”等字,根据这些标志性的词去断句,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

2、根据文言虚词断句文言文大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常用夫、盖、故、然、而、则、岂、然则、嗟夫、若夫等语气词;句末常用者、也、矣、乎、哉、耶、耳、焉等语气词。

3、根据语法结构、句式结构断句文言文中有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孰与……乎”、“为……所……”、“受……于……”、“……见……于”、“其……乎”、“何……为”、“不……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4、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断句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互文句、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些句子的特点断句,一般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可以断开几处的效果。

5、根据反复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根据这个特点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断句文言文中常常出现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地理、历法、官职、姓名、称呼等,多了解这些知识,对断句大有帮助。

7、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文言文大部分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大多使用前后相承的句子,据此也能恰当地断句。

8、根据总分关系或分总关系断句文言文常常采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

掌握了这种写法的特点,对断句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根据词性、语序断句1、发语词领句断句。

常用发语词:盖、夫、且夫、今夫等。

2、时间词语领句断句常见的表时间的词语:是时、昔者、日者、既一、既而、向者、俄而(俄顷)、方今、有顷(顷之、顷间)、乃今(乃今而后、而今而后)等。

3、复音虚词领句断句常用于句首的复音虚词:岂唯(岂独、岂特)、然则、故夫、大抵、得无(得毋)、何为(何谓、胡为、曷为、奚为)、何以、何其、何必、何不(胡不)、何乃、未必、无乃.4、谦辞领句断句常见的谦辞:下官、窃、寡人、孤、仆、愚、妾、贱妾、婢子等。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以句号(。

)为界断句:这是最基础的断句方法,一般情况下,在
句号处断句。

2.以问号(?)和叹号(!)为界断句:问号和叹号通常标志一个完
整的疑问句或感叹句的结束,可以根据其位置进行断句。

3.以连词为界断句:连词是连接两个句子或词组的词语,例如:“而且”、“乃至于”、“然则”等,可以根据连词的位置进行断句。

4.以感叹词或插入语为界断句:感叹词或插入语一般是独立的词语或
词组,常常用逗号与句子分隔开,例如:“哎呀!”、“不过”、“无非”等。

5.以顿号(、)为界断句:顿号用于列举词、名词、句子等,可以根
据顿号的位置断句。

6.以逗号(,)为界断句:逗号是最常见的断句标点符号,用于分隔
句子中的短语、修饰语、并列词等,在逗号处可以进行断句。

7.以书名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为界断句:书名号和
引号用于引用别人的话或作品,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位置进行断句。

8.根据意群断句:意群是文言文中表达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一般由
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可以根据意群的意思和成分进行断句。

以上是文言文常见的断句方法,根据具体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断句时
应考虑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错综复杂,有时要想明白其内容非常困难,有时想要明白它的意思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文言文分句还是有其规律的,想要断句不仅要有一定的技巧,更要学有所用。

针对文言文断句问题,普遍都有六大方法:一、借助标点符号文言文中出现逗号,句号,分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时,可以提示断句的位置。

例如“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可以断句为“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

”二、借助从属连词文言文中常见的从属连词有“若,既,则,以,而,虽,即”等,这些词语是表示前后句之间有关联性的,可以看做一句。

例如:“以此彰明,当下豫备”可以断句为“以此彰明,当下豫备。

”三、借助动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动词有“有,矣,曰,伐,尚,谓,见,使,复,尔等,这类动词在文言文句子的末尾出现时,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例如:“此有上乘,谓之至理”可以断句为“此有上乘,谓之至理。

”四、借助并列句连接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并列句连接词有“并,又,而,且,不但,或者”等,出现这类连接词时,可以断句。

例如:“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可以断句为“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

”五、借助概括性动词文言文中有一些表示总体概括的动词,如“总,纵,然,故”等,都可以表示对前面的句子的概括,因而可以断句。

例如:“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可以断句为“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

”六、借助惯用法文言文的断句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一些惯用法,例如一句话以“者”结尾,可以根据语境,把“者”前的一句话和“者”后的一句话分别当成一句。

例如“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可以断句为“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如果要把文言文断出句子来,就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理解力,而要借助这六大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才可以做到准确断句,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断句这方面要注意掌握这六大方法。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今天,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它仍然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没有语言的界限,它往往有很高的难度。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学生至关重要的是要熟悉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总的来说,文言文断句有6种主要方法,它们分别是“以逗号停顿法”、“以句号停顿法”、“以冒号停顿法”、“以问号停顿法”、“以顿号停顿法”和“以叹号停顿法”。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并且提供一些实例:1. 以逗号停顿法:用逗号来分隔句子,分隔句子时必须注意,在逗号前的句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逗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今日,乘舟而行乃是乐,更见山水之秀丽”。

2. 以句号停顿法:用句号来分隔两个句子,在句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在句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极乐之处,乘舟而行乃是乐;无边之境,更见山水之秀丽。

”3. 以冒号停顿法:用冒号来分隔句子,凡是在冒号前的句子,都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冒号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以问号停顿法:用问号来分隔句子,问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问号后面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必须是疑问的。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 以顿号停顿法:用顿号来分隔句子,此外,顿号前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是往往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例如:“天地之间,苍茫无尽;星辰之间,浩渺无垠”。

6. 以叹号停顿法:用叹号来分隔句子,叹号前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叹号后的句子必须表达出在感叹的语气。

例如:“先祖历尽千辛万苦:可是现在,却是国泰民安。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方法的介绍,以及各种方法的例句介绍。

学习文言文的学生,以上提供的六种断句方法一定要掌握,熟练归纳,才能运用到正确的地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速度,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5个方法1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断句的基本方法

断句的基本方法

断句的基本方法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XXX、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经常使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普通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XXX、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之一。

正确的断句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结构,并且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流畅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1. 根据句子成分来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可以根据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闻,上古圣人传道,隐不见形,忽而自现。

”可以断为“吾闻,上古圣人传道/隐不见形/忽而自现。

”2. 根据修辞手法来断句:文言文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借代、比喻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位置来进行断句。

例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可以断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 根据语气和停顿来断句:文言文中有时通过标点符号或语气来表示停顿和语气的变化,可以根据这些停顿来进行断句。

例如:“大人者,言必信,行必果。

”可以断为“大人者/言必信/行必果。

”4.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可以通过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可以断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此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断句技巧:- 避免断句过多或过少:过多的断句会导致句子不连贯,过少的断句会使句子过长,难以理解。

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断句,保持句子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 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例如句号表示停顿,逗号表示顿挫等。

- 理解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对于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需要逐步解析和理解,才能准确地进行断句。

通过掌握这些高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结构,提高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此外,多读、多练也是提高断句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断句水平。

文言断句的四种方法

文言断句的四种方法

文言断句的四种方法文言断句题有两种考查方式:一是直接给指定句子画线断句,二是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

2010年高考湖南卷采用的是选择题的形式。

做断句题时,考生要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

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解决难点。

断句的主要方法有:1.抓住修辞特点来断句对仗、对偶、排比、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抓住这些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2.抓住标志性词语来断句发语词:夫、盖、若夫、嗟夫、且夫等。

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

谦敬词:下官、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等。

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

疑问词:何、谁、孰、安、胡、焉、奚等。

复音虚词: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语气词:者、也、矣、哉、耶、耳、乎、焉、欤(与)、耶(邪)等。

对话标志词:日、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根据这些标志词去断句,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

3.分析文言结构来断句一是分析章法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

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

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即为分说总承写法。

再如“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

即为总说分承写法。

二是分析语法结构断句。

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

遇到它们作主语了,即可考虑在其前面断开,遇到它们作宾语了,常可在其后面断开。

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经常作谓语。

一般来讲,谓语的前后都不能断开,因为其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三是分析固定结构断句。

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固定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

断句的基本方法

断句的基本方法

断句的基本方法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断句的基本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正确地断句、标点,不仅可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更能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展开,从文言文基础知识、常见断句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要正确断句,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语法结构。

文言文词汇主要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中又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虚词以副词、介词、连词为主。

语法结构方面,文言文以单句为主,常见的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同时,文言文的固定用法、特殊句式也是断句的重要依据。

二、常见断句方法1. 根据固定结构断句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结构,如“……者,……也”、“乃曰……”等,可以根据这些结构进行断句。

2. 根据虚词断句虚词在文言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往往可以用来断句。

常见的如“夫”、“盖"、"故"等词语后需要停顿。

3.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在文言文中,单复句的结合使用,使行文更加丰富。

可以根据语法结构进行断句,例如,如果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用逗号,就用冒号来隔开。

4. 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句一些标志性词语常常出现在文言文的开头或结尾,如“曰”、“云”、“乎”等,根据这些词语可以帮助断句。

5. 根据固定格式断句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格式,如“是以”、“是以知之”等,掌握了这些格式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断句。

三、实践应用1. 读懂全文,把握大意在断句前,首先要读懂全文的意思,了解文章的大意。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何处应该停顿。

2. 逐段分析,找出特点将全文分成若干小段,逐段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每个小段中的语法结构、虚词用法等,找出其中的特点,从而确定断句的位置。

3. 前后参照,逐步断句在确定了大致的断句位置后,可以参照前后词语的搭配和语法结构,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确定准确的断句位置。

4. 结合文化背景知识在断句过程中,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用词和语法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断句。

初中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的断句有以下六种方法:
1、句子成分分析法:根据主谓宾等句子成分分析出每个成分的作用和关系,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斯人也,而彼所重者何?(《庄子·逍遥游》)
2、意群划分法:根据意群划分,将相互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六国破灭,而秦兴,立国号曰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3、顿号分句法:根据顿号的位置,将长句分为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4、对仗分句法:根据对仗的关系,将长句分为两个相对的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左传·僖公十五年》)5、逗号分句法:根据逗号的位置,将长句分为两个或多个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杜甫《登高》)
6、语气助词分句法:根据语气助词的位置,将句子分为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技巧复习(详解)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技巧复习(详解)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
文言文停顿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主谓之间停顿。

如“一狼/洞其中”。

2. 动宾之间停顿。

如“无/丝竹之乱耳”。

3. 动词与后置状语之间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骈死/于槽枥之间”。

4. 遇到省略句时,在省略的词语处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5. 遇到倒装句时,通常在倒装的成分后停顿。

如“甚矣/汝之不惠”。

6. 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词语停顿,如发语词、总结性词语、连词等后面要停顿。

如“夫/环而攻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7. 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要分开读。

如“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活用作状语的这个“活用词”之前要停顿。

8. 遇到提示停顿的成分时,自然停顿。

如“省略成分断没错”。

以上是文言文停顿划分的基本原则,可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1.【初中语文】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初中语文】由简单句式入手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初中语文】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初中语文】常用虚词是标志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5.【初中语文】特殊句式与固定结构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初中语文】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比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7.【初中语文】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
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8.【初中语文】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9.【初中语文】利用总分关系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有帮助。

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

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显然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10.【初中语文】词性词义及语法结构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

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

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11.【初中语文】排比对偶反复修辞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利用这一特点效果很好。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觑。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2.【初中语文】利用对称句式断句
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的特点。

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可正确断句。

13.【初中语文】做完后根据要求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

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